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礼仪教育1
3-6岁是养成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千万不可错过。那么幼儿礼仪教育怎样才算成功呢?幼儿礼仪教育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求才算成功呢?
一、掌握礼仪常识 幼儿礼仪教育应该教给幼儿一些基本的礼仪常识,包括幼儿个人礼仪、幼儿亲子礼仪、幼儿师幼礼仪、幼儿同伴礼仪、幼儿社交礼仪、幼儿公共礼仪等六大板块的内容,涵盖幼儿礼仪意识、礼貌用语、仪表仪容、形体姿态、礼仪行为等基本内容,帮助幼儿树立礼仪意识并了解礼仪常识,掌握礼貌用语与礼仪行为规范,成为懂礼仪的幼儿。
二、感觉礼仪光荣 幼儿礼仪教育不仅要教给幼儿一些基本的礼仪常识,成为知礼仪、懂礼仪的幼儿,而且要让幼儿通过对比两相对照,鉴别分明,让幼儿认清哪些是适宜的、社会认可的言行举止,哪些是不适宜的、社会不认可的言行举止,从而内心进行深刻体验,明辨是非,鉴别美丑,从而产生礼仪光荣、爱礼仪的情感。
三、践行礼仪规范 幼儿礼仪教育不仅要教给幼儿一些基本的礼仪常识,而且要让幼儿产生礼仪光荣、爱礼仪的情感,还要创设合适的条件,让幼儿自觉地践行礼仪规范,学以致用,长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运用,就可以养成文明礼仪的良好习惯。 幼儿家长在了解了幼儿礼仪教育的基本知识之后,还必须明确幼儿礼仪教育的目标,让幼儿掌握礼仪常识,产生礼仪光荣、爱礼仪的情感,自觉地践行礼仪规范,养成文明礼仪的良好习惯,就能够培养出知书达礼、温文尔雅的幼儿!
② 幼儿礼仪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基本礼仪;
家庭礼仪幼儿礼仪教育内容、方法;
幼儿园礼仪;
公共场所礼仪。
③ 幼儿礼仪教育内容有哪些
一、个人礼仪
幼儿个人礼仪一般来说包括仪表仪容、形体姿态等内容,仪表仪容主要是梳洗打扮(包括洗脸、刷牙、漱口、咳嗽、打喷嚏、抠鼻孔)、穿衣着装(包括穿衣、带帽、穿裤子、穿鞋子的技能及装饰美化)等方面,形体姿态主要是坐、立、走、躺、吃、喝、拉、撒、睡等方面的细节规范。
二、亲子礼仪
幼儿亲子礼仪主要是幼儿在家庭生活中与家庭成员(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与兄弟姐妹)相处时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请求、应答、敲门、就餐、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感恩长辈、体贴关爱、招呼告别等内容。
三、师幼礼仪
幼儿师幼礼仪主要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与幼儿教师交往时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入园问好、认真听讲、举手发言、听从教导、请求帮助、感恩老师、离园告别等内容。
四、同伴礼仪
幼儿同伴礼仪主要是幼儿在与小伙伴交往时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遵守秩序、宽容待人、感谢帮助、真诚道歉、和睦相处等方面的内容。
五、社交礼仪
幼儿社交礼仪主要是幼儿在与他人(含亲朋好友与陌生人)交往时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在家待客、出门做客、探望病人、接收礼物、接听电话、谈话聊天、感谢道别等方面的内容。
六、公共礼仪
幼儿公共礼仪主要是幼儿在公共场所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奏国歌升降旗行注目礼、乘坐公共汽车(买票、前门上车、后门下车、让座、讲卫生、安全)、过马路时的交通安全、商场购物注意事项、图书馆阅读纪律、公园游玩注意事项、动物园安全注意事项、电影院卫生安静安全注意事项、小区卫生安静安全注意事项、过往地下通道卫生安静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
④ 幼儿礼仪教育包括哪些内容(一)
研究表明:3-6岁不仅是幼儿认知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少成若天性, 一、个人礼仪 幼儿个人礼仪一般来说包括仪表仪容、形体姿态等内容,仪表仪容主要是梳洗打扮(包括洗脸、刷牙、漱口、咳嗽、打喷嚏、抠鼻孔)、穿衣着装(包括穿衣、带帽、穿裤子、穿鞋子的技能及装饰美化)等方面,形体...姿态主要是坐、立、走、躺、吃、喝、拉、撒、睡等方面的细节规范。 二、亲子礼仪 幼儿亲子礼仪主要是幼儿在家庭生活中与家庭成员(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与兄弟姐妹)相处时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请求、应答、敲门、就餐、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感恩长辈、体贴关爱、招呼告别等内容。 三、师幼礼仪 幼儿师幼礼仪主要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与幼儿教师交往时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入园问好、认真听讲、举手发言、听从教导、请求帮助、感恩老师、离园告别等内容。 幼儿家长知道了幼儿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就可以开展针对性的教育,遇物则诲,相机而教,就一定能够培养出知书达礼、温文尔雅、人见人爱的幼儿!
