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育 » 生活英语教学

生活英语教学

发布时间: 2021-07-30 00:08:27

如何构建生活化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因此,我们教师应努力创设生动和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在动态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让生活走进课堂。淡化了学生的学习意识,强化了主体意识、生活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步入了英语学习的殿堂。我们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创设情境,将英语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一、教学环境
在非母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要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从而来直接影响和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这的确很难把握。因为这环境范围太广,不是我们教师所能左右的。因此,我们教师只能充分利用课堂中的教学环境,调动课堂中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
1、调整座位。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真实的语言交际为背景,紧扣课堂主题和教学内容来选择课堂座位的摆放方式,从单一的秧田式向多元化发展,便于学生进行交流和开展合作学习,创设一个开放式的小学英语课堂环境。“田”字形摆放法,适合于以情境对话为主要内容的课;圆形摆放法是撤掉课桌,只留下椅子并将椅子摆放成圆形,教师可以站在圆形的中央,这是做游戏时常用的摆法;U 形或 V 形摆放法,就是将学生分成两队,成两条相对的 U 型或 V 型,教师可以站在前面的位置,这种座位摆放法可以有足够的课堂空间供教学使用,适合课堂分组竞赛,也适用于情境教学……总之,课桌椅的摆放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灵活调整,还要尽量使所有学生与老师的距离都差不太多,以便教师能均匀地分布他的人文关怀,增强学生和老师的亲近感。
2、布置“白墙”。其实可以在墙壁上张贴学生自画的活泼的彩图,贴上书写漂亮的英文标签,能使学生从视觉上受到英语信息的刺激,
更好地融入到英语学习的情境中。在教学《 Let ’ s go to the zoo 》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画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把窗户变成热闹的动物园。在堂课上,学生按照自己的喜爱介绍动物:“ This is a……”还要用“What ’ s this ?”“ What ’s that ?”进行问答。在这样一个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会受到宽松、愉悦的交际氛围的感染“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从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充分体现了爱学、乐学的积极情感。
3、开拓“课堂”。单一的教学环境很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和学生生活很贴近的教学内容,却可以把学生带到真实的环境中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一部分学生在座位上肯定想跃跃欲试。不但提高了教学效率,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
单一的教学环境很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所以直接丰富、美化教学环境很有必要。而学生生活很贴近的教学内容却也可以把学生带到真实的环境中去。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能增强语言交际的真实性,使语言交际从“空对空”变得“言之有物”,也使抽象的东西直观化,提高了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走进生活,自主学习。随着“地球村”概念的形成,英语与我们的生活已密不可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种商标、标志等,都出现了英语的踪迹。这时从生活经验中选取教学内容,使孩子们感到亲切、自然、易学,能使孩子适应学习,获得经验,得到发展。小学英语教材本身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也大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能经常运用的知识。如同学们最爱逛的公园、动物园;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牛奶、冰淇淋;同学们挂在嘴边的一些日常礼貌用语;还有学生自身的、家庭的、学校的生活内容等。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从教学内容上规定了十五个话题这些话题贴近生活,和小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息息相关。仅靠书中的知识点还远远不能为学生的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提供最佳的语言情景。学生在学习字母时感觉熟悉,热情也就高涨,思维异常活跃,效率当然会随之变好。学生不但学到了课堂上没有的知识,还自信地感到自己揭开了英语的神秘面纱,与英语亲近了,畏难情绪人大减弱了。
