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育 » 夜莺之歌教学设计

夜莺之歌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1-07-29 17:09:20

㈠ 读小女孩和小海豹有感

《小女孩儿和小海豹》这篇主要讲了卡特琳和父亲发现小海豹,然后喂养小海豹、教小海豹游泳、抓鱼,最后送小海豹回海里。

这篇文章让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第一个星期,卡特琳简直累坏了。她每天得喂西里克四次,得给它感染的皮肤敷药膏,得清扫它拉在地板上的粪便,还得给它擦肥皂洗澡。”

读了这段话之后,我不得不佩服卡特琳对动物的爱心和耐心。

有一次,妈妈个我买了5条金鱼,

我答应过妈妈会好好养的。刚买金鱼的这几天,我天天给金鱼换水、喂食、洗金鱼缸,几乎是每天起床后、睡觉前、吃了饭后、写了作业后,随时随刻我都要去看我的那5条金鱼。但几天后我就对我的金鱼失去了耐心了,一天,妈妈要我做这些事我都是非常地不耐烦,便没有去做,也不看我的金鱼,几天之后妈妈告诉我,我的金鱼死了。得知金鱼死后我很后悔。

看了《小女孩和小海豹》我想起我养的金鱼,我很惭愧。

如果我好好的养、关心的话,我的金鱼就不会死。

㈡ 有在海淀教小学的同仁吗我急需一篇《夜莺之歌》的教案,谁有帮忙传上来!那就太感谢了!

《夜莺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积累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段落大意。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认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激发向他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目的2、3
教学难点:1、肖像、语言、动作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首《七子之歌》唱出了我们炎黄子孙期盼祖国统一的梦想与心声,一曲《长江之歌》则唱出了对长江母亲的热爱与依恋,那么我们今天来看一看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夜莺之歌》又传达出了怎样的一种情怀。
二、交流所查找到的资料
教师可适当补充关于苏联卫国战争的事情
三、检查预习情况,扫除字词障碍
瓦砾li 耷拉da 木屑xie 鹧鸪zhegu
蠢东西chun 轻蔑mie 胳膊bo 云杉shan
耷拉:下垂
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阻击:以防御手段阻击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
呻吟:指病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模模糊糊:不分明,不清楚
四、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文章大意。
本文记叙了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被称作“夜莺”的孩子,把一支德国部队引进游击圈,使游击队全歼德寇的故事,表现了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五、交流探究
1、文章共出现几次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有意吸引敌人的注意
第二次:说明小男孩麻痹了敌人,取得了敌人的信任,为下文作铺垫
第三、四次:借歌声暗送情报,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
第五次:说明小男孩仍在帮助游击队,体现了他的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2、围绕着夜莺的歌声文章记叙哪几件事?(见板书)
3、课文为什么以“夜莺之歌”为题?。
夜莺的歌声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围绕夜莺的歌声记叙了小夜莺给敌人带路、巧送情报、全歼敌人取得胜利的故事。歌颂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以“夜莺之歌”为题具有明确线索,赞颂人物的作用。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1、整理笔记
2、想象敌人进入包围圈时小夜莺的想法和行为。

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2、请同学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创造性的复述课文
二、小组合作探究
1、找出文中描写描写小夜莺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外貌——有个孩子坐在河沟边,耷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一件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将一个机灵、略带顽皮的小夜莺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心生爱意。同时为下文诱敌成功做铺垫;绿色衣服也为引敌人入包围圈后顺利摆脱敌人埋下伏笔)
语言——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既避开了敌人的盘问,又为下问用鸟叫报信而不引起德寇的怀疑埋下了伏笔,显示出机智和勇敢来)
动作——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一甩一甩、拾、踢三个动词既传神地写出了孩子活泼、机智、灵巧的特点,也传达出作者对小夜莺的喜爱)
明确:
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不仅起到了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而且在行文结构上起到了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2、说一说文中的小夜莺具有哪些的优秀品质?
小夜莺是一个机智、勇敢、活泼、灵巧的,具有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的小英雄
3、找出文中景物描写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第(1)段景物描写——交代背景、渲染气氛
揭示了夜莺诱敌的原因
承前启后,帮助情节发展.
第(21)段景物描写——山高要密,是适合伏击敌人的好战场.帮助情节发展
二、讨论
文章的结构有何特点?
文章前后照应、首尾相连,一方面使文章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另一方面也更加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三、学生小结
学过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可引导学生在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和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对于刻画人物的作用及景物描写的作用上来谈一谈)
四、作业
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我们这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少年英雄的故事层出不穷,你知道哪些少年英雄的故事呢?请简要写出他们的事迹。

