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育 » electro教学

electro教学

发布时间: 2021-12-13 21:11:49

1. 油页岩开采利用工艺进展

雷光伦 李文忠 姚传进 孙文凯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555)

作者简介:雷光伦,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Email:leiglun@163.com。

摘 要:常规油气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对石油的需求,在诸多非常规油气资源中,油页岩以其巨大的 储量和开发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生产页岩油是油页岩的主要用途之一。通过对油页岩开采利用技术的研究,指出了生产页岩油的两条途径,沿着这两条途径,介绍了油页岩的开采工艺,地面干馏方法和原位开采技术。描述了油页岩的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法。利用实验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影响页岩油干馏产率的加热温度、加 热时间和加热速度等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加热温度为500℃左右为宜;加热时间达到1h即可;加热速度对 油产率影响较小。比较了抚顺发生式炉、基维特炉、佩特洛瑟克斯炉、葛洛特炉和塔瑟克炉等地面干馏设备 的处理量、运转率和油产率等指标,分析了各干馏设备的特点和适用性。阐述了壳牌ICP技术、埃克森-美 孚ElectrofracTM技术、IEP燃料电池技术、PetroProbe空气加热技术和Raytheon的RF/CF技术等油页岩原位开 采技术的原理和工艺特点,指出了原位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以各种技术相互渗透、综合、集成和应用为基 础,实现油页岩开采的大规模化、低成本和高效益的重要发展方向为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益。

关键词:油页岩;页岩油;开采工艺;地面干馏;原位开采

Technological Advances In Oil Shale Proction

Lei Guangln,Li Wenzhong,Yao Chuanjin,Sun Wenkai

(School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Qing 266555,China)

Abstract: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proction can not meet the domestic demand,among many of the unconventional resources,oil shale has gain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huge reserves and advantages in development.Shale oil proction is one of the main uses of oil shale.Based on the study of oil shale mining and usage,two ways of shale oil proction were put forward,along with which,oil shale mining,retorting and in-situ mining technologies were introced in the paper.The open-pit mining and underground mining method were described.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hale oil recovery were studied through experimental simulation,including heating temperature,heating time and heating rate.The results shows that the best heating temperature and heating time were 500℃and 1h,while the heating rate has little influence.The treatment capacity,activity rate and shale oil recovery of oil shale retorting equipments were compared,which consist of Fushun retorts,Kiviter retorts,Petrosix retorts,Galoter and ATP retorts.The mechanis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situ oil shale mining technologies were described,including ICP,ElectrofracTM,IEP fuel-cell technology,PetroProbe's air heating and Raytheon's RF/CF technology.Based on the permeation,combin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high technology,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oil shale in-situ mining were Large-scale,low-cost,high efficiency.

Key words:Oil shale;Shale Oil;mining and usage;open-pit mining in-situ mining

引言

早在1830年,人类就已经开始了对油页岩的开发和利用。1890年以后,由于石油工业的迅速发 展,油页岩工业迅速萎缩。我国对油页岩的利用始于1928年。20世纪50~60年代,页岩油曾是我国 合成液体燃料的三大支柱之一。1960年以后,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的发现和开采使我国的油页岩工业 的进入停滞阶段。

进入21世纪后,国际油价不断攀升,2008年7月国际油价曾达到149美元/桶的历史最高位。另一 方面,国内石油供应不足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 “瓶颈”,按国内油气资源和生 产能力,未来供需缺口将会越来越大,石油进口量将不断增多,对外依存度提高带来的风险也将日益加 重。在保证液体燃料供应的诸多办法中,页岩油是一种较现实的石油替代能源。据国土资源部统计,我 国油页岩预测资源7200亿吨,折算为页岩油的预测资源476亿吨[1]。因此,大规模的油页岩勘探开发 对于缓解国内油气供需压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油页岩的开采工艺主要包括:露天开采、地下开采、原位开采等方法。其中页岩油的制取主 要有两条途径:(1)把油页岩矿开采到地上,然后进行地面干馏;(2)采用地下加热技术使油页岩在地下 干馏,然后采出页岩油[1,2]。本文沿着这两条途径,介绍了油页岩开采工艺的现状,并指出了今后的发 展趋势。

1 油页岩开采工艺

1.1 露天开采工艺

露天开采是指先将覆盖在矿体上面的土石剥离,自上而下把矿体分为若干梯段,直接在露天进行采 矿的方法。露天开采必须考虑的首要条件是油页岩的埋深,一般不超过500m。另外还必须考虑剥采比,即覆盖于页岩层上就剥离的岩土量与可以采出的页岩量之比,是露天开采经济性的重要因素,如果油页 岩层较薄,而覆盖于其上的岩土又较厚,即剥离比很大,即使油页岩埋深较浅,油页岩开采费用也会 很高。

露天矿开采的主要工序有:岩层穿孔、爆破、岩土和油页岩的采装、岩土和油页岩的运输。对坚硬 岩石、中硬油页岩用钻机钻孔进行爆破,以利于挖掘。如没有坚硬的地层,可能不需要对其穿孔和爆 破。岩土和油页岩的采装可以用单斗挖掘机、轮斗挖掘机、吊斗挖掘机等采剥设备。当前露天开采油页 岩,对于覆盖层薄、油页岩层厚、剥采比不大的矿区,在中国不同情况下,每吨油页岩约需开采费用 40~80元。

图1 长壁开采法示意图

1.2 地下开采工艺

油页岩的地下开采是指通过井巷进入地下工作面进行采掘,并将油页岩输送至地面。地下工作面是开采油页岩的工作场 地,在工作面内进行油页岩的采掘、装运,以及支护、采空 区处理等工序。主要包括壁式开采法和房柱式开采法[1]

