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熊孩子

别再拿事情不大找理由了!每个熊孩子的背后必然站着一个熊家长,因为他们的熊行为,都是家长放任的结果。其实,我只是想叮嘱一句:孩子,长大之后没有儿戏,校园之外没有温室!请记住外面的世界不会轻易原谅你!
是的,亲爱的孩子
老师是不能把你怎样
但外面的世界可以
家长可以原谅孩子
但外面的世界不会轻易原谅
孩子的成长没有儿戏
如果家长自己不教育
总有人来帮你教育
所以没有熊孩子
只有熊爸和熊妈
图文转自网络
(本文来自:网络宝宝知道博士宝贝儿)
————————
世界很复杂,网络更懂你
关注宝宝知道超级频道,了解备孕、怀孕、育儿更多精彩内容:专家直播、日刊知识、胎教电台、儿童故事、动画片,还有宝妈们最爱的社区圈子!宝宝知道与千万妈妈在一起,科学孕育,为爱成长!
『贰』 如何教育熊孩子
孩子有时候做出出格的行为很大情况下都是缺少父母关心的结果,他们希望能够吸引父母的注意力,更多的关心一下他们,这和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不谋而合,家长忙于工作很少照顾到孩子,这也是诱发熊孩子的重要原因之一。
『叁』 如何教育熊孩子
如何教育家里的“熊孩子”
俗语说“自家孩子自家养”。家长们不妨转变一下思路,如果是别的孩子来你家不守规矩,你会怎么办?如果没有规矩,没有看管,孩子天不怕地不怕,不是更可怕吗?
允许“熊”但要有度
“熊”是孩子的一种天性,作为大人应允许孩子有“熊”的行为,但不能没有限度。孩子在“熊”时,也在观察大人的底线,如果一味溺爱放纵,只会让他们变本加厉,养成孩子的不良习惯。
转移孩子注意力
面对熊孩子们,我们究竟该怎么办?当孩子要表现出熊的一面时家长应用其他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这样就可以避免孩子破坏物品,也免除了与孩子的正面冲突。对于孩子,无论是打骂说教或许都会给他造成不良影响,要尽量避免。
需要循序渐进
想要把熊孩子改造成好孩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不可急于求成,切不可因为孩子的出格举动当众严厉训斥或体罚,应该将其带到没人的地方再进行耐心教育。孩子虽小但是自尊心很强,这对孩子的自尊心伤害至深,或许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性格。要想让熊孩子真正有所转变,需要平时长期的训练。
家长要赏罚分明
其实熊孩子所表现出的,都是孩子的天性,比如好奇、探索、吸引大人注意等,不必对他们过于苛求,要想让熊孩子真正转变成人见人爱、乖巧听话的萌孩子,需要平时长期的教导。家长必须赏罚分明、言出必行,平时给孩子订好规矩、做好榜样,言传身教的将正能量传递给孩子,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
『肆』 熊孩子的教育应该怎样
允许“熊”但要有度
“熊”是孩子的一种天性,作为大人应允许孩子有“熊”的行为,但不能没有限度。孩子在“熊”时,也在观察大人的底线,如果一味溺爱放纵,只会让他们变本加厉,养成孩子的不良习惯。
转移孩子注意力
面对熊孩子们,我们究竟该怎么办?当孩子要表现出熊的一面时家长应用其他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这样就可以避免孩子破坏物品,也免除了与孩子的正面冲突。对于孩子,无论是打骂说教或许都会给他造成不良影响,要尽量避免。
需要循序渐进
想要把熊孩子改造成好孩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不可急于求成,切不可因为孩子的出格举动当众严厉训斥或体罚,应该将其带到没人的地方再进行耐心教育。孩子虽小但是自尊心很强,这对孩子的自尊心伤害至深,或许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性格。要想让熊孩子真正有所转变,需要平时长期的训练。
家长要赏罚分明
其实熊孩子所表现出的,都是孩子的天性,比如好奇、探索、吸引大人注意等,不必对他们过于苛求,要想让熊孩子真正转变成人见人爱、乖巧听话的萌孩子,需要平时长期的教导。家长必须赏罚分明、言出必行,平时给孩子订好规矩、做好榜样,言传身教的将正能量传递给孩子,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
给孩子立个规矩
要给熊孩子立个规矩,让他从小就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个意识在宝宝头脑中扎下了根,就会成为他的行为准则,形成自律。宝宝需要一个界限,这个界限给他展示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如何避免做“熊”家长?认真对待孩子犯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年幼的孩子,则更容易犯错误了,对于孩子犯错误,很多家长是采取暴力的态度,责罚孩子,但是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还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却认为自己孩子干什么都是对的,采取无限溺爱的态度,从而让孩子一错再错,“熊孩子”就是这样炼出来的。俗话说,“熊”孩子都是“熊”家长惯出来的,怎样避免做一名“熊”家长呢?私以为,认真对待孩子犯错是最好的方式。
