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育 » 原始教育的特点

原始教育的特点

发布时间: 2021-07-28 18:08:30

Ⅰ 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是什么

(1)整个教育融合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之中,尚未成为独立的社会现象。年轻一代在跟随成人劳动和生活实践中接受长者的教育。

(2)没有文字、书籍和专门的教师。人们依靠把生产、生活经验物化在工具上和记忆在头脑中的办法,通过言传身教传授给下一代。

(3)教育面对全体儿童,只有学习内容上存在男、女儿童之间的微小差别。如男孩随男人学狩猎,女孩随妇女学采集。

(4)整个原始社会时期的教育是原始的、简单的,而且长期发展缓慢。这种自然进行的教育称自然形态的教育,即自在的教育。


(1)原始教育的特点扩展阅读

现代的社会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态不可比拟的特殊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述各个方面:

第一,社会教育直接面向全社会,又以社会政治经济为背景,它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更广阔的活动余地,影响面更为广泛,更能有效地对整个社会发生积极作用

第二,社会教育不仅面对学校,面对青少年,更面对社会的成人劳动者。这不仅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满足成年人继续学习的要求,有效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通过政治、道德教育,促进社会安定与进步。

第三,社会教育形式灵活多样,没有制度化教育的严格约束性。它很少受阶级、地位、年龄资历限制,能很好体现教育的民主性。

Ⅱ 原始社会时期的教育的主要特点

第一抄、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教育还不可能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专门的活动,也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人员来进行教育。人类最早的教育都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实施的,传授生产经验、技能、社会生活的知识、能力及行为规范,完全是自然状态下的教育。
第二、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社会的的教育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进行教育也是社会公众的事情。同时,原始社会财产公有,不存在阶级和阶级对抗,原始教育也就没有阶级性,只有因为分工、年龄及性别的不同所形成的差别。
第三、教育内容十分简单。基本上局限于一些原始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和原始宗教活动方面的教育。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的不断丰富,原始社会的教育内容也呈现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
第四、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行为模仿为主要手段。原始社会尚未出现文字,教育的手段主要是口耳相传和行为的观察模仿。原始人通过这些形式,来接受知识、技能、道德行为等方面的教育。

Ⅲ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无阶级性,为生产劳动服务,在社会生活中进行,教育手段极端简单。

(3)原始教育的特点扩展阅读:

第一、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教育还不可能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专门的活动,也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人员来进行教育。人类最早的教育都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实施的,传授生产经验、技能、社会生活的知识、能力及行为规范,完全是自然状态下的教育。

第二、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社会的的教育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进行教育也是社会公众的事情。同时,原始社会财产公有,不存在阶级和阶级对抗,原始教育也就没有阶级性,只有因为分工、年龄及性别的不同所形成的差别。

第三、教育内容十分简单。基本上局限于一些原始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和原始宗教活动方面的教育。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的不断丰富,原始社会的教育内容也呈现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

第四、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行为模仿为主要手段。原始社会尚未出现文字,教育的手段主要是口耳相传和行为的观察模仿。原始人通过这些形式,来接受知识、技能、道德行为等方面的教育。

原始社会进入氏族公社末期之后,由于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发展,以上的各种特点逐渐为许多新的因素所取代,开始滋生了学校的萌芽。

