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育 » 教育再生产

教育再生产

发布时间: 2021-07-28 16:17:21

A. 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如何

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
因为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B. 论述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

教育起源于劳动,它在本质上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并通过劳动力的再生产来实现社会生产力及其存在的社会形式的再生产。离开了劳动力的再生产,社会生产力及其存在的社会形式的再生产,也就不可能进行,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教育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先行和特殊的重要地位,也正是从它作为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这个角度,我们把教育纳入生产力及其存在的社会形式的范畴。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扩大,作为劳动力再生产手段的教育,也必然会分化为多种多样的具体形式。如农民在其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其子女结合进行的农业劳动教育,手工业师傅在其手工业生产过程中,对其子女或徒弟结合进行的手工业劳动教育,商人在其经商过程中对其子女或学徒结合进行的商业劳动教育。随着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城市与乡村的分离,以及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又出现了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专为统治阶级子女设立的培养“治人”的“劳心者”的学校教育等。尽管教育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它们的性质及其归属也各不相同,但概括起来讲,不外是两种,一种是劳动者在其生产劳动过程中对其子女或徒弟结合进行的生产劳动教育,另一种是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社会统治阶级为其子女设立的传授“治人”或“管理”术的学校教育。前者属于生产力及其存在的社会形式的范畴,后者则是属于竖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范畴。由于受到古代社会几千年来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鄙视生产劳动和轻视劳动人民的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至今我们还有些教育理论工作者只对研究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学校教育感兴趣,而对于劳动者在其生产劳动过程中对其子女或徒弟结合进行的生产劳动教育则很少有人问津。正是这种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的生产劳动教育,实现着劳动力的再生产,并进而实现着社会生产力及其存在的社会形式的再生产,从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我也是学网络教育的,这答案绝对正确,本人亲自试验!!!

C. 概述教育对科学知识再生产的功能

教育对科学知识再生产的功能
1、教育具有生产和再生产科学的社会功能。科学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继承性。传递、积累和借鉴前人科学成果,是科学本身发展和再生产的前提条件。而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功能。
2、教育具有把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职业技术学校和工艺学,是使科学变为技术,变为直接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3、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教育是把人类长期所积累的科学知识,经过有目的的选择、提炼、加工、概括进行传递的,同时在传递过程中,又有科学的讲授、传递方法和手段,因此,效率比较高。所以说,教育是科学知识传递和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通过教育可以大大缩短科学知识再生产的必要劳动时间。

D. 教育是促进社会流动还是阶级再生产

种爱――关爱.
当看见小孩小店里贪了小便宜,回到家中后,父母却反而说自己的小孩聪明.于是我又明白了一种爱――溺爱.
时间是宝贵的;友谊是长久的;生活是多彩的,那么爱呢?是形形色色的,是无处不在的,我真心希望天下父母少一点溺爱,多一点慈爱.
我说的爱的真谛不是指爱情啊,是指关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人.例如: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所以学会感谢我们的亲人、朋友、和

E. 教育是解决社会不平等的有效手段还是社会不平等的再生产机制

以前好像看到过一篇类似的分析,不过说的不是教育。但我认为显然是前者。教育是为了让人民吸收人类(往小了说就是国家)的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知识,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水平而必然会产生的、让人类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但是正如同各种体制(如法律、政策、规定以及其他各种机制)的产生一样,它们是解决当时代问题的必然产物。但是正如人类在持续发展,问题也在不断涌现,每种机制在不同时代都有不同的体现方式、而任何机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会产生新的问题,产生新的问题又需要对原有机制进行改革,这就是一个类似于囚徒困境的循环。而同理可知,教育机制在不同时代也有不同体现。如科举八股在刚产生的时候,对于打破门阀垄断、大力招贤纳士来巩固君主统治、同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及促进社会发展都是有重大而积极的意义。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又出现了现代学校,中国也开始注重自然科学等等。所以当中国现在的教育机制所产生的矛盾达到临界值的时候,教育改革就会应时而生,促进社会的平等发展。没有任何机制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完美的机制。当人类觉得自己所有一切都完美的时候,人类灭亡也不远了。
以上仅是个人意见(参照以前看过的一个历史唯物主义论文),语言组织不够专业。请谨慎采纳。
谢谢!

F. 什么是再生产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这个问题中的“再生产怎么理解

再生产首先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在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中不断再生产出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资料和用于生活消费的消费资料。再生产又是劳动力的再生产,通过消费各种消费资料再生产出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再生产也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在再生产过程中,人们不断结成既定的生产关系。

G. 体现在哪些方面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

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1. 教育是实现劳动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 教育是科技知识再生产的手段3. 教育人力资本理论。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手段。---《教育学》

H. 为什么教育会作为阶层劳动力再生产的工具呢

教育起源于劳动,它在本质上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并通过劳动力的再生产来实现社会生产力及其存在的社会形式的再生产。离开了劳动力的再生产,社会生产力及其存在的社会形式的再生产,也就不可能进行,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教育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先行和特殊的重要地位,也正是从它作为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这个角度,我们把教育纳入生产力及其存在的社会形式的范畴。

至今我们还有些教育理论工作者只对研究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学校教育感兴趣,而对于劳动者在其生产劳动过程中对其子女或徒弟结合进行的生产劳动教育则很少有人问津。正是这种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的生产劳动教育,实现着劳动力的再生产,并进而实现着社会生产力及其存在的社会形式的再生产,从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I. 为什么说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条件

