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步教学
Ⅰ 太极拳的练习步骤及要求
1、起势
2、左右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7、左揽雀尾
8、右揽雀尾
9、单鞭
10、云手
11、单鞭
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蹬脚
16、左下势独立
17、右下势独立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背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1)太极步教学扩展阅读
演练注意事项
在练习太极拳时,思想上应排除一切杂念,不受外界干扰。所谓“体松”,可不是全身松懈疲沓,而是指在练拳时保持身体姿势正确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全身关节、肌肉以及内脏等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状态。
太极拳练习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顺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势呼吸。以上几种呼吸方法,不论采用哪一种,都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初学者采用自然呼吸。
24式太极拳是国家本着弘扬国粹、发扬传统武术的指导思想而编制的一套入门级的太极拳,它动作简练,浓缩了传统太极拳的精华,老少皆宜,实在是居家晨练之必备佳品。
Ⅱ 太极拳教程是什么
开始学太极拳时,不要追求太多招式跟着比划完了事,要先了解太极拳的每个动作的精髓,解开初步动作的入步门坎,一个起势动作也要做到全身布满意气,也就是全身用意不用力的状态。
太极拳的每个动作姿势是好记的,动作记住后,主要是太极拳的状态要有,比如很普通的站立,也要先松静,不要有压力感,心情保持愉悦的状态,一定要要把整个身体调整好。

(2)太极步教学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上亦动则下相随:太极讲究一个律,也就是上若动的时候,下则跟着就要动,上下要结合起来,才算是一整套的动作。足动,腰动,手动,头动,眼神跟着动,这样,一气呵成。
内外结合互制约:太极讲究的就是内外相结合,对于太极来讲,要以内部的神就是指意念来带动身体的运动,然后再以身体的运动而达到养神的功效。所以神即内,体即外,两者相结合起来,就完全达到了双修的功效。
Ⅲ 太极拳中 云手动作最好用什么方法教学
大形令学习者画复出来后,通过单个的制基本功去完善云手的各个部分,比如太极步锻炼腿,抱球等等锻炼上肢,要求一步一步的做,确认一个动作合格了,再进行下一个动作,都合格了后进行组装,使其协调.之后教学习者云手的一些简单的打法和摔法,让学习者在打拳中有与人对练的感觉,感觉对了后,通过和师父喂劲,再进一步的增加感觉的真实感,这时候师父需要去纠正一些细节动作,比如沉肘啊,裹挡没有啊?一些手法的变化啊
随着时间的延长,学习者自会融会贯通,就基本上学会了,要想学好,学成,那得等有了内动的感觉后,师父再进一步的引导了!!!
Ⅳ 如何教好太极拳
教学太极拳一般都采用分解教学法,先从站桩入门,把基本的身体姿势要求讲清楚,叫学员背熟,好比中国传统经文懂不懂不重要,先背熟再慢慢理解。接下来就是教学了,先教步法,再教学手法,这种方式常用;如果你动作厉害也可以先打一遍,给学生一个强烈的印象,哈哈,也起一个技压群雄的目的。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手段和方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根据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学生实际、作业条件等具体情况来确定,这是提高武术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简述一些武术教学中常用教学方法的运用。
一、讲解示范法
(-)讲解
讲解要做到用语简练,重点突出,目的明确。讲解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来采用不同的方法,富于趣味性和启发性,并注意讲解的时机和效果。
1.讲解的主要内容
(1)动作规格:讲解动作规格使学生明确具体动作的规格要求,有助于技术的掌握和提高。
(2)攻防含义:讲解攻防含义使学生明确动作的实质,有助于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和使用方法。
(3)基本技法:基本技法是指武术动作中经常出现的带有一般规律性的技巧和方法。例如,向前冲拳定势时总是拳背(平拳)或拳眼(立拳)朝上;又如,冲拳、推掌总是要求拧腰、顺肩;再如,拳收到腰际时总是拳心朝上。
(4)关键环节:讲解掌握动作的关键,能帮助学生较快地学会动作。
(5)易犯错误:对易犯错误的动作进行讲解,可以提醒学生防止这类错误的发生。
2.讲解的方法
(1)顺序化讲解:武术动作的讲解,一般先讲下肢步型、步法,再讲上肢手型手法,然后讲上下肢配合方法。
(2)术语化讲解:武术动作名称是按照动作结构、形象和运动方法而取名,一般能表达动作的全貌,如“弓步冲拳”、“马步架打”等。讲解时,把动作规格和动作术语结合起来,便于学生记忆动作和正确理解动作要领。
(3)形象化讲解:指以常用的自然现象比喻动作形象,如讲“提膝亮掌”犹如金鸡独立,将“仆步穿掌”比喻为燕子抄水一般。
(4)单字化讲解:指把动作过程归纳为简明、扼要的几个字进行讲解,如“腾空飞脚”,可把蹬地起跳、摆腿、提腰提气、拍手拍脚击响的过程归纳为“蹬、摆、提、拍”四个字讲解。
(5)口诀化讲解:指把动作要领或动作顺序编成顺口溜进行讲解,如讲解弓步,口诀为:“前腿弓,后腿绷,挺胸、塌腰莫晃动”。讲冲拳、推掌的高度,口诀为:“冲拳不过肩,掌指齐眉尖”。
(二)示范
示范在直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示范要力求做到准确、熟练。优美,并突出武术特点。它可以使学生了解所学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是学生通过直观的感性认识获得动作概貌的主要手段。
1.完整示范
完整示范能使学生了解动作全貌,形成完整的概念。
在下列情况下可运用完整示范。
(1)对新授教学内容的武术动作,可采用完整示范,能帮助学生建立第一印象。
(2)对结构简单和难度不大的动作可采用完整示范。
(3)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采用完整示范。
