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
德育教育是道德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指一定社会或集团为使人们自觉遵循其道德行为准则,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相应义务,而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它是一定社会或集团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人们内在品质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多数国家的学校德育限指道德教育,中国学校德育泛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实为社会意识教育。政治教育指形成学生一定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勇于创造,大胆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
(1)品德教育扩展阅读:
德育内容
1、民族精神教育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培育和弘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伟大民族精神的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教育;创新精神的教育。
2、理想信念教育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教育;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知识教育;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教育。
3、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教育
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教育;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交往礼仪以及职业礼仪的教育与训练;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保护环境的教育。
4、遵纪守法教育
法律基础知识教育;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教育;心理咨询、辅导和援助。除以上各系列教育内容外,中等职业学校还要随着经济、政治形势发展进行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教育。
❷ 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人之初,性本善。没有哪个孩子一生下来就是坏孩子。孩子的道德行为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有关系,所以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作为家长尤其是我们搞教育的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孩子的道德行为教育。我们教师应把德育教育放在工作的首位,人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曾听到这样一个小故事,听后很有感触,一个因大意误诊病人的医生,在死后被打进第一层地狱,而一个不好好搞教育的老师却要被打入十八层地狱,这是为什么,因为医生医治的是人的身体,而教师却是塑造人类灵魂的,你要教给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处事,你不仅肩负着学生的知识教育,更肩负着学生的道德教育。一个人知识能力的高低,对他的一生有一定影响,但品德的好环,则影响他的一生。也就是我们知道的一个知识能力不足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一个道德不足的人却难以用知识来弥补的道理。因为一个品德良好的人,即使智力水平不高,他照样可在不同岗位上为国家做贡献。所以,德育为先、德育为首应该成为每一个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自觉坚持的教育方向,同时我们还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与合作,不仅要强健学生体魄,更要做到文明学生精神,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去呵护那颗颗幼小的心灵,塑造一个个充满了“爱”的灵魂,让他们不仅拥有知识,还要拥有一颗仁爱之心。我们应教会学生认识真善美,追求真善美,创造真善美。
❸ 家庭品德教育的意义有什么
让你的孩子明白事理 不会产生恶意的心理状况
❹ 幼儿品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是什么
一、幼儿品德教育的内容与目标:
(一)萌发幼儿对祖国的爱 对祖国的爱是人类的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珍贵遗产,它是成才的巨大推动力,从我国的科学家、数学家李四光,华罗庚身上都能看到爱国情思的巨大力 量。 对幼儿来说,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爱,要从身边做起。苏霍林基要求他的学生,首先要爱妈妈,他说:如果一个孩子连他妈妈也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自己的妈妈,容易懂,容易做,而且为日后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打下了基础。” 因此,家长要教育幼儿努力给母亲、父亲、祖父、祖母带来欢乐,为他们分担忧愁和不幸,关心、体贴、照顾大人病痛,有好吃的东西要先让父母和亲人吃。还可通过游览,参观,旅行使孩子领受到祖国山山水水,江海,河川的美丽风光,知道祖国领土的辽阔,物资的丰富,悠久的文化,这些都能对幼儿进行爱的熏陶,萌发他们对 祖国的爱。 我们还可以采用生动活泼,形式的教育活动。如:节日、故事、绘画、过生日等,使孩子感到做中国儿童的幸福,知道自己今日幸福是靠老一辈革命家,英雄,科 学家奋斗,牺牲而换来的。
(二)使孩子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文明,礼貌的行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标志。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是从小开始 长期实践而形成的。 因此,要求幼儿从小不骂人,不讲脏话,待人和气,热情,有礼貌,别人讲话不插话,不打断别人说话;要尊老爱幼;在别人家做客时,不乱翻东西,吃饭要守规矩 等等。
