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在幼儿园进行的,能够让孩子学到东西或者启发了孩子的思维,又或许锻练身体的一切活动。
2. 什么是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教育过程。
3.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要求是什么
幼儿教师教育活动的标准
(一)从教师方面
1、教态亲切、自然、大方,语言生动简练、适中、不啰嗦,并注意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交流。
2、多运用并恰当运用表扬和鼓励;加强对幼儿的常规管理。
3、加强对幼儿的常规管理,不放纵幼儿的不良行为,并及时、巧妙地进行制止。
4、课前进行充分地准备。
①把握幼儿的年龄特征 熟悉教材和教案;
②熟悉教材和教案,把握教学重难点 充分准备教学具;
③充分准备教学具,制作实用的教具。
(二)从幼儿方面
一节好课,离不开幼儿园在课堂上的表现。因此幼儿园教师要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动起来,都能参与进来,不要有等待的现象,这样的课才称得上是一节好课。
(三)从课堂设计方面
一节好课,常常依赖于课堂活动设计。活动设计得新颖、独特、有趣,符合幼儿年龄特征,是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幼师们在设计活动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活动课的主次要分明,一般分为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三大部分,并合理分配各部分时间,把握重点,注意目标达成度。
2、导入新颖,能够吸引幼儿的目光,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年龄特点。可采用直接、间接、情景表演、图片导入、实物或谜语等等与课程有关的导入方式进行导入。但时间要把握在2分钟以内,因为我们的主要目的为接下来的课程做准备。
3、目标明确,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接受能力。
4、教学过程,各环节联系紧密,语言连贯,流程清晰。符合教学的大纲要求。
5、有游戏的环节。幼儿园的课程多数是借助游戏的形式来实现的教学目标,因此,游戏一定是为辅助教学内容而准备的,我们要为目标而游戏,不是为游戏而游戏。可以通过游戏或分组游戏的方式检测孩子掌握的程度,从而了解孩子的接受能力,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辅导。
6、把握好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小班幼儿一般是10-15分钟,中班幼儿一般20-25分钟,大班和学前班孩子是30分钟左右。把握好孩子的最佳接受状态,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7、上好一节幼儿园活动课,还要借助一些相关的教具,由于孩子的接受能力和认知特点的局限性,就需要我们老师在生活实际中,搜集与课程有关的材料作为教具,来帮助幼儿理解,从而加深孩子的印象。
此外,幼儿园课堂组织,要紧凑,不拖沓;教学活动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教学要有主线,要一气呵成。
4. 幼儿园教育活动常用的教育方法有哪些
对于幼儿教育,有的人认为幼儿园老师就带孩子们玩玩,很简单,有的人则认回为老师要带那么多孩子答,实在是太辛苦了。真实的幼儿教育到底是怎样的呢?老师们在教育过程中又多半会采用哪些方法呢?教师在常规教育中具体的操作方式,主要来自教师的言语,研究者将其分为指令、行为强化和建构体验三大类。
(1)指令
是教师通过显性的口头语言,指挥幼儿立即遵守班级常规。
直接命令:教师通常带有指使与严厉的语气命令幼儿立刻执行某项常规,
例如“脚并拢;不要说话,大口大口吃饭”。
规则要求:教师说明某项活动应该遵守的规则,语气较平和,例如,“吃完饭后先漱口,再用毛巾擦嘴巴”。
5. 幼儿园教育活动包括哪些内容
可以粗略分为生活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集体教育活动等 分科的话是五大领域:语言领域(包括谈话,散文欣赏,诗歌学习,故事教学等)、健康领域(健康,生活,体育等)、科学领域(科学实验探索,数学等)、社会领域、艺术领域(音乐、绘画,泥工,手工等)
6. 什么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活动大体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领域教育活动,即突出活动的领域特点的教育活动,比如语言领域活动,艺术领域的教育活动等;另一类就是主题教育活动。我认为,主题教育活动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说法,但同行们比较一致的认识是,主题教育活动是围绕主题确定内容、具有综合性的、一系列的教育活动的统称。 随着《纲要》精神的贯彻落实,人们逐步认识到,幼儿教育应淡化知识教学,注重幼儿情绪、情感、态度、习惯的体验与养成。关于幼儿发展的评价也由关注幼儿学会了什么知识,转向看幼儿发展了什么能力,锻炼了什么技能,获得了什么情感,形成了什么态度。这一转变既是对幼儿特点的高度尊重,又是幼儿教育改革的重要导向。主题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并形成多种体验方式。这种复合式活动,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 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幼儿园教学活动有五大领域:健康、语言、艺术、社会、科学。 多以游戏活动形式出现。 从形式上来说,氛围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集体活动,一般是由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所有幼儿同时进行的教育活动,它的时间比较集中和固定,组织比较严密。