2、依托生活,体会学习。小学生好玩、好动,枯燥无味的翻译法显然是不符合他们需要的。学生对身边的英语特别有兴趣,托生活化的教学,当然更便于学生的理解吸收,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 long 、 short 、 tall 、 fat 、 thin 、 big 、 small 等单词时,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 Miss Zhang ’ s ruler is long . Xiaoming ’ s ruler is short .”“ Miss Zhang is tall . Wu Dan is short .”教学的同时,利用夸张有趣的简笔画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单词的意义。通过学习这种生活化的英语知识,让学生觉得这第二语言并非离他们很遥远,是与他们一起孕育在生活中,走到哪里都可以碰触到英语,促进学生主动把学到的英语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并诱发他们去更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索。
三、教学手段
1、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教学。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有三种方式:⑴实物或模型;⑵图片;⑶挂图。实物、模型和图片主要用于词汇的教学,如食品、服装,
可直接用实物,加强感官效果,突出真实性。而生动形象的模型,色彩鲜艳的图片对于那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到的东西也是行之有效的。挂图可用于比较简单的对话,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2、运用电教媒体,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教学。
运用电教媒体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教学可分为:⑴录音;⑵录像;⑶ CAI 课件。录音机是英语教学中使用最多、操作方便的教学媒体。它可以播放生活中的背景音乐和对话,营造生活化的情境。录像的优点在于声、画结合。它对于那些动态画面较多的生活化情境创设很有帮助。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快捷、有效地从生活化入手,模拟、出示所要教学的内容又符合小学儿童的学习发展的直观性特点。在利用现成的电器教学时,还能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
3、就地取材。在教学 boy , girl , teacher , student 时,教师可直接以班级学生和教师为操练对象这样学生不仅记忆深刻,还觉得非常亲切、有趣;在教了颜色单词后,也可用教室里的一些物品进行巩固和操练,信手拈来,方便自然,学生易懂易记。如 Open the door . Close the door .Turn on the light . Clean the board . Etc .学生不仅感觉特别熟悉,而且是在实际生活中学习语言、体验语言,记忆特别深刻。
四、作业设计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论中提出,“教学做合一”是创造。教好外语的首要条件是给学生尽量多的事去做,而且是用英语做。课后练习是否有效,关键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并能保持有良好的学习心态。
1、好动是儿童的天性,而画画是小学生极感兴趣的事。根据学生这样的爱好特点以及所教内容,设计多次趣味性的作业:如教了服装和颜色单词后,就让学生当一回设计师,画一画自己喜爱的服装,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还要剪一剪,贴一贴;教了动物、水果单词后,再让学生自制图片卡,画一画,并在图片底下标注英语名称。这样,学生在找找、剪剪、贴贴、画画的过程中,提高了学习兴趣,扩展了课外知识。
2、唱生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知识的巩固融于趣味性作业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单词记忆是个乏味的项目,让学生自编儿歌,学生的兴致很高。如这首活泼又实用的《水果歌》:你拍一,我拍一,水果店里去shopping !你拍二,我拍二,又大又红是 apple ;你拍三,我拍三,小船弯弯 banana ;你拍四,我拍四,酸酸甜甜orange …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切合了《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任务型教学途径”,能使学生形成开口提问的习惯,也锻炼了学生口头和笔头表达能力,同时使所学知识得以内化。
4、写生活。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英语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写一小段话,以此强化学生运用英语进行笔头表达的能力。教学《 My family 》一课后,布置学生写下第一篇英语作文,描述自己的家庭,并配上插图,用彩色笔美化一番,优秀作品可在学校橱窗展出。为了得到这次“露脸”的机会,学生会把自己的第一篇英语作文改了又改,认真细致地完成了作业。可见,只要我们给予学生应有的空间和时间,在成就动机的驱动下,学生是会产生主动完成作业的意愿的。可见只要我们教师开动脑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及需要,精心设计贴近生活的各种作业,就能拉近英语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自觉自愿去完成他们认为重要、有价值的任务,给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的机会,从而能达到作业效果的最佳化。每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身心发展及生长环境各不相同,智力、性格、兴趣、经验、生活环境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应该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实施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单词认读时,可推出一些不同个数和难度的单词供学生选择;布置的作业有选择性,如:
我根据自己学生的素质、基础及接受能力对教科书内容及时补充与删减,依据学生的兴趣、能力、需要加以讲授。教材选编“生活化”是指教师所教的东西对学生要有价值,如果教师所教的教材对学生不适宜,就会降低、挫伤学生的学习动机。当今很多小学英语教材都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教师应尽量为学生选择“生活化”的教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Ⅱ 英语教学对社会和生活有什么作用