1.2.1 壁式开采法

壁式开采法分短壁工作面和长壁工作面开采。短壁工作 面长度一般在50m以下,多在小矿井采用。长壁工作面较 长,一般为100m以上。图为长壁式开采法的示意图。工作面 的上方和下方沿走向分别布置回风平巷和运输平巷,构成回 采工作面和采区之间的通风、运输和行人通道。

1.2.2 房柱开采法

房柱开采法是指从采区区段平巷每隔一定距离掘出矿房,进行油页岩矿开采,并留下油页岩岩柱,以支撑顶板。矿柱为圆形、矩形或条带形,排列规则。通常矿房宽6~12m,矿柱宽3~6m。顶板稳固 性稍差,矿石价值低或开采结束后采空区作地下建筑物用时,采用条带形连续矿柱。矿柱一般不再回 采,占总矿量的15%~40%。由于房柱式开采法不够安全,应用越来越少。

2 油页岩干馏工艺

2.1 油页岩干馏影响因素

目前,页岩油的生产主要通过油页岩干馏实现。油页岩干馏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至温度为 450~550℃左右,使其热解,生成页岩油、页岩半焦和热解气的方法。影响页岩油产率的因素主要有加 热温度、加热时间、加热速度等。本文使用葛金氏干馏试验装置,以抚顺典型油页岩为例,对干馏的影 响因素进行实验研究。

2.1.1 加热温度的影响

粒度为1~2mm的抚顺油页岩,以5℃/min的加热速度加热到不同的温度,并恒温加热5h,然后测 定在该恒温温度下的页岩油产率。试验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随着恒温加热温度的升高,分解所得的页岩油产率不断增加。但当温度升高到 500℃以后,再进一步提高温度时,页岩油产率的增加就不显著了。这表明显当温度达到500℃并恒温 5h后,热解反应基本完成,生产页岩油所要求的温度并不高,约在500℃。温度过高会导致矿物质所含 的结晶水分解,从而消耗大量能量。故以获得页岩油为目的时,抚顺油页岩干馏的最终加热温度以 500℃为宜。

2.1.2 加热时间的影响

粒度为1~2mm的抚顺油页岩,以2℃/min的加热速度升温,在不同的温度下,加热时间对页岩油 产率的关系如图3所示:

图2 加热温度对页岩油产率的影响

图3 加热时间对页岩油产率的影响

从图3中可以看出,当加热温度在375℃以前,页岩油放出量始终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 在450℃温度下,加热时间超过1h后,页岩油就不再释放出了。这表明有机质热解反应已经完毕。因 此,加热温度愈高,油页岩有机质分解速度愈快,达到最大页岩油产率所需的时间愈短。如果热解温度 在500℃以上时,则在很短时间内有机质热分解反应就能完全,而加热时间对页岩油产率没有明显影 响。所以最终加热温度是影响热分解反应的主要因素。

图4 加热速度对页岩油产率的影响

2.1.3 加热速度的影响

粒度为1~2mm的抚顺油页岩,以不同的加热速度加热至500℃,并保持1h,不同加热速度和页岩油产率的关系曲线如图4所示。

从图4中可以看出,当加热速度从2℃/min提高到20℃/min 时,其页岩油产率有微幅的提高,但幅度非常小。因此,在设计 干馏设备时,可以采用强化干馏的方法,提高加热速度,使油页 岩很快地达到指定的最终温度。这可以大大缩短干馏时间,提高 效率。

2.2 地面干馏设备

油页岩的地面干馏主要是通过干馏炉实现。干馏炉的技术指 标主要有油产率、年开工率、适应性等。目前世界上比较成熟的炉型主要有:抚顺发生式炉、基维特 炉、佩特洛瑟克斯炉、葛洛特炉、塔瑟克炉[3~6]。干馏设备参数对比见表1。

表1 油页岩干馏设备比较

中国抚顺式发生炉处理量小,相对于实验室铝甑的油收率较低,处理块页岩,工艺不太先进,但是 为成熟的炉型,能处理贫矿,操作弹性好,有长期操作经验,而且投资少,建设快,适用于小型工厂。抚顺式炉虽然单炉处理量小,但可以将20台炉合为一部,则一部炉每日油页岩处理量也可以达2000~ 4000吨。

爱沙尼亚基维特炉处理量大,处理块页岩,相对于铝甑的油收率不太高,是成熟的炉型,投资中 等,适用于中型厂。

巴西佩特洛瑟克斯炉处理量大,处理块页岩,相对于铝甑的油收率高,产高热值气,是成熟的炉 型,投资高,适用于大中型厂。

爱沙尼亚葛洛特炉处理量大,可以处理颗粒页岩,相对于铝甑的油收率高,产高热值气,但结构较 复杂,维修费用高,是基本成熟的炉型,据报道年运行7200h,可用于大中型厂。

澳大利亚塔瑟克炉处理量很大,可以处理颗粒页岩,油收率高,产高热值气。页岩油经过加氢,质 量好,投资高,但尚不太成熟,2004年停运前运转率仅为50%,大中型厂可考虑得用这种技术。

3 原位开采技术

原位开采技术是指采用地下加热干馏的方式,使油页岩在地下干馏,然后把产生的页岩油气导出到 地面的技术。按照油页岩层受热方式的不同,可将油页岩原位开采技术分为传导加热、对流加热、辐射 加热3类技术。目前比较先进的原位开采技术如表2所示[7~9]