板书:
机智、勇敢
小夜莺 活泼、灵巧小英雄
热爱祖国
教后记:

㈢ 有关于《夜莺之歌》的内容

《夜莺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积累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段落大意。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认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激发向他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目的2、3
教学难点:1、肖像、语言、动作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首《七子之歌》唱出了我们炎黄子孙期盼祖国统一的梦想与心声,一曲《长江之歌》则唱出了对长江母亲的热爱与依恋,那么我们今天来看一看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夜莺之歌》又传达出了怎样的一种情怀。
二、交流所查找到的资料
教师可适当补充关于苏联卫国战争的事情
三、检查预习情况,扫除字词障碍
瓦砾li 耷拉da 木屑xie 鹧鸪zhegu
蠢东西chun 轻蔑mie 胳膊bo 云杉shan
耷拉:下垂
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阻击:以防御手段阻击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
呻吟:指病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模模糊糊:不分明,不清楚
四、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文章大意。
本文记叙了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被称作“夜莺”的孩子,把一支德国部队引进游击圈,使游击队全歼德寇的故事,表现了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五、交流探究
1、文章共出现几次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有意吸引敌人的注意
第二次:说明小男孩麻痹了敌人,取得了敌人的信任,为下文作铺垫
第三、四次:借歌声暗送情报,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
第五次:说明小男孩仍在帮助游击队,体现了他的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2、围绕着夜莺的歌声文章记叙哪几件事?(见板书)
3、课文为什么以“夜莺之歌”为题?。
夜莺的歌声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围绕夜莺的歌声记叙了小夜莺给敌人带路、巧送情报、全歼敌人取得胜利的故事。歌颂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以“夜莺之歌”为题具有明确线索,赞颂人物的作用。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1、整理笔记
2、想象敌人进入包围圈时小夜莺的想法和行为。

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2、请同学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创造性的复述课文
二、小组合作探究
1、找出文中描写描写小夜莺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外貌——有个孩子坐在河沟边,耷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一件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将一个机灵、略带顽皮的小夜莺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心生爱意。同时为下文诱敌成功做铺垫;绿色衣服也为引敌人入包围圈后顺利摆脱敌人埋下伏笔)
语言——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既避开了敌人的盘问,又为下问用鸟叫报信而不引起德寇的怀疑埋下了伏笔,显示出机智和勇敢来)
动作——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一甩一甩、拾、踢三个动词既传神地写出了孩子活泼、机智、灵巧的特点,也传达出作者对小夜莺的喜爱)
明确:
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不仅起到了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而且在行文结构上起到了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2、说一说文中的小夜莺具有哪些的优秀品质?
小夜莺是一个机智、勇敢、活泼、灵巧的,具有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的小英雄
3、找出文中景物描写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第(1)段景物描写——交代背景、渲染气氛
揭示了夜莺诱敌的原因
承前启后,帮助情节发展.
第(21)段景物描写——山高要密,是适合伏击敌人的好战场.帮助情节发展
二、讨论
文章的结构有何特点?
文章前后照应、首尾相连,一方面使文章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另一方面也更加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三、学生小结
学过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可引导学生在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和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对于刻画人物的作用及景物描写的作用上来谈一谈)
四、作业
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我们这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少年英雄的故事层出不穷,你知道哪些少年英雄的故事呢?请简要写出他们的事迹。

板书:
机智、勇敢
小夜莺 活泼、灵巧小英雄
热爱祖国

㈣ 夜莺之歌第一自然段林密草深是为什么做铺垫

《夜莺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词汇,理解课文内容,总结段落。

㈤ 夜莺之歌预习

一、铺垫定向

1、你认为“小夜莺”是一个怎么的孩子?(勇敢、机智)

