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汉字教学
汉字是一门艺术,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灵魂,更凝聚着一种民族精神。 它是我国众多艺术中的瑰宝。人们常说:字如其人。讲的就是一个人写的字代表着这个人的精神面貌。写字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增强个人的审美能力。新课标指出: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指导学生写好字,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指导学生写一手好字,是我们教师的重要任务。怎样指导学生才能写好字呢?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
一、激发写字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切成功的根源是兴趣。写字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教学时必须想方设法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才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我具体的做法是,给学生讲书法家学习书法的经典故事。如王羲之吃墨、墨池临帖的故事,欧阳询习字的故事,智勇和尚退笔冢和铁门限的故事等等,让大家受到名家们的熏陶,从而激起写字兴趣。
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被表扬的特点,建立奖励机制。奖励机制的建立,是写字课不可或缺的。对在课堂上仔细观察、积极回答的同学给予发小星星的奖励。坐姿正确的、握笔正确的都要及时奖励。有时提出比一比谁得的星最多,谁就是那节课的写字大王。批改学生作业时,好的可以画个笑脸或花儿,甚至写上让学生感觉有动力的评语。如你真是个小书法家。
如此一来,学生写字兴趣就调动起来了,他们肯定能热情高涨地投入到写字课的学习中。
二、勤抓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
威达说:习惯成自然是个魔术师。它对美丽的东西是残酷的,但是对丑陋的东西却是仁慈的。好的习惯让人受用终生。《语文课程课标》中对不同的学段写字教学提出了不同的阶段目标。第一学段的目标即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要有正确的坐姿和正确的握笔姿势。学生对于三个一熟读成诵,如今又有了胡一帆老师的坐姿操和握笔操来进行练习。每次我一发现学生姿势不对,都会以和学生对口令的方式及时纠正。只要狠抓、勤抓,学生好的写字习惯终有一天会变成自然。
坐姿正确,对身体有好处。正确的握笔,书写时才能使腕用力,写字才轻松。总之,好的习惯对写字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注重示范
俗话说,为人师表,身正为范。教师具有表率的作用,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以身作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无声的引导。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老师要注意平时写字或握笔的姿势要正确。虽然写字是学生自己写,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直观、形象的范写对他们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黑板上范写生字时,我细讲字的结构,注意字的笔顺。每一笔每一画都详细地讲解,细到起笔和落笔都要讲清。
四、总结出多种写字方法
写一手好字,除了勤奋、刻苦外,方法的掌握也很重要。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一些写字方法。如写字前,先要整体把握字的结构特点。比如写辉字前,先观察它是什么结构的,是否要写得左窄右宽,上下是否要齐平。写辉字时,要注意哪些笔画落在中线上,哪些笔画要发生变化等等。用写字方法去指导学生写字,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鼓励学生参加书法兴趣小组
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学生的书写指导还需要专业的老师来指导。我校每星期三、四开展书法兴趣活动, 一直以来我都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通过兴趣小组的训练,学生不仅得到专业老师的专业指导,而且又巩固了所学知识,必将使写字水平有所提高。
我相信,我坚信,只要做写字上的有心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教学生写字,学生写的字必定会有有目共睹的进步。让我们的学生个个都成为小书法家吧。
2. 传统的汉字教学包括哪几个方面
传统的汉字教学包括识字教学和写字教学。
传统的语言教育包括句子训练和作文训练。
3. 如何写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复习有关汉字知识,正确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
二、难点、重点分析
怎样识记和纠正错别字?
分析:识记和纠正错别字的主要办法是熟悉汉字的结构,善于识别错别字.错字指字的笔画没有写对,别字指写"白字".
造成错字的主要原因有:①因多写笔画而错,如"步"误写为" "、"染"误写为" ";②因少写笔画而错,如"初"误写为" "、"速"误写为" ";③因误用偏旁而错,如"淫"误写为" "、"抓"误写为" ",造成别字的主要原因有:①因音近而错,如"刻苦"误写为"克苦"、"书籍"误写为"书藉";②因形似而错,如"针灸"误写为"针炙"、"仓库"误写为"仑库".