表2 原位开采技术表

3.1 壳牌ICP技术

壳牌ICP(In-Situ Conversion Process)技术是唯一经过现场实验的原位开采技术。它的主要原理是: 通过电加热器将热量传递给地下油页岩矿层进行加热和裂解,促使油页岩中的干酪根转化为高品质的油 气,再通过生产井将油、气采出到地面(图5)。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首先,建立冷冻墙,防止地层水 流入开采区、防止油气产品散失。其次,将电加热器装入加热井内对油页岩层加热。最后,采出干馏油 气,并监测水文、地质、温度、压力和水质等参数。

图5 ICP技术示意图

ICP技术特点:(1)ICP技术加热热均匀,加热温 度低,可开发深层、低含油率油页岩;(2)建立的冷 冻墙,可以保护地下水资源;(3)加热工艺复杂,故 障多,采收率低,成本高。

壳牌公司从1997年开始在科罗拉多州马霍甘尼 进行了多项实验。2004~2005年一个试验区的结果表 明,升温速率2℃/d,2004年5月开始出油,2004年 12月出油达到最多,然后减小,至2005年6月出油 终止。共计产油250t,为铝甑的68%。

3.2 埃克森-美孚ElectroFracTM技术

埃克森-美孚ElectrofracTM技术先利用平行水平井对页岩层进行水力压裂,向油页岩矿层的裂缝中 填充导电介质,形成加热单元。导电介质通过传导把热量传递给页岩层,使页岩层内的干酪根热解,产 生的油气通过采油井采到地面上来(图6)。

图6 ElectrofracTM技术示意图

ElectroFracTM技术特点:(1)采用了压裂技术增加了页 岩层的渗透性,可开采致密性油页岩资源;(2)生产副产品 碳酸钠,提高了经济效益;(3)采用平面热源的线性导热方 式,有效地提高了热效率;(4)没有保护地下水,容易造成 水污染。

3.3 IEP燃料电池技术

利用高温燃料电池堆的反应热直接加热油页岩层,使其 中的有机质热解产生烃气,然后导入到采油井,被抽到地 面上来。除了部分气体作为燃料被通入燃料电池堆外,其 余大部分烃气经冷凝后获得石油和天然气。另外,在启动 工艺装置预热油页岩时期,需要向燃料电池中通入天然气作为启动燃料。工艺正常运转后,能量 自给自足。

IEP燃料电池技术特点:(1)传导加热温度分布均匀。采用固体间热传导传递热量,大大提高了热 量分布均匀性和利用效率;(2)利用流体压裂制造 裂缝,提高油页岩层孔隙度和渗透率;(3)能量自 给自足。该工艺不仅能量自给自足,还可向外部 提供电能。每生产1桶油,发电174kW · h; (4)操作成本低。操作成本大约为30美元/桶。若 将副产品电能和天然气计算在内,成本可降为14 美元/桶;(5)环保。由于该工艺不是通过燃烧反 应来发电,而是通过电反应来发电,几乎不产生 NOx、SO2等有害物质(图7)。

图7 IEP燃料电池技术示意图

3.4 PetroProbe公司的空气加热技术

该工艺流程先将压缩空气与干馏气通入燃烧器进行燃烧,加热到一定温度,消耗掉部分氧气,然后 通入到油页岩地层中加热油页岩使其中的有机质生成烃气,最后把生成的烃气带到地面上来。采出的烃 气冷凝后得到轻质油品(图8)。

PetroProbe公司的空气加热技术特点:(1)通入的高温压缩空气在地层中可压裂油页岩,增加油页岩 的孔隙度,使生成的烃气很容易地从油页岩地层中导出来;(2)该工艺有4种产品:氢气、甲烷、轻油、 水。产生的部分轻质烃气通入燃烧器进行燃烧,加热即将通入地层的空气,能量自给自足。产生的CO2 等气体又被打回油页岩矿层中,污染小,可开发深层(深可达900m)的油页岩矿;(3)开采后的油页岩 仍能保持94%~99%的原始结构完整性,避免了地面塌方。

3.5 Raytheon公司的RF/CF技术

Raytheon公司的RF/CF(Radio-Frequency/Critical Fluids)技术是将一项利用射频加热和超临界流 体做载体的专利转化技术(图9)。其工艺流程为:先将射频发射装置置于地下油页岩层中,进行加热,然后把向页岩层中通入超临界CO2把热解生成的烃气载到采油井,被抽到地面上冷凝,回收。冷凝后 的CO2又打回地层中循环利用。

图8 空气加热技术示意图

图9 RF/CF技术示意图

RF/CF技术特点:(1)采油率高。每消耗一个单位的能量有4~5个单位的能量被生产出来,相对 于ICP技术的3.5个单位,更具有经济效益;(2)传热快,加热周期短,只有几个月;(3)用于油页岩 开采时,生产的石油含硫低,还可通过调节装置来生产不同的产品;(4)可用于开采油页岩、油砂、 重油等资源,环保,无残留物质渗透地下水层;(5)选择性加热,可使指定加热目标区域快速达到目 标温度。

4 结论

(1)目前页岩油的制取途径主要有开采-地面干馏工艺和原位开采技术。前者技术比较成熟,后者 还处于实验验证阶段。

(2)实验研究表明:油页岩干馏温度约为500℃为宜,干馏时间为1h即可,加热速度对页岩油产 率影响不大,工业生产中可以采用强化干馏的方法,提高加热速度,使油页岩快速达到指定的最终温 度,提高效率。

(3)目前地面干馏设备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处理量小,运转率低,油产率低等问题需要进行进一 步优化。

(4)以大规模化、低成本、高效益为目标,各种技术相互渗透、综合、集成和应用是当今原位开采 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钱家麟,尹亮.油页岩——石油的补充能源[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8.

[2]陈晨,孙友宏.油页岩开采模式[J].探矿工程,2010,37(10):26~29.

[3]钱家麟,王剑秋,李术元.世界油页岩开发利用动态[J].中外能源,2008,13(1):11~15.

