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吵教学课件
『壹』 小班社会对与错教案及说课稿
一、说设计思路:
此活动的选材来源于生活,蔬菜是幼儿在幼儿园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在家庭饮食中不可缺少的食材。
在幼儿园中,孩子进餐时有的孩子乐意吃菜,有的孩子不喜欢吃菜,但蔬菜对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成长师不可缺少的。所以我设计《和蔬菜宝宝交朋友》这个活动,来让幼儿充分认识蔬菜,了解蔬菜,知道蔬菜对于小朋友自己的身体是有益处的,从而养成爱吃蔬菜的好习惯。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班幼儿挑食现象比较普遍,大多数孩子不爱吃蔬菜,尤其不爱吃一些有特殊味道的菜。本活动以游戏"买菜"导入,通过倾听、判断蔬菜宝宝的对话,品尝色香味俱全的蔬菜熟食拼盘,让幼儿认知几种蔬菜,了解蔬菜的营养和味道,培养幼儿不偏食、主动吃蔬菜的良好饮食习惯。
(二)、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能认识胡萝卜、芹菜、木耳、香菇4种特殊味道的蔬菜;
2、能比较清楚说出4种蔬菜的基本特征;
3、乐意品尝有特殊味道的蔬菜,知道它们对身体的益处。
分析:从三条目标来看,第一条是认知目标,蔬菜的味道是各不相同的,让幼儿通过合格活动认识一些蔬菜是一个很好的契机;第二条是能力目标,意想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通过老师的描述后能够较准确的说出活动中四种蔬菜的特征,从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想小班初期要注重幼儿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所以也就在目标中体现了这一点。第三条目标是情感方面的,让幼儿养成不挑食爱吃蔬菜的好习惯。
(三)、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活动的重点在于幼儿能够认识这四种蔬菜并且能够说出这四种蔬菜的基本特征,因为小班幼儿的语言还很不丰富,所以幼儿能够清楚的说出这四种蔬菜的基本特征,并且喜欢和它们做朋友为难点。
三、说教法:
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幼儿尝试教学法为主,同时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还穿插运用情境导入法、直观视频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采用直观视频法让幼儿更好的认识这四种蔬菜了解这四种蔬菜;采用角色扮演法可以刺激幼儿探究的兴趣。整个教学过程动静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四、说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视频导入等形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始终遵循幼儿的已有经验来让幼儿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五、说活动准备:
1、布置菜市场的情境:胡萝卜、芹菜、木耳、香菇4种蔬菜分类放在小框里;
2、蔬菜拼盘(切成的胡萝卜、卤香菇、炝芹菜、拌木耳)、小勺每人一份(活动前用干净的布遮好);
3、制作与蔬菜宝宝对话的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我采用了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的主要流程主要有:
环境创设导入活动--认识四种蔬菜说出它们的名称--能够较准确的说出四种蔬菜的基本特征--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
1、导入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我就会组织幼儿玩买菜的游戏,认识蔬菜宝宝。我会出示兔子手偶,以兔妈妈的身份请小朋友来家里做客:"欢迎小朋友来我家做客,我给你做几道拿手好菜。可是家里的菜已经吃光了,请小朋友帮忙去把菜买回来。"然后我会出示四种菜,让幼儿看清要买的菜是什么样的,说出蔬菜的名字。
2、游戏活动
幼儿到菜市场任意购买蔬菜,通过闻、看、摸等方式进行感知后,介绍蔬菜的名称、颜色、形状等外形特征。我会用儿歌帮助幼儿总结各种蔬菜的特点。如:芹菜细细又长长,穿着绿衣裳;胡萝卜一头粗来一头细,穿着橙黄衣;木耳身体干干体重轻,总是爱穿黑衣裳;香菇圆圆胖胖又矮矮,爱穿褐色衣。
3、学习环节
引导幼儿倾听并与蔬菜宝宝对话,了解每种蔬菜不同的营养价值。
(1)播放视频一《蔬菜宝宝的争吵》,观看课件后,我会提问:每种蔬菜宝宝分别说了什么?你觉得蔬菜宝宝谁说的最有道理?应该和那个蔬菜宝宝交朋友?你想对它们说什么?引导蔬菜宝宝对话。
