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教学大纲
Ⅰ 血管外科护士实习小结
在外科实习的一个月里,大大小小的手术经历了二十多个,值过三个夜班,一个周末白班。可以说,通过这些手术以及术后的处理,使我学到了很多。不仅有技术上的,还有人文关怀上的.在这短短的30天里,痛苦与快乐并存。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身体上的劳累——在创伤骨科的手术中,有很多是四肢的骨折,而在四肢骨折中,下肢的骨折尤其多见。骨折按照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按照骨折部位是否有骨折断端暴露于外界而将骨折分为闭合骨折和开放骨折,其中开放骨折必须进行手术复位,而闭合骨折可根据手法复位的情况及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切开复位。当一个下肢骨折确定要进行手术切开复位,那么在手术之前都要将整个创肢消毒。消毒的过程是这样的,先用2%的碘酒消毒,再用75%的酒精脱碘。病人平是躺在手术台上的,当我们消过腿的正面及侧面之后,你就会发现问题,腿与手术台接触的部分如何消毒?对,你的想法完全正确——把腿抬高,消毒后面就可以了,但事情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和轻松。很多人以为只需要抬一下腿嘛,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当腿骨断开之后,断端会变成一把极其锋利的刀,如果我们单纯的抬高患肢,在重力作用下,骨折错开的角度越大,周围血管神经损伤的几率就越大,所以,我们不能只抬高患肢,还要沿力线的方向牵引患肢.有句话说的好,胳膊拧不过大腿,当你一边抬高患肢一边向外牵引它,并且要保证你的身体不碰到手术台的情况下保持5分钟,你会发现你的胳膊在颤抖,呼吸在加快,看到好多金色的小星星,你会后悔早上没多吃一点早餐。呵呵,是不是有点痛苦啊?
手术室里的无菌观念的要求是很严格的,而且手术室里的护士又是极其严格的,稍有不遵守无菌规范的动作就会立刻招致她们的不满,很多实习医生因此挨过不少骂,而我则因为在模拟手术室和见习时受过严格的训练,所以在手术室里极少看过她们的脸色,并且基于我的表现很专业,他们不知不觉中已经不再把我当成一个学生,而是当成一个标准的手术医生来对待。
我的优秀表现自然也让我们手术小组的教授看在眼里,所以他对我也特别放心,有些活也放心让我去做。最让我兴奋的是一次股骨干手术,他主刀,一共上台了5个人,他,他手下的住院医生,进修医生,还有一个他的研究生,还有我,论资排辈我最小,但就在这台手术上,我完成了自己首次表演。当时的情况是,骨折部位已切开,骨折对位良好,李教授将钢板架好,当他打完第一个骨钉之后,对我说,小杨,来,你来打。我当时很兴奋。在那三个大夫羡慕的目光的注视下,我手持电钻,稳稳的将钻头打进股骨内,随后用钢钉固定,手法很好,教授很满意的点了点头。这对我是极大的鼓励.手术后在更衣室里,李正维教授表示,希望我做一名外科医生。得到这位全国知名骨科专家的期望与鼓励,我感觉自己的目标更加明确了,动力更足了。我相信,我不会辜负他的期望的!
