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理教学
在小学各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厌学乐理的现象相当普遍的。其表现为:教师教唱歌曲时,学生情绪高昂,密切配合,声音洪亮,而教师讲乐理知识时学生则变的兴趣索然,精神不集中,所以音乐教师必须讲究课堂教学艺术,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使枯燥乏味,难记的音乐知识变为玩,动,说,唱的教学过程。在这几年的音乐教学中,本人适应学生心理,按照玩玩——乐乐的要求,帮助学生学好乐理知识。下面我以新授小学音乐课中的一些乐理知识为例,讲一讲我的做法。
一、 玩玩说说学好休止符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简谱中的休止符的认识,只保留在数字"0"的阶段。我利用他们喜欢说儿歌这一特点,为休止符量身订做了一首小儿歌:我是一个大鸭蛋,肚子空空没吃饭,要是你们碰上我,一律停下不许唱。这首简单又形象的小歌谣让学生朗朗上口,让学生在玩乐中初步认识了休止符,并理解了休止符的意义。在四分休止符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好动,好表现的特点让他们在游戏中了解四个休止符的时值。我让几位同学手持标有简单音符的卡片:1,3,5,2,中间夹有几个四分休止符。游戏规则是:拿到音符卡片的学生大声唱出手中卡片上的音,而拿到四人休止符的学生则不出声,往下一蹲表示停止。我要求学生拍打节奏时,遇到休止符用双手握拳来表示,在拍拍玩玩中掌握了它的时值。
二、排排练练掌握十六音符
音乐节奏的教学如果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一遍遍带着读的方式,教学效果甚微,我在教学中,总是以旧知识为出发点,在有趣的练习中,引导学生一步步向新知识迈进,让学生掌握新知识,让他们在欣赏的欢笑中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成功者。在二年级十六音符的节奏教学中,刚一上课,我就先教学生边拍手边学儿歌,儿歌的绝大部分节奏都是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组合,但十六音符也在其中穿插,儿歌是这样的:
XX X‖XX X‖XX XX ‖XX X‖
小哥 哥 小弟 弟 每天 放学 做游 戏
XXXX X‖XXXX X‖XX XX‖XX X‖
咕噜咕噜 锤 咕噜咕噜 叉 哥哥 弟弟 笑哈 哈。学生一会儿就学会了,兴致特别高。这时我让每组同学用卡片排出这首儿歌的节奏,同学们排到第三句都说不会排,着急地问:"老师,能不能用一种音符表示这样的节奏的?"此时出示十六分音符,问题迎刃而解。我接着又说:"你们刚才很好地排出了儿歌的节奏,但你们知道十六音符和八分音符,以及四分音符之间的关系吗?请各学习小组讨论一下。"于是各小组边读边说。老师到各小组听取意见,了解情况。就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较好地掌握了知识。
三、想想动动记牢力度句号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我充分通过"动"帮助学生想象音乐形象,通过表演展示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从而通过感知和体验,上升到理性别反馈出来。在教唱<小猫钓鱼>这课中有三个力度句号:P,MP。F。如果单和学生讲解:这是力度句号弱,中弱,强,标有弱记号的小节,演唱时声音小些,标有强记号的小节,演唱时声音大些。显然这种教法,不仅让学声索然无味,更无法真正掌握这些乐理知识。我让学生们联想自己捉蜻蜓或其他小动物时的情形,很快就有男生自告奋勇上台表演,其他同学也跃跃欲试。只见他蹑手蹑脚地,猫着腰,突地一扑。他的表现充分演绎了P-MP-F这三个力度句号的变化,也赢得了大家的掌声,我趁机结合歌词讲解这三个力度句号在这几小节的作用,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来延长歌曲。学生从身体的动作明白,掌握了这些力度句号,唱起歌来更为形象,生动。可谓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四、听听走走了解进行曲
兴趣是音乐欣赏的前提, 以动作带动听觉欣赏,使学生的思维在动作的支配下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更积极地思考欣赏中所提出的问题,有助于让学生对知识由浅入深地认识。在欣赏<进行曲>这一课时,我没有设问,也没有讲解这一概念,而是找了各种不同题材的进行曲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费加罗婚礼进行曲>,<土耳其进行曲>等。我让学生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那催人奋进的歌声,用整齐划一的步伐绕教师走一圈。听<费加罗婚礼进行曲>时想象自己参加婚礼为新人祝福,看着新人步入教堂的情形。而欢快的<土耳其进行曲>让学生们自发地,兴致勃勃地随着音乐踏步。我在这时出示填空题:进行曲是一种()的曲子。我适当给了一些提示,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开了,很快就把结论得出:它是一种能随着人的脚步行进的曲子。我又启发学生发现这些进行曲的不同风格。在听听走走之间,学生轻松地掌握了进行曲这一知识。
更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发展学生的才能,就要使学生更直接,更容易受到艺术的感染和鼓励,进而产生"一定要学好它"的愿望,激发他们把自身的情感抒发出来。有歌有舞,有动有静,才能使学生东西;思想上有共鸣,才能激发学生热爱音乐,并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以及知识技能的掌握。总之,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运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学会原来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贰』 如何上好乐理与经验之谈
