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武新架一路教学
1. 陈氏太极拳83式新架一路动作详解
还是跟老师学吧。要不看那本陈式太极拳的书,小本子那个,顾留馨的那个足够了。学拳主要是跟老师。看书基本上没有用。看录像也是。一定要老师现场教,并给你纠正动作。
2.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的理论来源
陈氏第九世传人陈王庭创造陈式太极拳的理论来源有四: 人体是一个不断运动着的有机整体,易学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无一不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人的生命运动,其本身就是阴阳对立双方,在不断的矛盾运动中取得统一的过程。
易学认为,凡是属于温热的、上升的、明亮的、兴奋的、轻浮的、活动的等方面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阳的范围;凡是属于寒冷的、下降的、晦暗的、抑制的、静止的待方面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阴的范畴。而太极拳就顺从阴阳变化之理,在一招一势运作之中,阴中含阳,阳中具阴,阴阳互变,相辅而生。 中医学中的导引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发明的一种养生术。主要是通过呼吸仰俯,手足屈伸的形体运动,使人体各部血液精气流通无阻,从而促进身体的健康。
导引在太极拳中的应用即把意与形相结合,使心脏生理正常,从而引导血气于身畅通。中国古代医学家认为,心为神之居,主掌血脉运行,对人体各个脏腑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主宰,人人身上最重要的脏器,位于五官之首。五脏主藏精气论中以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肾藏志,脾藏意。人体全身的血液依赖于心脏的推动作用才可以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因此,陈王庭在创造太极拳时,把始祖陈卜所传授下来的一百单八势长拳等状术与中医的导引相结合,在周身放松的条件下,使形体的运动符合并且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演练太极拳可使心气旺盛,心血充盈,脉道通利,心主血脉的一切功能正常发挥,血液在脉管内正常运行,起到练拳养生的作用。否则,会使演练者气血不足,引起推动血液运行循环的力量减弱,脉道堵塞,产生病变,不利于演练者的身体健康。吐纳,也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所发明的一种养生术。吐,即从口中吐出,意为呼气和吸气;纳,即收入,意为吸气,由鼻孔而入。吐纳术就是呼吸之术,通过口吐浊气,鼻吸清气,吐故纳新,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
肺脏主掌呼吸之气,呼吸功能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人体在一生之中,需要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要消耗掉大量的清新之气(即氧气),产生出大量的浊气(即二氧化碳)。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全靠肺的呼吸、吐纳功能。
太极拳把拳术着势的形体运动与吐故纳新相结合,首先保证形体运动不能妨碍人体的肺脏呼吸运动,以保障肺脏机能正常发挥,新陈代谢自然进行。其次,通过拳术着势的形体运动来促进人体内部宗气的形成。所谓宗气,与叫大气,是相对于先天元气而论的后天之气,是人之生命根本。宗气的功能就是推动肺的呼吸和心血在脉管内的运动。宗气主要是由肺脏吸入的自然界之清气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相结合而成,集聚于胸中,称作上气海,是全身之气运动流行的本始。第三,通过拳术着势的形体运动来促进人体宗气的分布,在心脏、肺脏的协同下,将上气海中之宗气通过血脉分别送入全身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达到全身表里上下,肌肤内脏,发挥其滋润营养之作用。太极拳把拳术的形体运动与中医学中的导引、吐纳等理论相结合,使形体运动更有益于身体健康和技击功能的发挥。 中国古代中医经络学说主要是论述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经络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国古代知学理论袋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肺腑肢节,沟通表里、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分功能活动的通路,是经脉、络脉及其连属组织的总称,是人体特有的组织结构和联络系统。其中,经脉是人体经络系统的纵行干z线;络,有网络之意,是人体脉络的大小分支,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人体的经络系统主要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别络、孙络、浮络、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几个部分,起着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的重大作用,但是决不可不通。