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秒教学
Ⅰ 成都米兰柏羽整形医院评价怎么样呢,靠谱吗,是三甲的吗
摘要 成都米兰柏羽医学美容医院被批准成为“大连大学附属美容整形医院”,开展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学术交流,随后又被四川省整形美容协会评定的2017成都医美十强医院,在四川乃至全国建立非常高的人气和非常大的影响力。医院的美杜莎美眼、晶钻隆鼻、注射去皱、全感丰胸、线雕隆鼻、、皮秒祛斑等项目,收到了广大求美者的一致赞。
Ⅱ 植物生理学是
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其目的在于认识植物的物质代谢、能量转化和生长发育等的规律与机理、调节与控制以及植物体内外环境条件对其生命活动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是植物学的一部分。但它同时也可看作普通生理学的一个分支。植物的基本组成物质如蛋白质、糖、脂肪和核酸以及它们的代谢都与其他生物(动物、微生物)大同小异。但是,植物本身又有一些独特的地方,如:①能利用太阳能 ,用来自空气中的 CO2和土壤中的水及矿物质合成有机物,因而是现代地球上几乎一切有机物的原初生产者。②植物扎根在土中营固定式生活,趋利避害的余地很小,必须能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并演化出对不良环境的耐性与抗性。③植物的生长没有定限,虽然部分组织或细胞死亡,仍可以再生或更新,不断地生长。④植物的体细胞具全能性,在适宜的条件下,一个体细胞经过生长和分化,就可成为一棵完整的植株。因此植物生理学在实践上、理论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编辑本段]发展简史
植物生理学的起源一般都追溯到16世纪荷兰人范埃尔蒙的实验。他把一条柳枝栽在盆中,每天浇水,5年以后柳枝增重30倍,而盆中土的重量减少甚微,因此他认为植物的物质来源不是土而是水。这是第一次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植物的生理现象。到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期,英国的J·普里斯特利,荷兰的J·英恩豪斯等人陆续发现了光合作用的主要环节,证明绿色植物能在光下将空气中的CO2和土壤中的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O2。意大利人M·马尔皮基,英国S·黑尔斯,法国J·B·布森戈,德国J·von·李比希,英国C·R·达尔文等人分别发现或阐明了植物中的物质运输、水分吸收与蒸腾、氮素营养、矿质吸收、植物的感应性和运动等现象。随着知识的积累和系统化,1800年,瑞士的J·塞内比埃撰写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植物生理学》。
19世纪后期德国的J·von·萨克斯首先开设了植物生理学专门课程。在他和他的学生们努力下,植物生理学从植物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特别是20世纪20~30年代,由于物理、化学、微生物学和普通生理学的进展以及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的兴起,使植物生理学深入到细胞水平。30~40年代进入细胞器水平,如以离体的线粒体、叶绿体来分析呼吸和光合等作用的机理,50年代以后,更深入到大分子的组合,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离体酶系的作用,以至电子传递系统机理等纵深方面,跨入分子水平或亚分子水平,成为分子生物学的一个方面。就研究的时间尺度而论,从范埃尔蒙实验的5年缩短到几天,几小时,现在则缩短到秒级,毫秒(10-3秒)级,微秒(10-6秒)级,纳秒(10-9秒)级甚至皮秒(10-12秒)级了。
植物生理学发展的另一端是走向宏观。由对植物个体,扩展到群体、群落的研究。因为无论是在人为的农田或自然界中,植物都是聚集在一起,很少单株生存;农业生产也常是以土地面积为单位,而不是按单株来计算产量。因此必须注意群体的结构和活动;植物体与外界环境及其他植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系;通风透光、土壤水肥供应情况以及共生和互斥的现象和机理。这样植物生理学就与生态学接壤,并发展出了植物生理生态学和生态生理学这两门分支学科。
近代植物生理学家的研究工作,已部分进入定量的阶段,在引入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后,开始了对植物生理活动的数学模拟。因为植物几乎是吸收和转化太阳能的唯一成员,所以在探讨生命起源、开发能源、宇宙航行、地球外生命以及仿生模拟等问题时,植物生理学也是必不可缺的。