[4]韩晓辉,卢桂萍,孙朝辉,等.国外油页岩干馏工艺研究开发进展[J].中外能源,2011,16(4):69~74.

[5]Bumharm A K,Mcconaghy J R.Comparison of the acceptability of various oil shale processes[R].26th Oil Shale Symposium,Colorado School of Mines,2006.

[6]刘志逊,高健,赵寒冬,等.国内油页岩干馏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7,(1):45~49.

[7]方朝合,郑德温,刘德勋,等.油页岩原位开采技术发展方向及趋势[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9,(2):78~80.

[8]刘德勋,王红岩,郑德温,等.世界油页岩原位开采技术进展[J].天然气工业.2009,29(5):128~132.

[9]James W Bunger,Peter M Crawford,Harry R Johnson..Is oil shale America's answerto peak-oil challenge[J].Oil&Gas Journal,2004,8:16-24.

2. 锁定 现代空战怎么

Lock On 1.02键盘命令
Lock On 1.02键盘命令
Key(按键) Action(功能)
PROGRAM CONTROL(程序控制)
Esc 退出任务/录相
Ctrl-Q 在播放录相时控制飞机
Shift-Backspace 编辑录相-覆盖模式(取消现存编辑命令)
Alt-Backspace 编辑录相-插入模式(保留现存编辑命令)
Ctrl-S 声音开关
Ctrl-0 在录相中开始话筒录音
Shift-0 在录相中结束话筒录音
Alt-0 在录相中打开/关闭鼠标光标
Ctrl-9 在录相中开始记录字幕
Shift-9 在录相中结束记录字幕
Ctrl-A 加快游戏速度(快镜头)
Alt-A 减慢游戏速度(慢镜头)
Shift-A 恢复正常游戏速度
S 任务开始/暂停/继续
Alt-J 取得/放弃所选飞机控制权
Ctrl-Backspace 显示帧数
Print Screen 抓屏
‘ (quote) 单人任务时显示任务目标窗口/联网任务时显示成绩窗口
Ctrl-M 联网任务时打开对话窗口――向所有玩家发送信息
Alt-M 联网任务时打开对话窗口――向己方玩家发送信息
Shift-Return 重新获得飞机(复活)
FLIGHT CONTROL(飞行控制)
Down Arrow 机首上抬
Up Arrow 机首下压
Left Arrow 机身向左侧滚
Right Arrow 机身向右侧滚
Ctrl-. (Period) 向上配平
Ctrl-; (Semi-colon) 向下配平
Ctrl-, (Comma) 向左配平
Ctrl-/ (Slash) 向右配平
Ctrl-T 取消配平
Z 左舵(空中),左转(地面)
X 右舵(空中),右转(地面)
Ctrl-Z 左舵配平
Ctrl-X 右舵配平
A 自动驾驶
H 打开/取消高度固定
J 打开/取消速度固定
Shift-N 重置语音警报
Alt-V 无敌模式(联网或加密任务中无效)
K 解除仰角抑制(执行“眼镜蛇”机动)
U 在航母上进入起飞位置
Alt-P 退出螺旋失速(保持键)
Alt-S 速度保持模式
Alt-E 简易降落模式
THROTTLE CONTROL(引擎控制)
Page Up 发动引擎/快速增加推力
Page Down 关闭引擎/快速减小推力
Key Pad + (Plus) 缓慢增加推力
Key Pad - (Minus) 缓慢减小推力
With Alt ALT组合单纯控制左引擎
With Shift SHIFT组合单纯控制右引擎
MECHANICAL SYSTEMS CONTROL(机械系统控制)
B 减速板开关
Shift-B 打开减速板
Ctrl-B 关闭减速板
Ctrl-E-E-E 弹射跳伞
E 电子干扰开关
F 襟翼收放开关
Shift-F 襟翼全开
Ctrl-F 襟翼全收
G 起落架开关
Ctrl-G 尾勾开关(仅限SU33)
Ctrl-C 座舱盖开关
P 释放阻力伞
Ctrl-P 机翼折叠开关(仅限SU33)
Ctrl-R 空中释放燃油/地面加油(保持键)
Alt-R 抛弃副油箱
W 机轮刹车(保持键)
T 拉烟开关
R 受油管伸缩开关
Ctrl-H 改变HUD颜色
L 仪表照明开关
Ctrl-L 机身信号灯开关
Alt-L 起落架灯--近光/远光/关闭
NAVIGATION(导航模式)
~ (Tilde) 选择下一导航点或机场
1 导航模式
Alt-C 重置飞行时钟
COMBAT MODES(作战模式)
2 超视距空战模式
3 近距空战――垂直扫描模式
4 近距空战――孔径模式
5 近距空战――头盔模式
6 径向瞄准模式
7 空对地模式
8 目视投弹模式
~ (Tilde) 目标循环切换
TAB 锁定所选目标或目标点(打开目标跟踪)
Ctrl-TAB 关闭目标跟踪
Shift-R RWR/SPO(威胁告警)模式切换
WEAPONS (武器系统)
D 武器选择
C 机炮选择
Q 释放干扰弹(单发释放)
Shift-Q 释放干扰弹(连续释放)
Insert 释放雷达干扰
Delete 释放红外干扰
Spacebar 发射武器(俄机),发射机炮(美机)
Enter 发射武器(美机)
Alt-W 打开武器保险(俄机,可在未锁定目标时发射)
Ctrl-W 成对抛弃武器(空中),重新装填武器(地面)
Ctrl-V 齐射模式开关
Shift-C 改变机炮射速(A10)
V 增加投弹间距(A10)
Shift-V 减小投弹间距(A10)
Ctrl-Space 改变投弹数量(A10)
Alt-Space 选择首选武器(A10)
Shift-Space 单个/成对投弹模式切换(A10)
RADAR & ELECTRO-OPTICAL SYSTEMS (雷达光电系统)
I 雷达开关
Shift-I 简易雷达模式
Alt-I RWS/TWS(目标跟踪)雷达模式切换(仅限于F-15)
O 俄战斗机:打开/关闭光电扫描仪
俄攻击机:打开/关闭激光测距仪
美攻击机:打开/关闭CCRP投弹模式
Ctrl-I 所有扫描仪器归中
- (Minus) 扩大MFD显示范围
+ (Plus) 减小MFD显示范围
Ctrl-+ 增大F15雷达天线方位角
Ctrl-- 减小F15雷达天线方位角
AUTO LOCK ON(自动锁定)
ScrollLock 锁定最近的敌空中目标
Alt-ScrollLock 锁定距视野中线最近的敌空中目标
Shift-Insert 锁定前一个敌空中目标
Shift-NumLock 锁定下一个敌空中目标
Shift-ScrollLock 锁定最近的敌地面目标
Control-ScrollLock 锁定距视野中线最近的敌地面目标
Shift-Delete 锁定前一个敌地面目标
Ctrl-NumLock 锁定下一个敌地面目标
AIR COMBAT MODES(空战模式)
Shift-; (Semicolon) 向上移动雷达/光电扫描区
Shift-, (Comma) 向左移动雷达/光电扫描区
Shift-. (Period) 向下移动雷达/光电扫描区
Shift-/ (Slash) 向右移动雷达/光电扫描区
-; (Semicolon) 扫描框下移
-, (Comma) 扫描框左移
-. (Period) 扫描框上移
-/ (Slash) 扫描框右移
GROUND MODE(空对地模式)
Shift-; (Semicolon) 雷达/电视制导探头上移
Shift-, (Comma) 雷达/电视制导探头左移
Shift-. (Period) 雷达/电视制导探头下移
Shift-/ (Slash) 雷达/电视制导探头右移
