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育 » 何克抗跨越式教学

何克抗跨越式教学

发布时间: 2021-12-24 23:07:06

A. 急求《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版本的电子教材,有的话请发到邮箱 [email protected],万分感谢。

超星上有的啊

B. 何克抗的科研论文(1990-2004)

语觉论与英语教学改革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2004-12-10 期刊 基于语觉论的英语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 何克抗; 林君芬 中国电化教育 2004-12-10 期刊 语觉论指导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探索 陈冰娜; 林君芬;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2004-12-10 期刊 以言语交际为中心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 覃贵双; 林君芬;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2004-12-10 期刊 关于绩效技术的模型评述 林涛; 马宁; 林君芬;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2004-11-10 期刊 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对建构主义的反思 何克抗 基础教育参考 2004-10-15 期刊 绩效技术的理论渊源与研究领域 马宁; 林君芬; 林涛;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2004-10-10 期刊 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对建构主义的再认识 何克抗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4-09-25 期刊 以知识建构与能力生成为导向的教学设计理论中认知目标分类框架的研究 李文光;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2004-07-30 期刊 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对建构主义的反思 何克抗 中国大学教学 2004-07-10 期刊 现代教育技术和优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2004-06-10 期刊 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下)——对建构主义的反思 何克抗 中小学电教 2004-05-15 期刊 倡导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建构主义 何克抗 江西教育 2004-04-26 期刊 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上)——对建构主义的反思 何克抗 中小学电教 2004-04-15 期刊 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下)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2004-04-10 期刊 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 何克抗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4-04-10 期刊 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2004-03-30 期刊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三) 何克抗 科学课 2004-02-05 期刊 基于多主体的计算建模与仿真框架——社会科学领域发现式学习环境的构建 柳泉波;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2004-01-30 期刊 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文教育的深化改革——对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质疑 何克抗 教育研究 2004-01-17 期刊 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测评问题探索 冀付军; 何克抗 中国远程教育 2004-01-06 期刊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二) 何克抗 科学课 2004-01-05 期刊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何克抗 科学课 2003-12-15 期刊 颇有新意的《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选》 何克抗 信息技术教育 2003-08-30 期刊 把脉中国教育资源建设 何克抗 中国远程教育 2003-04-15 期刊 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 何克抗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3-02-15 期刊 网络时代呼唤教育理论创新(下)——对皮亚杰(J·Piaget)“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质疑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2002-12-28 期刊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何克抗 浙江现代教育技术 2002-12-28 期刊 谈语文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何克抗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2-12-06 期刊 网络时代呼唤教育理论创新(中)——对皮亚杰(J·Piaget)“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质疑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2002-11-28 期刊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 余胜泉; 马宁; 何克抗 中学语文教学 2002-11-18 期刊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具体方式 余胜泉 ; 马宁 ; 何克抗 语文建设 2002-11-13 期刊 网络时代呼唤教育理论创新(上)——对皮亚杰(J·Piaget)“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质疑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2002-10-28 期刊 有关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若干思考 李文光; 张文兰;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2002-10-28 期刊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理论与试验探索 李文光; 何志龙;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2002-10-18 期刊 基础教育网络资源建设管理研究 庄秀丽;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2002-10-18 期刊 建构主义 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何克抗 中学语文教学 2002-08-18 期刊 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e-Learning与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 何克抗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2-08-15 期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意义 何克抗 教育研究 2002-04-17 期刊 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下)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2002-03-18 期刊 “四结合”与“几何画板”的试验研究 何克抗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2-03-10 期刊 CAA研究的新领域——IT技能测评自动化(下) 许骏; 柳泉波;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2002-02-28 期刊 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上)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2002-02-18 期刊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 何克抗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2-02-10 期刊 e-Learning的本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2002-01-28 期刊 CAA研究的新领域——IT技能测评自动化(上) 许骏; 柳泉波;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2002-01-28 期刊 网络应用技术新发展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2001-08-28 期刊 网络课程教学试点调研报告 郭莉 ; 李文光 ;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2001-08-18 期刊 网络教学平台的体系结构与功能 余胜泉;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2001-08-18 期刊 基于Internet的远程测评系统研究:模型与关键技术 许骏; 柳泉波;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2001-07-28 期刊 网络课程教学试点调研报告 郭莉; 李文光;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2001-07-18 期刊 