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猫教学设计
❶ 中班语言表演《小猫》教案
中班语言表演《小猫》教案:
1、通过实物观察,了解猫的外形特征(主要是脚部分与脸部)及相应的生活习性。
2、在视频录像中了解其生活习性、感受猫的各种趣事、,激发幼儿爱小动物的情感。
3、准备:视频、小猫、手套、猫粮过程。
4,今天有只小猫来我们中二班做客,你知道小猫的一些事吗?谁来介绍一下。
5、教师把幼儿的已有经验以板画形式给予展示记录,出示小猫(提醒小猫怕生,怕噪音,小朋友别发出很大的声音),观察小猫脚部特征(同时对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验证)老师戴上手套抱出小猫。
6、(小猫有爪子)小猫的爪子是怎么样的?幼儿先说再验证,教师抱着小猫给幼儿近距离看爪子,尖尖的、弯弯的象什么一样?(鼓励幼儿用好听的词说说),你知道小猫尖尖的爪子有什么作用呀? (幼儿学学爪子抓老鼠的样子,教师配音帮助幼儿感受其厉害之处)(补充:尖尖的爪子不用时是缩在里面的,所以我们刚才不太看得清楚。用了才露出来)教:尖尖的爪子长在哪里呀?(脚上)小猫有几只脚?教师画出四只脚,并画上尖尖的爪子谁也有四只脚的啊
7、通过视频感受猫的生活习性教师交待:小猫主人给小猫拍了些录像,看看小猫在家都干什么呢?
8、欣赏碟片(分段看、三段内容)第一段:调皮的小猫看看这里的小猫在干嘛?边看边加点配音小猫在家在干嘛呢?怎么玩得呀?看得出来这是只怎么样的小猫?
9、睡觉的猫调皮的小猫玩累了,要干嘛啦?(睡觉)我们来看看小猫睡觉的照片,为什么它白天总喜欢睡觉啊?
10、爱干净的猫再看看这里的小猫在干嘛呀?它为什么老舔自己的猫呢?说明小猫怎么样?
11、接下来有一段小猫和小狗的录像(看时间进行)你猜它们在一起会是好朋友还是要打架?如果打架谁会先动手呢?观看录像(边看讲述小猫的动态)。
12、小猫可以做我们的小伙伴,我们都要保护爱护它们,不要伤害它们,只有你去伤害它它才会攻击你。
❷ 小班教案讲故事《爱吃手指头的小猫咪教案》
的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一天一天慢慢长大。妈妈看到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红红的花,想到肚子里的小宝宝,开心地笑了。 问:你知道你在妈妈的肚子里都做过什么事情吗?(踢妈妈的肚子、在妈妈的肚子里玩,会吃手指头,也会开心地笑)慢慢地,慢慢地……十个月过去了,妈妈的肚子越开越大,行动越来越不方便。 2、宝宝出生了,他睁开眼睛,看到美丽的世界,看看这,看看那,咦!好奇怪呀?他对什么都很好奇。这时候的宝宝,好小好小,不会说话,只会哇哇地哭,...〖详细〗
❸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猫”的教案
《猫》教案
教学目的
1、 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2、 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3、作者对第一只猫亡的酸辛的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板书课题、作者)
2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学习字词。(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检查学生注音、解释)
污涩 ( )怂恿( )婢女( ) 蜷伏( )惩戒( )
怅然( )诅骂( )红棱 ( )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思考以下问题:(目标1)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
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四、研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一只猫的故事。(目标2)
1.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
2.指名学生复述第一只猫的故事。
3.学生思考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①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②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后明确:①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一是自身的形态,刚来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②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③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五、小结本课。(目标3)
本文的第一部分写了第一只猫的故事。作者运用质朴的文字写出了第一只猫的可爱有趣,让人"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同时,也表达了对第一只猫亡失的酸辛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1.继续预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2.思考并概括文章的主题
《猫》 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第二、第三部分内容。
2、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3、体会作者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步骤:
一、温故知新,复习旧知。(3分钟)
1.听写上节课所学词语。
2.指名朗读第一部分。
二、研读文章第二部分:第二只猫的故事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部分。(目标1)
2.思考以下问题:
①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指名回答后,明确: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2)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明确: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猫。主要词句有"提心吊胆""查问得好几次""笑着骂""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等。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
明确: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
④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描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明确: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内容。(目标1)
1.默读第 15 16段。
思考:①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指名回答后归纳: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忧郁""懒惰"。
思考:②对第三只猫的厌恶,作者写了这样几句话:"大家都不大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这几句话在表现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讨论后明确:第一、三句话是一般人的角度,第二句是个别人的角度,足见第三只猫被人厌恶的程度。
2.学生自由诵读第 17-29段。
提问:请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学生讨论回答后归纳:有六个情节,小标题可依次拟?"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这当中前五个情节是详细述谈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置于疑云中。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用寥寥数语揭示真相,于是疑云顿开。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
3.学生齐读第 30一34段。
思考,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哪些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并仔细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
阅读讨论后归纳:作者用了"难过"一词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示的痛苦要强烈得多。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quot;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四、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 结合课后练习一,讨论文章的主旨。(目标2)
2.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3.体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
五、小结。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 四
2.熟读全文,领悟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感情
3、写一篇读后感
❹ 七年级上册 16课《猫》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污涩、红绫、怅然、蜷伏、惩戒、怂恿、妄下断语?等词语;
2、训练学生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以提高学生明确、完整、简洁地表达段意的能力,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
3、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那时太阳光暖暖的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所表达的感情;
4、学会生字新词,会用?怂恿?、?怅然?造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教师:同学们,今天有一个可爱的朋友要来拜访我们。不过,它说在跟大家见面之前,先跟大家打声招呼,让大家猜猜它是谁?
