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作文教学
A. 《我们怎样观察》作文教学设计
如,同样是猫,有的调皮,有的温顺,有的懒惰.要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活灵活现地回呈现在笔下,写之前,应该先仔细答观察一番,了解它们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那么,什么是外形特点呢?外形特点就是外表长的样子,如洁白的羽毛、长长的脖颈、金黄的嘴巴和脚掌,是白鹅的外形特点;小巧玲珑的身体、毛茸茸的大尾巴是小松鼠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就是小动物爱吃什么、怎样吃;爱在哪儿睡觉、怎样睡;喜欢做什么、怎样活动等.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生活习性,比如刺猬要冬眠、小兔子不会走只会蹦、狗的嗅觉和听觉特别灵敏、大公鸡每天早起打鸣等.观察时,除了抓住特点看仔细外,还要特别注意它们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样便于写具体、写生动.
B.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道客巴巴
课前准备充分,是教师形成教学最佳心态的重要条件,这也是教师获得课堂教学自信心的基础。其次,进行教学要投入。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要纯净杂念,快速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用教学激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学艺术去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得体地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神态等体态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学生的情绪,与学生一道分享数学知识高尚的情趣。
一、制定初步观察训练方案。观察训练方案主要内容如下:
观察发现写作困难的学生主要对事物的观察不够细致,没有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述,导致写作的时候言之无物。因此,通过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训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将观察到的内容用文字表述出来。
1、创设情境,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2、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有顺序的进行观察。
3、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重点,学会进行比较观察。
4、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各种感官且借助于工具进行观察,培养观察的习惯。
5、引导学生进行准确细致的描述。
二、以初步的观察训练方案为依据,在课堂中实践、完善
1、小组共9名成员将初步的观察训练方案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对于初案所呈现出的利弊,及时的记录学生的习得情况,总结并进行自我反思,形成自己的资料库。
2、重点观察原来习作水平低的学生,跟踪并记录实践方案后学生的发生的变化。
3、小组长定期组织交流会。对于发现的问题,集体讨论并及时解决,不断地完善观察训练方案。
三、在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完善的基础上,最终找到有效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习作水平的方法
四、将有效的提高习作水平的方法运用到教学中
1、用具体行动检验理论。小组共9名成员各自将有效观察训练方案运用到习作中。
2、做好记录,进行资料积累。9名成员各自记录在有了观察方案后,学生的习作水平是否有提高?学生观察周围世界,是否能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小组长定期组织交流会。小组成员相互探讨自己在实施课堂习作教学中的具体举措,分享有效经验,学习、反思、总结。
五、撰写问题研究报告
在前期实践、资料积累的基础上,最终完成问题研究报告。
C. 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观察
写作灵感 写作时机 捕捉 职责一、开展情境教学,激发学生情感,养成观察习惯1.在游戏中学会观察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何利用好孩子的玩耍、嬉戏,让学生在玩中学习观察事物,对于作文写作很重要。事实上,在学生所进行各种游戏中、出游中,我们都可以布置观察的作业给学生。比如,观察一片树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叶的颜色与形象,发现它的生长特征,然后最好把观察到的现象用笔画出来。目的明确会让学生在观察中看得更为仔细,看,闻,摸,记等就成了孩子们的最自然的行为,这样可以提升孩子的记忆。一旦返回教室,许多生动的作品就会随之产生。比如,针叶松的叶子,像一根根针;眉一样的柳树的叶子,像一条条细细的眉毛,让人目不暇接。这样,写作的开头工作——画,就完成了。
D. 作文教学有几个主要环节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情达意,培养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作文水平的
高低是衡量学生语文程度的重要客观标志,就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而言,观察、组织、思维、写作始终贯穿其中。
在指导学生观察中,老师不仅要提出观察的具体要求,还应教给学生具体的观察方法。观察和思维是紧密联系的,观察是思维的基础,要让孩子们打开思路,展开联
想,把观察到的材料进行筛选,再组织,布局谋篇的同时,也要把握好重点材料的安排,精心设计,合理构思。读写结合,在平日的教学中,加大阅读的训练力度,