远在3000多年前(公元前14~前11世纪),中国的甲骨文中就有涉及植物生理活动的关于农业耕耘施肥的记述。其后在《氾胜之书》(约公元前100),《齐民要术》(533~544),《天工开物》(1637)等专著中更有许多阐述。明末《天工开物》的著者宋应星(1587~1660)在与范埃尔蒙差不多同时所著的《论气》一书中曾说:“气从地下催腾一粒,种性小者为蓬,大者为蔽牛干霄之木,此一粒原本几何?其余皆气所化也。”已明确指出了植物利用空气来生长。
中国比较系统的实验性植物生理学是从国外引进的。20世纪20年代初,钱崇澍、张珽留学回国后,开始讲授植物生理学;李继侗1927年起先后在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罗宗洛自1931年起先后在中山大学、中央大学、浙江大学、中央研究院,汤佩松自1933年起先后在武汉大学、清华农业研究所等处建立了植物生理实验室。他们的研究成果至今仍常为国外文献所引用。他们所教育的第一、二代学生,现在是国内本学科的主力。30~40年代由于抗日战争和战后国内的动乱,各大学及研究所颠沛流离,植物生理学亦与其他科学一样未得充分发展,专业队伍总共不过30人。1949年以后,植物生理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发展很快,在有关植物生理学的各个领域里,都程度不等地开展了工作,尤其是在光合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有重要意义的结果。目前,在中国设有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各大地区的植物研究所及各高等院校中,设有植物生理学研究室(组)或教研室(组);农林等部门设立了作物生理研究室(组)。中国植物生理学会自1963年成立后,已召开过4次全国性的代表大会,并出版了论文集。许多省、市、自治区陆续成立了地方性植物生理学会。中国植物生理学会主办了《植物生理学报》和《植物生理学通讯》两刊物,北京植物生理学会主办有不定期刊物《植物生理生化进展》。
[编辑本段]学科内容
现代植物生理学研究一般分为以下10个方面。
①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的特殊功能。它们有光合色素,能吸收太阳光。色素在受激发后发生电荷分离,电子经过一系列的载体传递后,引起氧化还原反应:在一端分解水分子,放出氧气;另一端还原辅酶Ⅱ,同时造成质子(氢离子)转移,形成叶绿体中类囊体膜内外的电位差和氢离子浓度差,推动腺苷三磷酸(ATP)的合成。这样 ,将光能转变成还原辅酶Ⅱ与ATP中的化学能,最后经过一系列的酶反应,把从空气中吸入的CO2固定并还原成碳水化合物。
②植物代谢。可以分为两大方面 ,一方面是合成代谢——将光合作用产生的比较简单的有机物通过一系列酶反应,组成更复杂的包括大分子的有机物如蛋白质,核酸、酶、纤维素等,构成植物身体的组成部分;或贮存物如淀粉、蔗糖、油脂,以供其生命活动中所需的能量。另一方面是分解代谢——把大分子的物质水解(或磷酸解)成为简单的糖磷酯 ,再经过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同时产生少量的ATP和还原的辅酶(NADH或NADPH)。
③植物呼吸。同动物一样,植物也进行呼吸,但没有像鳃、肺那样专门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器官。分解代谢所形成的还原的辅酶或几种简单的有机酸,经过一系列的电子传递(呼吸链),最后把吸入的氧气还原成水。电子传递和末端氧化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电子传递同时偶联着ATP的形成,供应各种生命活动的能量需要。
④植物水分生理。植物的生活需要大量的水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光合作用和代谢过程,绝大部分是在阳光照射下,气孔(器)开放、进行光合作用时,从叶面蒸发出去的。陆生植物适应于蒸腾作用对水分的需求,演化出各种结构。由发达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通过木质部的导管或管胞输送到地上部的叶和其他器官。进入大气时所经过的气孔能控制水分的散失。在干旱地区的植物,更有减少蒸腾的特殊构造和代谢方式。
⑤植物矿质营养。除CO2和水外,植物还需要多种化学元素。需要量较大的氮(N)、磷(P)、钾(K),是农业上常需以肥料形式施加的元素。需要量次之的为钙(Ca)、硫(S)、镁(Mg)、铁(Fe),是构成植物体内生活物质包括某些酶的必要成分。此外还需一些微量元素,如锰(Mn)、锌(Zn)、硼(B)、铜(Cu)、钼(Mo)等。
⑥植物体内运输 。植物没有血液循环系统 ,但制造有机物质的光合器官(叶子)位于地上,吸收土壤中无机养料和水分的根系处于地下,生殖器官(花、种子、果实)等则要从两者取得营养物质的供应。适应地上部与地下部之间和各种器官之间物质运输的需要,植物演化出两种特殊的通道,即主要输送水和溶于其中的矿质元素的木质部,和主要输送有机物的韧皮部中的筛管。