现代教育是科学技术生产再生产的重要条件,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发展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是通过现代教育实现的。现代教育对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具有再生产科技的功能
传递、积累和借鉴前人的科学技术成果,是科学技术本身发展和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因为科学技术不是某一个历史时代的产物,而是人类社会整个历史发展过程的结晶,是一个不断传递、积累、发展和再生产的历史过程。而教育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一方面要加强基础学科传授,使人类先前所积累起来的基本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技术得以世代相传,继承下去,传递下去,为新的更高一级层次的科学技术发展打下基础;另一方面,现代教育还要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再生产新的科学技术,创造和开拓新的科学技术领域。
(2)教育具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
教育是使科学转化为技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是要有一大批掌握科学技术的技术人员队伍和熟练劳动者队伍。前者将科学转化为技术,后者将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目前,我国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仍是一个薄弱环节,科学进步在国民经济增长率中所占的比重还十分低下,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效率太低。要想改变这种局面,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改革和完善教育体系,重视现代教育在科学变为生产技术中的作用。
(3)教育是科技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因为教育是把人类长期所积累的科学知识、生产技术,经过有目的地选择、提炼、加工、概括而进行传递的,同时在传递过程中又有科学的讲教授传递方法和手段,因此效率比较高。所以,现代教育是科学技术传递和再生产的有效形式。通过教育可以大大缩短科学技术再生产的必要劳动时间。目前世界各国特别重视高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因为高等专业技术教育是再生产科学技术的重要阵地,它具有发展科学、推广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功能。高等教育机构内有许多科研单位和优越的科研条件,它本身就是传递科学技术的场所,具有较好的信息资料和实验设备,具有一支既能从事教学,又能从事科学研究,并能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师资队伍。同时,高等教育机构内系科专业和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学术争鸣和科研空气也很浓厚,再加之科研与教学可以互相促进,因此,十分有利于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把高等学校办成教学、科研中心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也是有利于科学技术发展的。
2.联系实际说明知识经济与现代教育的关系。
答: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生产、使用、消费、流通、交换为过程的经济形式,知识是经济运行的重要信息和现实价值的重要载体。现代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传播文化和科学技术,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扩大科学技术的经济效力。知识经济与现代教育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现代教育是知识经济的基础
人才是知识经济的支撑点,知识经济的发展呼唤大批新人才,而人才培养就需要发展教育。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教育是社会生活的中心,知识社会是学习的社会,知识经济时代也将是教育的时代。知识经济在世纪之交的兴起,与教育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教育作为开发人力资源的手段,培养了知识经济赖以产生和发展的高技术人才。以高科技为代表的科技知识应用和以人的智力为代表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即教育)是知识经济的两大支柱。
(2)知识经济对现代教育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
发展知识经济必须实现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要发展知识经济,必须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挑战,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按照知识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实现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首先,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其次,要实现“精英式大学教育”向“大众化大学教育”的转变;最后,要实现“阶段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
总之,现代教育要真正适应知识经济和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挑战,充分发挥教育在社会物质生产中的作用,首先必须改革陈旧的传统教育观念,真正相信教育、智力、知识对物质生产的巨大作用,把教育摆在战略重点地位,发挥教育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

J. 教育是阶级再生产的工具,这句话是谁说的

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未成年受害者沉默的原因已经作出了各种解释,其中被提及最多的一点,就是“性教育的缺失”。因为性教育的缺失,许多中小学生不懂得保护自己的隐私,不懂得跟年长异性相处时应有的界限,从而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性教育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部分中小学也开始了开设相关课程、下发专门课本的试点工作。我们欣慰地看到,对性教育的讨论,正在从“能不能进行”向“何时进行”迈进。

如果就心理变化、认知思维、法律知识这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在七年级开展系统、全面、科学的性教育常识宣传,可能是一个合适的试点选择。

从心理变化来看,七年级学生大多为11—13岁,处于青春期的预临阶段、开始阶段或初期阶段。而从儿童期到青春期的过渡阶段甚至更早,未成年人的心理都会出现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用“矛盾”二字来概括——依赖与独立间的矛盾,闭锁与开放间的矛盾,勇敢与怯懦间的矛盾。因为做不到完全独立,未成年人无法就自己可能会遭受的性侵害作出有效预估;因为内心时常封闭,所以对自身受到的伤害难以启齿,而如果整个社会的舆论氛围都是“谈性色变”,那就加剧了未成年人的封闭;因为挣扎于勇敢与怯懦之间,未成年人在受到性侵害时不敢采取公开的方式反抗或告知父母。尽管这三种心理变化早就出现,但未成年人对这三点真正自觉的认识,可能还是要到七年级经过相关学科学习后才能完成。只有拥有了这种自觉的认识,学生对性侵害现象才会做到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提高性教育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思维来看,进入青春期的未成年人会更加显现思维的独立性,对许多事物会有自己的判断和独到见解。如果性教育在小学开展,学生的认知思维达不到能够主动对此评判的独立程度,而在当前性教育相关教材缺乏的情况下,在小学阶段强行普及性教育,可能就会导致照本宣科,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对许多新事物的认知评判标准,通过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堂学习,也能自觉认识到,自己的确拥有相当程度的评判标准,能够对所普及的性教育知识进行有效理解,且对这种有效理解的程度充满信心,这就是开展性教育的有利时机。

热点内容
末世化学家txt下载 发布:2025-10-20 05:02:05 浏览:397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20 04:03:06 浏览:298
推拿手法教学 发布:2025-10-20 01:15:51 浏览:398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 发布:2025-10-19 23:57:12 浏览:68
舞狮鼓教学 发布:2025-10-19 16:17:31 浏览:669
杭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10-19 09:21:50 浏览:285
中非历史关系 发布:2025-10-19 06:47:41 浏览:5
师德双八条 发布:2025-10-19 05:31:17 浏览:360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发布:2025-10-19 04:36:23 浏览:750
如何让网吧 发布:2025-10-19 01:49:35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