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秋月教学
1. 汉宫秋月里面连续的几个哆怎么弹
男女关系最难的是,互相爱的时间是不一样,连开始都不可以的那种。
2. 汉宫秋月梗概
《汉宫秋月》是中国名曲。原为崇明派琵琶曲,现流传有多种谱本,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汉宫秋月》现流传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筝曲、江南丝竹等。主要表达的是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3. 蒋风之版本的《汉宫秋月》是怎样的
蒋风之先生整理演奏的二胡曲《汉宫秋月》结构经放慢加花后比原琵琶曲有所扩大。但原琵琶曲的乐句并未消失,而是稍加变化:
上述乐句作为核心音调,各自发展成了相对独立的小段。
“蒋风之版本”的《汉宫秋月》,速度缓慢,弓法细腻多变,旋律中经常出现短促的休止和顿音,乐声时断时续,加之二胡柔和的音色,小三度绰、注的运用,以及特性变徵音(so)的多次出现,更加细腻、更加深刻地表现了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极富感染力。
4. 《汉宫秋月》的发展是怎样的
《汉宫秋月》又名《陈隋》,原为崇明派琵琶曲。迄今发现的最早谱本见于1916年出版的《瀛洲古调》一书。现流传的多种谱本,都是由一种乐器(琵琶)曲谱演变成的。各种乐器的不同谱本,运用各自的演奏技巧和艺术手段对原作再加工、再创造,使该曲在其所蕴含的基本情绪、意境不变的基础上,呈现出了众多不同的音乐形象。
《汉宫秋月》最初由崇明派同名琵琶曲第一段移植为广东小曲(粤胡演奏),又名为《三潭印月》。1929年左右,刘天华记录了唱片粤胡曲《汉宫秋月》谱,改由二胡演奏(只以一把位演奏)。后来,蒋风之先生再次整理并亲自演奏,使《汉宫秋月》在艺术表现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汉宫秋月》非常细腻、深刻地表达了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5. 古筝曲《汉宫秋月》中竖排列的两组高音17,下面的7有上滑音是双托吧可是二个17上面有连音线,怎么弹
就是点音
弹1
然后左手快速在雁柱左边部分压弦变音为7
再快速松弦
感觉声音就是滑了一下的感觉。。
说的貌似不清楚
自己揣摩吧。。。
希望对你有帮助
6. 古筝四级《汉宫秋月》中遇到这俩音不太会,长的像上下滑音,请问该怎么弹(上面圈里是3)
是滑音,上面的3的意思就是下面的5是3这个琴弦按出来的,上滑就是慢慢按到5,下滑就是再慢慢松开。这个音节直接在3上按就可以了,慢慢按到5再慢慢松开。
7. 《汉宫秋月》有什么特点
此曲结构具有双循环的特点:“承”段与“合”段的音乐素材及情绪(怨、愁)基本相似;四个段落结尾处的音乐素材及情绪(无奈)也基本相似。这种音乐结构形式与音乐素材的运用方式是我国传统音乐中常见、常用的形式与方式。
尽管《汉宫秋月》总体上属于“单一音乐形象”的音乐作品,但它的四个段落各自的“任务”——所表达的情绪的侧重点,还是有所不同的:“起”部侧重哀,“承”部侧重怨,“转”部侧重悲,“合”部侧重愁。
8. 古筝汉宫秋月的讲解
这叫做固定按音,是专门的一个技巧,需要单独弹练习曲训练的,按mi弦,是小三度关系,所以按深一点,比do按到re还深,按到和下方音高sol一样,听不出来的话弹sol弦来定位是否按准了。先按到sol再弹,la上弹do也是这个样子的
9. 古筝技法难点请教。汉宫秋月里,有三个音罗列的指法。好像叫 一片音。请问该怎么弹,谢谢
1音线先按至2音高后奏之,即刻松左手回到1音高,再即刻按下至2音高
10. 汉宫秋月讲的是什么
汉宫秋月 此曲为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有两种较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为筝曲;另一为二胡曲,由刘天华先生所传。本曲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筝曲演奏运用了吟、滑、按等诸多技巧,风格纯朴古雅,是一首有代表性的山东筝曲;二胡曲则速度缓慢,用弓细腻多变,旋律经常出现短促的休止和顿音,音乐时断时续,加之各种复杂技法的运用,表现了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具有很深的艺术感染力。
《汉宫秋月》原为崇明派琵琶曲,现流传有多种谱本及演奏形式,乐曲表现了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汉宫秋月》原为崇明派琵琶曲,现流传有多种谱本,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汉宫秋月》现流传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筝曲、江南丝竹等。主要表达的是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二胡《汉宫秋月》:由崇明派同名琵琶曲第一段移植到广东小曲,粤胡演奏,又名为《三潭印月》。1929年左右,刘天华记录了唱片粤胡曲《汉宫秋月》谱,改由二胡演奏(只以一把位演奏)。
蒋风之整理并演奏的《汉宫秋月》,作了很大删节以避免冗长而影响演奏效果。其速度缓慢,弓法细腻多变,旋律中经常出现短促的休止和顿音,乐声时断时续,加之二胡柔和的音色,小三度绰注的运用,以及特性变徵音的多次出现,表现了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极富感染力。
江南丝竹《汉宫秋月》:采用的原为“乙字调”(A宫),由孙裕德传谱。原来沈其昌《瀛州古调》(1916年编)丝竹文曲合奏用“正宫调(G宫)。琵琶仍用乙字调弦法,降低大二度定弦,抒情委婉,抒发了古代宫女细腻深远的哀怨苦闷之情。中段运用了配器之长,各声部互相发挥,相得益彰,给人以追求与向往。最后所有乐器均以整段慢板演奏,表现出中天皓月渐渐西沉,大地归于寂静的情景。
琵琶曲《汉宫秋月》:又名《陈隋》。以歌舞形象写后宫寂寥,更显清怨抑郁,有不同传谱。目前一般是据无锡吴畹卿(1847-1926)所传,但刘德海加上了许多音色变化及意向铺衍的指法,一吟三叹,情景兼备,很有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