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金字塔教学反思
Ⅰ 埃及金字塔的故事读后感500字
今天,我们学了《埃及的金字塔》一课,(昨天预习了这一课,觉得金字塔太牛了!)
埃及的金字塔其中的胡夫金字塔最大! 据一位名叫彼得的英国考古学者估计,胡夫金字塔大约由230万块石块砌成,外层石块约115000块,平均每块重2.5吨,像一辆小汽车那样大,而大的甚至超过15吨.假如把这些石块凿成平均一立方英尺的小块,把它们沿赤道排成一行,其长度相当于赤道周长的三分之二.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估算,修建胡夫金字塔一共用了30年时间,每年用工10万人.金字塔一方面体现了古埃及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另一方面也成为法老专制统治的见证. 胡夫金字塔建于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统治时期(约公元前2670年),被认为是胡夫为自己修建的陵墓.在古埃及,每位法老从登基之日起,即着手为自己修筑陵墓,以求死后超度为神.胡夫大金字塔的4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方,误差不超过圆弧的3分,底边原长230米,由于塔外层石灰石脱落,现在底边减短为227米,倾角为51度52分.塔原高146.59米,因顶端剥落,现高136.5米,相当于一座40层摩天大楼,塔底面呈正方形.整个金字塔建筑在一块巨大的凸形岩石上,占地约52900平方米,体积约260万立方米.它的四边正对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金字塔可真是古埃及人们智慧的结晶呀!-_-!
Ⅱ 埃及的金字塔课文第3自然段采用了什么方法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反思)
最近我上了《埃及的金字塔》这篇课文。此课文主要介绍的是埃及金字塔的宏伟精巧,以及它的建造过程和方法。课前经过对教材深入细致地解读,参考了许多资料,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2个:1、着重引导学生体会金字塔的宏伟、精巧,并适时地灌输写作方法。2、通过具体的字、句体会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经过反复的修改和编排,我最终将教学过程设计为如下5个环节:
1、导入。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埃及金字塔的地理位置以及它举世闻名的世界地位,那么本节课的导入,首先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然后从埃及金字塔的举世闻名入手,设置疑问:埃及金字塔为什么会如此闻名于世呢?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一起,去品味、感受这茫茫大漠中的奇迹。如此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基于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介绍胡夫金字塔外观和构造的第3自然段,那么对于介绍金字塔的作用、结构及其名字的第2自然段,我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首先学生自由朗读,然后告诉我,从这一自然段中了解到了哪些关于金字塔的知识。设计时我曾想,学生到时候一定会捧着书本一字一句的把他们找到的读出来,可没想到,有的学生用一句话就概括全了。这让我突然发现,我的学生其实已经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了,而之前,由于我低估了他们的能力以至于一直不敢放手,使学生不知不觉养成了依赖我的习惯。这个结果令我有些惊喜,同时也开始反思自己在以往的教学中没有充分了解学生,并且未能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
3、第三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数字来体会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并最终转向对写作方法的体会。首先,请学生分别找出能让他们感受到金字塔宏伟和精巧的句子,然后说一说,这些句子到底是哪些地方让他们有了这样的感受呢?在此引出“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接着,一起来体会这些数字所代表的意义。对于难以想像的数据,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更加容易理解呢?此处体会“作比较”的好处。最后,作者在这么多座金字塔中单选胡夫金字塔来体现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这就是应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整个过程环环相扣,通过数字体会写作方法,通过数学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在语言教学中渗透着写作教学,用写作教学强化语言教学,并深化情感教学,彼此互为相长,学生也较容易理解与接受。另外,读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多读能熟记,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理解,因此作为重点教学内容,此处安排读的次数也比较多,讲解前后各齐读一次,中间自由默读一次,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4、 “这么宏伟精巧的建筑物,到底它是怎么建起来的?”对于金字塔的建造过程这一环节,我想,与其我滔滔不绝的讲述,不如让学生自己在书本中找答案更能加深印象。于是,我采取与第2自然段相同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上述疑问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找寻答案并加以概括,那么寻找答案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再次体会古埃及人民智慧的过程。最后引导学生发现金字塔的建造至今仍存在许多谜,以此激起他们对人类奥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这不是重点,因此仅略为带过。