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关于ME命题的论证(二) 何克抗 管理信息系统 2001-06-15 期刊 教学软件设计的新思考 李德文;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2001-05-18 期刊 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关于ME命题的论证(一) 何克抗 管理信息系统 2001-05-15 期刊 也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论——与李秉德先生商榷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2001-04-28 期刊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 余胜泉; 杨晓娟;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2000-12-28 期刊 南国农先生的人格魅力与《爱莲说》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2000-10-28 期刊 网络教学的非量化评价 张京彬; 余胜泉; 何克抗 中国远程教育 2000-10-21 期刊 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与实现 马宁; 余胜泉;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2000-10-18 期刊 网络题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余胜泉; 何克抗 中国远程教育 2000-09-21 期刊 智能答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柳泉波; 黄荣怀; 何克抗 中国远程教育 2000-08-21 期刊 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下)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2000-07-28 期刊 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上)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2000-06-28 期刊 基于Quick Time VR虚拟现实技术的网络课件写作系统 姚顾波; 车皓阳;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2000-03-18 期刊 “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何克抗; 李克东; 谢幼如; 王本中 电化教育研究 2000-02-28 期刊 基于Internet的教学系统 余胜泉; 何克抗 中国电大教育 1999-06-21 期刊 “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何克抗; 李克东; 王本中; 谢幼如 第一师范学报 1999-06-10 期刊 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下)——关于ME命题的论证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1999-04-30 期刊 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上)——关于ME命题的论证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1999-02-28 期刊 从信息时代的教育与培训看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下)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1998-12-18 期刊 从信息时代的教育与培训看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中)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1998-11-18 期刊 计算机辅助教学专题研究 何克抗 语言文字应用 1998-11-15 期刊 一项影响深远的重要教改试验 何克抗; 李克东; 谢幼如; 王本中 语言文字应用 1998-11-15 期刊 协作型辅助教学系统的新模型 刘革平;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1998-10-30 期刊 从信息时代的教育与培训看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上)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1998-10-18 期刊 树立教学整体改革观念深入开展“四结合”试验 郑永柏;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1998-09-18 期刊 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评论(下)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1998-08-30 期刊 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评论(中)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1998-06-30 期刊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四) 何克抗 学科教育 1998-06-25 期刊 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评论(二) 何克抗 开放教育研究 1998-06-15 期刊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三) 何克抗 学科教育 1998-05-25 期刊 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评论(上)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1998-04-30 期刊 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评论(一) 何克抗 开放教育研究 1998-04-15 期刊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一) 何克抗 学科教育 1998-03-25 期刊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下)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1998-02-28 期刊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中)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1997-12-20 期刊 美国的全球实验室课程(GLC)——一种基于Internet的全新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 何克抗 开放教育研究 1997-12-15 期刊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何克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9-25 期刊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1997-09-20 期刊 协作化CAI的概念、理论和方法 郑永柏; 刘革平;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1997-06-20 期刊 语句级拼音┐汉字转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殷峰; 何克抗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1997-05-15 期刊 计算机汉语文稿校对系统 易蓉湘; 何克抗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1997-05-15 期刊 认知工具——一种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基础的学习环境教学设计的新思路 李永健; 何克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3-25 期刊 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的理论基础与试验模式 何克抗; 李克东; 谢幼如; 王本中 电化教育研究 1997-03-20 期刊 当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何克抗 重庆电大学刊 1997-02-15 期刊 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及发展趋势 何克抗 现代远距离教育 1997-01-15 期刊 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 何克抗 ; 李克东 ; 谢幼如 ; 王本中 电化教育研究 1996-03-20 期刊 面向中小学的汉字编码性能指标分析 何克抗 中文信息学报 1996-03-10 期刊 当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1996-02-18 期刊 当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与发展趋势 何克抗 开放教育研究 1996-02-15 期刊 当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1996-01-18 期刊 当代教育技术研究的内容与发展趋势 何克抗 医学视听教育 1995-12-20 期刊 计算机辅助汉字书写教学的研究──书写汉字库生成系统的研制 刘禹; 何克抗 中文信息学报 1994-12-10 期刊 智能自适应中文操作系统 于国荣; 何克抗 中文信息学报 1993-10-01 期刊 基于情境理论的汉语理解模型 孙波; 何克抗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1992-04-22 期刊 实现汉字简繁体自动转换的一种方法 杜宇; 何克抗 中文信息学报 1991-12-31 期刊 书面汉语自动分词专家系统的实现 徐辉; 何克抗; 孙波 中文信息学报 1991-10-01 期刊 书面汉语自动分词专家系统设计原理 何克抗; 徐辉; 孙波 中文信息学报 1991-07-02 期刊 青少年升学就业咨询与心理测量专家系统 刘文静; 何克抗; 郑日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1-05-01 期刊 CLTS C语言智能辅助教学系统 李少辉; 何克抗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1991-04-23 期刊 智能型计算机辅助汉语教学系统 何克抗; 李秀兰 中文信息学报 1990-10-01 期刊

