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育 » 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

发布时间: 2020-11-19 12:15:10

什么是环境教育项目

环境教育项目致力于提升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激发社区群众对当地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的自豪感;增强社区群众对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参与;配合、支持协会其他项目的开展。环境教育项目开展的工作有:

滇西北绿色旅游推广中心。滇西北绿色旅游推广中心项目是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嘉吉公司的资助下,由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和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合作实施的一个公益项目。项目旨在通过展示滇西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唤起公众对滇西北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关爱和保护意识;探索将环境教育、科普教育、爱国教育和民族文化教育融入旅游体验的有效途径;引导公众选择绿色旅游方式并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推广中心”于2005年5月1日正式向公众开放。

自豪环境教育。该项目和美国民间环保组织瑞尔中心(简称RARE)合作,与政府部门、学校和当地社区一起,在老君山开展以滇金丝猴为标志性物种、以自豪促环保为理念的自豪环境教育项目。项目示范阶段的实施时间为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示范点选为老君山地区的石头乡和黎明乡以及与滇金丝猴栖息活动比较近的村寨,示范项目结束后,项目范围扩展到其他滇金丝猴主要栖息地。

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教育项目利用学校教育,将自然保护的目标、社会公正、适度发展和社区参与融入师生的个人使命之中。其总体目标是为了巩固社区与协会在滇西北项目区共同取得的生态保护成果。除帮助当地农村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外,项目还力图缓解保护对象面临的各种威胁因子。从2002年12月起,云南省林业厅,丽江市和玉龙县教育局、林业局、环保局,拉市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当地学校等合作伙伴与协会一起,根据不同学校的具体情况和位置,制定了教学大纲。内容之一就是通过制定师生“地球小助手”教学日志来教育孩子们关爱所有的生命,探索不破坏大自然的能源可持续利用方式,并宣传自己取得的成就。

❷ 环境教育的杂志:环境教育

教育与教学研究
创建绿色学校专辑
思考与探索
宣教工作
教师园地
环境教育主题活动实例
论坛
知识长廊 主管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主编:
ISSN:1007-1679
CN:11-3784/G4
地址:北京市崇文门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62

❸ 环境教育的含义是什么

归纳起来,环境教育的内涵主要有“学科说”、“过程说”和“手段说”。“学科说”从学科属性的视角论述环境教育的含义,将环境教育作为一门教育科学。“过程说”认为,环境教育价值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手段说”认为,“环境教育是达到环境保护目的的一种途径”。这三种观点都蕴含了环境教育的目标,即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与关怀,使人们理解与环境相关的问题,协助人们掌握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人们以合理的态度、知识及技术处理现存的环境问题及预防环境新问题的发生,确立合理的环境价值观和环境伦理观。

综合而言,环境教育是一种旨在提高人们处理其与环境相互依存关系能力的教育活动。具体来讲,环境教育从人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出发,通过对受教育者实施环境知识、环境问题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受教育者的环境意识、环境心理,培养其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与伦理观,为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各种帮助。

❹ 环境教育是什么的条件

学位证书是证明学生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而授予的证书,在我国学位证授予资格单位为通过教育部认可的高等院校或科学研究机构。

❺ 环境教育项目如何开展

通过开展公众教育培养公民的环境意识和对环境负责任的良好行为。美中环境基金会与各地不同的组织机构合作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包括呼吁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系统。美中环境基金会在这一方面开展的主要项目,是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自1998年以来开始资助的“探索未来”环境教育系列活动。该活动帮助中国青少年增强环境意识,做环境好公民,已开展的活动有以下几项:

国际环境剧院:运用自主性和互动性的教育方式,辅导青少年通过舞台表演形式,把日常生活中所关注的环境问题表达出来,极富教育意义。这个项目从2001年4月开展以来,采取了富有成效的教师与学生培训两步走的方法。第一阶段先由美中环境基金会的戏剧专家对当地学校教师和社区项目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学习即兴表演技巧,提高剧情设计能力。第二阶段由获得培训证书的中国教师组织学生培训,利用课外兴趣小组的时间,在教师的辅导下由学生们自己讲故事、编剧情、设计舞台动作和道具,创造学生自己的戏剧。演练熟悉之后向社会进行表演,其幽默有趣的形式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

