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育 » 严厉教育

严厉教育

发布时间: 2021-07-28 08:54:36

A. 我们应该严厉教育孩子吗

你好。

不能一概而论,它只是教育孩子的方式之一,是否严厉取决于孩子的言行是不是出现了严重的失误。

孩子在十八岁之前,都是属于未成年人阶段,怎样让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是一个让家长们如履薄冰的过程。

家长们需要时时处处都为孩子们着想,孩子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家长们的全权保障。物质上的保障工作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做到,也不容易出错,但是精神上的保障就比较费心费神,更需要家长们要高度关注了。

对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考验的是家长的智慧和耐心,要不要在所有事情都对孩子严厉一点,要不要对孩子处处不苟言笑,需要根据当时的情况而定。

按照常规,当孩子在某个问题上出现了失误的时候,影响到了事情的发展了,就极有可能会让家长倍感焦虑,烦躁不安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会对孩子严厉起来,声色俱厉,雷霆万钧,恐怕就是家长们的表达方式了。

不过,大家也要意识到,人是会学习的,人不可能长期处在不断犯错的阶段,更多的时候,人们都是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大踏步往前进。

孩子们也不例外,他们在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下,掌握了很多人类社会知识的精华,能够主动运用这些知识来给予他人所需要的帮助。

对于孩子们这样发自内心的富有爱心的表现,家长又有什么必要非要采取严厉的方式来对待?正确的选择不应该是对孩子们笑脸相迎吗?

对孩子们时刻用一种充满了爱意的眼神关注着他们,会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被家长用爱心来对待着的,孩子们的内心深处也希望自己能像家长那样,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富有责任感的人。

相对于严厉,孩子们本能的更倾向于愿意接受温和的方式。不同的教育方式各有千秋,没有哪个一定好,哪个一定不好,好与不好都是相对的。

任何一种方式,只要能对教育孩子起到积极的正面的作用,那就是好的教育方式,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达到了理想的效果了。

B. 求严厉教育出来的名人和人才有哪些

康熙叫儿子背书,背100遍不行,要背120遍,儿子不肯,康熙说,我小时候就是背这么多遍。不信?不信,你随便拿一本书,随便抽一段。当场就在那儿背给儿子听,一字不差,儿子佩服得不得了,乖乖地背120遍。”
皇子们读书,非常辛苦,早上4点钟就要到书房,中午吃侍卫送来的“快餐”,一直读到晚上6点。康熙每天去检查两次,抽皇子背书,老师还要拿著书对,康熙不用,光听就能挑出错来;皇子骑射课上学射箭,康熙亲自上场做示范,连射三箭,箭箭中靶心,叫皇子们不服都不行。现在一些父母,让孩子做功课,自己在看电视,孩子怎么能服气呢?所以,教育还是得言传身教。

康熙身上有三种血统、有三种文化、有三种品格,康熙的三种血统,他父亲是满族人,他祖母是蒙古人,他母亲是汉人,所以康熙身上有满洲人、蒙古人、汉族人的三种血统。他又受了三种文化的影响,他祖母、他家庭说满语,他的师傅,满族的师傅教给他说满语,学满文,教给他骑射,他的汉族师傅给他讲四书五经,他又受到儒家文化的教育,所以康熙他的文化来说,既受到满洲骑射文化的影响,又受到蒙古草原文化的熏陶,还受到汉族儒家文化影响。康熙的学习从五岁开始,虚岁五岁,周岁才四岁,到了上书房学习,就是到学校学习,每天早上入学,晚上很晚才回来,无论是严寒酷暑,没有一天中断。他自己说,早晚读书年无间日,累得咳血,吐血了,仍然坚持学习。他说每日老师给指定这一段要念120遍,然后要背诵120遍,之后再画一段新的继续背,就这样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完全一百二十遍背下来。所以后来康熙对四书随便指出哪一段,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这对一个汉族的青少年是不容易的,对一个刚入关不久的满族少年是难能可贵。

康熙对子孙讲教育,在中国历代帝王里是非常特殊的。康熙一共有35个儿子,20个女儿,他孙子辈有人统计是97个,这是个很大的家族。那康熙怎么教育他的子孙?康熙对子孙的教育当然是望子成龙,他教育的方式很多,言传身教,让他的子孙跟他行围打猎,跟他巡视,甚至作战的时候,也带着他们,就是在实践当中来进行培养教育。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学校教育。

