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捷教学实录
⑴ 五年级上册作文《捐献》怎样去写
今天,何老师组织了一次爱心捐献活动,我也出了自己的一份力。
捐献活动所要帮助的地区信息都来自网络,那是一组震撼人心的照片:有一位小男孩,衣衫褴褛,圆圆的小脸被冻得发紫,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手背上裂开了一道又一道的口子;一位小女孩,骨瘦嶙峋,由于生活的拮据,不得不在北方的呼啸中,出门拾柴火,耳朵上长了冻疮,清秀的脸上被北风刮出了裂痕……
想到这,我的心仿佛被千万只钢针扎了一般,不禁感叹道:“他们太可怜了!我们过着幸福的生活,衣食无忧;可他们,为了生活,在寒风中,饱受寒冷的煎熬。我真的得帮帮他们了!”我决定为他们捐衣服。我打开衣橱,目光集中到了一件羽绒服上,这是妈妈去年生日时送我的生日礼物,我过年都舍不得穿。我的眼前浮现那些可怜孩子的面孔,我毫不犹豫地从橱子里取出了衣服,把它叠好,抚平了褶皱, 放入塑料袋中。我手捧塑料袋,向邮局奔去。
邮局里早已站满了许许多多的小伙伴,捐物的行列中果然还有何老师,之前,他已经通过博客号召大家一起加入爱心行动。今天这些热心的家长都是何老师博客——何捷的教学世界的看客。轮到我了,我填写了包裹单,并选择了一个大小适中的纸盒。我把衣服小心翼翼地放入箱子中,并把纸箱交给服务员,让他用透明胶里三层外三层地把箱子包得严严实实的。我生怕衣服在运送过程中出了什么意外,便又一次仔仔细细地检查一遍。一切就绪后,我庄重地签了字。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在来年春节的时候,孩子们邀请我去一起过春节。孩子们不再瑟瑟发抖,红光满面的他们,穿着我寄去的衣服,围着我跳起了舞。在欢歌笑语中,我快乐地笑了。
⑵ 五年级上册语文写人的作文
一件难忘的事,我有一件记忆忧新的事
⑶ 何捷老师的游戏作文风暴里面有好段有几个
基本信息编辑
出版社: 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海峡文艺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0月1日)
丛书名: 闽派语文书系
平装: 213页
读者对象: 7-10岁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807195444, 9787807195443
条形码: 9787807195443
商品尺寸: 23.8 x 17.6 x 2 cm
商品重量: 440 g
品牌: 海峡文艺出版社
ASIN: B004BDPMIC
描述编辑
内容简介
《何捷老师的游戏作文风暴》内容简介:一次我在异地交流作文教学经验,其间有人问:“何老师,您执教的班级中能写好作文的有几人?如何才能引导大多数孩子写好作文?”看来提问者想要从数据上论证我作文教学的实际效果,这令我汗颜。62人的班集体中,作文写得好的仅有20多人。至于如何引导大多数孩子写好作文,痴迷作文教学10余年了,我仍感觉迷茫。
回答不了的问题,很自然会引发思索。反思起来,自己带了五六届学生,孩子们的作文水平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很明显、有趣的特征:只要是我所执教的班级,所有的孩子均对写作文有一种淳朴、执著的热爱,写起来毫无畏难情绪。我甚至搞不清楚,他们是爱作文还是爱我。联系之前老师提出的问题,猛然间我似乎找到答案:“我”就是作文啊。钱钟书说:二十岁不狂是没志气,三十岁犹狂是没头脑。我已过而立之年,说出这样的话是痴人说疯话吗?不!王尚文教授在《走进语文之门》一书中也提出类似的观点:教师和所执教的学科是水乳交融的关系。教师所教授的是他所有的,是从他心里流淌出来的,也就是他自己。单从作文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就是一个活的教学资源,引领孩子进入写作之门。
⑷ 写出《壮壮老师与插班生》的作者、译者、出版者、出版年月、内容提要、读后感
那只有你自己写了,不然人家的始终是人家的,不是你自己的真情实感,你说那样的感谢还有意义吗?
⑸ 何捷的相关成就
1999年参加福州市首届“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比武,获一等奖;2000年参加福建省首届课堂教学现场比武,再获一等奖;
三次被福州市普教室授予优秀作文指导教师称号;1999年被评为福州市优秀班主任;
2002年夏应人民教育出版社之邀赴山东现场开课、交流教改经验;先后为福建省、福州市各级骨干教师开过数场教学观摩、讲座;
撰写文章1000余篇发表于国家级、省级各级报刊,有二十余篇论文获得国家级、省市各级论文评比奖项;
2003年9月由教育部关工委、中央教科所等多部委联合授予“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优秀园丁”称号;
先后指导学生发表习作近600余篇,指导学生获全国各级各类作文竞赛奖项100余项;
2004年被评为福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

⑹ 何捷写熟悉人的一件事运用了哪些写作教学策略
何捷老师在习作教学中提出了“写作教学‘进行时’”的模式,在短短40——60分钟之内将原先各自为政的作前、作中、作后三阶段教学化为一体。
以《写熟悉人的一件事》一课为例,就在一课时的教学时间内,囊括了作前的“审题选材”,作中的“当堂习作片段创作”,“方法指导”,以及作后的“习作评议”,“修改再创作”。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内容饱满充实,密不透风,但又高效流畅,并不冗长沉闷。
1
起:起势迅速,带至节点
开课环节:
师:今天,我们要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请大家想一想,看到这个主题,你最先想到要写谁呢?
生举手回答。
师:“这个熟悉的人又有什么事,你特别想把它写下来呢?给大家8分钟的时间,写下这个人的一件事。”
生进行片段创作。
命题“熟悉的人”对孩子们来说,既不难理解,也不存在没有生活经验,因此审题、理解命题,就该快刀斩乱麻,教学节奏短、频、快。将时间节省出来,直接将孩子们带入任务节点——进行片段创作,把宝贵的教学时间留给孩子表达实践,确保了孩子们实实在在的习作练习时间。这样的“起势”轻松高效,简约而不简单。
2
承:生生互教,顺应童心
在孩子们第一次原生态的片段练习写作之后,教师没有进行习作点评和方法指导,而是采用“兵教兵”的方式,变教师“一人教”为儿童“众人”教。
这一环节中,教师让“暂时写不出”的孩子作为主角,采用“小伙伴紧急求助”的游戏,要求同学们“给暂时‘写不出’的小伙伴‘天大特权’,满足其‘三个心愿’。”在“同伴紧急求助”游戏中,孩子们仿佛被打通了打通任督二脉,激发出无限活力。且看游戏的视频过程:
在有趣的游戏中,儿童互相帮助、示范,用儿童的语言互相启发,引发共鸣。而同伴的分享、示范,以及集体写作氛围的推动,使得部分“写不出、写不好”的孩子也降低了对写作的畏惧之心,获得被认可和被鼓励的喜悦。
这样的“承接”自然而然,教师隐去自己,让儿童站在课堂的中央,顺应童心,让所有的孩子主动探索、主动互助,这成为儿童写作不竭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