城市环境手册:以具体的城市环境历史和现状为主线,全面介绍城市的空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和自然生态等各种环境条件,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手册每一章节后面都附有练习题,以城市的环境系统作为实验室,由学生自己动手调查研究,解答问题。城市环境手册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和兰州五个城市出版,2002年修改后的第二版在北京、天津出版。

环境考察场所指南: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深圳四城市环保局的支持和帮助下,为组织学生进行环境实验和考察编写的指导材料。对于学校、教师和辅导员组织学生参观和考察环境场所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地球视线”招贴画:“地球视线”招贴画是一系列帮助青少年了解环境状况的知识挂图和宣传画。从展示中国水资源的卫星照片,到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图,其主题内容多种多样。用彩色标记和图表的直观形式表现植被的分布和各种资源数据等环境知识,帮助青少年理解环境系统的现状和保护它们的重要意义。

爱护动物教育:美中环境基金会与美国动物与环境保护协会合作,翻译、改编并且在中国出版了一系列少儿环境与动物保护读物:《杰利、杰咪在中国》、《杰利、杰咪教师指导手册》和《善待动物、珍爱地球》,从幼儿时期就对孩子们进行爱护动物、尊重环境的教育。

环境实地监测:在政府环保教育部门和当地环境组织的支持下,美中环境基金会几年来组织了数以千计的中小学生参加环境实地监测。这种亲临其境、亲自动手的学习机会为孩子们提供了理解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无价课堂,其影响是直接、长远的。活动包括在北京护城河和天津海岸湿地进行的水质检测和在深圳进行的海岸清理义务劳动。

❻ 我是怎样进行环境教育的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对于地理学科来讲,环境保护是永恒的主题。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师范地理教学的中心内容,是贯穿教学的主线之一。在我校使用的中师地理教材中,第一章至第九章讨论的主题即是人地关系,第一章至第四章分别讨论人类生存环境的四个主要方面: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第五章至第八章分别讨论人类活动环境的各个方面――聚落、农业、工业、地域联系和旅游,第九章人类和环境,则是对以上各章内容做高度的概括说明,以人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线索,揭示当今人类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解决各种问题的根本途径。
由此可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让环境保护的意识深入人心是时代赋予地理教育的使命。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也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的手段,是学生德育工作很好的切入点。
在地理教育中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很好地把环境保护的理念,不但植入学生的大脑,而且还能让学生把意识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呢?
一 教师需要提高个人文化和专业素养,怀揣爱国热情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必须怀揣爱国主义情怀,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富饶的资源容易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师要用爱国主义的激情唤起学生改造自然的同时保护环境、创建美好家园的情操;要教会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康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地理教师还必须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时俱进,充分感受和认识人地关系,能够从理性的知识角度和感性的情感角度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对生活中所发生的恶性环境事件做出正确理性的反应。
二 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真挚的师生情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的实施和教学效果的提高。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教师就必须认真、持久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只有有了学习兴趣,才能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才能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才能让他们认识到地理有趣、有用、可学。
三 让学生充分认识目前的环境形势,学会有用的地理
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全球环境热点问题主要是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等。环境问题实际上也是发展问题。由于各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产业政策、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各不相同,环境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解决环境问题的侧重点和对策也不一样。让学生了解世界及我国的环境问题,才能够更好地在地理学习中产生共鸣。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标最基本的理念,要求教学要尽量还原生活,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把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和内在需求,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地理教学中针对环境保护教育,根据生活地理的内容要求,我总结了一下,它们包括:(1)能够评价生活环境质量,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及个性爱好选择居住地的区位,并能对环境采取积极态度与保护行动。(2)对各种自然与人为灾害的发生、防御有正确认识,具有安全意识,并能基本掌握自我保护的措施。(3)运用地理常识看懂各种媒体的新闻报道,了解国内外重大环境事件的地理背景。(4)在休闲时,知道采取什么休闲方式(如娱乐、健身、野营、旅游等),并知道怎样利用环境或选择路线来进行休闲活动。(5)知道区位生产和销售地的人文特征与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以及生产中的环境代价。纵观当下我们的教育观念,在环保意识上仍然存在很大的漏洞与问题。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环境意识淡薄,在教育上对环保意识的重视程度不够,致使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难以和谐。因此,我们在地理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学科的优势,应该注意到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加强人们对于环保的重视。
四 结合中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职业特征开展教育活动
师范学校的在校生年龄为15~20岁,他们充满激情,情绪情感内容的社会性日益深刻,能用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道德行为更加自觉、深刻,初步形成了道德观点、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感相联系的道德信念,自我意识渐渐发展,世界观逐步形成,出现了情感倾向的定型。针对这样一个群体,地理教师要积极正面地加以引导,将环境保护、热爱国家的思想意识内化为他们世界观、价值观的一部分。
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建设者。必须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在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护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环境保护意识的强弱是体现一个国家民族素质的重要标志。因此,要对现代青少年学生进行必要的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的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我校师范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选择的职业是教师,主要是从事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承担着培育下一代的责任。当环境保护这一思想已经成为教师本身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一部分的时候,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可以很好地将这一思想理念传递给学生。