皇子皇孙读书的地方叫“上书房”,康熙他这时候上书房在畅春园无逸斋,就是避免他的子孙贪玩,要无逸,不要闲着,不要贪玩,不要贪图享乐。《康熙起居注》和其它的一些书记载了皇子皇孙上学的具体情况,我想举一天做一个例子,看看皇子皇孙们是怎么学习的。

这天的寅时,就是早上三点到五点,寅正是早上四点,皇子们就要到无逸斋,开始复习头一天的功课,要有一个时辰的时间,要有两个小时,皇太子在这个时候才13岁,早上三点钟就要到无逸斋书房,他起床时间当然是更早,这是寅时。卯时,就是五点到七点,老师来到课堂,满文的师傅达哈塔,汉文的师傅汤斌等到了上书房,到了之后先给皇太子实行跪拜的礼节,然后就检查皇子们功课,让皇子背书,皇子朗朗背诵,一字不错。然后汉文师傅再给他划下面一段,接着背下面一段。底下就是辰时,就是早上七点到九点,这个时候学生上课已经过了四个小时了,康熙下了朝就来到了无逸斋,皇子们到斋外面台阶下面迎接康熙来,康熙来了之后落座,就说要背书,就让他的儿子背书,康熙拿出书来随便点一段,皇子就背,背完了以后,果然一字不错,康熙说,我小时候书要朗诵120遍,之后还要背诵120遍,完全熟练了,然后再换下一段,这样一段一段地学,这时候有了大臣说,说是100遍是不是就可以了?康熙说必须背足120遍,然后就问其他那几个师傅,说刚才背的怎么样?有的老师就说了,说是太子很聪明,背得很好,康熙说,说你们不能表扬他,要多批评他们,免得他们骄傲。检查完了之后,康熙就处理他政事去了。巳时,九点到十一点,这个时候,记得这一天已经是数伏了,很热,皇子读书的时候,是不许拿扇子的,不许摇扇子,正襟危坐,这时候写字,每一个字要写100遍,来练习书法。底下就到了午时,十一点到一点,就到了午饭的时候,侍卫就送上饭来,皇子们也让老师吃饭,老师跪着接了饭,然后到自己座位上吃饭,皇子们在另一旁吃饭,吃完饭之后不休息,继续前头功课。底下就到了未时,就是一点到三点,这时候皇子们到了无逸斋的外面是一个院,那儿有靶,射箭,一个是休息一下,一个是体育活动,一个是练习骑射,练习武艺。申时,就是十五点到十七点,康熙又到了无逸斋再次检查功课,还让这些皇子们背,他几个皇子排着队一个一个背。底下是酉时,十七点到十九点,这节课是在无逸斋外面练习射箭,康熙先让诸子们一个一个射,之后让那几位师傅一个一个射箭,最后康熙自己射箭,史书记载叫做“连发连中”,功课完了之后放学。从早上三点到下午七点,请注意,不是一天,是天天如此,叫做“无间寒暑”,天天如此。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来,康熙皇帝对教育子孙是极为严格的,在他教育之下,康熙的儿子有几种类型,一种是政治型的,譬如雍正做了皇帝,乾隆做了皇帝,应当说康熙的教育是成功的,儿子雍正是一个很杰出的皇帝,孙子乾隆也是一位很杰出的皇帝,那有人说嘉庆道光呢?康熙能管两代就可以了,再后面那么多也管不了。

