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本科教育
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教育部动真格了!2019年10月12日,《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对外公布,未来,高校要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学生阅读量和体育锻炼时间并纳入考核。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各个环节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推动高校及时把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推动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地更大范围开放共享,支持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根据《意见》,未来,大学将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坚决取消毕业前补考等“清考”行为;加强学生体育课程考核,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毕业;科学合理制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求,严格全过程管理,严肃处理各类学术不端行为。
❷ 大学毕业前有清考每个大学都有么,体育。。
大学毕业前没有清考。
教育部密集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和“新时代高教40条”等文件。教育部要求,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要结合办学实际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新方案要从2018级学生开始实施。
文件还要求,要严格考试纪律、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提出全面整顿教育教学秩序,严格本科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加快振兴本科教育,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
(2)振兴本科教育扩展阅读:
《通知》的相关规定:和“水课”“清考”说再见
通知要求,各高校要认真查找课堂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严管、严抓教学秩序,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时间节点,落实责任到人,把从严管理的规矩立起来、把课堂教学建设强起来、把课堂教学质量提起来。
在学习过程管理方面,通知要求各高校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❸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采取哪些措施
1、从生活实际中引入相关的数学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与数学知识可以融为一体”。
2、实践操作能力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小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种知识再生产的过程。如果教师能为他们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环境,让他们多动手摆摆、弄弄,加大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并能运用已学到的规律去解决新问题,这样就能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时,也学会了学习。
3、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实现反向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入的理解。
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问题的生活化,能帮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它也能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
(3)振兴本科教育扩展阅读
2018年6月,新时代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教育部持续开展了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行动,采取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久久为功的方式,大力推进“三抓”“三促”。
1、抓领导、促管。让学校的领导高度重视本科教育,在管理制度上让它严起来。
2、抓教师,促教。让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精力、教学水平强起来、高起来。
3、抓学生,促学。让学生忙起来,严把毕业生出口质量关。通过这“三抓”“三促”,高等教育特别是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实实在在提起来了、实实在在地强起来了、实实在在地高起来了。
❹ 江西本科教育将迎来大变革 挂科之后不再有清考机会
6月12日,记者了解到,《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已经印发,我省本科教育将迎来大变革。我省的目标是,到2035年,形成具有江西特色、国内一流的高水平本科教育。
◎建400个省级一流专业点
《实施意见》提出,推进一流学科、专业建设,打造特色专业。我省将分批建设400个左右定位明确、建设水平高、人才培养质量高、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的省级一流专业点。
各高校要编制本校专业建设规划,适应江西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主动布局航空、电子信息、中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以及儿科、学前教育、养老护理等民生急需相关学科专业。
◎推动跨校选课实施课程共享
我省将加快课程资源建设,推动课堂革命。建设省级一流课程500门左右,积极培育建设国家级一流课程。
完善江西高校课程资源共享管理中心建设,深入推动跨校选课,继续实施课程共享计划。统筹协调推动跨校合作分类建设课程,实现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大力支持建设一批一流的线上、线下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吸引国际知名高校来赣办学
我省将实施卓越计划,结合科研训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毕业设计,让学生及早进入实验室,进入科研团队,鼓励教师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用于本科教学。
创造条件支持高校学生到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学习交流。积极吸引国际知名高校来赣开展合作办学。
◎完善评价机制全面取消清考
我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探索实行荣誉学位,推进辅修专业制度改革,完善学分互认机制,推动健全学分制收费管理制度,鼓励学生跨校、跨学院、跨专业选课,以利学生以多种方式获得学分。
我省将完善学生学业评价机制,全面取消清考。