Ⅱ 普外科出科小组意见怎么写
1.本科室是临床科室负有医学院校实习的临床教学任务,同时也负担着为下级医内院及基层医疗机容构人员的培训进修任务。
2.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要求,全科医护人员须精心做好安排,保持保量地完成临床教学任务,课前认真准备,写出讲授提纲,授课时精心细致。
3.进修实习医师(护士)均应着装整齐,严格遵守医院科室是组织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尊重师长,团结互助,学习上积极主动,努力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4.带教老师对所带的对象应给予理论与实践指导,以得进修、实习人员不断进步。
5.定期考核进修、实习人员的学习效果,根据各种考核结果调整教学计划,并评判其学习成绩及业务水平。
Ⅲ 王琛的医生简介
自工作以来,勤奋好学,工作精益求精,不断更新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大量的临床手术实践,奠定了扎实的外科基础,特别是1998年从事腹腔镜外科后,多次参加国内及国际学术会议,经常与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掌握国内外腹腔镜外科领域的最新动态,勇于创新,在肝胆胰及胃肠道疾病方面开展了多种手术,除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肝囊肿开窗引流术、肝包虫内囊摘除术等以外,还率先在甘肃省开展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结直肠癌根治术、甲状腺瘤摘除术、肝叶切除术以及腹腔镜对重症胰腺炎的治疗,这些手术填补了甘肃省腹腔镜外科的空白,多次被省内各大媒体报道。此外,还积极协助医院其他相关科室开展妇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的腹腔镜手术,每年诊治普通外科疾病患者达700人次,完成手术500多台次,为此获得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手术台次最多奖。同时,还多次举办甘肃省腹腔镜外科CME学习班,培养了一批腹腔镜外科医师,并指导其在当地医院开展腹腔镜外科手术,为甘肃省腹腔镜外科事业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作为一名教学医院的医师,身上肩负着治病救人、教书育人双重的责任,除完成本职临床工作外,还积极认真完成医院、教研室以及科室安排的各项教学任务,对待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团结同学,爱护同学,对于实习学生,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为他们合理安排病床,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认真负责的管理好病人。每日的查房,除了针对每个患者的病情,讲述相应的疾病外,还从体查、换药到如何治疗,给学生们详尽的介绍,使之从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开始,打好良好的基本功,此外,还进行双语查房,使学生们在英语专业知识方面亦有所提高。其次,不定期的给学生们举办小型讲座,讲授普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如何书写普外科住院病历及病程记录、如何阅读普外科影像学诊断结果以及国内外医学的最新动态,使他们对普外科及腹腔镜专业的基础知识有一个比较全面地了解,基本掌握普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程序及治疗原则。此外还可以反馈学生们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带领学生观摩手术以及参与手术治疗,合理安排学生上手术的方式及次数,并在手术中,给学生们讲述手术操作的基本方法和关键部位如何处理,按照教学大纲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手术,亲自带领并指导学生完成,使他们对外科手术,特别是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有一个宏观地认识和了解,为以后搞好临床工作打好基础。在讲授大课时,认真备课,除了书本上应有的知识外,还拓宽到国内外的新动态,本着开拓、创新、求实的教学态度,进一步完善和充实教学内容,授课方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避免枯燥无味、刻板的、机械地课本复述,使教学内容既生动又丰富,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使每位学生和进修医师不论从专业理论,还是临床技能都能够从中受益,掌握所学知识,为病患者服务,为此曾获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优秀教师奖。

Ⅳ 口腔颌面外科的学科简介
和其他医学专科一样,口腔颌面外科是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形成的一个医学分科,正因为有了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形成和参与,才使得中国的牙医学发展成为口腔医学。
应当说,口腔颌面外科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为了防治口腔颌面部疾病的需要,口腔颌面外科与口腔内科学、口腔正畸学、口腔修复学等有关学科不能截然分割;另一方面,由于它本身的外科属性,又与普通外科学、整形外科学以及内、儿科学等有着共同的特点与关联。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口腔颌面外科学既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关于命名
纵观牙医学(dental medicine)的发展史,是与外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的。虽然在公元前开始即已有有关牙医学内容的医书记载和实践,但牙医学的正式建立和兴起,应当说是在17~18世纪的西方国家。法国的Pierre Fauchard(1678~1761)曾出版过有关牙医外科的专著,并完善了牙科临床工作,由于他的贡献而被称为现代牙科之父。在当时,牙科是在外科领域内,被称为牙外科(dental surgery section);牙科医师也被冠以牙外科医师的头衔而称为dental surgeon,
以至于至今牙科医师的学位也仍维持着牙外科学博士(doctor of dental surgery,D.D.S)的称谓。据考证,在古老的牙医学创始人中,在当时也大多具有医学博士(doctnr of medicine,M.D)学位。
据一些书籍的记载,“口腔外科”(oral surgery)一词由美国人James Edmund Garretson(1828~1895)所命名。Garretson本人是一位外科医师,当时他在一所牙科学校
讲授以拔牙术为主的口腔外科学。在以后的多年中,”口腔外科”一词不但用于医院科室建制的命名,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教科书和参考书。
20世纪初即已有颌面外科(maxillofacial surgery)的概念出现,但究竟在什么时候,什么国家,由哪一位学者正式提出或命名为“口腔颌面外科”,尚需进一步考证。
在欧洲,原苏联的口腔颌面外科是比较发达的,其中特别得益于40年代的二次世界大战。由于对颌面部战伤的处理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口腔颌面外科的名称在40年代后期的原苏联即早已得到广泛地应用和承认。中国的口腔医学是在1952年大学院系调整时才正式被确认的,因此,也是在1952年以后才有了口腔外科或口腔颌面外科的正式建制和名称。1956年,卫生部颁布了口腔医学教育大纲,并将“口腔外科学”改名为“口腔颌面外科学”,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对“口腔颌面外科”的名称给以正式肯定。为此,1959年, 由夏良才主编出版的中国第一本正式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就用的是《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名称。美国人W.Harry Archer及Gastav O.Kruger的原著《口腔外科学》则是在70年代中期以后才分别更名为《口腔领面外科学》的。目前,“口腔颌面外科”的名称不但广泛地被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并且其学会或学术组织也沿用这一命名。

Ⅳ 上海哪家肝胆外科医院比较好
上`海`新`科`医`院`结`石`科021灬522灬860灬99
.