有意向写作方面迁移,既指导了写作,又促进了阅读的深化和升华。而在实际中,还需获取具体的训练方法、积累方式。学生没有生活积累,习作自然言之无物,其
实生活浩如烟海,写作材料取之不尽,重要的是教育者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
激发学生写作的内驱力。评日记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日记使学生不再虚构作文,二者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作文的能力。小学作文
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目前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我认为:组合“多媒体”参与作文教学全过程,改变作文教学信息传递方法和手段,可有效地调动学
生写作积极性,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
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
E. 作文教学中怎样指导小学生进行观察
五里民主九年制学校陈菲《新课标》中指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说明观察能力是习作中最重要的基础,鲁迅先生在《给董永舒》结尾处写到“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强调了观察在习作中的重要性。教会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教给学生有关的观察知识,培养学生一定的观察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是小学生习作入门的指导,也是获得一切知识的根本。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 硬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则是不可能的。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 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 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 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因此,在习作教学中,应首先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 一、教导学生明白观察的“利器”。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 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 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在观察过程中要积极开动所有感官,产生多种感觉的心理效应,让众多表象进入大脑,形成完整的印象,为文章写作提供丰富的材料。要想获得充足的习作材料,写出充满生活气息,富有真情实感的好作品,光靠视觉器官──眼睛,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充分调动其它感官。也就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手指一起工作。认真地观察、了解,研究一切人物、事情和事物(动物、植物、静物),使头脑里同时得到多种获取材料的通道。做到不但观察形态、听音响、辨别味道,而且感觉事物的冷暖,从而将这些体察到的,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画面。因此,让学生进入习作天地的大门之前,就要先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运用自身的“五员大将”——眼、耳、口、鼻、手,来帮助自己感知事物的本质现象。“工欲利其事,先必利其器”。只有握住观察的“利器”,才能更顺利地开启习作天地的大门。 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体上还有这么多的“秘密武器”,我设计了一节开放式的活动课:在一个华丽的小盒子里,装了两个鸡蛋,一生一熟,要求学生在不敲开蛋壳的前提下,来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学生于是调动自己身体的各种器官按照自己想得到的方式进行观察,并且做好观察的记录。 观察结果如下:观察学生观察方式观察结果1号学生摸:两个鸡蛋感觉很滑,很凉。1号蛋是生的,2号蛋是熟的。2号学生看:蛋壳的颜色,1号鸡蛋深些,2号鸡蛋浅些1号蛋是熟的,2号蛋是生的。3号学生听:轻轻敲击蛋壳两个鸡蛋的声音都很实。1号蛋是生的,2号蛋是熟的。4号学生闻:两个鸡蛋闻起来都没有什么味道。1号蛋是生的,2号蛋是熟的。5号学生 摇:2号鸡蛋能晃动,1号鸡蛋晃不起来。1号蛋是熟的,2号蛋是生的。6号学生转:1号鸡蛋转得飞快,2号鸡蛋转几下就不动了。1号蛋是熟的,2号蛋是生的。7号学生掂:两个鸡蛋的重量都差不多。1号蛋是生的,2号蛋是熟的。 学生是活跃的,而且敢于进行尝试的,在明确要求的情况下,他们为了揭开谜底,会千方百计进行探索,并不由自主地用上各种观察的方式。所以说,不是学生不愿意观察,而是他们缺乏有效的观察指导,明明手握利器,却不懂得好好利用。教师不管如何设计教学环节,只要能提供一切机会给学生,让学生亲身体会,就能极大地发挥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观察的功能。 二、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古人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确,再好的厨师,没有丰富多样的菜和调料,也做不成一桌令人满意的酒席。所以,我们还得解决好写作的内容,即材料的问题。然而日常生活中,视而不见,充而不闻的现象随处可见。因此我曾经做过这样的一次行为规范执行情况的“考试”:在教室过道有意识地安放了几个十分明显的违章物品,如:一扫把、一张纸、一块抹布、一倒掉的凳子……,然后悄悄地观察一个一个走过去的同学。经过测试,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学生能够做到将这些物品进行正确处理。