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教育
是用来描述对孩子未来在个人和社会生存有帮助的的教学。
品格教育的共同目标是在协助年青人能成为道德成熟、负责任、合群、自律的成人。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成为社会中负责任一员。
关于儿童品格教育,认识品格不是借口头来教授的,而是藉行为来传递的。 学习、工作、生活都是做好的体验塑造环境。 能体验多少,就可以认知多少。 能认知多少,就可以内化多少。 能内化多少,就可以行为多少。
实现方式:通过书籍和其他媒体讲故事。用好故事为榜样来启发孩子和年轻人。它教他们关于诚实, 正直和如何帮助社会;品格教育论坛,主要致力于品格教育交流的网上平台。
(1)品格教育扩展阅读:
在经历一阵素质教育的提倡之后,品格教育也逐渐被更多的机构和人们所重视。如何对品格下定义,作出解释,以及在学习生活中对日常行为模式给予一种品格塑造的意识,这也正成为更多家庭教育养孩子时所急切关注的。
因为更多的人们知道,行为的表像只是内在品格的体现,一个内在品格的塑造需要在生活中有生长的环境,从孩子起就在家庭与校园以及社会中构建起一个安全自由的成长的空间,爱的空间。
2013年在北京有一家品格亲子俱乐部专注于儿童品格教育,在幼教机构,社会福利团体,生活社区中致力于此项目事业的推广和实践。
❷ 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内容包括提高道德觉悟和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中国社会主义时期实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教育,主要是培养人民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提高人民的历史主动性,推动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的不断改善。它既从现实经济政治关系的实际需要和可能出发,又着眼于人民道德境界的不断升华。
它不仅注重清除一切旧道德的消极残余和影响,积极配合和保证政治、法律、知识、审美等方面的教育,而且更注重于培养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选择能力。
(2)品格教育扩展阅读:
从类型划分的角度说,德育即培养学生在私人生活、国家与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中的道德意识,以及合乎私德、国民公德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
德育包括私德、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私德教育即培养学生的私人生活的道德意识及行为习惯;公德教育即培养学生的国家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道德意识及符合国民公德和社会公德的行为习惯;职业道德教育即培养学生职业生活的道德意识及合乎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
从层次划分的角度说,德育即对学生进行道德理想、道德原则、道德规则的教育,激励学生的高尚行为,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
德育包含理想、原则、规则层次的道德教育。道德理想教育即运用道德倡议形式激励学生的高尚行为;道德原则教育即运用道德指令或道德倡议形式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道德规则教育即运用道德禁令或道德指令形式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
从德育任务的角度说,德育包括发展学生的道德认识、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等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当代学校德育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敏感性。道德判断力即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对一定的事件或行为进行对与错、当与不当的判断的能力;道德敏感性即敏锐地感知、理解和体察自己、他人及社群的情感、需要和利益的能力。
❸ 什么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及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的,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养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成功的人格,人格养成专家叶长强先生,因兴趣使然结识众多海内外文化大家、儒释道等百家要人、社会精英人士及名人骚客。浸淫于浩若烟波的中华文化中,总结出人格之精髓——大成模型,填补了国内外人文教育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