.
.
.
.
.
.
.
.
.
.
感体验和正确价值观;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等。从这些意义上讲,沿用了几十年的教学大纲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国家课程标准正悄然挺进我们的视野。所以,我们应认真系统地学习它,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准确及时地贯彻它,努力按新要求、新教材设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义务教育阶段的主渠道在学校,主阵地在课堂,语文教学的主要时间花在阅读教学上。阅读教学的成败关系着整个语文教学的成败。我们主张,阅读教学要“唱好主角,提高效益”,尽快落实课程标准。
一、系统学习,准确领会,创造性地实施实施
《语文课程标准》,系统的学习是必要前提。只有系统学习,才能准确领会它的精神实质,完整掌握它的全部内涵。否则,就会偏执一隅,走向误区或极端。这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时有表现。另外,不论新大纲,还是课程标准,教育部领导和许多专家都不止一次地强调,要“创造性”地运用。这是因为:①各地、各校、各人的情况不尽相同,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需要“创造性”。②从《大纲》到《标准》,是发展和完善,但不是完美,还需要发展和完善,需要发挥全体教育工作者的集体智慧,给他们留出更大的自主创新的空间。
“创造性”地实施就是灵活运用。符合实际的,切实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不管文件写不写说不说,都可以付诸教育教学实践。这需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除语文专业的扎实功底外,当前还要认真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知识。它是课程的三大基础理论之一。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和了解学生的方法等,单靠语文专业的知识,显得力不从心;具体的语文教学方法,如识字写字、背诵指导等,也急需心理学的支持。杜威在《儿童与课程》一书中形象地描述说:“心理的考虑或许会遭到忽视或推在一边,但它们不可能被排除出去。把它们从门里赶出去,它们又从窗子里爬进来。”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重视个别差异”,因材施教;《课程标准》也要求“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只有掌握心理学,才能了解人、懂得人、更好地“教育人”,才会使教学真正成为科学、成为艺术。所以,系统完整地阅读几本教育心理学的书,尤其是国外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如加涅、布鲁姆、赞可夫等的著作势在必行。
二、注入情感,培养兴趣,关注“学习的另一半”
一定程度上讲,个人的成功取决于非智力心理因素。因此,《课程标准》首次提出,评价教学效果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等,单从学生的智力因素着手是很不够的,还应把眼光放在尚未充分开发,却蕴藏着极大潜能的非智力心理因素领域。诱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注入学习情感,利用学习意志,这将是我们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师要努力打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学校课堂和校外生活中不必太拘泥、太严肃,摆出一副“师道尊严”的面孔,要注重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努力使讲堂变成学堂和天堂。
三、全面辩证,求真务实,处理好具体问题
1.以读为本。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读的次数多、内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感悟和积累,有利于废止繁琐分析,有利于打破沉闷呆板的课堂气氛。但当前有一种错误倾向──教师不敢讲,也不愿讲,一味要求学生自读自悟。学生能自读自悟所有教学内容吗?阅读课除朗读默读外还有没有别的教学任务──—速读、浏览、识字写字、习作等,怎么完成?课内完成不了,课外学生哪有时间独立阅读、综合实践、自主发展、全面发展!