C. 求《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版本电子版或者PPT! 重点要第四章4.6节教学活动设计 发到[email protected]

什么意思???说清楚

D. 何克抗的科研著作

近几年发表的主要专著
1. 《儿童思维发展新论》,何克抗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克抗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3. 《教学人员教育技术教程》(初级教程),何克抗、刘雍潜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
4.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光盘》——案例、文献资料及素材选编,何克抗、刘雍潜,北京:电化教育电子出版社,2005.11;
5. 《语觉论——儿童语言发展新论》,何克抗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
6. 《教育技术学》,何克抗、李文光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7.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中等师范学校教科书,何克抗、李克东主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
8.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中等师范学校教科书,何克抗、李克东主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
9.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克抗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编“信息技术教育文献”,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
10. 《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何克抗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
11. 《计算机应用基础》(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计算机课教材),何克抗主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2《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何克抗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
13《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建构与发展》,何克抗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

E. 跨越式阅读的教材在哪里买北师大何克抗教授团队的专著。

跨越式阅读的拓展材料是经跨越式课题学校的一线教师和课题组成员在项目过程中收集、创编、积累并整理出来后给课题学校使用的,是内部材料。
何克抗教授等主要的专著有《语觉论》《儿童思维发展新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书店有售。前两本比较偏学术偏理论,建议一线教师读一读后一本。
另外,课题组还出版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设计与点评》,有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也就是一共三本书,这三本书前半部分有一定的理论介绍和实践操作模型介绍,后半部分主要是来自跨越式课题校的许多教师各年级各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案例,相信这三本书对一线教师的帮助会很大。

F.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何克抗教授

培训可以控制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教育技术学科的高级专业人才的评价;在电视节目制作,摄影等特殊人才。
经过三年的专业教育,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掌握了电视制作,摄影技术;与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兰的价格。在教育中计算机课程,IT课程的教学,电教管理,软件开发和教学校园网设计,也可以到电视台,广播电台,速率的事情,机构和文化宣传部门的行政主管部门的毕业生从事教学,技术工作和管理音像制作和出版单位。
主要课程有: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摄影,电视节目和制作总监;介绍了教育技术,教育,信息处理,教学设计; c语言编写,操作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网络技术,原理和远程教育,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卫星通信技术,信号与系统的分析,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电视工程。

