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署
1865年,教育局前身教育司署成立并专责教育事务。
1980年11月,跟据《麦健时报告书》,政府决定将教育司署分为隶属布政司署之政策科(“科”)及负责执行及落实政策的“署”,教育司署改组为教育科及教育署。
1983年,政府把社会事务科(后更名为卫生福利科)辖下劳工事务拨归教育科管辖,并且把原由教育署负责之职业训练工作移交职业训练局管理。教育科除了有关教育事务以外,亦兼顾香港的人力培训及劳工事务,并接管劳工处。随着职能的扩大,教育科亦改名为教育统筹科(Ecation and Manpower Branch)。
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更名为教育统筹局(Ecation and Manpower Bureau)。
2002年7月1日,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董建华推行主要官员问责制,并将各政策局重组为十一局。负责劳工事务的劳工处拨归经济局,并改名为经济发展及劳工局。
2003年1月,由于香港特区政府财政赤字严重,政府需要精简人手,所以实行“局署合并”,把辖下的教育署及教育统筹局合并,成为新的教育统筹局,并发展成今日的规模。
2007年7月1日,教育统筹局改称教育局,继续负责教育政策方面的职责,而过往由教统局负责有关人力的政策,现由劳工及福利局负责。

❷ 香港教育局网址(内可搜索)
我女儿下个月可以定居香港,现在在大陆读初一,到香港后怎样找学校呢?要准备些什么资料?谢谢!
❸ 请问香港教育处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香港教育署停课查询
(852) 2892-6193
香港教育署普通查询
(852) 2891-0088
❹ 香港教育局称教科书不应出现违法内容
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2020年8月19日表示,教科书不应出现违法内容,随着香港国安法出台,课本专应涵盖相关内属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法例,教育局也将为学校及教师提供支援。
对于有团体指责教育局就高中通识教科书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属“不专业”及“政治审查”,教育局表示有关言论并不属实,是戴上有色眼镜看待教育局提供的专业咨询服务,并对此表示强烈谴责。

(4)香港教育署扩展阅读:
2019年社会事件不断升温,屡屡出现内容偏颇的教材,社会人士忧虑教材内容会误导心智未成熟的学生,甚至散播仇恨和偏见,教育局及出版社都收到不少就教材的投诉。
因此,教育局组织专业团队,通过专业咨询服务,向市面上流通的多套高中通识“教科书”提供专业意见,以改善这些教科书的内容。
❺ 香港教育和大陆教育的区别何在
一、教育制度区别
香港的学校是由校办团体管理的。每所学校对学生、教师和教回育政策都有自主权。而答且,只有少数公办学校负责,教育部门只负责分配资源和监督学校的工作。内地绝大多数学校由政府直接管理,以便在全国实行统一的教育政策。
二、教育体制区别
香港的教育体系采用了英国式的制度,学生在五年制中学就读。初中和高中之间没有正式的区别(但教学大纲仍然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至第三阶段和第四至第五阶段)。2012-2013学年起,学校制度正式取消,实行新的3+3+4学校制度。改制后,教育体制与内地保持一致。