Ⅳ 原始社会教育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远古的原始人类的教育,由于处于史前时代,缺乏可考证的文献;而考古学者发掘的资料也尚不能说明问题;我们只有采取以今例古的方法,略举其轮廓。根据以上的叙述,原始教育的特征有如下一些:1.教育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在原始社会,教育原与生产劳动直接联系(到了阶级社会才分离开来),并为当时的生产服务;2.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在原始公社,老年人对新生一代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教育,决不是盲目不自觉的,可见“无意识地模仿”之说毫无根据。3.由于原始社会不存在剥削、压迫的现象,没有阶级,所以,教育也没有阶级性。那种教育属于公共性质,是完全平等的。在氏族社会,男女两性间的教育逐渐有所差别,这是由于社会劳动的分工所引起的。4.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同生活结合在一起、是多方面的。只因当时生产力很低,社会生活简单,所以教育的内容也较贫乏,教育的组织和方法都还处在萌芽状态(后来才渐趋复杂、丰富);因此,我们在认识原始社会教育的性质以后,不可把它过分理想化。5.原始社会的教育为原始社会的发展情况所制约,它恰为满足当时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的要求,和阶级社会中把教育看成特权阶级的专利品,并使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截然不同。因而对于当时社会的进步作出了贡献,它完全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Ⅳ 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原始社会时期的幼儿教育基本特征:

1、儿童公有、儿童公育,即性质是公共的。

2、原始部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3、教育水平是原始的,教育还未从生产中分化出来,目的不明确,主要是维持个体,保持种族。

4、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多方面的,是儿童与日后将要进行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

5、原始社会儿童的教育手段是口耳相传,游戏为主要的教学手段,采用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教育的方法。

原始社会教育是原始社会形态下处于自在状态的教育。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没有剩余产品,没有阶级,物质生活条件很简陋,与这种状况相适应。


(5)原始教育的特点扩展阅读:

从原始人群经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时期,教育内容从茹毛饮血、打制石器、采集狩猎,到学会用火、构屋、制陶,经过 160 余万年历程。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世界上有哪个民族没有经历过原始社会。人类出现,原始社会也就产生了。但是他的消亡则各地参差不一。

处于原始社会的人类生产力水平很低,生产资料都是公有制的。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产品的剩余之后,就出现了贫富分化和私有制,原先的共同分配和共同劳动的关系被破坏,而被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所代替。

两极世界理论分析指出,农业发明以前,人类社会的进化动力来自自然界威胁;农业发明后,部落间对土地的争夺代替自然界威胁成为了人类进化的主要动力,推动人类社会组织从母系氏族公社形式经过一系列诸如“服役婚”“产翁制”等过渡形式转化为父系氏族公社形式。

Ⅵ 从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分析,起源时期的教育对今天的教育有哪些启示

1.教育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在原始社会,教育原与生产劳动直接联系;
2.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在原始公社,老年人对新生一代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教育,决不是盲目不自觉的,可见“无意识地模仿”之说毫无根据.
3.由于原始社会不存在剥削、压迫的现象,没有阶级,所以,教育也没有阶级性.那种教育属于公共性质,是完全平等的.在氏族社会,男女两性间的教育逐渐有所差别,这是由于社会劳动的分工所引起的.
4.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同生活结合在一起、是多方面的.只因当时生产力很低,社会生活简单,所以教育的内容也较贫乏,教育的组织和方法都还处在萌芽状态(后来才渐趋复杂、丰富);因此,我们在认识原始社会教育的性质以后,不可把它过分理想化.
5.原始社会的教育为原始社会的发展情况所制约,它恰为满足当时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的要求,和阶级社会中把教育看成特权阶级的专利品,并使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截然不同.因而对于当时社会的进步作出了贡献,它完全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Ⅶ 原始社会教育特征

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2.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密切结合