G. 余胜泉的代表成果

曾主持(或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泛在学习的资源组织模型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博士点基金项目《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进化研究》;教育部基础二司委托项目《技术革新未来教学的探索研究》、国家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项目《建设面向农村的教育开放学院,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教育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多媒体作业系统研究》、《评价分析和数据挖掘工具》;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多媒体课件点播系统研究》;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的研究项目《国家远程教育支撑系统开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研究》;大型区域性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项目:《佛山市城域教育网络设计与实施》、《东莞市城域教育网络设计与实施》、《广州市荔湾区区域性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其应用方案设计》、《深圳市南山区城域教育网络应用系统总体设计》、《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综合信息平台总体设计》、《北京市石景山区域性教育资源建设与整合》;大型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项目《高等教育出版社立体化出版技术规范与支持环境研究》、《手持式网络学习系统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研究》、《基于“一对一”数字终端的未来学习创新》、《平板电脑教学应用及其支持技术研究》、《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运动员远程教育系统开发项目技术咨询》项目;国家“十五”教育发展规划重点课题《网络环境下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探索试验》、国家“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一对一环境下的教学效率提升研究》等有影响的教育信息化项目。在各类杂志与大型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CSSCI收录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60多篇,SSCI/SCI/EI收录论文6篇。部分论文在国内产生过重大影响,具有很高的引用率,出版学术专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新技术与新理念》、《教学软件设计指导手册》,参与编写教材5部、出版科普著作4本,多媒体软件光盘4套,主持开发得到广泛应用的教育信息系统6套。著有个人诗集《意像轨迹》,获第四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次,排名第二。
代表性成果包括:(1)自1999年起,设计开发“4A网络教学平台”,截至2012年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立体化教学网中注册的学习卡数超过一亿。(2)在学习对象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一种能更好的支持非正式学习形态、满足泛在学习需求、更好的支持学习资源的群建共享的新型学习资源描述和封装的机制——“学习元”(Learning Cell),这种新的资源组织形式应当满足可进化发展、认知网络联接与共享、支持随需学习、可协同编辑、具备对环境和用户的适应性等要求。(3)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有效推进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开展有200多所学校参与的教学改革试验,出版了专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在业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4)记录与自然共鸣的个人诗集《意像轨迹》。
主要研究方向:移动教育与泛在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学习平台、区域性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生态等。
讲授课程:《教育技术新发展》(研究生);研究生招生方向:知识媒体、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数字化学习环境与资源;博士生招生方向:计算机教育应用、教育技术基本理论。
主要参与的研究工作
1.2005.12~20010.12:承担中央电教馆规划重点课题《手持式网络学习系统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研究》,主管部门中央电教馆,合作单位是诺亚舟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负责人余胜泉;
2.2005.6~2006.7:承担佛山市教育局的《佛山市信息技术课程考试系统设计与开发》,主管部门是佛山市教育局,负责人余胜泉;
3.2005.4~2006.6:承担佛山市禅城区教育局的《新课程探究性教育资源建设》,主管部门是佛山市禅城区教育局,负责人余胜泉;
4.2005.5~2006.5:承担北京市石景山区教委的《学科主题资源网站建设与区域性教育资源整合》,主管部门是北京市石景山区教委,负责人余胜泉;
5.2004.4~2004.12:承担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学资源立体化建设规范的研究与网络课程开发模板的设计》,主管部门是高等教育出版社,负责人余胜泉;
6.2004.4-2004.12:承担佛山市《佛山市干部在线教育系统设计与开发》(FS40112009D)主管部门是中共佛山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余胜泉;
7.2002.7~2004.6: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波谱库总体系统建设及水体波谱分库建设与应用示范项目子项《波谱数据库总体方案设计与技术实现》,主管部门是科技部,负责人余胜泉;
8.2002.4~2003.4:承担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中的子项《评价分析与数据挖掘工具研究》,主管部门是科技部,负责人余胜泉;
9.2003.9-2005.9: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研究课题《基于网络环境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探索试验》,主管部门是教育部,项目负责人为何克抗、余胜泉。
10.2005.9-2008.9:《广州市荔湾区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层次整合,在小学英语、语文、信息技术学科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及跨越式教学法实施研究,实现这三个学科教学的跨越式发展,项目负责人为何克抗、余胜泉。
11.2003.9-2005.9:《佛山市禅城区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层次整合,在小学英语、语文、信息技术学科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及跨越式教学法实施研究,实现这三个学科教学的跨越式发展,项目负责人为何克抗、余胜泉。
12.2002.12-2008.12:《深圳市南山区信息技术环境下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研究》,该项目主要通过在南山区实施信息化教学指导、教育资源整合等措施,整体推动南山区教育信息化的水平,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项目负责人为何克抗、余胜泉。
13.2002.10-2005.10:《广州市东山区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研究》,在小学英语、语文、信息技术学科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及跨越式教学法实施研究,实现这三个学科教学的跨越式发展,项目负责人为何克抗、余胜泉。
14.2001.12-2002.12:承担国家远程教育工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多媒体作业系统研究》,项目主管单位是教育部科技司,该项目已于2003年7月经通过教育部科技司组织的专家验收,项目负责人为沈复兴、余胜泉。
15.2001. 2-2002.2:承担北京师范大学青年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网络教学研究》,项目负责人为余胜泉。
16.2001. 2-2001.10:承担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研究项目,项目负责人为余胜泉。
17.2001. 6-2001.12:承担学科四结合总课题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综合课例》研究与开发项目,项目负责人为余胜泉。
18.2001.5-2002.4:《东莞地区教育信息网络设计与实施》,该项目主要内容是建设东莞地区教育信息网络中心,并开发东莞办公自动化系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教学系统、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网络信息系统。项目负责人为何克抗、孙波、余胜泉。
19.2002.2-2002.10:《佛山地区教育信息网络二期工程设计与实施》,该项目主要对佛山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硬件设备进行全面升级、统一开发佛山地区学校的教育信息系统、教育行政管理系统、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网络教学系统,并对佛山地区的学校主干教师进行全面的教育技术培训,项目负责人为何克抗、余胜泉、孙波。
20.2002.4-2002.6:《珠海市教育信息网络总体规划》,设计了整个珠海市全市教育信息网络的规划方案,项目负责人为余胜泉。
21.2000.12-2002.12:承担国家远程教育工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多媒体课件点播系统研究》,项目主管单位是教育部科技司,该项目已经通过教育部科技司组织的项目验收,项目负责人为何克抗、余胜泉。
22.2000.12-2002.12:主持现代远程教育标准研究项目:《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规范研究(资源、管理系统、课件互换标准)》,项目主管单位是教育部科技司,该项目已经通过教育部科技司组织的项目验收,项目负责人为余胜泉。
23.2000.4-2001.6:承担国家远程教育工程中的研究项目:《国家远程教育支撑系统开发》的研究,在国内最早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何克抗、余胜泉主持,本人为项目实际负责人,负责总体设计与开发;该项目已经通过教育部高教司组织的项目验收以及教育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24.1999.9-2001.6:承担国家远程教育工程中的研究项目:《国家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研究,教育部于2000年4月将该项目转为正式研究项目,何克抗、余胜泉主持,本人实际主持编写《国家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已于2000年5月由教育部正式发布;
25.1999.9-2000.9:创办免费的在线学术杂志《教育技术通讯》,目前该在线杂志已成功发布三十多期,并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211建设项目支持。该杂志已在教育技术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赞同,项目负责人为余胜泉。
26.1999.8-1999.11:主持开发《基于WEB的通用题库系统》,采用ASP(Active Server Pages)和COM组件对象模型技术开发,后台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该系统获首届中国互联网络应用程序设计大赛(Intel公司与中国电信主办)教育教学类一等奖。本人负责系统的总体设计,组织与监控整个开发过程。
27.1999.1-2000.9: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佛山地区教育信息网络设计与实施》,该项目有三个重点目标:一是建设覆盖整个佛山地区的教育信息网络,建设佛山教委的信息中心;二是开发佛山教委的教育信息管理系统;三是开发网络教学的支持系统。何克抗、孙波、余胜泉主持,本人负责系统的总体设计,并实际主持教学支持平台的开发。

