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育 » 兰兰过桥教学实录

兰兰过桥教学实录

发布时间: 2021-07-28 17:34:34

1.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32课兰兰过桥的说课稿

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2?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4?了解新型的桥,激发学生发明创新的兴趣。 二、教材说明这是一篇科幻故事,讲兰兰的爷爷带她外出途中经过的两座桥,一座是架在水中的奇特的潜水桥;另一座是能折叠的方便携带的塑料桥。课文给学生新奇的想象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创新发明的兴趣。 三、教学建议(一)课前准备1?生字、生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磁带。2?汽车在潜水桥上行驶的投影片或课件。(二)识字、写字教学1?识字教学。重点指导读准以下几个字的音。座:不要读成zhuò。结:多音字,在本课读jiē,不读jié。实:本音是二声,在“结实”一词中读轻声。专:不要读成zuān。“座、实、提”,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字形。结:右边上面是“士”,不是“土”。野:右边不要写成“矛”。2?写字教学。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利用田字格帮助写好字。兰、专: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座:广字旁的“撇”要长,包住里边的“坐”。野:左短右长,“里”的最后一笔要变成“提”。(三)词句教学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不同的词语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来理解。如:“原野”,可借助图来理解;“结实”,可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特别”,可以放在句子中理解,也可以用换词的方法理解。总之,要视词语来定方法,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爷爷告诉她,这种桥叫潜水桥,是用特别结实的玻璃砖造的,就像一幢长长的房子”“爷爷把像雨衣一样大小的塑料桥放回提包里”这两个句子,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到新型桥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感受桥梁工程师爷爷发明、创造的伟大,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向往科学和发明创造的兴趣。(四)朗读指导本课长句子比较多,要指导读好句中的自然停顿。注意朗读体会下面的句子:“兰兰,下车看看大桥吧!” “别急,我带着桥呢!” “爷爷真是一位会变魔术的桥梁专家。” 在这三句话中,前两句表达出爷爷为自己的设计、发明感到自信、骄傲的心情。第三句中的“真是”含有对爷爷的敬佩之情。(五)练习提示第三题,练习口头组词语时,可鼓励学生多组一些,以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第四题读两组句子,意在让学生通过对用了比喻和没用比喻的两个句子的比较,从中感受到用了“像……”的句子能更形象更具体地反映出桥的形状,加深对桥的神奇印象。(六)扩展活动组织“我是小小发明家”的活动。先让学生找出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然后试着用自己的发明创造去解决;也可以鼓励学生自由想象未来的桥或其他的建筑会是怎样的。(七)课时安排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一)导入新课。提问:你见过什么样的桥?还听说过什么样的桥?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1?提出自学要求。2?检查自学情况。(三)借助课文题目,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兰兰过了几座桥?引导学生分两部分学文。(四)学习一至四段,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描述潜水桥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这种新型桥的特点、作用。(五)学习五至九段,了解塑料桥小巧轻便的特点。(六)朗读全文。总结课文。(七)分析识记生字,指导书写。(八)完成课后练习。(九)结合课文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一位桥梁专家,你会造出什么样的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学听。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心里想的桥画出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2. 你好老师我是一年级的学生今天老师给我的作文是兰兰过桥让我读完后自

作为老师,我们把期末阶段的总复习都看的很重,每天又是考卷,又是评价,又是后进生的辅导。真是搞的学生整天埋在题海中,教师也没有半点喘息的时间。那么,怎样提高期末复习的效率?如何上好复习课?今天我们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复习?复习的意义是什么?

(一)复习的概念

复习就是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避免遗忘。

(二)复习的意义有三点:

1、复习是一种强化。

课堂上教师讲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学完之后就能记住和理解的。复习则是一个克服遗忘、强化理解的过程,复习的越及时、越连贯、越系统,学过的知识就巩固得越扎实。

2、复习也是重新学习。

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可以把平时学到的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完整化。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由于受时间和课节的限制较为零散、杂乱,通过复习可以把许多知识系统化。另外,复习也是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重新认识,从这个角度讲,复习也是重新学习的过程。它也可以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

3、复习可以弥补教学的薄弱环节。

教师平时没有讲明白的地方或者在某个环节出现疏漏,通过复习可以查缺补漏,使薄弱环节得到加强。

我们明确了复习的意义后,知道期末的总复习时间长、任务重、要求高,所以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指导复习工作,将复习落到实处。