❼ 中国的环境教育优于欧美等国外的环境教育;注意是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以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有效参与能力、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与技能、培养环境保护人才为任务,以教育为手段而展开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简而言之,环境教育就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环境问题是由于人口增长、现代科技和现代生产力迅猛发展所产生的问题。因此,人类对生存环境恶化的担扰导致了环境教育的应运而生,其原始的动机还是来自于人类对自身生命的关爱和珍惜。

❽ 幼儿园环境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包括三方面:物质环境教育、精神环境教育和社区资源教育。

1、保护幼儿的天性,创设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

幼儿园应该是孩子的家园、乐园、花园。在物质环境的创设过程中,从孩子的观察视角入手,为幼儿创设处处皆精品、充满童趣、充满交流和互动气息的、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

2、尊重幼儿的个性,营造温馨和谐的精神环境  

精神环境是一种隐性环境,对幼儿的发展特别是情绪情感、社会性、个性品质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所幼儿园能否成为幼儿真正的乐园,精神环境是关键。

3、满足幼儿成长的需要,充分挖掘利用社区资源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幼儿园、社会三大环境的相互作用。社会是幼儿密切接触的一个生动有趣的大课堂。请进来,走出去是幼儿圆内外教育力量整合的最佳途径。

(8)环境教育扩展阅读:

幼儿园环境教育的方法:

一、在活动室内设置各种活动角落

在活动室内可以为孩子们设置玩具角、图书角、美术角、常识角、自然角等。这些活动角落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活动机会和空间,同时可以在活动的过程中,增长幼儿的知识,开发幼儿的智力,加强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比如:在幼儿园设置的美术角,这是为幼儿提供美工活动的场所。孩子们在绘画、剪贴、折纸、塑造、制做等活动中,使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发展。美工活动既可以对幼儿进行形象思维的训练,又可以培养幼儿抽象思维的能力。

美工活动是手脑并用、动静交替、寓教于乐的好形式。幼儿在玩中做,玩中学,整个活动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可以使幼儿萌发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

因此在幼儿园中设置美术角是十分必要的。为幼儿设置图书角,可以使孩子们通过阅览图书,丰富知识,开发智力。图书角有多种形式,条件好的幼儿园可以制做专用的图书柜,图书架等,狭窄的幼儿园可以将图书角设置在窗台上。效果比较好的是布袋式图书角。

布袋式图书角具有制作简便,不占空间,价格低廉,幼儿取送图书方便,美观大方,富有幼儿情趣等特点。同时,可以培养幼儿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布袋式图书角,可以设置在风琴的背面和门上,为幼儿的学习和成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布置家园联系,小红花园地等专栏