他的皇子皇孙不能都做皇帝,做皇帝的只有一个人,其他的第二个类型就是学者型,皇三子胤祉是很杰出的一个科学家,他主持编修《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第三种类型就是艺术型,写字绘画,有的皇子字写得很好,画也画得很好。第四种类型是生活型,他母亲在妃子里面比较地位比较低下一点,他也不可能竞争皇位,但是,他有一个平平安安的生活,所以康熙皇子皇孙当中没有一个纨绔,没有一个为非作歹者。康熙对子女教育成功的一个例子,就是雍正,康熙死了之后,雍正继位,下一讲,我们讲雍正。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十八日,属马。他8岁登极,在位61年,享年69岁,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又称康熙帝。
康熙对子孙的教育,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言传、身教,让子孙参加祭祀、打猎、巡幸、出征等,上学是康熙教育子孙的基本方式。
清朝皇子的教育,《养吉斋丛录》记载:“我朝家法,皇子、皇孙六岁,即就外傅读书。”学习的时间,“寅刻至书房,先习满洲、蒙古文毕,然后习汉书。师傅入直,率以卯刻。幼稚课简,午前即退直。迟退者,至未正二刻,或至申刻”。休假日,“惟元旦免入直,除夕及前一日巳刻,准散直”。一年之中,休假只有元旦一天和其前两个半天。相比之下,今日学生的假日可谓多矣。康熙确定了皇子皇孙的教育制度。
康熙定制,皇子皇孙6岁开始在上书房读书。康熙亲自为皇子们选定师傅,起初有张英、熊赐履、李光地、徐元梦、汤斌等一代名儒。皇子老师中的汉人师傅,主要教授儒家经典;满人师傅称谙达——内谙达教授满文和蒙古文,外谙达教授弓箭骑射技艺。《康熙起居注册》等书记载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六月初十日,皇子一天读书的情状:
寅时(3~5时),皇子在书房读书,复习前一天的功课,准备师傅到来上课。
卯时(5~7时),满文师傅达哈塔、汉文师傅汤斌和少詹事耿介,进入无逸斋,向皇太子恭行臣子礼后,侍立在东侧;管记载皇太子言行的起居注官德格勒、彭孙遹(yù)侍立在西侧。皇太子允礽(réng)伏案诵读《礼记》中的章节,讽咏不停。允礽遵照皇父“书必背足一百二十遍”的规定背足数后,令汤斌靠近案前听他背书。年近60岁的汤斌跪着捧接皇太子的书。听完允礽的背诵,一字不错,就用朱笔点上记号,重画一段,再读新书,捧还经书,退回原来的地方站立。皇太子又写楷字一纸,约数百字。
辰时(7~9时),康熙上完早朝,向太皇太后请安之后,来到皇太子读书的畅春园无逸斋。皇太子率领诸臣到书房外台阶下恭迎。康熙入斋升座,问汤斌曰:“皇太子书背熟否?”汤斌奏道:“很熟。”康熙接过书后,指出一段,皇太子朗朗背诵,一字不错。康熙又问起居注官:“尔等看皇太子读书如何?”奏道:“皇太子睿质岐嶷(yí),学问渊通,实在是宗庙万年无疆之庆!”康熙嘱咐他们对皇太子不要过分夸奖,而应严加要求。检查完皇太子的功课,康熙回宫。
巳时(9~11时),时值初伏,日已近中,骄阳似火。皇太子不摇折扇,不解衣冠,凝神端坐,伏案写字。师傅达哈塔、汤斌和耿介,因为年迈暑热,晨起过早,伫立时久,体力不支,斜立昏盹,几乎颠仆。皇太子写好满文一章,让师傅达哈塔传观批阅校对。汤斌奏道:“笔笔中锋,端严秀劲,真佳书也!”达哈塔也奏道:“笔法精妙,结构纯熟。”皇太子又将《礼记》画定的篇章读120遍。
午时(11~13时),侍卫给皇太子等进午膳。皇太子命赐诸师傅也吃饭。诸臣叩头谢恩后,就座吃饭。膳后,皇太子没有休息,接着正襟危坐,又读《礼记》。读过120遍,再由汤斌等跪着接书,皇太子背诵。
未时(13~15时),侍卫端进点心。皇太子吃完点心后,侍卫在庭院中张侯——安上箭靶。皇太子步出门外,站在阶下,运力挽弓,扣弦射箭。这既是一节体育课,又是一节军事课。是为教育皇子们“崇文宣武”,治理国家。皇太子射完箭,回屋入座,开始疏讲。汤斌和耿介跪在书案前面,先生翻书出题,学生依题疏讲。
申时(15~17时),康熙又来到无逸斋。皇长子胤(zhī)、皇三子胤祉(zhǐ)、皇四子胤禛(zhēn)、皇五子胤祺、(皇六子早殇)皇七子胤佑、皇八子胤禩(sì),同来侍读。康熙说:“朕宫中从无不读书之子。向来皇子读书情形,外人不知。今特召诸皇子前来讲诵。”汤斌按照康熙的旨意,从书案上信手取下经书,随意翻书命题。诸皇子依次鱼贯进前背诵、疏讲。皇五子胤祺因学满文,所以只写满文一篇,圈点准确。康熙亲自书写程颐七言律诗一首,又写“存诚”两个大字一幅,给皇子们示范。群臣称颂说小字“秀丽”、大字“苍劲”。