RADIO COMMANDS(无线电通讯)
\ 打开无线电呼叫对话框
Shift-[ 命令僚机执行任务,任务完成后归队
Ctrl-[ 命令僚机执行任务,任务完成后返航
Shift-] 命令机群组成密集/松散编队
Alt+[ 命令僚机重返编队
[ 命令僚机攻击长机目标
] 命令僚机掩护长机六点
Alt-H 呼叫预警机:请求机场方位、距离
Alt-T 呼叫预警机:请求加油机方位、距离
VIEW SELECTION(视角选择)
F1 座舱视角
Ctrl-F1 头部自然摆动视角
Alt-F1 纯HUD视角
F2 外部视角
Shift-F2 打开/关闭飞机标签
F3 飞越视角
Ctrl-F3 从其它视角切换到飞越视角(保留当前摄像机位置)
F4 后视视角
Ctrl-F4 追尾视角
F5 空战视角
Ctrl-F5 空对地视角
F6 武器视角
Ctrl-F6 武器追尾视角(导弹/炸弹对目标视角)
Shift-F6 打开/关闭所发射武器标签
F7 活动的地面物体视角
F8 目标视角
F9 舰船视角
Alt-F9 航母着舰信号器视角
Shift-F9 打开/关闭舰船及地面单元标签
F10 地图视角
Shift-F10 打开/关闭物体标签
F11 塔台及地表视角
Ctrl-F11 在当前视角中固定摄像机位置。可在地图中指定地点后用F11切换观看,但高度不得超过20000米
F12 静态物体视角
Ctrl-F12 民用运输视角
Shift-F12 火车/汽车视角
VIEW MODIFIERS(视角调整)
Ctrl-Home 在外部视角中只显示友机
Ctrl-End 在外部视角中只显示敌机
Ctrl-Delete 在外部视角中显示所有飞机
Keypad Del 切换目视锁定视角(只用于F1、F2、F6、F7、F8、F9、ALT-F9、F11等视角中)
Ctrl-Keypad Del 切换到地表目视视角(只用于F2、F6、F7、F8、F9等视角中)
Backspace 切换“目标到目标”视角方向(只用于F2、F6、F7、F8、F9、F12等视角中)
Alt-Delete 在视野中隐藏当前物体
Alt-Insert 显示当前视野中隐藏物体
Ctrl-PageUp 反序目标切换
Ctrl-PageDown 正序目标切换
Ctrl Key Pad +(plus) 武器发射视角切换开关
Alt-Key Pad * 开始向前移动摄像机(用于F11视角)
Alt-Key Pad / 开始向后移动摄像机(用于F11视角)
Key Pad 5 停止摄像机移动(用于F11视角)
Shift-Key Pad 5 返回塔台/地表视角起始点
Y 机外视角信息栏状态切换
Alt-Y 坐标位置
Alt-Backspace 视频编辑-插入模式
Shift-Backspace 视频编辑-覆盖模式
Shift-J 外部视角中摄像机抖动效果开关
Shift-Esc 在当前视角中切换为摄像机旋转模式(用于F2、F4、F6、F7、F8、F9、F12等视角)
COCKPIT VIEW CONTROL(座舱视角控制)
Key Pad 1 视角向左下移动
Key Pad 2 视角向下移动
Key Pad 3 视角向右下移动
Key Pad 4 视角向左移动
Key Pad 5 视角归中
Key Pad 6 视角向右移动
Key Pad 7 视角向左上移动
Key Pad 8 视角向上移动
Key Pad 9 视角向右上移动
Shift – Key Pad 1-9 快速移动视角
Ctrl – Key Pad 1-9 视角移动即时切换
Ctrl – Key Pad 5 视角移到正中
Alt – Key Pad 1-9 逐屏移动座舱视角
Alt – Key Pad 5 视角回到正中
Alt – Z 仪表视角步进模式切换
Key Pad Del 激活/改变锁定目视目标
Key Pad NumLock 取消目视锁定
Shift-Key Pad Del 所有导弹目视锁定
Alt-Key Pad Del 来袭导弹目视锁定
M 右后视镜视角
N 左后视镜视角
Key Pad * (Asterisk) 视角拉近(与SHIFT合用拉到最近)
Key Pad / (Divide) 视角推远(与SHIFT合用推到最远)
Key Pad Enter 视角大小还原
Key Pad 0 仪表盘视角切换(保持键)
Ctrl - Key Pad 0 仪表盘视角切换(非保持键)
Alt - Key Pad 0 保存当前座舱内视角位置
Ctrl – Right Shift 增快座舱内鼠标控制视线速度
Alt – Right Shift 减慢座舱内鼠标控制视线速度
Left Shift – Right Shift 鼠标控制速度还原
Ctrl – Left Shift 增快座舱内键盘控制视线速度
Alt – Left Shift 减慢座舱内键盘控制视线速度
Right Shift – Left Shift 键盘控制速度还原
EXTERNAL VIEW CONTROL(扩展视角控制)
Key Pad 1 向左下旋转视点
Key Pad 2 向下旋转视点
Key Pad 3 向右下旋转视点
Key Pad 4 向左旋转视点
Key Pad 5 视点归中(在F11中停止视点移动)
Ctrl-Key Pad 5 返回起始位置(在F11中回到默认位置)
Key Pad 6 向右旋转视点
Key Pad 7 向左上旋转视点
Key Pad 8 向上旋转视点
Key Pad 9 向右上旋转视点
Key Pad * (Asterisk) 向前移动视点
Key Pad / (Slash) 向后移动视点
Ctrl-Key Pad * (Asterisk) 扩展视角拉近
Ctrl-Key Pad / (Divide) 扩展视角推远
Ctrl-Key Pad Enter 扩展视角还原为默认大小
Shift-(all view keys) 快速移动视角(组合键-保持键)
Ctrl-(Key Pad 1-9) 改旋转视角为移动视角
MISSION EDITOR(任务编辑)
File(文件)
Ctrl-N 建立新任务文件
Ctrl-O 打开任务文件
Alt-M 合并任务文件
Ctrl-S 保存任务文件
Ctrl-Shift-S 任务文件另存
Alt-X 退出任务编辑返回主选项界面
Edit(编辑)
Del 删除所选物体
Ctrl-Shift-C 加密任务
Ctrl-Shift-D 任务解密
View(查看)
Ctrl-H 隐藏所选物体
Ctrl-A 地图全景
Ctrl-+ 视角拉近
Ctrl-- 视角推远
Flight(任务)
Ctrl-B 显示作战简报
Ctrl-D 显示战报成绩
Ctrl-F 开始任务
Ctrl-R 录相
Ctrl-P 重放录相
Ctrl-E 视频编辑
Ctrl-L 联网对战
Customize(其它)
Ctrl-Shift-F 飞机故障设定
Ctrl-Shift-W 天气设定
Ctrl-Shift-E 网络全书
Ctrl-Shift-O 选项设定
Alt-Z Remove all objects from Victory Condition of mission or campaign stage
Axis(轴) Action(功能)
Pitch 飞机俯仰控制
Roll 飞机侧滚控制
Rudder 舵控制
Thrust 引擎推力控制
Left thrust 左引擎推力控制
Right thrust 右引擎推力控制
Horizontal view 水平视角控制
Vertical view 垂直视角控制
Zoom view 视角缩放控制
Trim pitch 俯仰配平
Trim roll 侧滚配平
Trim rudder 舵配平
Radar slew horizontal 雷达/光电扫描区水平移动控制
Radar slew vertical 雷达/光电扫描区垂直移动控制
MFD range 改变MFD/HUD显示范围
TDS slew horizontal 雷达锁定框水平移动
TDS slew vertical 雷达锁定框垂直移动