2、用上“勇敢”和“机智”说一段话。

出示:小夜莺勇敢地面对凶狠的德寇,表现出孩子“无知”来麻痹敌人;用机智的语言回答并训斥了这些无耻的侵略者。

二、研读探究

1、自由读第一部分。

自己读课文第一部分,画出体现“小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和段落。在小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2、汇报交流,把握以下要点。

方法: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表达。

(1)、“怎么就会剩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鹧鸪,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一个!”

明确:这是孩子故意打岔,把自己当作夜莺,避开敌人问题的实质戏弄了这位德国军官,表现了孩子的机智和勇敢。

(2)、“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刚刚开火,村子就着了火,大家喊 着‘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明确:这里的“野兽”其实是指德国强盗,但德国兵却没有听出来。由于他巧妙地回答了德国兵的盘问,德国兵觉得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天真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

(3)、“怎么会不认识?······能吃小鹅!”

明确:把敌人比作“狗鱼”,再次用委婉的比喻训斥了德国侵略者。体现了孩子的机智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明确:“小夜莺”这样做实际是在迷惑敌人,使敌人觉得他只不过是个顽皮、贪玩的孩子,以取得的敌人的信任。他学夜莺和杜鹃叫,是在麻痹敌人,以便后来他用鸟叫同游击队联络不会引起敌人的怀疑。

3、游击队员们听到“小夜莺”的歌声,知道了什么呢?

(敌人的数量、装备)

4、创设情境,走进人物。

出示:德寇被歼灭了,小夜莺和游击队员们带着胜利的喜悦向村子里走去,一路上留下了他们欢快的声音······

苏联的卫国战争是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争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一例

㈥ "夜莺的歌声"的资料谁有急用!!!!!

