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教育心得体会
❶ 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的心得体会怎么写,遵义那里能开展这种党性教育现场教学
党性教育心得这东西只能给你个纲,每个人看到的东西不同,写出来的也不同。你可以这么写,去遵义都看到啥了,想到啥,从先辈身上学到啥,最后你想以后怎么做。作为一名党员,去圣地回来应该有所悟,有所学,有所得,有所做。
遵义市红魂立德红色教育中心讲课的都是业内比较知名的老师!对于红色文化有数年深入的研究,对红色文化、我国国史、红色革命事迹具有更深刻的认识!在教学上能更加准确,清晰的带给学员红色文化信息知识!
❷ 参观党性教育基地网上展馆后写一篇心得体会1000字
你可以网络"党性教育基地网上展馆后写一篇心得体会",有文库的。
❸ 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党性能力提升专题教育心得体会
强化建设提升专题教育心得体会。要多学习多阅读,在思想上得到升华。
❹ 新密农村党员党性教育心得体会
岁末年终,激动人心的20XX年即将过去,在党支部领导的关心和同志们的大力支持下,自己一年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中都取得了新的进步,但与一名优秀党员的要求相比,依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今后更好的进步,特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坚持学习,让我的思想理论素养不断提高。一年来,在党支部的组织和带领下,我更加重视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知识,并就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在自学的基础上加强了与支部其他同志的交流,使自己的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理论知识的提高,促使我牢固的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创先争优活动的标准要求贯穿到日常工作生活中。
二、以身作则,让我在实际的生活中得到检验。一年来我在行动上自觉的实践上述宗旨,用满腔热情积极、认真、细致的完成支部安排的各项活动和学习要求,严格遵守各项党纪和法律法规。平时的工作、生活当中做到家庭和睦,团结邻里,并经常教育从政的两个儿子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从政,干干净净做人,提醒他们坚决抵制社会上的一切不正之风,杜绝向被管理单位吃、拿、卡要等违法乱纪行为,公平公正的处理一切事务。这些努力让我自身思想素质、理论素养得到强化的同时,也获得了各方面的好评。
三、自我反省,让我的党性意识进一步增强。正所谓是:“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在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的同时,我没有盲目地自满,而是通过党组织给提意见、党支部其他党员指不足,自我反省找差距,找出自己在思想上和生活中的缺点,并及时纠正,通过这个方式,自己的党性意识进一步增强。当然,这个过程离不开党支部领导和各位同志们的帮助,我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不断努力学习各种先进理论知识,并用于指导实践,以便更好的为党的事业做出贡献。我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来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在实际工作生活中,自觉成为党的支持者、践行者、宣传者。
❺ 跪求<<党性与思想道德教育>>心得体会3000字以上!
道德教育有三个重要的概念:公正、民生、人权,此三个概念也可应用在日常生活上。初期的道德教育是由培养一个尊重他人、善待他人、拥有同理心的人开始。教师跟成人们利用道德教育来帮助幼儿培养重要的观念,包括:分辨是非、个人对团体的影响,以及他们对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与责任的看法,故而,日常生活中充满着道德教育的机会。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许多发展阶段,包括生理与心理方面,而文学对幼儿语言、认知、人格,与社会各方面发展更是息息相关。若非透过图书,幼儿如何想象几百年前或从未经历过的事?如何了解其它幼儿的想法与观点?历史故事提供幼儿过去生活的体验,科学小说让幼儿推测未来,现代写实小说则鼓励幼儿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建立良好的关系与互动。幼儿可以透过文学学习他人解决问题的方式、人格特质,与道德意识,这些不仅可以帮助幼儿自身解决类似的问题,更可以经由与书中人物的模仿及认同,培养良好的品德。这都是文学「潜移默化」的效果,也是文学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若要将幼儿文学应用在道德教育上,我们首先必须了解道德教育与幼儿文学的关系,亦即文学如何影响幼儿的想法及道德观。第二,我们应该知道如何为幼儿选择良好的幼儿文学作品。