我们主张:①阅读教学不能没有教师的指导示范;②除感悟和背诵外,应渗透其他教学内容,如识字写字、口语交际、习作和综合性学习等,还要尽可能地当堂完成课文练习。
2.思维培育。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要废止繁琐分析,但不能忽略思维训练。这是现代课程的一大特点──—“重视智力开发、学习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86版大纲对此有明确要求,修订版大纲比较模糊,《课程标准》又加以明确。“课程总目标4”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加强思维训练是因为,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思维又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言能力的基础。实验发现,阅读过程中,用于眼睛移动的时间仅占5%,其余95%的时间全部用于思维。“谁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乌申斯基)“如果儿童在非常重要的早期岁月中得不到理智的刺激,他们的学习能量就会受到严重的妨碍。”(布鲁姆)
进行思维培育,①应该适时引导学生分析典型段落和篇章的层次,说出思路、概括段意和中心;②凡读书必须提出明确的思考目标,在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后,再组织讨论和回答;③注重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留足时间,激励表扬,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④外国作品和古代作品的主题思想很难把握,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但要通过读书思考和讨论,从具体的时代背景出发,从字里行间挖掘作品的主题思想,有理有据,不能随心所欲。
3.迁移练习。除言语信息外,大部分学习内容,如认知策略、智慧技能、动作技能等,都属于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第一阶段是以陈述性形式习得的,然后经过变式练习转化为办事的技能。中小学的语文和外语,是以策略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课,它是程序性知识的特例,也应以概念和规则的教学为主,不同的是要侧重“技能在新的情境中的应用”。其课堂教学步骤可分为三段,即知识的习得、巩固与转化、提取与运用。语文课不应教成以陈述性知识为主的课,只记忆了名词术语、语法概念和写作规则,却不会讲简明流利的话,不会写文句通顺的文章。我们要努力废止繁琐分析,精心选择和设计变式练习,挤出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及时迁移,充分练习。4.教学设计。课程改革,主要是思想理念和教材教法的改革。柳斌同志指出:“要有好的教材。有了好的教材以后,还要精心地钻研教材,采用先进的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要通过更新教育教学的思想,建立教育教学的新的理念,使得我们的教育质量尽快地提高。”走进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将由传授者转化为促导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的首席”。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策略也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有鉴于此,我们主张,对于古今中外的各种教育思想和流派、教学模式和方法等,要进行辩证和务实的分析借鉴,取长补短,消化吸收。教学设计中,要多考虑如下问题──①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准确;②学生学习的内外部条件是否满足;③教学方式是否体现自主、合作、探究;④多种教学方法和媒体是否综合高效地运用;%不同类型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和反馈检测方法是否合理;⑤形成性或终结性评价怎样进行,是否注重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市自治区的实验单位对实验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语文课程标准组收到25个省市自治区实验区的《关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搞)〉修订的意见和建议》共66份。根据对目前收集到的反馈意见的汇总,现作如下汇报。
一、总体评价
新课标公布以来,经过两年的实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各实验区普遍认为,新课标总结了建国以来语文教学的发展历程,吸收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较好的体现了《纲要》提出的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和具体要求,内涵极其丰富,洋溢着时代气息。同时,课标体现了一种全新的语文教育价值观,反映了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反映了国家对未来人才的要求,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一)关于前言部分
各实验区的报告普遍认为,新课标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以九年一贯统筹的视野来设置课程标准,具有较好的连贯性和统一性,加强了小学与中学的衔接;科学的构建了语文学科的主题框架──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或习作(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符合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实情。