防止和纠正错别字的方法有:①抓字音,记字形.例如"令"和"今"两类字容易相混,可以抓往它们的声母来区分.凡是声母是"L"的都写"令"如"苓"、"岭"、"龄"、"铃"、"冷"、"领"、"邻","怜"、"玲"、"伶"等;其他声母的都写"今"如"岑"、"含"、"贪"、"念"、"吟"、"矜"等.同样的道理,有些字可以抓"韵母"来记忆,如"舀"(y3o)和" "(xi4n)两类字,凡韵母是ao的,都写"舀"如:"稻"、"蹈"、"滔","韬"等;凡韵母是ian的,都写" ",如"陷"、"馅"、"焰"、"掐"等.②抓形旁,记字形.例如"礻"旁和"衤"旁的字很容易相混,抓形旁就可以把它们区分开来."礻"是"示"的变形,古时候"示"旁的字一般同祭祀或祈祷有关系,所以都从"礻",如"神""祥"、"祷"、"礼"、"祖"、"祀"、"社"、"祈"、"祸"、"福"、"祝"、"禄"等;"衤"是"衣"的变形,所以凡同衣物有关系的字都从"衤",如"衫"、"袄"、"袖"、"裙"、"被"、"袜"、"衬"、"袱"、"裤"、"褐"、"补"等.③抓类推,记字形.一大批简化字和一部分简化偏旁是可以类推的.例如汉字偏旁" "'简化作"仓"," "简化为"仑".依此类推,凡是用"仓"作声旁的,一律从"仓"如"抢"、"苍"、"沧","疮"、"创"等,凡是用"仑"作声旁的,一律从"仑"如"伦"、"沦"、"轮","抡"、"纶"、"论"等.掌握这种类推的规律,就不会把"创伤"写成" 伤",把"议论"写成"议 "了.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有关汉字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1.了解汉字的特点.
(1)每个汉字都是一个独立的方块体,写法各不相同,书写以字为单位.
(2)每个汉字都读成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写成一个汉字.
(3)汉字是表意文字,也就是说它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它和语音不发生固定的联系.由于方言的不同,同一个字可以有不同的读音,而且声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或语素往往要用不同的字来表示,这样又形成大量的同音字.
2.熟悉汉字的造字法.
一般说来汉字的造字方法有以下四种:
(1)eq \x(象形)
象形是用描摹实物形状来造字的一种方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叫象形字,如:日、月、山、云、人、手、牛、爪、衣、卉、行、泉等.
(2)eq \x(指事)
指事是用抽象的符号或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指示性符号表示意义的一种造字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叫指事字,如:上、下、寸、刃、本、未、甘、亦等.
(3)eq \x(会意)
会意是把意义上可能发生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新的意思的一种造字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叫会意字,如:兵、北、从、步、采、牧、莫、暮、休、苗、开、伐、明、林、炎、磊等.
(4)eq \x(形声)
形声是用形和声两部分拼合在一起来造字的一种方法.形,即形旁、形符,表示这个字的意义;声,即声旁、声符,表示这个字的读音.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叫形声字,如:恭、慕、灸、忽、超、钢、雾、梨、湖、忠、泳、鹅、珠、描等.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据统计,在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我们学习汉字,主要是学形声字.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排列的位置是多种多样的:
①左形右声--江、村、情、姑、按、编、订
②右形左声--飘、攻、战、顶
③上形下声--箕、宇、窝、雾
④下形上声--货、烈、辜、想、裘、梨、烫
⑤内形外声--问、闻、闷、辨、辩、阙
⑥外形内声--园、房、阅、店、衷、病、围
以上六种形式可概括为左右、上下、内外三种关系,其中以"左形右声"的形式占多数,以"上形下声"的形式比较常见.
我国古代所谓"六书"(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把汉字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叫"六书")的说法,除了上面提到的"四书"以外,还有"转注"和"假借"."eq \x(转注)".就是用同一部首内读音相近、字义相通的字互相解释.如"颠"、"顶"是一对转注字."eq \x(假借)",就是借用已有的同音字来表示语言中的某个词.如"豆",原指食肉用具,后来借作豆子的"豆",本义消失.这种情况一开始也可以说写了一个"别字",但流行开来,久而久之,约定俗成,这个"别字"就成了代表这个词的假借字."转注"和"假借"都是利用已有的字,而没有产生新字,所以,严格地说来,它们只是用字法,而不是造字法.