高中音乐乐理知识的传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也是教育体制发生革新后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随着人们对音乐教学越来越重视,音乐乐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必须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要将更大的经历和心思投入到乐理知识的课堂讲解中,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学生寻找到更适合的学习方式,以最高的教学效率完成乐理知识的教学目标。其中乐理是音乐教育中的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它包含的概念和内容都比较抽象,学生在接受和理解的时候都会有一定的困难。本人经过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四个方面总结归纳了提高乐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希望能够为大家以后的乐理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音乐乐理学生主体性知识系统化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兴趣近几年,我国教育事业得到飞速的发展,教育体制也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改革,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和加强,音乐教育在各个阶段的教学中都逐渐受到了重视,特别是高中音乐教学更是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在应试教育中高中的音乐课程几乎就被语数外这些考试科目给占据了,而推行素质教育以后,高中音乐课程就必须重返课堂,并且要更加重视音乐乐理教学,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因此对音乐课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会要求的更高。这就使得音乐教学不再像是传统教学中单纯的传授给学生唱歌了,在学习简单歌曲的演唱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基础的乐理知识。想要高效率的传授给学生乐理知识,教师首先就要自身掌握过硬的音乐乐理知识,然后将这门基础的音乐课程内容顺利的传授给学生。
在高中乐理知识的讲解中,由于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想要彻底透彻地讲解给学生并且让学生更好地将乐理知识应用到音乐实践中,这个教学目标似乎是很难完成的,为此在高中乐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去抓,才能够让音乐乐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改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地实施新的课程标准,高标准地完成新的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进行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的转换。为了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过程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增强教学的民主性,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思维,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乐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出参与性更强的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的投入音乐乐理知识学习的环节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十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教师的教学观念要从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思想转化为“最大限度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教学观念,从以前重视原有知识的传授和应用为主到现在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对原有乐理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应用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应用乐理知识的能力。
我在高中乐理教学中,比较看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掌握的广度与深度,在教学形式上改变原有的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听为主的教学形式,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角色转换。在乐理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更加积极活跃的互动,从而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导致的机械性的死记硬背现象,更加倡导学生在学习环节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索的精神,引导学生能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更加细致的观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以一名指导者和组织者的身份参与到整个知识探索及应用的过程中。并且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实践应用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第一章音的长短知识时,我引导学生主动去寻找自己不会的知识并在课本中标注出来,然后让各小组之间互相提问,如果学生之间能够互相解决的,就让学生通过谈论和交流来掌握基本乐理知识,一旦遇到学生们都无法解决的知识教师就进行讲解、点拨,此时学生便会全神贯注的听教师讲解,发自内心的愿意接受教师的传授的内容。这样就会比教师在课堂的开始就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效果好的多,既提高了乐理教学的效果,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兴趣,也让学生掌握了研究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通过教学的观念的及时转变,利用这种合适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掌握大量的乐理知识,并且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愉悦欢快的学习环境中养成学习乐理知识的兴趣,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的探索知识,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真正达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使教学规律更加系统化