其它五分之四的同学,不是跨过去,就用脚踢开,有的干脆绕道行走……试想,如果我们长期这样下去,怎能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怎能写出好的习作呢?下面,提供几种促使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好做法;1、随机记事法。 即身边准备一本记事本,发现有值得记载的事物及时记录下来。记录时,不必当作是习作或日记,只要求用简短的语言记载清楚即可。时间紧迫时,三言两语只需记清时间、地点、事物名称或事件名称。记事本中所记事物,并不一定是作为本周习作使用的材料或内容。有些事物,认为有马上使用的必要,也可以作为当天的日记或习作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有些事物暂时用不上,该用时也可在以后的习作时运用。通过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这样的训练,一旦成为习惯,对我们的习作必将产生极大的影响。2、每日一记法。 这种做法,即通常所说的“日记”。日记,就是把一天中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写下来。当然,一天中可能接触的事物很多很多,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可成为日记的内容,我们要加以适当选择,将最值得写的人物、最有价值的事物记载下来。日记,根据习作的需要和水平,篇幅可长可短,形式也十分灵活。它要求有完整的篇章结构,要求对所见、所闻发表自己的见解,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对事物记载的过程要求也较为具体、详细、生动。所以,在习作的难度上较记事大得多。一个长期坚持写日记的同学,不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随时发现有价值的写作材料,而且要有顽强的毅力,坚持不懈地做下去。从某种意义上说,日记训练是促进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习惯的最重要的动力之源。 三、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观察。 所谓多角度观察,就是对指同一事物,或不变立足点,只变换所观察事物的位置、方向的观察,或站在不同的观察点上,对一个事物进行,或正面看看,或侧面看看,或朝上看看,或朝下看看的细致观察。的确,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很难一眼就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其特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出现不同的视觉形象。我们一定熟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所说明的深刻哲理。我们也许还记得《画杨桃》这篇课文吧,课文中的“我”由于与同学所处的角度不同,把杨桃说成是三角形。所以,为了全方位、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就要求同学们学会多角度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四、引导学生多层次地深入观察。 所谓多层次观察,就是对同一事物,立足于不同的层面,深入其内部进行观察,甚至借助观察仪器。比如:当你看完了爬山虎密密层层的绿叶,你肯定在问:爬山虎是靠什么巴在墙上而不掉下来呢?对!你一定要扒开绿叶,看一看绿叶下那紧紧贴住墙壁的爬山虎的脚;当你看过了小猫可爱的外表,难道你不想再进一步了解小猫可爱的生活习性吗?的确,只有我们不停留在对事物的表面或外在特点的认识上,而是立足于从不同的层面,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本质进行细致的观察,才能够立体地把握事物的特点。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F. 如何引导学生写观察作文
第一、激发兴趣,创设灵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的教育家皮亚杰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要依赖于兴趣”。因此人们说:兴趣是成功的向导。学生的写作也是这样,如果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他们就会打开思维的窗口,自觉地练习,从而自己铺就一条开阔的作文之路。多年来,我通过学习优秀老师的先进教学经验,明白了在作文教学中,尽量做到以趣引思,寓教于乐,寓教于趣,才能激发不吐不快之情。特别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以趣促学,以趣促写显得很重要。
第二、科学命题,唤发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好的作文题目往往能唤发学生写作兴趣,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在作文命题中,我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命题,做到“实”、“活”、“新”、“趣”。给他们一个适合的“窗口”这样能大大提高他们探索的积极性。
如在讲完鲁迅的《故乡》后,我渗透进去学生对家乡热爱之情,以“变化”为话题,启发学生说出家乡有哪些可爱、独特之处。这时学生中有的说是:“家乡的红椒”,有的说是:“家乡的教育”,还有的说是:“家乡的路”等。然后我又要求学生选择题材,以点带面,拟出的作文题目《我爱家乡的红椒》、《我爱家乡的路》、《家乡变了》……这样作文题目定了,但写作要求没降低,表达中心没有变,反而激起了学生的写作激情。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丰富、生动。如有的学生通过写家乡的红椒,歌颂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反映家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以家乡“路”的建设歌颂了党的改革开放之路前景光明辉煌。还有一位同学开头这样写:“你要问我人间天堂有多少?不知道,只知道像天上的星星数不清。你要问我人间最可爱的地方在哪里?告诉你,它在我心里,那就是我的家乡——人民渠”。合适的标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因此教师出题一定要科学,合符实际,让学生了解并喜欢。