(2)播放课件二《蔬菜宝宝和好》
小结:原来每种蔬菜都有各自不同的营养,这些营养都是我们的人体所需要的,对我们的身体都有好处,所以我们要所有蔬菜宝宝交朋友。
4、总结
让幼儿品尝蔬菜熟食拼盘,激发幼儿对蔬菜的喜爱。幼儿先闻后看,在色香味的诱惑下,进一步引发幼儿品尝的欲望,品尝后想兔妈妈表示感谢。
『贰』 如何尊重干部骨干课间在消防队指战员和领导干部发生口头争吵,做一个课件
『叁』 浅谈如何处理幼儿的争吵和打闹现象求解
最近班里经常出现小朋友争吵打闹的现象,惹得家长和孩子心情烦躁,闹出了令人不愉快的事件。我们教师希望与家长们及时沟通解决,并避免再次出现此类事件。在此,进行一次关于幼儿教育的讨论,希望诸位家长多多发表自己的意见。“一切为了孩子。” 以下内容为《中国教育创新杂志》网站文章内容,让我们都来学习讨论一下吧。... 《中国教育创新杂志》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正确处理幼儿间出现的争吵和打闹现象,是保证幼儿安全,让家长放心的基本工作,也是教师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一、因势利导,抓好幼儿的常规教育 幼儿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的教育引导。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从无律到他律在到自律的过程,他律就是儿童的是非标准取决于是否服从成人的命令或规定;自律,是指儿童以自身具有的价值标准来评价行为的好坏,我们培养的目标,就是最终达到自律的水平。皮亚杰认为他律与自律的分水岭大致是7岁。因此,在幼儿园,教师的引导和教育还是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应随时强调幼儿所做的事情哪些是对的,是应该做的,哪些是错的,是不应该做的。告诫幼儿在课间或游戏时追逐打闹容易产生的后果。如:跌伤、撞到橱子或桌椅上碰伤等有可能发生的问题。让幼儿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产生按教师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的想法,从而在老师的监督和指导下减少跌伤、撞伤等情况的发生。 幼儿的争吵和打闹是影响幼儿安全的因素之一。争吵是因为意见不合,互不相让、争辩、吵嘴的行为,幼儿争吵的主要原因是不会协商,不会谦让、打抱不平、为争夺玩具、图书或用品、受欺负等等。可以说,很多幼儿在一起,必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出现争吵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这时,教师要因势利导,排除矛盾,帮助幼儿分清是非,鼓励幼儿自己公平合理的解决矛盾。 幼儿因为自律并没有达到一种可以约束自己行为的程度,在争吵不能达到自己目的的时候,很容易动手打起来。我们最常见到的是幼儿之间产生矛盾的时候,几乎没有争吵辩解的过程而是直接动手打架。那些欺负他人的蛮横行为,和激烈的争吵甚至是打架行为,教师不能置之不理或轻描淡写的说一顿就完,要及时的制止并做出处理。对于造成打伤、咬伤等后果的,必须做出严肃处理,让其道歉,说出其错误,必要时让其暂时离开集体。在一个班级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动手打人,但是如果在出现打人事件上,教师不能严肃处理,他就会去打另外的孩子,或是影响他周围的孩子也学着动不动就打人。这种孩子会给其他孩子的家长造成心理压力,害怕自己的孩子经常受到欺负。这是每一位教师都不愿看到的。 有一年寒假前的一个下午,政政和洋洋为了争一本图书,发生争吵,老师发现后正要去劝解,说时迟,那是快,政政一把抓在洋洋的额头上,抓出了五道红红的指印,洋洋马上还手在政政腮上抓了两道,两人的脸上都出现了伤痕。洋洋妈妈知道后,又生气又心疼地说:“前几天,政政给洋洋脸上抓破的那个地方结的痂刚掉,怎么又给抓破了?这可怎么过年呀?”原来,政政几天前就动手抓过聂洋,当时老师怕耽误上课只简单说了他几句。教师一时的处理不当会造成非常不好的后果。 政政这种孩子的教育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做一下努力,逐步改变他打人的坏习惯。 (一)培养交往能力 爱打人的孩子往往缺乏正常的交往能力,教师要严格要求、密切注意,还要格外的对他进行团结友爱的教育,让他学会和平友好的与别人交往的办法,让他懂的谦让和关心别人。 (二)运用鼓励的有效性 对于有打人倾向的幼儿,除了培养其交往能力以外,也要在他的逐渐转变中多观察他、多鼓励他,因为一个孩子的转变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的,在他的转变过程中,我们可以对他进行不断的鼓励。研究表明鼓励比表扬更为有效。鼓励集中在评价幼儿做事的过程上,而不是要评价一项已经完成的任务。鼓励提高了幼儿的自我概念,促进了独立性和有效性的发展,激发了幼儿的动机,而且能指导幼儿做出适宜的行为。