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育 » 略读课教学

略读课教学

发布时间: 2021-07-30 07:27:00

A. 如何上好略读课

略读是指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换句话说,略读是要求学生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加快阅读速度。对于略读课到底该怎样上的问题,我认为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内容上,要把握《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略读课文的要求“:大致了解课文内容。”不能不了解,也不能过细地了解。在教学中,教师只要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即可,词句的教学不作为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要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教师要把“前戏”做足,也就是要在精读教学中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如边读边想象、结合生活实际、查阅资料、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等。在教学略读课时,教师让学生独立运用学过的方法,努力读懂文章,并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告诉我们,培养学生进行独立阅读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有掌握了阅读理解的方法,才能真正提高阅读能力。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略读课文的一般方法。

B. 略读课文到底该怎么

大家渐渐认识到:要上好略读课,必须解决两大根本问题——教什么与怎样教。
一、教什么
略读教学,顾名思义,应以师讲为辅,以学生自学为主。切忌面面俱到,应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粗略地总结一下应分为以下三点:
1、从学习方法到运用方法
《一夜的工作》是六年级下册第三组教材的最后一篇课文。通过前面的几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为人民服务》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阅读方法。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着重帮助学生对已有的阅读知识和方法进行整合提炼,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学习,完成从学习方法到运用方法的转变。
2、从分享交流中得到提升
“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阅读理念。由于略读课文教学中问题的开放和学生之间的差异,必然会导致阅读结果的多元与差异。因此,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在交流分享中从不从角度去看待问题,学习别人的经验与智慧,提升自己的阅读质量。
3、从文本走向生活
教师必须在课内与课外的学习资源上架上一座桥,然后再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更广阔的生活。以《藏戏》一课为例,藏戏的主要特点是:“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当学生对古老而神秘的藏戏兴味盎然之时,我们可以适时启发:每一种地方戏曲的诞生都有独特的人文内涵,都有其地域特色。我们可以仿照《藏戏》的表达方法写写自己熟悉或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于是,孩子们从文本走了出去。有的查阅资料,有的调查访问。台湾歌仔戏,泉州高甲戏,福建闽剧等等,这些艺苑奇葩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丰富浸润了学生的生活。
二、怎样教
解决了“教什么”的困惑,“怎样教”又是一番考验。一开始,我们总是觉得40分钟太短暂,我们有太多的字词要夯实,太多的句段要赏析。更何况,一些学生还没有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不多讲,心里总是不踏实。

C. 如何进行略读课文的教学

1.把握略读课文地位,略读课文在语文课程中所占的比重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大,可见略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所占的应有地位。

2.明确略读课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课标中对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略读的具体要求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精心设计略读课文教学流程,利用提示,自主阅读。围绕要点,品味语言。 积累语言,拓展实践。

4.略读课文的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教学中只要遵循以人为本,为学生发展的宗旨,正确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度,学生的阅读能力将会得到不断地提高。

(3)略读课教学扩展阅读:

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所谓略读,指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换句话说,略读是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据统计,训练有素的略读者的阅读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3000到4000个词。

略读四个特点:

1. 以极快的速度阅读文章,寻找字面上或事实上的主要信息和少量的阐述信息。

2. 可以跳过某个部分或某些部分不读。

3. 理解水平可以稍低一些,但也不能太低。

4. 根据文章的难易程度和需要达到目的,不断灵活地调整阅读速度。

D. 略读课文教什么

略读课文到底应该教什么,我们看看教材编者为什么要编辑略读课文。叶圣陶先生讲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我认为,略读课文教学的主要功能,是学生积累(准备)的阅读方法的应用,是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训练,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至于问题的解决,那仅仅是编者为学生运用阅读方法、训练阅读能力所搭建的一个平台,创设的一个凭借。编者的真正的意图,不只在阅读任务的完成,而主要在阅读能力的训练。
由此,我们梳理出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显性目标层面,即“连接语”中提出的阅读应解决的问题;二是隐性目标层面,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提升。就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需要来看,“显性目标层面”只能是冰山上的一角,因为略读课文大多都是语言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章,学生读懂这些生动的白话文,是不成问题的,所以应该是次要目标;而“隐性目标层面”应为冰面之下很大的一部分,因为阅读能力的训练,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很费工夫的,也是学生最为薄弱的,所以应该是主要目标。
略读课文的次要目标,它的教学内容,应该是每篇略读课文在“连接语”中提出的阅读任务,这是显而易见的;而略读课文的主要目标在阅读教学中担负着重要的阅读能力训练任务,这个阅读能力的训练,应是上接精读课文,下连课外阅读。因此,略读课文主要目标的教学内容应有:(1)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于本篇略读课文的学习;(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增强,独立学习能力的训练,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3)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尝到阅读成功的喜悦,激发读书的兴趣,产生课外阅读的冲动,最终使学生成为一个喜欢阅读的人。
为完成这个任务,老师应让学生回忆,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我们是用什么样的阅读方法,了解故事的大致意思的。比如读《普罗米修斯》一文,一开始,应认真读课文(轻声读或默读),同时用笔画一画关键的词句,记住一些主要的情节,如故事发生的时间,故事发生的地点,故事中有哪几个人物,这几个人物构成了一件怎样的事,结果怎样。学生初读《渔夫的故事》,用以上边读边思边动笔、从具体到概括的阅读方法,一定能很快完成第一项任务。
完成这个任务,同样可以让学生回忆在前几课中深入理解、领悟故事的学习方法。我教这一课,学生抓住重点部分深入领悟的时候,有的采用了“多读几遍课文,想想人物分别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有的采用了“理清故事思路,找出重点部分,细读重点部分”的方法;有的采用了“假如自己遇到这样的魔鬼该如何处理,再看看渔夫是怎么做的,体会渔夫的沉着与智慧”等阅读的方法。
三、把故事讲给家人听(回归整体,复述课文)
对这个任务,一些老师往往只是布置一下,至于学生做了没有,做的如何,一般不去过问。事实证明,老师这样做,就把这项任务给虚化了。其实,故事性很强的课文,其教学内容主要应该让学生读故事,讲故事。对于本课的讲故事,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当堂完成,这样比让学生在课外放任自流地去讲,能力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另外,课文后面的“资料袋”的编排,还隐喻着编者让学生从课内阅读引向课外阅读的意图,因此,我在完成以上三个显性教学内容之后,又进一步激发学生读故事、讲故事的兴趣,给学生布置一项作业,让学生在课外读《一千零一夜》,并择机开展一次读经典、讲故事的演讲比赛。事实证明,此项活动的开展,学生兴致勃勃,积极参与,收获很大。

E. 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的教学有什么不同

(一)基本模式
1、精读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在这个基本式的基础上,可以有许多变式.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包括诗歌),可以用创设情境,激情导读,反复诵读,穿插评读的思路组织教学.对于托物言志的课文,如《白杨》,教学的重点应是借物喻人的语言,先理解字面的意思,再体会字里行间背后含着的意思,在读、思、议中知其志,抒其情,明其法.对于以事喻理的课文,如,《画杨桃》《钓鱼的启示》,可在事与理之间设计重点问题,引导学生研读、品读重点句段,讨论交流,既了解事件,又悟出道理.
2、略读课:更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建议采取几遍读的方法.如,一读,读对读通,口诵心惟;二读,画画批比,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收获(可以是受到教育启发的,可以是好词佳句的,可以是文章写法的,可以是读书方法的),积累语言.
(二)主要特征
精读是以传授本质的,带规律性的知识为主要特征,重在“精”“细”;而略读课则是精读的延展与深化,教学略读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准确地把在精读课文中所获取的基础知识、阅读方法、经验等迁移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中,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F. 略读课怎么上啊