关于课程性质和地位的表述准确、精辟,充分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双重作用,关注到语文作为一种基础工具所具有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敦促教师走进新课程、实践新标准的过程中,注意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课程的基本理念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前瞻性,给语文教师留下了较为广阔的空间,有利于教师视野的拓宽、观念的转变以及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变。同时,课程的基本理念也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强调了课程的整合开放与实践创新,注意到语文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方面所具有的特质及跨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必要性;强调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倡导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进行语文学习和实践,有利于形成学生的语文能力。课程标准丰富了语文教育的内涵,拓展了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的外延,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审美情趣和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等实践能力,并突出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关于课程目标
1.总目标
在课程总目标方面,大多数教师认为三维目标和五个方面的阶段目标描述得好,条块分明,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可操作性强,章节清晰;分阶段的目标表述显得层次井然,实现途径富有弹性,体现出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特别是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相互交融、有机贯穿于具体的阶段目标中,改变了原有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学会学习,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2.阶段目标
阶段目标及其内容注意联系学生生活经验,重视学生体验与创新,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较强的指导性。在小学低年段,恰当地定位了汉语拼音的地位──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是识字、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在识字中提出多认少写的原则,倡导在生活中、在运用中逐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不死记硬背词义。强调阅读教学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前提,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少做题,多读书;降低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将小学阶段的作文活动称为习作,并要求少布置命题作文。重视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倡在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中培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打破课堂内外、学科内外、学校内外的界限,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
(三)关于实施建议
各实验区普遍认为,教材编写建议表述到位,具有新、实、活、宽的特点,能有力地促进语文教材的建设,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培养,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部分能够较好地促进教材开发,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大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对转变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教学建议的内容有利于教师拓宽视野,转变观念,改变教学行为,结合学校及学生实际选择可利用的资源,选择最适宜的教学行为,特别能使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新课标致力于师生关系的转化,强调要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创造性,使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促使教师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开发者和创造者,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气氛,让学生在现代的语文课堂中,树立起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从而促进个性的发展,实现全面教育。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取代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方式的革新。
评价建议的内容使评价的局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改进,基本上改变了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做法,较好地引导教师真正关注学习与教学的过程,有助于教师全面、公正地判断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课程设计,改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修改的意见和建议
在对新课标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各实验区也根据各自的情况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总的来说,主要是要求在注重理论和理念的同时,多关注操作层面,使新课标更有可操作性。希望总目标要分层次,即分学段制定,同时兼顾地域差异。目标和要求最好用表格表示。希望增加教学案例和评价案例。另外,不少实验区提出,课标中增加了许多新名词,应该予以适当解释;课标应该写得通俗易懂,不应再用解读。评价部分应具有可操作性。
由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各实验区的具体情况不同,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又各不相同。分类汇总如下:
(一)关于前言部分