酉时(17~19时),侍卫在院中张侯之后,康熙令诸子依次弯射,各皇子成绩不等。又命诸位师傅射箭。随后,康熙亲射,连发连中。
天色已暮,诸臣退出。皇太子等在畅春园无逸斋一天的功课完毕。
在儒家思想中,孔子早就提出了“仁”的主张。“仁”又指什么?孔子告诉我们:“仁者,爱人。”“仁”的最主要内涵就是“爱人”,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人的发现,确立了人在儒家学说中的至高地位。但我们要知道的是,孔子心目中的“人”,更多的带有伦理色彩的人。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式的人,而不是西方那种具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人。在这点上,孟子说得更为具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在这种人伦关系中,人与人之间所具有的,不是那种具有个人独立人格的自由的关系,而是一种有着很强的君臣、长幼之类特征的人伦关系,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伦关系,个体的人,只不过是那个巨大的社会关系网中的一个扭结。
这种人际关系,很明显,它是以尊卑、等级为特征的,体现在教育中的师生之间,就是绝对的长辈与晚辈之间的尊卑关系。在这方面,“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就是最好的注脚。师生之间婉若父子。在教师面前,学生必须绝对的服从,绝对的听从。明代洪武十五年颁布的国子监学规,有一条规定:学生“各宜遵承师训,循规蹈矩,凡出入起居,升堂会馔,毋得有犯学规,违者痛治”;“各生员每日诵授书史,并在师前立听讲解,其有疑问,必须跪听,毋得傲慢,有乖礼法”,“敢有毁辱师长,及生事告讦者,即系干名犯义,有伤风化,定将犯人杖一百,发云南充军”。⑦教师呢?则具有绝对的权威,是个高高在上的指挥者,容不得学生在他们面前活泼泼进行游戏式的学习活动。因为那是不严肃的,是不尊的。
另一方面,在儒家思想、观念的熏陶下,我们中国人养成了一种“老成温厚”的性格。中国人向来都讲究做人方面的“温、良、恭、俭、让”之类的君子风范。对于读书人而言,琴、棋、书、画一向被人视为高雅的事情。作为读书人,在他们的业余爱好当中,一般而言,都把这四件事情作为自己的饭后茶余最好的消遣。游戏,则绝对在他们的排斥之列。再说,这也是谦谦君子的风范,讲究的是以理智压倒情感,不论大人小孩,一律都要一本正经,不得随随便便、嘻嘻哈哈,失去礼节。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样,任何一个受教育者,就基本上成了小大人。一个个老成持重,缺乏天真活泼的少年特性。
可是,就在“独尊儒术”之前,中国的教育中,竟不乏游戏教学
在先秦时代,祭祀作为一件国家大事,一直都被看作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这种教育,后人称之为“宗教教育”。宗教教育的常用的方式就是宗教仪式。据荷兰学者胡伊青加的考察,在古代的许多民族当中,都有以游戏之类的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最为典型的,莫过于那富有韵律的唱词以及仪式上的舞蹈等等,其实都是实实在在的游戏。中国也不例外。在西周,祭祀知识的教育属于礼教的范畴,因为祭祀是讲究礼节的。“‘礼’必须用‘乐’配合,大司乐的职掌是以乐德、乐语、乐舞教国子”。⑧ “德”“语”“舞”三者结合,游戏的色彩特别浓厚。被中国古代人特别看重的所谓“射”的教育,则更是在活动中进行的。虽然我们不能说所有的活动都具有游戏的特征,都可以视为游戏,但其中的很多活动,都是游戏性质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军事教育,在整个先秦时期,都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训练与比武的过程,有着浓厚的游戏色彩。这一点,史书都有记载,在此不再多论述。