【词语解释】
[沉静] 非常安静,一点儿声音也没有。
[灌木] 矮小的丛生的木本植物。
[木屑] 木头的碎末。
[轻蔑] 看不起,不放在眼里。
[球果] 指松树或其他树结的球形果实。
[凝神] 精神高度集中。
[宛转] 形容声音曲折、优美、动听。
[垂头丧气]:神情沮丧的样子。
[夜莺]:文学上指叫声清脆婉转的鸟。
[空旷]:地方广阔,没有树木和建筑物等。
[兴致勃勃]:形容兴致很高。勃勃,兴盛的样子。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
[寂静]:静悄悄的,一点声响都没有
【近义词】
沉静(沉寂) 凝神(凝思) 空旷(寥廓) 盘问(盘查) 轻蔑(轻视) 注视(凝视) 阴沉(阴森)
【反义词】
宛转(直率) 曲折(笔直) 战争(和平) 空旷(狭窄) 阴沉(晴朗) 轻蔑(敬重)
垂头丧气(昂首挺胸) 沉寂(喧哗)
【难句讲解】
第二天,在被烧的村子的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个河沟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意思:这段话是说“夜莺”坚守岗位,认真察看敌情,以便通知游击队再次歼灭敌人。
战斗刚刚结束,立刻有一小队德国兵进了村庄。大道两旁是一片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意思:由于德国法西斯发动的侵略战争,使苏联人民深受其害,满目疮痍,一片焦土,连烧焦的树木也“垂头丧气地弯着腰”,这段话写出了战争带来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同时也说明了苏联人民对德国侵略者的愤恨。
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意思: 在回答德国兵的问话时,小男孩非常沉着、自然,在话语中流露出对德国强盗的憎恨。“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这是在敌人不易察觉之中戏弄敌人。“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里的“野兽”其实是指德国强盗,但德国兵却没有听出来。由于他巧妙地回答了德国兵的盘问,德国兵觉得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天真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
“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军官突然问。“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孩子回答。
意思:德国军官想知道森林里有没有游击队,所以突然问孩子, 希望 突然发问能在孩子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获得真实情报。孩子机警地装做没有听懂他的话,故意用“蘑菇”来和他打岔,巧妙地掩盖了这个敏感的话题。如果孩子回答“没有”会引起德国军官的怀疑,回答“有”又会引起敌人的戒备。故意答非所问,使德国军官进一步认定他是个一无所知的小孩子,从而放松了防备。孩子的答话,说明他能随机应变, 显示 了他的聪明机智。
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意思:这句话既导出了事情的起因,又引出了下文。小男孩学夜莺的叫声,是用来吸引敌人的注意。果然,敌人“注意听着”,“开始注视”,发现了他。
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但是对藏在寂静森林里的人们来说,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
意思:这句话含蓄地告诉我们:游击队已经作好了充分的战斗准备。“已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说明游击队已经从“夜莺之歌”中完全掌握了敌人的兵力情况,并作好了战斗的准备。
有时候学夜莺叫,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意思:他天真活泼,好像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其实,他是在迷惑敌人。况且,他的“学夜莺叫”“学杜鹃叫”正是给游击队的同志们报信呢!
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
意思:这句话表面看来是赞美夜莺的歌声宛转动听,实际上是赞美小孩机智勇敢的 品质 和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这里起了点题的作用,也可以看出课文注意了前后照应。
【内容提要】
1941年6月22日,苏联卫国战争开始。当时,德国法西斯不宣而战,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苏联人民奋起保卫祖国。本文讲的是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一个男孩用学夜莺叫的方法,传递消息,协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
【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讲的是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男孩协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鬼子的故事,表现了苏联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写作特点】
一、全文以“夜莺之歌”为主线贯穿始终:歌声把敌人引到河边,带进山林,歌声把敌情传给游击队,歌声又在河边响起。
二、通过“歌声”写出了小男孩的机智、沉着、勇敢。
三、描写主人翁形象富于童趣,使文章充满鲜活的色彩。
【“歌”字解析】
课文中有四处写到“歌”,突出地反映了男孩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敌的 品质 。我们可以紧扣“歌”字来读课文。
首先,课文开头在写到德国法西斯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时,“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这里的“歌声”是小男孩有意吸引敌人的注意。接着,在小男孩给敌人带路时,他“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似乎把身边的军官给忘了,取得了敌人的信任,为游击队巧送情报,为后面把敌人领入埋伏圈作伏笔。在小男孩把敌人引到树林深处,进入游击队的埋伏圈时,“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继而“夜莺的叫声停止了”,“接着传来两声杜鹃叫”,游击队员们知道其中的意思。于是,游击队员向德国兵开火,不多时,全部歼灭了敌人,取得了胜利。这里表现出小男孩为协助游击队歼灭敌人,冒着生命危险把敌人领进埋伏圈,突出了他机智勇敢的精神。最后,小男孩完成了任务,又坐在河边执行新的任务,“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 生动 地表现出他胜利后的喜悦。

㈦ 关于<夜莺之歌>的教案

《夜莺之歌》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夜莺之歌》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告诉我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生:主要内容和事情发展顺序

2、首先文章写了什么?

师:首先写了小夜莺在河边等待敌人上钩(诱敌)

师:接着呢?(送敌)

师:敌人进了埋伏圈结果怎样?(歼敌)

从故事情节来看,文章先写了诱敌——送敌——歼敌。

师:还从哪些方面来汇报?

生:课文多次提到了夜莺的歌声

3、文中都哪些地方出现过夜莺的歌声?它与这些故事情节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生:(2段)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就又响起来,越来越有劲。

师:这是发生在诱敌这一环节的,夜莺的歌声怎么样?(越来越有劲)

生:(26段)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越来越响)

师:(31段)(兴致勃勃)

小结:大家看板书,从板书可以发现夜莺的歌声贯穿整个故事的情节,它因此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所以文章以夜莺之歌为题,让我们再读题目。

4、你从这个题目中还能看出什么?单指夜莺的歌声吗?

过度:不仅是夜莺的歌声,它还歌颂了小夜莺。那么作者为什么歌颂小夜莺,小夜莺有哪些地方值得歌颂?它又是怎么歌颂的?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5、以前我们学过很多这样写人记事的文章,大家想一下,尤其是写人的文章我们以前是怎样学的?