3.熟悉汉字的字形.
(1)汉字形体的特点.
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独立的方块形体.书写汉字由起笔到收笔叫"一画"或"一笔".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是汉字形体的基本要素.笔画的基本形式是点和线.点和线在汉字里的位置不同,又有一些变体.汉字就是由点(、).横(一)、竖(丨)、撇(丿)、捺(丶)、提( )、折( )、钩( )等笔画构成的.例如,书法上所谓的"永字八法",就是指"永"具备上述八种笔画,它体现汉字形体的基本特点.笔画要靠笔顺的有规律的组织,才能形成汉字.笔顺就是汉字的笔画顺序.每一个汉字的写法各不相同,但是它的笔画和结构都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增减.例如,高低的"低",不能写成" ";训练的"练",不能写成" "."杏、呆","压、庄"笔画相同,由于结构不同,成了两个无关的字.了解了汉字形体的特点,识字就必须认清字形.
(2)汉字形体的演变.
据郭沫若同志考证,汉字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发展历史.汉字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体不断的演变,主要经历了甲骨文、钟鼎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到现在使用的简化字这样一个过程.
①甲骨文:用刀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这种文字主要是殷商时代的遗物.
②钟鼎文:(金文),铸刻在金属器物(主要是钟和鼎)上的文字.这种文字主要是西周时代的遗物.
③篆书:大篆和小篆的统称.秦朝统一中国后,整理文字,每字规定一种写法,这种字体就是篆书,也叫篆字.秦统一中国后经过简化的篆书叫做小篆.秦创制小篆以后,把原来笔画较繁复的篆书叫做大篆.
④隶书: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秦末开始通行,汉魏普遍使用.
⑤楷书:由隶书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是从东汉末年一直沿用至今的通行字体.笔画清楚、平直、结构匀称、紧凑,书写方便.
⑥草书:为书写便捷而连笔写的潦草的一种字体.广义地说,自有汉字以来,各种字体都有潦草的写法.东汉以后才有"草书"这一字体的名称.
⑦行书:楷书通行以后,又出现一种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
汉字形体的演变一般是缓慢的、渐进的、总的发展趋势是由繁难到简易.
(3)掌握形似字.
形似字是指汉字中那些形体近似、差别很细微的字.因为汉字数量多,形体纷繁,而构成字的笔画都是有限的,所以有些字的形状不免有点相像.这就出现了如"己、已、巳"这类形体相似而意义完全不同的形似字.归纳起来形似字主要有四种类型:
①笔画不同:天(ti1n)--夭(y1o),
戍(sh))--戌(x&);
②笔数不同:冶(y7)--治(zh@),
折(zh6)--拆(ch1i);
③部首偏旁不同:冠(gu4n)--寇(k^u),
棘(j0)--辣(l4);
④笔画相同而安排不同:未(w6i)--末(m^),
压(y1)--庄(zhu1ng).
形似字不管怎么相似,总还是有细微差别的.我们只要抓住它们的细微差别,就能区别、辨认形似字:
①辨析形似字,着重识别有细微差别的部分.例如,"人,入"二字都是撇和捺两画,但"人"字撇长捺短,捺在撇下;"入"字撇短捺长,撇在捺下.又如,"庆,厌"二字区别主要在于一点的位置不同,笔顺也不同."庆"字第一笔是点,"厌"字最后一笔才是点.
②从字形的结构特点来辨析形似字.例如,"狼、粮、娘、踉"四个字不同的是左偏旁"犬"、"米"、"女"、"足".这几个左偏旁都是部首字.凡由"犬"字组成的字,大多与野兽有关,如狼、狐、獾等.凡由"米"字组成的字,大部分与粮食有关,如粮、籽、粉、糕等.凡由"女"字组成的字大多与女性有关,如娘、妇、奶、姑等.凡由"足"字组成的字,大多与脚有关,如跟、趾、跑、蹬等.由此,可利用字形结构特点来区别字形,理解字义.
③在运用中辨析形似字.例如,"辛、幸",可组成艰辛、辛苦、干辛万苦,幸福、幸运、幸灾乐祸等词语,当然也可以用来造句.这样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辨析形似字.