0~2岁:这个时期的孩子犯错,都是无意的,因为孩子还分不清楚是非,也难以分辨对错,所以及时孩子犯错也是必然的,所以作为家长不能随意责罚孩子。否则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犯错,要采取积极引导的方式,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才能避免孩子犯错。
2~5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是非观念,正确和错误已经有了一个小小的认知,如果孩子犯错,那么家长可以清楚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告诉他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教育要顺其自然,不能采取责罚的态度。
5~12岁:孩子5岁以后,是非观念都比较明确了,如果犯了错,他也有意识到是自己错了,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从错误中获益,告诉孩子这些规则是不能违背的,并且告诉孩子犯错了是要承担责任的,帮助孩子树立责任感。
『伍』 在不打骂的情况之下,如何教育熊孩子
现在生活中的熊孩子是比较多的,在社会上凶孩子的名声也不是很好。如果家中有一个熊孩子,父母也会操很多的心。孩子因为调皮犯错了,室友的父母会选择打骂孩子,希望孩子听话一点。但是打骂的方式往往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孩子更加调皮。那么父母在教育熊孩子的过程中,除了打骂的方式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呢?
只有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够避免下次再犯。有些孩子之所以会调皮,因为想要引起父母的注意。比如有的父母总是在加班,忽略了陪伴孩子。在这种关系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是缺爱的,所以他们想要通过一些行为引起父母的注意。当父母发现自己家的孩子发生改变时,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自己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有时候多跟孩子交流,可以缓解两代人之间的隔阂。
『陆』 究竟应该如何教育“熊孩子”
“熊孩子”这一称呼原本带有些许昵称的意味,但现在逐渐演变为指代那些不懂事、无规矩,经常闯祸,甚至父母已经没办法控制的孩子。“熊孩子”小则不听话、抢别人的东西,大则打人、偷盗,甚至置他人生命于不顾。

再次,别打孩子。心理学家发现打屁股对孩子并无好处,如果父母解决孩子问题行为的第一个方法没有奏效,应该换种方式,但最好别打孩子。
另外,心理学家还建议,如果家长们觉得跟自己孩子之间丧失了基本的关心、交流、合作或者依从关系,想要将亲情关系拉回正轨,可能是时候需要向心理学家或是教育专家求助。
熊孩子背后,估计也是个熊家长!
『柒』 如何正确教育熊孩子
如何教育家里的“熊孩子”
俗语说“自家孩子自家养”。家长们不妨转变一下思路,如果是别的孩子来你家不守规矩,你会怎么办?如果没有规矩,没有看管,孩子天不怕地不怕,不是更可怕吗?
允许“熊”但要有度
“熊”是孩子的一种天性,作为大人应允许孩子有“熊”的行为,但不能没有限度。孩子在“熊”时,也在观察大人的底线,如果一味溺爱放纵,只会让他们变本加厉,养成孩子的不良习惯。
转移孩子注意力
面对熊孩子们,我们究竟该怎么办?当孩子要表现出熊的一面时家长应用其他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这样就可以避免孩子破坏物品,也免除了与孩子的正面冲突。对于孩子,无论是打骂说教或许都会给他造成不良影响,要尽量避免。
需要循序渐进
想要把熊孩子改造成好孩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不可急于求成,切不可因为孩子的出格举动当众严厉训斥或体罚,应该将其带到没人的地方再进行耐心教育。孩子虽小但是自尊心很强,这对孩子的自尊心伤害至深,或许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性格。要想让熊孩子真正有所转变,需要平时长期的训练。
家长要赏罚分明