⑤ 如何加强幼儿的礼仪教育
幼儿礼仪的分类
概括而言,幼儿礼仪分为生活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学习礼仪三大部分。其中生活礼仪又分为用餐礼仪、仪容仪表、交往礼仪三个方面。用餐礼仪主要要求幼儿学会正确地使用餐具以及用餐姿势;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内的干净与整洁;初步学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声音等。仪容仪表要求幼儿能养成保持身体和服装整洁、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学会保持正确的坐、站、走姿势。交往礼仪是指在与人交往中,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初步学会与人交谈的礼节;初步学会做客的礼节;懂得尊重父母、长辈,会根据他人的年龄情况与他们打招呼。
公共场所礼仪涵盖面较广,对幼儿而言,要做到初步了解就算达到要求了,进一步的要求为能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在公共场所活动时,能做到谦让,会尊重和原谅别人。
学习礼仪是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并遵守的,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做到发言举手、会认真听完别人的话,与别人一起活动(超过3个人)需要服从活动的规则,不能擅自改变规则或任性;在活动室内做到三轻:走路、说话、搬桌椅要轻轻地进行,尽量避免制造噪音;学会和他人在意见分歧时商量解决,能尊重别人的意见;观看的演出时,保持安静、不吃零食、不乱扔东西,演出结束后,懂得鼓掌表示感谢。
幼儿礼仪的培养
让孩子对礼仪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还要注意讲究幼儿礼仪教育的科学原则。充分发掘潜在的教育因素,幼儿礼仪教育不仅要重视影响幼儿礼仪行为的一些显性的教育因素,更要发掘潜在的教育资源,如父母、同伴等的为人处世、行为方式、仪表、语言等的表率作用。
把礼仪培养与游戏相结合可以提高礼仪教育的效果。幼儿的思维是形象直观的,通过多种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幼儿对礼仪认知的情感认同,利用游戏、情景练习等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达到习惯养成的目标。因为礼仪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从生疏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运用自如的过程,所以,要为幼儿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让礼仪与幼儿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及时抓住机会,适时地启发、诱导,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通过反复地演练,让幼儿获得情感的体验,促进价值内化,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提高幼儿的礼仪水平。
⑥ 怎样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一、故事讲解
幼儿教师与家长在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时,可以根据教育版内容设计鲜活的生活场景,权通过形象地描述两个小伙伴在生活中的不同表现的小故事,使幼儿如临其境,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对比分析
三、角色扮演
幼儿教师与家长可以在引导幼儿分清是非之后,让幼儿分别扮演正反两种不同的角色,进行换位体验,产生礼仪光荣、爱礼仪的情感。
四、渗透生活
幼儿学习掌握礼仪常识,是为了在人际交往中运用它,也就是说要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并养成习惯。幼儿学习礼仪知识并转化为礼仪行为能力,渗透到日常的生活中才能建立起稳固的动力定型,反复强化形成自然而然的礼仪习惯。
幼儿家长与教师通过讲解故事、对比分析、角色扮演与生活渗透几个环节,不仅能帮助幼儿掌握礼仪常识,而且能产生礼仪光荣、爱礼仪的情感,还能自觉地践行礼仪规范,养成文明礼仪的良好习惯,成为一个知礼仪、爱礼仪与行礼仪的幼儿。
⑦ 如何加强幼儿礼仪教育
一、优化教育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环境对幼儿文明语言的形成,礼貌行为的发展有重要的示范、熏陶、感染作用。幼儿园要注重创设优美整洁、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校园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教室里干净、清爽;休息室温馨、整洁。
二、融入游戏活动,陶冶礼仪情操。
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游戏是最佳的方式。教师要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和教学目标的需求,适时开展益智、益体、益德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对待周围人和事的正确态度,发展其观察、语言、想象和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三、密切家园联系,强化礼仪习惯。