④编短语、歌诀、顺口溜辨析形似字.例如,有人为辨别"戴、栽、裁、载"编成"去掉田字不是戴,买棵树木拿去栽,要做衣服就去裁,叫辆车子把货载"一类的顺口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也有人编"中间点撇仔细辨,有言来争辩,种瓜长花瓣,青丝扎成辫"之类的顺口溜来辨别易混的形似字,效果也不错.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积极思考,在认字的时候,仔仔细细地读,在写字的时候规规矩矩地写,养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识字习惯,就能避免读错、写错形似字.
(二)典型试题解析.
例①下列汉字笔画数不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瓦长片毋 B.瓜乌凹辽
C.廷岌祁丞 D.延孜舛尧
(1991年全国题)
②下列汉字起笔(第一笔笔画)不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门为必党 B.卅草左成
C.丸长兆丹 D.君书丑民
(1991年"三南"题)
解析:
此例考查笔画和笔顺的辨析.例①考查笔画数的辨析.一个字有几笔,难点是要分清连笔,因为连笔只能算一笔.A项四个字都是4画,B项都是5画;C项都是6画;D项的"延"、"舛"、"尧"三字是6画,"孜"是7画.因此答案为D.例②考查笔顺,它是从起笔为突破口进行考查的.考查笔顺,关键是要掌握笔顺的规则.A项的"门"、"为"、"必"的起笔为"点","党"的起笔为"竖";B项的起笔都是"横";C项的起笔都是"撇";D项的起笔都是"折".因此.答案为A.
例③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词字形、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赔偿(归还) 延宕(拖延)
消(除去)声匿迹 舐(舔)犊情深
B.遐(远)想 瞻(注视)目
戮力(合力)同心 进退维谷(比喻困境)
C.勘(校订)误 缀(停止)学
匪(不是)夷所思 蛊惑(迷惑)人心
D.睿(有远见)智 濒(接近)临
桀骜(倔强)不驯 否(贬斥)极泰来
(1995年全国题)
解析:
这道题把字形、字义结合起来考查.做这类题目,除了认准字形外,还可以从词语本身的意义去推断书写是否正确.A项中"消"应写成"销","消"意为消失,如烟消火灭;"销"有除去、消除之意,在这个词语中,声音和形迹不是主动自觉的消失,而是指主动隐藏起声音和形迹,不公开出现之意,因此要写"销".C项中"缀"应改为"辍",这两个字读音不同,意义也不同."缀"读"zhu@",意为装饰或组合字句篇章;"辍"读"chu^",停止之意.D项中"否"与"泰"相对,读"p!",指坏运气,整个词意为坏运气到了尽头,好运气就来了.一定要从词语本身去考虑,这个字在本词语中到底应该怎样读,是什么意思,防止读错写错理解错.本题正确答案是B.
(三)能力训练.
1.辨析形似字,下面词语全对的一组: [ ]
A.精神涣发 精神焕散 换然一新
B.寒喧客套 宣宾夺主 吵杂喧闹
C.劳动锻练 军事训练 百炼成钢
D.变本加厉 再接再厉 金就砺则利
2.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或词,字形、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赔偿(归还) 延宕(拖延)
消(除去)声匿迹 舐(舔)犊情深
B.睿(有远见)智 濒(接近)临
桀骜(倔强)不驯 否(贬斥)极泰来
C.勘(校订)误 缀(停止)学
匪(不是)夷所思 蛊惑(迷惑)人心
D.遐(远)想 瞩(注视)目
戮力(合力)同心 进退维谷(比喻困境)
(1995年全国题)
3.下列四组词语都有错别字,其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漱口 国籍 雄赳赳 源远流长
B.斑斓 沉湎 金刚钻 插科打浑
C.诠释 惦量 荧光屏 鸠占雀巢
D.宣泄 竣工 家具店 委屈求全
(1996年全国题)
4.下面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浑浑噩噩 针贬时弊 狗苟蝇营 贪脏枉法
B.脱颖而出 繁文缛节 回肠荡气 不径而走
C.风声鹤唳 纷至踏来 积毁消骨 穿凿附会
D.人才汇萃 草菅人命 风靡一时 步履维艰
(1997年全国题)
5.结构相同的一组字是: [ ]
A.箱 雾 案 材 围
B.禾 扬 郊 惜 问
C.晨 休 林 飘 铜
D.忠 干 沐 娶 刃
6.下面不属于形声字的一组是: [ ]
A.材 银 脑
B.闷 闻 栽
C.管 露 草
D.武 休 树
7.从造字法角度看,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目、采、衣"是独体字
B."休、晶、江、火"是合体字
C."材、攻、芳、旗"是形声字
D."炙、射、步、月"是会意字
8.将下列汉字按造字法分类,分类错误的一项是: [ ]
(1)炙 (2)灸 (3)起 (4)见
(5)躬 (6)几 (7)星 (8)磊
(9)鱼 (10)井 (11)仄 (12)田