1.关于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山东、天津、湖南、四川、贵州五省提出,课标前言中关于课程性质的表述太笼统,稍嫌繁难,建议阐述得更具体明确。浙江、安徽、福建、河北四省则建议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如何统一上描述得更具体一些,操作性更强一些。湖南、重庆两省市认为标准在强调个性与创新,强调语文的人文性的同时,对语文的工具性体现不够。北京则建议加强对科学素养的强调,因为它显得弱了一些。吉林认为语文课程的定位缺乏语文个性。辽宁则建议将语文课程性质表述为“言语性”。广西认为用“工具性”来强调语文的“交际性”是不恰当的,建议用“交际性”代替“工具性”。天津认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只能说是语言文字的特点,而不是语文课程的特点。
2.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
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四川、内蒙古七省认为,“语文素养”的提法过泛,应该作出科学、合理和具体的解释;并建议重点修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部分。内蒙古还提议应把学习方法的强调和习惯的养成纳入“语文素养”之中。青海认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漏掉了“语文规范意识”,同时还建议增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法。
青海、福建、天津、辽宁、广东、广西六省市认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一部分,条理不清楚,要求不具体;建议全面阐释,否则实现难度较大。安徽建议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部分增加关于培养学生人文内涵的内容。河北则提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的提法有问题。他们质疑:“那么,语文要不要知识体系,什么样才算‘不刻意’?”青海认为,作为“理念”,不应只有“不宜”怎样,还应有“宜”怎样。四川建议修改“语文课程还应考虑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一句,以便能简略地阐明其主要特点,揭示出影响关系,以利于教师把握。辽宁建议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一部分附相关案例。
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辽宁、吉林六省建议在修订基本理念(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两段时,对“自主”“合作”“探究”和“综合性学习”加以界定;而且应该先表述其概念,再具体阐述。特别应该对其中的“综合性学习”有个合理定位。他们认为,课程标准把“综合性学习”与识字、阅读、写作、交际并在一块似乎欠妥,应该突出它的特征,强调它对于学生发展的作用,使之更便于教师的实际操作。辽宁、吉林两省还提出,在修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两段时,应增添“使之与接受学习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提法。云南、辽宁同时建议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操作模式和策略写入课程标准,进行具体的描述或附相关案例。
云南认为基本理念之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描述大而空,显得较为抽象,不易理解,建议作通俗、具体的表述。
此外,广东提出:课标中通篇没有“训练”一词,“训练”仍应得到强调。山东认为对“语文”和“语言”的区分不够明确。
3.关于课程的设计思路
青海、河南、山东三省认为,课程目标对语文教师缺乏明确的要求。河南、山东两省建议应增加有关“教师专业自主权”方面的内容,增强教师的主体自主意识。
河南建议在课标中设立独立章节说明语文课标与其他课标之间的关系。湖南也认为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沟通不够,课标不仅要有学科内部综合,还应该有跨学科的整合;不一定要用单独章节来说明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可在综合性学习与命题指导中加以体现,还可在教材编写建议中阐述说明。青海、广东、广西、贵州、山东认为对于学科间的
Ⅵ 临床学硕外科学主要做些什么,在校会怎样培养了
摘要 临床能力培养外科临床实习基地病种齐全,能充分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安排学生到急诊、门诊及麻醉科实习和轮回实习,每位同学分管床位6-8张。指派主治医师担任病房教学负责人,有带教老师指导病历书写,手术操作和手术记录书写等,并由学生自行记录操作数和手术种类,能保证实习同学有一次以上独立进行常见小手术的机会。
Ⅶ 简述临床教学的具体内容
(3)见习带教老师必须参加相关理论课的听课,并填写听课记录,以保证见习教学与理论课讲授内容的一致性、互补性。
(4)带教老师应事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见习病种、床位,并对病人做好支持培养未来医学人才的思想工作。病区教学干事及床位医生应予以配合,必要时请病区主任协调,以保证见习的顺利完成。
(5)见习带教老师应事先填写见习教案,明确本次见习的病例、见习目的、教学内容、步骤、时间分配,需强调的重点。
(6)每次见习的具体时间、地点应事先明确,通知学生。
2、过程要求
(1)带教老师检查并记录学生出课情况,带教开始时简短说明本次见习的目的、内容和时间安排。
(2)见习带教可实施以问题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模式(P.C.M.C)教学,教学内容应包括临床病史询问、检体示范、相关医学资料展示,病史综合分析讨论。教师组织病例讨论时应在作一简要的全面分析基础上,结合理论课内容,分析该病种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要点,特别是重要体征的意义及检查方法。
(3)见习结束前应预见习下次授课内容的病种,并复合考勤,注明迟到、缺课的学生。
(4)在带教中教师应注意以身作则,体现对病人的关爱,并自然地结合医德医风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5)见习教学过程中,应组织阶段理论或实践考核,其成绩可占该门课程考试成绩的30%。
3、课后小结
(l)见习结束后,教师根据实际带教情况填写见习目标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改进建议等见习小结,包括需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加以注意的问题,以便改进课堂教学效果。
(2)凡承担课间见习带教的教师,要负责本课程的期末考试试题及成绩分析。
(二)集中培训