5、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学前,我先给学生做小结,通过小结引导学生体会古埃及人民的和艰辛,因此金字塔不愧是埃及的象征,是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激起学生对古埃及人民以及金字塔的崇敬之情,然后带着这种感情朗读这一段。
拓展延伸,尝试用几种说明方法写万里长城。
Ⅲ 第14课埃及金字塔教案
埃及的金字塔(Pyramids)建于4500年前,是古埃及法老(即国王)和王后的陵墓。陵墓是用巨大石块修砌成的方锥形建筑,因形似汉字“金”字,故译作“金字塔”。埃及迄今已发现大大小小的金字塔110座,大多建于埃及古王朝时期。在埃及已发现的金字塔中,最大最有名的是位于开罗西南面的吉萨高地上的祖孙三代金字塔。它们是大金字塔(也称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与其周围众多的小金字塔形成金字塔群,为埃及金字塔建筑艺术的顶峰。 大金字塔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被喻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观之一”。它建于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统治时期(约公元前2670年),原高146.59米,因顶端剥落,现高136.5米,塔的4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塔基呈正方形,每边长约230多米,占地面积5.29万平方米。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组成,它们大小不一,分别重达1.5吨至160吨,平均重约2.5吨。据考证,为建成大金字塔,一共动用了10万人花了20年时间 第二大金字塔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约公元前2575年至公元前2465年)的第四位法老海夫拉的陵墓,因此被称为海夫拉金字塔,塔高143.5米。举世闻名的狮身人面像便紧挨着海夫拉金字塔,据传人面是海夫拉的模拟像。长期以来,由于该金字塔内的湿度过大、通风较差,墓室内部的墙壁出现裂缝。1992年,海夫拉金字塔又经历了一次强度为5.4级的地震,受到了部分损坏。此后经过两年多的全面修缮,于2001年7月重新开放。 门卡乌拉金字塔的底边边长108.5米,塔高66.5米。1839年,一名英国探险家首次打开这座金字塔,在墓室中发现一具花岗岩石棺及法老木乃伊。但装运这些文物的船只在返回英国途中遭遇意外,石棺和木乃伊都沉入大西洋 1993年初,考古学家在吉萨省的金字塔区考察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古墓群,里面共有160多个古墓,墓里的象形文字记录了金字塔修建时的情况。墓壁上有绘画,生动地展现了金字塔修建时的情况。这群古墓造型多样,用料不一。有的墓如金字塔形状,有的呈圆形拱状,有的是长方形平顶斜坡式造型。用料主要有3种:土砖、玄武岩和花岗石。为了进一步研究新发现的古墓,埃及文化部成立了一个科研小组,有关金字塔建造者之谜将会进一步被揭开。1996年7月,埃及又决定开放位于开罗以南约35公里的达舒尔的4座金字塔。 这4座金字塔中有两座是为古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萨夫罗建造的,距今近4600年,其中的一座造型独特,被称为“弯曲金字塔”或“折角金字塔”,其底部为边长188米的正方形,高约98米。它的奇特之处在于它的每面具有两个坡度。考古学家发现,古埃及人在施工时,先以54度的倾角修建,到一定高度后,又改为以43度的倾角继续向上建造,直至完工。这样金字塔的四面看起来便是弯曲的。为萨夫罗国王所建造的另一座金字塔所用的建筑材料为颜色发红的石灰石,因此被称为“红色金字塔”。1996年8月,埃及考古工作者在开罗西南吉萨金字塔群附近清理门卡乌拉金字塔底座时,偶然发现两尊罕见的拉美西斯二世石像,这是在金字塔高地首次发现与拉美西斯二世有关的文物。 新发现的两尊石像位于第三座大金字塔门卡乌拉金字塔旁,它们被雕刻在同一块石头上,高3.5米、重约4吨。其中一尊反映了拉美西斯二世的真面目,另一尊则集拉美西斯二世和荷拉·乌赫梯神像于一体。 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第19王朝著名法老(约公元前1304-前1237年) 吉萨金字塔属于埃及古王国(公元前3200-前2270年)时期的文物,而拉美西斯二世则生活在埃及新王国(公元前1560-前1100年)时代。考古专家认为这一重要发现可能有助于人们揭示金字塔地区更多秘密。 近十年来,参观金字塔的大量游人使金字塔内部湿度不断上升、化学物质增加,从而损害了金字塔的牢固性。为了更好保护金字塔这一珍贵古迹,1995年4月,埃及政府宣布1995年为保护金字塔年。 埃及金字塔是从早期的王陵马斯塔巴墓发展开来的。建筑金字塔的历史从第三王朝到第十三王朝,跨越了10个朝代。金字塔闪耀着古埃及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光芒。直到今天,规模宏大、建筑神奇、气势雄伟的金字塔依然给人留下许多未解之谜。神秘的埃及金字塔吸引许多科学家、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前往探究,也吸引世界各地的无数游客前去观光游览。
Ⅳ 埃及金字塔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了《埃及的金字塔》一课,(昨天预习了这一课,觉得金字塔太牛了!)