3. 请帮忙翻译以下句子

租赁管理费 leasing management fee
物业管理费 property management fee
水费 water rate
电费 electricity charge
空调费 airconditioning fee
宽带费 broadband fee
句子“宽带和电话都可以正常使用了”
Broadband and telphone can be used properly.
中介费 commission

4. 物理化学课程描述求翻译英文!!!

As a secondary discipline of chemistry, physical chemistry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chemical disciplines, so also known as "chemical theory" in history. Integrated use of mathematics, physics, physical chemistry and other basic science theories and experimental methods to study the chemical equilibrium rule and rate in the process of rul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w and microstructure. Physical chemistry is the chemical instry, materials, light instry, 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and other professional required course, therefore, the physical chemistry course teaching level directly affects the student to the subsequent course of study.
The main content of physical chemistry including chemical thermodynamics, chemical kinetics, chemical equilibrium, phase equilibrium, electrochemistry, surface and colloid and macromolecular content, such as statistical thermodynamics, chemical structure parts do not require.

5. t-ara roly poly、少女时代mr.mr.、I got a boy和SISTAR shake it的舞蹈教学视频,百度云链接

少女时代——the boys (新,绝对的喜欢)、hoot(适合跳舞)
4minute——huh(整个MV就是跳舞的)、ready go(很酷很性感)
t ara——roly poly(复古舞蹈)、cry cry(Dance Version)(好听,新歌,舞蹈版)
Miss A——bad girl good girl(不新,但是节奏、舞蹈都OK)
Orange Caramel ——上海之恋
Secret ——love is move
rania——pop pop pop
electroboyz——ma boy 2
chocolate——i like it
wonder girls——be my baby(舞蹈好看)
a pink——my my(比较青春活泼)
trouble maker——trouble maker(男+女混合组合,金泫雅)

6. 高分求翻译!