1、这是学生进人毕业实习之前安排的2周现场集中见习实践,亦称准实习,以使学生在正式进人毕业轮回实习前能更熟练、更准确地掌握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的规程。
2、学生在集中培训时,抽调临床经验丰富、技能操作规范的教师带教。
3、集中培训内容:物理诊断学和外科总论学,通过先理论后实践的方法,巩固学生以前所学知识。
4、结束时带教老师根据学生的集中培训中表现及最后的小测验给予鉴定评分。
四、实习小讲课要求
小讲课是结合临床,特别是学科的专业实际开展理论教学为主的一项重要教学活动,不是理论大课的重复而应着重于指导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也是培养年青医师授课教学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实习小讲课以实习病区为单位组织,每周1次,每次1小时左右。
(二)讲课教师以高年资住院医师以上教师担任为宜,备课应有教案或较详细的书面提纲。新担任此项工作的教师,教研室应以集体备课形式给予指导,并安排有关教师听课。课后对讲课情况作出评价,需改进之处应及时向讲课老师反馈。
(三)教研室应根据教学大纲和实习手册要求确定讲课内容,并将其列入实习教学计划,记录实施情况。在保证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可安排一部分进展性内容。
(四)实习小讲课不应简单重复理论课内容,应从临床实际工作的角度对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以求融会贯通,特别要突出知识的横向联系。可以症状或症候群为题目,把相关疾病的知识串连起来,开阔学生思维,以利于培养学生临床分析能力。也可以本病区特有的业务内容作为讲课题目,以补充教材与理论课的不足。
(五)在小讲课中,教师应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提问,培养主动探索精神,改善教学效果。
五、教学查房要求
教学查房是实习中培养学生如何观察诊疗病人,学习处理医患关系,当一名合格医生的一项重要教学活动,是培养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一般由主治医师主持。通过教学查房,应使医学生逐步掌握临床工作基本规则,如:病史采集与归纳分析、体格检查与病人的沟通技巧、病情演变与实验室结果的分析、合理的医嘱、正确的病程记录等。
(一)病区的教学查房一般每周至少一次,落实具体的时间和内容,保持相对稳定。
(二)教学查房主要由主治医师主持,也可根据病区情况由教学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住院或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主持。
(三)主持教学的教师应根据教研室安排,事先作好准备,撰写"教学查房备课方案"。教学主任应事先听取主持教师准备情况的简短汇报,给予指导和认可。对于新担任此项工作的年青教师,教研室或病区可组织集体备课听取汇报,并给予指导。
(四)教学查房时间应与医疗查房时间错开,以尽量减少对日常医疗工作的影响。病区在工作安排中应保证学生和主持教师能按时实施此项工作,避免随意更换时间和内容。
(五)教师应事先精心选择有一定典型性,或便于对某一症候群进行鉴别分析的病例。一般不选诊断不明确的疑难杂症。
(六)保证教学查房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前提是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应事先告知学生所查的病例,并要求熟悉病史,复习有关理论知识。
(七)教学查房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汇报病史、重要辅助检查结果和病情演变。
一般应在床边进行,如病情内容对病人可能有不良心理影响,也可在办公室内进行。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汇报病史的要领。
2、检查病人:
由学生作体检操作,特别是专科检查,主要是与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关的检查。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特别要引导学生注意所查病例重要的阳性体征及其在病程演进中的变化。
3、分析讨论:
内容包括:病史特点、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重要辅助检查的意义、治疗方案的选择、医嘱的格式、内容和依据等。在讨论中注意结合进展性内容,开阔学生眼界。
4、归纳总结:
教师应总结归纳该病例中应掌握的内容,对学生在查体、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在教学查房中,主持教师应言传身教,体恤病人,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六、临床操作示范指导教学要求
操作示范指导是临床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大纲规定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基本诊疗技术辅导的一种教学形式,是学生通过临床观察和实践获得操作经验的最原本、最直接的途径。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该项诊疗技术的应用指征、操作要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熟练和提高。
(一)准备工作。
1、教研室应根据教学大纲及实习大纲要求,将实习期间必须掌握的诊疗操作列入实习教学计划,指定教师负责实施。内容、时间应事先公布,以便学生预习。
2、教师在做操作指导前,应结合临床经验,参照教材及有关资料,写好备课方案,准备好所需的器材。
3、操作示范指导应结合临床工作,在为病人做诊疗的同时进行,但应事先向病员解释清楚,以免引起误会。在临床不许可的情况下,也可以模拟方式进行。
(二)教学过程:
1、开始时,教师应首先阐明教学目的和方式,然后简要说明该项操作的指征和反指征,基本步骤,出示所需器材,介绍其性能和使用方法。
2、演示操作中,要结合各个步骤,辅以适当的讲解,提出本项操作的注意事项,可能的并发症及处理原则,有条件时可结合录像等形式教学。
3、根据不同操作的特点,可由学生互相练习或熟悉器材、练习手法,鼓励学生动手,教师进行纠正。
4、在教学中教师应以身作则,以自身的医德医风影响学生,尽力减少病员痛苦,体现爱伤观念。
5、结束时教师应填写"操作示范指导教学记录"。
七、教学病例讨论要求
教学病例讨论是实习阶段培养学生临床诊断、治疗、预后估计等决策思维的重要教学活动之一。其目的在于培养医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医学前辈、上级医师和同学间的知识经验构建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自学和口头表达能力。主持教师一般应为主治医师以上,并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师承担。
(一)病区的教学病例讨论一般每轮转至少安排一次。
