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育 » 6和7教学设计

6和7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1-12-13 13:13:01

❶ 大班蒙氏6,7的分解组成教案

前2天刚上了这课。。 6~7的分解组合。需要把最基础的打好比如先学会6以内的简单的从2开始组合,后面的就简单了。 你这个教案,可以大概这样引入"'“六一节我们给孩子排节目,有7个小朋友,分别要从舞台的2边上场。。。 ” 切记每组,多让孩子上来练习自己摆,加深记忆。。。错了没关系,老师纠正就好。。。这课是比较不容易。。需要分几个课时来上。。。

❷ 大班,比较6和7的大小,多少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符号的含义。
2、会比较10以内的数字大小。
活动准备:
1、大数卡1-10,"<"和">"符号卡片两套。
2、《幼儿画册》和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数字1-10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数字卡片,你能说出是数字几吗?可以拍几下手?
幼儿看数字几,并用拍手表示数量。
二、认识"<"">"1、教师出示数卡6和7,引导幼儿判断谁大谁小。
(1)提问:6和7中间可以放哪种符号?(<放在6和7中间)(2)小结:这是小于符号,小屁股撅给小数看,所以6小于7。
2、练习:出示数字7和8(1)哪个大?哪个小?中间放的什么符号?为什么?应该怎么读呢?
(2)小结:8大7小,中间放小于符号,因为屁股尖尖对着小数,所以7小于8.
3、出示6和5(1)提问:这是数字几和几?哪个大哪个小?
(2)教师把">"符号放在6和5的中间,告诉幼儿这是大于符号,大嘴巴朝着大数笑,所以6小于5。.
4、比较符号、观察不同请小朋友看一看这两个符号有什么不同?

❸ 数字6,7的认识教案怎么设计方案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6、7,知道它们表示的实际意义。
2.感知7以内的数量,学习看数字涂颜色。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并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重点:
认识数字6、7,知道数字和数量的关系。
活动难点:
理解数字6、7的意义。
活动准备:
1.背景图:果树(每棵树上分别有3串香蕉、5串枇杷、5只梨、7只橘子),数字3、4、5、6、7。
2.学具:幼儿操作材料,水彩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看数字拍手”
数字是几,就拍几下手,并说出:数字几,我拍了几下。
二、认识数字6、7
1.回忆数字3、4、5
师:小朋友们,黄老师发现了一片好大的果园,我们来看看果园里都有什么水果呀?(香蕉、枇杷、梨)
师:请你来数一数,每棵果树上分别有几个水果。
3串香蕉用数字3表示,5串枇杷用数字5表示,4只梨用数字4表示。