二、制定复习计划。

如何才能将复习落到实处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制订复习计划,认真备好复习课,精心设计教案,研究复习方法,提高复习课质量。

(一)在制定复习计划之前,要做到三学习三理解一分析:一是学习《课程标准》。对《课标》制定的本年级的各项要求,要了如指掌:理解其中的每一项标准、尺度、重难点。如:知识要点、能力考查、阅读的项目、写作的要求、口语交际的要求。二是学习理解《考试评价方案》中的评价项目、内容及方式。三是学习教材及教师用书。理解作者的编排意图,理解每一项知识与新课标的关系。从教材整体性出发,按知识体系或按章节单元,抓住重点与难点,考虑复习目标,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性把握,进一步对重点与难点知识进行加深与拓宽,从多层次、多角度认识重点与难点知识,以求解题时不会遇到大的障碍。一分析:分析学生的学情,依据学生实际。所谓学生实际就是对学生的认知和能力要了解,对学生的求知心理特点要掌握。既要研究学生的群体,又要研究学生的个体。尤其要对基础好的和基础差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目标要求,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各有所得。实际教学活动中,就某一节课的目标而言应有所侧重,不要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要有计划地将课堂复习目标重点定位在认知、能力、情感的某一方面,从而保证学生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制定复习计划。复习计划可制定为先系统复习后归类复习。

1、系统复习。一天一单元。对本单元课文逐课进行复习。复习期间一天至少两课时,等一课时可进行精读课文的复习,第二课时进行略读课文及学习园地的复习。复习要有侧重点,重点课文可多用些时间,非重点课文可少用些时间,可自行调控,把时间安排好。

2、归类复习。在系统复习之后应留有三到五天的时间进行归类复习,将本册书的知识点进行归类梳理。

在制定复习计划时,要合理安排时间:共有多少复习时间?有哪些复习内容?每天复习哪些内容?时间够不够用?学生每天应达到什么目标?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老师在备课时就可以一、先定复习目标,这一天的教学任务是什么,要让学生达到什么程度。二、把这一天的复习内容进行罗列,每一课时进行哪些内容,重点复习什么内容。三、复习反馈:今天的复习哪些知识点学生掌握好哪些掌握不好,如何弥补?哪些学生需要补课等等。

达到目标的学生今天的任务完成,可不布置家庭作业或给这部分好学生布置些提高作业,如课外阅读等。未达到目标的学生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补课。(例举一个复习计划的例子。)

三、明确复习内容掌握复习方法。

(一)、系统复习。内容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学习园地。

1、精读课文主要以生字词、背诵、本课知识点(课后习题、作者及时代背景、对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进行预设阅读习题)为主。

生字词:以《语文教师用书》学习目标中给出的词语为主,可采用课前预习(明天要复习第一单元的内容,今天晚上的家庭作业就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复习这部分内容,老师第二天听写、默写,全对的同学可以不写家庭作业或发小红花进行奖励等等。)上课前五分钟听写本单元的词语,低、中年级由老师批改,高年级可让学生同桌互批下课订正。对听写中普遍存在的错字,老师一定要在全班进行强调,找到识记和区分这些易错字的方法和窍门。

背诵:要求背诵的部分,除让学生会背,老师可出一些按课文内容填空的试卷让学生练习,从而达到不仅要求学生会背还要会写。可利用早读课的时间,在学生熟背的基础上留五分钟时间写,一次写的内容不易过多,对填写中错得多的字也要进行集体订正。

本课知识点主要包括:课后习题、作者及时代背景、对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进行预设阅读习题等

课后习题:这是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可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复习巩固,重点题可布置成课堂作业。除课后习题外,本课还有一些知识点,老师在课前一定要认真研读教师用书,把本课的知识点罗列到教案上,课上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老师可多化些时间讲实、讲透。

“对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进行预设阅读习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前认真备课,结合本单位的重点课文及训练重点进行分析,预设一些题型让学生用学过的学习方法进行训练,从而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如:三年级上册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可从春、夏、秋、冬的描写中任选一段,让学生说说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为什么要写这些景物?从而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当然,在制定复习计划时,各年段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一、二、三年级以基础知识为主,四、五、六年级以作文、阅读为主。