(二)教学病例讨论应以学生为主体,选择典型或虽不典型但有助于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病例。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事先分工准备,查阅教材和参考书,在讨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表意见。
(三)病例讨论应事先作好备课,在讨论中按教学意图,引导和组织学生就病史的完整性,必要的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其依据、治疗方案的选择等展开充分讨论,并作适当的归纳和总结及书面记录。
(四)教研室应将教学病例讨论的时间、内容列入实习教学计划、记录实施情况。对于新担任此项工作的教师,教研室应给予指导,并安排有关教师进行示范性观摩教学。
八、住院医师带教医学生实习要求
毕业实习是指学生在学习了相对系统的专业知识之后,到医疗卫生单位的病房、门诊或社区现场进行的集中的综合的具有岗前培训性质的专业实践。其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或社区实际相结合的综合训练。第一线的专业带教老师是保证学生实习质量的主导力量,因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必须重视教学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临床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住院医师必须带教管辖相同床位的实习学生,在一个轮转中尽可能保持带教的稳定性,以便对其带教质量进行评价考核。
(二)住院医师作为一名临床教师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树立优良的医德医风,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住院医师具体负责指导实习医生掌握日常医疗常规和各项诊治操作。根据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学优秀评估要求,各相应科室带教要完成实习大纲规定操作项目95%以上的教学任务。非手术科室要重视指导学生骨、腰、腹穿等诊断治疗性操作或配合当助手。手术科室要重视指导学生导尿术、换药、无菌操作、手术室无菌技术(洗手、穿手术衣、消毒皮肤、铺巾、创口包扎)、手术基本操作(切开、止血、结扎、缝合)及各种伤口的处理方法、胃肠减压法。
(四)住院医师对实习大纲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操作、学生实际动手参与情况要经常关心询问,做好记录。对尚未完成操作项目规定要求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补缺,以完成实习大纲要求和各项教学内容。
(五)住院医师要指导学生病史采集方法,督促学
Ⅷ 吴阶平的主要成就
主编有《泌尿外科学》、《外科学》、《泌尿外科进展》等,发表有影响的医学著作150篇,出版医学书籍21部,其中13部为主编,2000年1月,《吴阶平文集》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1:吴阶平,肾结核中对侧肾积水问题,中华外科杂志,1954(1):7~13。
2:Wu JP,Contralateral Hydronephrosis in Renal Tuberculosis,Chinese MedJ,1954(72):285~295.
3:吴阶平,泌尿生殖系统结核病的临床研究,中华外科杂志,1959(7):973。
4:吴阶平,输精管结扎并用精囊灌注术,中级医刊,1958,4:41。
5:Wu JP,Investigations on Tuberculosis of the Genito-urinaryTract,Chinese MedJ,1959,79:428.
6:施锡恩、吴阶平主编,泌尿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1963;第二版,1978。
7:吴阶平,肾上腺髓质增生问题,中华医学杂志,1977(57):331~333。
8:Wu J:P,Adrenal Mellary Hyperplasia,Chinese MedJ,1978,4:17~22.
9:黄家驷、吴阶平主编,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
10:吴阶平主编,医学网络全书·泌尿外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11:Wu JP,Effects of Phenoxybenzamine and Prostigamine onRelative Voiding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Benign Prostatic Hypertrophy,Chinese MedJ,1983,96:1~5.
12:Wu JP,Adrenal Mellary Byperplasis,Long-termFollow-up of 15 Cases,Chinese MedJ1984(97):653~656.
13吴阶平,肾代偿性生长的实验研究1,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85(2):1~4。
14:吴阶平,肾上腺髓质增生长期随诊,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85,6:1~3。
15:吴阶平、袭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两卷),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16:吴阶平,肾代偿性生长的实验研究Ⅱ、Ⅳ、Ⅴ,北医泌尿外科研究所年报,1987,48~57。
17:王叔咸、吴阶平主编,肾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18:Wu JP,Vas Sterilization in China,Second InternationalSymposium Indonesian Society of Andrology,1988.
19:Wu JP,Age Factor in Post-nephrectomy CompensatoryRenal Growth,Urological Research,1989,17:135~139. 1946年作为一名讲师在北医开始参加教学工作,对实习医生、住院医生进行培养。这种教学工作并无困难主要是在临床实践中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一些基本诊治技能,后来承担外科学和泌尿外科的课堂教学,多次参加卫生部组织的教育改革讨论,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交流教学经验等活。 吴阶平领导的泌尿外科研究所是全国闻名的,几十年来培育了大批来进修深造的各地医生和研究人员,先后有120人成了各自单位的骨干,学生有:顾方六、姜信真、郭应禄院士、梅骅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