❹ 幼儿园中班数学6和7的分成教案怎么写

教学目的: 1、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复习7的形成,并知道7比6多1,6比7少1。 2、继续培养幼儿手口一致点数7,知道7的实际意义。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教学准备: 1、贴绒教具,吹泡泡的熊猫1个,大泡泡7个(红5个,绿2个),小泡泡6个(红2个,绿4个)不同动作的小熊猫7个。 2、每人一份玩具小熊猫、小皮球(将画好的熊猫头和皮球贴在青霉素瓶盖上)各7只,每人一袋拼图材料(圆形、七巧板、小棍、积木)。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全体小朋友围在黑板前,出示贴绒教具组成的熊猫吹泡泡图。 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请小朋友看是谁?在干什么?(小熊猫在吹泡泡)教师:它吹的泡泡有大的,还有小的,都什么颜色啊?(红的、绿的)它吹的泡泡真好看。现在,请小朋友坐下来听小熊猫要请你们做什么? 二、基本部分 1、点数小熊猫吹出的大小泡泡。(复习7的形成,并知道7比6多1,6比7少1)教师:小熊猫请你们数数它吹了几个大泡泡,几个小泡泡? 大泡泡和小泡泡哪个多?哪个少?(大泡泡比小泡泡多1,小泡泡比大泡泡少1)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让大泡泡和小泡泡一样多?(引导幼儿说出添上或去掉1个)2、请幼儿用视觉、听觉、触觉来感知物体的数量。再次学习7的形成,并知道7比6多1,6比7少1。 教师:老师给小朋友也准备了许多小熊猫图片,请小朋友猜猜比6多1只是几只?请把小盒里的小熊猫图片取出来,数一数是不是7只。 小熊猫很喜欢玩皮球,老师敲几下,请小朋友从自己的口袋里摸出几个皮球。 教师:小熊猫多还是小皮球多?用什么办法使每只小熊猫都能玩到一个皮球?(藏一只熊猫或再拿出一只皮球)请小朋友把小熊猫和小皮球全部放在盒里。 3、出示不同动作的7只贴绒小熊猫。让幼儿理解7里面有7个1。 教师:这里还有许多活泼可爱的小熊猫,请小朋友数数看是几只(7只),出示数字“7”。 教师:有几只小熊猫拿着飞机玩?(1只)请它排在下面,老师同时出示数字“1”。有几只小熊猫拿着手绢?(1只)依次类推。 1只小熊猫在爬杆,1只小熊猫在写大字,1只小熊猫在跳舞,1只小熊猫在提小篮,一只小熊猫在举红旗(将它们依次排列整齐并同时出示相应的数字1。让幼儿数数,7里面有几个1)4、用数字游戏发展幼儿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幼儿可能集体或分组回答。 教师:比6 多1的数是几?比7少1的数是几?6添上1是几?7去掉1是几? 三、结束部分请幼儿打开自己的小袋取出拼图材料数一数,说出总数。要求幼儿用7个材料,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并讲给老师听。

❺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6和7的加减法教案 急需!!


1.5 / 2 - (3/2 + 4/5)
2.7 / 8 +(1/8 + 1/9)
3.5 / 6 +(1/2 + 2/3)
4.9 / 7 - (2/7 - 10/21)
5.3 / 7 + 49/9 + 4/7
6.8 / 10 + 15/36 + 3/27
7.5 / 2 - (3/2 + 4/5)
8.7 / 8 +(1/8 + 1/9)
9.9 / 7 - (2/7 - 10/21)
10.1 / 5 +(3/7 + 8/10)
进球关闭式:
1.1 / 3 + 3/4 + 1/5
2.3 / 8 + 8/3 - 1/2
3.5 / 6 + 1/12 + 3/4
6.19 / 8 - 1/2 - 3/4
7.7 / 25 + / 10 - 2/5
10.8/15 + 7/3- 8/5
14 2/3 + 1/6 + 3/24 + 2/21
5 \ 2 - (3 \ 4 \ 5)
7 \ 8 +1 \ 1 \ 9
9 \ 7 - (2 \ 7-10 \ 21)
240 \ 400 +12 \ 400-150 \ 400
2 \ 3 +5 \ 9-2 \ 5 \ 9
186 \ 240 +88 \ 240 252 \ 240
6 \ 7 +2 \ 15 \ 13 \ 15
8 \ 9 +1 \ 1 \ 3 \ 4
2 \ 3 +5 \ 9-2 \ 5 \ 9
7/8 +(1/8 + 1/9)
9/7 - (2/7 - 10/21)
1/2 +3/4-3 / 10 = 19/20
2/9 5/6 + 1/3 = 25/18
4/5-3/10 2/3 = 7/6
1/2-3/4 +3 / 8 = 1/8
5/6-1/3 +3 / 10 = 1/5
7/12-5/24 2/3
1/2-1/3-1/6
4/7 +5 / 11 +5 / 7
5/8 + 2/11 + 9/11
17/24 +5/12-11 / 24
,11 / +1/6-5 / 24
5/6-5/7 +1/6-1 / 7
4/5-(1/4 + / 5)
1-1/4-3/4
5/7 +5 / 8 +2 / +4 / 9