⑦生长与发育。生长主要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膨大,发育是通过细胞的分化而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制约,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季节性。在寒、暖、雨、旱季节变化明显的地区的植物常有休眠期。种子多在冬季或旱季到来之前形成,在休眠状态下度过不良环境。从营养生长(叶、茎、根的生长)向生殖生长(分化花芽、开花、结实)转化的过程常与自然环境的年度变化相偶合。植物有一系列感受环境变化的机制,光周期现象是其中之一。植物的细胞具有很大的全能性,身体许多部分的细胞,离体后在人工培养基中,都可以脱分化而长成愈伤组织。在适当的情况下,又可以再分化,形成根、茎、叶等器官以至长成完整的植株。
⑧植物激素。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各器官间的生理活动,除随营养物的供求关系相互制约以外,大都是通过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来相互调节和控制的。这种化学物质称为植物激素,它们在某些部位形成,转移到另一些部位起作用。如最先发现的生长素就是在生长顶端形成,促进下面的细胞伸长。随后相继发现许多其他激素,如脱落酸、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除去通过化学物质而调节控制之外,植物中也能有迅速的物理的信息传导,如电位的变化。
⑨抗逆性。不同植物对不良环境的耐性和抗性的差异很大,有的能在极干旱的条件下生存,有的能抵抗低温。品种之间的差异也很大,在自然界中,不同生境中植物的分布很大程度上是由它们对不良环境的抗御能力决定的。在农业生产上,扩大作物的种植,了解抗逆性的生理机理,有助于采取措施以提高抗逆性,或为育种工作中抗逆品种的筛选提供生理指标。
⑩植物运动。生活在水中的低等植物,有些具有特殊器官如鞭毛,可以游泳,作趋光运动。陆生植物虽然着生位置固定,却并非完全不能运动。根有向地(重力)性,叶子有向光性,是通过生长来运动,称为生长运动。有些植物能做机械运动,如睡莲的花昼开夜合;合欢的复叶晚间闭拢;含羞草和食虫植物猪笼草等,动作更为迅速。
[编辑本段]应用与展望
植物是地球上利用太阳能合成有机物的主要生物。它们的生理活动对人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农业以栽培植物为主体,要控制作物的生命活动,增加产量并提高质量,就需要了解植物的生理活动。如对植物的矿质营养的知识是合理施肥以及肥料工业的基础;对植物的水分关系的分析能为灌溉提供方案;了解了植物对光周期或春化作用的需要,不仅能解释气象条件如何决定物候期和预测引种成功的可能性,而且可以用人工照光或遮暗,和春化处理等办法来控制开花的季节;激素的发现,使人们得以合成,促进插条生根,疏花疏果,诱导、加强或解除休眠,促进或抑制生长等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除草剂则是生长调节物质的高剂量应用,节约了大量除草的劳力;光合、代谢、运输、抗性等生理机理的研究为选种、育种提供了筛选指标;组织培养、细胞培养等技术的发展,为加快纯种的繁殖,改良与创造新种,开辟了新的途径。在数次农业及粮食的国际会议讨论中,曾提出10余项迫切的研究任务,其中①光合作用与增产;②生物固氮;③矿质吸收;④对不良环境的抗性;⑤对竞争性生物系统的抗性;⑥植物的生长发育与激素等都属于植物生理学的范畴。其余几项,如遗传工程,细胞工程,菌根及土壤微生物,大气污染,病虫害的控制,也与植物生理学有关。所以植物生理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的知识基础。
环境保护,防止污染,也涉及植物生理学研究。如用植物固沙防风、净化水源等。70年代提出,由于工业发展,化石燃料燃烧量大,空气中C显著增加以致影响气候,增加植物光合来吸收C是对策之一。
最近更突出的问题是新能量来源的开发。由于古代留存的化石燃料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各国对于寻求可以更新的能源均很重视。现时地球上捕获转化太阳能的最重要的途径还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每年能固定3×10^21焦耳,虽然它只是落在地球上日光能总量的千分之一不到,但已经10倍于世界上每年的能量消耗。提出的办法如:①利用现有的植物残渣制成沼气,在中国很多地方已经推广应用;②使植物产物发酵制造酒精,在某些国家已大量生产;③利用不适于耕种的土地栽植产油脂或碳氢化物的植物以提取燃料;④利用藻类或离体的叶绿体在光下产生氢气;⑤用提取的叶绿素及人造的无机半导体物质来模拟分解水来放氢,这些都是从植物生理学研究发展出来的。太阳光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能用来产生氢作为燃料,氧化燃烧后又成水,可反复使用,且不会造成污染。
[编辑本段]结果与分析