埃及的金字塔其中的胡夫金字塔最大! 据一位名叫彼得的英国考古学者估计,胡夫金字塔大约由230万块石块砌成,外层石块约115000块,平均每块重2.5吨,像一辆小汽车那样大,而大的甚至超过15吨。假如把这些石块凿成平均一立方英尺的小块,把它们沿赤道排成一行,其长度相当于赤道周长的三分之二。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估算,修建胡夫金字塔一共用了30年时间,每年用工10万人.金字塔一方面体现了古埃及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另一方面也成为法老专制统治的见证。 胡夫金字塔建于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统治时期(约公元前2670年),被认为是胡夫为自己修建的陵墓。在古埃及,每位法老从登基之日起,即着手为自己修筑陵墓,以求死后超度为神。胡夫大金字塔的4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方,误差不超过圆弧的3分,底边原长230米,由于塔外层石灰石脱落,现在底边减短为227米,倾角为51度52分。塔原高146.59米,因顶端剥落,现高136.5米,相当于一座40层摩天大楼,塔底面呈正方形。整个金字塔建筑在一块巨大的凸形岩石上,占地约52900平方米,体积约260万立方米。它的四边正对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金字塔可真是古埃及人们智慧的结晶呀!!!-_-!
Ⅳ 埃及金字塔见闻读后感
《埃及金字塔见闻》介绍了作者关于古埃及金字塔的( 游历和感叹 ),感受到了古埃及人民的( 辛勤与伟大 ),表达了作者对古埃及人民杰出的( 建筑艺术与才能 )和超人的( 毅力与能力 )的由衷的赞美.
附:《埃及金字塔见闻》原文
金字塔是人类创造的奇迹,也是历史之谜;金字塔让世人惊叹,也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思考.这是为什么呢?
巍峨的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是埃及的象征.
在埃及尼罗河沿岸,有大大小小的金字塔遗址近80处,它们都是有四五千年历史的庞然大物,给人一种神秘感.
几乎每一个访问埃及的人,都想看一看金字塔.去年6月的一天,我们带着好奇又神往的心情,来到埃及首都开罗西郊,参观金字塔.车出开罗,只见公路尽头,仿佛出现了另一个世界:繁华喧闹的街市被茫茫无际的黄沙所代替;空气像烤炉加热过一样,扑到脸上,灼热难受.
我们站在高处远眺,金字塔巨大的身影矗立在一片沙海之中,在塔的周围,依稀可见的人和骆驼,看起来只是一些移动的黑点儿.再走近看,这里共有大小不等的三座金字塔,还有一座举世闻名的狮身人面像.其中,胡夫金字塔最大最高,也称“大金字塔”,它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①胡夫的陵墓,是埃及金字塔的代表作.胡夫金字塔底部胡有230米见方,塔高原为146米多,经过长年剥蚀,现在底边约长227米,高度约为137米.据估算,整个塔共用了230多万块巨石,平均重约2.5吨,其中最大的石料约重160吨.它的建筑工艺水平相当高,石块之间不用任何黏合物.当我们顺着低矮得几乎要爬行的通道进到塔的核心部分——埋葬国王的墓室时,看到四壁的石块加工细致,合缝严密,甚至想插进一根针都很难.
看了金字塔,再环视一下周围的不毛之地,人们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远在上古时代,这样庞大的建筑物究竟是怎样建成的?现在说法不一,有的合乎情理,有的近于神话.埃及朋友说当初是利用尼罗河每年涨水时,从上游阿斯旺地区把石块运来,砌好一层后,在四周围堆上沙土,再把石块搬上去砌第二层,如此一层层一直砌到顶端.这样周围的沙土堆就是一座大山了.可以想象,单是最后把这座沙土山搬掉就得动用多少人力、物力.
还有一种说法是,周围堆的不是沙土而是盐和硝石,完工后,放尼罗河水把盐和硝石溶(róng)掉,塔就露出来了.不管怎么说,四五千年前,既没有汽车,又没有起重机,要把这么多、这么重的大石头开采出来,运到这里,再垒起来,那必然是要驱使数以万计的劳动者,用几十年的时间,流无数的血和汗才能办到的.为了给一个死去的帝王建造陵寝,要有多少劳动者陪葬在沙漠中啊!
金字塔是历史的见证.没有劳动者的劳动,哪里可能有什么金字塔.古埃及的帝王们想通过金字塔使自己万世不朽,但真正不朽的却是劳动者创造的金字塔.
Ⅵ 高中生课题研究:埃及金字塔,该怎么弄,给出步骤!