礼仪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家园”教育的同步性、一致性是消除幼儿两面性行为的有效途径。幼儿园要加强与家庭的联系,让家长了解科学育儿的有关知识;让家长有针对性地了解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教师要定期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宣传幼儿园礼仪教育的目标和动态,寻求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互动和一致性。
⑧ 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1.1有助于中华民族美德的传承
从古至今,我国都非常注重培养人的美德,且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盛名。在我国古代典故中,“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卧冰求鲤”、“孔融让梨”等故事中,涉及到的每个人物都具有一定的美德,或知恩图报,或孝顺谦让。因此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将这些典故向幼儿们进行讲述,让他们能够从故事中认识到中华民族美德,并逐渐理解礼仪的含义,这样就有助于将中华民族的美德不断的传承下去。
1.2提升幼儿的交际能力
在幼儿时期,作为交往与交流的桥梁和纽带,礼仪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内容。只有当幼儿在懂得礼仪的基础上,其才能与长辈以及同龄人进行更好的交流和沟通。如果一个人不懂礼仪,其给别人的印象分就会大打折扣,同时这也不利于其与他人之间进行友好的相处。古人孔子有言:“不知礼,无以立。”实际上,这句话的意思为:如果一个人不学习礼貌礼仪,则没有能够立身的地方。因此可以看出对于人来说,礼仪学习意义非凡。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引导幼儿掌握一定的行为举止,并明白正确的礼仪表达是怎样的。只有学会尊重他人,自身才能受到他人的欢迎和尊重,因此教师需要在幼儿教育中,积极的促使幼儿与他人之间形成良好的交际关系。
1.3促使幼儿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加强礼仪教育,还能避免现实生活中出现较多的小公主、小皇帝的现象。通过礼仪教育,幼儿就能明白如何感恩,同时促使自己的身心均能获得健康的发展。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一些青少面误入歧途,均与其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具有很大的联系。并且由于年龄的增长,其自身的恶习没有获得良好的改正,从而对身心健康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礼仪教育,这样才能促使幼儿的身心获得更加健康的发展。
2幼儿教育中礼仪教育的实施方法和策略
2.1在幼儿日常生活中融入礼仪教育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一般涉及到很多的日常活动,且每天幼儿们都会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其性格的养成也会受到的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在幼儿教育中有效的实施礼仪教育,就必须在日常活动中融入一定的礼仪教育。幼儿园的老师首先需要培养幼儿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卫生习惯。例如饭前便后洗手;吃饭时不能到处张望;睡觉时间不能大声吵闹;玩具用完了需要放回原处,并摆放整齐;个人的物品用完之后需要整齐归放等。早上或者傍晚在幼儿园看到老师,需要向老师问好,如“早上好”、“晚上好”等。日常出行不让父母抱着等。通过这些小习惯的逐渐培养,幼儿就能慢慢的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2.2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组织多样化教学活动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促使礼仪教育获得有效的实施,幼儿教师还需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以转变,并对礼仪教育加强宣传,同时积极的.开展和组织一些内容丰富的特色教学活动,并为幼儿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礼仪的环境,这样就能在整个幼儿教育中始终贯穿礼仪教育。例如,在礼仪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学校的广播,增设一些专题内容,来达到宣传礼仪教育的目的。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礼仪教育的专项活动,并利用自己的亲身行为将文明礼仪传授给幼儿们,这样一来,幼儿就能耳濡目染,逐渐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从而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2.3在幼儿的整个教育中贯穿礼仪教育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在开展礼仪教育时,还应注意在幼儿的整个教育活动中都贯穿礼仪教育,并且要在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将礼仪教育的内容加以融入和渗透,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幼儿就能对自己的行为自觉的进行约束,同时还能将不良的行为习惯加以改正,从而学会做一个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人。幼儿在参加自己喜欢的教学活动,或者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教师也需要将其中包含的礼仪教育内容充分挖掘出来,并将礼仪教育的价值充分的体现出来,这样才能帮助幼儿们掌握更多的、更正确的礼仪。