二、新授

过度: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是写人的重要方法,这节课我们就要用到这样的方法。剩下的时间就交给大家。

1、 勾画出描写小夜莺的语言、动作、外貌等重点词句,把体会简单批注在书上。

汇报交流:

⑴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

明确:既避开了敌人的盘问,又为下文用鸟叫声报信而不引起敌人怀疑埋下伏笔

生:找到一处语言描写,体现机智、勇敢

师:为什么学杜鹃叫?

⑵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鹧鸪,多着呢,夜莺倒只有一个!

明确:既是在故意曲解,又也是在麻痹敌军。

⑶人?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 “刚刚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喊着‘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明确:一语双关的回答,也借他人之口痛快的咒骂了敌人。

师:(机智、勇敢)你从哪看出勇敢?(抓住“野兽”)来理解恨敌,从而说明爱国

师: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小夜莺机智、勇敢、恨敌、爱国(指名读)

师:还有其他语言描写吗?

⑷这么会不认识,”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那里有个磨坊,我常到磨坊附近的坝上去钓鱼。那儿的狗鱼可凶呢,能吃小鹅!(抓住“有信心”理解)

明确:把敌人比作“狗鱼”,再次用委婉的比喻训斥了德国侵略者。体现了孩子的机智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孩子在迷惑敌人。此时在阴险狡诈的德国军官眼中,面前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幼稚可笑的顽童,甚至至死都都没有醒悟。

读:有信心的回答,谁来读一读?(是否知道不重要,关键的是他有信心)

小结:就这几处语言描写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恨敌、爱国的优秀品质就充分的得以表现了。

2、师:大家愿不愿意读一读,你认为这部分适合怎么读?

生:分角色朗读(4句话)小组练习

师:看他们读的怎么样,一会老师让你评价一下(德军的狡诈)

3、过度:小夜莺的几句话就把德国军官弄得晕头转向,可见小夜莺的机智、勇敢,除了语言还有什么描写?

⑴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抓住:唱、叫、拾、踢)

明确:活泼、机智、灵巧的特点,小夜莺”这样做实际是在迷惑敌人,使敌人觉得他只不过是个顽皮、贪玩的孩子,以取得的敌人的信任。

师:从中你能看出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胸有成足、活泼、机智、灵巧)

师:齐读

师:他把敌人忘了不是很危险吗?

生:让敌人放松警惕,让敌人完全相信他,这也是在麻痹敌人

师:如果说小夜莺的确忘了点什么的话,那么他忘了什么呢?(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师:而对这凶神恶煞的德军小夜莺却能蹦跳,还面带微笑,他心里可能怎么想?

⑵孩子突然转了个身,钻进树林深处,不见了。

明确:写出孩子活泼、机智、灵巧的特点,也传达了作者对小夜莺的喜爱和赞美。而小夜莺机智勇敢的美德源于对敌人的恨和对祖国的爱。

师:孩子为什么不见了?

生:他听到树林深处突然发出的口哨声,这是事先和游击队员商量好的,要他跑开的暗号,说明孩子可能不是第一次这样做,能看出他机智勇敢。

小结: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夜莺刚开始坐在河沿边在削什么是在(引诱敌人),第二天他又重新坐在河沿边还是在(引诱敌人),可以说引诱敌人,把敌人带进埋伏圈当作自己的(任务),与敌人进行特殊方式的斗争,可以说他以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如果说他确实忘记了什么,他忘记了自己的(安危)

4、刚才我们抓住了语言和动作描写,在课文中还用了哪些描写?

外貌:有个孩子坐在河沟边,耷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

师:看到这个小男孩给你的感觉是什么?这段外貌描写又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

三、拓展

1、没有小夜莺机智、勇敢的为游击队员传递情报,我想战斗不会这样轻而易举的就取得胜利。假如,今天,这位小英雄来到了中国,来到了我们班,老师就是“小夜莺”,你想对我说些什么呢?