家园联系、小红花园地专栏,是幼儿园必不可少的栏园。家园联系专栏是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联系的园地,该专栏可以使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园的教学情况,以及幼儿在园内的学习情况,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

教师还要以通过家园信箱栏目,向家长介绍一些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方法。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意见、见解和要求,通过信箱传递给教师,共同为教育好幼儿做出努力。幼儿园设置小红花园地,是为了表扬和鼓励幼儿进步,激发动儿积极向上的愿望。

小红花代表的内容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和情况确立,如午睡小红花,进餐小红花,学习小红花,守纪律小红花,讲卫生小红花等。在周末总评时,就可以比一比,谁的红花最多,谁的进步最大,通过在幼儿园设置小红花园地,使孩子们能够在德智体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三、幼儿园瓷砖墙壁的利用

在幼儿园设置瓷砖墙面,为师生共同参与装饰、绘画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是幼儿园布置环境较为理想的方法。

在师生共同设计、布置环境的过程中,把幼儿的作品布置在活动室的瓷砖墙壁上,使幼儿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增添一种亲切感,提高了幼儿的主人翁意识。这样不仅可以通过美的环境陶冶了幼儿的情操,也可以发展幼儿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美术技能。

如果幼儿园结合主题教育与季节的变化,随时更换幼儿的作品,就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了知识传授。

在活动室设置瓷砖墙面,为幼儿提供了即兴作画的新天地。瓷砖墙面光滑,洁白、易画、易擦、易清洗,是幼儿作画的最佳场所。幼儿即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育的主题作画,也可以按着自己的想象即兴作画,还可以几个小朋友自由结合集体作画。

从个体上来说,不但提高了幼儿的绘画水平和兴趣,而且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从整体上来说,既美化了幼儿生活环境,使幼儿生活在不断变化,富有新意的童趣世界中,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与集体主义思想。这项活动深受幼儿的喜爱。

在活动室设置瓷砖墙面,也为教师展示美术技能提供了极好的舞台,教师在瓷砖墙面上既可以根据教育主题的内容选择粘贴的题材,也可以按着自己的爱好进行粘贴,还可将墙面涂上颜色,然后再进行粘贴。

这样既能不断提高教师手工技能,又给幼儿创设一个和谐轻松、富有美感的环境。幼儿在这样一个天地里,即受到美的熏陶,又可以受到知识的教育。

四、用纸贴画,布贴画装饰布置幼儿园环境

用各种纸贴画布置幼儿园环境,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里说的各种纸包括吹塑纸、绒纸、旧挂历纸、手工纸和不干胶纸等。这些纸粘贴出的作品,色彩鲜艳,画面生动,具有一定的艺术效果。比如,采用比较先进的彩色不干胶纸粘贴玻璃画,布置幼儿园环境,效果十分显著。

这种形势是把不干胶的艳丽色彩与玻璃的透明作用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颖的艺术风格,深受幼儿的欢迎。特别是具有主题性的内容,不仅美化了环境,同时,使该于们受到教育和启发。不干胶纸粘贴的玻璃画,优点很多,最主要的是不怕水,不怕擦,不易损坏,还可以随时更换。

用布贴画装饰、布置幼儿园环境,会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新颖别致的良好空间,布帖画是一种比较独特的作画方法,画面材质新颖,色彩十分明快,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将不同规格和内容的布贴画分别布置在梯厅和活动室内,可以使孩子们在获得美的感受的同时,陶冶情操,潜移默化地使他们受到教育。真正是寓理于情,寓教于乐。

幼儿天真、活泼,他们早期性格与习惯的形成,是与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幼儿生理上的弱性,决定了他们对环境的依赖性,幼儿行为的可塑性,决定了环境作用的广泛性;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为幼儿创设良好教育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精心的布置,给幼儿创造了一个温馨、优雅、舒美的环境。一个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不仅达到了对幼儿心灵塑造、情感陶冶的目的,同时,为幼儿一生的成长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❾ 环境教育原则