在墨子的教育方法中,游戏之类的教学,是他常用的。我们主要从《墨子•公输》中的一段话就可以看出:“子墨子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拒之。公输盘攻城之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接着,他便告诉楚王:“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久矣。”从这一段,我们可以推测,墨子在此之前,主要运用了模拟性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他假设了战例,有敌我双方,进行攻守训练,否则,他的弟子何以就能使用他的那些守城之械?这就是典型的游戏教学。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墨子是那个时代进行游戏教学的杰出代表。
在那个时代的典籍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例子。
可是,到了汉代以后,游戏教育就基本上不见踪影了。我们所看到的,更多的是讲究如何对儒家经典进行诠释和记诵的教学。一般都是由一位“生乎吾前”“术业有专功”的先生,传授儒家经典。而且,一些庸师们只会照本宣科,照搬权威注解,进行枯燥的教育教学。“逑者,逑也。”式的先生非常普遍。《牡丹亭》中的那位老先生,当学生问道“君子好逑”的“逑”什么意思时,先生竟回答:“逑者,逑也。”这样的教育,有何游戏可言?有何活泼可言?人的个性、创造性等等,全都给泯灭了。
李叔正,年十二即能诗,长益淹博,被誉为江西十才子之一。洪武朝三至太学,为国子学正、国子助教。老成端重的许存仁、魏观,均于洪武初出任国子祭酒。此外,“与(宋)讷定学规者,司业王嘉会、粪敩,三人年俱高,须发皓白,终日危坐堂上肃然。而张美和、聂铉、贝琼等皆名儒,当洪武时先后为博士、助教、学录,以故诸生多所成就。”(10)正是在他们的严格训教下,国子监培养出大批人才。这对明初社会政治、经济建设和思想、文化、教育各方面事业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学规
诸蒙古、汉人国子监学官任内,验其教养出格生员多寡,以为升迁。博士教授有阙,从监察御史举之,其不称职者黜之,坐及元举之官。诸国子生悖慢师长、及行礼失仪、言行不谨、讲诵不熟、功课不办、无故废学、有故不告辄出、告假违限、执事失误、忿戾斗争,并委正、录纠举。除悖慢师长别议,余者初犯戒谕,再犯、三犯约量责罚。其厨人、仆夫、门子,常切在学,供给使令,违者就便决责。诸国学居首善之地,六馆诸生,以次升斋,毋或躐等。其有未应升而求升,及曾犯学规者,轻者降之,重者黜之。其教之不以道者,监察御史纠之。诸国子监私试积分生员,其有不事课业,及一切违戾规矩,初犯罚一分,再犯罚二分,三犯除名。已补高等生员,其有违戾规矩,初犯殿试一年,再犯除名,并从学正、录纠举。正、录知见不纠举者,从本监议罚。在学生员,岁终实历坐斋不满半周岁者,并除名。除月假外,其余告假,不用准算,学正、录岁终通行考较。汉人生员,三年不能通一经,及不肯笃勤者,勒令出学。诸奎章阁授经郎生员,每月朔望上弦下弦,给假四日;当入宿卫者,给假三日;余有故须请假者,于授经郎禀说,附历给假。无故不入学,第一次罚当日会食,第二次于师席前罚拜及当日会食,第三次于学士院及师席前罚拜及当日会食,三次不改,奏闻惩戒黜退。
诸随路学校,计其钱粮多寡,养育生徒,提调正官时一诣学督视,必使课讲有程,训迪有法,赏勤罚惰,作成人材,其学政不举者究之。诸教官在任,侵资钱粮,荒废庙宇,教养无实,行止不臧,有忝师席,从廉访司纠之;任满,有司辄朦胧给由者究之。诸赡学田土,学官职吏或卖熟为荒,减额收租,或受财纵令豪右占佃,陷没兼并,及巧名冒支者,提调官究之。诸贫寒老病之士,必为众所尊敬者,保申本路体覆无异,下本学养赡,仍移廉访司察之;但有冒滥,从提调官改正。诸各处学校,为讲习作养之地,有司辄侵借其钱粮者,禁之。教官不称职者,廉访司纠之。诸在任及已代教官,辄携家入学,亵渎居止者,从廉访司纠之。
诸各路医学大小生员,不令坐斋肄业,有名无实,及在学而训诲无法,课讲卤莽,苟应故事者,教授、正、录、提调官罚俸有差。诸医人于十三科内,不能精通一科者,不得行医。太医院不精加考试,辄以私妄举充随朝太医及内外郡县医官,内外郡县医学不依法考试,辄纵人行医者,并从监察御史廉访司察之。(宋濂:元史刑法志•二)志第五十一 刑法二

