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育 » 临清教育信息网

临清教育信息网

发布时间: 2022-01-12 08:51:03

A. 动脑筋题!

在现代化陆路交通工具还没出现的情况下,开辟一条纵贯南北的水路运输线,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一历史任务是在隋炀帝时代完成的。

隋朝的大运河全长四千多里,以洛阳为中心,共分四段,自沁水入黄河处至涿郡(今北京),名日永济渠;自洛阳至盱眙(Xu yi,今江苏盱眙)入准,日通济渠;自山阳(今江苏淮安)至江都(今江苏扬州),名邗沟;自江都至余杭(杭州),名江南河。运河修成后,隋炀帝为了炫耀自己的威仪,曾先后三次乘龙舟“游江都”。至今,在扬州一带尚有隋炀帝下扬州的许多传说。据说,其中一次是因为扬州盛开着一种罕见的琼花,隋炀帝为看琼花,乘兴泛舟而下。现在,扬州还有一处琼花观,观内有琼花台,据说就是当年隋炀帝看琼花的地方。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载,炀帝游江都,十分排场。他所乘坐的龙舟,有四层楼,高四十五尺,长二百尺,最上层盖有大殿,中二层建有一百二十个房间。紧跟炀帝的龙舟,还有皇后、诸王、公主、百官的船。船形各种各样,有似飞龙,有似白虎,有似青鸟,有似龟鳖,舳舻相接,达二百多里长。这些船仅用拉纤工,就有八万余人。船行沿途,更是骚扰百姓,炀帝命令船过五百里内,皆献美食,一州以至百车。吃不完,船行之前,皆令随从弃埋。
唐宋时期,隋开凿的大运河,在经济上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唐宋诗人皮日休有一首《汴河铭》,称赞道:“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尤其在南粮北运方面,大运河起着重要作用,以致在宋朝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之说。

唐朝中后期,几乎“全倚之江淮之粟”,来维持帝国的局面。唐玄宗时,在京城长安望春楼下,开了一个广运潭,以容纳各地来往的商船。有一次,水陆转运使韦坚在潭上举办了一次博览会,三百多只游船上大量陈列的,几乎全是江淮各地出产的物品。安史之乱后,北方经济进一步残破,唐王朝的供应更是倚仗江南地区。史载有一年,长安闹粮荒,唐德宗狼狈不堪。大臣韩湿从运河运米三万石至关中,德宗喜极欲狂,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可见运河航运,对唐帝国的兴衰,有多么密切的关系。

宋朝时候,首都转到开封,运河的作用更为明显。当时人说:“食以漕运为本,漕运以河渠为主。”他们认为运河废“则大众不可聚”。运河对京城的作用,“乃是建国之本”。有一个统计材料说,北宋时,每年通过运河由江南运到开封的粮食,达到五至八百万石,其他金银布帛、香药、茶叶无数。

元朝时候,政府对大运河进行了多次开发和整治,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河道。元朝的运河以大都(北京)为中心,南行越过黄河、淮河、长江、太湖流域,直达杭州。这条大运河自汴河以南利用了隋朝以来的旧有河道。汴河以北主要是新开的河道。新开的河道有两段:一段是会通河,从山东东平,向西北至临清,接通原有的运河河道。再有一段是通惠河,从大都到通州。从通州顺白河就可到天津,然后接通隋朝修的旧御河河道,到达临清。这条新河道直从山东境内穿过,不再绕道河南洛阳。这就大大缩短了南北运河的距离。元朝的大运河总长三千余里,基本上就是今天的大运河。

明清时代,因为海上运输遭到禁止,南北水运完全以运河为主。据统计,明朝每年行驶在运河上的漕船,达一万艘以上,形成大运河的繁盛时期。这一时期,大运河沿岸新兴了许多商业城市,山东的德州、临清、东昌、济宁;江苏的淮安、扬州,都成为一时繁华之区。清朝中叶以后,由于黄河改道和历届政府的反动统治,大运河长年处于淤塞状态,几乎成了一条死河。

新中国成立以后,大运河回到人民手里,才开始获得新生。党和政府提出了整治运河的宏伟规划。从1959年开始动工,首先拓宽苏北一段运河河面,现在这段运河已经全部通航,甚至还能通航到淮阴以北至微山湖。计划京杭大运河还得全部疏浚。将来在这条古老航道上行驶的,将是载重千吨的大型船队,和各种现代化的运输工具。大运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开凿的河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举;它和万里长城同样是闻名世界的伟大工程,同样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B. 户口迁移证和报道证地址 山东省教育

拿报到证去市中区永庆街三号济南人才市场报到(济南人民商场对面的一条小街),这个就是教育厅师范类毕业生的报到地点。然后他会给你盖一个章派发到临清市教育局,然后你拿着毕业证学位证家里户口本到临清市教育局审批盖章并开个证明,最后拿着这套证件去当地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

PS:哥们 你可以先给你们当地教育局打电话咨询一下,也可能不用必须去省教育厅报到撒。直接去临清教育局就OK。

C. 新浪微博教育信息里面怎么没有临清市松林镇第二完小(小学)和临清市松林镇中学(初中)

没有统计到里面吧

D. 谁知道山东临清的教师招考时间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2015年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讲实行全省统一考试,教育类考试内容为公共基础知识(公共基础知识,包括法律法规、政治经济理论、时政方针、科技知识、省情省况等基础性知识)和教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专业知识)两部分,分别占整个试题分数的30%和70%。更多信息请关注山东教师招聘考试网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热点内容
末世化学家txt下载 发布:2025-10-20 05:02:05 浏览:397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20 04:03:06 浏览:298
推拿手法教学 发布:2025-10-20 01:15:51 浏览:398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 发布:2025-10-19 23:57:12 浏览:68
舞狮鼓教学 发布:2025-10-19 16:17:31 浏览:669
杭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10-19 09:21:50 浏览:285
中非历史关系 发布:2025-10-19 06:47:41 浏览:5
师德双八条 发布:2025-10-19 05:31:17 浏览:360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发布:2025-10-19 04:36:23 浏览:750
如何让网吧 发布:2025-10-19 01:49:35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