H. 基于网络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实验的发展阶段有哪些

1. 何克抗、余胜泉、吴娟、马宁、陈玲等,2000~至今承担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北京师范大学211工程重点课题“基于网络环境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探索试验”项目。该项目目前有十多个试验区130多所试验学校,成倍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受到社会好评。2.林崇德、何克抗等,2003.7~至今承担教育部200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研究”。3. 何克抗、陈玲、马宁等,参与教育部师范司重点项目“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参与标准制定与解读、培训大纲编写、教学人员(初级)培训教程编写、教学人员(中级)培训教程编写、考试大纲研制等工作。4. 何克抗、李克东、王本中等,1994~2000年承担教育部基础司重点教学改革项目《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该项目被誉为教育技术界三大试验研究之一,取得了广泛的影响与社会效果,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5. 何克抗、李克东、王本中等,2000~2010年承担教育部基础司重点教学改革项目《中小学各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继续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结构,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实施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6. 何克抗教授、乌美娜教授等,1997.10~1999.10,《CAI 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小学.初中.高中语文(200001)、数学(200012)、英语系列课件及通用题库管理系统研究)》,国家九五重点攻关课题;7. 何克抗教授等,1998.5~2000.12,《教育技术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227002)》;教育部师范司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项目。8. 何克抗、余胜泉:1999.12-2000.4:承担国家远程教育工程中的研究项目:《国家远程教育支撑系统开发》的研究,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WEB的远程教学支撑系统,教育部相关领导和专家多次参观了该系统的演示,获得了一致的好评;该系统已经在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以及教委网络信息中心试用。9. 何克抗等,1999~2000,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中小学系列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10. 何克抗,1998.1-2000.1:9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新一代虚拟现实技术的高质量的教育与培训系统的研究。11. 何克抗:1994年至今:承担教育部教学改革重点课题《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实验》,重点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该项实验在国内已取得广泛得社会影响,被誉为“教育技术界最重要的两个实验之一”,已有600多所实验学校。该项目获国家教委基础教育优秀教改成果二等奖。12. 何克抗:1992-1994 由何克抗主持的国家教委“八五”重点科技项目:“全国中小学教学用汉字编码规范及汉字输入系统”,其成果“认知码汉字输入方法”已于1995年1月由国家教委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正式发文在全国中小学普遍推广(上述“四结合”项目就是以“认知码”作为必要的工具和手段进行的)。