1.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把握略读课文教学尺度
现行人教版实验教材在编排上,略读课文一般都放在精读课文后面,教材这样编排目的是为了将学生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略读课文中,发挥总结和延伸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要把略读课文教学和精读课文区别开来。
如:《一夜的工作》是一篇略读课文,有的教师却急于让学生找出中心句,再字词句段篇面面俱到,逐一讲解。这种做法完全没有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我们不妨这样设计教学;①紧扣课题,在学生自读课文后,让他们思考:“课文时怎样叙述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找出有关语句,交流各自的体会,在交流中丰富对总理的认识。②在深入解读教材时,让学生说一说课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说总理的每一夜都是这样工作的……经过教师和学生一起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总理伟大的人格。这样处理,就和精读课文的学习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迁移能力。
2.紧扣单元重点,明确教学目标
教材都是围绕专题来组织单元课文的,并且每一个单元训练要求也不相同。所以,在略读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单元重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单元重点如何确定?教师可依据单元训练重点,导语提示,精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来确定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3.借助连接语,抓住课文关键,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人教版教材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有一段提示语,这一段提示语不仅实现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内容上的自然衔接,而且,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和要求。因此,教师可以依据略读课文前的这段提示语来确定的略读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4.以自主学习为主,引导学法迁移
教材中指出:略读课文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①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②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这就表明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读自悟,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只在学法上加以引导。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充足的读课文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教师不能在学生读了一篇课文之后,就急于向学生提问。因为这时学生对课文理解不深入,没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发现不了略读课文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用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把课文学懂,学透。
总之,略读课文的教学并不是无关紧要的教学,教师只有真正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掌握教材重点,难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流程,才能使学生在略读课文的学习中有所提高,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这是以教师的观点说的,如果是学生的话,参照这也可以知道怎么上了

G. 小学略读课文怎样教学

略读课文教学
一、把握略读课文地位
略读课文一般文字较浅显,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与精读课文的教学相比,略读课文的教学对学生自学的要求有所提高,但理解的深度有所下降。新课标语文(人教版)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三年级上下册课文64篇,其中略读课文18篇;四年级上下册课文64篇,其中略读课文29篇;五年级上下册课文56篇,其中略读课文28篇;六年级上下册课文49篇,其中略读课文15篇。略读课文在语文课程中所占的比重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大,可见略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所占的应有地位。
二、明确略读课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课标中对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略读的具体要求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略读课文不等同于略读,略读只是一种阅读方式,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获取信息的同时,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三、精心设计略读课文教学流程
叶圣陶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叶老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或者把它上成精读课,字词句篇面面俱到;或者是放羊式的,让学生自读……这是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把握不到尺度的表现。那么,如何进行略读课文的教学呢?笔者就此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1.利用提示,自主阅读。
崔峦先生在《对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略读课教学更要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因此教学时,务必要求学生先认真读读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这段文字不仅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还有针对性地提出本课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性情的功能。例如,《找骆驼》[人教版三(上)第三组]一课的阅读提示: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这个故事里的老人,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呢?读读课文,想一想: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这段话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又引出了略读课文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上课一开始,可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主阅读、思考。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意:有一位商人丢失了一只骆驼,老人根据自己的观察,帮助商人找到了丢失的骆驼。了解学习的重点: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2.围绕要点,品味语言。
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或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写法上的,通过讨论、交流,掌握阅读方法。一课中可训练的内容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有很多,如果教师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想练,必将是“蜻蜓点水、水过鸭背”,到头来学生什么都没学到。所以教师要抓住要点,忽视其枝节。而这个要点必须联系本组教材的训练点(单元专题)来确定。例如,四年级下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五组的训练点是:通过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根据这一训练点,《花的勇气》一课的教学程序可以预设为:①学法引路。即让学生回忆本组精读课文中学到的体会含义深刻词句的方法。②品味语言。即引导学生先从文中寻找作者为什么会从“失望”、“遗憾”到“惊奇”、“心头怦然一震”情感变化的句子;再从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处,运用学法细细品读体会。③交流感受。即在小组讨论与交流中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词、句中去获得情感的体验。如从“藏”“冒”“铺满”想到“他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呢”,“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④加深感悟。一方面通过学过的课文内容,加深体会,升华情感;另一方面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与体验。如说说生活中的哪些事物能体现出生命的勇气。尤其是引导学生从5.12汶川大地震中,去感受:在灾难面前人的生命显得很脆弱,但在灾难中人们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意志、不屈精神正是“生命的勇气”。
3.积累语言,拓展实践。
略读课文一般安排在本单元的最后,这样编排的目的除了迁移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外,还应该加强课内外的联系,让略读课文发挥向课外延伸的作用。
(1)阅读方法的拓展。如学了人教版(课标本)四(下)第五组课文后,可用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阅读《自读课本》中的《假如只有三天光明》,阅读《生命,为美丽一次》,从中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搜集资料,编制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手抄报。
(2)表达方法上的拓展。如人教版(课标本)三(上)第三组教材以秋天为专题,多角度地描写秋天。教学《听听,秋天的声音》时,可联系前3篇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从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音响等方面,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体会秋天独特的风情,并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由此把学习延伸到课外。
(3)搜集信息方面的拓展。学习《夸父追日》、《小木偶的故事》这些课文后可收集有关的自然知识、科学道理,或阅读相关的历史故事、神话故事。
课外拓展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当然不同体裁的略读课文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同一体裁的略读课文教学方法也有差异,但最主要的是要学生自己读懂,自己体会,学会学习,从而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H. 略读课怎么上

