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教学设计
1. 丝绸丝绵哪里来教案
大班主题教案
设计思想
绚丽多彩的中国丝绸,一直为古今中外人们所赞颂。中国是最早发明养蚕的国家,蚕茧和生丝产量一直居世界各国之首。蚕丝业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渗透到衣、食、住、行各个领域,形成浩瀚多彩的丝绸文化。我们设计的认识“蚕”系列活动,目的是让幼儿通过观察蚕的生长过程,了解绚丽璀璨的丝绸织物的由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一:种植角(非正规教学活动)
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种植园地内的桑树、蓖麻树。
活动二:饲养角(非正规教学活动)
饲养桑蚕、蓖麻蚕,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有目的地持续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并重点观察记录蚕眠的情况。
蚕眠情况观察表
眠的次数眠的温度眠的时间备注
活动三:认识蚕宝宝(正规性教学活动)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交流,初步了解两种蚕的外形特征,在活动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2.培养幼儿观察的细致性和目的性。
活动准备
1.在日常饲养、观察蚕宝宝的过程中,已初步了解了两种蚕各自爱吃的食物。
2.为每组准备两种蚕及相应的桑叶。
3.介绍蚕的外形的录像片。
活动过程
一、观察蚕宝宝,知道它们的名称及主要特征
1.分组观察,找相同,然后播放录像片。
小结:蚕由头和身体构成,头上有嘴和两只小小的眼睛;身体圆长而软,有环节;身体下面有许多对小脚,身体旁边有气孔,气孔可以呼吸和散热;尾部有小尖,叫尾角;会爬行。
2.找不同,把相同的蚕放在一个盘中。
小结:灰白色的叫桑蚕,身上有黑点的叫蓖麻蚕。
二、它们爱吃什么
1.幼儿动手给两种蚕喂食。
2.请幼儿说说桑蚕、蓖麻蚕各爱吃哪种树叶。
活动延伸
观看录像片《野蚕》。
活动四:蚕的一生(正规性教学活动)
活动目的
1.了解蚕的生长过程,知道蚕的用途。
2.激发幼儿进一步观察、了解蚕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录像片《蚕的一生》。
2.“蚕的一生”操作卡片(卵—幼虫—蛹—成虫),人手一份。
3.布置蚕的用途展览厅(实物和图片)。
活动过程
一、蚕的生长过程
1.教师向幼儿介绍蚕的四个生长过程。
2.请幼儿操作“蚕的一生”卡片。
3.请幼儿讲述排列情况。
4.观看录像《蚕的一生》。
5.根据观看的录像内容,重新排列卡片。
二、蚕的用途
1.幼儿自由参观展览厅,教师适当指导。
2.组织幼儿讲述参观的内容:①你在展览厅看到了些什么?②蚕有哪些用途?③结合录像片讲述蚕的用途。
活动延伸
2. 《认识丝绸》中班科学教案
目标:
1.感知丝绸的特点,及其用途。
2.知道丝绸是中国的特产。
准备:
1.丝绸若干块、穿唐装的娃娃、织锦画等。
2.幼儿用书《蚕的变化》图。
授课
1、观察、感知丝绸的特点:
看看、摸摸、说感觉:
——“我这里有几块给娃娃做衣服的丝绸料子,你们看看摸摸,感觉怎么样?平时看见过丝绸制品吗?” 丝绸的来历(观察蚕生长过程的图片)
——知道丝绸是什么织成的吗?穿过丝绸服装吗?
“为什么人们穿丝绸服装?穿在身上的感觉怎么样?”
“除了丝绸服装,还有什么东西是丝绸做的?”
2、.阅读图书:幼儿阅读图书,了解丝绸的用途。
小结:丝绸很漂亮,轻柔、薄、透气滑爽,是中国的特产。
做围巾、被面和艺术品,受到世界各国朋友的喜爱。要织丝绸,就要多养蚕,蚕多丝绸才织的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