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的教学
当下教师的累,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心累。
而这种心累是来自于内外两个方面。
对内方面:
学校内部管理越来越精细化,对教师的管理和要求越来越高。教学质量要求是一个非常大的压力,也是压在教师头上最重要的一块石头。如果所代的课所带的班提不高成绩,提不高质量,那么教师则面临着非常尴尬的境地,甚至是面临着被淘汰的结果。
再加上,现在的教师教学已经不是过去那样单纯的教书育人了,而是还要承担教学以外的很多工作。
希望社会国家,能够真正给教师松绑,对教师多一些信任,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注,多一些支持,让他们放松心灵,轻松执教,这样才有更好的教育,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⑵ 英语的教学本质是什么,能不能具体些
您好,英语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交际就是运用语言去做事情,去完成有实际目的的任务。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
纲》指出:“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
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新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主要有运用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文化意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兴趣动机、自信意识、合作精神、祖国意识、国际视野)和学习策略(认识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五个方面。语言技能脱离不了语言知识,语言知识是文化意识的反映,
文化意识建立在情感态度之上,情感态度影响着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又制约着语言技能的发展其关系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
3.交际性: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在充分肯定英语的工具性与知识性之外,阐明了外语教学的性质,是为了“建立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培养大量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并在不同程
度上通晓一些外国语的人材”。这就把外语从单纯的工具性学科上升到以为交际而运用语言的交际工具性为主并兼有传授语言知识、文化生活背景知识,以开阔眼界的思想性以及提高文化素质和培养智力的发展性的综合体。
(二)英语与母语的区别
1.语言特征及历史文化背景不同。教师应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
呼、感谢、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录象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
2.词汇、句法方面,英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别。例如: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英语多
长句,汉语多短句,英语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而汉语正好相反,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
3.文化层面,包括生活习惯、习俗、思维方式等的不同。生活习惯方面:在英国谈正事或工作的时候最好直接切入主题,拐弯抹角会被视为浪费时间,英国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 教育论文 日常工作人说“No”的时候,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而中国人有时是表示客气,并非真正地拒绝。社交方面:中国学生对英国人的印象可能是礼貌却冷淡。通常英国人不喜欢过于亲热,觉得这样肤浅而且不真诚,太多的热情和关注会让他们感到奇怪和不自在,所以和他们建立友谊要花些时间。
(三)英语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1.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2.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应加强语言文化导入,重视文化之间的差异。
3.英语教育的立意高于英语教学,英语教育既源于教学实践,又高于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实践。
它主张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更多的人文教育,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关注学
生跨文化意识和英语应用能力的发展
,比传统的英语教学要求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