教育体制改革
主要就是要改变应试教育
② 教育体制的体制改革
“十二五”开局之初,中国教改以十大改革试点作为突破口再度发力。试点改革内容,涵盖各级各类教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眼解决群众关心的“入园难”、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等重点难点,更遵循了统筹谋划、循序渐进的思路,彰显出我国以坚定的态度、稳妥的步子,勇“啃”“深水区”硬骨头的决心。
中央确定深化教改突破口
十大改革试点将全面启动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确定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主要任务和试点单位,各地各校申报的国家级试点项目即将全面启动实施。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规划纲要》以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扩大教育开放为重点,对教育体制改革进行了系统设计,并提出了本届政府启动实施的十大改革试点,作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试点内容分三大类
涵盖各级各类教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基本内容为三大类,即专项改革试点、重点领域综合改革试点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 教改已进入深水区
必须统筹谋划、循序渐进,少走弯路
我国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改革的难度大、压力大,矛盾也比较多,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在实践中探索。
为了尽可能地少走弯路,避免折腾,使改革的收益最大化,改革的风险最小化,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改革,做到统筹谋划,系统设计,循序渐进。一是重视顶层设计,对各项改革都有一个前瞻性的通盘考虑和设计,明确目标任务和操作步骤。二是突出重点,抓住那些长期困扰教育科学发展的难点问题和社会充满期待的热点问题,集中力量争取突破,不能全面铺开、平均用力。三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程度有机统一起来。
教改领导小组由20部门组成
注重跟踪调研 确保试点取得成功
为加强对全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国务院成立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由20个部门组成,主要职责是审议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方针和政策措施,研究部署、指导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统筹协调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改革试点启动后,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要建立督促检查机制,按照试点实施的计划进度,开展跟踪调研,及时了解情况,定期进行评估。对于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要深入分析和系统评估,做好预案,积极化解。对于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及时妥善处理,避免出现大的偏差。
着眼解决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
教改试点要在四方面取得突破
着眼于破除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和突出矛盾,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力争在4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是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推进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课程教材、考试招生和评价制度改革,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二是在办学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推进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三是在管理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建立健全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深化高等教育管理方式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四是在保障机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提高教育保障水平,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③ 如何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我认为教育局应针对孩子的心理早熟现象,将大学的教育模式提前到初中,小学六年,足以学会所有作为一个人应懂的基本知识,到了初中,就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科或理科,一心一意地学习锻炼,到了高中,就选择自己的专业,此时的孩子已经像大学生一样了,因为少走了许多弯路,少学了许多本不该学的知识。到18岁已经可以参加工作,研究。这个想法比较大胆,但我觉得没错。
另外,我也觉得义务教育不一定好,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合适的教育方式,不能千遍一律。
当然,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不能操之过急,凡事都有循序渐进的过程,不然就会出现更多的弊端。我们应该把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的同时,也注意一下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过多的补习班和过早过多的压力会抹杀一个孩子所有的天赋。任何一个改革都不仅仅是政府的事,还需要广大民众的配合
④ 中国教育制度该如何改革
中国教育体制应该彻底改革。
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应该根据中国的国情,即不能向西方发达国家照抄照搬,也不能墨守陈规,小打小闹,脱离中国的实际而应付差事,走走形式而已。
近两年,中国素质教育的口号喊的很响,但收效甚微,其原因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国现行的教育太死板,学生死抠书本,缺乏灵活性。其主要问题是:高考试题出的太死,太偏,初、高中的知识学的太宽,有特长的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其特长,因为考大学分数线不够,你再有特长也不管用。所以,就放弃了特长,学一些与考大学有关而自己并不愿意学的全方位课程去应付高考,其结果是高考落榜,特长也没有发挥出来,培养了很多只拿到了文凭而没有能力的废材。
要想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学制和教学内容必须改革,高考的制度必须彻底改革。
1.学制必须缩短。取消小学到初中的界线,改为初级文化学校,学制为7年。高中改为高级文化学校。初级文化学校是公民必须接受的最普通教育,学杂费国家给予全免。从初级文化学校升到高级文化学校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高级文化学校学制为3年。大专和本科的学制可以不变。
2.教学内容必须压缩。现行小学到初中由9年完成的课程压缩到7年,在全国统一初级学校的教材。学习课程的面可以广些,但内容必须简明扼要,抓住重点。有一些课程可以编些诗句、顺口溜,学完能记住,能会用。学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常用知识,书本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初级文化学校毕业后,在社会上能把学到的知识很好地与实践结合起来,能了解社会上的一般常识,能够在社会上生存。
3.高级文化学校学制可以不变,仍设为3年。按人才的特长分为几类,分类并进。可在从初级学校报考高级学校时实施分类报考。比如全面类、美术类、文学类、天文类、历史类、地理类、生物类、科研类、外语类、数学类、声乐类等。课程安排以专业为主,专业课程占90%,辅助课程占10%。全面类基本按以前高中的课程安排不便。真正把有专业特长的人才挖掘出来,不埋没人才。高级文化学校毕业后可以按专业报考大专或本科,经过3年高级文化学校和4-5年专科或本科的培养,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独立工作,不需实习。