Electromechanics is a very important professional elementary course of electric work department.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process, most students feel the theory is abstracted, experiments are complex, and teaching efficiency is very unfavorablely. This design was directed towards the ubiquitous 或者(immanent)problems from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combined by the correlation theory (或是 dependency theory)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instanced from the typical speculative knowledge and experiment of electromechanics, and finally finished the make of the electromechanics instructional assisting software. In terms of details, this softwar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ole of teaching and experiment. Teaching mole is chosen the difficult points and the focal points from the electrical motor revolving magnetic field and the three phase machine winding in these two electromechanics, from the dynamic display of rotating magnetic field changes with the current process and the three phase machine winding electric currents flow situation, lets students have an intuitive knowledge from the abstract speculative knowledge in the course. Experiment is a focal point in electromechanics. In this design, it achieved the two functional moles from the simulated experiment 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handling. In mole of simulated experiment, three-phase current motor(或是three-phase alternating-current motor)is an instance of showing how to carry out the experiment circuital arrangement and judgment. In mole experimental data handling, the P-U2 curved line as an example of transforming a data to a graph, and contrasting with the ideal curved line, it can give the students an intuitionistic impression. The target of this design is not only to exploit a simple instructional assisting software, but also hoping through this practice, it can be combined by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the electric work automatization and the theory of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summarizes a set of applying an exploitative thought of the electric work automatization and some correlated curriculum instructional assisting software. it can be the reference for other same software development.

keywords: electromechanics, assisted instruction, software design, electric motor revolving magnetic field, three phase machine winding, experiment imitation

自己翻译的,望采纳!

7. T-ara和少女时代有哪些歌哪些最好听

  • 我喜欢《I Got a Boy》《Mr.Mr.》《Genie》 《Gee》 《MY OH MY》《Paparazzi》《Oh》《Galaxy Supernova》《Love&Peace》《suger free》


  • 少女时代《再次重逢的世界》(Into The New World)The 1st Single(出道单曲)

发行日:2007年08月03日

《少女时代》(Girls Generation)T少女时代he 1st Album(正规1辑)

发行日:2007年11月01日

《Baby Baby》The 1st Album Repackage(1辑再版)

发行日:2008年03月13日

《Gee》The 1st Mini Album(迷你1辑)

发行日:2009年01月07日

《Genie》(说出你的愿望)The 2nd Mini Album(迷你2辑)

发行日:2009年06月29日

《Oh!》The 2nd Album(正规2辑)

发行日:2010年01月28日

《Run Devil Run》The 2nd Album Repackage(2辑再版)

发行日:2010年03月22日

《Hoot》The 3rd Mini Album(迷你3辑)

发行日:2010年10月27日

《The Boys》The 3rd Album(正规3辑A版)

发行日:2011年10月19日

《Mr.Taxi》The 3rd Album(正规3辑B版)

发行日:2011年12月08日

《Twinkle》Mini Album

演唱:少女时代-泰蒂徐(Taetiseo)由泰妍、徐贤、美英三人组成的临时小分队

发行日:2012年05月02日

《I Got a Boy》The 4nd Album(正规4辑)

发行日:2013年01月01日

《Mr.Mr.》The 4rd Mini Album(迷你4辑)

发行日:2014年02月24日

5.2日文专辑

《Genie》 The 1st Japanese Single(日文1单)

发行日:2010年09月08日

《Gee》 The 2nd Japanese Single(日文2单)

发行日:2010年10月20日

《Mr.Taxi/ Run Devil Run》 The 3rd Japanese Single(日文3单)

发行日:2011年04月27日

《Girls' Generation》 The 1st Japanese Album (日文正规1辑)

发行日:2011年06月01日

《The boys》The 4th Japanese Single(日文4单)

发行日:2011年11年28日

《Paparazzi》The 5th Japanese Single(日文5单)

发行日:2012年06月27日

《Oh》The 6th Japanese Single(日文6单)

发行日:2012年9月26日

《Flower power》The 7th Japanese Single(日文7单)

发行日:2012年11月21日Love&Peace

《Girls&Peace》The 2st Japanese Album (日文正规2辑)


发行日:2012年11月28日

《Love&Girls》The 8th Japanese Single(日文8单)

发行日:2013年6月19日

《Galaxy Supernova》The 9th Japanese Single(日文9单)

发行日:2013年9月18日

《MY OH MY》The 10th Japanese Single(日文10单)

发行日:2013年11月5日

《Love&Peace》The 3st Japanese Album (日文正规3辑)


发行日:2013年12月11日

《The Best》The first Japanese selected album(首张日文精选辑)

发行日:2014年7月23日

5.3DVD

《少女时代到来~来日纪念盘~New Beginning of Girls' Generation》

发行日:2010年08月11日

销量:161,492(日本公信榜 截止至2011年11月08日)初动:22,766

《Into The New World:The 1st Asia Tour》(亚洲一巡DVD)

发行日:2011年08月17日

《JAPAN FIRST TOUR GIRLS’ GENERATION》(日本一巡DVD)

发行日:2011年12月12日

销量(普通DVD):152,080(日本公信榜 截止至2012年07月24日)

销量(蓝光DVD):56,365(日本公信榜 2012年上半年榜)

初动:106,082=69,462(普通DVD)+36,620(蓝光DVD)

《GIRLS' GENERATION COMPLETE VIDEO COLLECTION》

发行日:2012年9月26日


5.4其它专辑

《The 1st Asia Tour 'Into The New World' Album Live》(亚洲一巡CD)