2.分解示范
分解示范是针对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动作所进行的教学方法,它便于学生了解动作的细节,更好地掌握动作的完整性。
在下列情况下可运用分解示范。
(1)动作结构和方法路线较复杂繁难的动作,可分为上下肢两部分或几个小节来进行示范教学。
(2)攻防因素较多的动作,可按攻防含义的顺序进行示范教学。
(3)富于顿挫的动作,可按动作结构的顺序进行示范教学。武术套路中顿挫性的动作掌握得好坏,直接影响着节奏的鲜明。这类动作必须具备如下基本特征:①在一个动作里含有轻重之分的特征,可按轻重对比因素划分细节进行教学;②在一个动作里含有突然改变方向的特征,可按突然变向的部分划分出细节进行教学;③在一个动作里含有擒纵或拿打的特征,可按一擒一纵或一拿一打之分进行教学。
分解示范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因此不宜将动作分解过细,应尽快地向完整动作过渡。分解示范与完整示范应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一般应遵循完整一分解一再完整的原则。
3.示范面与位置
示范是为了要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示范面、示范位置和示范速度的选择与运用。
(1)示范面:示范面有正面、背面、侧面和镜面这四种方法。在教学中,可根据需要灵活选择,一般情况下,单个动作可采用正面或侧面示范;组合动作和套路动作可采用背面示范;领做武术操或准备活动时可采用镜面示范。如马步动作,为了使学生弄清两脚开立的宽度和脚尖正对的方向,可采用正面示范;要看清挺胸、塌腰、膝盖不能超过脚尖的规格,可采用侧面示范。
(2)示范位置:教师示范位置的选择应根据学生人数和队形来确定,要有利于学生观察为原则。一般可站在横队的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如四列横队,可以让前面两列学生坐下或蹲下,使后排的学生也能看清示范动作;也可以采用二列横队相对站立,教师站在中间示范。示范时尽量使学生避免面向阳光或迎风。
(3)示范速度:示范速度可分为慢速和正常速度两种。示范速度应根据动作的难易程度而定。一般较易掌握的动作可采用正常速度进行完整示范;对于较难掌握的动作可采用慢速示范。示范与讲解应有机结合起来运用。武术教学中,有时可先讲解后示范,或先示范后讲解,还可边讲解边示范。一般来说,对于新的教材内容和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教学时,应以示范为主;对于复杂教材内容和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教学时,应以讲解为主。
(三)领做与口令
在教学中,领做与口令指挥是教师示范和讲解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武术教学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它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动作,也便于学生统一行动。
1.领做
领做是教师做动作来带领学生进行模仿练习。通过领做使学生初步掌握套路动作的方向和路线。领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领做位置要恰当:教师领做的位置一般应站在套路运动方向的斜前方,要与学生的运动方向一致。当动作方向发生改变时,教师的领做位置也要随着学生运动的方向而转换,同时应利用学生重做或口令提示要领的方法,使教师有时间走向所变换的位置上继续领做。这样,不仅能避免学生的记忆发生混乱,而且有利于掌握套路动作。
(2)领做与口令指挥相结合:教师的领做应稍慢一点,便于学生观察与模仿,同时要用简明的语言提示与口令指挥有机结合起来。武术教学中,在传授新教材时应以身领为主,口令配合,使学生模仿动作更准确;复习教材时应以口令为主,身领为辅,有利于帮助学生熟记动作。
2.口令
当学生已基本学会动作后,教师可用口令指挥学生练习。正确地运用口令,能统一学生的行动,达到整齐划一的教学效果。
(1)常用的口令:即一动一个呼号,这种口令适用于简单的动作和基本功练习,如有些动作需要分解成若干个动作的连贯练习,可在原一动一拍的基础上附加口令。一般是发力的动作口令要短促、宏亮有力,过渡性的动作口令可适当放慢。口令的高低、长短、快慢一定要符合套路的演练韵律。
(2)提示性口令:指在发出口令之前,加上动作名称或简明术语作为预令进行启发提示,如“搂手弓步冲拳——1”。这对初学者或容易遗忘的动作可用提示性口令。
(3)单字口令:根据动作结构特点,选择既能提示,又能强调动作要领的单字口令,如“提膝点剑”动作的“提膝”可用“提”字,“点剑”动作可强调“点”字。
二、练习法
(-)练习方法
练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实践掌握和提高武术技术技能的主要方法。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有模仿练习、重复练习、默想练习等。
1.模仿练习学生进行模仿练习主要是为了弄清和记住动作的运动路线、方向及方法,并能初步学会动作。因此,在模仿练习时教师不要随意更换动作练习的方向,同时将课前培养的学生骨干或基础较好的学生安排在队形的四周,有利于提高模仿练习的效果。
2.重复练习
学生初步学会动作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重复练习,以使逐步形成正确的动作动力定型。教师对重复练习的形式、时间、次数要根据本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来确定。同时,教师要向学生讲清各种练习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
3.默想练习
默想是学生通过意念活动,重现大脑获得的动作表象,达到强化动作和技术的练习方法。默想练习一般在新学动作之后或复习动作之前进行采用,能帮助学生加深动作印象,同时也是有利于学生消除疲劳、调节运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课上采用默想练习的时间一般不宜太长,每次约1—3分钟。
(二)练习形式
武术课组织练习的形式一般有集体练习、分组练习和单人练习等。
1.集体练习
集体练习是对全班学生进行集中指导,共同练习的形式。它主要由教师用身领或口令来指导学生练习,便于统一行动要求。在口令指导集体练习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所存在的共性错误动作,以便及时纠正。
2.分组练习