其实熊孩子所表现出的,都是孩子的天性,比如好奇、探索、吸引大人注意等,不必对他们过于苛求,要想让熊孩子真正转变成人见人爱、乖巧听话的萌孩子,需要平时长期的教导。家长必须赏罚分明、言出必行,平时给孩子订好规矩、做好榜样,言传身教的将正能量传递给孩子,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
给孩子立个规矩
要给熊孩子立个规矩,让他从小就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个意识在宝宝头脑中扎下了根,就会成为他的行为准则,形成自律。宝宝需要一个界限,这个界限给他展示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如何避免做“熊”家长?认真对待孩子犯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年幼的孩子,则更容易犯错误了,对于孩子犯错误,很多家长是采取暴力的态度,责罚孩子,但是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还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却认为自己孩子干什么都是对的,采取无限溺爱的态度,从而让孩子一错再错,“熊孩子”就是这样炼出来的。俗话说,“熊”孩子都是“熊”家长惯出来的,怎样避免做一名“熊”家长呢?私以为,认真对待孩子犯错是最好的方式。
0~2岁:这个时期的孩子犯错,都是无意的,因为孩子还分不清楚是非,也难以分辨对错,所以及时孩子犯错也是必然的,所以作为家长不能随意责罚孩子。否则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犯错,要采取积极引导的方式,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才能避免孩子犯错。
2~5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是非观念,正确和错误已经有了一个小小的认知,如果孩子犯错,那么家长可以清楚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告诉他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教育要顺其自然,不能采取责罚的态度。
5~12岁:孩子5岁以后,是非观念都比较明确了,如果犯了错,他也有意识到是自己错了,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从错误中获益,告诉孩子这些规则是不能违背的,并且告诉孩子犯错了是要承担责任的,帮助孩子树立责任感。
『捌』 老师应该怎样教育无法无天的熊孩子
某小学四年级有一个调皮的学生小柱,简直无法无天,老师们一见到他就来气。
思想品德课上,老师说“做人要诚实”,小柱就接话:“诚实要吃亏。”老师说“拾金要不昧”,小柱又接一句:“不拿白不拿”。思品老师气坏了,停下来训了他整整大半节课,可小柱毫不在乎,听得笑眯眯的,感觉还挺受用的。
数学课上,数学老师正在讲一道压轴题,小柱这孩子突然发出了一生鸡叫,教室里一下子炸了锅,全部同学哄堂大笑,还有好几个跟着学,气得数学老师满脸通红。而罪魁祸首倒好,一本正经地坐着,好像事情跟他完全无关一样,这反差让同学们笑得更欢了。
学校里的那些事儿
音乐课上老师教大家唱《鲁冰花》:“天上的星星??”小柱突然吼了一个:“参北斗啊!”好多同学一下子被带得找不着调,接着哈哈大笑,课都上不下去了??
体育课上小柱偷偷把同学的鞋带系在一起,害得同学摔伤了膝盖??
老师们一个个都向班主任刘老师告状。
刘老师也很头痛,找小柱谈了好多回,可他就是不长记性,前面点头,后面又犯。
这天,小柱直接把战火烧到了刘老师头上。英语课上,刘老师正带着同学们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经过小柱身边,小柱冷不丁伸出一条腿,把没有防备的刘老师绊了一跤,大为狼狈地摔倒在地,眼镜都飞出去了。刘老师气得把小柱直接拖进办公室。
“说,你哪天不挨骂就浑身不舒服是不是?”平日里温柔的刘老师此时已经气得全然没有平日里优雅的形象:“你到底对老师们有什么不满?你说啊!你!”
“因为??因为你们都是女的。”
学校里的那些事儿
“岂有此理!女老师就好欺负是不是!”刘老师一听更加生气,愤怒地一巴掌狠狠地拍在桌面上,把办公室其他老师也吓了一跳。
小柱也吓得一哆嗦,眼泪刷刷地直往下掉。他抹着眼泪抽泣着说:“不是这样,不是,我妈妈,自从我妈妈和爸爸离婚以后,妈妈就不知道去哪里了??看见你们骂我,就好像妈妈还在我身边一样。可是我只有捣乱你们才会生气,这样才能看到你们骂我的样子??对不起,刘老师??”
刘老师完全没想到是这个原因,心里猛地一颤。
学校里的那些事儿
很多老师都领教过这个“熊孩子”的无法无天,但好像没人研究过他,甚至都没有提出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他为什么会这样?他心里在想什么?”
是没有研究的时间和精力吗?也不是。是没有研究的习惯。老师们经常“教育”这个孩子,所谓的“教育”,无非就是批评。
没有研究的教育,是盲目的、懒惰的、情绪化的教育,是教师素质提高的一种障碍,各位,你们觉得呢?