1。 3/7×49/9 - 4/3
2。 8/9×15/36 + 1/27
3。 12×5/6 - 2/9×3
4。 8×5/4 + 1/4
5。 6÷3/8 - 3/8÷6
6。 4/7×5/9 + 3/7×5/9
7.5 / 2 - (3/2 + 4/5)
8.7 / 8 +(1/8 + 1/9)
9。 9×5/6 + 5/6
10。 3/4×8/9 - 1/3
11。 7×5/49 + 3/14
12。 6×(1/2 + 2/3)
13。 8×4/5 + 8×11/5
14。 31×5/6 - 5/6
15.9 / 7 - (2/7 - 10/21)
16。 5/9×18 - 14×2/7
17。 4/5×25/16 + 2/3×3/4
18。 14×8/7 - 5/6×12/15
19。 17/32 - 3/4×9/24
20。 3×2/9 +三分之一
21。 5/7×3/25 + 3/7
22。 3/14××2/3 +1 / 6
23。 1/5×2/3 + 5/6
24。 9/22 + 1/11)÷(1/2
25。 5/3×11/5 + 4/3
26。 45×2/3 + 1/3×15
27。 7/19 + 12/19×5/6
28。 1/4 + 3/4÷三分之二
29。 8/7×21/16 + 1/2
30。 101×1/5 - 1/5×21
31.50 +160÷40
32.120-144÷18 +35
33.347 +45×2-4160÷52
34(58 +37)÷(64-9×5)
35.95÷(64-45)
36.178-145÷5×6 42

37.812-700÷(9 31×11)
38.85 +14×(14 +208÷26)
39。 (284 +16)×(512-8208÷18)
40.120-36×4÷18 +35
41。 (58 37)÷(64-9×5)
42。 (6.8-6.8×0.55)÷8.5
43.0.12×4.8÷0.12×4.8
44。 (3.2×1.5 +2.5)÷1.6(2)3.2×(1.5 +2.5)÷1.6
45.6-1.6÷4 = 5.38 +7.85-5.37 =
46.??7.2÷0.8?1.2×5 = 6-1.19×3-0.43 =
47.6.5×(4.8-1.2×4)= 0.68×1.9 +0.32×1.9
48.10.15-10.75×0.4-5.7
49.5.8×4.2×3.74(3.87-0.13)
50.32.52-(6 9.728÷3.2)×2
1.125 * 3 +125 * 5 +25 * 3 +25
2.9999 * 3 +101 * 11 *(101-92)
3(23/4-3/4)*(3 * 6 2)
4。 3/7×49/9 - 4/3
5。 8/9×15/36 + 1/27
6。 12×5/6 - 2/9×3
7。 8×5/4 + 1/4
8。 6÷3/8 - 3/8÷6
9。 4/7×5/9 + 3/7×5/9
10.5 / 2 - (3/2 + 4/5)
11.7 / 8 +(1/8 + 1/9)
12。 9×5/6 + 5/6
13。 3/4×8/9 - 1/3
14。 7×5/49 + 3/14
15。 6×(1/2 + 2/3)
16。 8×4/5 + 8×11/5
17。 31×5/6 - 5/6
18.9 / 7 - (2/7 - 10/21)
19。 5/9×18 - 14×2/7
20。 4/5×25/16 + 2/3×3/4
21。 14×8/7 - 5/6×12/15
22。 17/32 - 3/4×9/24
23。 3×2/9 +三分之一
24。 5/7×3/25 + 3/7
25。 3/14××2/3 +1 / 6
26。 1/5×2/3 + 5/6
27。 9/22 + 1/11)÷(1/2
28。 5/3×11/5 + 4/3
29。 45×2/3 + 1/3×15
30。 7/19 + 12/19×5/6
31。 1/4 + 3/4÷三分之二
32。 8/7×21/16 + 1/2
33。 101×1/5 - 1/5×21
34.50 +160÷40
35.120-144÷18 +35
36.347 +45×2-4160÷52
37(58 +37)÷(64-9×5)
38.95÷(64-45)
39.178-145÷5×6 42
40.812-700÷(9 31×11)
41.85 +14×(14 +208÷26)