分组练习是集中指导后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练习的形式。分组练习一般在学生基本掌握本课内容后,由教师提出要求,各小组长或学生骨干带领本组同学进行练习。分组的形式有以下两种:
(1)若干组按指定场地练习,教师轮流指导。
(2)一组练习,多组观摩,教师评议。
3.单人练习
单人练习是学生单独完成动作演练的形式。单人练习一般在学生基本掌握动作后,教师提出练习要求,学生单独进行练习,有助于掌握和巩固动作,同时能消除学生对老师或同伴的依赖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练习的能力。在单人练习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指出错误,因人施教。
三、纠正错误法
纠正错误是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掌握动作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错误,加以指出,并帮助他们改正。一般常用的纠正方法有以下五种。
1.慢速分解领做
由于学生接受能力和协调性较差而出现错误动作时,教师要耐心地反复讲清动作技术要领,可采用动作分解、慢速示范、多领做等方法帮助纠正。
2.静耗体验
由于学生肌肉本体感觉差,不能有效地控制动作而出现错误时,教师应强调其动作的规格和要求,可采用站桩的静耗、控腿等方式,使学生增强有关肌肉用力的感觉来帮助纠正错误动作。
3.保护帮助
由于学生怕出危险而做不好动作时,教师可采用一些有效的保护和帮助的方法来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并让学生放心地体会动作要领,逐步克服动作中的错误。
4.语言提示
由于学生遗忘动作或对动作要领不清楚而出现错误时,教师可采用提示动作名称或动作要领来启发、诱导学生完成正确动作的运动过程。
5.对比分析
由于学生不理解动作性质和作用而出现错误时,教师可根据动作的攻防性质找出差异,并通过正误对比示范法,使学生弄清动作的不同之处,达到帮助纠正错误的目的。
教师在纠正错误时,如属于共性错误的应采用集体纠正,特殊的错误应采用个别纠正。同时要启发学生分析错误动作的因果关系,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评价法
(-)观察与提问
1.观察
观察是教师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程度最直接的方法。教师在观察中,首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练习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其次,要及时反馈指导。例如:教师用口令指挥学生进行集体练习后,及时评议练习中的长处,同时指出所存在的问题和应注意的事项,使学生及时知道每次练习的效果,以利自我调整。
2.提问
提问是教师随堂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扼要说明自己的体会和见解,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武术知识和技能情况的主要方法。提问的内容要简明,要与讲解的内容相一致,如分析动作的规格与要求、劲力与协调、精神与节奏等。同时,教师要掌握好提问的时机,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二)抽查与测验
1.抽查
抽查是教师随堂让单个同学或二、三个同学进行演练,检查武术动作是否正确、协调,套路动作是否连贯熟练的一种方法。抽查时,对于接受能力快、技术动作掌握好的和接受能力慢、技术动作掌握较差的学生均要重点抽查,以使同学之间互相观摩、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测验
测验是教师对学生所学的武术技术进行阶段性考查或学期考核的方法。测验是检查教与学的主要环节。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基本要求来确定测验的内容,制定出评分方法和标准;测验中要以学生现场独立演练的技术水平为依据,并作出客观的评价;测验后要认真地加以教学总结,以便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进行改进与提高,争取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比赛
教学比赛是调动学生学练武术积极性,培养他们习武热情,使他们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演练,互相取长补短,交流技艺的重要方法。教学比赛可采用班级、小组及个人这三种形式进行。比赛的内容可分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比赛,套路比赛或攻防格斗比赛(攻防格斗比赛要保证安全)。评分可由教师评判或学生评议与教师评判相结合来予以评定。
Ⅳ 太极简易教程
朋友你好!下面我来为你回答: 太极拳视频教程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22&word=24%CA%BD%CC%AB%BC%AB%C8%AD%CA%D3%C6%B5 希望我的回答令你满意!(本回答个性拥有,请勿复制!若采纳请评价!) 追问: 要这些还不如直接去 网络搜索 搞笑 回答: 太极拳 【简易八大式】教程 这套教程是我临时制作的,因为有一位患有 肝病 的朋友想要学练,但是身在外地没有办法来 北京 学习,所以我特意为他制作了这套教学视频。不光是这位朋友,我希望这套视频可以帮助其他更多的朋友,早日摆脱疾病的痛苦。这套【简易八大式】完全是 杨式太极拳 传统风格,易于学练。但是,太极拳是慢功,千万不要急于求成,放松心态,慢慢练习,锻炼时间持久是关键。如果能够长期锻炼,我相信,效果一定是非常可观的。在这里我再强调一点,每天的练习需要一个基本的量,如果在自己掌握全部练法的基础上,能够在各自的城市、地区组织一些朋友、病友、拳友一起练功,无论是在练功数量、质量上还是在兴趣上都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如果你从一个学练者变成一个传播者,那么在 运动量 上是有很大提高的。你要教,而且要反复的示范、带练,对于你和其他人都是一个量的积累。这样要比一个人独自练习效果要好。下面我开始具体的 教学内容 ! 疏肝理气 桩 这是我特意创编的一套 站桩 法,名为“疏肝理气桩”。动作: 小马 步站立,落胯、 屈膝 ,不用太低,切忌不要往下跪,一定要用 尾闾 下坐。第一个动作是“ 众星捧月 ”, 小腹 前环抱双臂,如同抱球,斜向下45度角。第二个动作是“双屏手”,双掌向前平推,不要过远,沉肩坠肘。