记者注意到,对于大学“学渣”们来说,如果哪门课程挂了科,补考也没通过,在毕业前参加学校安排的清考,是拿满学分按时毕业的最后机会。一般来说,清考的考试要求都不太高,这也使得清考被质疑是最后关头的系统性“放水”。
我省不少高校教师表示,取消清考,有利于大学“严出”,减少大学生在校期间“混日子”的现象。
◎推广非标准答案考试
我省提出,强化以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为主的评价导向,实行多种形式的学习成绩考核,规范平时成绩评定依据,推进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考分离,推广非标准答案考试。
“标准答案不一定是那个唯一正确的答案,我们真正要了解学生‘想了多少’,而不是‘背了多少’。”我省有高校教师认为,大学考试重点考查的应该是学生有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而不是找学生要一个确定的答案,推广非标准答案考试,可以引导学生融会贯通、主动了解学科前沿知识。
◎实现教授全员为本科生上课
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坚持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工作的第一要务,推动高层次人才走上本科教学第一线,实现教授全员为本科生上课,建立高校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情况发布制度。在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职务)晋升中施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
❺ 中原工学院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这对于学校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对于学校来说意味着落实了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指标。
❻ 教育部给本科教学打分,如何应对“水课”
由于专业的师资力量比较缺乏,多数专业课都是由非专业的老师来教学。课堂的内容比较乏味无趣,学生收获比较小。这种课程被称作水课。在大学里存在着许多这样的水课。大部分学生会选择逃课,在课堂上睡觉,看书,玩手机,打游戏等方式来消磨时光。
❼ 大学生入学时专业为一流学科,现在不是了,应该怎么对待
不是工科实验班,但是我们学院有很多工科考转来的学生(没错,经管学院有很多工科考转来的学生)。从分数线来看,工科实验班(一级学科群)是去年武大在我省招生中的最低分。如果你有强烈的报考武大的愿望,分数又不一定够,那么可以考虑(还是推荐测绘或者遥感,分数不高)。不过以这个分数,华科的环境工程可能是更好的选择。相比华科,武大的工科还是比较逊色的(剔除部分专业,估计这些专业很少有在工科实验班的划分)。工科实验班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学院。听说不同院校的GPA松紧程度好像不一样,分流的时候要看GPA和意愿。武大工科实验班分流方案出来了,还是以新生志愿和GPA为主。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是这样。当初是武大招生的一个坑。原来高考通过后用成绩分一次流,现在用GPA成绩分两次流。如果是这样的话,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会在高考中选择进入哪个学校和专业。目前工科实验班以机电类专业为起哄头,不仅从整体上提高了整个工实验班的招生分数。入学后专业要选两次,增加了不确定性。真的是个大坑。新增专业:2020年武汉大学新增人工智能、数学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西班牙语、马克思主义理论四个专业。并提供各地转专业的权利。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成绩和学习能力,自由选择1-2年入学后想去的专业。电气自动化学院、动力与机械学院、土木建筑学院、水利水电学院由原来的四大类调整为工科实验班(一级学科群),这意味着考生在入学一年后,可以在这些学院涉及的15个专业中自由选择专业。转专业的权利不限于以上专业。除了享受国家和学校规定的招生特殊政策的院校外,其他专业符合“转出无门槛、转入有条件”的要求是没有问题的。
❽ 大清考和重修的区别
一、性质不同
1、清考:是大学一门课程结业时,若期末考试没有通过,然后参加补考也没有通过,但学校又不允许重修,或重修考试仍然没有通过,于是就在毕业前再给学生一次考试机会。
2、重修:大学考试某一门课未通过(一般是必修),下一个学年重新上这门课,并重新考试。
二、进行时间不同
1、清考:在毕业时进行。
2、重修:在新学期进行。
(8)振兴本科教育扩展阅读:
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全面整顿教育教学秩序,严格本科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加快振兴本科教育,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
通知要求,各高校要认真查找课堂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严管、严抓教学秩序,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时间节点,落实责任到人,把从严管理的规矩立起来、把课堂教学建设强起来、把课堂教学质量提起来。
在学习过程管理方面,通知要求各高校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同时要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严格考试纪律、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
❾ 省里要抽查本科生论文,都会查什么内容
毕业设计(论文)原文、开题报告、任务书、中期检查、答辩记录及成绩评定表等过程材料与完成情况进行抽查。
一、任务书
1、任务书封面格式不统一;
2、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内容不详尽,过于简单,目标不明确。部分任务书无指导教师和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字及日期,或日期填写为毕业设计(论文)结束日期;
3、任务书中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终稿中题目不一致。
二、开题报告
1、开题报告的研究方案及计划不详细,工作计划直接照搬指导教师或学院工作计划现象较为严重;
2、开题报告工作计划中无具体时间安排,或工作计划时间安排不合理,甚至出现开题报告完成时间在任务书下达时间之前;
3、部分开题报告只有指导教师签字而无指导意见,部分甚至无“同意或不同意开题”字样,少部分没有教师指导过的痕迹。
相关政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再次强调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
此外,上月底,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有关情况。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是落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进一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一次战略行动,是新时代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打造教育“质量中国”的战略一招、关键一招、创新一招,是中国高等教育一次“质量革命”。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关于2017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抽查结果的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