43.120-36×4÷18 +35
44。 (58 37)÷(64-9×5)
45。 (6.8-6.8×0.55)÷8.5
46.??0.12×4.8÷0.12×4.8
47。 (3.2×1.5 +2.5)÷1.6
48.6-1.6÷4 = 5.38 +7.85-5.37 =
49.7.2÷0.8?1.2×5 = 6-1.19×3-0.43 =
50.6.5×(4.8-1.2×4)=
51.5.8×4.2×3.74(3.87-0.13)
52.32.52-(6 9.728÷3.2)×2.5
53。 [(7.1-5.6)×0.9-1.15]÷2.5
54.5.4÷[2.6×(3.7-2.9)+0.62]
55.12×6÷(12-7.2)-6
56.12×6÷7.2-6
57.0.68×1.9 +0.32×1.9
58.58 +370)÷(64-45)
59.420 +580-64×21÷28
60.136 +6×(65-345÷23)
15-10.75×0.4-5.7
62.18.1 +(3-0.299÷0.23)×1
63。 (6.8-6.8×0.55)÷8.5
64.0.12×4.8÷0.12×4.8
65。 (3.2×1.5 +2.5)÷1.6
66.3.2×6 +(1.5 +2.5)÷1.6
67.0.68×1.9 +0.32×1.9
68.10.15-10.75×0.4-5.7
69.5.8×4.2×3.74(3.87-0.13)
70.32.52-(6 9.728÷3.2)×2.5
71。 [(7.1-5.6)×0.9-1.15]÷2.5
72.5.4÷[2.6×(3.7-2.9)+0.62]
73.12×6÷(12-7.2)-6
74.12×6÷7.2-6
75.33.02(148.4-90.85)÷2.5
1)76。 (25%-695%-12%)* 36
77/4 * 3/5 + 3/4 * 2/5
78.1-1 / 4 +8/9/7 / 9
79。 +1/6/3 / 24 + 2/21
80./15 * 3/5
81.3/4/9/10-1/6
82/3 +1 / 2)/ 5/6-1/3] / 1/7
83/5 +3/5/2 +3 / 4
84。 (2-2/3/1/2)] * 2/5
85。 +5268.32-2569
86.3 +456-52 * 8
87.5%6325
88/2 +1 / 3 +1 / 4
2)89 +456-78
3)5%+。 3/7×49/9 - 4/3
4)9×15/36 + 1/27
5)2×5/6 - 2/9×3
6)3×5/4 + 1/4
7)94÷3/8 - 3/8÷6
8)95/7×5/9 + 3/7×5/9
9)6/2 - (3/2 + 4/5)
10)8 +(1/8 + 1/9)
11)8×5/6 + 5/6
12)1/4×8/9 - 1/3
13)10×5/49 + 3/14
14)1.5×(1/2 + 2/3)
15)2/9×4/5 + 8×11/5
16)3.1×5/6 - 5/6
17)/ 7 - (2/7 - 10/21)
18)19×18 - 14×2/7
19)5×25/16 + 2/3×3/4
20)4×8/7 - 5/6×12/15
21)7/32 - 3/4×9/24
22)1,2/3÷1/2-1/4×2/5
2,2-6/13÷9/26-2/3
3,2/9 +1 / 2÷4/5 3/8
4,10÷5/9 +1 / 6×4
5,1/2×2/5 9/10÷20分之9
6,5/9×3/10 2/7÷五分之二
7,1/2 +1 / 4×4/5-1/8
8,3/4×5/7×4/3-1/2
,23-8/9×1/27)÷(1/27
10,8×5/6 2/10÷4
11,1/2 3/4×5/12×4/5
12,8/9×3/4-3/8÷四分之三
13,5/8÷5/4 +3 / 23÷9/11
23)1.2×2.5 +0.8×2.5
24)8.9×1.25-0.9×1.25
25)12.5×7.4×0.8
26)9.9×6.4(2.5 0.24)(27)6.5×9.5 6.5×0.5
0.35×1.6 +0.35×3.4
0.25×8.6×4
6.72-3.28-1.72
0.45 6.37 4.55
5.4 6.9×3 - (25-2.5)2×41846-620-380
4.8×46 +4.8×54
0.8 +0.8×2.5
1.25×3.6×8×2.5-12.5×2.4
28×12.5-12.5×20
23.65-(3.07 +3.65)
(4 +0.4×0.25)8×7×1.25
1.65×99 +1.65
27.85-(7.85 +3.4)
48×1.25 +50×1.25×0.2×8
7.8×9.9 +0.78
(1010 309 4 681 6)×12
3×9146×782×6×854的
5.15×7/8 +6.1-0.60625
1。 3/7×49/9 - 4/3
2。 8/9×15/36 + 1/27
3。 12×5/6 - 2/9×3
4。 8×5/4 + 1/4
5。 6÷3/8 - 3/8÷6
6。 4/7×5/9 + 3/7×5/9
7.5 / 2 - (3/2 + 4/5)
8.7 / 8 +(1/8 + 1/9)
9。 9×5/6 + 5/6
10。 3/4×8/9 - 1/3
11。 7×5/49 + 3/14
12。 6×(1/2 + 2/3)
13。 8×4/5 + 8×11/5
14。 31×5/6 - 5/6
15.9 / 7 - (2/7 - 10/21)
16。 5/9×18 - 14×2/7
17。 4/5×25/16 + 2/3×3/4
18。 14×8/7 - 5/6×12/15
19。 17/32 - 3/4×9/24
20。 3×2/9 +三分之一
21。 5/7×3/25 + 3/7
22。 3/14×2/3 + 1/6
23。 1/5×2/3 + 5/6
24。 9/22 + 1/11)÷(1/2
25。 5/3×11/5 + 4/3
26。 45×2/3 + 1/3×15
27。 7/19 + 12/19×5/6
28。 1/4 + 3/4÷三分之二
29。 8/7×21/16 + 1/2
30。 101×1/5 - 1/5×21
31.50 +160÷40(58 +370)÷(64-45)
32.120-144÷18 +35
33.347 +45×2-4160÷52
34(58 +37)÷(64-9×5)
35.95÷(64-45)
36.178-145÷5×6 42 420 +580-64×21÷28
37.812-700÷(10 +31×11)(136 +64)×(65-345÷23)
38.85 +14×(14 +208÷26)
39。 (284 +16)×(512-8208÷18)
40.120-36×4÷18 +35
41。 (58 37)÷(64-9×5)
42。 (6.8-6.8×0.55)÷8.5
43.0.12×4.8÷0.12×4.8
44。 (3.2×1.5 +2.5)÷1.6(2)3.2×(1.5 +2.5)÷1.6
45.6-1.6÷4 = 5.38 +7.85-5.37 =
46.??7.2÷0.8?1.2×5 = 6-1.19×3-0.43 =
47.6.5×(4.8-1.2×4)= 0.68×1.9 +0.32×1.9
48.10.15-10.75×0.4-5.7
49.5.8×4.2×3.74(3.87-0.13)
50.32.52-(6 9.728÷3.2)×2.5
51。 [(7.1-5.6)×0.9-1.15]÷2.5
52.5.4÷[2.6×(3.7-2.9)+0.62]
53.12×6÷(12-7.2)-6(4)12×6÷7.2-6

