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是一种教学方法
① 判断一种教学方法是启发式还是注入式,关键看它是否采取了问答的形式
错误。
衡量一种教学方法是启发式还是注入式,关键是看教师运用方法所体现出来的教学思想,能不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而不能单凭形式作出判断。
② "启发式教学是( )。 A一种具体教学方法 B教学指导思想 C一
B 教学指导思想
③ 6. 启发式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教学方法的什么
教育学中: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往往有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一是启发式,一是注入式。
希望答案对你有用
④ “启发式”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这句话对吗到底是属于教学方法,还是属于教学原则。多谢指教~~~
普遍认为是教学方法。
⑤ 启发式教学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理想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理想教学方式
定义:启发式教学是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更是老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的特点在于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老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内在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设置问题情境,有效的设疑则能创设问题情境,打开学生心灵之扉,促使他们开动脑筋,独立思考,求得问题的解决。其基本要求必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因此,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优秀的教学方法,它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启发教学重在“启”“发”,要使“启发”达到顶期的目的,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讲究“启”“发”的艺术,才能成为学生自觉学习的最佳途径。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是启发式教学的楷模。青年陶行知留学回国,看到在教育界里面是有不少的办法和填鸭相仿佛,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就认定旧教育有改革之必要。于是,他提出把教授法一律改为教学法,倡导用自动的方法,启发的方法、民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动力和自我教育精神。陶行知强调,学生自动力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是要依靠正确的培养才能养成。他说“自动不与培养相对立,相反的自动有待于正确的培养。”在培养学生自动、实施启发教学上,陶行知提出了多种办法和主张。
其一、鼓励自治。陶行知认为,在自动上培养自动,才是正确的培养。他说:“遇到了一个问题,自己能够想办法解决他,就长进了一层判断的经验。问题自决得越多,则经验越丰富。若是别人代我解决问题,纵然暂时结束,经验却也被旁人拿去了”。陶先生以坐车和不坐车为例,对两种教育进行了比较:学生坐车,自然是学生逸,车夫苦,但学生自己再回来恐怕就不能了;学生不坐车,不识路就问警察,自然是辛苦一点,但走回来时,包管还能回来的。反对包办代替,鼓励学生自治自决,让学生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并自负解决问题的责任,是陶行知一贯的治学主张。他指出,智育注重自学,体育注重自强,德育注重自治,是全面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精神和自动力的有效途径。
其二、注重启发。孔子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解释启发教学,陶行知则对此作了更进一步的说明:“我要进一步说,使他不得不愤,使他不得不悱。”又引用杜威先生的“教学生的法子,先要使他发现疑问;查出他疑难的地方,使他想种种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从这些方法之中,选出顶有成效的法子,去试试看对不对;如其不对,就换个法,如其对了,再去研究一下”的话,说明启发教学的具体步骤。在杜威的基础上,陶行知归纳总结出了解决问题的五步科学方法。在晓庄、育才的办学过程中,陶先生亲自拟定的“迷、悟、爱”的育才三方针、“兴趣、理解、爱心”的育才三准则以及教人怎样知其所以然的八个原则,都是陶先生启发学生自动学习的教学法则。
其三、唤起兴味。陶行知认为治学应以兴趣为主,“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学校里面先生都有笑容,学生也有笑容。有些学校先生板了脸孔,学生都畏惧他,那是难免有逃学的事了。所以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学生有了兴味,就会对所学知识发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有“得学之乐耐学之苦”的精神和毅力。
其四、因材施教。陶行知以为“我们如果承认教育是活的,我们教育儿童,就要根据儿童的需要的力量为转移。有的儿童天资很高,他的需要力就大些;有的儿童天资很钝,他的需要力就小些。……儿童不但有需要,并且还有能力。他对于种种事体的需要有大小,他们能力亦有各种不同。……我们教育儿童,就要顺导其能力去做去。”陶先生指出,儿童的需要和能力各不相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要跟着不同。他要求教师有园丁的智慧,能依据学生不同的需要和能力给予适当的栽培,以其因材施教,务使各得其所,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及时的培养,避免人才幼苗枯萎和夭折。
其五、小先生制。小先生制是叫小孩教小孩,小孩教成人,它既是一种教学方式,又是一种学习方式。陶行知认为,小孩子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小孩子能做先生,做先生不限定师范毕业。“即知即传”是小先生制的一个重要原则,即用自己读的书教人,一面温习,一面把学问传给他人。小先生的职务不但是教人,他们的职务是教人去教人。陶行知倡导的小先生制在普及平民教育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访问印度时,陶行知还专门向甘地介绍了小先生制。
陶行知先生的启发式教学是一门高妙的教学艺术。陶先生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进行创造性的运用,创造性思索本身就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索,而创造性思索正是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所在。正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强调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在说要求老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基储认知结构等实际出发,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所以说陶行知先生的启发式教学就是科学发展观核心以人为本的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师生积极的双向的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充分调动教学中各种因素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过程取得最优化的效果。
⑥ 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方法有哪些
启发式教学法在现代教学论中已经不再是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运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教学原则。
启发式教学的途径
(1)奋其志。
志,是智力发展的精神动力。目标远大,才能精力充沛,这是搞好学习的精神支柱。在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介绍该学科当前发展的现状,向学生指明哪个山头是值得攻打的,突破口在哪里,从而诱发学生为美好前途而奋发的雄心壮志——学习动机。
(2)激其情。
教师一踏进课堂就应是情绪饱满的、热情、镇定的,要满怀激情去讲课,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就要求教师在跨进课堂之前抛弃一切杂念,切不可把冷漠、厌恶、怒气等消极情感带进课堂。
(3)发其智。
教师应加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此,教师要积极采用各种有效措施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引其疑。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于无疑处觅有疑,善于激疑,有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备课时就要精心设计一组递进型的疑题,使学生沿着教师指引的逻辑思路,步步深入,达到恍然大悟、触类旁通的目的。
(5)启其思。
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引路、搭桥、开窍、点拨、评讲,不断激发直觉思维和灵感,努力做到旧中见新,易中有难,平中出奇,难而可及。
(6)广其知。
教师要采取措施扩大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特别要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知识、新成就武装学生。
(7)添其翼。
想像是智力的翅膀,教学中要唤起学生的想像、再造想像和创造想像,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8)炼其毅。
学生要取得优异成绩,没有刻苦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单有兴趣和热情是不够的。
(9)倡其辩。
教师要引导学生横向交流,开展无拘束的自由讨论,活跃思维。
(10)授其法。
现代教学论倡导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让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学会””独立走路””,早日进入科研前哨阵地。
(11)增其识。
一个有作为的人应具有相当的胆识,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豁达大度的气质,使他们具有远见卓识和高尚的品德。
启发式教学的心理结构
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主动地把整个心理活动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心理结构5个因素与教学环节相融洽,教师要在各个环节抓住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
(1)动机的激发。
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引起求知欲、好奇心。
(2)知识的摄取。
最核心的心理因素是感知、观察力。
(3)知识的领会。
即从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即对知识的理解。这要有直觉思维、发散思维,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和毅力,以及纵横驰骋想像力的参与,其中最核心的是思维力。
(4)知识的巩固。
记忆是该环节的核心因素。
(5)知识的运用。
最核心的是操作技能、操作能力。
⑦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吗
这是教学原则
⑧ 启发式教学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思想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这里要着重说明,启发式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