2、略读课文则以课前预习的内容为主进行复习。对于略读课文中的一些段落也可进行阅读训练。

3、对本单元语文园地的复习不要局限于一道题的内容,而应对这些题进行拓展,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三年级上册语文学习园地四中:“我的发现”旨在引导学生从音、形、意上对形近字、同音字的区分,在复习完园地中的这四组词后,可布置让学生自己找音同或音近或形近的字进行组词,看谁找得最多给予表扬和奖励。日积月累中的“读读背背”是关于一年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歌谣,在复习了这部分内容后还可让学生背背自己在课外学到的有关农谚歌谣。对于习作的复习,重点复习本单元的习作要点,特别是在本次习作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重点讲解,对于本册书中的重点习作(六年级上册中的读后感),如有时间可出一道类似的习作题目让学生练习,但一定要在课上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40分钟),以检查学生对这类习作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写作速度。写出的习作老师要进行批改讲评。口语交际的复习以回忆口语交际课的过程为主。有可能以作文的形式出现,也有可能以写话的形式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平时的教学一定要扎实。

(二)归类复习。(以下所列复习内容是六个年级的综合,老师们可根据自己年级的教学要求进行选择。)

归类复习分四部分进行:基础知识、阅读、习作及综合练习。(重点把握语文学习园地)

1、基础知识:以拼音、字、词、句的复习为主。

1)、拼音:能运用拼读音节的办法,读拼音写词语或句子;整体认读音节;大小写字母(查字典的方法体现)。重点练习“看拼音写字、写词”。

2)、字:理解字义;辨析学过的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教材中用中括号括出的多音字为本册书中应掌握的);两种查字典的方法(音序、部首);掌握生字的音、形、义,重在培养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及理解多义字的能力;还包括写字的训练,如根据结构写字,照样子写字等等。

3)、词:正确读写学过的词语,包括听写或、看拼音写词语(一二年级老师可出一些看拼音写词语的试卷让学生练习,中高年级教师可直接听写词语。);词的归类、搭配,如:写出AABB、ABB等形式的词语、补充词组((

)的湖水、高兴地(

))等等;常用成语;反义词、近义词。这部分内容以课后题和语文园地中出现的词语训练的类型进行归类复习。词语的复习要强调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并注意积累。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如:造句)。

4)、句:以积累为主。包括课内外古诗、名言警句、对联、谚语等的积累;诗歌和名篇作者的积累。以本册学习园地中出现的读读背背及其拓展为主要复习内容。

5)、标点符号:常用的标点符号(以本年级段应该掌握的标点符号为重点,还有一些重点课文中的标点符号的使用)

2、阅读。阅读包括按课文内容填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

1) 按课文内容填空包括本册书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也包括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这部分的背诵建议学生背优美片段,不要只背最短的内容。)

2)阅读。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于平时的教学中形成,复习只能是一个加强、提升的过程。所以复习的重点不是放在怎么读,而是放在怎么审题、怎么解题的方法上。如:在做阅读题时先要求学生把短文读一遍,大体知道短文讲了什么内容,再读读短文后面的习题,带着这些问题把短文再读两遍,然后再动笔答题。在答题时要注意格式:问答题要写答,回答问题要完整。在做每一道题时,要求学生审清楚题目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

教师可根据教材出一些阅读题或从学校定的试卷中选择一些阅读篇目,多让学生见各种题型,在做之前先教给学生做题的方法,再让学生当堂完成,当堂分析、讲解,以提高复习效率。做一道题有一道题的效果。尽量不要让学生带回家完成

对于错得多的题不要只讲答案,一定要讲方法,让学生知道遇到这样的问题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思考?为什么这样回答?如:理解词语的意思这样的题,可用换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来做。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3、习作。习作的复习应以方法为主而不应以写为主。

首先复习如何审作文题目。拿到一个作文题目至少读三遍:一读想想这次习作让我们写什么?二读看看有哪些具体要求?(可用线画出并标1、2、3)三读看有没有遗漏的要求。

其次是对本册教材中的八篇习作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列出简单提纲,我以三年级上册为例,这八篇作文分别是:

1写你在课余参加的活动或课余发生的事

2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写一幅秋天的图画

4写观察日记

5写在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资料

6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

7编童话

8自由作文

老师对这八篇作文要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列出简单提纲,指导学生在遇到这一类习作时知道从何处入手去想、去写。如第一篇是写事的习作。写事的习作可分三大部分:

1、事情的起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略写)

2、事情的经过(作为重点来写,抓重人特的语言、神态、动作来写)(详写)

3、事情的结果及自己的感受。(略写)

这样一来不管是写什么事(快乐的、难过的、还是课余发生的事、在学校发生的事等等)学生都知道该从哪些方面去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最后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复习。以五年级上册为例:“综合性学习活动”习作提纲:

遨游汉字王国

-------------记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1、交待活动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活动主题。

2、描写活动过程。(详写)(分阶段定主题、小组订计划、分工收集资料、合作交流展示、成果汇报会)

3、先取活动中印象最深的一到两项内容谈感受。

4、总结参加本次活动的收获。

习作和阅读的复习也可放在复习开始,这样对后面的阅读、习作的复习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4、综合练习。主要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做一些综合性的试卷,但要在课内完成,老师统一阅卷,对试卷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记录,在分析清楚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之后,再对试卷进行讲评。老师在讲评试卷时一定要对每一题的问题、这些问题出在哪些学生身上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在讲评试卷时才更有针对性。在讲评试卷时老师应该注重方法的指导,听了一位老师的试卷讲评课,老师就特别注重方法的指导,课上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对试卷中的知识和试题进行评价,在学生的评价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了拿上一张试卷先干什么以及如何审题、如何做题。对具体题的讲评不是局限在答案上,而是进行了拓展,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如:第三题把成语补充完整。老师在学生读完题目之后,说说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发现这些成语是积累运用四中的成语,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的字义是相对的,于是老师让学生打开书,把积累运用中的成语和学生一起复习了一遍,并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这样的成语吗?进行了拓展。

四、注意事项:

1、注意突出重点

一学期所学内容较多,面面俱到不太可能,我们应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有效提高学生成绩。复习方法要多样,新教材每一单元都是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所以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还应该站在单元的高度,以专题的形式来复习,加强知识的整合。这就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老师更要熟读教材和教师用书,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从而更好地组织学生进行专题复习。

2、以生为本,营造宽松的复习氛围。

要摆正师生的角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

趣,创造宽松的复习氛围,增进与学生间的交流。在复习过程中,老师切忌布置过多的家庭作业。家庭作业一定要少而精,如果可以最好不布置。因为学生在学校已经复习了一天的知识很疲惫了,如果得不到良好的休息,第二天的复习效果可想而知。老师可以采用一些激励性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一天学习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学生可以没有家庭作业,这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很有诱惑力,他们会积极认真地完成当天的复习任务,学习起来就不会那么被动了。

3、更关心重视基础薄弱的同学

复习内容都是学习过的做过的,对于好学生而言,复习期间,轻松而愉快,练习完成得也很快,所以我们应把关心重点放在差生身上,耐心帮助他们,使每个同学通过复习都有较大的进步。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老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以鼓励表扬为主,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切忌只讲孩子的缺点而不说优点。做为家长每次与老师交流听到的都是批评与问题,时间长了家长对孩子也会渐渐失去信心,如果我们在与家长交流中先把孩子的优点放大,说说孩子有进步的方面,再说如果孩子能在某方面做得再好些就更好了,然后教给家长帮助孩子进步的方法,与家长达成共识,这样才能让家长更好地配合我们的工作。

4、优化复习资源,避免题海战术。 布置给学生的试卷老师一定先自己做,对试题进行精选。

5、加强考前指导,充分发挥潜能。

以上内容只是复习中最基本的一些做法,老师们在自己复习工作中可以有自己的创新和特点,这些都需要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研究、不断积累,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适合本班学生的复习方法。

3. 急需小学五年级下册 《桥》课堂教学实录或设计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课文先写老汉将一个小伙子从队伍里揪出来,让他排到队伍的最后;又写小伙子让老汉先走,而老汉把小伙子推上了桥,但就在这时木桥塌了,他们二人被洪水吞没了;最后写洪水退了以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两个人,一个是她的丈夫,一个是她的儿子。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直到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知道了“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虽让人感到在“意料之外”,但联系前文仔细想想,又觉得在“情理之中”。这样安排结构,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如,课文开篇就写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短短的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不仅描写出雨水之“大”,而且表现出雨水的来势凶猛,为下文的山洪暴发作了铺垫。再如,课文最后写“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这里每句话都单独成段,语言极为洗练,却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如,“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他像一座山。”“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这几句话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使描写生动形象,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再如,“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这里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在山洪暴发时“惊慌”“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②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中、在人们的重压下即将断裂的危急情景,也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