C. 严格教育的好处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一样,对孩子严格,会使他做事更有分寸,不会胡来,有更好的自律能力,做事会比较追求完美,对事对人都毕竟认真,会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

严格教育孩子要符合时代的发展 家庭教育一定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甚至要有超前意识,因为今天的教育是造就明天的人才。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一方面需要具备良好的协作精神,另一方面又要具备强烈的竞争意识,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是难以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据时代的需要,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六个方面的素质:(1)思想要“活”;(2)品德要“美”;(3)知识要“广”;(4)能力要“强”;(5)意志要“坚”;(6)身体要“健”。这些素质是一个个在当今和未来社会里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D. 形容“严厉教育孩子”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严厉教育孩子”的成语有以下:

1、耳提面命

【拼音】: ěr tí miàn mìng

【解释】: 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出处】: 《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2、父严子孝

【拼音】: fù yán zǐ xiào

【解释】: 父亲严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顺孝敬父亲。

【出处】: 唐·吕温《广陵陈先生墓表》:“始见一乡之人,父严子孝,长惠幼敬,见乎词气,发乎颜色。”

3、画荻教子

【拼音】: huà dí jiào zǐ

【解释】: 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出处】: 元·脱脱《宋史·欧阳修传》:“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E. 辩论赛,宽松教育好还是严厉教育好。我要描述严厉教育的好处,请帮忙找一下严厉教育好的例子,宽松教育的

这个辩论论题很容易走到最后的边缘化,因为无论是宽松教育还是严厉教育都需要一个度,过度宽松和过度严厉都会导致很多悲剧或弊端。所以你们尽量在辩论的时候尽量不要太着急去找太多的对自己有利的例子来据理力争。首先你先得弄清楚,宽松教育是什么,宽松教育不是对孩子完全不管的,严厉教育也是不是对孩子完全严格死板的要求的。(字典解释:严是严肃,厉是厉害,一作严格。你自己可以去查一下,这个关系到辩论题的)

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宽松教育和严厉教育的专业定义,所以你们可以按照你们自己的理解来,我的理解是:所谓严厉教育就是一种态度,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采取更加谨慎而且步步引导,不松懈的方式去进行教育。这不是一种方式,而是一种态度。对孩子的教育全权负责的一种态度。并不是说棍棒底下出状元的那种“残酷”式体罚或者精神压迫为主的教育。
既然是教育,主要是面对孩子而言,国家法律规定18岁以上的成年人才具有承担完全的法律责任的能力,那么就说明,在成为成人之前,孩子所有的行为和想法都存在一定的不成熟,所以才会需要监护人以及国家和学校的教育以及管理。那么在仅仅从这点上看,宽松教育中,以孩子为主的教育的前提就是以孩子不成熟的思维模式为前提的,那么后面的方向都可能会有偏差,孩子的成长方向以自我发展为中心,没有得到成熟的意见和方式引导,最后所受到的挫折也是加倍的。
像我们中国很多的独生子女,在家庭角色中,一直是中心位置,父母和老人的宠溺之下,宽松教育,在一些基本的社会规则和为人处世方面并没有得到该有的常规引导,最后引发了更多的一些社会问题,例如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意识,精神分裂,适应社会环境能力差,孤独,在社会环境中普遍安全感缺乏等问题也非常突出。
又比如,卡尔威特就是在父亲严厉的教育下成为了一个天才。
社会上存在的留守儿童的偷盗、离家出走、意外死亡这些例子有更多的是宽松教育(压根都没怎么教育了)的后果(你可以扣扣这个屎盆子,你懂的~)。
再比如,北美国家们的一些孩子受到的教育,虽然家长和学校更多鼓励孩子们有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支持他们的爱好,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他们依然非常悉心的引导,步步去引导和纠正孩子的行为和习惯,这不是宽松教育,并不是放养,这正好是一个适当严厉教育的例子。如果仔细去研究美国的教育的话,美国小学的孩子每年要求读60本书的阅读量,美国孩子每阶段都要求有课外活动或者义卖义工等经历,美国幼儿在前期独立性生活教育上鼓励中都伴随着适当的失败惩罚等等,这些都是成功的严厉教育的例子。(中国的教育不算严厉教育,算体罚了)
还有很多,你顺便可以去搜搜什么严厉教育的好处。
如果你是辩论“严厉教育比宽松教育好”,就只需要辩论出这两个中哪个好就行,就算辩论到最后得出,严厉教育不一定最好,但是比至少比宽松教育好。
例子你们多找一点,这个辩题很多陷阱,为了防止对方偷换概念,首先自己得建立自己稳固的一个概念。只要确定了好的概念,其实例子就有一堆了。多和辩友们讨论一下~
祝福你吧~

F. 温柔和严厉的教育孩子有什么用处

都有用,这叫“刚柔并济”!