(13)池 (14)目 (15)级 (16)益
A.(1)(4)(8)(16)
B.(2)(3)(5)(7)(13)
C.(6)(9)(10)(12)(14)
D.(1)(6)(11)
9.对形声字"问、阔、衷、哀"的结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全部是外形内声
B.问、哀是内形外声,阔、衷是外形内声
C.全部是内形外声
D.问、哀是外形内声,阔、衷是内形外声
E.问、阔是外形内声,哀、衷是内形外声
10.下面四组字中,笔画数相同的一组是: [ ]
A.生 印 斥 冬
B.札 托 节 厉
C.寿 玛 戒 夷
D.皇 泉 禹 乖
11.对下列汉字笔画和笔顺作正确判断的是: [ ]
A."戍"字共六画,最后一笔是撇
B."层"字共七画,第三笔是横
C."臣"字共六画,起笔是横
D."鼎"字共十三画,起笔是竖
参考答案:
1.D 2.D 3.C 4.D
5.A 6.D 7.C 8.D
9.B 10.A 11.C
4. 识字的教学目标有哪些
首先,我们必须全面把握和正确理解语文新课程倡导的识字教学的新理念,是改革创新识字教学策略方法、增强识字教学效率的前提。课程标准总结了相关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新的识字写字教学思路,总目标要求“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并根据特点对每个学段都做出了具体的安排。
第一学段:(1——2年级)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第二学段(3——4年级)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第三学段:(5——6年级)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横向来看,关于识字写字教学的目的,过去我们只关注“知识和能力”一个方面。新课程标准则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作出了规定。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显得更加全面。比如,第一学段(1~2年级),在“识字与写字”方面共提出六项目标。第一项“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第三项中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是侧重于“情感、态度”的目标。第二、三、五项是侧重于汉语拼音、识字写字“知识·能力”的目标。第四项是侧重于写字习惯的目标。第六项是侧重于“过程·方法”的目标。
纵向来说,三个学段的“识字与写字”学习目标,彼此联系,循序渐进,体现了学习目标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各个学段“识字与写字”学习目标十分明确,阶段性十分明显,无论对教材编者还是老师、学生,都便于操作。同时,目标很好的体现了学段之间的连续性。
5. 汉字基本笔画教案
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下面具体介绍各种笔画的写法
(一)横 横画要写平稳,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横有长、短之长横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所以,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卜去平稳的意思。如图:
短横的写法是,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行笔大约写到长横的一半时停笔即收。笔画稍向右上仰。如图:
(二)竖 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如图:
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见下图
短竖,写法同垂露竖,只是笔画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见下图
(三)撇 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有时还与按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撇有斜撇、竖撇、短撇之分。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如图:
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尖。如图:
短撇,写法同斜撇,只是笔画较短。短撇在字头出现时,笔画形态较平,如“干、反、禾、后丢”等字;短撇在字的左上部位出现时,笔画形态较斜,如“生、禾、失、朱”等字。如图:
(四)捺 捺画粗细分明,书写难度较大。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斜捺,下笔较轻(轻落笔),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处重按笔,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收笔要出尖。如图:
平捺,写法同斜捺,但下笔时先要写一小短横,然后再向有下(略平一些)方向行笔。如图:
(五〕点 点画在——个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一样重要,是一个字的精神体现。点画有右点、左点、竖点和长点之分。右点,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下行笔,稍按后即收笔,不能重描,一次成画。写点关键要有行笔过程,万不可笔尖一着纸就收笔。如图:
左点.写法基本同有点,但行笔方向往下略向左偏一些,收笔时要领笔。如图
竖点,实际上是有点的变形,当点在字头居中出现时,人们习惯将点的收笔处与下面笔画连接起来,因此,这种点形态比较直。如图:
长点,是在右点的基础上变长,行笔应慢一些。如图
(六)提 提画写法是,下笔较重,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收笔要出尖。提画在不同的字中角度和长短略有不同。书写时应该注意区别。如图:
(七)竖钩 下笔写竖.到起钩处,稍停向左上钩出,出尖收笔,钩的尖角约为45度,出钩的部分要短一些。如图:
(八)弧弯钩 下笔稍轻,由轻到重向右下弧弯行笔,到起钩处略顿笔向左上钩出,收笔要出尖。书写时下笔处和起钩处上下应在一条垂直线上。如图:
(九)戈钩 下笔梢重,向右下弧直行笔,到起钩处向上钩出,收笔要出尖。写戈钩关键是要呆持一定的弧度,大直、太弯都会影响整个字的美感。如图:
(十)卧钩 下笔稍轻,先向有下(笔画由轻到重),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行笔,到起钩处向左上钩出,钩要出尖,但不宜过大。如图:
(十一)竖弯 下笔写短竖,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写短横,收笔稍重。如图
(十二)竖弯钩 在竖弯的基础上,收笔时向上方钩出,笔画比竖弯要长一些。如图
(十三)竖提 下笔写竖,到适当处略顿笔向石上写斜提,一笔写成,提的收笔处出尖。如图
(十四)横钩 下笔向右写横,行笔至起钩处顿笔向左下轻快钩出。注意钩不宜太大,要把力量送到笔尖。如同:
(十五)横折 下笔从左到右写横,到折处稍顿笔再折笔向下写竖。注意横要平,竖要直,折要一笔写成,中间不可间断。折处不能写成“尖角”,也不能顿笔过大,形成“两个角”。如图:
(十六)横析钩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折向下,有时稍稍向左倾斜一点,到起钩处略顿笔后向左上方钩出,一笔写成。如图:
(十七)横撇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向左下写撇。注意横要稍向有上斜一点,撇要出尖,笔写成。如图:
(十八)撇折 下笔写短撇,个出尖顿笔后折向右上写提,注意折处要顿笔,收笔要出尖。如图:
(十九)撇点 下笔写撇,不出尖顿笔后折向有下写长点,收笔较重。注意上部撇和下部长点的角度要恰当。如图:
(二十)横折弯钩 下笔写横,顿笔折向下写竖,尔后圆转向右写横,到起钩处略顿笔向上钩出。注意弯处要圆转,下面的横要平,钩要小,要出尖。如图:
(二十一)竖折 下笔写竖(有长、短之分),顿笔后向右写横,收笔较重。注意竖要直,横要平,一笔写成。如图:
(二十二)竖折折钩 下笔写短竖,顿笔折向右写横,再顿笔折向左下写竖钩。注意竖钩既不能太直,也不能太斜,钩要小,要出尖。如图:
(二十三)横折提 下笔写短横,顿笔折向下写竖,再顿笔向右上写斜提。注意提要短一些斜一些,要出尖。如图:
(二十四)横折折撇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左下写短撇,不出尖,不要太长,再折向右写—小短横,最后折向下撇出,要出尖。如图:
(二十五)横撇弯钩 下笔写短横,转折处略顿笔后写短撇,接着笔尖不离纸写小弯钩,钩的方向往左上。如图:
(二十六)横折折折钩 下笔写短横,右边稍高些,略顿笔折向左下写短撇,不出尖,不要太长,再折向右写短横,再折向左下写弯钓。注意最后的弯钩要稍有弧度 如图:
(二十七)横折弯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下写短竖,再圆转向右写短横,收笔较重。如图:
(二十八)竖折撇 下笔写斜竖,略顿笔折向有写短横,再顿笔向左下撇出,要出尖。如图:
从上面介绍的28种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可以看出,汉字笔画书写的运笔规律,一般是,横、竖、撇的起笔较重,点、撩的起笔较轻;转折处要略顿笔,稍重、稍慢;提和钩,开始要略顿笔、稍重,尔后逐渐转为轻快,收笔出尖;撇、撩雌出尖。所有笔画都是一笔写成,不能重描。这些笔画在组成汉字时,有的形状会略有变化,因此,在书写时,要注意多观察,把笔画形状写准确。 你邮箱多少,我把文件发给你去....