第三个动作是“推窗 望月 ”,双掌体侧平推,沉肩坠肘。第四个动作是“托天掌”,双掌中指相对,正上方拖举。此为“一桩四势”,每一个姿势都要调息 定式 ,从三息开始,随着功力的加深,慢慢增至六息、十二息为限。(一吸一呼为一息,也就是一个正常呼吸循环为一息)四个动作为一组,每次练习可做三至五组。具体练法,请看下面的视频。 【简易八大式】第一式“ 揽雀尾 ” 练习“揽雀尾”要从 太极 起势开始,正常的开立步即可,屈膝半蹲即为预备式,然后起手、收手,分掌,合推,分掌下按。此起势为“ 崔毅 士”传杨式太极拳所独有,每一式基本都可以从起势开始。做揽雀尾时双手抱球,同时扣脚。向左打时,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扣右脚45度。向右打时,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扣左脚。以左势为例:扣脚抱球后,出 左腿 前迈一步,然后转腰掤手,面向左腿之方向,左手掤,右手跟随左手辅助推按,方 向斜 向下,不要距离左手太近或太远,然后翻掌,以立掌掤定。转腰后座同时左手翻掌掌心朝下,右掌掌心朝上,轻捋 回身 。 合掌 前挤,左臂翻掤,右掌轻按于左 小臂 内侧,弓腿前挤。双搌掌,回坐挑掌、分掌、合掌前推,此为按势。掤、捋、挤、按,合而为一,称为揽雀尾。转换时,左脚外掰45度, 上步 抱球,之后动作顺序相反。具体练法,请看下面的视频! 【简易八大式】第二式“楼膝拗步” 楼膝拗步练法与揽雀尾略有不同,起势之后,做“ 三环套月 ”,扣脚45度,左手下圈半弧,右手上圈半弧,之后上 半身 转向相反方向,左手上圈半弧,右手下圈半弧。上步,左手楼膝,同时右手屈臂掌置于 耳根 旁,转腰推掌。相反方向,前脚外掰45度,推抹右掌,顺势转腰出腿,然后楼膝推掌。具体练法,请看下面的视频! 【简易八大式】第三式“ 野马分鬃 ” 与揽雀尾相似,起势、抱球,之后是斜上步,15-20度,抱球的双掌先向内交合,然后弓腿、转腰分掌。左手斜向上,掌心向上,右手在右胯旁,掌心向下。转换方向,左脚外掰45度,转腰同时转掌,不要用单一的 上肢 动作,腰动多于手动。抱球、斜上步,转腰分掌。具体步骤,请看下面的视频! 【简易八大式】第四式“左右分脚” 左右分脚,起势、抱球,转腰掤,斜出步45度,右掌沿着左臂掤势之小臂上方穿出,转腰45度,捋势回收,膝前合掌,翻掌外掤,右掌在外,同时收右腿,提腿,面向左前45度方向,然后用右脚 脚掌 外侧转腰外搌,同时开掌,右手与右脚 同方 向,左手外撑于左45度,双手对开角度是90度角,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转换方向时,落脚斜上步,掤右臂,左穿掌,转腰、回身捋、 十字手 掤起,提腿外分。具体步骤,请看下面的视频! 【简易八大式】第五式“ 金鸡独立 ” 单练时不需要做起势,如先提左腿,就外掰右脚45度,同时下坐,重心在右脚,右掌护耳,左掌斜前下穿出,起身时右手于体前下按至右胯(裆前也可以),左手紧随提腿由下至斜上穿挑,左小臂不要过于竖直。转换方向时,落左腿同时外掰脚尖45度,重心在左脚,下坐,左手直接护耳,右手直接下穿。之后 动作要领 与之前无异,只是方向不同而已。具体步骤,请看下面的视频! 【简易八大式】第六式“倒捻 猴头 ” 太极起势,扣右脚,双搌掌于身体两侧,眼看右掌,如同楼膝拗步勾手找耳,然后撤左腿,斜后方迈步,脚尖点地( 大脚 趾),然后转脚、落脚,同时慢慢后坐,左脚脚尖向外45度,左掌翻掌掌心朝上,右手立掌由左掌掌心上方推出,同时左手后捧于腹前,推掌的同时,右腿慢慢后蹬,脚掌捻转,叫跟为轴,脚尖捻转至前方即可。转换方向,左掌以掌背引领,下半弧搌臂,左掌平按,掌心朝下。勾手找耳、右腿撤步、转脚、落脚,左腿蹬劲捻转,同时右手翻掌,左手立掌推出。具体步骤,请看下面的视频! 【简易八大式】第七式“ 云手 ” 云手单练用不用起势都可以,主要是如:右手掤、转腰的同时,左手向下护裆,然后掤手翻掌变推按,护裆之手顺势抬起掩肘,然后左手外掤,转腰,右掌运使到裆前,左掌翻掌推按,右掌上提掩肘,如此反复交替。切忌胡乱抡臂和出挑劲。 步法 就是横 马步 ,掤手的顺方向腿为重心腿,跟步、收脚,小马步,然后倒重心,迈步、弓步,依次循环。要点在下手变掤手的同时收腿或是上步,然后随着转腰的时候慢慢的倒重心或弓腿。要做到上下一体。具体步骤,请看下面的视频! 【简易八大式】第八式“搬拦捶” 此套搬拦捶为了左右转换,我增加了转换掌。起势,扣右脚,左手握拳,右 手掌 ,悠荡一周上左步搬砸,左拳在膝上,拳心朝上,右掌立于左拳上方。左脚外掰45度,拧腰胯左拳抱肋,右掌从左肩外拦至体前,同时上右腿,落实。弓腿击锤,右掌护于左拳之腕内侧(脉门),左拳拳心朝右,拳眼朝上。转换动作时,右掌推出变拳,左拳松开变掌,后座悠荡双臂,收脚上步,同时搬砸,右拳在膝上方,左掌立掌。此为“拗步搬拦捶”,传统套路中均为“顺步搬拦捶”转换时拳掌不变,前脚外掰45度,转腰上步。在下面的视频中也做了演示,请看下面的视频! 单式 一一学会,可以反复练习之后,就可以把所有动作串联起来,成为真正的简易八大式套拳。 顺序如同上面的教学顺序,起势、揽雀尾三个、楼膝拗步三个、野马分鬃三个、左右分脚三个、金鸡独立三个、倒捻猴头三个、云手三至五个最多不超过七个、搬拦捶三个、十字手收势。 如果不想停止,可以在最后一个搬拦捶之后,掰脚45度、开掌、上步抱球,接着走揽雀尾等式。 本人建议连打两遍比较合适,正、反大方位、小方位都练到了,比较不错。 下面是整套【简易八大式】的示范视频,本人演示的是连续打两遍的,请大家观看! 视频制作 的比较匆忙,而且是用 手机拍摄 的,效果很不好。但是简单的学习还是足够了,希望大家都能够练会这一套太极拳【简易八大式】。并且希望能够广为 推广 和传播。 本人不提倡 武术 函授,这一套功法是用来 治病 救人的所以制作出来让大家都能学会。太极拳不是灵丹妙药,但是胜似灵丹妙药。需要就医的朋友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就医上,但是在就医之余也要对自己有信心。那么信心从哪里来?练!锻炼是一种磨练意志的好方法,而锻炼当中,首推太极拳! 本人无钱、无才、无家室,如果可以当面教拳最好,本人可以收点学费 糊口 。现在的几个学生勉强维持,主要是自己的兴趣所致。但是身在外地的朋友岂不是学不到我的太极拳了吗?函授、 视频教学 只能应急,而不能称之为传承,既然不是传承就不应该改收费。这是本人的观点!手把手教都需要很长时间,又何况是文字和视频呢。既然想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晒,就不能用来谋利。 旁的不说了,希望大家不要辜负我的一番 心血 ,如果您练着有好的效果,您不用帮我打广告,也不用帮我推荐徒弟,您只要把您所学所会,教给更多更多需要他的人们就可以了。在您传承的同时,请一定要注意:一定要自己能练,方教育人。谨记:己之不欲,勿施于人。不要私改拳路,以免久练不益。要抱着同学同练的目的、教学互长的想法去教授太极拳【简易八大式】。 再次谢谢大家长久以来对我的支持与厚爱!希望大家都能健康 长寿 !