第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学生作文只有入境入情,才能情动而发。只有有了丰富的想象,奔放的激情,心灵的火花,才能写出扣人心弦的文章。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常采用创设情景法,练习作文。如“吹泡泡”比赛,做“贴鼻子”游戏,组织“洗手帕”等。
尤其是做些科学小实验,更能唤起学生的好奇的心理,产生浓厚的情趣。如做“滴水不漏“小实验。(老师课前准备一杯水,一张纸)上课时,我说:“同学们,老师今天想表演一个魔术,请大家注意观察。”我将杯口倒过来,这张白纸能将杯里的水托住。”起先,学生个个不信,当我把手中杯口倒过来,纸紧紧贴在杯口上,水却一滴不漏时,学生见了,便感到好奇、有趣,纷纷要求自己也来试一试。置身其境后,我要他们说说刚才做这个“小魔术”的过程和观察时的心理等等。再要他们讨论为什么能把杯水托住的科学道理。在以上的活动中,使我深深的体会到:利用情景教学这种有效的办法,指导学生作文,从内容着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最终达到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初中学生还处于青少年好动阶段,让他们自己观察、动手,就能写出好文章。
第四、关注生活,创设契机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学生作文亦是这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就必须拥有丰富的生活素材,而这些素材又从何而来呢?这是我们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我帮助、引导学生收集素材、积累素材,让他们不为无“米”而发愁。
入境取材。我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寻找写作语言。俗话说:靠山吃山,傍水吃水。农村学生没有课外书读,没有图书室可供自己展翅翱翔。那么,走向大自然,大自然是最好不过的语言了。花香鸟语,草长莺飞,小河流水,万物复苏,天寒地冻等自然现象,都是大自然神采艳逸的语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千古名句,不也正是大自然原汁原味的语言吗?观察、了解大自然,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观察和分析的能力,使学生赏心悦目,情感奔放,获得写作信息。
即兴捕材。本学期学校组织了篮球赛,我就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观察比赛的场面,每个队员的动作、神态等。然后在篮球赛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命题,写一篇与篮球赛内容有关的文章。班上有的同学以《精彩,风采,请看咱女生球赛》为题,有的以《篮球之魂》为题,有的同学在作文中描写夺球的激烈,有的描写进球的兴奋,还有的在文中写道:“打篮球开的是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和高超的球技,只有平时勤奋苦练,关键时才能获胜,打篮球如此,干其他事也是如此。
其实,每个人身边随时都有可喜可悲的事情发生,只要引导学生多留意生活,并及时为文,抓住灵感光临之佳机,日积月累写作就会上一个新台阶。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中秋节”、“教师节”、“国庆节”为学生练笔提供了机会。深入生活,决不当旁观者。告诉学生,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只有用心才能发现,才能有新收获。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就积极倡导参与社会活动。叶圣陶先生也告诫我们要多接触社会多感受生活。他这样打比方:“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生活中处处有写作的源泉,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关键是注意收集。
第五、培养学生自写作文的能力,提高学生作文的主体作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我们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培养学生写好作文之目的,就是最终达到让他们自己能学习语文,自己能独立作文之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作用。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写好作文,尤其是自写作文的能力:
1、激发自写作文之兴趣。自写作文主要靠学生自觉、独立完成作文。要让学生作文,首先解决的还是兴趣问题。前苏联大作家高尔基、中国高玉宝在实践中喜爱上了写作,他们主要靠自学。常年笔耕不断,靠的是兴趣吸引,靠的是兴趣支撑。因此,我们应以趣促写。
2、交给学生自写作文之法。任何作文总有它的律规与方法。因此,语文教师有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把作文的基本经验,基本方法交给自己的学生,让学生掌握作文方法后,去自我练笔。
G.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
一、初中英语写作的重要性
英语新课标要求初中生的英语写作达到五级能力水平,即:能运用词汇描述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能根据要求写简单的书信,便条,通知等;能按要求转述所听、所读的内容;能为图片提供简单的文字说明,并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英语书面表达能反映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是否扎实,能否灵活运用英语来表达,体现了初中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反映出初中生的英语水平。学生要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写出合乎英语思维的文章,老师要如何做,如何指导呢?
