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本要素
1、教育者——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对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着教育影响的人。
2、受教育者——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3、教育措施(教育影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活动时所依赖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也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刊授教育、广播学校和电视学校的教育等。
它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1)教育基本要素扩展阅读
素质教育的特点:
(1)全体性
所谓“全体性”,广义地说,是指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任何一名社会成员,均必须通过正规或非正规的途径接受一定时限、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
(2)基础性:
所谓“基础性”是相对于专业(职业)性、定向性而言的。素质教育向儿童、青少年提供的是“基本素质”而不是职业素质或专业素质,是让学生拥有“一般学识”(general learning)而不是成为某一专门领域的“小专家”或某一劳动职业的“小行家”。
(3)发展性:
所谓“发展性”是指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真正把学生的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力、增强后劲上来。
(4)全面性:
所谓“全面性”,是指素质教育要通过实现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学生个体的最优发展。因为,素质教育应该是完善意义上的教育,它是指向全面基本素质的。
(5)未来性:
所谓“未来性”是指立足于未来社会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学目标或就业需求。一般说来,教育具有较强的惰性和保守性,它总是在努力使年轻一代学会老一代的思维、生活和工作方式。
B. 教育的三大基本要素
1、教育者,就是教师,是受社会的委托,在教育机构中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影响的专门人员。
2、受教育者,就是学生。学生一般指正在学校、学堂或其他学习地方受教育的人,而在研究机构或工作单位(如医院)学习的人也自称学生,以前与学生的性质相似的还有徒弟、弟子等等。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我们可以把学生分为:幼稚园、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专科生/高职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等。
3、教育影响,在教育三要素中属于“物”的要素,它包括: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方式方法、教育环境等。
C. 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既含有目的、内容、制度、方法等方面的因素,又具有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不同的层次,它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整体系统。但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
所起作用
从教育的定义可以看出,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规划、管理教育活动的方向和目标、传递信息的内容和方式。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其一是说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首先是一个求知的个体,马克思说,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受教育者作为人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当然具有主体的性质。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形式,主要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方式。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以促进受教者发展的影响物,也是受教育者学习活动的对象。教育者在以教育内容为基础与受教育者的交往互动中,他自身所拥有的知识、经验、言谈举止、思想品质和工作作风也影响着受教育者的发展,因而也是重要的教育内容或受教育者习活动的重要对象。
教育活动都要以一定的方式进行,都要表现为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教育活动方式就是教育活动本身。教育活动方式涉及教育基本要素的组合与教育工具和手段的应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如果我们承认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承认受教育者的活动是他们个性素质发展的基础,那么就得看到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引导和组织受教育者的活动,看到教育活动方式影响甚至决定着教育的效果与质量,看到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不同活动方式会引起不同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