事情有轻重缓急,知识有重点和难点。在音乐乐理知识的学习个中,教师要将知识进行详细的分类,详略要适宜,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抓住乐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才能够达到异曲同工的教学效果。同样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也要将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和难点讲述的更加详细和周到,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也能够抓住关键,知识有主次之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习方法和知识规律的总结,只有教师首先寻找到乐理知识的规律并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才能够比较快速的让学生准确的理解和掌握更多的乐理知识,才能够提高乐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在音乐乐理知识中无论是多么难的重要内容,都会有重点和非重点的之分,教师总会在研究中寻找到规律可循。如讲述音符知识时,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如何增加或是缩短音符的时值――如果音符的时值较长就在音符数字的后面添加一至若干条横线(如5―或是5― ―等);如果时值太短就在音符数字的下方添加一至若干条横线(如5等)。这样学生就会深刻的掌握和理解音符的知识,并且在以后的学习和应用中能够举一反三。
三、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乐理知识的重要性
学生学习知识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这也正符合人类认识和学习活动的一个普遍规律。在音乐乐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有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学习的更加生动和具体,才能够在领会的过程中更加准确和全面,才能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乐理知识的重要性。例如,在学习音程知识时如果教师单纯的从理论知识入手直接告诉学生说C到F是纯四度,是协和音程而C到#E是增三度,不是协和音程学生就会很难理解。但教师如果能够结合调式音阶,通过适当的例子来让学生亲耳听一听,问题就会很有效的得到解决,并且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理论联系实际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清楚理论产生来源于实践,反过来理论又可以指导实践,这样才会比较完美的体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乐理知识是一门理论课程,但是想要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在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那就要在乐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讲述节拍、音程、音符还是其他内容都必须强调让学生加强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学到的乐理知识更加深刻,并且达到熟练应用的境界。
总之,在高中乐理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推陈出新,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兴趣,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和科学的教学环节来提高乐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叁』 儿童乐理教学
教附点、休止符、连线等增时符号,各种拍子类型包括打节拍(可以用指挥的要求);低音谱表、中音谱表,简单讲解音程等……
教幼儿要增加互动性,让他学会写、画、动手,在这个过程中,熟悉所学,最后要到熟练的程度。课堂上也要多加巩固与练习。否则对小孩来说,学得快只会忘得快,并且感觉枯燥。
建议您到书店多参考些基本乐理的教学书。
『肆』 如何进行一年级乐理知识的教学
小学一年级学生由于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对小学既陌生和好奇,对学习很不适应。对于特殊的“转折期”如何上好音乐课?我认为应该遵循小学生低学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儿童的身心发展。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音乐的教学活动。
首先:认真组织好每一堂课很关键。一年级学生不像以前幼儿园的学习,幼儿园是20至30分钟一节课,而一年级是40分钟一节课。再就是一年级学生班大人多,学生的课都安排在上午的最后两节,下午的第一、二节课,学生活泼、好动。所以要保证上好一年级的音乐课抓好课堂纪律,组织好教学尤为重要。1.提高学生的音律常规的训练。上课我采用欢快节凑,让学生踩着节拍,自由动动手和肩。以表现愉悦心情去上课。2.强调唱歌的常规。要求姿势正确,不耸肩、不摇头、眼睛目视前方,表情要自然大方。腰背挺直,头颈放正。发音要自然轻柔,不能大喊。3.师生上下课,问候的常规。
再就是采取寓教于乐的现代多媒体教学,利用有趣的小故事和视频等导入新课,让学生在“静态”中去体验音乐课中的美妙!当有学生好动,坐不住的时候,我主要采用音乐律动和小游戏来贯穿整个课堂,比如《我的头和我的肩》,让学生学习掌握各个身体的部位同时,让学生边唱边做动作,用拍手、拍肩、点头和跺脚等动作进行放松,这样运用两种交换的方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动静相结合让学生始终保持愉悦放松的状态去学习,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伍』 二胡 基础乐理视频教学
目前,专门针对二胡进行的乐理教学不多,需要根据时间自己进行总结。
简单的帮您说一些经常用到的吧,
基础乐理——音的高低音的高低
1
2 3
4 5
6 7
do re mi fa so la si
简谱以七个阿拉伯数字代表音高,又叫数字谱。
在数字的上面或下面加一个小黑点,代表移高(上面)或移低(下面)一个八度,两个黑点代表两个八度,三个黑点代表三个八度,如此类推。
八度
现在只需以高一个音区/低一个音个来理解即可。没有黑点为中音,上面有黑点是高音,下面有黑点是低音。
基本乐理二---附点
在音符的右边加个小黑点,这就是附点,作用是增加前面音符一半的时值。
在实际应用中,全音符和二分音符不用附点,而用增时线来代替。
全音符附点全音附
5---5-----
二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
5-5--
四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
55 .