二、学生在书面表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所任教班级的英语教学过程了归纳了学生写作时常犯的一些错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文式英语
由于受到母语干扰,学生在写作中会出现句型语序错误和汉语式的英语。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词对词翻译。学生因为没有理解和掌握单词或短语的真实含义和用法,在写作时很容易出现按中文字面含义找对等的英文单词,并且按汉语的思维和表达习惯去写英语的错误。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如:表述“网上购物很方便”时,学生这样写We are convenient to do some shopping on the internet.是错误的(正确的是It's convenient for us to do some shopping on the Internet.)
(二)由基础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的限制所造成的问题
(1)单词拼写错误。如:把difference写成diference;happily被写成happyly等等。这种错误在学生写作中存在的范围比较广,产生的原因是学生在记单词的时候不动脑子,死记硬背。
(2)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最多的是语法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词类的混用。如形容词和副词的混用,人称代词的主格与宾格的混用,动词和名词的混用,定冠词和不定冠词的混用,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词性物主代词的混用等。如:We careful listened to the teacher in class.(正确的为副词carefully);He had some difficult learning Chinese. (正确的为名词difficulty)。
2. 动词时态,语态,语气等结构错误;非谓语动词的用法辨析不清。如:Our environment is polluting ser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iously(语态错误)等。
3. 搭配错误。如: I spent many hours to prepare for the Math test; I like play the piano,其他如:under the help of;see a book;eat the medicine 等。
4. 名词单复数、动词单复数、主谓语不一致。Mary with her parents have gone to America. have应该改为has。
(三)内容不连贯,衔接生硬;不会用关联词,语序混乱。无统筹安排。写到哪里,就停在哪里。
(四)书写混乱,卷面潦草。大小写、标点符号错误,缺少冠词。
三、具体策略与措施
(一)进行系统的基本语法知识教
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初中九大词类及其用法;掌握最基本的句子成分,会对英语句子进行成分分析;能正确地运用英语中最基本的八种时态;掌握初中最基本的五种句子类型: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状语从句、宾语从句等。
(二)抓好背诵,积累素材,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英语也是如此。背诵能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感,有利于他们养成自然流利而正确的表达。一些重要的文段、实用性强的范文如每个单元中Section B的3a就是很好的写作范文,应该要求学生背诵,记住一些重要短语、谚语,并坚持听写重点单词,短语和重点句式。
(三)重视口头作文训练
通常采取以下方式: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叙述事实,让学生根据关键词复述文章,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畅谈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等,紧紧围绕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口头训练。
(四)鼓励学生阅读英语课外读物
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要求学生阅读适合初中生的一些简单易懂的英语课外读物,多做英语短文的阅读理解,慢慢自然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在进行英语写作中,就能避免写出中国式的英语,达到“入乡随俗”的效果。
(五)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要求学生务必掌握学过的词汇和语法。一个不记词汇,不懂得英语语法的学生是不可能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的。其次,教师还应充分利用教材section B中的3a,抓住有利时机指导模仿写作,这也是一项很好的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