6. 汉字文化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很丰富,具体有哪些
“教法”这一概念国内大致围绕三个方面去理解:一种是指教学方法论,也包含教学原则;一种指教学模式;第三种含义指教学技能。根据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我国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五类。第一类方法是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第二类方法是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第三类方法是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第四类方法是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如陶冶法等。第五类方法是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包括如发现法、探究法等。依据这一分类,我们将汉字文化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分为讲授法、演示法、训练法、陶冶法、问题探究法五种方式。
5.问题探究法
问题探究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创造条件,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并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师生共同探讨研究,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汉字文化教育中,一些课程的学习方式是通过问题探究的形式进行的。如解字课程以“字形中的姓氏文化”“字形中的饮食文化”“字形中的服饰文化”等为问题,让学生搜集整理相关汉字,通过研究总结得出认识;对联课程以“当地风景名胜与楹联”、“古今趣联故事”等为问题,通过报刊书籍或社会调查进行合作探究。
7. 简述汉字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汉字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一)结合意义
“结合意义”通常是指把枯燥的理论或缺乏独立理解性的词语或句子放在具体语境里以帮助理解。我们强调结合意义的重要性,在于避免枯燥乏味的机械式记忆教学,避免就一个字讲一个字的“无效输入”,而是要在充分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深化。结合意义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将某些概念放在有意义的语段里给学生阅读,让学生通过上下文来理解或猜测这些概念的含义,不仅锻炼阅读理解能力,还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再如讲解某些“临摹性
”强的汉字(如日、月、火)或词语时,可以给学生展示图片或图画以帮助理解,对于简单的汉字可以讲解其造字理据等;再如某些抽象性很强的汉字无法通过实物讲解,这时就要考虑给具体语境帮助学生“揣摩”。
“结合意义”可以说是一种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往往通过感性认知达到理性理解,同时也可在理性理解的基础上加深感性认识。
(二)化繁为简,精讲多练
初级阶段汉字教学要尽量避免复杂化,能一句话说清楚的地方决不用两句话,避免产生歧义和记忆负担。这要求教师在上课前要对所讲内容进行精简。
“精”是要我们总结规律,“简”的结果是帮助学生归类。
如讲解“弯”和“折”的区别时,往往用言语解释不清,这时可以通过拿一张纸或其他道具来演示两者区别,达到简化目的。讲的目的是掌握,汉字的掌握一方面靠理解,另一方面练习的重要性也不能被忽视。对概念的理解一定要通过多练来检验。练的方式可以有很多,如通过听写进行复习,通过一问一答检查理解情况,通过一个有意义语段的书写检查书写规范等。
(三)循序渐进,不拘陈规。
学习是一个从简到繁的过程。就汉字教学来说,一般是先教基本笔划,再教衍生笔划;笔划以后是独体字和构字部件;然后教授合体字及特殊规则。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顺序仅是“一般”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我们不能仅凭主观判断认为什么先教什么后教,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如在教基本笔划时,举出一些简单的独体字甚至合体字作为例子来帮助理解和记忆是很有必要的,而不能因为“整字的教学一定要在笔划教学以后”这种观念而放弃“结合意义”,而举出的这些例子也应该是学生能够轻易理解的;讲授部件时也可通过让学生数笔划的方式对笔划的掌握进行检查和复习,这是“复现”的体现。
所以,“递进原则”可以说是“可懂输入原则”和“复现原则”的体现。
8. 汉字教学包括哪些内容
中国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每个文字背后都有它独特的背景,如果在教授的过程中,加一些文字来源的故事,可能更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
9. 识字教学方法都有哪些
一、激发兴趣——乐意学1、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要想让学生喜欢识字,首先得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处于一种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特殊位置,动辄发号施令,指挥学生,这无疑会压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上造成“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局面。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亲近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实践证明,在这种气氛下进行的学习,学生的兴趣浓,主动性高,往往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2、多表扬鼓励低年级学生思想单纯,爱听好话,只要教师一表扬,便劲头十足,往往会有出色的表现;受到批评,则萎靡不振,注意力容易分散。特级教师高林生曾在一次讲座中说过:“要学会‘哄’孩子”,“要准备一百顶高帽给学生戴,要真心实意地给他们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表扬为主,我常挂嘴边的是“你回答得真好!”