2.4通过实践帮助幼儿巩固礼仪知识
在礼仪教育实施的过程中,礼仪教育除了进行礼仪知识方面的教育之外,还涉及到加强的实践性以及操作性内容。因此幼儿教师在进行礼仪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向幼儿们讲解礼仪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幼儿们加强实践和操作,这样幼儿们才能掌握真正的礼仪知识和行为。
3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文明的程度也逐渐提升。而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礼仪教育的也有了更高重视。因此各个学校都需要加强学生们的礼仪教育。而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也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实施礼仪教育,这样才能促使幼儿们掌握一定的礼仪知识,从而实现自身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琳.礼仪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
[2]傅媛蕾.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就餐礼仪教育的意义及方法[J].价值工程,2010(35):176-178.
[3]高桂梅.农村幼儿教育中“小学化”现象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1.
[4]姬娜娜.浅析德育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J].学周刊,2015(21):102-103.
[5]宋巍.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实施小班幼儿礼仪教育的有效尝试[J].文教资料,2014(35):107-108.
⑨ 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
答:1、基本动作 :站、走、坐、蹲、捡、如何敲门、门的开关、递接物品的方法、咳嗽、打喷嚏、打哈欠……
2、礼貌用语 :您好、再见;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
3、个人礼仪 :揩眼屎、擤鼻涕、洗手、洗脸、照镜子、剪指甲、饭后漱口、擦嘴、刷牙、勤洗澡、衣服的叠放、洗手间的使用方法……
4、基本交往 :打招呼、谈话、自我介绍、介绍他人、如何接电话、如何打电话、对弱势人群应量力帮助……
第二部分:家庭礼仪
1、尊敬长辈(称呼长辈必须用尊称、听从教导、体贴长辈、回家和离家的时候打招呼、有长辈陪伴身边时应请长辈先行、帮助爸妈做力所能及的事、如何对待成人的错误……)
2、行为习惯(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物归原位、爱惜物品、不浪费、和他人和谐相处、要和家长在一起、如何排解不良情绪……)
3、客人来访(引进门、邀入座、 敬茶、对客人彬彬有礼、收到礼物要致谢、接待小客人
⑩ 幼儿礼仪教育的目的及意义
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良好的礼仪教育能促进孩子独立性及自信心的培养,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定有良好的文明修养,这样的人,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从心理学上讲,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交往处事方面也会表现出色,并且良好的素质可以给他带来很多的发展机会。
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也会被别人接纳,受大家欢迎,从而有更多的朋友,而这些朋友又会间接或直接地给他带来相应的发展机会,从而让孩子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与人交往、处事的能力。
如果孩子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当他想介入别人的活动圈的时候就会有礼貌的征求别人意见,有研究显示,那些懂得礼节、礼貌的孩子,其身心会更加健康,而且会关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学习成绩也更好。
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情绪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极大的影响,良好的礼仪可以帮助孩子控制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度。良好的家庭礼仪教育有利于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知礼节,懂礼仪。那么,日常生活中又可以怎样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呢?