请看——(多媒体展示猫的图片)大家猜出它是谁了吗?它就是我们可爱的动物朋友——猫。我们一起用猫的语言向它打声招呼吧。(学生学猫叫)课前老师了解到很多同学家里都养过猫,谁愿意向大家介绍自己家的猫?(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大家说的都是自己家的猫。猫,因为它的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
3、知识链接,郑振铎的短篇小说。
郑振铎的《家庭的故事》(共16篇)是一部写实短篇小说集。他的写实小说历来被文学评论家所忽略,大概是人们觉得?他写那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更有悖于‘血和泪的文学’的主张?。
《猫》是《家庭的故事》中的第一篇。当我们读过《猫》后,在潜意识里会把它当作记叙文或者散文。的确如此,因为在《猫》中讲述的家庭生活,叙述时间与故事发展的时间同步(并没有把故事时间采用插叙或倒叙等手法扭曲着来表现);文本反映的生活也不复杂,只是记写了家养?三只猫?的生活片段,似乎更像?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然而这正是郑振铎小说的特别之处,也是现代文学史上小说创作的一种尝试。
3、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落雪等,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文学家和翻译家,也是我国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
郑振铎原籍福建长乐,1898年12月19日出生于浙江省永嘉县。1919年?五四?运动中,成为该校学生代表和福建学生联合会的代表,从此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21年与沈雁冰等组织文学研究会。1923年主编《小说月报》。1931年后、历任燕京大学、复旦大学教授,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并主编《世界文库》。抗日战争期间留居上海,坚持进步文化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物局长、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等职。1958年出
❺ 小班语言教案小猫上学
一、活动目标
1、愿意在众人面前大胆表达;
2、能说出图片中各只小猫所在的地方。学习词:在、上、下、里;短句:小猫在……
3、喜欢参与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大挂图一张,幼儿用书第八页,“小猫”不干胶若干。录音磁带《找小猫》;
2、课前已让幼儿熟悉音乐游戏活动《找小猫》。
三、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正确说出适当的方位词,并鼓励幼儿用短句“小猫在……”进行简单描述;
2、教师与幼儿进行故事的完整讲述。
四、活动过程
1、兴趣导入——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
教师:“猫妈妈生了许多小猫……猫妈妈回来一看大吃一惊!”发生了什么事呢?
2、观察图片进行讲述:
①、出示图片的上半部分,让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兴趣;
幼儿:“小猫不见了!”
老师:“请小朋友们猜猜,小猫去哪了?”
②、幼儿自由发言、讨论;
③、出示图片下半部分,引导幼儿观察,运用方位词回答出小猫藏的位置。
“你们帮帮猫妈妈找一找,她的孩子在哪里呢?”
④、师生共同看图进行讲述,引导幼儿用短句:“小猫在……”进行讲述。
⑤、师生共同结合图片完整的讲述故事一遍。
3、操作活动:找小猫
结合幼儿用书第八页,让幼儿用不干胶“小猫”贴在相应位置,并边贴边说:“小猫在……”
4、音乐游戏:找小猫
教师扮演猫妈妈,幼儿扮演小猫,进行游戏(两到三遍)。
每次游戏完后,要进行讲评,并有针对性地对幼儿个别提问:“你藏在哪里?”
5、请“小猫”们去课室外面捉迷藏,活动自然结束。
❻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新教案 猫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可爱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2.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难点:
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文。
有谁养过小动物,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喜欢?你注意过它们的生活习性吗?(学生议论一下)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数名生分段朗读课文。
2.指认生字,注意读音;说说自己是怎样把它们的样子记住的。
3.齐读课文,注意读得正确、通顺。
三、整体把课文,分清层次。
1.自由轻读课文,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意思相近,试着用“‖”划分段落,并思考各段大意。
2.小组交流分段意见和段落大意。
第一段(1—3):介绍了猫的古怪性格。
第二段(4):写满月的小猫可爱。
3.请你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主要内容:(主要写猫古怪的性格和刚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四、课堂练习
1.书写生字、组词。
性()忧()职()凝()
姓()优()织()疑()
痒()稿()淘()耍()
样()搞()掏()要()
跌()辟()跤()凭()
秩()僻()校()算()
2.多音字组词:
de()zhé()()
的dí()折
dì()shé()()
3.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熟读课文,读得正确、通顺、流畅。
5.按课后提示预习思考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前课时内容
1.指读生字。
2.指名读课文。
3.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二、读议第一段。
1.第一段第一句话就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古怪”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猫的性格古怪在哪儿呢?听老师(或录音)朗读课文第一段,边听边勾画表现猫性格古怪的词句,边想问题。
3.小组交流勾画的词句。
4.读后检查,并按学生回答随机学习1、2、3自然段。
(一)读议第1自然段。
(1)你怎么知道猫的性格是古怪的?