“你真棒!”“有进步了,老师真为你高兴!”……有时,学生说得好,我还会和学生一起鼓掌,于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更浓了。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主动识字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为学习语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广告牌、商店名、包装袋、车站名……都是学生学习汉字的活资源。曾经有一个学生,她总是忘了“福”字的发音,可有一天,当她和妈妈一个酒家吃饭时,门上倒挂一个“福”字这个“福”字便无意被她牢牢记在了心里。二、运用方法——教会学在识字教学中,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识字的目的1、儿歌识字法:读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一个王姑娘,一个白姑娘,坐在石头上——碧”,“没头就是早,早上长青草,牛羊见它乐,禾苗见它恼——草”,“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磨”。2、字谜识字法:学生对字谜非常感兴趣,恰到好处地运用字谜帮助学生识字,也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如:“三人同日去看花——春”,“一口咬掉牛尾巴——告”,“牛走独木桥——生”,“1+1不等于2——王”,“六十天——朋”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生字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非常深刻。此时,学生无论猜得出或猜不出,都会开怀大笑,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3、编顺口溜识字法每个汉字都是音、形、意的统一体。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每个生字的具体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征,抓住音、形、意中的主要矛盾,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如在《两只小狮子》中教学“滚”字时,它的字音、字义都不难,但字形复杂难记。于是,我就给它编了一段顺口溜:“滚”字好记,左边三点水,右边把“衣”分,中间加个“公”,合起来就是“滚”。学生一听,一下子茅塞顿开,很快记住了滚的字形。在课堂上编一些顺口溜,既可以调节气氛,又可以增强学生记忆。在汉字中有一些形近字,字形非常相似,像孪生姐妹一样,使人难以辨认。学生一不小心就混淆了或是容易张冠李戴,这时候、我会编几句充满童趣的顺口溜帮助学生加以区分。如“鸡、鸭、鹅”——“尖嘴鸡,扁嘴鸭,我我我叫是大鹅”;“外、处”——“像外不是外,多了一长带(处),处字不出头,出头到处走(外)”;又如为了区分“巳,己,已”我编了如下顺口溜:开口“己”(jǐ),自己的“己”;半口“已”(yǐ),已经的“己”;闭口“巳”(sì),巳时的“巳”。通过巧编顺口溜,把学生识字过程中的难点、疑点等难关一一攻破。在识字教学中,正是有了教师的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枯燥的识字教学才会变得妙趣横生。4、游戏识字法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比较薄弱,容易分心,如果只是一味的识字,是无法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对于识字的效果也会降低。因此,在识字过程中使用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识记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①开火车的游戏法。这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游戏方法。但是这种游戏可以较大范围的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有好处。通常,在识字一开始,我会运用开火车的形式,了解一下学生对这些生字的熟悉程度,这样教学时就可以侧重地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在巩固环节,我也会使用开火车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巩固和及时的补强。在游戏方法上我也进行了“改良”,一开始,我先用掌声和学生进行互动“火车火车往哪儿开?”“火车火车往这儿开!”,而且形式也多样了,有单轨火车、双轨火车,还有环城火车、翻山火车等等。形式多样、操作简单的开火车游戏法,给识字过程带来了调剂,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益处。②欢乐对对碰的游戏法。这个游戏,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识字的能力。例如:在教科版第二册《识字一1》中,在巩固阶段,我出示了“亻”和“也、木、本、火、半、主、立”,让学生同桌进行“欢乐对对碰”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把部件和汉字组成新的汉字,同桌互相拍手边拍边说“欢乐对对碰,我来碰一碰,‘亻’和‘火’一碰,伙伙。”学生也还可以自己进行拓展,比如“欢乐对对碰,我来碰一碰,‘亻’和‘门’一碰,们们。”借助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汉字重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识字乐趣,提高识记效果。在识字过程中,引进游戏,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提高识字的效果。识字写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而且识字量较大,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采用形式多样的识字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掌握多样的识字方法,促进学生识记效果的提高。总之,我们只有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加热爱语言文字,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