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教育
A. 为什么要开展廉洁文化
廉洁文化是提倡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为人民服务,清白做人的精神。这是中华传统美德,是一种值得学习的精神。它可以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在构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廉洁文化的建设。
廉洁文化具有丰富内涵。廉洁,即公正不贪,清白无污。廉洁文化是廉洁的理论和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是关于廉洁的知识、理念、制度及与之相对应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的总概括。

文化特征:
1,是主体的大众性,主要表现为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洁氛围,以健康向上的廉洁文化充实社会公众的精神世界。
2,是指向的权力性,主要表现为掌握社会公共权力的管理者廉洁自律,恪守宗旨,执政为民。
3,是实施的职业性,主要表现为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爱岗敬业,遵纪守法。
4,是组织的公共性,主要表现为机关、团体等社会公共组织处事公道正派,诚实守信,廉洁高效。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廉洁文化
B. 廉洁文化进校园
廉政文化进校园——廉政小故事
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 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 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 “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 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 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 ,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 钱太守”
�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 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 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 。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 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 自己的操守。
�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 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
手好不要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 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 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C. 什么是廉洁文化
网络上查到的...
廉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洁文化的发展可以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 在构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 廉洁文化具有丰富内涵。廉洁,即公正不贪,清白无污。廉洁文化是廉洁的理论和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是关于廉洁的知识、理念、制度及与之相对应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的总概括。廉洁文化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主体的大众性,主要表现为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洁氛围,以健康向上的廉洁文化充实社会公众的精神世界;二是指向的权力性,主要表现为掌握社会公共权力的管理者廉洁自律,恪守宗旨,执政为民;三是实施的职业性,主要表现为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四是组织的公共性,主要表现为机关、团体等社会公共组织处事公道正派,诚实守信,廉洁高效。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廉洁文化,就是要倡导立足我国国情的廉洁奉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公道正派的社会文化,以不断规范和约束人们的思想与行为,增强人们拒腐蚀的能力;就是要以社会公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以营造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社会氛围为指向,以树立牢固的廉洁理念、构筑反腐倡廉的社会公众思想体系为根本任务,使廉洁意识内化为社会公众的思想准则和道德准绳,外化为社会公众倡导廉洁的自觉实践,让廉洁文化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社会精神风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廉洁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廉洁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是否包含廉洁文化是衡量一种文化是否先进的重要指标。文化是一种软环境。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廉洁,以廉洁的尺度来评判社会,是廉洁文化最为根本的特征。廉洁文化不仅是一种道德观念,还是一种价值尺度。一个社会的廉洁氛围浓厚不浓厚,是衡量这个社会是否健全的一个重要指标;一种文化是否先进,应看这种文化是否包含廉洁文化。缺乏廉洁理念的文化是难以长久支撑的,廉洁文化的研究和传播不够深入的文化是不完善的,排斥廉洁精神的文化更是腐朽落后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廉洁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廉洁文化以鲜明的态度批判腐朽文化。廉洁文化是腐朽文化的对立面和批判者。腐败现象之所以滋生蔓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腐败行为背后有腐朽文化作支撑,腐朽没落的官本位意识、贪图享乐的思想观念、醉生梦死的生活方式等还有着一定的市场。而廉洁文化以鲜明的态度批判腐朽文化,从根基上摧毁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在全社会形成以廉洁为荣的浓厚氛围,给腐败行为造成巨大的社会舆论和社会心理的压力,从而可以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达到干部廉洁、政治清明的目的。 廉洁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建设廉洁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加强对廉洁文化的研究与宣传。通过廉洁文化的研究,形成系统的廉洁文化理论,用以指导廉洁文化建设的实践,推动廉洁文化建设良性发展。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还应充分利用大众媒体覆盖面广、群众关注程度高的特点,加强对廉洁文化的宣传,经常刊发和播出关于廉洁文化的影视作品和文艺节目,宣传报道廉洁文化建设的进展、成效、经验和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培养廉洁理念、树立廉洁意识、营造廉洁氛围,形成大力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社会环境。 积极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廉洁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建设廉洁文化应善于兼收并蓄。坚持古为今用,充分利用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中的廉洁文化成果;坚持洋为中用,善于吸收和借鉴国外在廉洁文化建设方面的有益做法。要建立健全廉洁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以制度和规范作保障,特别是建立起与廉洁文化相适应的社会政治规范和法律规范,使廉洁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文化自觉,让廉洁文化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
D. 为什么要提出进行全面廉政文化教育
新年伊始,中央下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提出建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败体系,提出要用改革的思路和发展的办法防治腐败。这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工作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为了更好地理解《实施纲要》的重大意义,深化对建立惩治和预防相结合反腐败体系作用的认识,人民网与中纪委有关同志取得了联系,请他们为网友解读《实施纲要》。 问: 答:防治腐败,教育是基础。在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反腐倡廉教育是一个重要环节。《实施纲要》根据形势任务的要求,适应社会生活和党员干部思想状况的变化,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重点阐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突出了“一个重点”即反腐倡廉教育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于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个方面,要求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切实抓好对省部级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 二是强调了“两个面向”即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党、面向全社会。