记得采纳啊
Ⅵ 太极拳的教学分哪几个步骤
七个步骤
第一步 上下相随: 上下是指由头到脚心,必须把意气松散到四肢,然后再相连起来上下一体,由头顶至尾闾要中正安舒,支配四肢,则一动无有不动,两臂在身体周围圆圈之内,松软圆活不用强力地运用拳架。两胯轻松,掌握住右两脚到脚心,轻灵地变换虚实,两手心与两脚心相配合。如此上下协调运动拳架,不要把身体分成上下两截只运动半截拳架,一定要上下一体。
第二步 内外相合: 凡是练习太极拳应该明确本身在体质上的内外之分。所谓内外之分的内,即人体内部的神意气。所谓外,即手足腕肩肘腰胯膝等。神意气虽然没有形状,确是身体的本质,神意气充实,则身体必强,神意气亏损则身体必然虚弱。因此在练拳时,必须先以培养内功为主,使神意气充盈,并发展到外形。故拳谱要求,在练拳时必须“发于中,形于外,达于四周”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内外相合,以内功运动外形,要动内外都动,要转内外都转,要开内外都开,要合内外都合。这样才能练了内功也就练了外形,练了外形也就练了内功,练一天有一天的收获,如果不用内功运动外形,而单纯的去练外形,由于内气不充实,而支配外形运动姿势变化的力要有内功引导这样练下去有损无益,练功越勤,身体亏损越大,慎之,慎之。一下是前辈把内功与外形的关系结合到练拳上的歌诀:外转内不转谓之跑。有跑而不随,必倾。 内转外不转谓之藏。有藏而不献,必馁。 外开内不开谓之”支”。有支而无源,必断。 内开外不开谓之“续”有续而无展,必憋。 总之,要内外相合,互助相随,才能得心应手。凡有不随不合之处,谓之妄动。
第三步: 内外相合的上下相随: 在练习拳架时,即懂得了内功与外形相结合的关系,就应用'以意导气,以气运身“的方法去锻炼。由于运用内气是无形的,内气运用的舒适畅通与否,外形上是看不出来的,而运动拳架姿势则见于外形,每个姿势在运动中与内气相结合的程度和关系如何,是否合于理论要求,应当能细心体会,要运用内气将其贯穿到外形姿势上去。若结合不好,在外形上看,好像在等内气的供给,在姿势上看,就会有匠滞停待之敝。因此懂得内外相合之后,必须与上下相随结合起来,才能克服这些弊病。
第四步: 拆架子: 拆架子就是要把拳架中的每个姿势拆开练,不要限制某个姿势接某个姿势(但是每个姿势和每个姿势都能 相连在一起)有的人把拆架子的身形手式误解为应敌致用的练法,这是不对的,应敌技击的练法另有技击的身形手势的要求,以后再讲。现在讲拆架子的原意是要求在每个姿势中内气与外形相互配合,使神意气得到舒适开展,达到养生的目的,拳架经过拆开以后,每个姿势不论是在变换,还是正姿势,都离不开:棚,履,挤,按,采,洌,肘,靠八个字诀的原意,在练习时,每个姿势都必须有起点,运行,终点,变换四个过程:(一)起点:是每个姿势未开之前全身必须中正安适,把内气调直,放松到全身,贯穿到外形上去,保持圆活之意,先把棚,靠劲做好后在做下一个过程,也就是运行过程,所以起点过程又叫预备过程。(二)运行:是把起点过程全部做完之后,在不停顿的情况下,向要求的方向上去运行,两臂舒适开展,两跨平送,两腿轻轻微曲,本身劲源要放在两腿中间下垂,要有前后随便移动之意。(三)终点:把姿势运送到正方向上去,必须保持身形正直,两臂轻松,手指微曲,全身重心放于两腿当中,此时内气要以通畅为宜,切忌不要憋气和蓄气,不要因为追求姿势而把以上的要求变形。(四)变换:变换过程是在练习拳架当中最重要的一环,起到某一个姿势和下一个姿势互相连接作用。在连接时要合乎以上的一切要求,并绵绵不断,同时也保证了身形手势姿势的正确,没有丝毫妄动。
第五步 拆手: 在练习拳架时,手势最为重要。在外形上凡是一动都是由手先动,指出方向,作出姿势。故在练拳时,手必须由中心起始,扩展到要去的方向上去,既是要作出开与合的要求也都表现手上,因此每个姿势的过,散,缩,馁,也全在手上的变换中表现出来,这是属于知己的功夫。至于知彼之功,就是与对方接手之时也是如此。拳谱讲:“唯手先着力,即时松开”,就说明手是懂劲的先锋。所以在应敌时,功,守,去,化,转,变,手的一动之间,又因为它是发劲之端,在身形中必须要有发劲之源,所以练拳时身形手式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每个姿势变换之间,不要把手势固定成为死规律,每个手势和每个手势都可以随意拆开,变换无穷是要在开合当中去求,也就是开中寓合,合中寓开,这就要求作到: 无定向非乱动,身无形式不是停“,总之,手势一动,必须要与本身劲源互相相应配合,尤其ahi在技击中,才能作到知己知彼。 上面所讲的是知彼的功夫,是对同门或练法大致相近者而言,若是遇到拳路不同或者相反者,就考虑自己对各种拳路的了解,因此,平时不但要懂得自己在武术中的运用和地位类别,还必须要懂得太极拳理论,以掌握拳架的变化。