(2)对词语的理解。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课文是指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

狂奔:迅猛地奔跑。本课是形容洪水奔流而下、势不可挡。

狞笑:凶恶地笑。本课是形容洪水的凶猛、可憎。

拥戴:拥护推戴。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本课是指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下发出的响声。

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势不可挡:来势迅猛,不可阻挡。

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三、教学建议

1.教学本课,可以由课题入手,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教师上课伊始,可先板书课题,然后回忆以前曾经学过的有关“桥”的课文有哪些,并简要说一说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如,《兰兰过桥》写的是新奇的潜水桥和塑料桥;《赵州桥》介绍的是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写的是海峡两岸人民用爱心共同救助一位大陆白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这篇课文仅用一个字“桥”做题目,作者会写些什么呢?这又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地预测文意,然后再去读课文。这样做,既能够通过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根据题目揣测课文内容的能力。

2.要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然后围绕“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细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之后与同学交流自己对老汉的认识。

课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因而,在学生对老汉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要让学生画出课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句段,谈一谈原因,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动,从而升华对老汉的理解和认识。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出洪水的肆虐,情况的危急,人们的慌乱和老汉的沉着、镇定。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加深对老汉的理解,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与作者、文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3.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是教学本课的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之后再次就题目展开讨论,说一说课文为什么以“桥”做题目,从而深刻体会“桥”所蕴含的深意。之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老汉,并尽量使用上“桥”字,如,“老支书,你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老支书,你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你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远不会坍塌的桥”。

4.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课文内容之后,还应注意从表达方法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教师可以借助课后思考第3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评价,让学生再次深入到文本,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从课文结构的安排、句式特点、语言描写等多个角度引发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5.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6个,会写的字有14个,应注意“肆”的声母是平舌音,“搀、呻”的韵母是翘舌音,“疯、狞、淌、瞪、膛”的韵母是后鼻音,“呻、搀、奠”的韵母是前鼻音。要求会写的字,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后分析、再仿写。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重点指导,引导学生把字读正确、写美观。

四、教学案例

第 一 课 时

1.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请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以前我们学过的有关“桥”的课文,都有哪几篇?简要地说一说这几篇课文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又会写些什么内容呢?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一下。

2.初读课文,验证猜测。

(1)快速读课文,看一看你刚才的想法与作者所写的内容有没有吻合或者相似之处?

(2)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3)我们平时在读文章的时候,要养成一个习惯,看见题目后先想一想这篇文章可能会写些什么,如果让我来写,我会怎样写。如果能够坚持这样做,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会提高得更快。

(4)再次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遇见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自己解决,也可以向学习伙伴请教。

(5)检查生字认读和课文朗读情况,对存在问题予以指导。

3.细读课文,探究人物。

(1)想一想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画出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在旁边做上批注。

(2)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互相补充完善。

(3)组织全班交流。你认为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

(4)课文在写“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时,“老汉似乎要喊什么”,想一想:老汉要喊什么呢?

4.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

第 二 课 时

1.听写词语。

2.感情读文,升华感受。

(1)课文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旁边写上你感动的原因。试着把你的感动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先说自己在哪些地方深受感动,为什么感动,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并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组织学生共同评议。

(4)指名有感情朗读全文。

3.研读课文,学习写法。

(1)这篇课文感人至深,震撼人心。除了内容的原因外,还因为作者在表达方法上的独具匠心。请同学们再来认真读读课文,看一看作者在表达上都有哪些特点,比一比谁的发现多。

(2)小组合作探究,比一比哪一小组的发现多。

(3)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新发现”,教师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归纳总结。

探究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到结尾才点明“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你认为这样安排结构有什么好处?