1.《植物生理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统计分析
目前《植物生理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共计四门,主要开发时间在2003~2004年间甚至更早。而近两年来并无新的精品课程获批。课件类型以PPT格式居多,也有Authorware、Shock wave flash或PDF格式的。
2.《植物生理学》其它省级、校级精品课程统计分析
根据“网络”检索的结果,截止2008年7月,国内院校建设《植物生理学》省级、校级精品课程的院校共18所,其中综合性大学4所,农林类院校8所,师范院校6所。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这些课程基本上都是按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要求和格式来开发的,课程的主要模块一般都包括:课程概况(简介)、教学队伍(主讲教师)、教学资源(理论教程、实验教程、教学大纲、习题训练等)、教学方法与手段介绍、教学条件、教学效果以及试题测试和授课录像等。
这 18门的课程的形式相对比较多样,既有静态网页形式,也有动态网页形式;既有独立开发的教学系统,也有基于商业化开发的教学支持系统。但是,主要的课程模块,如教案、课件以及题库提供的形式仍然比较单一。教案和题库主要仍然以Microsoft Word文档(DOC格式)或超文本(html格式)提供,作为授课核心内容的教学课件绝大部分仍然以PPT形式呈现,只有个别课程以AW或方正奥思等交互性比较强的软件开发。
从四个国家级精品《植物生理学》课程以及其他的省级、校级《植物生理学》精品课程的总体情况来看,采用静态网站技术和动态网站技术的各占一半左右,课件类型相对多样,但是更多的仍然是以Powerpoint(PPT)形式提供。目前,利用PPT文稿制作电子课件是一种方便、快捷、有效的途径。但是,PPT作为演示性工具,其制作的课件往往是按照我们预先设计的顺序一页一页显示,呈现的往往是一种单一线性结构。虽然PPT 有超级链接功能,但面对多张幻灯片制作的课件甚至是整个一门课时,其交互性往往不能达到我们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教学的效果。该软件的好处是易学易用,对制作人员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低,所以到目前为止,即使在国家级的精品课程中,PPT仍然是首选的课件开发软件之一。
到目前为止,虽然《植物生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工作已经开展了5年多的时间,但是要使该课程上到一个新的台阶,还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努力,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有所突破:①课件开发的平台应更加智能和多样化;②课件的内容应更加充实,目前相当部分的课程还停留在教材电子化的程度上,课件主要还是文字和图片的堆砌, 缺乏有效的组织;③练习(试卷、试题)呈现的智能化程度不够,目前所有精品课程的练习基本上都是以DOC格式或是html格式直接以文本的形式提供的,还鲜有智能组卷、判卷的系统。
Ⅲ 高鼎三的成就及荣誉
开拓我国半导体事业
早在50年代初期,高鼎三在美国国际整流器公司工作期间,就曾提出一种新的工艺方法,为该公司解决了大面积大电流整流器的制造难题,他在那时主持研制成功的半导体大功率整流器,已被当时美国的有关业界用于美国火箭发动机、化工自动控制系统之中。 1956年2月,他去北京参加中国物理学会召开的关于半导体研究的会议。会上他满怀信心地提出:“要开展半导体的研究,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回校后,他带领半导体研制小组的同志,仅仅利用5个星期的时间就试制成锗大功率整流器。这是我国第一个用锗材料制造成的功率器件;1956年3月25日向“全国科学规划会议”报喜后,4月14日的《人民日报》、5月29日的《光明日报》及科学出版社在以后为庆祝建国十周年而出版的《十年来的中国科学》都对此作了详细报导。此后不久,他又在国内研制成功锗点接触二极管和三极管。这些成果在当时被视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随着半导体研究室和半导体系的相继建成,他的报效祖国的热情更为高涨。 1958~1959年,在他的指导下,吉林大学半导体系研制出了开国内先河的锗光电二极管。此外,还研制成功了半导体热敏电阻、氧化铜整流器、砷化镓等半导体器件和半导体材料。 1962~1965年,他指导研究生进行了“外延技术”的研究,并制作了隧道二极管、砷化镓激光器、台面晶体管等。 1976年,他主持研制的室温工作的锌扩散砷化镓平面条形双异质结激光器,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 1986~1988年,他作为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合腔波导互补半导体激光器横模特性及纵模锁定效应的研究”。