(三)培养孩子诚实,讲真话的好品质 教育孩子不论拾到什么东西都要交公,不隐瞒自己的过错,并要勇于改过。要使幼儿切实做到这些,最主要的是家长教育的态度,如果对孩子的过错一味指责,是很难培养孩子这一品质的。家长发现孩子说谎时,应分析说谎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解决。如孩子要买彩色笔画画,遭到家长拒绝,结果孩子背着家长私拿邻居家的。有的孩子做错了事怕挨骂挨打而说谎,有的为了满足其虚荣心而说谎等等。若是家长不分 青红皂白批评孩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家长应成为孩子的榜样。有的孩子待人不真诚,私拿别人的东西,说谎,是因为受了大人不良行为的影响,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使孩子形成根深蒂固的恶习,家长 不可掉以轻心,要处处以身作则。
(四)培养幼儿勤劳,俭朴的品质 幼儿勤劳俭朴的品质是通过劳动来培养的,幼儿劳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自我服务的劳动,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衣,洗脸、刷牙,吃饭,收拾床铺、玩具等。自我服务劳动能培养幼儿生活的条理性,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为幼 儿参加家务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打下良好基础。二是家务劳动能幼儿对家庭的关心,爱护,成年后主动关心别人,与各类人员保持良好关系。同时,通过劳动获得生活的能力,长大后会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美满 和谐和家庭。 通过家务劳动,增强孩子参与意识和劳动观念。可让孩子洗碗筷,打扫居室卫 生,捡菜,就近处买小物品等。 通过劳动。可培养幼儿爱惜劳动成果,培养幼儿热爱劳动和节省,俭朴的好品质。做到不浪费水、电、食品,不与人攀比衣着、玩具,女孩子不化妆,不戴手饰 等。
(五)培养幼儿大方,好客,不自私,能约束自己与人友好相处的品格 目前,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孩子独居独食多。培养孩子大方不自私,与人友好相处十分重要,要求他们事事处处不能只顾自己,要和小朋友一起玩,共同分享食品和玩具,并能遵守游戏规则,收拾玩具。通过多种活动让孩子与其他孩子友好相处。 培养孩子生活的节律性,按时起床,就寝,进餐,学习做游戏。
(六)培养孩子勇敢、坚强、活泼、开朗的性格 勇敢是指人不怕危险和困难,有胆量的一种心理品质。这种品质与人的自信心和自觉克服恐惧心理的能力结合在一起的,必须从小开始培养。要教育孩子敢于在陌生的集体面前说话,表演;鼓励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和其他各类游戏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要求孩子在黑暗处及听到大声音或遇到打雷,刮风,下雨的天气不惊慌,不害怕,能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经常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不要随便指责,嘲笑,挖苦和恐吓孩子,以免形成幼儿遇事胆小畏缩的心 理。 为培养孩子的勇敢品质,家长要教给孩子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孩子产生足够的自信心。孩子的胆怯行为大多因缺乏自信心才产生的,而自信心又是建立在必要的知识技能基础上的。例如:幼儿会对雷电、风暴感到恐怖,对黑暗感到不安,就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知识和相应的能力造成的。家长应当给其讲解有关知识,教给其一些相应 的技能,方法,孩子的恐惧感就会减轻不少。 如果孩子害怕困难往往是因为自己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所致,如果孩子确实能力较弱,天赋较差,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但要尽可能符合孩子的实际水平,还应给孩子以具体指导与帮助。当他完成了力所能及的事后,要立即给予肯定,不管这事多么 小,多么微不足道 。 此外,家长还可以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事、故事、电影、戏剧等文艺作品中富有勇 敢精神的形象来影响和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 幼儿天生爱动,在动中发展动作,发展智力,发展品德个性。但无控制的动,过分的动,会影响他们的组织纪律和注意力的良好发展。故家长在多种活动中应正确诱 导和培养其自控力,使其成为既活泼开朗,又善于控制自己性格的人。
❺ 对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哪些
对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有:
一、把自己的言传身教与学生的自我约束结合起来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的全部就是为人师表。”在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工作中早来晚走,经常深入班级。有的学生自习时坐不住凳子,就要在这个时间到教室里备课、刻题,这样做既保持了自习纪律,又为那些坐不住凳子的学生作了“示范”。应该说,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从老师的身上,学生们会无形中感到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他们会自觉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地约束好自己、管理好自己。
二、把情感教育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而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则应该既要当好母亲,又要做好父亲,也就是对学生既要慈爱,又要严管。正如小树的成长,既需要浇灌,也需要修剪。实际上,慈爱是爱,严管又何尝不是爱呢?因此在情感教育的前提下,对那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要让他们严格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配以灵活的措施。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们感到他们是生活在充满温暖而又有秩序的集体中。