102×4.5
7.8×6.9 +2.2×6.9
5.6×0.25
8×(20-1.25)
1)127 +352 +73 +44(2)89 +276 +135 +33
(1)25 71 75 29 88(2)243 89 111 57
9405-2940÷28×21
920-1680÷40÷7
690 +47×52-398
148 3328÷64-75
360×24÷32 +730
2100-94 +48×54
51 +(2304年至2042年)×23
4215 +(4361-716)÷81
(247 +18)×27÷25
36-720÷(360÷18)
1080÷(63-54)×80
(528 912)×5-6178
8528÷41×38-904
264 +318-8280÷69
(174 +209)×26 - 9000
814 - (278 +322)÷15
1406 735×9÷45
3168-7828÷38 +504
796-5040÷(630÷7)
285 +(3000-372)÷36
1 +5/6-19 / 12
3倍(-9)+7×(-9
(-54)X1/6x(-1 / 3)
1.18.1 +(3-0.299÷0.23)×1
2。 (6.8-6.8×0.55)÷8.5
3.0.12×4.8÷0.12×4.8
4。 (3.2×1.5 +2.5)÷1.6(2)3.2×(1.5 +2.5)÷1.6
5.6-1.6÷4 = 5.38 +7.85-5.37 =
6.7.2÷0.8?1.2×5 = 6-1.19×3-0.43 =
7.6.5×(4.8-1.2×4)= 0.68×1.9 +0.32×1.9
8.10.15-10.75×0.4-5.7
9.5.8×4.2×3.74(3.87-0.13)
10.32.52-(6 9.728÷3.2)×2.5
11。 [(7.1-5.6)×0.9-1.15]÷2.5
12.5.4÷[2.6×(3.7-2.9)+0.62]
13.12×6÷(12-7.2)-6
14.12×6÷7.2-6
15.33.02(148.4-90.85)÷2.5
答案是没有时间写