由于结构设计新颖及利用了互补原理,使激光器模式特性有了很大改善,从而制作出了较好的器件。该项成果于1985年获电子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988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在“七五”及“八五”期间,高鼎三还承担并指导完成了许多重大科研项目,例如: 他指导的国家科委“863”计划项目“可见光激光器的研制”,通过对结构设计、工作机理及工艺的研究,使红光半导体激光器寿命有很大提高,其中“阶梯衬底内条形可见光半导体激光器”于1991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他指导的吉林省科委关于可见光激光器的开发应用项目,其中的研制成果“半导体激光器热传输特性研究”获1992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甲类)三等奖。 他指导的国家攻关项目“复合腔动态单膜半导体激光器”,其对称三腔型和原子轰击内干涉型两种均获成功,实现了600MHz单模运转。此外,还开展了“耦合阵列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及“高速调制1~3μm激光器”的研制工作。
为了更加深入研究半导体激光器的内部机理,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长波长半导体激光器温度特性研究”。1987年取得了三项省级鉴定成果。而后又利用电导数测量技术,开展了激光器失效机理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1993年通过省级鉴定)。在“八五”期间作为“863”计划,关于激光器可靠性研究方面的科研任务,电导数测量技术已实现仪器化。 针对半导体激光器皮秒(ps)技术在高速光电子学中的广泛应用,他指导了“七五”期间“863”计划的“半导体激光器高速电光采样仪”研制项目,开展了半导体激光器超短光脉冲、强度自相关测试和超高速电光采样仪技术的研究。其中超高速电光采样测试装置已达到198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研究水平。超短脉冲已达11.3皮秒。以上两项成果已在1991年通过省级鉴定。由于该项工作意义重大,“八五”期间又获“863”支持。 此外,高鼎三一直重视电力半导体器件的研制工作。在70年代中期,他亲自带领师生深入工厂研制500A、3000V大功率晶闸管,取得了可喜成果。1991年,他又指导博士研究生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功率光触发晶闸管”的研制工作。通过新结构设计与新工艺探索,已使该种晶闸管的工作特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其成果于1991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中的新结构“中心锥形槽状光敏门极的大功率光控双向晶闸管”获1992年国家发明四等奖。 这些成绩的获得是与高鼎三自己勤于钻研、时刻关注本学科的发展潮流,和善于从中选取前沿课题、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和讲究发挥群体力量的素养是分不开的。顺便提一下,要不是“文革”的干扰与破坏,吉林大学的半导体研究成果将会更多、更好。
关心半导体的发展
高鼎三非常关心国家半导体事业的发展。早在1956年及此后的若干年内,他在参加中央有关主管部门召开的全国半导体科学发展规划以及其它学术会议上,都曾针对当时的发展势态积极建言。1986年5月4日,高鼎三应邀参加国务院主持召开的高技术专家座谈会,在参加信息专家组的讨论中,他系统地阐述了美、日、西欧等国的光电子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战略,继而提出了我国应将光电子技术列为相对独立的高技术研究开发项目的建议。接着在他的大会发言中,又深入地论述了光电子技术所包含的内容,光电子技术研究的总体目标及其分阶段子目标,指出光电子技术与材料科学、激光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技术、通信技术等众多学科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强调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必将促进和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包括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及国防工程技术的发展。他的发言得到与会专家和领导的重视,他建议的光电子技术也被列为高技术研究的重要主题项目。