基础乐理三---升号、降号
升号:#
降号:b
这是两个常用符号,加在音符的前面,例如:7(si)加上降号,成了
b7(降si ),表示比原来的7低半音。加上升号,成了 #7(升si),表示比原来的7高半音。
下面每一格代表一个“半音”。
1#1 2 #2 3 #3 4 #4 5 #5 6 #6 7
1 b2
2 b3
3 4
b5 5
b6 6
b7 7
可见#1=b2,#2=b3,余此类推,但只是十二平均律如此,其它律制就不一定相等了。
从图表可见#1位于1和2之间,学过按滑音的同学都知道1弦可按滑至2,从1按滑到2时,必然先经过#1,才到2,所以按#1的力度要比按2小。
基础乐理四---小节小节线双小节线
小节/小节线
小节线小节线双小节线
xxxx▕xxxx▕xxxx║
一条小节线与下一条小节线之间称为小节,双小节线代表乐曲的结束。
小节线最重要的功能是标记强弱拍。
弱拍▕强拍
弱拍永远在小节线的左边,强拍永远在小节线的右边。也就是说每一小节的第一拍一定是强拍,最后一拍一定是弱拍。
强拍弱拍 强拍弱拍强拍弱拍强拍弱拍
x
x▕ x x▕
x x▕
x x∥
强拍弱拍弱拍强拍弱拍弱拍
x x x▕x x
x▕
基础乐理五---强弱
强弱来于自然,强弱是一种对比,大自然充满着对比。
我们每秒钟都在呼吸,吸的时候强一些,呼的时候弱一些。
走路也一样,一只脚重一点,一只脚轻一点。更不用说士兵的步操了,明显的一强一弱,完全是音乐的进行曲。
再看看大海,海浪冲向岸边的时候是强的,往后退的时候是弱的。
回到我们的身体,感觉一下自己的脉搏、心跳,也是一种起伏对比。
这种对比有时候很强烈,像海浪。但大多数时候都犹如呼吸,必须的、自然的,但并不明显,甚至会忘记了它的存在。这就是音乐的强弱。
『陆』 李重光的基础乐理教学视频
中央音乐附中教材,《音乐理论基础版》权
http://wenku..com/view/34df85868762caaedd33d452.html
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2MDgxMzg4.html
『柒』 浅谈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如何有效进行乐理知识教学
1、多种方式激发兴趣
2、实践与理论结合
乐理知识作为音乐学习和发展的基础知识,包括音准、节奏、节拍、音区、音色等,这些知识是学习声乐、器乐、舞蹈及创作必须要掌握的。
因此通过书本和视唱练耳软件的结合,可以很好的教学学生乐理知识,包含14种教学活动:音程比较、音程辨认、音程歌唱、和弦转位、和弦进行、辨认音阶、节奏视唱、 节奏模仿、节奏默写、节奏错误检查、旋律视唱、旋律模仿、旋律听写等。超过2000个练习和课程将帮助您更好地识别、 录制、播放和视听。
还可以测试学生的学习成果,以此来调整教学内容,使得学习乐理事半功倍。
『捌』 对基本乐理知识教学的几点思考
乐理就是复关于音乐的理论,是学习制音乐的入门课程,也是学习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它介绍了有关音的性质、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与音之间结合的基本规律等问题。乐理教学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是和声、配器、曲式和复调等课程的先修课程,也是作曲、指挥等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