⑤ 教育体制改革有哪些内容
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包括: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扩大教育开放等。
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教育体制改革进行了系统设计。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三条: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二是坚持统筹谋划,确保改革协调有序推进。搞好总体设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三是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各地各校大胆试验。
教育改革必须紧紧围绕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着眼于破除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和突出矛盾,力争在4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是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推进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课程教材、考试招生和评价制度改革,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是在办学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推进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
三是在管理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建立健全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深化高等教育管理方式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四是在保障机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提高教育保障水平,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⑥ 中国教育制度如何改革
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应该根据中国的国情,即不能向西方发达国家照抄照搬,也不能墨守陈规,小打小闹,脱离中国的实际而应付差事,走走形式而已。
近两年,中国素质教育的口号喊的很响,但收效甚微,其原因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国现行的教育太死板,学生死抠书本,缺乏灵活性。其主要问题是:高考试题出的太死,太偏,初、高中的知识学的太宽,有特长的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其特长,因为考大学分数线不够,你再有特长也不管用。所以,就放弃了特长,学一些与考大学有关而自己并不愿意学的全方位课程去应付高考,其结果是高考落榜,特长也没有发挥出来,培养了很多只拿到了文凭而没有能力的废材。
我认为,要想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学制和教学内容必须改革,高考的制度必须彻底改革。
一是学制必须缩短。取消小学到初中的界线,改为初级文化学校,学制为7年。高中改为高级文化学校。初级文化学校是公民必须接受的最普通教育,学杂费国家给予全免。从初级文化学校升到高级文化学校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高级文化学校学制为3年。大专和本科的学制可以不变。
二是教学内容必须压缩。现行小学到初中由9年完成的课程压缩到7年,在全国统一初级学校的教材。学习课程的面可以广些,但内容必须简明扼要,抓住重点。有一些课程可以编些诗句、顺口溜,学完能记住,能会用。学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常用知识,书本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初级文化学校毕业后,在社会上能把学到的知识很好地与实践结合起来,能了解社会上的一般常识,能够在社会上生存。
高级文化学校学制可以不变,仍设为3年。按人才的特长分为几类,分类并进。可在从初级学校报考高级学校时实施分类报考。比如全面类、美术类、文学类、天文类、历史类、地理类、生物类、科研类、外语类、数学类、声乐类等。课程安排以专业为主,专业课程占90%,辅助课程占10%。全面类基本按以前高中的课程安排不便。真正把有专业特长的人才挖掘出来,不埋没人才。高级文化学校毕业后可以按专业报考大专或本科,经过3年高级文化学校和4-5年专科或本科的培养,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独立工作,不需实习。
⑦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
中国教育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问题,不能之归结为老师的问题。
钱学森指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
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可见,中国崛起太慢的根本原因主要在教育。教育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国家崛起就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中国教育界广泛存在的问题,比如说,应试教育、填鸭式教学法、学术腐败、论文抄袭等。
大学的教育方法、教学理念
大学普遍重课本知识讲解,忽略实际技能传授、特别是忽略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实际上许多大学教师根本不知道怎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学基本都是学生把课上听的、课本上写的知识背会了,考试考过去了,就行了。
大学的管理者
大学也存在着不了解教育的外行人当大学校长的情况。
比如说,很多大学都喜欢在形象工程建设上投入大手笔,建高档校园餐厅、高档运动场馆,有的连宿舍都盖五星级的。
而教育质量、人才的培养上面至于应该怎么提高,没有几个人知道,至于培养学术领域的大师级人才,他们就更不知道了。
大学的办学理念
大学普遍存在没有自己的定位,教学同质化。大学应该实行学术上百家争鸣,
本应该各有自己的特色和专长。如果大学都基本一个样子,教学方法一样、培养方式一样、课程科目一样、教科书一样,
那也不可能有造就出创新型人才和各领域领军人才。
基础教育的问题
中学的教育方法
中学基本都是应试教育模式,死记硬背的填鸭式教育法。学生总是背、背、背,拿着课本背上面的东西,
然后就是考、考、考,把把背会的东西背着写出来就行了。
中学的办学思路
应试教育体制,以考试分数论英雄,学校也只能以升学率作为唯一评价的标准。所以学校也只能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
忽略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创新能力、品德修养。
升学体制
这个升学制度,“百万学生一考一刀切,一卷说了算”,所有的学校间都只为同一个目的,都陷入了“考、考、考”的恶性竞争态势,
学生们几乎天天晨起晚归,昼习夜读,终日做题海,埋头故纸堆,
负担繁重不堪。
学生们的综合能力素质的、个性特长、情趣爱好在现行应试模式
下根本是无法培养起来的。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杰出创新型人才是需要多年的培养,并且在比较好的环境和氛围中成长。
基础教育如果是这样那就很不利于创新人才,杰出顶尖人才的培养。
----------------------------------------------------
后续是,教育部搞了一个珠峰计划,就是在大学挑选一些考试成绩好的学生,送入国家重点大学学习。
但是问题是这只是表面肤浅的解决问题,而问题的实质还没有任何改变。
要想培养出当今时代的杰出人才,必须要从破解应试教育弊症开始,再搞活大学教育,让教育家办学,激发创新,有活力的学术氛围。
--------------------
真正的有效解决办法与方案【强烈推荐阅读】:
博客 基础教育改革,终极应试教育弊病,全面实现素质教育,解决办法与方案一http://huibufan10.blog.163.com/blog/static/1711041612010815104925612/
博客 基础教育改革,终极应试教育弊病,全面实现素质教育,解决办法与方案二
http://huibufan10.blog.163.com/blog/static/171104161201082000344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