经络系统通过有规律的循行和错综复杂的联络交会。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组织官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来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其一,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相结合。人体是一个由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降窍、皮肉筋内等组成的整体。它维护机体的协调统一,主要就是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十二正经及十二经别纵横交错,入里出表,通上达下,循行于脏腑和官窍之间;奇经八脉联系与调节正经;十三经筋与十二皮部联络筋脉皮肉。陈五庭将人体经络学说中的联络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就形成了太极拳技击理论之一的“一静无有不静,一动百骸皆随”。
其二,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运输作用相结合。人体的各组织器官,均需要气血的濡润滋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而气血之所以畅通无阻,通达于周身,营养脏腑组织,抗御外邪,保卫机体,必须得依靠经络系统的传注。陈王庭将经络系统的运输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通过经脉运行血气而营养阴阳,以养丹田刚中柔表之气,溢发于体外,助于技击施展;濡筋骨,使自己体格健壮,表里筋骨坚实,内气充足,以此承受、化解外来之击;利关节,使演练者身体各部位活动轻灵,以己不动化彼之动,后趁势出击,克敌制胜。
其三,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感应传导作用相结合。所谓感应传导,就是经络系统对于外界的刺激的感觉,有传递通导作用,即为人体的触觉系统。陈王庭将经络系统的感应传导作用应用于太极状术之中,保证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顺利完成。正如《拳论》云:“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其四,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调节作用相结合。人体的经络系统不仅具有联络作用、运输作用和感应传导作用,同时,它还能够保持人体各部机能活动的平衡与协调。陈王庭将经络系统的调节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领先经络的平衡与协调作用对身体的和部位进行灵活调节,变幻虚实,以虚诱敌,引实落空,避其实而击其虚,从而克敌制胜。
拳术与经络学说的结合,使太极拳术独创了顺应经络变化的缠绕螺旋运动方式而滋生的缠丝劲,旋转发力,增大出拳发劲的威力,令人难提难防。 明朝嘉靖年间,中国有一名扬海外的武将,姓戚名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晚年号孟诸,系山东省蓬莱人。戚继光编制新军,并传以集百家拳术之长编制而成的三十二势,变化无穷,微妙莫测,似有神意。
陈王庭创造太极拳时,从戚继光所编的《三十二势拳经捷要》中吸取精妙,采纳了二十九势,即懒扎衣、金鸡独立、采马拳、七星拳、雀地龙、悬脚虚、伏虎势、兽头势、朝天蹬、朝阳手、指裆势、跨虎势、当头炮等。
由于陈式太极拳既广纳诸家拳术之长,又有自己独特的神奇之处,所以每战必胜,拳理上包容万家,独树一帜,不断发扬光大。

3.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张东武下载
你可以用哇嘎软件下载。
4.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的拳谱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是由中国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十七世陈发科,在陈式太极拳老架的招式中,增加了转腕缠绕等动作,由其本人修改,其子陈照奎定型的套路。以掤、捋、挤、按手法运用为主,以采、挒、肘、靠手法运用为辅,动作力求柔顺,拳架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手法之变,身法中正自然,具有卓越的技击、健身、养生作用。
拳 谱
第1式 预备式 第42式 掩手肱拳
第2式 金刚捣碓 第43式 小擒打
第3式 懒札衣第44式 抱头推山
第4式 六封四闭第45式 三换掌
第5式 单鞭第46式 六封四闭
第6式 第二金刚捣碓第47式 单鞭
第7式 白鹤亮翅第48式 前招
第8式 斜行拗步第49式 后招
第9式 初收第50式 野马分鬃
第10式 前螳拗步第51式 六封四闭
第11式 第二斜行拗步第52式 单鞭
第12式 再收第53式 双震脚
第13式 前螳拗步第54式 玉女穿梭
第14式 掩手肱拳第55式 懒札衣