探究问题2文中多处描写了大雨和洪水,把这些语句找出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探究问题3这篇课文很多句子很有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这样写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

4.交流收获,总结提高。

学习课文之后,你有哪些收获?可以从思想内容上谈,也可以从表达方法上谈。

5.布置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

4. 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课题计划

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思想感情的发展。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不只在于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好的每一句教学语言是否精彩,更在于师生双向交流过程中教师有没有充满教育机智的教学评价的有效发挥。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是停留于表层的作秀,也不是可有可无的衔接,而是在整体深刻理解文本和学生实际后焕发的自然而然的创设和生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评价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准确得体,催生活力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主体对客体满足需要程度所做出的判断。在语文课堂上的直接表现就是教师用常用语言等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过程、结果等进行判断,再行褒奖、指导。首先课堂教学评价必须准确。准确性是课堂教学评价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就没有了生命力。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存在的缺点,既不能一味的肯定评价,也不能一味的批评,要让学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不好的;哪是对的,哪是错的,错在何处。准确的课堂教学评价还需我们关注课堂中生成的细节,及时提醒学生,有效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二、机智应对,化险为夷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进行课堂评价时,机智幽默、生动优美的语言更是不可或缺的。幽默的和风细雨、诙谐轻松,可以使它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达到匡正纠谬、明辨是非的目的。在课堂上,教师机智幽默、生动的评价语言,更是可以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以愉悦的心情去主动、生动地学习,从而使课堂生花,为教学增色。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在教学《第一场雪》时,以风趣的语言暗示学生如何通过有声的语言把“雪的大”读出来。当第一个同学读时语气比较平直、轻短,老师风趣地问同学们:“这是什么雪呀?”大家笑着说:“这是小雪。”于是再请一学生读,读得稍好些,大家又笑道“这是中雪”。又再请第三、四位同学读,终于读出了大雪”,教师又幽默地激励道:“还有谁读得比他下的雪还要大的吗?”课堂上笑声此起彼伏,学生在书声琅琅、语言交流、思想碰撞中获得求知的欢乐,真是“别有一番‘趣味’在心头”!教学过程充满着各种变化、发展,始料不及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灵活运用教学机智,将预设性语言和随机性语言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突发情况,临时调整预设的流程,快速反应,巧妙应对,就能化险为夷。因此,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应因境、因事和因人而随机应变,用自己内在的魅力,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三、捕捉亮点,学会赏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需要教师的激励,激励能激发人的潜能,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自由空间里与老师、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成功中走向成功。例如二下语文《找春天》,一学生在朗读“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这一自然段时,老师夸奖道:“你也是我们班里一个活跃的音符,请你再带领大家读读吧!”顿时她变得更自信,领读的同时自豪之感油然而生。同时,班里的学生也开始一个个争做活跃的音符了,可谓一举两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以鼓励。成功,哪怕只是一点点,对一个学生树立自信意识也是极为有益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要吝啬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赏识与赞许,要及时送上充满激励的评价,让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增强自信心,检验成功的快乐。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折射出智慧的光芒,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四、尊重差异,期待成长教师的评价要做到因人而异,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因此,教师要了解他们的基础,关注他们的发展状况和努力程度,尊重差异,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并给予具体指点和引导,耐心期待学生一点点成长、进步。著名的教育评价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要求教师评价时不只是简单的判断或褒奖,而应注重具体引导,应更多的从内容、方法等方面去点拨和启发。有位老师在教学《兰兰过桥》总结课文时启发到:“请同学们想想,你头脑中神奇的桥是怎样的?”话音刚落,一个小男孩站起来一口气说了四种神奇的桥,教师评价说:“你真聪明。”仔细瞧瞧,那个学生一脸平静,不经意地坐了下去。显然,学生听多了这样泛化的评价,早已产生审美疲劳,不感兴趣了。这样泛泛而又单一的评价缺乏针对性,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久而久之,以直觉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对如此的评价会麻木不仁,心理效应为零,评价也就失去其应有的作用。“你真聪明”,聪明在哪里?“你真棒”,棒在何处?都应大声给出具体参数,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于自己的关注和重视,获得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正确导向,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升。上述例子中老师的评价如再具体形象些:“看来这位同学对桥特别感兴趣,等你学习掌握了更多的知识,长大后也会是一位会变魔术的桥梁专家。”这样具体的语言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把自己和“会变魔术的桥梁专家”联系起来,幻化出自己也是桥梁专家的美好形象,从而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进入更加积极的思维状态,产生出奇思妙想,这也正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教育,是一种温暖的抚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时,心中要有“爱”,要做到“每句话背后都是一颗心”,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不管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评价一定是发自内心,真心实意,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才会接受老师的评价。教师情真意切的评价,定会让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总之,课堂教学评价是一门艺术,它植根于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学理念。相信我们在课堂上关注和体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会认真倾听,在反思中增强研究意识,培育教学机制,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一定能步入这座有效评价的艺术殿堂。 以纯文本查看内容