浅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减小字体增大字体作者:佚名来源:不详发布时间:00-10-101:10: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本文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谈几点体会。一、学生主体作用的涵义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事物内在的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内部的性。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噢 还有就是 我现在学的ABC天卞口语的导师要我明白 其实想将英语学好是不难的;一定具有适合的学习情境与闇练口语对象,重点就是老师教学经验,口语纯正才可以 保持逐日口语学习 1 on 1加强化教学就有非常.好.的学习效果~完成课堂后仍要重听课堂音频,好巩固知识点。如果真的无口语交谈的人的情况,只能上可可或沪江获得课余学习材料阅读,多说多问一下子口语能力就加强起来,学习效益是必定最佳的~英语中有句谚语说道:"YOUMAYTAKEAHORSETOTHEWATER,BUTYOUCANNOTMAKEMDRINK."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同样一个老师,同样一本教材,同样一个教学环境,不同的学生却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导致这种差异有种种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不一。因此,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并确立自身的主体作用意识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二、学生主体作用的确立(一)以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励自身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学生是学习的承担者,是保障其主体地位的决定者。学生为了能使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把自己置于主体地位,应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要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而英语就堪称为时代信息的首要载体。对于中国人来说,学会英语就等于打开了世界之窗,使自己与世界联系得更为密切。学生们只有把英语学习的目的与自己全部生活的目标联系起来,才能把英语学习真正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才能真正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要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Englishcannotbetaught.Itmustbelearned.学生们必须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方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要善于自我激励学习动机。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对学习兴趣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基本条件。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人,才可以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也才能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要善于自我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要自觉地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认知结构。从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某种满足感,并以兴奋活跃的思维状态去面对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同时,使基础知识转移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二)以教师正确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做到:1.更新教学观念。首先,要具有新的人才观。二十一将是高科技、高竞争的时代,对外语人才的要求显然与过去不同。二十一要求青年一代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开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传授英语基础知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但还需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能力,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其次,要认识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往的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多数扮演的是一种家长式的角色。而未来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作出最重要的改变是"走出演讲的角色",并认为"所有优秀的教师都是激励者、促进者、辅助者和协调者"。.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把以"研究教法"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研究学法"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面对1对人才的需求,"授人之渔"已成为师者的最高教育境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课堂教学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行为的重要场所之一,教师应.