I. 何克抗的科研成果

何克抗教授及其领导的团队主要在“教育信息化工程”、“中小学的教学改革试验”和“教育创新理论”等三个方面开展了研究与探索。不仅研发出一大批国内领先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和教育软件产品,而且率先倡导并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并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始终引领国内的方向与潮流。在担任“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期间,负责主持制定了全国第一个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与此同时,何克抗教授在长期深入进行中小学教改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探索网络时代的创新教育理论,对国内外教育名家思想、理论进行批判继承,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在创造性思维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儿童思维发展新论、语觉论(儿童语言发展新论)、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理论等方面逐步创立了自成一家的全新教育理论。下面着重将该团队十多年来所作研究工作简介如下:
1.教育信息化工程研究与实践
积极参与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研发出一大批国内领先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和教育软件产品(技术研发成果)。
(1)1999年8月,何克抗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主持制定中国第一个“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该规范已于2000年5月由高教司正式发文在全国高校使用。
(2)1998年底,何克抗在国内率先提出“城域教育网”概念。随后在广东佛山市政府支持下,于1999年3月~2000年7月期间,由何克抗团队自主设计并独立承担全部软硬件工程,高质量地建成中国第一个“城域教育网”。何克抗团队提出了包含“硬件设施、软件平台、资源建设和教师培训”等四要素并重的城域教育网全面解决方案,该方案目已成为中国城域教育网的基本指导思想。
(3)2000年6月,何克抗承担教育部委托研制项目“现代远程教学支撑平台”——为68所高校的网络学院和教育部资助的300多门“新世纪网络课程’提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统一教学支撑平台,该平台经权威专家鉴定,认为是中国第一个功能最完备且实用的网络教学平台。
(4)2001年10月28日,何克抗团队独立研制完成并开通了国内第一个省级大型“分布式教育资源网络系统”——广东省基础教育分布式资源网络系统。该系统可实现省级范围教育资源的四级分布式存储与检索。
(5)2002年6月,何克抗团队在与IBM、Cisco、Oracle等众多国外大公司的强大竞争中,首次在平安保险公司的超大型企业网络培训平台的招标项目中中标,突破了所有超大型企业的网络培训平台项目均被国外大公司垄断的局面。随后在2003年7月,在“银河证券公司”的超大型企业网络培训平台的招标中再次中标,从而不仅奠定了何克抗团队在高等学校网络教育平台和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领先地位,而且也奠定了在企业E-Learning(网络培训)中的领先地位。
(6)1999年6月,何克抗团队与深圳教育局合作,在国内率先开展“技能性非客观题计算机自动测评理论与方法研究”,经院士为首的权威专家组鉴定,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2.信息时代中小学教学改革试验
全身心投入中国中小学的教学改革试验,率先倡导并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利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在质量方面的跨越式发展。
从1994年开始,何克抗就在教育部基教司立项——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试验研究(几年后这一项目又扩展为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各学科课程相整合的试验研究),这是国内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早进行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正因为我们在这一领域开展了最持久而深入的研究,所以在这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迄今仍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领域引领国内的方向与潮流。
3.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和教育信息化研究与实践
从2002年4月开始,何克抗被教育部聘为“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在接受这一任务后,何克抗向教育部建议制定“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此建议很快被教育部领导采纳,并随即委任何克抗负责主持这一标准的制定工作。两年后该标准制定完成,并于2004年底由教育部正式颁布。这是中国第一个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专家们普遍认为,这一标准的颁布与推行对于中国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对于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贯彻与实施,特别是对于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健康、持续、深入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并起重大的推进作用。
4.信息时代教育理论创新
在长期深入进行中小学教改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努力探索网络时代的创新教育理论,通过对国内外教育名家思想、理论的批判继承,并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何克抗在以下5个方面逐步创立了自成一家的全新教育理论(理论研究成果)。
(1)创造性思维理论
创新人才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三方面素质,而其核心则是创新思维(即创造性思维)。但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创造性思维的内涵、结构及组成要素以及心理加工模型尚未进行深入研究,关于创造性思维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因而难以为广大教师提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何克抗在2000年11月发表的专著“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力图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上述问题作出系统而全面的回答。此书发表后,在国内与海外均引起较大的反响,香港、台湾等著名大学均曾邀请何克抗前去讲学(专门介绍这一理论)。该书首次阐明了创造性思维的结构与要素以及心理加工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结合不同学科教学来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与策略,对于中小学教师具有可操作性,因而对于创新人才培养有重要指导意义。
