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育 » 里程表一教学设计

里程表一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2-04-10 19:36:27

㈠ 里程表小学数学几年级出现

三年级。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经验和用减法解决问题的知识基础,只要学生能理解题意,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所以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了以下三点: 1.充分利用微课《认识汽车里程表》帮助学生对题意的理解。 三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还不是很丰富,出租车里程表对于多数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因此理解题意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教学中,首先利用活动课安排学生观看微课《认识汽车里程表》(可重复看),让学生对汽车里程表有个初步认识,会读里程表,尽可能了解里程表上显示的里程数的含义。 2.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在教学中通过多次安排学生讨论交流,关注交流情况,引导学生探究。通过对淘气记录的里程表的读数一表的讨论交流,让学生加深对里程表上数量关系的理解;通过对淘气所画线段示意图的讨论交流,让学生自主发现计算出租车每天行驶里程数的方法。3.巩固拓展。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解决与里程表相关的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什么是里程表请画在一张纸上谢谢

比如说你今天有神魔安排,把它写在纸上。这张纸就是里程表!

㈢ 大头爸爸星期一出发前车上里程表500千米,大头儿子记录了爸爸每天回家时里程表

102-45=57(千米),
131-102=29(千米),
162-131=31(千米),
199-162=37(千米),
250-199=51(千米),
故答案为:57,29,31,37,51.

㈣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数学学习的深度思考,是指在数学学习中的学习者达到理解学习的基础上,能够批判地学习新的思想和数学事实的过程,并把思考结果融入原有的理解认知中,将已有的知识进行新情境的迁移,最终做出数学决策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考过程。深入思考模式要求学习者首先要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学习,其次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探索、反思和形成新的思考。
新课堂中的小学数学学习不再是机械简单的教师教授定律、公式,学生识记运算公式、套用运算公式的刻板过程,而是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注重释放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学生的思考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获取新的知识。这个过程,就是教师通过一系列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过程。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造能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的条件
1.合理的数学情境童趣化,让孩子有学习的初始兴趣,愿意积极加入思考。情境教学的介入,让数学教学平添了数学精彩。小学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征,将情境设计成孩子们感兴趣的、具有童趣性的形式,让孩子在情感态度上达到与教师同步。
2.合理的数学生活化,让孩子们感觉学而能用、学而有用。数学生活化,即是将生活中出现的学生不能解决的数学问题课堂化,让数学学习建立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上来;并将这种问题构建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平台上,通过教师对教材的精心解读、对问题的精心设计,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思考欲。
在教学《里程表》时,学生对里程表的读数很陌生,理解较困难。所以教学前一周,我就让孩子们记录每天爸爸的摩托车或汽车上里程表的读数,并带着问题记录一天表上的前后变化,部分孩子通过几次的记录已经能算出一天的里程数了。同时,我还让孩子们回家继续记录电表、水表每天的读数,并记录前后的差量。让孩子们到生活中通过自己的观察、记录,再回到课堂中来学习《里程表》就轻松、容易多了。课堂上孩子们还能根据读数提出几天共行驶了多少里程,也能根据里程数算出里程表前后的读数。这就充分地让孩子们体会到:其实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
二、合理化思考主题的提出
1.教师要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包括采用何种方式表述、在什么时候提出。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有效的课堂提问,设计精心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时机抛出问题,决定了学生是否愿意参与深度思考,对深度思考的结果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教师对思考的问题的“深度”合理化,让学生觉得有思考的必要、能够胜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出深度思考问题时,要充分了解学生学业水平情况,提出的问题要有明确的导向性,面向全体学生。提问最重要的是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水平和反思提高能力水平,做到因人而问,让大多数孩子觉得自己能解决问题。
三、尊重学生的思考主体地位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老师也尝试着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时同样适用。在进行深度思考时,老师也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此举了解学生学业水平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为教师能提出更具价值的问题提供了条件。在提出问题后,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交流、思考、合作。
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如14×12,直接给孩子们讲解如何分,学生很难理解,尤其是方法多了,学生就容易混淆。所以一定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分点子图,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分法。通过自己分的过程,总结出不仅可以把一个数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也可以把两个数都分成一位数加一位数,还可以把其中一个数分成两个数相乘的方法。这些都是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分得出的结论。
四、帮助孩子养成自觉的反思总结习惯,使其在反思中不断形成新的思考
如果一切认识都是从经验开始的,那么反思则是下一次认识的初始。小学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掌握、运用初级知识,不断批判反思、总结经验进行再思考,进而形成新的思考和批判反思的过程。所以在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后,教师要引导孩子进行反思总结,将思考的成果过通反思进行系统内化,最终成为自己终身受益的经验。
“深度思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数学教学中永恒的话题,它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数学学科的 本质特征和小学生学习发展的特点决定的。教师要不断修正自己观念中的认识形态,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思想,站在关注学生终身发展需求的角度,让“深度思考”时时存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个体思维从狭隘走向广阔、从简单走向严谨,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发现自我、挑战自我、提高自我的舞台,让“深度思考”成为永恒年轻的命题。