三、语言教育区别
香港在教育中普遍采用“两语言三语言”教学模式,从幼儿园开始,掌握英语学习,起步快,大多数学校有更多的外籍教师,创造了较好的语言环境。在内地,普通话教学被广泛采用。作为一门学科,英语是在小学里教的。如果孩子们需要在英语环境中学习,他们只能通过国际学校等方式入学,但一般成本很高。
❻ 香港沙田教育局在哪里
沙田在新界区,
你在深圳罗湖可以搭火车,到沙田火车站下。
❼ 香港教育局局长
, has influence
❽ 香港的教育好还是大陆的教育好
1、教育体系
香港的学校是由办学团体管理的。各所学校对学生、老师、教育方针皆有自主权。而且,官立学校只占少数,教育署只是负责分配资源和监察学校的工作。内地绝大部分学校都是由政府直接管理的,以贯彻全国统一的教育政策。
2、教育体制
香港教育体制过往一直采取英式学制,学生修读五年中学,并没有正式的初中、高中之分(但在课程大纲中则仍分为中一至中三及中四至中五两个阶段)。自2012-2013学年开始,正式取消就学制,实行3+3+4新学制。改制后,教育体制与内地一致。
3、语言教育
香港在教育上普遍采取“两言三语”教学形式,由幼儿园开始抓起英语学习,起步较快,绝大部分学校更设有外籍教师,创造了更好的语言环境。在内地,普遍采取国语教学,英语作为一门学科,由小学开始学习,如需让孩子在英语环境进行学习,只能通过报读国际学校等途径,但一般费用较高。
二、香港教育自身独特的优势
1、国际化
当今的时代,只有具有国际目光和国际触觉的人才才能谈得上是真正的人才。而香港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国际化的平台。众所周知,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具有任何内地城市所无法比拟的国际化优势。在香港,能够让我们的视野与能力空前地扩展。
2、语言环境
在香港,语言能力即为“两文三语”。两文就是中英文,而三语指的是英语、粤语和普通话。与内地向较,在港求学除了可以享受更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外,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一门第三语言――粤语。
3、广泛对外交流
香港的每所高校都与境内外的众多名校保持着良好的交往,每学期都会提供众多的出外交流机会。以香港理工大学为例,学校与100多所名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每学期都会为大部分申请者提供对外交流的宝贵机会。
4、出国留学跳板
一方面,由于历史因素,香港社会对中西方文化兼容并包,在香港读书可以提前熟悉西方文化,为日后出国深造做好铺垫。另一方面,香港的高校更加国际化,在香港获得本科学历之后,出国深造会更加便利。香港也因此成为了出国留学的理想跳板。
5、与国际接轨的课程设计
香港高校的课程设计较内地高校而言更加与国际接轨。香港高校的很多先进专业(尤其是商科类)都是内地高校所没有的。以全球供应链管理(GlobalSupplyChainManagem)为例,据我所知,就是一个内地名校尚未开展的专业。
6、不同于内地的教学方式
在香港,学生可以享受完全自主的学习空间、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以高桌晚宴为代表的素质培养、团队合作与各种挑战、全球化的师资优化配置;这一切的一切将香港的大学教育装点得无比精彩。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有大量的深圳儿童每天往返深港,在香港就读幼儿园,家长们为的也是获得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内容。
7、一流的师资
香港高校的教授来自世界各地,绝大部分均为名校PHD出身。其中更有诺贝尔奖、菲尔兹奖获得者担任教授。
8、多彩的社团活动
在港校读过书的同学,都对香港学生独特的社团文化感触颇深。
9、一应俱全的教学设施和优越的生活环境
香港政府每年对教育拨款十分慷慨。因为资金充裕,港校的教学设施也是一应俱全。
10、毕业后道路宽广
在港毕业后的大陆学生,毕业之后一般有三种选择:
继续读研究生或者博士生;
可选择在港就业;
❾ 香港教育局学位哪申请
你可自行向任何来一间你想自入读的学校申请,如果毫无头绪,可找教育局帮忙
教育局辖下有服务香港、九龙、新界东及新界西四个区域的区域教育服务处。内地新来港定居学童的家长可到任何一个的区域教育服务处寻求协助,安排他们的子女入学。
内地新来港定居学童或其家长可在罗湖关卡、教育局区域教育服务处或任何一个民政事务总处谘询服务中心索取一张简介本港教育制度的单张,这单张附有回邮至教育局总部地址的邮柬。内地新来港定居学童的家长可在邮柬内填妥有关学童资料,然后寄回教育局。
教育局的学位安排及支援组在收到这些邮柬时,会就求助学童的居住区域,把资料分送到有关的教育局区域教育服务处的学校发展组。该组的学校发展主任会接触那些家长,协助安排他们的子女入学。
学校发展主任若未能为内地新来港定居学童找到学位,个案将转交学位安排及支援组作进一步处理。需要特别照顾的学童将转介至教育局辖下的特殊教育支援及学位安排组,以便协助入读特殊学校。
查询
如有查询,可於办公时间内致电2863-4772及2863-4703。
❿ 香港管教育的是什么部门
教育局(英文:Ecation Bureau,简称EdB)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12个决策局之一,专责香港有关教育的政策。现任局长为孙明扬,副局长为陈维安,政治助理为杨哲安,常任秘书长则为前劳工处长谢凌洁贞。
1865年,教育局前身教育司署成立并专责教育事务。
1980年11月,跟据《麦健时报告书》,政府决定将教育司署分为隶属布政司署之政策科(“科”)及负责执行及落实政策的“署”,教育司署改组为教育科及教育署。
1983年,政府把社会事务科(后更名为卫生福利科)辖下劳工事务拨归教育科管辖,并且把原由教育署负责之职业训练工作移交职业训练局管理。教育科除了有关教育事务以外,亦兼顾香港的人力培训及劳工事务,并接管劳工处。随着职能的扩大,教育科亦改名为教育统筹科(Ecation and Manpower Branch)。
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更名为教育统筹局(Ecation and Manpower Bureau)。
2002年7月1日,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董建华推行主要官员问责制,并将各政策局重组为十一局。负责劳工事务的劳工处拨归经济局,并改名为经济发展及劳工局。
2003年1月,由于香港特区政府财政赤字严重,政府需要精简人手,所以实行“局署合并”,把辖下的教育署及教育统筹局合并,成为新的教育统筹局,并发展成今日的规模。
2007年7月1日,教育统筹局改称教育局,继续负责教育政策方面的职责,而过往由教统局负责有关人力的政策,现由劳工及福利局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