❻ 幼儿园认识数字6.7.8教案 急急急

你可以在家给孩子数一树手指或是物品我的孩子也是这样学的

❼ 小学乘法口诀67的复习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
2.使学生能够正确、比较熟练地应用6的乘法口诀。
3.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探索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思维能力(顺向思维、逆向思维等)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
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地应用6的乘法口诀(如: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题等)。
教学难点:
探究和记忆6的乘法口诀。
教材分析:
6的乘法口诀是义务教育课程新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60页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1至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乘法口诀的继续,也是今后学习7、8、9乘法口诀的基础,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由6个豌豆荚组成的主题图,图中的每一个豌豆荚里都有6颗豆子,再通过列表,让学生在探索豆子颗数和豆荚的个数之间的关系时,得到6的乘法口诀的结果,然后进一步由乘法算式归纳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在教材中,没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乘法口诀,其意图是要让学生完全自主地来探索6的乘法口诀,体现出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前一段学习2——5的乘法口诀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编写口诀的经验。能熟记2——5的乘法口诀并加以运用。
2.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但仍存在个体差异,学习程度参差不齐,有个别学生已经会背九九乘法口诀表了,但也有个别学生5以内乘法口诀还不够熟练。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例题表格等。
教学关键:
为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让他们学会迁移,用类推的思想去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齐背1——5的乘法口诀。
2.口算训练
3×5 4×3 2×4 5×4 4×4
5×3-5 3×3+4 2×3+8 2×2+9 5×5-6
(独立完成后,指名先说口诀,再说答案。)
师:刚刚我们一起用1——5的乘法口诀做了一些口算题,下面请大家再一起背一下1——5的乘法口诀。
3.再次齐背口诀。
【反思:6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是建立在1-5的乘法口诀学习的基础上的,因
此,通过1-5的乘法口诀的复习,较好的做了铺垫,使得后续学习比较顺利。另外这里还复习了上节课刚刚学习的乘加和乘减。在旧教材中,乘加乘减安排比较靠后,新教材把提到了1-5的乘法口诀和6的乘法口诀之间,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借用乘加乘减来记忆口诀。所以这里也要做好复习铺垫。】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情境导入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6的乘法口诀,请大家先看黑板。这里有一个表格,表格有两行,第一行写的是“豆荚个数”,第二行写的是“豆子颗数”。豆荚的个数分别是:1、2、3、4、5、6,接下里请大家打开数学书,翻到60页,看看图中每个豆荚里有几颗豆子?