环境教育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以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有效参与能力、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与技能、培养环境保护人才为任务,以教育为手段而展开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简而言之,环境教育就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环境问题是由于人口增长、现代科技和现代生产力迅猛发展所产生的问题。因此,人类对生存环境恶化的担扰导致了环境教育的应运而生,其原始的动机还是来自于人类对自身生命的关爱和珍惜。
中文名
环境教育
外文名
environmental ecation
核心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目的
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性质
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一种教育
快速
导航
基本目标指导原则特点提出与发展
定义
环境教育(environmental ecation),指借助教育手段以提高人们对环境的了解和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可以使人们对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动员全社会成员共同努力来保护环境。
环境教育分为普通环境教育和专业环境教育两个方面。普通环境教育在于帮助人们获得有关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基本知识,激发人们关心环境、爱护环境的积极性,增强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专业环境教育在于培养具有分析环境和解决环境问题能力的专业人才。
基本目标
第比利斯宣言明确指出,环境教育的目标包括:1. 增强人们对城市和乡村区域中的经济、社会、政治和生态的相互依赖性的认识;2. 给予每个人保护和改善环境所需要的知识、价值观、态度、决心和技能;3. 在个人、团体和整个社会中创造出新的有利于环境的行为规范。[1]
指导原则
1. 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自然和人工环境,技术和社会环境(经济、政治、文化历史、道德、美学都属于社会环境)均属于一个整体;
2. 环境教育应当是终身教育,从学龄前开始,一直持续到所有正式和非正式的教育方式当中;
3. 在教学方式上为综合学科形式,从每个学科中提取出特定的内容以形成整体和平衡的观点;
4. 从当地、国家、区域和国际的观点来分析环境问题,这样学生才可以理解不同地理区域的环境状况;
5. 在预防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提倡本地、国家和国际合作的价值和必要性;
6. 在发展和经济增长过程中,明确地考虑环境因素;
7. 使学习者能够计划自己的学习经历,并给予他们机会以做出决定并接受该决定带来的结果;
8. 环境意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价值观是对每个年龄的学习者都应该教授的,但对于较年幼的学生,应对其更加强调有关当地社区的环境意识;
9. 帮助学习者发现环境问题的症状和根本原因;
10. 强调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从而强调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
11. 利用多样的学习环境和多样的教学手段,学习有关环境的知识、在环境中学习,并强调实践活动和亲身体验式学习的重要性。[2][1]