要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在全党开展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强调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促进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 三是要求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格局,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党的宣传教育总体部署,完善宣传教育制度,健全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形成整体合力。 与以往相比,《实施纲要》在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部署上更加科学合理,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作了强化。一是强化了对领导干部的教育,抓住了加强和改进反腐倡廉教育的关键。二是强化了对公民的教育,使反腐倡廉教育的领域进一步得到拓展。三是强化了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强调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为推动反腐倡廉教育工作深入开展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实施纲要》提出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这是我们党在总结国内外廉政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客观需要,是反腐倡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次创新。反腐倡廉教育为什么要面向全社会,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第一,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优良的党风政风能够带动和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反之,如果没有一个讲廉洁、崇诚信、守法律的良好社会环境,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就会失去基础,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就不能巩固,优良的党风政风就不能持久。从我们近些年查处的一些案件来看,有些违纪违法领导干部丧失廉耻,对受贿行贿、贪污腐败不以为然,甚至以贪为荣;有的混淆是非,认为不收人家送的钱物是不给人面子,不讲感情;有的热衷于享受,生活腐化堕落。这些固然与领导干部自身思想蜕化、道德滑坡有关,但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反腐倡廉教育面向全党全社会,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入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有利于净化社会环境,增强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营造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良好道德环境和社会氛围。第二,公民的有序参与,是反腐败的有效策略。人民群众是反对腐败的重要力量。充分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保证。如何实现公民的有序参与?一方面要靠制度设计,为公民参与反腐败斗争提供规范化、制度化的渠道。另一方面要靠教育加以引导,如开展反腐败形势教育,既让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又充分认识到腐败的危害性;开展廉政知识和法制教育,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增强监督意识和政策法律观念,积极有序地参与反腐败斗争,这对于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E. 什么是廉洁教育
所谓廉洁教育,就是通过对公民进行廉洁方面的教育,来营造廉洁奉公,诚信守法的社会氛围,以达到规范和约束个体行为的目的。
当前,在学校开展科学系统的廉洁教育已是全球共识。2003年第五十八届联大通过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要求其成员国将廉洁教育作为中小学和大学课程在内的公共教育的内容。
国家教育部发出的《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要求从2007年起,在全国大中小学校开展廉洁教育。
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中,进一步强调:要按照《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在学校德育教育中深入开展廉洁教育,丰富青少年思想道德实践活动。

(5)廉洁文化教育扩展阅读
廉洁教育的重要意义
1、进行廉洁教育是中国共产党进行廉政文化建设的现实要求
2、进行廉洁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高校作为先进思想和文化的发源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3、进行廉洁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现实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给校园环境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F. 廉洁教育和廉洁文化进入校园有什么重要意义
1、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版
2、使学生接受廉权政文化的熏陶,从小培养尊敬廉洁人物、推崇廉政行为的情感。
3、充分发挥教育的积极作用,使廉洁廉政之风吹遍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G. 廉政教育有哪些内容
1、“廉政”启蒙教育是加强公民道德教育的需要。拓展反腐倡廉教育的领
域,在校学生中开展“廉政”启蒙教育,挖掘校内外已有的教育资源,通过学科渗透、主题活动、课外阅读等等形式以廉洁为主题开展理想信念、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的学习活动,可以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逐步形成胸怀大志、为民为公的理想信念,诚实、节俭和有责任心的道德观念,自律、守法和有正义感的法制意识以及对社会廉洁高效发展的监督意识,从而促进其德性发展,为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思想品德基础。
2、“廉政”启蒙教育是继承并落实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需要。教学生学会
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怎样做人”在传统美德中占据着突出的地位,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核心。“廉政”启蒙教育是以诚实、正直、节俭和有责任心为基础的核心价值观开展道德教育的一项有效载体,以达到继承并落实传统美德教育的需要。
3、“敬廉崇洁”启蒙教育是整合学校德育资源的需要。开展“敬廉崇洁”启蒙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努力培养青少年正直、廉洁、守法、公正等文明生活基本素养,同时探索德育资源整合的途径,充分发掘教材的德育作用,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4、“廉政”启蒙教育是营造反腐倡廉良好社会氛围的需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的积极参与、配合和支持。青少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希望,担负着建设未来的重任,终归将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无论他们今后从事任何职业,都应该懂得“清正廉洁”的价值,在头脑中根植“清正廉洁”的理念,使“清正廉洁”成为其立身立业之基,使“敬廉崇洁”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兴邦之源。与此同时,教育具有双向性,孩子是家庭和社会的核心,子女监督是家庭和社会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子女监督能起到组织和社会监督所起不到的作用,对于父母能产生组织和社会力量所难以企及的影响。
H. 廉洁教育 廉洁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意义
廉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
廉洁文化具有丰富内涵
廉洁,即公正不贪,清白无污。廉洁文化是廉洁的理论和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是关于廉洁的知识、理念、制度及与之相对应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的总概括。廉洁文化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主体的大众性,主要表现为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洁氛围,以健康向上的廉洁文化充实社会公众的精神世界;二是指向的权力性,主要表现为掌握社会公共权力的管理者廉洁自律,恪守宗旨,执政为民;三是实施的职业性,主要表现为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四是组织的公共性,主要表现为机关、团体等社会公共组织处事公道正派,诚实守信,廉洁高效。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廉洁文化,就是要倡导立足我国国情的廉洁奉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公道正派的社会文化,以不断规范和约束人们的思想与行为,增强人们拒腐蚀的能力;就是要以社会公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以营造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社会氛围为指向,以树立牢固的廉洁理念、构筑反腐倡廉的社会公众思想体系为根本任务,使廉洁意识内化为社会公众的思想准则和道德准绳,外化为社会公众倡导廉洁的自觉实践,让廉洁文化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社会精神风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廉洁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I. 廉洁文化教育重在知法于心
廉洁文化教育重在知法于心,并且守法于行,双管齐下,方能见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