从金字塔制造的数据,联系银河系的参数,所产生的能量效应,来破题。
Ⅶ 埃及金字塔远征记读后感400字
埃及金字塔远征记读后感
通过阅读我知道了: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见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巍然屹立,傲对碧空。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埃及金字塔以其工程后的结构惊喜而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首,如今世界七大奇迹中的六大奇迹都已被毁损,唯有代表着古代文明灿烂成就的金字塔依然耸立在广场的大地之上,因此,阿拉伯人有句俗语说:“人们怕时间,时间却怕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埃及古王国由法老统治,他们死后被葬到了巨大的石头坟墓里,因为它的轮廓像汉字“金”,所以人们称它为“金字塔”。
通过阅读我还了解到:金字塔大约有80多处,其中最著名的是集散大金字塔群。其中的胡夫金字塔外形让人感到庄严雄伟、朴素、稳重,他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沧桑,不塌、不变形,可以想象在古代没有起重机,就靠人或牲畜把巨大的石块一层一层的砌起来。据说是他们先砌好地面的一层,然后堆起一个和这一层同样高的图坡,再顺着请斜的土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
胡夫金字塔有146米多高,可见当时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所用的人力和牲畜有多少啊?而且这些石块磨得特别平整,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也插不进去。由此可以想到:埃及人是多么的勤劳而聪明,创造了这样伟大的工程。
读完这篇文章,我感觉到了法老的残暴,让数十万人在烈日暴晒下劳作,耗费巨大的人力与财力,为他们建造自己的坟墓,同时也凝聚了埃及人们的伟大智慧和聪明的头脑,才让我们后人所惊叹!金字塔里面还有许多的奥秘吸引着人们去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Ⅷ 如何评价埃及金字塔
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文明的体现。这是一项很伟大的建筑,其中的胡夫金字塔更是用了整整30年时间.
Ⅸ 学了埃及金字塔起说什么话 日记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反思
听了钱老师的《埃及的金字塔》,受益颇丰。她那紧凑的课堂节奏,扎实的教学,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她在教学第三小节时,每字每句都落到实处,把金字塔的宏伟、精巧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并渗透了说明方法的教学。
由于自己接下来也上这一课,就学着上了。但是,上下来的结果却是大相径庭。
首先,是时间上来不及。尽管我课前有思想准备,我的课堂节奏没有这么快,而且学生没有预习,可能会有些问题。但最后上下来,第三小节根本就来不及讲。那就放到下节课吧。
第二课时,我基本采用的钱老师的上法。学生也能找到金字塔的高和大,石块的多和重,并通过朗读去深入体会。在讲到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时,学生的问题比较多,像有东方明珠塔和金茂大厦高吗?一个车皮是多少?和前面的数字好像对不起来……耽误了一点时间。随后,把高、大、石块多、重用一个词概括起来怎么说,学生很快能说出宏伟,因为一开始就有人提到这个词。学习精巧部分,就不是那么顺利。学生读到下面一段话时,问他们从中感受到什么,有的说金字塔坚固,有的说很难建造,有的说很大……在一番引导之后,才有人找到精巧一词。为了加深理解,我有反过来问他们,从那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它的精巧呢?学生找到“磨得很平整”“砌合得很紧密”“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等词句来理解。这里,重点让学生了解“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是最能形象说明金字塔的精巧的,这也是说明方法的一种——形象描述。最后,再总结一下金字塔的特点——宏伟而又精巧。
自己觉得是很卖力地上完了课,然而,在批阅了学生的课堂作业后,却发现课堂效率是如此低。作业中出现的练习,都是课上反复强调的内容,可结果……最让人无法相信的是,“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最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说明了什么,竟填的是“宏伟”,而金字塔的特点是什么两空,填的是“大、高”或“高、宏伟”“大、宏伟”都有,说明他们对其中的从属关系根本就没有搞清。后来,只好把作业发还,把几道题重讲一遍。这样,到后来,还是有几个人没搞清楚。
分析一下原因,我们的语文作业似乎总存在这样的问题:习题内容上课时都涉及过的,问问答答,都渗透在里面了。可到了作业本上,很多人都不会做了,回想不起来到底是哪个内容了,就张冠李戴一番。还有,就是自己的课堂,总感觉热闹有余,却不够扎实。看上去说的人挺多的,但能静下来深入思考的不多。尤其是几个发言积极的,想到什么就喊出来了,其他同学也就懒得再想。如此一来,那些不动脑筋的人更不动脑筋了,有时连听到哪里都不知道。而那些所谓的好学生,因为急于表现自己,也没有好好思考,总体也得不到提高。看来,改变这样的课堂现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