第六步 分劲: 所谓太极劲,就是本身的神,意,气的化合,是无形的,又叫作先天劲是变化无穷的,所以在练习太极拳时,不允许用后天的拙力。 后天的拙力,是神,意,气的集中,是有形的,是实的,是变换不灵的,先天劲是神,意,气的化合是无形的,是虚的,是变换灵活的,因此,在练习太极拳时,要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是要把人体后天的拙力分散开,使身体的神,意,气化合的自然舒展,才能运转轻灵,变化万种。另外,每个身形手势在动静开合之间都不要单独的使用某种后天拙力,注意用后天拙力就会影响先天劲的灵动。用先天劲时,神,意,气是缺一不可的。 在发劲时,不是把劲和某个姿势固定在一起,劲是灵活运用的,是在一个个姿势中,入棚,捋,挤,按,采,洌,肘,靠八种劲可以灵活运用,脱离这八种劲的原意就是妄动。因此,劲和姿势不应混合在一起来研究。姿势是固定的,劲是无穷变化的,接手时,切忌不要主动用某个劲向对方侵袭,要适应对方来劲的需要,随机应变的向对方身体中舒展出自己的发劲之点,此时只有轻灵才能听懂对方来劲的劲端和劲源,达到懂劲的程度,而这一切都在于手。接手时,自己的劲千万不要被对方的劲混合在一起,一定要分清敌劲我劲。正如歌诀讲: 接手分清敌和我,彼此之劲不混合, 不受手快来侵袭,不受变化影响我, 不受强力来欺压,不受牵制来受扯,千招变化如初接,自由圆活属于我。 这说明在应用时,可以主动地运用自己的劲去混合对方的劲,千万不要叫对方用他的劲混合过去,这是应敌时最关键的问题,也是胜败的关键。
第七步 入化: 凡是练习太极拳者,最后全应该达到入化的阶段,否则就不能得道太极的奥妙,入化也就是要把上面六部分分阶段练习精通后再融合在一起,才能随机应变,圆活运用,得心应手,动作轻灵,变化无穷。以上六部原来一体,所以要分阶段来练习,就是为了学通学精,为此,不仅要长时间地锻炼和研究,还要把以下几个方面关系搞清楚。(外与内的关系): 外,是指外形即拳架。练习拳架是动作的开始,是有形的姿势是应敌的招法,拳架是运动的路线。练拳架必须明确练的方向和目的,运动拳架是知己之功夫,是为内功服务的,是受内动的领导和支配的。内,是指内功,也就是太极劲,是神,意,气贯穿外形。即拳谱上说“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其是运动拳架的根源。有了根源还必须有外形来配合,运用姿势指出方向,开出路线,这样内功才能得到通畅和开展。以上就是内功与外形的关系,练拳要练到内外相合,招术相合,把内与外,招和术结合熔化在一起。 (开与合的关系): 每个姿势的一动必须有开合之意,开是内气先开,合是内气先合,因外形受内气的支配而变换姿势,所以每个姿势开合都要有充足的内气供给,这种练法是正确的,但进一步还要懂得姿势的开合是有形的,内气的开合是无形的,要把外形和内气溶合在一起,听从指挥,开中寓合,合中寓开,达到开合自如的目的。懂得了外与内,开与合的关系后,在运动拳架时,姿势可做到可大可小,大小由之轻灵变换,动静自如。在应付对手时如影随形,得心应手。这就是拳谱上讲的:动中求静,静尤动“的道理,把动静开合含于内,是由有形的动,化为无形的动,内气随着外形的运动,开合运行着。最后把外形和内气化合归一,溶合一处,于是”无形无相,全体透空“,这时心性才能达到”动中的静,静中的动“的自然境界。于是筋骨得到了锻炼,血脉得到了洄流,意气得到了舒展,呼吸得到了通畅,体内的新陈代谢得到了加强,这就是太极拳的养生之道。有诗曰 入化本是集中意,无形无相莫猜疑。 棚捋挤按皆非似,真得化境万归一。 练入化境是奇难,投门寻路找真传。 真传易找功难练,一朝得道不费难。 练拳一定要有门,用时必须要有路。入门引路需口授,得来全不费功夫。
Ⅶ 太极拳基本八法五步怎么练
八门五步动作名称有起势、棚、捋、挤、按、采、挒、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收势

起势:
1、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并拢,头颈端正,肩臂松垂,两手轻贴大腿侧;面向南,目向前平视,心情宁静(图1)。
2、左脚向左轻轻开步,相距右脚与肩同宽,脚尖向前。
3、两手缓慢向前平举至与肩同高时,手心向下,两臂相距同肩宽,肘微下垂。
4、上体保持正直,两腿缓缓屈膝半蹲,两掌轻轻下按,落于腹前,掌与膝相对。
要点:全身放松,舌顶上腭,呼吸自然。
一、棚
1、右转体的同时,左臂上抬屈于胸前,手心向下;右手翻转向左划弧至左腹前,手心向上,与左手相对如同抱球,重心移至左腿,右腿收于左腿内侧,面向西,目视前方(图2)。
2、右脚向前轻轻迈出一步,脚跟着地,前移成右弓步;同时右臂向前棚出,臂微曲,掌心向内,高与肩平,左掌向左向下落于左胯旁,掌心向下,目视右前臂(图3)。
要点:两手分开要保持弧形,体转要以腰为轴,弓步与分手的速度要一致。
用法:棚,两臂要撑圆,后手五指附在前手腕内,助力外撑。这是主动进攻的招式。
二、捋
1、上体微右转,右脚向右后退一步,脚前掌轻轻落地。
2、上体继续右转,重心后移到右脚,左脚收于右脚内侧,同时右臂外旋,右掌屈肘提至胸前横掌,掌心向外,左臂内旋,举于身体左侧,高与肩乎,掌心向外,面向北,目视前方(图4)。
要点:左脚收脚与两臂捋的动作要一致。
用法:捋是破棚的招法,两掌以感觉探知·对方虚实,一手接对方腕,一手附对方肘,顺力捋开对方臂,随捋进招进招。
三、挤
1、上体左转,左脚向前偏左上步,脚跟落地。
2、重心前移,右脚收至左脚内侧后方,脚前掌着地成右丁步;同时左臂屈肘横于胸前,掌心向内,指尖向右;右臂内旋,掌心向外,指尖向上,掌指附于左腕内侧,面向南,目视前方(图5)。
要点:向前挤时,上体要正直,手臂动作与步法一致。
用法:捋开对方棚手之后,遂以挤手进攻,搭手后以手和臂向对方空隙挤按,两手合拢以增加力量。
四、按