温柔的教育,是引导孩子的思维向正确的方式、方向学习、做事、做人,这种方式初期效果慢,但是长期来看效果最好,引导后孩子会自愿有动力去做,这种教育方式是高端教育方式,需要家长有一定的水平;
严厉的教育,是说教、是打骂,孩子因为害怕你才去学习,才去做事,这种方式见效快,但是长期来看效果不佳,因为是惧怕你才去那样做的,内心可能不是自愿去做的,尤其到了叛逆期的孩子这种方式会让孩子起逆反心理。
家长,要一个严厉教育,一个温柔教育,严厉也不一定要打,而是一个严厉的眼神,一次说教的训话。

G. 严厉教育的好处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一样,对孩子严格,会使他做事更有分寸,不会胡来,有更好的自律能力,做事会比较追求完美,对事对人都毕竟认真,会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

H. 什么是正确的严格教育

第二天吃早点时,儿子洒了一点儿牛奶。按在家里的规矩,洒了东西要受罚,只能吃面包和盐。我儿子特喜欢喝牛奶,再加上这位牧师全家都非常喜欢他,给他的牛奶是经过特意调制的,并添上了最好的点心。 我儿子的脸稍红了一下,迟疑了一会儿,但终于不喝了。我故意装着没看见。牧师家的人看到这种情况,就沉不住气了,再三让他喝牛奶,可儿子就是不喝。由于牧师家的人一再劝说,小威特终于说:“因为我洒了奶,就不能再喝了。”牧师家的人又再三劝说:“没有关系,一点儿关系也没有,喝吧,喝吧。”我却一边吃着点心,一边故意装着没看见。儿子就是不喝,于是,过于疼爱小威特的牧师全家推测出这一定是由于我斥责了儿子,就向我进攻了。 这时候,我让儿子出去一下,向牧师全家说明了理由。他们听后说:“对一个刚6岁的孩子因为一点点过错就限制他喝或吃喜欢的东西,你的教育过于严格了。”“不,儿子并不是因为教育严格就怕我才不喝的,是因为他从心里认识到这是约束自己的纪律,所以才不喝了。”我解释着。 可牧师全家还是不相信,于是我只好说:“既然这样,那么我离开这个房间,你们把我儿子叫来,劝他喝喝看,他一定还是不会喝的。”说完,我就走开了。 这时,他们把我儿子叫进去,热情地劝说他喝牛奶、吃点心,但毫无效果。接着他们又换了新牛奶,拿来新点心骗我儿子说:“我们不告诉你爸爸,吃吧。”但儿子还是不吃,反复说:“即使爸爸看不见,上帝却能看见,我不能做撒谎的事。”他们又说:“由于我们马上去××散步,你什么也不吃,途中要挨饿的。”儿子回答说:“不要紧。” 实在没有办法了,他们只好把我叫进去,儿子流着感动的泪水如实地向我报告了情况。我冷静地听完后,便对他说:“孩子,你对自己良心的惩罚已经够了。因为马上要去散步,为了不辜负大家的心意,把牛奶和点心吃了,然后我们好出发。”儿子听完我的话,才高兴地把牛奶喝了。仅仅6岁的孩子就有这样的自制能力,牧师全家深感不解。 听完我的叙述,大家可能与牧师全家一样,也认为我的教育过于严格了。是的,在某种意义上我的教育是很严格的。一般来说,严格的教育对孩子都是很痛苦的,而我的教育却并非如此。我认为孩子之所以苦于严格的教育,是由于开始时的教育方法不当。对孩子的教育,同砌砖一样,必须打好基础,只要从小抓紧,也就不会感到任何痛苦。我在教育过程中尽量地做到了这一点。 亲子网教育孩子我始终贯彻一个原则,那就是是非分明、始终如一,不行就是不行。有时答应,有时不答应,反而会给孩子带来痛苦。我们对从未得到的东西是不会感到不足的。不允许的事,一开始就不允许,这对孩子来说就没有什么痛苦。 根据这一道理,我从小威特1岁时起,就严格要求。我从未考虑过“小时候可以放宽一些,稍长大后再严格一些”。是的,这是世上一般父母的普遍做法,所以儿童不能不感到痛苦。他们的“禁律”出尔反尔,反复无常,不能始终如一。有时不行,有时就行,这样不知不觉就在孩子的心灵上打下父母的“禁律”是不可信的烙印,这就造成教育孩子的困难。 所以我认为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必须对事物的好坏有一个始终如一的定见,无定见是教育孩子的最大禁忌。其次是父母亲的意见要一致,在这方面我总是很注意。我在对小威特进行智育教育和体育教育时常常是先取得妻子的合作。所谓严父慈母,如果这里是指父母意见不同,或者宽严不一致的话,那么这种主张就绝不是好的主张。

