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数和负数教学反思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2.内容解析
引入负数,将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也是为了解决数学内部的运算、解方程等问题的需要.本课内容是本章后续的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及运算的基础.
通过实例引入正数与负数,既能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又有助于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从而学会用正数、负数去刻画现实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刻画现实问题时,通常将“上升”“增加”“盈利”等确定为正,相应地将“下降”“减少”“亏欠”等确定为负.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目标解析
(1)学生能自己举出含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生活实例,说明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学生能借助具体例子,用实际意义(如“增加”与“减少”,“收入”与“支出”等)说明负数的含义.在含有相反意义的量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能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相应的量.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整数、分数(包括小数),即正有理数及0的知识,对负数的意义也有初步的了解,还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但他们对负数意义的了解非常有限.在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中,需要针对问题的具体特点规定正、负,特别是要用正数与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的现象(如“负增长”)中的量,大多数学生都会有困难.这既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有关,同时也因为这样的表示与日常习惯不一致.突破这一难点,需要多举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例子来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用正数、负数表示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教师展示教科书图1.1-1,并提出
问题1 哪位同学知道这些图片介绍的是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说明数的产生产生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的关系,感受数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问题2 请同学们阅读本章的引言.你能尝试着回答一下其中的问题吗?
学生思考并尝试解释.对于其中的问题(1),如果本地气温有低于0℃的情况,可以选择自己所在地区的气温状况进行描述.
【设计意图】引言中的问题,有的学生凭生活经验可以回
❷ 正数与负数学习心得
链接:

❸ 小学数学作文正数和负数
数,是数学的精髓所在.它们就像一个个小精灵,时隐时现.它们又个个都有身世之谜,一个数字就有好几个身份,自然数,质数,偶数,分数,小数……今天,我们又在老师的带领下认识了数字里的新大陆——负数.
在课堂上,我们首先认识了什么是负数.负数就是比“0”还小的数.然后又学习了正号和负号.正号通常用“+”来表示,负号一般用“—”来表示.
学好了知识,我就信心满满的走向生活,来试验一下,看我所学的东西能不能被生活所接纳.
可是,我到街上逛游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什么东西来配合我所学的知识,哎,英雄无用武之地呀!回到家后,我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心里满是愤怒:哼,这么多东西都白学了,一点也用不上.我随手从桌上拿起了一张报纸,天,谁知道这是什么什么年月的报纸了,胡乱翻翻看看吧.没想到,一段新闻还真给我提供了线索.
截至2011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利率下调0.9%.截至目前,央行利率又上升0.2%
哈哈,天助我也.这不就是一对正数和负数么?下调0.9%就可以写成—0.9%,上升0.2%就可以写成+0.2%.这对正负数找的真妙.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这个开端,找其他的正负数也变得容易起来:我们家一月收入3000元,就用+3000来表示;支出1500元;就用—1500来表示;像银行里存1000元,就是+1000;取出300元,就是—300;工厂一月赚50万,就是+50万,亏损20万,就是—20万;拦河大坝水位上升两米就是+2,水位下降1.5米,就可以用—1.5来表示.
哈,简单的算了一下,看来负数在生活中的用处也是很大的.
❹ 正数与负数的教案内容及任务怎么写
正数和负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专必要属性;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用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正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训练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归纳,让学生体会思维的一般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使他们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探索精神,通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会判断正数、负数,运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理解0表示量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