㈤ 汽车里程表表明汽车行驶了15951千米,这个数字从两面读都一样。汽车又行驶了3时后,里程表

分析:汽车行驶过程中,里程表的数字第一次从两面读一样,则数字为16061。3时后,里程表的数字从两面读仍一样,里程表的数字为16161。
设:汽车这3时的平均速度为X
解:X=(16161-15951)÷3
=210÷3
=70(千米)
答:汽车这3时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70千米。

㈥ 汽车里程表怎么调整

步骤:

1.找到汽车离合器外壳上,这个位置不一样,有的是在变速箱或传动轴的里程表传感器插头,然后用手轻轻的拔出。

2.里程表的调校:

里程表调校简称调表。调:调整,修改;表:计量某种量的器具。调表,指有一定专业技巧的操作员手动或借助仪器设备对表的当前显示值或记录值做一个修改。"调表"一词由来已久,最初广泛出现在手表时间的调整上,后来也应用于各种电子计量仪器的计量调整,例如汽车仪表,电子时钟等。

如果是手表,那么调表(即调整时间)是比较容易的,大多数手表都带有调时旋钮,简单的扭动旋钮便可完成。而如今调表更多是指汽车仪表的调校(也称作公里数调校或调路码表),这已经形成汽修行业的一个行业术语。汽车调表除了有基本的动手能力外,还需要理解且掌握其工作原理,并且借助专用仪器才能对公数进行修改。

㈦ 小学数学算法多样性与双基的关系

小学数学算法多样性与双基的关系:
传统教学的弊端之一是教学的标准化,针对这个弊端算法多样化便应运而生。那么它有何意义和作用。

1.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体验,对同一事物的观察与分析也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现实生活和教学活动中,学生本来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方法,用不同的语言等表达形式,来观察、分析、猜测、解决数学问题,多种解法并存的现象时常出现,算法不止一个或一种,才是更真实、更接近实际的。尽管教者按传统教材那么教,学生也不一定跟着那种思路去想。教者认为好的方法,教材提供的好的方法,学生不一定能真正认识到它是最好的方法。因此,我们不能也没有必要强加给学生单一的思考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是符合学生实际的。
2.现代数学观认为,数学是现实的、充满智慧的、人人都能体会的,思考数学是很有乐趣的,遇到问题尝试着运用数学去解决是明智的。考察数学观的转变不难发现:将数学看成一种绝对真理的静态数学观,正向着承认数学是人类的一种经验或拟经验的活动过程的动态数学观转变。算法多样化是在学生群体中产生的,它使学生尝试用自己的经验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有利于增强信心,排除数学是令人生畏的心理障碍,使学生从小爱数学,使数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 3.学生的合作交流是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既然算法多样化是在群体中产生的,这就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平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况下,才可能有算法的多样化,即算法多样化与学生的合作交流可以融为一体,从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者的教学方式。 4.数学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使学生形成高效、统一的固定运算方法和熟练的技能,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提倡算法多样化,就是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尊重学生多样化的独立思维方式,鼓励和提倡个性化的学习。
5.算法多样化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成分,是创造思维的中心环节。算法多样化把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可以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为他们尝试创新提供了机遇。

㈧ 玲玲的爸爸开车时,里程表上显示了一个左右对称的数15951他认为这是很难遇到的

2小时距离不超过2*70=140千米
可以得出里程数为(15951~16091)之间
在(15951~16091)之间对称的数只有 16061
所以出现的数是16061
时速为(16061-15951)/2=.110/2=55千米/小时

㈨ 汽车里程表既然可以改,我想问一下 如果我改低了里程表 去4s店保修 他们的人 通过什么来看出我的真是公里数

调校里程表的目的是一种正常合法的修校,对于为了欺诈和赢利的车辆不予修校

㈩ 如何在《里程表》一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里程中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学会用线段图来辅助理解两个量之间的包含关系和差值关系。通过学生的练习和尝试,学生初步学会了把路线图变成线段图来理解的方法,为后面学习行程问题打下了基础。用线段图等辅助手段来帮助理解数学中两个量间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一种手段,但学生总是以自己的习惯,直接看出结果,而不愿去体会这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没让学生体会这种方法的重要性,是这节课的不足

热点内容
小学语文拍手歌 发布:2025-05-14 02:17:21 浏览:531
魔兽有哪些 发布:2025-05-14 01:45:05 浏览:911
微生物标本采集原则 发布:2025-05-14 01:41:26 浏览:769
泰益欣生物科技 发布:2025-05-13 23:45:47 浏览:206
好未来语文 发布:2025-05-13 23:30:47 浏览:798
胃有哪些 发布:2025-05-13 21:28:01 浏览:31
教学用琴 发布:2025-05-12 15:51:55 浏览:241
嘉美通教育 发布:2025-05-12 12:47:44 浏览:677
生物国家集训队 发布:2025-05-12 11:14:08 浏览:444
师德教师学习永恒 发布:2025-05-12 10:35:37 浏览: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