让幼儿获得成功感,从而增加幼儿不断变好的动力。 (三)家园同步配合 对于个别爱攻击他人的孩子和交往能力差的幼儿,我们要多与其家长协调沟通,使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协调配合,以稳步促进幼儿的转变。 通过近一年的努力,政政已改掉了打人的坏习惯,小朋友不再害怕他、躲避他,和他成了好朋友。他的转变还带动了和他有类似情况的幼儿,班里的常规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合理安排一日活动,减少争吵和打闹现象 电视走进幼儿园,为幼儿教师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教学工具,教师可以用它来演示制作的教学课件,用优美的画面和动人的声音来提高教学效果,也可以适时适当地选一些优秀的动画片让幼儿欣赏,如关注亲情、友爱等等主题的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猫咪小贝》等。但看动画片的时间不能太长,不能影响或取消其他活动。 国外有许多研究都表明,长期看电视会刺激脑神经网的发育,使儿童具有攻击性,视力下降、忍耐力差或注意力不集中等。这就是孩子长时间看动画片后,对老师组织的其他活动不感兴趣,容易争吵打闹,纪律很乱,常规更差的原因。 教师要合理的安排一日活动,户外活动幼儿很感兴趣,如:玩轮胎、玩沙、骑羊角球等活动,幼儿玩起来兴趣浓厚,不易分神或转移注意力,既增强了幼儿体质又增加了活动量。还有许多可在室内进行的活动,如:音乐游戏、区域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吸引幼儿注意力,减少幼儿任意追逐打闹的机会,从而保证幼儿安全。 正确处理幼儿间出现的争吵和打闹现象,避免和减少争吵和打闹现象,不仅能保证一日活动的正常进行,保障幼儿安全,而且是幼儿园顺利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公开课观摩活动等一切活动的基础,因此,需要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长抓不懈。
『肆』 如何尊重干部骨干课间在消防队指战员和领导干部发生口头争吵,做一个课件
『伍』 中班礼仪文明教案不和小伙伴吵架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团”、“搓”、“压”的技能,制作棒棒糖。
2、培养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彩泥、泥工板。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制作兴趣。
出示棒棒糖,提问: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棒棒糖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你吃过什么样的棒棒糖?
老师这里还有很多漂亮的棒棒糖,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激发幼儿制作愿望
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很有趣的棒棒糖,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呢?(出示橡皮泥棒棒糖)
2、提问:它是用什么做的?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
(幼儿讨论)
三、幼儿操作活动。
1、引导幼儿用团圆、搓长、压扁卷的方法制作棒棒糖,并能将糖与小棒穿插。
师:先取一块橡皮泥放在掌心:
橡皮泥,团一团,变成什么了呀?(小圆形)
把小圆形放在泥工板上搓一搓,搓呀搓,搓呀搓,哎呀,你们看,变成什么了?(幼儿自由想象)
小手掌来帮忙,用力压一压(哎哟哎哟哎哟哎哟压扁了)
抬起头向前卷,卷呀卷,卷呀卷,卷成一个棒棒糖,棒棒糖还缺什么呀?
小小棒来帮忙,哎呀,小棒插在哪里呢?
教师:棒棒糖完成了,漂亮吗?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请小朋友也来动手试一试,制作一个棒棒糖吧。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个别能力差的小朋友,并及时给予评价。
3、请小朋友把做好的棒棒糖插在泡沫板上,然后拉衣服排队。
四、游戏:卷棒棒糖
1、师:刚才我们小朋友用橡皮泥做了一个棒棒糖,现在老师要请我们小朋友也来变成一个棒棒糖,好吗?
2、卷棒棒糖:卷呀卷,卷呀卷,卷成一个棒棒糖。(请最后两个小朋友做小棒)老师来尝尝我们的棒棒糖好不好吃,shi、、、、、、啧、啧
3、结束:棒棒糖真好吃,我们去外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来卷棒棒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