3.言传身教和模仿是教育的主要手段

Ⅷ 原始教育特点

远古的原始人类的教育,由于处于史前时代,缺乏可考证的文献;而考古学者发掘的资料也尚不能说明问题;我们只有采取以今例古的方法,略举其轮廓.根据以上的叙述,原始教育的特征有如下一些:1.教育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在原始社会,教育原与生产劳动直接联系(到了阶级社会才分离开来),并为当时的生产服务;2.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在原始公社,老年人对新生一代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教育,决不是盲目不自觉的,可见“无意识地模仿”之说毫无根据.3.由于原始社会不存在剥削、压迫的现象,没有阶级,所以,教育也没有阶级性.那种教育属于公共性质,是完全平等的.在氏族社会,男女两性间的教育逐渐有所差别,这是由于社会劳动的分工所引起的.4.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同生活结合在一起、是多方面的.只因当时生产力很低,社会生活简单,所以教育的内容也较贫乏,教育的组织和方法都还处在萌芽状态(后来才渐趋复杂、丰富);因此,我们在认识原始社会教育的性质以后,不可把它过分理想化.5.原始社会的教育为原始社会的发展情况所制约,它恰为满足当时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的要求,和阶级社会中把教育看成特权阶级的专利品,并使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截然不同.因而对于当时社会的进步作出了贡献,它完全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Ⅸ 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是什么形成该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无阶级性 , 为生产劳动服务 , 在社会生活中进行, 教育手段极端简单。
教育,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让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而到以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但同时,人有着自我意识上的思维,又有着其自我的感官维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识思维都未必能够绝对正确,而应该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维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内在;教育又是一种思维的传授,而人因为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又有着另样的思维走势,所以,教育当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如此,人的思维才不至于过于偏差,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理性,并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最正确的思维认知,或许,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Ⅹ 与原始社会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相比,现代教育呈现哪些特点

1、现代教育呈现特点:

拥有前所未有的新手段。日益显示出整体性、开放性。教育功能扩展和增强。教育的社会地位逐步发生根本变化。不断变革——现代教育的本性和存在形式。

2、原始社会教育教育具有如下特点:

整个教育融合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之中,尚未成为独立的社会现象。年轻一代在跟随成人劳动和生活实践中接受长者的教育。没有文字、书籍和专门的教师。人们依靠把生产、生活经验物化在工具上和记忆在头脑中的办法,通过言传身教传授给下一代。

教育面对全体儿童,只有学习内容上存在男、女儿童之间的微小差别。如男孩随男人学狩猎,女孩随妇女学采集。整个原始社会时期的教育是原始的、简单的,而且长期发展缓慢。

这种自然进行的教育称自然形态的教育,即自在的教育。从原始人群经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时期,教育内容从茹毛饮血、打制石器、采集狩猎,到学会用火、构屋、制陶,经过 160 余万年历程。

3、古代教育形成如下特点:

教育脱离原始的自然形态,从生产、生活、劳动中分化出来,成为具有独特社会职能的社会现象。出现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机构——学校,但体系极不完备。

教育内容丰富起来,由于文字的产生,体脑劳动的分工,人类积累的生产、生活经验上升为知识,出现了图书典籍。学习文字、书本知识、统治阶级伦理道德和一定的军事知识技能,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但教育内容仍很贫乏,自然科学不被重视。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严重脱离。读书人不参加生产劳动,劳动者得不到受学校教育的权利。学校教育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10)原始教育的特点扩展阅读

相对于古代教育而言的现代教育,从生产力与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是现代生产的产物,是指18世纪从英国开始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原来工场手工业生产以后的教育。现代教育以现代化的大机器生产作基础,处于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因而,与古代教育相比更具有新的特点。

现代教育的特征有公共性、生产性、科学性、国际性、终身性和未来性。现代教育之所以称为现代教育,首要之点就在于它能提出培养现代人即全面发展的个人这一目的并将它付诸实施。以往一切教肓都不能做到这一点。换言之,如果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就不能认为是现代教育。

热点内容
末世化学家txt下载 发布:2025-10-20 05:02:05 浏览:397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20 04:03:06 浏览:298
推拿手法教学 发布:2025-10-20 01:15:51 浏览:398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 发布:2025-10-19 23:57:12 浏览:68
舞狮鼓教学 发布:2025-10-19 16:17:31 浏览:669
杭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10-19 09:21:50 浏览:285
中非历史关系 发布:2025-10-19 06:47:41 浏览:5
师德双八条 发布:2025-10-19 05:31:17 浏览:360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发布:2025-10-19 04:36:23 浏览:750
如何让网吧 发布:2025-10-19 01:49:35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