发行日:2010年12月30日

销量:91,567=44,999+46,568(Gaon Chart 2010年年榜+2011年年榜)

《The Boys(Maxi Single)》(英文单曲)

PS:少女时代在日韩两地销量已达400W+。其中韩国碟销量已过190W(由于2008年10月~2009年12月韩国唱片工业协会并未出销量榜,所以此数据为各大销量榜拼凑的不完全统计的数据,实际销量会更高),日本碟销量已过210W(包括引进盘销量)。


  • tara韩文专辑

谎言(1st Single)发行时间:2009-07-27

TTL (Time To Love)(1st Digital Single)发行时间:2009-09-15

TTL2(TTL Listen 2)(2nd Digital Single)发行时间:2009年10月09日

Absolute First Album(1st Album) 发行时间: 2009年12月4日

Breaking Heart (1st Album Repackage) 发行日期:2010-02-23

TWENTYth Urban (2nd Single) 发行日期:2010-09-29

Vol.2 Temptastic (1st MINI ALBUM) 发行时间:2010年12月01日

John Travolta WannaBe (2nd MINI ALBUM) 发行时间:2011年7月1日

Roly-Poly In Copacabana (2nd MINI ALBUM后续) 发行时间:2011-08-21

Black Eyes (3rd MINI ALBUM) 发行时间:2011-10-27

Funky Town (3rd MINI ALBUM后续) 发行时间:2012-01-03

Again (8rd MINI ALBUM) 发行时间:2013-10-10

其他歌曲

女生时代/永恒的爱

特别组合(SeeYa、Davichi、T-ara)——《女生时代/永恒的爱》

发行时间:2009年05月06日

专辑曲目

01. 女生时代

02. 永远的爱

03. 永远的爱(Remix)

Wonder Women

特别组合(SeeYa、Davichi、T-ara)——《Wonder Women》

发行时间:2010年01月07日

专辑曲目

01.Wonder Women

We Are The One

发行时间:2010年05月03日

专辑曲目

01.We Are The One

Beautiful Girl

孝敏 (T-ara) & Brave Brothers 勇敢兄弟& Electroboyz

发行时间:2011.02.10

专辑曲目:

01. Beautiful Girl (Feat.Electroboyz)

02. Beautiful Girl (Inst)

安英民 of A-Family

素妍 (T-ara) & 安英民

发行时间:2011.04.28

专辑曲目:

01. 为你唱的歌

02. 为你唱的歌 (Inst.)

로그인 (Log-In)

发行时间:2011-09-15

T-ara, SBS和JDX一起制作的公益广告主题曲

우리 사랑했잖아(我们不是相爱吗)

T-ara&DAVICHI

发行时间:2011-12-23

OST歌曲

男版灰姑娘 OST

发行时间:2009年4月30日

专辑曲目

01. 好人 Ver.1 (五人时期)

学习之神 OST Part.1

发行时间:2010年01月14日

专辑曲目

01.嘟噜噜(轱辘轱辘)[智妍]

咖啡屋子OST Part.3

发行时间:2010年5月25日

专辑曲目

01.比起牛奶更爱咖啡 [孝敏&素妍&SeeYa(李宝蓝)]

考死2:教学实习 OST

发行时间:2010年6月16日

专辑曲目

01.怎么来结束 [素妍]

丛林的鱼2 OST

发行日期:2010.11.04

专辑曲目:

01.渐渐[智妍]

丛林的鱼2 OST Special Edit

发行时间:2010.12.08

专辑曲目:

01.渐渐(Acoustic Ver.)

02.渐渐(Acoustic Ver.) (Inst)

日文专辑


Bo peep Bo peep

YAYAYA

8.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要学习哪些课程

电路、电机学、发电厂电气部分,这几门都是必须的基础课程。

基础课:电路,电气制图CAD,电工常用仪器仪表,电机与拖动
专业课:电气控制与PLC,单片机应用技术,自动检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变频器应用技术
选修课:交直流调速系统,工厂供电,Protel,工业控制网络,上位机监控系统

公 共 基 础 教 育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信息技术基础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
企业管理概论
高等数学B(1)-(2)
大学英语(1)-(4)
体育(1)-(4)
大学物理(1)-(2)
物理实验(1)-(2)
形势与政策

专业基础教育
工程制图
线性代数B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电路实验
工程电磁场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A
自动控制理论B
电力电子技术
信号分析与处理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B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A
电路理论A(1)-(2)
电机学(1)-(2)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A(1)-(2)

专业教育: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
发电厂电气部分 A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
高电压技术
电气工程概论(报告形式分散进行)

9. 好听的歌啊谁能告诉我唱歌教学的啊 怎么学唱歌啊 好那啊 杂学啊!!!!!!!!

想学唱歌教学的并不难 , 这网地址告诉你如果交你杂学唱歌 http://video..com/t?di=36051681_36051681&pos=0&word=%C2%BC%D2%F4%C8%ED%BC%FE%CA%D3%C6%B5%BD%CC%B3%CC

热点内容
末世化学家txt下载 发布:2025-10-20 05:02:05 浏览:397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20 04:03:06 浏览:298
推拿手法教学 发布:2025-10-20 01:15:51 浏览:398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 发布:2025-10-19 23:57:12 浏览:68
舞狮鼓教学 发布:2025-10-19 16:17:31 浏览:669
杭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10-19 09:21:50 浏览:285
中非历史关系 发布:2025-10-19 06:47:41 浏览:5
师德双八条 发布:2025-10-19 05:31:17 浏览:360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发布:2025-10-19 04:36:23 浏览:750
如何让网吧 发布:2025-10-19 01:49:35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