出示三幅简笔画的猫,分别找出课文中表示性格的词语。(老实、贪玩、尽职)
(2)根据学生喜爱,选择分析猫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并结合理解词句,指导朗读。
(3)课文中是怎样把这些难以捉摸的性格连接起来的呢?
先引读,再引导用“可是”简要说一说这部分内容。
(4)启发: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大觉,晚上捉老鼠,没事东跑西跑,根本谈不上什么古怪呀,老实呀,贪玩呀,尽职呀,那么,老舍爷爷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5)朗读体会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读议第2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中猫的性格又古怪在哪儿呢?
(2)自由组合,读读、想想、说说猫的“温柔可亲”表现在什么地方?
然后边推荐同学上台说说,边理解句子、指导朗读。
(3)带着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之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读议第3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在哪儿?
(2)用上关联词语说说这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用喜爱的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四)学习“摘录法”概括段意。
(1)看板书,这三个方面都是紧紧围绕课文中哪一句来写的?像这样的段落,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概括段意呢?2)学习单元提示。
先出示第1句,读读概括段落大意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再出示第2句,读读议议:A、采用“摘录法”;B、这个句子要能概括全段的主要内容。
(3)出示课后习题2,讨论第一段大意,并说说为什么?
(五)小结学习心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三、读议第二段。
1.画出描写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的句子。
2.同桌交流:读句子,画词语。
(满月的小猫淘气又可爱,它腿脚还不稳就淘气。在它的眼里什么都是它的玩具,而且玩就没个完。摔跟头它不怕,摔疼了也不哭,而且肆无忌惮在花盆摔交,抱着画枝打秋千,致使枝折花落,尽管满月的小猫到处闯祸,毁坏东西,但作者却更加喜爱这生机勃勃,天真可爱的小猫。
3.作者是非常爱花的,可是小猫把花草弄得枝折花落,却不责打它们,发而把它们描写得那么天真活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抒发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带着与作者同样的心情读第4段,并试着背诵。
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郎读全文,能背的试着背诵。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作者细腻的描写方法,了解到猫古怪的性格和小猫的可爱,归纳段意的方法……)
五、课堂练习
1.填空组成词语
无()无()生气()()
性格()()屏息()()
变化()()()()可亲
2.造句
无忧无虑——。
3.背课文(第4自然段)
❼ 幼儿园英语小猫教案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在熟练语言的过程中感知并体验节奏。
2. 以音乐为辅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记住儿歌。
3. 培养幼儿的乐感。
活动准备:
小猫头饰7个,小鱼头饰7个,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greeting: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let me see how many kids in our class?(边数边摸自己的头)
2.warming up
《walking》《dance your fingers》
3.出示小猫头饰,学唱儿歌——cats.
teacher: meow. who is coming?(教师戴上小猫头饰扮演猫妈妈)。i am mummy cat. i have seven baby cats(伸出7根手指)one cat, two cats…(边唱边逐一将小猫头饰贴在黑板上成一排)how many cats on the blackboard? let’s count together.(在小猫头饰旁写上“7”,数到four的时候稍停顿)。
将7条小鱼头饰对应贴在小猫头饰下面,再次感受7以内的数。
teacher: baby cats are hungry. they like to eat fish. look, what is this?(出示小鱼头饰)how many fish? one fish, two fish…(数到four时在头饰下写个4,数到最后在头饰旁写个7)。
情景表演:where are my seven baby cats?教师预先把7只小猫头饰藏在衣服、袖中、帽子里,教师模仿猫的叫声一只只找出小猫,请幼儿参与数猫,边唱。
teacher:(藏起黑板上的小猫头饰)where are my seven baby cats? meow, is it here?(指着口袋)one cat, two cats, three cats… seven cats, more.(再边数将小猫头饰贴在黑板上)
4.小猫过桥
两名助教面对面牵手“搭桥”,本单元儿歌响起,教师就带领幼儿穿过“桥洞”,唱到more时,暂停音乐,抓住一名幼儿,然后继续。
teacher: who wants to be my baby cat? when i touch your head, you are my baby cat.(边唱边选“小猫”)
teacher: baby cats, please make a line. this is a big hole.(指住助教搭桥的“桥洞”)go through the hole one by one.(第二次请全体幼儿一起游戏)。
teacher: come on, boys and girls, you are my baby cats. let’s make a line go through the hole.
5.结束。the little cats are tired. say bye-bye to ca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