三、把理想教育与刻苦学习结合起来
帮助学生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且引导他们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对“理想”这个诱人的字眼儿,谈起来容易,让学生们实现起来就困难了。因为在现实通向理想的道路上充满着各种阻碍,学生们只有发扬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才能实现理想的目标。所以作为教师,既要用理想激发学生们去刻苦学习,又要帮助他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对于每位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容易波动,情绪不够稳定,遇到困难犹豫徘徊,这些虽然属于正常现象,但却很容易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那么教师就要经常给他们讲述学习的目的,激发他们拼搏进取,让他们清楚刻苦学习是实现理想的重要途径。
四、把传统美德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
把一些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迹讲给学生们听,在思想上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但是这些人物事迹却代替不了学生们的实际行动,因为学生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社会现实,新的社会形势和激烈的竞争在等待着他们,各种不同形式的人生观、价值观摆在他们面前,如果不把传统美德教育与社会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们就很难培养出健康而高尚的品德。当然,在学习上他们的进取心也将受到不良的影响。
五、把严肃的纪律与活泼的班风结合起来
一个班级具有严肃的纪律是每个学生顺利学习的保证,而活泼的班风又能使每个学生以更加愉快的心情,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严肃的纪律与活泼的班风,二者之间不仅不存在着任何对立,而且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只有严肃的纪律才能创造一个具有朝气的班集体,而在一个积极上进的班集体中,每个学生会更加遵守纪律。
总之,德育是培养学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既需要我们用一句句实话、一件件实事去打动学生,去影响学生,又需要我们开动脑筋,采取积极措施去帮助教育学生。
❻ 品德教育的名言
1、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吕坤
2、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4、当一个人用工作去迎接光明,光明很快就会来照耀着他。——冯学峰
5、让自己完全受财富支配的人是永不能合乎公正的。——德谟克利特
6、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子
7、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
8、骄谄,是一个人。遇胜我者则谄,遇不知我者则骄。——申居郧
9、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布莱克
10、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
11、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丘
12、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13、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吕坤
14、奢侈总是跟随着淫乱,淫乱总是跟随着奢侈。——孟德斯鸠
15、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16、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谢觉哉
17、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郭小川
18、修身以不护短为第一长进。人能不护短,则长进者至矣。——吕坤
19、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陶铸
20、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曹植
21、东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22、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2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24、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鲁迅
25、我们以人们的目的来判断人的活动。目的伟大,活动才可以说是伟大的。——契诃夫
26、好脾气是一个人在社交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都德
27、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普希金
28、半截粉条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诸生不解余衷曲,反谓余为算细人。——徐特立
29、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况
30、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秋瑾
❼ 怎样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孩子进行品德教育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长要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对自己孩子进行品德教育。第二,学校老师、教育培训机构的老师也对孩子品德教育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为孩子择校时,尤其是选择培训机构时,一定要选择有良好师资的教育机构。像我们招聘老师时,教学水平重要,师德更重要!