最后,则是如何让幼儿讨论道德议题。
一、文学如何影响幼儿的想法及道德观
让幼儿读一篇故事,之后在课堂上讨论故事内容,是一个培养幼儿道德观的好方法(Clare & Gallimore 1996; Krogh & Lamme 1985; Siu-Runyan 1996)。在故事之中藉由观察角色们的生活、经验、互动及冲突,幼儿可以学习如何以他人的角度看待事物;同时他们也更能深入了解道德与伦理上的难题。在让幼儿了解外面世界的过程中,书本是不可缺少的(Clare & Gallimore 1996; Krogh & Lamme 1985; Siu-Runyan 1996)。
当幼儿跟随着故事的脚步,他们也同时将故事角色的行为与自身产生关联,他们会学着将自己放在主角的位置,并试着猜想该怎么做。当幼儿讨论故事的时候,他们能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故事情节。『尤其当幼儿被鼓励去思考藏在角色行为背后真正原因的时候,书中的角色就成为了极佳的榜样。』(Lamme 1996)。
阅读故事能够加强幼儿的理解力及分析力,而老师们也能在讨论之中帮助幼儿『提升道德标准』(Huck et al,2001)。这整个过程的重点在于教师的角色及适当的讨论题目(Lamme, Krogh, & Yachmetz 1992; Siu-Runyan 1996)。
二、如何选择良好的幼儿文学作品
我们可以使用以下的标准来选择适用于讨论道德议题的书籍材料:
故事应该有一个清晰的道德或人性冲突:例如在『小渔船』一书中,Bella面对着一个难题,他究竟应该保留着从市集买来的泰迪熊,还是把泰迪熊拿去换他弟弟那个应该已遗失、却出现在市集上的玩具? 书中的角色应该掩饰同等或略高于幼儿的逻辑思考能力:例如在『水手海岸』一书中,幼儿将试着去了解Cassie在家庭困境中仍能赞美人生的道理。Cassie面对她的家庭所遭受的不公平态度,能够为八到十岁的幼儿开启一个崭新的世界。故事应该能够有许多的活动配合:像是角色扮演、艺术创作、科学或数学、或者讨论。 故事内容必须要在水平之上:要有张立的剧情、鲜活的角色、严谨的结局。 故事情节应该要清晰而合理。故事应能提供批判性思考的机会:帮助幼儿发展理解他人观点及批判性思考之能力。 故事角色应该拥有各种外表、社会、及心理上的特征,并同时拥有好及坏的一面。有些童话跟民间传说,拥有着多样化、完整、而又善恶参半的角色,这样的角色特性能够帮助幼儿发展超越善恶二分法的思考能力。
三、如何讨论道德议题
Clere 和 Gallimore(1996)根据Vygotsky所主张的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理论,提出了一种教导式对话导题法。他们指出,一个有效率的讨论需要一个有能力的教师。他们提出教师必须了解幼儿的道德逻辑潜能,选择适当的讨论议题、并知道如何正确的导出议题。藉由无固定答案的问题,教师能够分析、理解、建立起幼儿的信心,并鼓励他们彼此讨论。这里有些示范性的问题:
故事里发生了什么? 你为什么这样讲? 你从这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我们应该原谅(角色名)吗?为什么? 为什么某个角色的行为不好? 这个故事让你想起了什么? 你能同意/接受这个故事的结局吗?为什么? 藉由像是『故事里发生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我们通常能够让幼儿开始进行讨论,或者我们也可以请他们说出故事的结局,并分享个人感受。就算是较大的幼儿也可能对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感到棘手,此时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帮助。
幼儿常规与道德的学习常是老师和成人头疼的一环,而近年来不同风格的绘本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与幼儿道德相关的绘本就是老师引导幼儿、培养幼儿解决两难困境的一大利器。
幼儿到二、三岁的时候,会逐渐将日常的规则内化,开始了解该做什么、什么时候该做的规则,而且乐于「做正确的事」。幼儿经常会寻找大人的讯号,看他是否做对、是否是好孩子,而产生自信或羞愧的感觉,此时成人提供机会让幼儿自行解决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课题。另外,在适当的情境中,藉由绘本让幼儿将心比心、多方面的思考,将使道德问题在幼儿的心灵发挥潜移默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