生:6颗。
师:那一个豆荚里有几颗豆子?
生:6颗。
师:那2个豆荚里呢?
生:12颗。
师:好,那接下来的表格自己数一数、算一算、填一填。填完后坐端正。
(生自己完成表格,之后全班交流,完成表格)
【反思:通过前两个的指导,让孩子们对表格有一个初步认识之后再开始独立
填写表格,为让学生自主探索做好充分准备。】
2.观察思考:
师: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次加6.
师:继续观察:第一格里的6是几个6?
生:1个6是6。
师:那第二格里的12呢?
生:2个6是12。
师:第三格里的18呢?
生:3个6是18。
师:第四格里的24呢?
生:4个6是24。
师:第五格里的30呢?
生:5个6是30。
师:第六格里的36呢?
生:6个6是36。
师:嗯,不错,我们一起读一读:1个6是6、2个6是12…… 6个6是36。
【反思: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大胆放手,引导
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6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2.参考上面的统计表,写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
师:请大家根据1个6、2个6、3个6、4个6、5个6、6个6写出乘法算式,能写几个写几个。
(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同时请6位同学到黑板上写算式,之后评价订正。)
【反思:孩子们已经有了1-5的乘法口诀学习的经验,这里完全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写算式,既是对乘法意义的一个复习,也为下一步编写口诀做好了铺垫。】

师:孩子们,你们能根据这些乘法算式编写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吗?
生异口同声:能!
师:在编写口诀之前,谁想提醒大家注意点什么呢?
生1:要注意小数在前大数在后。
师:嗯,说得很好!还有吗?
生2: 口诀要用汉字。
师:嗯,对,口诀和算式有所不同。第三呢?
生3:得数不满十的要写“得”字。
师:很细心的孩子。第四呢?
生:因数在前,积在后。
师:很好!大家在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这几点哟。接下来,请大家把课本60页上蓝色方框中的口诀补充完整。
(生自己在书上写,同时请6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口诀,之后评价订正。)
【反思:这样设计是因为学生已有2-5乘法口诀为学习的基础,所以把口诀的编写留给学生来归纳,促使学生在归纳口诀的过程中,加深对每句口诀意义的理解,更好的掌握乘法口诀。】
3.记忆6的乘法口诀
师:孩子们,一起读一读我们刚刚编写出的口诀吧!
(生齐读口诀)
师:仔细观察我们编写的口诀;你发现了什么?
(观察后,让学生说说他们发现的规律。)
生4:口诀中第一个乘数每次多1,第二个乘数都是六,积每次多6。
师:观察得真仔细,并且能够做到有顺序的观察,这一点值得大家学习!好,请大家跟着赵培林同学观察的规律一起再来看一看吧!
(一起有顺序的观察)
师:当我们掌握了其中的规律,背起口诀就容易多了,下面进行1分钟背口诀比赛。
(生开始背口诀,之后进行对口诀练习,先是师生对口诀,然后是同桌对口诀。)
师:孩子们,老师在背口诀的时候想不起来“四六”和“六六”是多少了,但是我记得“五六三十”,谁能帮我想想办法?
生5:五六三十,减去一个6就是24,所以四六二十四。
师:那六六呢?
生6:五六三十,加上一个6就是36,所以六六三十六。
师:嗯,真好!你们看,当我们知道了这些口诀之间的关系,即使忘了某一句也没关系,我们可以用相邻的口诀帮我们想起来。
【反思:乘法口诀是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利用多种形式如:对口令、做游戏等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兴趣,便于学生记忆,加深了学生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其应用意识。】
4.巩固练习、反馈应用。
1)听口诀写算式;
三六十八 六六三十六
2)口算(先想口诀,再写算式)
4× 6 5× 6 6× 3 6× 2 6× 6
【反思:学生在刚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马上就设计这两个练习是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乘法算式与口诀之间的联系,使知识得到及时的巩固。】
5.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师: 大家刚才表现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回头看一看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谁来说一说。
生:我学会了6的乘法口诀
生:我知道6的乘法口诀一共有6句。
生:我知道一句乘法口决可以计算两道乘法算式。
生:我学会了怎么又对又快记住口诀。
生:我觉得乘法口决的作用可真大。
师:同学们在这堂课中学会了这么多知识,真了不起,希望同学们以后能正确、
熟练地应用它们。在课后仔细体会,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用到6的
乘法口诀?
今天课下请大家熟练背会1——6的乘法口诀。好!下课!