(六)教给学生正确的写作方法
把正确的写作方法灌输给学生,他们碰到任何写作题时才能不慌阵脚。以下是七步法。
第一步、细心审题 细读题中每一项提示或观察每一幅画,弄清题意,确定写作体裁和要点。
第二步、理顺要点 标出要点,按事件先后顺序或各要点之间内在联系排序,分出层次。
第三步、构成框架 将理顺的要点或每幅图画的含义加以连贯,构成写作的整体框架,进一步定人称、定时态语态、定开头结尾。
第四步、组织句子 用自己最熟悉的短语或句型将理顺的要点逐句表达出来,多用简单句,用有把握的复合句。遇到表达障碍,换一种说法,将一句变成两、三句。
第五步、串句成篇 将写好的句子连贯地组织起来,适当采用递进、让步、转折、因果等关联词语,使短文层次分明,过渡自然。
第六步、检查修改 注意人称、大小写、拼写有无错误,要点有无遗漏,文句有无语病,词数是否恰当,行文是否连贯。
老师帮助学生找到他们各自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使用文中提到的措施去指导,学生加以配合,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提高写作水平是容易实现的。
H. 作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一、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能发生,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对于作文教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中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是非分辨能力,他们往往有一种跃跃欲试的表现欲望。教师要紧紧抓住这种欲望,引导他们写出优秀的文章来。 教学大纲对各个年级的作文教学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在课内落实。课内作文,要求具体,学生各方面都受到约束,往往显得比较被动,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上一直是采取 “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安排必要的课内作文,另一方面安排一定数量的课外练笔。笔者所教的两个初三毕业班,从初二开始除了两周一篇大作文外,还要求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随笔,隔周抽查一次,并进行讲评。 写随笔,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尽管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百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这样不自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他们写的内容起初比较简单,渐渐地观察视野不断扩大,就从身边的小事写开去,写社会,写人生,写国家大事乃至天下大事。内容越来越丰富:班级的生活与风波,家庭的欢乐与忧愁,社会的见闻和感受等等,真是大到宇宙,小到自我,尽入笔底。有个学生对校园常作细致观察,从景到人,由人到事,连续写了校园生活之一、之二、之三……在随笔里,我看到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也看到了学生因创作热情而引出的观察兴趣。不仅有话可写,而且更真实,更贴近生活。一年多来,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不少学生谈了写随笔的体会,一致认为写随笔促使他们去观察,去思考。有的说:“我每天都要瞪大眼睛在生活里寻找。”有的说:“由于写随笔的需要,无论在家里、在车上、在学校里,我无时无刻不在观察、在谛听……”两个班的学生全部完成了我布置的每周二篇的任务,而且由于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不少学生自觉多写,并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 同时,在课内作文的教学中,我也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比如,我布置一篇作文《记本班一位最熟悉的同学》,要求大家以班里一位同学为描写对象,抓住其外貌特征进行描绘、刻画,看谁观察得细,写得像。而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抓住自己所写的人的特征来写。再比如,在上完《中国石拱桥》后,我又布置一篇作文《》,从而引发学生观察的兴趣。于是乎,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创作热情被激发了,纷纷写出了切合实际的优秀作品。总之,要想使学生写出好的文章,首先必须让他们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 二、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 我曾给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波斯有位珠宝商很会做生意,他在出售金银首饰时,常常盯住顾客的眼睛不放,结果生意非常兴隆。