❿ 环境教育的词条:环境教育

在《环境教育环境保护活动、环境教育推进法》中定义为“为加深对环境教育保护的理解而进行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教育及学习”。在实践中,通才被理解为“为解决环境问题,由行政机构、企业、NPO等各部门及市民等进行的教育活动”,有时也被理解为“环境学习”。目前,公认的环境教育课程模式主要有两类:
一是多学科模式,也称渗透式模式,即将环境教育内容渗透到各门学科之中,通过各门学科课程化整为零地实施环境教育。这种课程模式,便于将环境领域的各方面内容分门别类,使学习者在各学科的学习中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无需专门的师资和时间,教育成本较低。但是,由于环境教育内容分散,课程的综合评价较难,教育效果有时也不理想。
二是跨学科模式,又称单一学科课程模式,即从各学科中选取有关环境科学的概念、内容合为一体,组成一门独立课程。这样设置课程,能够一定程度弥补多学科课程模式中内容零散、缺乏系统的不足,使教育更富针对性与系统性,也利于课程的综合评价。然而,这就必须投入相应的人力和物力,往往还会增加学习者的负担。 1. 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自然和人工环境,技术和社会环境(经济、政治、文化历史、道德、美学都属于社会环境)均属于一个整体;
2. 环境教育应当是终身教育,从学龄前开始,一直持续到所有正式和非正式的教育方式当中;
3. 在教学方式上为综合学科形式,从每个学科中提取出特定的内容以形成整体和平衡的观点;
4. 从当地、国家、区域和国际的观点来分析环境问题,这样学生才可以理解不同地理区域的环境状况;
5. 在预防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提倡本地、国家和国际合作的价值和必要性;
6. 在发展和经济增长过程中,明确地考虑环境因素;
7. 使学习者能够计划自己的学习经历,并给予他们机会以做出决定并接受该决定带来的结果;
8. 环境意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价值观是对每个年龄的学习者都应该教授的,但对于较年幼的学生,应对其更加强调有关当地社区的环境意识;
9. 帮助学习者发现环境问题的症状和根本原因;
10. 强调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从而强调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
11. 利用多样的学习环境和多样的教学手段,学习有关环境的知识、在环境中学习,并强调实践活动和亲身体验式学习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致使许多自然资源被过度利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国际社会达成了共识: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是保护和改善环境重要的治本措施。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是全球环境教育运动的发端,会议强调要利用跨学科的方式,在各级正规和非正规教育中、在校内和校外教育中进行环境教育。随后环境教育开始体现在各国政府工作中,并逐渐形成全球性的环境教育行动。
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前苏联的第比利斯召开了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在第比利斯会议上,各国初步意识到环境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第比利斯宣言》指出“从其基本性质看,环境教育对更新教育过程可以做出贡献”,还呼吁“要有意识地将对环境的关心、活动及内容引入教育体系之中,并将此措施纳入到教育政策之中”。第比利斯会议是环境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第比利斯宣言》突破了环境教育概念以知识为主的特点,明确提出环境教育的目标包括意识、知识、技能、态度和参与五个方面,拓展了环境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把环境教育引入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为全球环境教育的发展构建了基本框架。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发布了《我们共同的未来》,1992年的地球高峰会议(Earth Summit)提出了《21世纪议程》(Agenda 21),使环境教育成为世界公民必备的通识,也是国际共负的责任。《21世纪议程》是人类大家庭为创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21世纪议程》指出:“教育对促进持续发展是非常关键的,它能提高人们对付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能力,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对改变人们的态度都是必要的,使他们有能力估计并表达他们对持续发展的关心。”《21世纪议程》提出了环境教育的重要任务:重新确定教育方向,以适应持续发展的需要;提高公众的意识;进行培训等,从而对整个人类社会的环境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联合国1992年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中国很快就制定了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确定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世界上率先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在该议程中写道:“加强对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灌输。在小学的《自然》和中学的《地理》等课程中纳入资源、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内容;在高等学校普遍开设《发展与环境》课程,设立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研究生专业,如环境学等,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从初等到高等的整个教育过程中。” 世界其他国家也纷纷行动起来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如1993年6月,东南亚国家联盟为持续发展举行了环境教育会议;1993年年9月,在印度新德里举行了为实现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的全球讨论会,等等。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提出“为了可持续性的教育”(E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要求把环境教育与发展教育、人口教育等相融合,建立了环境、人口和发展项目(EPD项目),开始将环境教育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希腊的塞萨洛尼基召开会议,确定了“为了可持续性的教育”的理念。这标志着环境教育已不再是仅仅对应环境问题的教育,它与和平、发展及人口等教育相结合,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的出现,为“绿色学校”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基于世界环境教育发展的趋势,联合国教料文组织在1997年召开了一次世界环境教育培训大会,总结成绩,根据需要确定优先发展的教育领域和教育对策,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环境教育与培训行动计划。 环境教育具有全民性、终身性、全球性和学际性等特点。