Ⅲ 如何使英语教学生活化

教师应实现教学资源的生活化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英语是一门语言棵,其教学内容本身就源于生活。教师应利用课堂内外特别是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创造充满生活气息的具有生成性的教学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Ⅳ 更加贴近孩子的生活:如何让英语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因此,我们教师应努力创设生动和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在动态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让生活走进课堂。淡化了学生的学习意识,强化了主体意识、生活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步入了英语学习的殿堂。我们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创设情境,将英语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一、教学环境
在非母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要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从而来直接影响和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这的确很难把握。因为这环境范围太广,不是我们教师所能左右的。因此,我们教师只能充分利用课堂中的教学环境,调动课堂中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
1、调整座位。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真实的语言交际为背景,紧扣课堂主题和教学内容来选择课堂座位的摆放方式,从单一的秧田式向多元化发展,便于学生进行交流和开展合作学习,创设一个开放式的小学英语课堂环境。“田”字形摆放法,适合于以情境对话为主要内容的课;圆形摆放法是撤掉课桌,只留下椅子并将椅子摆放成圆形,教师可以站在圆形的中央,这是做游戏时常用的摆法;U 形或 V 形摆放法,就是将学生分成两队,成两条相对的 U 型或 V 型,教师可以站在前面的位置,这种座位摆放法可以有足够的课堂空间供教学使用,适合课堂分组竞赛,也适用于情境教学……总之,课桌椅的摆放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灵活调整,还要尽量使所有学生与老师的距离都差不太多,以便教师能均匀地分布他的人文关怀,增强学生和老师的亲近感。
2、布置“白墙”。其实可以在墙壁上张贴学生自画的活泼的彩图,贴上书写漂亮的英文标签,能使学生从视觉上受到英语信息的刺激,
更好地融入到英语学习的情境中。在教学《 Let ’ s go to the zoo 》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画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把窗户变成热闹的动物园。在堂课上,学生按照自己的喜爱介绍动物:“ This is a……”还要用“What ’ s this ?”“ What ’s that ?”进行问答。在这样一个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会受到宽松、愉悦的交际氛围的感染“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从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充分体现了爱学、乐学的积极情感。
3、开拓“课堂”。单一的教学环境很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和学生生活很贴近的教学内容,却可以把学生带到真实的环境中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一部分学生在座位上肯定想跃跃欲试。不但提高了教学效率,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
单一的教学环境很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所以直接丰富、美化教学环境很有必要。而学生生活很贴近的教学内容却也可以把学生带到真实的环境中去。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能增强语言交际的真实性,使语言交际从“空对空”变得“言之有物”,也使抽象的东西直观化,提高了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走进生活,自主学习。随着“地球村”概念的形成,英语与我们的生活已密不可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种商标、标志等,都出现了英语的踪迹。这时从生活经验中选取教学内容,使孩子们感到亲切、自然、易学,能使孩子适应学习,获得经验,得到发展。小学英语教材本身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也大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能经常运用的知识。如同学们最爱逛的公园、动物园;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牛奶、冰淇淋;同学们挂在嘴边的一些日常礼貌用语;还有学生自身的、家庭的、学校的生活内容等。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从教学内容上规定了十五个话题这些话题贴近生活,和小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息息相关。仅靠书中的知识点还远远不能为学生的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提供最佳的语言情景。学生在学习字母时感觉熟悉,热情也就高涨,思维异常活跃,效率当然会随之变好。学生不但学到了课堂上没有的知识,还自信地感到自己揭开了英语的神秘面纱,与英语亲近了,畏难情绪人大减弱了。
2、依托生活,体会学习。小学生好玩、好动,枯燥无味的翻译法显然是不符合他们需要的。学生对身边的英语特别有兴趣,托生活化的教学,当然更便于学生的理解吸收,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 long 、 short 、 tall 、 fat 、 thin 、 big 、 small 等单词时,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 Miss Zhang ’ s ruler is long . Xiaoming ’ s ruler is short .”“ Miss Zhang is tall . Wu Dan is short .”教学的同时,利用夸张有趣的简笔画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单词的意义。通过学习这种生活化的英语知识,让学生觉得这第二语言并非离他们很遥远,

Ⅳ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少儿英语教学

谈到将英语学习融入到生活中,其实方法有很多,除了在游戏中学英语,还可以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用英语交流,带孩子去动物园,或者是看英语动画片,通过双语的方式来营造一个环境,相信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慢慢的熏陶就会掌握英语

Ⅵ 如何创设生活化的英语课堂教学内容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因此,我们教师应努力创设生动和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在动态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让生活走进课堂。淡化了学生的学习意识,强化了主体意识、生活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步入了英语学习的殿堂。我们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创设情境,将英语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一、教学环境
在非母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要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从而来直接影响和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这的确很难把握。因为这环境范围太广,不是我们教师所能左右的。因此,我们教师只能充分利用课堂中的教学环境,调动课堂中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
1、调整座位。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真实的语言交际为背景,紧扣课堂主题和教学内容来选择课堂座位的摆放方式,从单一的秧田式向多元化发展,便于学生进行交流和开展合作学习,创设一个开放式的小学英语课堂环境。“田”字形摆放法,适合于以情境对话为主要内容的课;圆形摆放法是撤掉课桌,只留下椅子并将椅子摆放成圆形,教师可以站在圆形的中央,这是做游戏时常用的摆法;U 形或 V 形摆放法,就是将学生分成两队,成两条相对的 U 型或 V 型,教师可以站在前面的位置,这种座位摆放法可以有足够的课堂空间供教学使用,适合课堂分组竞赛,也适用于情境教学……总之,课桌椅的摆放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灵活调整,还要尽量使所有学生与老师的距离都差不太多,以便教师能均匀地分布他的人文关怀,增强学生和老师的亲近感。
2、布置“白墙”。其实可以在墙壁上张贴学生自画的活泼的彩图,贴上书写漂亮的英文标签,能使学生从视觉上受到英语信息的刺激,
更好地融入到英语学习的情境中。在教学《 Let ’ s go to the zoo 》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画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把窗户变成热闹的动物园。在堂课上,学生按照自己的喜爱介绍动物:“ This is a……”还要用“What ’ s this ?”“ What ’s that ?”进行问答。在这样一个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会受到宽松、愉悦的交际氛围的感染“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从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充分体现了爱学、乐学的积极情感。