1、上体左转,右脚向后退半步,双手臂向下按掌于身体两侧,双掌掌心向下,手指向前,同时动左脚,成左虚步,面向东,目视前方(图6)。
2、左脚向前上步,脚跟落地,重心前移,右脚收至左脚内侧后方,脚前掌着地,成右丁步;双掌向前推出,掌心向前,目视双掌(图7)。
要点:向前推按掌与上步要一致,两手相距宽度不要超过肩。
用法:按是破挤的招法,下按对方挤来之臂,使对方挤不得力,挤力落空。
五、采
1、上体右转,面向西南方,重心在右脚,同时,两手臂内旋抓握拳,左手臂伸直,右手臂屈肘在胸前,目视左拳(图8)。
2、重心移向左脚,退右脚,再退左脚成左歇步。同时双手臂由上向下采,目视右拳(图9、10)。
要点:双臂向下采时,腰必须向右转。
用法:用手抓对方臂时,力在十指才能抓实,由上向下采拿。
六、挒
上体向左转,面向东北方,右脚收至左脚并步,同时右手臂内旋横击,左拳变掌附于右臂,目视右拳(图11)。
要点:转腰、并步与横击一致。
用法:例是取对方全臂,一手抓对方腕,一手横击对方肘,向下捋带。
七、肘
上体向右转,面向东南方,右脚向右横一大步,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同时右肘外旋屈臂,左手掌握右拳面,向东南方顶肘,目视肘尖(图12)。
要点:步法与顶肘协调一致。
用法:肘是屈臂以肘尖横击对方。
八、靠
上体左转,左脚向西北方退一步,成左弓步,同时两手分开,左肩向后靠,右掌向东南方横击,掌心向下,目视右掌(图13)。
要点:退步和肩靠一致,目视右掌,意想左肩。
用法:靠是以肩靠对方胸,或以膀靠对方腰肋部。
九、前进
1、上体右转,右脚向南上步,脚跟落地。
2、重心前移,左脚收至右脚内侧后方,脚前掌着地成左丁步;同时右臂内旋屈肘横于胸前,右掌心向内,指尖向左,左掌指附于右腕内侧,面向南,目视前方(图14)。
要点:步法与手法动作要一致。
用法:前是进招,如云手招法。
十、后退
1、上体左转,左脚向后退一步,脚前掌着地。
2、重心后移,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右丁步,同时双掌变双拳,双臂向后拉,目视北方(图15)。
要点:步法与手法动作要一致。
用法:退是转动双臂,以守待攻。
十一、左顾
上体右转,左脚向左横一步,左右两臂同时向左向上向右向下划立圆绕环,上体左转,向东方双击拳。同时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右丁步,目视左拳(图16)。
要点:转腰绕环,步法与击拳协调一致。
用法:顾是照顾三前——眼前、手前、脚前。
十二、右盼
上体右转,右脚向右横一步,双拳变双掌,左右两臂同时向右向上向左向下划立圆绕环,向西方双击掌。同时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左丁步,目视右掌(图17)。
要点:转腰绕环,步法与击掌协调一致。
用法:盼是注意对方七个部分,即肩、肘、膝、胯、头、手、足。
十三、中定
身体直立,左脚向左轻轻迈步,相距右脚同肩宽,脚尖向前,同时,双手在胸前如抱球,面向南,目视前方(图18)。
要点:抱球静心,稍停,意想丹田,呼吸自然。
用法:身体要保持中正,以静制动。我以中定寻对方侧面而横击之;我以中定寻对方空隙,先发而制对方。不可冒进,故而以中定待机而发。
收 势:
1、右手臂内旋,翻转下落,双掌由体两侧慢慢上举,两掌再慢慢下落至两腿外侧,松肩垂臂,上体正直自然,目视前方。
2、左脚收至右脚旁并拢,脚尖向前,身体直立自然,呼吸平稳均匀,目视前方(图19)。
注意事项:
八门五步十三种方法,可以单独站桩练习,也可以分成几个小组合进行练习,诸如①棚、捋、挤、按;②采、挒、肘、靠;③棚、肘、挤、按、采、挒、肘、靠;④进、退、顾、盼、中定。也都可以反复连贯进行练习。
八门五步十三种方法,快练技击,慢练养生。【转】
山人运动祝拳友身体康健,运动畅快~
Ⅷ 太极拳自学教程 怎样才可以练好太极拳
“fyjian”回答很好,只是简练而已,很多人不明白,正好我有时间,就来点评一下。
“东方常青”的概念是对的,但是局限性太大,他是把你作为竞技套路运动员来培养,竞技套路只需要你打出韵味就可以,但说实话,难蹬大雅之堂。
1、需要良师指导,非也。需要明师指导,太极拳很容易练邪,原因来自于做人的风格,把拳练正必须找明师,但是懂得太极精义的明师很少,碰机缘,但民间不乏好手,可以请教一二,会练会教,明弟子拳义才为明师。
2、阅读资料,我们管这个叫“毁人不倦”,任何国家语言都有局限性,用语言能写出功夫,但绝写不出武术,能写出来的就已经是错的了,一个劲儿的筋脉走向只能自己去体会,是写不出来的,书上只能告诉你招数,读之无益。
3、练好基本功、压腿主要是外家拳用,用肌肉群扩大伸缩力,来产生力量,但太极拳用力是错的,用的是劲儿,压腿无用,控腿是加强腰力,时间长了腰肌发展不平衡,太极拳用的是整劲,腰是主宰,但绝非发劲,练得那么好不显得本末倒置吗?站桩是需要的,但不是必须的,桩类功夫一致作为辅助功出现,从来没有占领主导位置,桩功分为静桩功和动桩功两种,太极拳是动桩功,行拳过程中找桩,动中取静,所以站桩只是辅助为之。走太极步,哈哈,这个根本没有,只有八卦有单练步法的,太极拳怎么会单练呢?“上下相随行指梢”这句经典拳论就告诉你腰腿足手不分家了,还怎么会单练呢?