小组活动一般指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在同一时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选不同的活动,教师则根据幼儿活动状况,随时进行指导以及与幼儿互动,幼儿在与一定的环境、材料、教师的互动过程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小组活动相对比较自由和宽松,教师能够有更多机会关注个别幼儿。个别活动,一般指针对个别幼儿的特殊需要开展的教育活动,如:针对有特殊才能或特殊需求的幼儿的特殊教育,针对性比较性比较强。 从性质上来说,又可以分为有自主生成的教学互动和教师预设的教育活动。这两种形式主要针对教学活动来源而言,一般情况下,幼儿自主生成的教育活动,更能从幼儿自身的需要出发,能关注到幼儿的兴趣点,但计划性和目的性较随意,需要教师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和把握教育契机的能力;教师预设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比较强,有充分的准备过程,强调教师的指导与组织。
8.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包括哪几方面
幼儿园的常规培养教育是指对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规则、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培养教育过程,是贯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的。在常规培养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如引导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对他人要懂得文明礼貌、知道爱护公物、学会等待与轮流以及关心、同情他人等,要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素养。
如果按照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内容来划分,幼儿园的常规可以分为生活常规、游戏常规、学习常规三部分。虽然每个幼儿园会根据本园的具体情况对这三部分的常规进行具体的规定,但是大致的内容是相同的。
(1)生活常规贯穿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是根据幼儿园的生活环节制定的活动规则。
生活常规一般包括来园、盥洗、饮水、如厕、进餐、午睡、起床、离园等环节的常规。幼儿应该形成的生活常规包括:遵守作息时间,有良好的进餐习惯、睡眠习惯、卫生习惯、有良好的坐、站、走姿势,以及有良好的物品收放习惯等。各年龄斑的生活常规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在具体的要求上有所不同。比如,在中班增加了劳动常规;到了大班,增加了值日、收拾和整理活动的常规。下面是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
◆早晨按时入园,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大声向老师问好;
◆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整理自己的衣物并把自己的物品放到规定的地方;
◆参加班级的晨间游戏活动和晨间锻炼;
◆三餐和吃午点以前能按照规定的步骤洗手,大、小便后知道洗手;
◆安静进餐,不挑食,自己吃,不撒饭;饭后按要求把碗勺放到指定位置;
◆安静午睡,安静起床,尝试自己穿衣服;
◆离园时拿好自己的物品,向老师道别。
(2)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既包括室内游戏和户外体育游戏,也包括个人游戏、小组游戏和集体游戏。
幼儿园的游戏常规主要是指这几类游戏的常规。为了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教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商议制定游戏常规。下面是中班幼儿的游戏常规:
◆能自己选择游戏活动,并有目的地活动。
◆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遇到问题主动想办法解决;
◆与小伙伴一起玩,能大胆表达与交流;
◆学习轮流按顺序游戏;不经过别人允许,不插手别人的游戏;
◆注意保持安静,不大声喊叫影响他人;
◆爱护玩具,能按照要求有序地收放玩具材料;
◆学习自主解决游戏中的困难与纠纷。
(3)幼儿园的学习活动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
教师要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遵守规律、认真倾听与交流、敢于大胆表现自己的好习惯。下面是大班幼儿的学习常规:
◆能积极、愉快地参加各种学习活动;
◆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大胆且大声地回答问题;
◆有良好的坐姿、举手姿势、站姿、握笔姿势,懂得用眼卫生;
◆注意倾听教师和同伴的讲话并勇敢地回答问题;
◆大胆探索与尝试,有目的地进行操作;
◆注意观察和学习同伴的经验,积极与大家讨论问题。
在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同时,教师要保证幼儿的一日生活是安全的、快乐的、有意义的,要让幼儿获得应有的发展。
9. 如何开展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在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主题是由老师和幼儿一起来参与完成的老师提前设置好教学内容,根据幼儿的接受程度来完成教学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