1987年5月,国家计委批准了高鼎三与他的研究集体同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及清华大学联合申报建立“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申请。高鼎三被推举为该实验室的首届学术委员会主任。该实验室在1987年以来的几次评估中,由于成绩突出,一直被列为A类。 高鼎三对吉林省电子工业的发展也极为关心。1959年,还在他创立吉林大学半导体系的同时,就向有关主管部门提出了创办长春半导体厂及中国科学院吉林分院半导体研究所(后改为东北物理所)的建议并参与筹建工作。这两个单位的建成不仅使长春市成为培养半导体专门人才、进行半导体研究和器件生产的一个基地,也为我国东北地区发展半导体事业奠定了基础。他还多次出席省市电子工业座谈会,为省市电子工业的发展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在1987年12月召开的长春市九届人大会议上,他向市委书记、市长建议成立长春市高技术工业园区,并撰写了“吉林省半导体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前景”论文,送省市领导和电子局。他常说:“我虽出生在上海,但长春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愿为吉林省电子工业贡献全部力量。”
培养半导体事业人才
高鼎三自1956年到吉林大学执教至今,一直把教书育人放在工作的首位。他不仅在培养本科生、研究生中倾注了心血,而且用自己的言行带出一支半导体专业教学与科研队伍。 在日常教学中,他除了亲自为本科生讲授《晶体管原理》、《半导体物理》等专业课程和为研究生开设《光电子学》、《半导体激光器》等学位课外,还关心学生们的身心成长。平日,他喜欢和学生们交谈,并常以自己在旧社会的坎坷经历告诫他们要倍加珍惜新中国为他们创造的大好学习环境,要有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发奋读书的心志。其润物细无声的长者风范,使学生们不以他是系主任、名教授而怯于接近,而是愿意向他吐露真言和讨论问题。不少离校较久的当年学生,每当议及高鼎三对他们循循善诱的情景,常会为之动容。高鼎三对他教过的学生在10余年后见面时也常能立即叫出他们的名字。他于60年代带出的8名研究生、“文革”后培养的29名硕士生和18名博士生均已先后成才,其中有的已成为博士生导师、教授或高级工程师。至于本科毕业生,几乎遍及全国半导体业界。可谓桃李满天下。 高鼎三于1961年主持编写的《晶体管原理讲义》,在国内是该领域的开山之作,曾被许多高等院校、研究所和工厂视为颇具权威性的教材加以采用。 高鼎三每当承担科研任务,他总是把年青教师、研究生乃至高年级本科生吸引到自己身边,加以精心指导,以增长他们的才干。他支持年轻人搞科研,出成果,写论文。虽然他们的许多论文及科研成果中都饱含着他的智慧与辛劳,但在署名时他总是让年青人的名字写在前面。文革中,他尽管遭到迫害,但他胸怀坦荡,从没说过违心的话,稍得宽解,便全身心地投入教学、科研之中,对党、对群众毫无怨言。他与人谈话中常能坦言自己在处理某事或某人中曾经有过的欠当之举。他这种致力于培养学生、积极承担科研任务,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胸襟坦荡、淡泊名利和治学严谨的精神风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育着周围的人们。 高鼎三育人的主张在吉林大学创建发展半导体系之中得到体现,确立并力行“理工结合、理化结合”和“与工业生产结合”的办学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半导体系(后改为电子工程系)为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工厂培养了大量人才,也为仅由理科专业构成的半导体系演变成理科专业和工科专业相结合的电子工程系奠定了基础。建系当初只有两个专业和一个研究室的吉林大学半导体系如今已发展成为由五个专业构成的系、一个研究所及一个国家联合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实验区组成的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的联合体。 被选为工程院院士的高鼎三,精神更加振奋,现正在运筹电子工程系和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向更高目标的攀登。他表示要在有生之年为祖国半导体事业的更加兴旺贡献全部力量。

Ⅳ 有在南京光尔美做祛斑的吗南京光尔美祛斑案例好不好哪个医生技术好
Picocare激光祛斑是直接作用于皮肤色素基团,其原理就是色素在强大激光照射下完全碎裂崩解,但是也不用担心会伤害到正常的皮肤,因为它对正常的组织是没有任何伤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