4、选一些简单的入手,你认为太极拳有简单的吗?招数少不代表简单,八种大劲儿分为八种招数,就八式,但是需要练一辈子。简单吗?至于24那种简化太极拳根本就是东拼西凑来的,70年代老拳师为了响应邓小平说“太极拳好”,而出的简化版本,打24式有人气顺过吗?从起式到收式,足下一直是掰脚的动作,掰脚而旋转重心,多少人因为此足裸落下终身毛病。
5、第五条对了,我不说了,任何事情不光包括武术,都必须具备这些思想。
点评“fyjian”的,话虽简单,但是精义很深,也许你是一个明家,也许你只是一个巧合,我来帮你延伸一下。
1、重练心,首先说武术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里包含功夫,武术是对人生一个最好的诠释,它让你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善于应用分配自己的生命,用一种自然的眼光看待自己的生活,武术对于习武十年的人来说就是搏击的功夫,对于二十年的人来说就是社会,对于三十年的人来说就是境界,对于40年来说武术根本什么都不是。的确什么都不是就是武术。这也就是练心,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取决于肉眼看到的形状、闻到的气味等等,对于武术等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我们用心(脑)揣摩,一个阶段一个层次,对武术的认识不同,很多人闭关,很多人打坐,武术的增长取决于做人做事的态度,这些态度来自于你的心,心纯杂念少,武术自然万法为己用,练至极点可通神,太极本为无极生,从根本就告诉你要静心,心不静则拳无定向,太极拳只是用拳来练心而已 ,任何武术,攻击法门只是最基础的一个形态而已,莫要太在意这些浮华的攻击法门而抛弃大义,反言之,若晓以大义则攻击法门自然精熟,不用刻意习练。这就如同我们学数学,加减乘除就是攻击法门,而高等数学,模糊数学,逻辑,统计等等就是数学系统的一部分,你学会了数学系统,加减乘除自然精熟,而不用一辈子去刻意学习加减乘除,难有发展。
2、不练架势,架势在太极系统中没有明确规定,但是运动理论有明确规定,你身高架势自然高,身矮架势自然矮,可笑有些人过分追求低架子,而导致行拳气血不畅,经常手足颤抖,长此以往病就不轻了,太极拳也是最符合气血运行的拳术,万法身为先,不强求,刻意让自己怎样怎样,那就不对了。招数是死的,心是活的,太极行拳最好带些意念,这样增长比较快,你脚下的方位不能乱,那是周易方位,太极拳从起式开始打一直到收式,站立的位置一定是一样的,也就是从哪里开始打从哪里收,而这一趟拳你按气血顺序踩了便伏羲方位,这些方位能够让你增长内功,太极拳可以不用意念来引导内力,每天打每天自然长,无非心静快些,心乱慢些而已。太极招数变化无穷,别人怎么给,你就怎么有,学招数只是让自己气血运行良好来达到“顺”的目的,而绝非打击那么简单,大象无形,别人的攻击就是你的借法,“舍己从人,才能我顺其义”——《卧虎藏龙》,很多人看过电影就算了,其实里面道出了一个天大武学的意义,放弃自己,包括重心,你的重心在别人身上,虚虚实实,阴阴阳阳,让施力者感到束缚,如同抱一个清醒的人与一个烂醉的人一样,很好分辨,其实武术与世间万物相同的,就怕坠入魔道而难自拔,但每个习武之人必入魔道,才能顿悟,武术也有窍门和速成法则,只是很多人太传统,不善于琢磨,其实乘法何尝不是加法的窍门与速成法则呢?没公布之前不也是没人承认吗?
我不教任何人武术,我只是告诉任何人武术的思想,每个人悟到不同,表现形式不同,不必强加于人,武术是自私的,不能分享,练好了只能是一个人的事情,所以我只讲思想。朋友,你不必给我加分,我也不需要,但是你必须理解这些道理,消化,变成自己的,指导你的生活,这也是每个习武人,每个中国人应尽的本份。
若有得罪之处,包涵之。
Ⅸ 怎样练习太极步
一是在老拳师的指点下,结合自身总结出的体会;二是结合教学纠正错误步法,治好腿疼,而总结得出来的既能养生,又能使太极拳动作不断规范的自我练习方法。(一):弓步三字经,单式练习时,要领好记,念着顺口。(二):自我保健歌,在自我保健中练习太极拳基本功。仅供参考。
“弓步”三字经:腭微收,眼平视,身中正,膝放松,脚并齐,手背后。微转身,脚外撇,腿屈蹲,脚虚步。斜前方,三十度,慢出步,脚要正。先踏掌,再屈膝,腰前送,脚后蹬。屈后腿,膝找脚,裆要圆,往后坐,微转腰,外撇脚。移重心,前跟步,斜前方,慢出步,马步过,是弓步。往复环,用心记,做规范,不伤膝。
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l、脚外撇45℃——60℃;2、往后坐身体要正,如同坐在椅子上,不可身体后仰或突臀;3、腿屈蹲的高低,根据自己身体情况而定;4、移重心时,膝找脚。
自我保健歌
疏通膀胱击承山,两腿轻松腰不弯,调理三阴磕三阴,阴平阳泌保平安。摆臂拍打腰为轴。沉肩松臂练腰功。拍打穴位自调整,刺激经络促循环,人过四十天过午,阴虚阳亢失平衡。食补药调一方面。心态平和最关键。
要点:
第一句:用脚背击承山穴(承山穴:足尖抵地,足跟离地,腿肚下出现人字纹处取之),击后两腿轻松,可缓解腿抽筋,腿疼痛,起到疏通膀胱经的作用。同时,练习太极拳立身中正,腰胯放松等基本功,体会如何坐在椅子上打太极拳。
注意:1、击承山穴时,支撑腿微屈,行进、原地都可以,行进为好;2、击承山穴时,两手捂在肚脐上。
第二句:三阴指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月.脚跟内侧磕三条阴经交会穴,"li“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后凹陷处)。可滋阴补肾,舒肝理气,调理脾胃,凋节内分泌。同时,练习太极拳跟步、出步等基本功。
注意:1、磕三阴交穴时,支撑腿微屈,行进、原地都可以,行进为好;2、磕三阴交穴时,两手捂在肚脐上;3、要轻磕,不要过重。
第三、四句:摆臂拍打刺激经络,自我凋整促进血液循环。下摆臂,前手拍打天枢等穴位(天枢:肚脐旁开2寸),后手拍打大肠腧等穴位(大肠俞: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上摆臂,前手拍打肩井等穴位(肩井: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的中点),后手拍打肾俞、志室等穴位(肾俞:在腰部命门旁开1.5寸。志室:肾俞旁开1.5寸)。同时,练习太极拳沉肩松臂以腰为轴的基本功。
注意:1、摆臂拍打时,不要晃肩,要转腰;2、两脚开立步,与肩同宽。
第五、六句:人到一定年龄五脏六腑功能的衰退是必然的,又由于“七情”、“六欲”等原因,造成阴阳失调,在食补药调的同时,加强锻炼,调整心态,使之健康长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