(2)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理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世界各国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但对于“整合”的内涵、实质,特别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整合,却没有一种系统的理论来给予科学的、合理的阐述。为了解决这一重大现实问题,何克抗教授在长期从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论观点深入地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的教改实践经验,并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最后终于形成“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运用这种理论可以深刻、清晰、明确地解释并指导上面所提出的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实问题。该理论已成为中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要指导思想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基础之一,正在引领国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向与潮流。
(3)儿童思维发展新论
多年来,我们的语文教育花费的学习年限很长,课时很多,但收效却不大,语言文字的教学长期处于少、慢、差、费的落后状态。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有天然的密切联系。在对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何克抗对其进行批判、继承,并结合自己多年从事中小学教改实践的丰富经验,提出了“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并写成专著于2007年3月由北师大出版社出版。在此理论指引下,形成全新的语文教学思想、语文教学观念,并设计出相应的语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然后以此创新的语文教学思想、模式、方法去培训语文教师,与此同时还开发出适合该模式、方法的丰富教学资源(扩展阅读材料),从而使该理论得以有效应用于实际。该理论已成为实现小学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大量试验证明:在此理论指导下,可以使上完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包括农村地区的学生),其识字、阅读与写作能力普遍达到新课标五、六年级的水平。
(4)语觉论(儿童语言发展新论)
众所周知,中小学的英语教育也和语文教育一样花费很长的学习年限、很多的课时,而效果却很不理想——最终仍是“聋子英语,哑巴英语”。在全面总结并批判继承现有各种儿童语言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长期从事中小学(尤其是小学〕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何克抗教授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儿童语言发展理论——“语觉论”。这种理论运用神经生理学的成果证明,人类的感知觉系统不是五种而是六种(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人类感知觉只有五种即:视知觉、听知觉、味知觉、嗅知觉、触知觉),这第六种是语义知觉(简称语觉),是对语音的感知与辨析以及对语义的分析与识别的一种天生的感知能力,也是人与动物的最本质区别(前五种感知觉一般哺乳动物都有,只有语觉才为人类所独有)。在分析众多儿童与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案例的基础上,何克抗首次绘出了反映语觉敏感度的半梯形曲线。按照语觉论及语觉敏感度曲线,何克抗设计出全新的英语教学模式、方法,并组织教师开发出适合该模式、方法的丰富教学资源(扩展听读材料)。按照这种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在完全不增加课时和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小学毕业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及词汇量可达到新课标高中的水平)。语觉论已成为实现英语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5) 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理论
建构主义是九十年代以来在国外教育领域流行的一种全新理论。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外仍有许多学者认为建构主义仅仅是一种学习理论而非教学理论。何克抗是最早从国外引进和介绍建构主义的学者之一。他不仅将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介绍,更将其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论介绍,尤其是率先提出“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即“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概念,并根据当时国际上对建构主义的最新研究进展,在国内外第一个系统地总结出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理论、方法及相关的典型教学案例,从而受到广大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热烈欢迎,建构主义理论也因此而迅速进入我国的中小学课堂,得到日益广泛的普及。何克抗撰写的关于建构主义的论文(“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也成为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引用率最高的论文之一。

热点内容
末世化学家txt下载 发布:2025-10-20 05:02:05 浏览:397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20 04:03:06 浏览:298
推拿手法教学 发布:2025-10-20 01:15:51 浏览:398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 发布:2025-10-19 23:57:12 浏览:68
舞狮鼓教学 发布:2025-10-19 16:17:31 浏览:669
杭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10-19 09:21:50 浏览:285
中非历史关系 发布:2025-10-19 06:47:41 浏览:5
师德双八条 发布:2025-10-19 05:31:17 浏览:360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发布:2025-10-19 04:36:23 浏览:750
如何让网吧 发布:2025-10-19 01:49:35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