I. 好还是严厉教育好.我要描述严厉教育的

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宽松教育和严厉教育的专业定义,所以你们可以按照你们自己的理解来,我的理解是:所谓严厉教育就是一种态度,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采取更加谨慎而且步步引导,不松懈的方式去进行教育。这不是一种方式,而是一种态度。对孩子的教育全权负责的一种态度。并不是说棍棒底下出状元的那种“残酷”式体罚或者精神压迫为主的教育。
既然是教育,主要是面对孩子而言,国家法律规定18岁以上的成年人才具有承担完全的法律责任的能力,那么就说明,在成为成人之前,孩子所有的行为和想法都存在一定的不成熟,所以才会需要监护人以及国家和学校的教育以及管理。那么在仅仅从这点上看,宽松教育中,以孩子为主的教育的前提就是以孩子不成熟的思维模式为前提的,那么后面的方向都可能会有偏差,孩子的成长方向以自我发展为中心,没有得到成熟的意见和方式引导,最后所受到的挫折也是加倍的。
像我们中国很多的独生子女,在家庭角色中,一直是中心位置,父母和老人的宠溺之下,宽松教育,在一些基本的社会规则和为人处世方面并没有得到该有的常规引导,最后引发了更多的一些社会问题,例如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意识,精神分裂,适应社会环境能力差,孤独,在社会环境中普遍安全感缺乏等问题也非常突出。
又比如,卡尔威特就是在父亲严厉的教育下成为了一个天才。
社会上存在的留守儿童的偷盗、离家出走、意外死亡这些例子有更多的是宽松教育(压根都没怎么教育了)的后果(你可以扣扣这个屎盆子,你懂的~)。
再比如,北美国家们的一些孩子受到的教育,虽然家长和学校更多鼓励孩子们有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支持他们的爱好,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他们依然非常悉心的引导,步步去引导和纠正孩子的行为和习惯,这不是宽松教育,并不是放养,这正好是一个适当严厉教育的例子。如果仔细去研究美国的教育的话,美国小学的孩子每年要求读60本书的阅读量,美国孩子每阶段都要求有课外活动或者义卖义工等经历,美国幼儿在前期独立性生活教育上鼓励中都伴随着适当的失败惩罚等等,这些都是成功的严厉教育的例子。(中国的教育不算严厉教育,算体罚了)
还有很多,你顺便可以去搜搜什么严厉教育的好处。
如果你是辩论“严厉教育比宽松教育好”,就只需要辩论出这两个中哪个好就行,就算辩论到最后得出,严厉教育不一定最好,但是比至少比宽松教育好。
例子你们多找一点,这个辩题很多陷阱,为了防止对方偷换概念,首先自己得建立自己稳固的一个概念。只要确定了好的概念,其实例子就有一堆了。多和辩友们讨论一下~

热点内容
末世化学家txt下载 发布:2025-10-20 05:02:05 浏览:397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20 04:03:06 浏览:298
推拿手法教学 发布:2025-10-20 01:15:51 浏览:398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 发布:2025-10-19 23:57:12 浏览:68
舞狮鼓教学 发布:2025-10-19 16:17:31 浏览:669
杭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10-19 09:21:50 浏览:285
中非历史关系 发布:2025-10-19 06:47:41 浏览:5
师德双八条 发布:2025-10-19 05:31:17 浏览:360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发布:2025-10-19 04:36:23 浏览:750
如何让网吧 发布:2025-10-19 01:49:35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