2、通过语言、动作、外貌描写,深刻体会小夜莺具有机智、勇敢、的高贵(品质)和恨敌、爱国的思想感情。像这样的小英雄你还知道谁?

四、小结

像这样的小英雄我们心中数不胜数,老师希望课下我们多阅读课外读物,多学习多了解。我们说机智、勇敢是不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他不仅仅在战争年代需要,而且在和平年代同样需要,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机智、勇敢去面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做机智、勇敢的好少年。

五、布置作业

游击队员在小夜莺的帮助下,很快就把这股敌人消灭了,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当游击队员和小夜莺见面时,他们和小夜莺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试着写一写。

板书:

夜莺之歌

诱敌(越…劲)

语言:迷惑 机智勇敢

送敌(越…响)

动作:唱 叫 拾 踢 恨敌爱国

歼敌(兴…勃)

㈧ 《夜莺之歌》课后题

1、课文为什么以“夜莺之歌”为题?
答:夜莺的歌声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围绕夜莺的歌声记叙了“歌声诱敌”“歌声入林”“歌声联络”“歌声歼敌”“歌声又起”几个主要的故事情节,歌颂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及其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这个题目既点明了中心,又有特殊的含义。“夜莺”实际指给游击队报信的小男孩,“夜莺之歌”是那样悦耳动听,实际上为衬托小男孩那样美好的心灵。
2、想象敌人进入游击队的包围时小夜莺的想法和行为?
答:小夜莺很快的钻入密林深处,从树叶的缝隙看到敌人一个个倒下,他心里激动地想:“你们这些强盗,这是你们应得的下场!看你们还敢不敢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家!”他正想着,忽然一个念头浮出来:“这伙敌人,游击队的叔叔们会收拾掉的,我还是回到山岗,继续做宵夜影吧!”于是,他飞快地向树林的另一个方向跑去。

㈨ 夜莺之歌的详细解说

《夜莺之歌》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游击队员称作“夜莺”的孩子,把一股德寇引进游击圈,使游击队全歼德寇的故事,表现了前苏联儿童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本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后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抓住重点,把握中心人物。
这篇文章我从文章的题目切入,选择研究“小夜莺这个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为突破点,然后紧扣这个重点问题,引导学生从分析人物的言行来读懂一个人,并且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揣摩小夜莺的心理活动,深入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当学生抓住:“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像把跟在身边的敌人完全忘了。”我设计“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其实 ;有时候学杜鹃叫,其实 ;打树枝,拾球果,踢球果,其实 。”
二、教学设计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上给学生充分地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在学生默读、划批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全班交流,鼓励他们谈理解说体会。课件的设计配合学生的学习进程。
三、我在课文问题的设计上,如能更具有启发性,让孩子更容易表达自己的看法,会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上我给学生的自学提示是抓住描写小夜莺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结合故事情节,想想小夜莺是怎样的孩子。如果改成小夜莺是怎样一步步迷惑敌人的。学生在在理解、交流时可能更容易谈出自己的看法,对小夜莺的言行理解可能会更透彻。
四.品读引导不够深入。当学生找出重点句子,我主要想采取的就是以读促讲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朗读呈现人物形象,感悟小夜莺的思想品质;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怀,领悟文章内涵,让学生通过朗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主体得到体现,创造性得到发挥。但由于引导不到位,学生未能在品读受益。
五.时间把握不够好。由于时间没有把握好,所以导致课堂准备的内容没有讲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自己需要不断学习,改进不足。

热点内容
末世化学家txt下载 发布:2025-10-20 05:02:05 浏览:397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20 04:03:06 浏览:298
推拿手法教学 发布:2025-10-20 01:15:51 浏览:398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 发布:2025-10-19 23:57:12 浏览:68
舞狮鼓教学 发布:2025-10-19 16:17:31 浏览:669
杭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10-19 09:21:50 浏览:285
中非历史关系 发布:2025-10-19 06:47:41 浏览:5
师德双八条 发布:2025-10-19 05:31:17 浏览:360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发布:2025-10-19 04:36:23 浏览:750
如何让网吧 发布:2025-10-19 01:49:35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