01
从自身做起,给孩子树立榜样
从父母自身做起,因为孩子的礼貌语言、礼貌行为都是来自对成人的模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无形中感染和熏陶着孩子。如果家长平常都不用“礼貌”去要求自己的言行,反而告诉孩子要讲礼貌,这确实有点强人所难。这也正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言教不如身教”。
所以培养孩子讲礼貌必须由家长做起。家长严格要求自己,尊重老人,有爸爸妈妈做榜样,孩子自然会敬重爷爷奶奶,对爷爷奶奶有礼貌。如果家里老人太宠孩子,家长可以和老人沟通,告诉老人宠爱孩子的坏处,要有理智的爱孩子,相信老人会支持年轻父母的教育方法,做到孝敬老人,不说粗语,以身作则。
02
引导孩子学会待客礼仪
家里来客人时,父母可以试着让孩子学会以主人身份招待客人,注重礼貌待客。听到敲门声要说“请进”,见了亲友按称谓主动亲切问好;拿出点心、水果等热情招呼客人吃;当大人谈话时,孩子们应该注意插话礼数;共同进餐的人入席后才能进食;客人离开时要说“再见”,并欢迎客人再来。
03
教会孩子基本的社会公共礼仪
经常听到对个别孩子缺少文明礼貌行为的责怪声,在一些公共场合旁若无人地大声喧哗,随手乱扔废垃圾,到处涂鸦,公共汽车上乱挤,电影院吵闹等不良行为。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父母带孩子到公共场合时,可引导孩子学会与人礼貌交往,比如,不要大声喧哗;买东西需要排队,不乱挤;乘车时遇到老弱病残人士以及孕妇和抱小孩的人,要学会主动让座;无意中做了冒犯别人的动作,要及时主动道歉等等。
文明礼貌看起来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心修养。有自尊的孩子会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懂得尊重他人的孩子在说话时往往会顾及到他人的感受。因此,父母在生活中也要做到尊重孩子。而父母之间相互的尊重,也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好的影响。
04
重视餐桌礼仪
餐桌礼仪也是礼仪教育中很重要的一分部,敬老是传统美德,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要做好示范,先给长辈盛饭。吃饭时,教会孩子正确拿碗筷和吃饭时的坐姿,用餐时的仪态也很重要,不可狼吞虎咽。不能让孩子为了挑自己喜欢吃的菜而用勺子或筷子在盘中翻来翻去,这是一种很失礼的行为,也会显得自私。提醒孩子吃饭时不可以玩玩具和随意走动,最重要的是,要珍惜食物不要剩饭。
小茉家亲子餐厅是由茉茉爱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携手优漫卡通卫视共同打造的亲子餐饮品牌。多年来,公司凭借先进的经营理念,创新的经营模式,完善的品牌授权制度及贴心的售后服务,迅速发展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小茉家亲子餐厅专注于亲子餐饮开拓与探索,将亲子餐饮、亲子烘焙、生日派对、亲子阅读、儿童游乐等核心板块融为一体,打造多元化、一站式体验的儿童中心。一直以来,小茉家以尊重孩子、制造快乐、表达爱意、传递幸福为经营理念。坚持美味、健康、创新、乐趣、品质的服务理念,以期带给更多的中国儿童健康与快乐,帮助中国家庭树立正确亲子理念和家庭观念。
品牌理念:
我们的理念:尊重孩子、制造快乐、表达爱意、传递幸福
我们的坚持:美味、健康、创新、乐趣、品质、服务
我们的愿景:带给更多的中国儿童健康与快乐,帮助中国家庭树立正确亲子理念和家庭观念
05
鼓励孩子的礼貌行为
要让孩子能够学会礼貌待人,平时的肯定和鼓励非常重要。如果孩子因为自己的礼貌行为得到了爸爸妈妈的肯定,孩子自身也会有满足感,会更加注重自己的礼貌行为。
有礼貌的孩子到哪儿都不会被讨厌,也会有很多朋友。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外面,适时地给予孩子礼貌方面的表扬和鼓励十分重要,可以让孩子体会到其中的快乐。这种方式也间接培养了孩子懂礼貌的习惯,有利于孩子形成自信、开朗和活泼的性格。
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因此,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礼仪教育也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教育孩子的同时,爸爸妈妈也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让孩子真正知礼节,懂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