Ⅶ 如何构建初中英语生活化课堂

一、研究背景
1、教育改革的所需
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来看,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主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教材内容的组织多样、生动,加强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的联系。这就需要突破原有的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与课外、校外融通,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体验紧密联系。新课程也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并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因此,关注课堂教学生活化成为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在家庭、社会中生活,他们从社会交往和大众传播媒介中获得的信息量与日俱增,这实际上是一种潜移默化却又强大有力的教育资源。不论学习者本人是否意识到这一点,这种学校以外的教育每天都在发生,而且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影响所有的社会成员。这既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严峻挑战,又是促使学校教育改革的强大推动力。如果能自觉地认识现代学校教育的社会背景发生的这一重要变化,并自觉地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大大提高学校教育的效率,并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学校教育与社会隔离的封闭状态。
2、教材改革的所需
“回归生活”是英语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要“构建生活化的英语课堂”,教师必须营造和谐的生活氛围,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链接点;关注学生当前生活需要,确定有意义、有价值的沟通点;创设典型的开放的生活情境,把握英语课堂教学的落脚点,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英语舞台上享受具体、丰富的英语训练
2000年颁布的《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英语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语言交际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形式,是面对面的口语交际由于受应试教育和传统的外语教学法的束缚,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多地把精力集中在语言知识的讲解上,运用英语也只是停留在模拟的情景中运用已掌握了的语言知识,机械重复地运用语言训练的一些最初级形式,虽在技能上有一定的长进,但是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知识能力的培养。课堂模式基本以教师控制为主,语言知识停留于表面,模仿→机械性操练→对话的模拟表演,这从形式上看是让学生运用新语言交际,实际只是背诵课文。我们调查发现,一旦离开课本,要创设新的情景,并联系本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交际运用,学生就成了“哑巴”,他们不能自如地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外语进行日常会话,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为了改变现状,更好地贯彻教育部关于《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培养学生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向能力的转化,培养学生在新的情景中创造性的运用所学语言与别人交际信息的能力,我们提出了的“构建生活化英语课堂”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它包括三层含义:(一)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即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地培养学生学习的愿望、能力和适应未来生活的基本素质。(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即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三)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即教学活动是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的生活过程。关注学生需要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多方面素质得到主动发展。(四)教学评价生活化。建立激励发展的评价策略,构建生活化评价体系。本课题在教育生活化的思想指导下,在小学教学实践中探索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操作模式及各学科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具体操作方式,以使课堂教学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思想。
三.理论基础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积极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
2、李吉林的情境教育理论。情境教育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目标,把儿童发展的许多因素统一在语文教学中,提出了促进儿童发展的“五原则”;诱发主动性、强化感受性、突出创造性、渗透教育性、贯穿实践性。情境教学以“有形”、“有情”、“意境广远”且“理寓其中”的特点,为学生诸方面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马斯洛认为“人性所必须的是,当我们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我们就会沿着归属需要、爱与亲情的需要、取得成就带来尊严与自尊的需要、直到自我实现以及形成并表达我们独一无二的个性的需要这一阶梯上升。而再往上就是'超越性需要'”
4、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博士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而且具有同等重要性。每一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这七种以上智力的潜能,环境和教育对于能否使这些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和培育有重要作用。
四.研究目标
1、推进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发展。英语源于生活,英语服务于生活。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展有情趣的英语教学,建构新颖的师生关系,联系师生生活经验,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建构生活化的英语课堂。
2、真正做到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3、促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用“生活”这把钥匙去解决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问题。