1.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把握略读课文教学尺度
现行人教版实验教材在编排上,略读课文一般都放在精读课文后面,教材这样编排目的是为了将学生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略读课文中,发挥总结和延伸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要把略读课文教学和精读课文区别开来.
如:《一夜的工作》是一篇略读课文,有的教师却急于让学生找出中心句,再字词句段篇面面俱到,逐一讲解.这种做法完全没有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我们不妨这样设计教学;①紧扣课题,在学生自读课文后,让他们思考:“课文时怎样叙述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找出有关语句,交流各自的体会,在交流中丰富对总理的认识.②在深入解读教材时,让学生说一说课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说总理的每一夜都是这样工作的……经过教师和学生一起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总理伟大的人格.这样处理,就和精读课文的学习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迁移能力.
2.紧扣单元重点,明确教学目标
教材都是围绕专题来组织单元课文的,并且每一个单元训练要求也不相同.所以,在略读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单元重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单元重点如何确定?教师可依据单元训练重点,导语提示,精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来确定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3.借助连接语,抓住课文关键,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人教版教材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有一段提示语,这一段提示语不仅实现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内容上的自然衔接,而且,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和要求.因此,教师可以依据略读课文前的这段提示语来确定的略读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4.以自主学习为主,引导学法迁移
教材中指出:略读课文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①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②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这就表明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读自悟,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只在学法上加以引导.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充足的读课文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教师不能在学生读了一篇课文之后,就急于向学生提问.因为这时学生对课文理解不深入,没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发现不了略读课文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用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把课文学懂,学透.
总之,略读课文的教学并不是无关紧要的教学,教师只有真正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掌握教材重点,难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流程,才能使学生在略读课文的学习中有所提高,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这是以教师的观点说的,如果是学生的话,参照这也可以知道怎么上了

热点内容
末世化学家txt下载 发布:2025-10-20 05:02:05 浏览:397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20 04:03:06 浏览:298
推拿手法教学 发布:2025-10-20 01:15:51 浏览:398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 发布:2025-10-19 23:57:12 浏览:68
舞狮鼓教学 发布:2025-10-19 16:17:31 浏览:669
杭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10-19 09:21:50 浏览:285
中非历史关系 发布:2025-10-19 06:47:41 浏览:5
师德双八条 发布:2025-10-19 05:31:17 浏览:360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发布:2025-10-19 04:36:23 浏览:750
如何让网吧 发布:2025-10-19 01:49:35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