❽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品德方面的教育
道德品质,即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它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表现。一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特征,便是他的道德品质。一个人的品德如何,对一生有重大的影响。现在不少家长在关心孩子身体健康、注重智力开发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品德教育。“等孩子长大懂事了,再教育也不晚。"这是一种颇有代表性的看法,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它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品德教育也要从幼小时抓起,才能有好的效果。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向母亲和父亲讲,从儿童懂事的初期起,就应该让公民的品质在儿童心灵中形成、树立和巩固起来。公民意识和公民情感发源于儿童时代,播在儿童心灵中的一粒小小的种子,会长出茁壮的幼芽,长出深根。"由此可见,对儿童早期的品德教育是何等重要。作为家长首先要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让儿童感受到父母的情意和家庭的温暖,在具体方法上要根据孩子“知、情、行”的发展以及外界的要求来决定。所谓¨知”是指对儿童进行说理教育,使他们初步知道具体的行为准则。最好从形象事例教育着手,因儿童的形象思维较先发展,具有很好的模仿能力。英雄模范和发生在孩子身边的好人好事,往往会获得孩子的敬仰,并引起他们模仿的自觉性。也可通过看电视、连环画等形象化的艺术手段,来形成对人的道德认识,陶冶情操,培养性格,启发行动,使他们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逐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情’’是指对待是非的感情态度,父母对好的言行、习惯表示满意、欣慰,并愿意学习和模仿,对坏的言行和不良习惯表示不满和厌恶。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感就是榜样,可使儿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行”是指儿童良好品德和意志行为的培养,给儿童创造实践的条件。譬如,愿意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爱吃的东西也乐意和大家分享等,并创造条件让孩子去这样做。
总之,对年幼的孩子要少说空洞乏味的大道理,侧重于行为习惯的培养。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提高了,就可适当增加一些道理上的讲解,使他们逐步养成尊敬父母和师长、团结友爱、文明礼貌、忠诚老实、正直善良、勤劳俭朴、热爱祖国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❾ 家长如何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
第一位的教育方法是身体力行,做孩子最好的榜样,家庭成员中爸爸妈妈或者祖父母辈的表现首先是最直接的学习来源,孩子看在眼中,在无形中就会感觉到、学习到良好的品德。第二种方法就是陪孩子一起看与品德教育相关的影视作品、图书绘本等(其实基本上所有的儿童作品都是包含品德教育的),最好能看完后与孩子进行交流,这也是一种效果不错的办法。第三种就是鼓励孩子去做有良好品德的事情,父母的赞扬和鼓励作为奖励,孩子就会渐渐体会到一个有良好品德的人才是自身、家庭、社会最需要的。自己的生活体会,希望能够帮到你。
❿ 到底什么是“品格教育”.对于“什么是品格教育 ”
是用来描述对孩子未来在个人和社会生存有帮助的的教学。
品格教育的共同目标是在协助年青人能成为道德成熟、负责任、合群、自律的成人。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成为社会中负责任一员。
关于儿童品格教育,认识品格不是借口头来教授的,而是藉行为来传递的。 学习、工作、生活都是做好的体验塑造环境。 能体验多少,就可以认知多少。 能认知多少,就可以内化多少。 能内化多少,就可以行为多少。
实现方式:通过书籍和其他媒体讲故事。用好故事为榜样来启发孩子和年轻人。它教他们关于诚实, 正直和如何帮助社会;品格教育论坛,主要致力于品格教育交流的网上平台。
(10)品德教育扩展阅读:
在经历一阵素质教育的提倡之后,品格教育也逐渐被更多的机构和人们所重视。如何对品格下定义,作出解释,以及在学习生活中对日常行为模式给予一种品格塑造的意识,这也正成为更多家庭教育养孩子时所急切关注的。
因为更多的人们知道,行为的表像只是内在品格的体现,一个内在品格的塑造需要在生活中有生长的环境,从孩子起就在家庭与校园以及社会中构建起一个安全自由的成长的空间,爱的空间。
2013年在北京有一家品格亲子俱乐部专注于儿童品格教育,在幼教机构,社会福利团体,生活社区中致力于此项目事业的推广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