别人想探究其中的奥妙,他却守口如瓶,直到临死前,他才向自己的独生子传授这一诀窍:“盯着对方的眼睛,不,准确地讲,盯着对方瞳孔,瞳孔是不会撒谎的。如果一只钻戒的熠熠光泽使对方瞳孔扩张,你就大胆地把原价提高三成或更高;如果一条项链没能使对方张大瞳孔,你就立即更换一只……总之,盯着对方的瞳孔!” 当然,这个珠宝商传授的生意经,不是我们要学的,但这种抓住买主的外部表情,从而推测其心理变化的方法却很值得我们去借鉴。 在观察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不只是“看”。现代文坛名将鲁迅不愧是一位出色的观察家。尤其是在观察人物方面他实在是独具慧眼而又细致入微的。他曾说过:“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前不久,我在讲授他的短篇小说《祝福》时,着重分析了鲁迅对祥林嫂的眼睛的三次描写。初到鲁家时总是“顺着眼”,表现了她的温顺善良;第二次到鲁家时虽还“顺着眼”,但“眼角上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表明她精神上受到过巨大的刺激,极度悲伤;在沦为乞丐之后,祥林嫂整个人完全与先前不同了:脸上“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说明这时的她已濒于死亡,精神麻木,内心受到极大的摧残。鲁迅正是抓住主人公祥林嫂的眼睛,通过对比,写出了人物的悲惨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而后,我布置了一篇作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记我们学校的一位退休工人老袁。这位工人虽然几年前就退休了,但负责收发报纸的工作一直承担下来。每天早晨六点半准时把每封信件送至各班,上午八点又准时把报纸、杂志送到各教研组。除星期天外,从未间断过。于是,有的学生着重描写了他的“那副眼镜”;有的却抓住老袁因左腿有毛病而走路不稳的姿势来写;还有的刻意在他的衣着上做文章。于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普通人从每个学生的笔端跃出,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这样,学生就慢慢学会了对周围各种事物的“观察”,而不只是“看”。 当然,我们在强调学生要注重观察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健康的思想去观察。比如,有的学生看到了我们社会现实中的种种腐败现象、不正之风,便认为在作文中联系实际就是揭露阴暗面,让他们发牢骚。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我跟学生分析,生活中确实有愚昧落后、勾心斗角,有挫折,也有失败,这些东西不承认不行。但是必须注意:什么才是我们生活的主流?从你呱呱落地到现在成为一名重点中学的高中生,是承受的阳光雨露多,还是遭受的急风暴雨多?周围的东西是正面的多还是反面的多?再者,生活中的不正之风确实令人痛恨,应该揭露、鞭挞,但决不能因此而使我们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让丑恶的东西占据我们的心灵,而应该让我们的生活处处都充满阳光。经过我的引导,许多学生认识到,通过观察写出的东西一方面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另一方面还应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 由于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许多学生的作文水平渐渐提高了,尤其涌现出不少表露真情实感的好的作品。有一位学生写了一篇散文《搏》,记的是他的一位邻居,一个由高考落榜到榜上有名的青年。这位青年去年因两分之差落榜,看着父亲那“佝偻的身躯”,母亲那“布满皱纹的脸”,还有那上初二的小弟弟,他不忍心再复习了。尽管父亲说要去借钱,但他还是怀着一颗歉疚而苦楚的心,还有一大摞高考复习资料,去南方打工了。这一年里,他每日白天打工,晚上挑灯在帐下苦读。一年时间很快过去了,他回来参加了今年的高考 ,结果省财贸学院的通知书来了。这位学生写道:“他又走了,但这次是全村人送他。在列车启动时,他又看到了父亲那佝偻的身躯,母亲那布满皱纹的脸,于是他的眼睛模糊了……”多么感人的场面,又是多么真实的镜头!后来我问这位学生所写的是不是真事。他说:“这全是我亲眼见的,这位青年就是我的一个堂哥。送他的那天,我还特地请假赶回家与他道别的,我写的就是真的,我只想把我看到的记下来。” 是的,我们只要留心一下,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会使我们有所发现。不是吗?苹果落地,再平常不过了,牛顿却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开创了科学的新纪元;壶水翻滚,是很平常的事,瓦特却因此发明了蒸 汽机,导致了一场工业革命。正如契诃夫曾对一位青年作者所说的:“您看这堵墙,似乎它连一点有趣的地方都没有,可是你凝神地看着它,就会在那里面有所发现,找到别人以前还没注意到的东西,那您就可以把它写下来了……”这就是说,要观察,要思考,并且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 留心你身边的日常事物吧,它将使你获得知识,使你发现生活的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