5. 哪里有中小学教学视频

http://www.3hhome.com/3hk
从小到高中与学校完全同步,我愿与你进一步介绍
QQ;718220307
语文小学一年级(上)

入学教育
a o e
i u ǔ
b p m f
d t n l
复习一
g k h
j q x
z c s
zh ch sh r
复习二
ai ei ui
ao ou iu
ie ǔe er
复习三
an en in un ǔn
ang eng ing ong
复习四
识字一
1 一去二三里
2 口耳目
3 在家里
4 操场上
>语文园地一
课文
1 画
2 四季
3 小小竹排画中游
4 哪座房子最漂亮

5 爷爷和小树
语文园地二
6 静夜思
7 小小的船
8 阳光
9 影子
10 比尾巴
语文园地三
识字二
1 比一比
2 自选商场
3 菜园里
4 日月明
语文园地四
课文
11 我多想去看看
12 雨点儿
13 平平搭积木
14 自己去吧
15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语文园地五
16 小松鼠找花生
17 雪地里的小画家
18 借生日
19 雪孩子
20 小熊住山洞
语文园地六

语文小学一年级(下)

识字 1
1 柳树醒了
2 春雨的色彩
3 邓小平爷爷植树
4 古诗两首
春晓
村居
语文园地一
识字 2
5 看电视
6 胖乎乎的小手
7 棉鞋里的阳光
8 月亮的心愿
语文园地二
识字 3
9 两只鸡蛋
10 松鼠和松果
11 美丽的小路
12 失物招领
语文园地三
识字 4
13 古诗两首
所见
小池
14 荷叶圆圆
15 夏夜多美
16 要下雨了
17 小壁虎借尾巴
语文园地四

识字 5
18 四个太阳
19 乌鸦喝水
20 司马光
21 称象
语文园地五
识字 6
22 吃水不忘挖井人
23 王二小
24 画家乡
25 快乐的节日
语文园地六
识字 7
26 小白兔和小灰兔
27 两只小狮子
28 小伙伴
29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语文园地七
识字 8
30 棉花姑娘
31 地球爷爷的手
32 兰兰过桥
33 火车的故事
34 小蝌蚪找妈妈
语文园地八

数学小学一年级(上)

一 数一数
二 比一比
练 习
三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1~5的认识
2.比大小
3.第几
4.几和几
练 习
5.加法
6.减法
练 习
7.0的认识
练 习
四 认识物体和图形
练 习
五 分类
练 习
六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6和7
练 习

2.8和9
练 习
3.10的认识
练 习
4.连加 连减
5.加减混合
练 习
6.整理和复习
数学乐园
>七 11~20各数的认识
练 习
八 认识钟表
练 习
九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9加几
2.8、7、6加几
练 习
3.5、4、3、2加几
4.整理和复习
5.我们的校园
总复习

数学小学一年级(下)

一 位置
练习 一
二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练习 二
整理和复习
练习 三
三 图形的拼组
练习 四
四 100以内数的认识
1.数数 数的组成
2.读数 写数
练习 五
3.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4.整十数加一位数 相应的减法
练习 六
五 认识人民币
1.认识人民币
2.简单的计算
练习 七
六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练习 八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练习 九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练习 十
整理和复习
练习 十一
七 认识时间
练习 十二
八 找规律
练习 十三
九 统计
练习 十四
总复习

小学一年级 小学二年级 小学三年级 小学四年级 小学五年级 小学六年级
初中一年级 初中二年级 初中三年级 高中一年级 高中二年级 高中三年级

热点内容
末世化学家txt下载 发布:2025-10-20 05:02:05 浏览:397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20 04:03:06 浏览:298
推拿手法教学 发布:2025-10-20 01:15:51 浏览:398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 发布:2025-10-19 23:57:12 浏览:68
舞狮鼓教学 发布:2025-10-19 16:17:31 浏览:669
杭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10-19 09:21:50 浏览:285
中非历史关系 发布:2025-10-19 06:47:41 浏览:5
师德双八条 发布:2025-10-19 05:31:17 浏览:360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发布:2025-10-19 04:36:23 浏览:750
如何让网吧 发布:2025-10-19 01:49:35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