4.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并学会在学习与生活中与人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我调整,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素质基础。
5.通过课题研究的案例探讨,得出一些生活化课堂的教学建议,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五、研究内容
英语课堂,是师生生活的课堂。四壁合围的课堂是一个物理空间,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空间中,教师和学生生活其间共同学习、讨论、探索、升华。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而作为成人的教师应该努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加强英语与生活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喜爱的生活,真正让课堂教学充实自己的生活。
1、充实英语课堂生活的内容
2、丰富语文课堂生活的形式
3、改进英语课堂生活的评价
4、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评价的研究
5、小学英语生活化有效策略研究
6、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研究
7、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活动设计研究
六、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策略
1、创设自由的课堂生活氛围
2、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
3、教师学生多维合作探究交流
4、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5、借助各种媒体创设情景
6、探寻多样的评价方法
(二)研究对象:鉴于本课题研究内容的多元化,采用分散研究与集中研讨相结合,点上实验与面上推广相结合的方式,从全校选取两个年级段,同时确立相应的实验班级和实验教师,及时总结并推广阶段性研究成果,逐步丰富并形成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理论体系。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收集研究国内外有关国文教学生活化的文献资料,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的研究水平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提高。
2、行动研究法
组织教师充实自己的理论,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开展日常的研究活动。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探寻好的方法,使学生乐学。同时进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的教学评比活动和子课题研讨活动,邀请专家指导,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高研究的水平。
3、调查问卷法
在课题实施阶段,采用问卷、测试等方法适时向学生了解课题实施效果,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研究的方法。
4、经验总结法
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的重点,总结研究的得失。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及时间安排
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实验课题的研究将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各项相关研究内容是穿插进行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9、9---2009、10)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了解国内外相关课课题动态,客观分析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研究的得失,广泛征求意见、讨论、选题,制订并完善课题方案,做好课题审报工作,做好开题论证工作。
2、实施阶段(2009、11---2010、6)
制订阶段实施计划,组织教师有重点地进行行动研究,形成中期成果资料
积累。
3、总结提高阶段(2010、7---2010、8)
全面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结题鉴定,进行成果展示。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和成果形式
实验报告、科研论文、教案集、课堂教学。
九、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小学英语课在我校已有一定教学基础,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较浓厚。因此,对“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该课题的研究,我们便有较大发挥的空间。
2、学校对于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始终抱有积极地态度,他们十分重视小学生的英语掌握的情况,我校领导对本课题的研究,亦有很高的积极性,多次参与讨论研究,是课题研究的坚强后盾。
3、我校的英语教学师资队伍强。我校的英语教师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小学英语教师,具有较强钻研精神、创新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能加强对英语课题实验的管理与指导,做到英语教研机构健全,英语课题研究人员落实职责分明,分工合作,相互促进。
4、现在的家长把孩子的学习当成是一件大事,尤其是英语在当今占有重要的教育地位,当然都愿意积极配合老师搞课题研究,为课题的调查提供了事实依据。
十.课题组人员情况及分工
郭海飞 课题组组长
在本课题研究中负责组织工作,制定总体研究计划、各阶段的试验研究方案及撰写调查报告和结题报告。
郑吕娜 李鑫 张英 课题组成员
在本课题研究中负责课题实验,制定调查问卷及测试量表,撰写各阶段试验研究报告。
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数据的分析处理,英语实践能力现状调查测试 ,教育对策的研究、实验均由全组成员参与进行。
本课题参加者都有充分的时间保证参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完成研究工作。

热点内容
末世化学家txt下载 发布:2025-10-20 05:02:05 浏览:397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20 04:03:06 浏览:298
推拿手法教学 发布:2025-10-20 01:15:51 浏览:398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 发布:2025-10-19 23:57:12 浏览:68
舞狮鼓教学 发布:2025-10-19 16:17:31 浏览:669
杭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10-19 09:21:50 浏览:285
中非历史关系 发布:2025-10-19 06:47:41 浏览:5
师德双八条 发布:2025-10-19 05:31:17 浏览:360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发布:2025-10-19 04:36:23 浏览:750
如何让网吧 发布:2025-10-19 01:49:35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