❽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6、7、8加几 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的口算8、7、6加几。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把另一个加数分成几和几,才能和8、7、6“凑十”,同时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具准备:课件、自制转盘和小花、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起兴趣

1. 师:咱们比比谁的反应快,看谁算得快。(复习数的组成)

2. 刚才大家表现很好,现在咱们去个有趣的地方,看看吧!(儿童乐园)

3. 想去吗?咱们乘车去,说对了就先出发!

最后一题9+7咱们一块答!(生回答后问:你是怎样想的?)

二 、自主研究,学会算理

1. 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1)大家看,已经有许多人在等着买票,你知道共有几个小朋友吗?应该买多少张门票呢?(出示主题图)

(2)生汇报并交流。你是怎样知道的?

①数的 ②接数法 ③8+5

2.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8加几(教学例1)

① 师:9加几的方法咱们己经学过了,那8+5该怎么算呢?把你的想法用学具摆摆,并和同桌说说,比比哪个小朋友最会动脑筋,想的方法最多。

② 学生交流后汇报:指名生上台演示。并说算法。(出示学生的几种摆法,并比较,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记下来。你们看哪种方法能一眼看出8+5是多少?)

③ 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以后同学们在口算时,可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方法来算。看着你喜欢的方法把它装到脑子里吧!

④ 现在用你喜欢的方法来算算这几题,行吗? (练习P105页第1题)

⑤ 小结:这些题都是几加几?(8加几)8加几,怎么算?(生小结)

(2)自主探究7、6加几(教学例2)

① 同学们刚才都学得很不错,下面咱们看看游乐场有哪些好玩的!(课件出示:一些游乐项目及其票价,由师介绍。)

② 你最想玩哪两个项目,你知道一共要用多少钱吗?怎么列式?(由生自主列式,师将板书设计成两组,一边写大数加小数,一边写小数加大数。)

③ 咱们先看左边的算式,如:8+4,怎么算?(由学生说算法)

④ 那这边的其它的算式该怎么算呢?(在小组里说说)

⑤ 指名生说出7加几、6加几的算法。

(3)算法多样化(教学例3)

师:再请看右边的算式,怎么算?如:“8+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① 把8凑十 ② 把9凑十 ③ 从9+8=17想到8+9=17

小结:看来解同一道题,会出现很多种不同的方法,同学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己选择其中的一种!

三、趣味游戏,巩固新知

1. 做一做:看车来接我们回家了!谁能根据这幅图说出几句话?请大家翻开书104页,自己在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一幅图里圈出10个来,再计算!

2. 转盘:再来玩个快乐转盘的游戏。(转盘正中心写有8、7、6数字,)

3. 找朋友:接下来,我想请得了小花的同学玩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小花的反面写有一个算式如上图,没有得数,师写出一些数字,学生根据自己的算式的答案,将算式贴在相应的数字下。)

四、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1. 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大家表现得棒极了,那你们都学会了些什么呢?

2. 拓展:我想请你们自己设计一个周末活动方案:在儿童乐园里,如果你的爸爸妈妈给你20元钱,让你自己玩,你准备怎么去玩? 此表交给家长打等级,我们来评一评,谁设计的方案是最佳方案,咱们把它贴在班级的展示台上!

热点内容
末世化学家txt下载 发布:2025-10-20 05:02:05 浏览:397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20 04:03:06 浏览:298
推拿手法教学 发布:2025-10-20 01:15:51 浏览:398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 发布:2025-10-19 23:57:12 浏览:68
舞狮鼓教学 发布:2025-10-19 16:17:31 浏览:669
杭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10-19 09:21:50 浏览:285
中非历史关系 发布:2025-10-19 06:47:41 浏览:5
师德双八条 发布:2025-10-19 05:31:17 浏览:360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发布:2025-10-19 04:36:23 浏览:750
如何让网吧 发布:2025-10-19 01:49:35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