『玖』 那些我们遇到的“熊孩子”,如何教育“熊孩子”
父母之爱——力量的源泉 孩子小的时候都把父母看作是巨人,什么都会,什么都能,常常说“我爸爸如何如何——”或者“我妈妈怎样怎样——”。 一个在外留学的女孩子在自己的厨房里煮开水,一不小心烫伤了手,她不知道做任何处理,却抓起电话打给远隔重洋的妈妈,“妈妈,我该怎么办?”而在几年后,当她自己成为一个小女孩的母亲的时候,她的小女儿受伤的时候,她却迅速的作出了反应,进行了一系列安全而恰当的处理。事后她回忆到,她自然的知道怎么做,虽然没有受过训练。 是的,父母不是完美的,在我们逐渐长大的时候,我们确实可以认识到父母并不是知识和真理的唯一来源,甚至很多人会推翻父母的权威性。但是,父母一直给了儿童无条件的关注与支持,从父母那里,儿童首先知道世界上有人爱自己,有人支持自己,在了解世界的同时也接纳自己。对自己的接纳与热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想一想,如果一个人自己都不爱自己,那么他还会努力改变自己与发展自己吗?那么他也不会热爱生活,热爱我们这个世界。 人们对自己的接纳源于父母对其的接纳。父母之爱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之一,它不仅会树立孩子的信心、自尊心、面对生活的勇气与决心,而且它本身也使父母具有强大的力量,尤其是在面对危险的时候。所以,请珍惜你成为父母的机会,并且努力的爱你的孩子。 家长应培养孩子坚韧的性格 人的一生总会碰到不少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坚韧的性格。 首先,要教会孩子正确看待造成自己失败的原因,父母亲可以经常和孩子一起分析遇到的问题,教孩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事物,抓住问题的关键。 其次,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了解并发挥自己的长处。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而正在成长的孩子们就更需要时间来体验挫折,享受成功,进而认识自己。 家长们除了教孩子正确分析和理解造成挫折的原因外,也要帮孩子做应付困境的心理准备。 只要父母注意从小培养孩子以积极的心态来应付自己周围的一切,孩子的生活就会时时充满了阳光,当他遇到困难时,就不会总是感到自卑和畏缩了。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注重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快乐性格呢?以下几个方面可为您提供参考: 第一,密切同孩子之间的感情。在培养快乐性格的过程中,友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玩耍,让他们学会愉快融洽的人际交往。 第二,给孩子提供决策的机会和权力。快乐性格的养成与指导和控制孩子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要设法给孩子提供机会,使孩子从小就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决策权。 第三,教孩子调整心理状态。应使孩子明白,有些人一生快乐,其秘诀在于有适应力很强的心理状态,这使他们能很快地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在孩子受到某种挫折时,要让他知道前途总是光明的,并教孩子注意调整心理状态,使他恢复快乐的心情。 第四,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因为给孩子东西太多会使其产生“获得就是得到幸福的源泉”这样一种错觉,所以应结合事例教育他们,人生的快乐不能仅与物质财富的占有划等号。 第五,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平时注意孩子的爱好。为孩子提供各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予孩子必要的引导,孩子的业余爱好广泛,自然容易拥有快乐的性格。 第六,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满和谐。家庭和睦,也是培养孩子快乐性格的一个主要因素。有资料表明,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成年后能幸福生活的比在不幸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要多得多。 过去常说"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其实,孩子生下来之后心理状况也如一张白纸一样,家长的心理素质、教养方式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心理发展方向。有些家长带孩子来咨询时总是诉说孩子这不好那不好,殊不知许多问题都是由于家长的病态心理造成的。 首先,家长的过分要强、虚荣心过高会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让孩子的身心承受超负荷的压力,最终导致这样那样的心理障碍甚至疾病。例如,有位家长把一个七岁孩子所有的课余时间都安排了各种各样的训练课程,钢琴、绘画、英语、书法、下棋、作文等等,结果孩子由于过于紧张造成抽动-秽语综合症。还有的孩子在家长的严密监督下仿佛学习考试都是为了家长,平时学习还可以,一到考试就紧张得不得了,失眠、厌食、歇斯底里发作等,有的临近考试竟要放弃。 第二,家长的过分挑剔、完美主义造成孩子许多心理障碍。例如,家长对孩子写作业要求甚多,孩子写一笔要反复描,擦了写,写了擦,结果动作拖拉,有时考试都写不完,严重的还会造成强迫行为。 第三,家长的紧张焦虑情绪会传给孩子。有的孩子从小体弱多病,家长非常担忧,经常抱怨、烦躁不安、絮絮叨叨,对孩子过分关注,结果孩子变得敏感多疑、自卑、退缩、神经质。 第四,家长对孩子总是否定,让孩子失去自信心。家长总希望孩子要表现得和自己小时候一样好,甚至更好,稍有一点缺点就横加指责,把打骂当成家常便饭。有个5岁的孩子经常发脾气,做事没有长性,问他为什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