第15式 第三金刚捣碓第56式 六封四闭
第16式 撇身捶第57式 单鞭
第17式 背折靠第58式 运手
第18式 青龙出水第59式 摆脚跌岔
第19式 双推手第60式 金鸡独立
第20式 三换掌第61式 倒卷肱
第21式 肘底捶第62式 退步压肘
第22式 倒卷肱第63式 中盘
第23式 退步压肘第64式 白鹤亮翅
第24式 中盘第65式 斜行拗步
第25式 白鹤亮翅第66式 闪通背
第26式 斜行拗步第67式 掩手肱拳
第27式 闪通背第68式 六封四闭
第28式 掩手肱拳第69式 单鞭
第29式 六封四闭第70式 云手
第30式 单鞭第71式 高探马
第31式 云手第72式 十字摆莲
第32式 高探马第73式 指裆捶
第33式 右擦脚第74式 白猿献果
第34式 左擦脚第75式 六封四闭
第35式 蹬一跟第76式 单鞭
第36式 前螳拗步第77式 雀地龙
第37式 击地捶第78式 上步七星
第38式 翻身二起脚第79式 退步跨虎
第39式 兽头式第80式 转身双摆莲
第40式 旋风脚第81式 当头炮
第41式 蹬一跟第82式 金刚捣碓
第83式 收陈氏家谱
陈氏始祖:陈卜
二世陈刚、三世陈琳、四世陈景元、五世陈堂、六世陈宗儒(独子思贵)等人。到七世开始分家立业。其中一支为七世陈思贵、八世陈抚民、九世陈王庭和陈王前兄弟……。
陈氏第九世:陈王庭(陈式太极拳始祖):太极长拳
陈氏第十世:陈所乐,陈汝信,太极拳第二代宗师。
陈氏十一世:陈正如,陈光印,陈所乐之孪生子陈恂如、陈申如;陈汝信之子大鲲、大鹏
陈氏十二世:陈敬柏,字长青,乾隆年间人;十二世的陈善(字嘉谟)
陈氏十三世:陈公兆,字德基,生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十三世的陈毓锦(字尚)
陈氏十四世:陈长兴(1771~1853),字云亭;形成了完整的套路,即太极拳大架(又名炮拳或炮捶)一、二路。教有名弟子扬露襌。十四世陈有本创立以劲走立圆、手走小圈的套路新架(即小架)。十四世陈有恒。
陈氏第十五世:陈耕耘,字霞村(陈长兴之子);杨露禅(1799~1872年),名福魁,杨式太极拳。陈有恒之子,兄弟三人(伯甡、仲甡、季甡):陈仲甡(1809~1871),字志曛,又字宜箎,号石厂。陈清平(1795~1868),赘婿於赵堡镇(陈家沟东北五里地)在那里传拳,世人称为赵堡架(小架里的“圈”架)。(其弟子武禹襄、和兆元、李景延、李作智,分别创衍出了武氏太极拳、和氏太极拳、陈氏太极拳忽雷架和腾挪架。)
陈氏十六世:陈鑫(1849一1929),字品三
陈氏十七世:陈发科(1887一1957),字褔生;陈子明
陈氏十八世:陈照丕(1883一1972),字绩甫;
陈发科之子陈照旭、陈照奎(陈照奎主要以83势新架为主),陈女豫霞,拳艺亦很好。陈发科传人沈家侦、顾留馨、洪均生、田秀臣、雷慕尼、冯志强、李经梧、肖庆林等。
陈氏十九世:陈小旺(陈照旭之子)、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均为陈照丕所授弟子,合称为陈家沟的“四大金刚”)

5. 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
你是想问什么呢?
新架一路和二路是陈发科所创,陈照奎定型。陈照奎的儿子陈瑜现在北京教拳。陈小旺、陈正雷等陈家沟拳师早期跟陈照丕学拳,陈照丕去世后陈照奎回陈家沟授拳,所以他们也会打新架。
新架比老架复杂,招式上比较细,缠丝更多。
新架似乎更严格地遵循陈式太极的拳理,即缠丝的来去都做得更清楚,没有省略,当然这只是我的看法,也可能是我所学的老家一路不够细致的缘故。这点你需要亲身体会才行。
一般都认为从老架入门比较好,对于没有基础的人来说,新架学起来比较困难,不过不是不能学,就是需要更大的耐心。你看看网上的视频,比一下新架和老架的招式就能了解了。
6. 问一下懂陈氏太极拳新架的朋友~~~~~
各有各的风格,认准一种去练,没错的。
7.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谁练的最好
太极拳讲人人各自一太极 所以太极拳武术家 都各有千秋 每人都有独特的风格 谈不上谁的最好 谁的不好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选择你喜欢的老师学习
8.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哪个师傅教的详细
其实,陈式太极拳只有传承人,没有什么掌门人之说!陈正雷的徒弟张东武最近出的光盘讲解比他师傅的详细!建议:学习太极拳还是要明师面对面教,自己学,会练坏习惯!
9.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倒卷肱怎样练法
老架一路以柔为主,柔中有刚,其特点是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内劲以缠丝劲为核心统领全身;动作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一动皆动,一静具静,发劲时松活弹抖,完整一气;在劲力上以掤、捋、挤、按为主,以采、挒、肘、靠为辅。练习时要求做到虚领顶劲,立身中正,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屈膝松胯,裆劲开圆,呼吸自然,气沉丹田,以腰为轴,节节贯串,虚实分明,上下相随,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外形走弧线,内劲走螺旋,整套拳没有平面,没有直线,非圆即弧,浑然一圆。练习时,要把意气锻炼贯彻拳路的始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