全民性
环境教育,从对象上看,是全民教育,具有全民性的特点。因为环境质量的优劣和每一个人的生产活动、生活活动息息相关,没有全民的关心、参与和身体力行,困扰人们的环境问题就难以解决。环境教育应该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种领域:家庭、学校、厂矿、企事业单位等。总之,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应该有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从时间上看,是终身教育,具有终身性的特点。环境教育的终身性决定它应该是从摇篮到坟墓的教育,应该渗透到人生的各个阶段:婴幼儿、青少年、壮年、老年。
全球性
环境教育,从空间上看,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进行的教育,具有全球性的特点。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互相影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不管来自北美、欧洲或亚洲,在地球周围积存构成的温室效应将影响整个地球。虽然这些环境问题发生在某个国家或地区,但其灾难性后果必将是全球性的。地球只有一个,必须共同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因为人们已进入了人类进化的全球性阶段,每个人显然地有两个国家,一个是自己的祖国,另一个是地球这个行星。
学际性
环境教育,从内容上看,是各个学科协同进行的综合教育,具有学际性的特点。环境教育的学际性特点是由环境问题的广泛性和综合性特点决定的。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多学科的通力合作才行。所以,环境教育决非某一学科的任务,而是所有学科的共同任务。它不仅包括自然科学各个学科,而且还包括技术科学、数学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只有这些学科通力协作,环境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教育环境问题是个古老的命题。它是随着古代教育的产生而产生的,对教育环境问题的重视与研究是从学校教育产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古今中外教育家留下了许许多多宝贵的遗产。如中国古代家教中“孟母三迁”的故事、苟子的《劝学》篇、英国欧文的性格形成论、法国卢梭的《爱弥儿》、日本小原国芳的“尊重自然”的教育信条,等等。
教育环境与环境教育是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两个不同概念。教育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生存和发展功全部外在世界;而环境教育则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而展开的一种教育活动过程。因二者都是由“教育”和“环境”两个要素构成的复合概念,所以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概括地说,它们之间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即教育环境优化是环境教育的目的,环境教育是教育环境优化的手段。因为教育环境的中心是“人”,环境教育的对象也是“人”,所以“人”是教育环境与环境教育的交叉点和结合点。
环境教育是21世纪世界基础教育的热点,作为环境教育目的之一的教育环境问题自然也是21世纪世界基础教育的热点。 在中国,校园环境教育是贯彻保护环境这一基本国策的一项基础工程,是中国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环境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一是培养和造就消除环境污染和防治生态破坏,改善和创造高质量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所需的各种专门人才,培养和造就具有环境保护与持续发展综合决策和管理能力的各层次管理人才。二是培养广大人民群众自觉保护环境的道德风尚,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与发展意识。
中国的校园环境教育开始于20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校园环境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1973---1983年)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后,环境保护工作开始受到关注;在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逐渐在中小学校课程中增加环境科学知识内容。
发展阶段(1983---1992年)
中国教育部1987年颁布的教学大纲中强调,小学和初中要通过相关学科教育和课外活动、开设讲座等形式进行能源、环境保护和生态的渗透教学,有条件的开设选修课。
提高阶段(1992年后)
中国教育部在1992年颁布的新大纲中明确提出在相关学科教学内容中要讲授环境保护知识,1995年在北京召开环境教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优秀教师表彰大会,有力地推动了全国的环境教育工作。从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与中国政府和民间组织进行合作,开展了环境教育研究和培训,加强人员交流以及中小学环境保护活动,为中国环境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中国环境教育界与世界环境教育界联系得更加紧密。1996年以后,“绿色学校”的创建使中国环境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室内环境教育的内容包括:室内环境基础知识、室内环境检测治理知识,室内环境标准知识等,具体包括下述意识教育 。
1、室内环境与人和谐意识教育。
2、室内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意识教育。
3、室内环境质量知情权及检测、评价意识教育。
4、室内环境污染治理意识教育。
5、室内环境质量标准意识教育。
6、室内环境保护伦理道德观教育。

热点内容
事业单位语文 发布:2024-05-19 03:36:12 浏览:200
龙强班主任 发布:2024-05-19 01:43:31 浏览:365
怎么样的什么 发布:2024-05-19 00:51:35 浏览:131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发布:2024-05-19 00:51:31 浏览:868
我和班主任蒋晴晴 发布:2024-05-18 23:56:33 浏览:733
研究生暑期学校总结 发布:2024-05-18 22:33:16 浏览:287
初三数学期中 发布:2024-05-18 22:28:58 浏览:907
住友化学中国 发布:2024-05-18 19:09:25 浏览:88
教育观幼儿 发布:2024-05-18 16:46:25 浏览:129
中国政法大学地理位置 发布:2024-05-18 14:45:01 浏览: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