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 课堂提问要具有针对性;2.课堂提问要富有启发性;3.课堂提问要注意层次性;4.课堂提问要注重实效性;5.课堂提问要力求全面性。
下面根据我多年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就如何进行课堂提问,讲究课堂提问艺术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课堂提问要具有针对性。
首先,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课堂提问。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习兴趣在学习的动力系统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也有人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所以在新课导入时,可以精心设计一两个问题,目的不在于要学生立即回答,而在于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其次,针对能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和深刻性的问题,进行课堂提问。课堂提问要有利于学生思维逻辑性的培养,多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过程有条理地说出来,多问几个你是怎样想的。在较复杂的应用题教学中,我进行课堂提问时是针对具体问题具有启发性,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使学生能够深入钻研思考问题并抓住题目的本质和核心,从而掌握解题的规律。
例如“一瓶油,将它的1/4倒入一个重100克的玻璃杯里,再把杯放在天平的一个盘里,然后在天平的另一个盘中放入400克砝码,这时天平就平衡了。问瓶中油重多少克?”我在教学这道题时提问了以下几个问题:
(1)天平平衡了,说明两个盘中的重量怎样?(相等)都是多少克?(400克)
(2)天平左盘的玻璃杯中,装有多少克油?(400-100=300(克))
(3)玻璃杯中的300克油,占这瓶油的几分之几?(这是题目的核心)
这样设问,步步深入,引人入胜,帮助学生找到了解题的关键所在。
第三,针对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问题,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提问。在教学实际中,对于同一条件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问题,引导学生寻求多种答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逐步养成善于思考,善于探索,敢于标新立异的创新意识和学习习惯。
2. 教学设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明确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为了促进教学,因此教师要深入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围绕教学问题的解决而开展设计活动,不能为了设计而设计,为了编写教学设计方案而设计。
二、立足于正确的教学设计观。
在教学设计中,一方面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强调方法的应用,从方法论范畴来思考设计教学,而不是以媒体观为指导,围绕教学资源展开教学设计活动。

教学设计的要求
1、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
要说明属于课程标准哪部分的内容,要列出课标中相对应内容的具体要求,最好将对应的条款都写出。要写出本单元教学内容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位置及前后联系,能够对本单元内容进行分析,并初步理解编者的意图。能对本单元的教学提出主要的教学建议。
2、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分析,特别是要能够结合本县本校的实际,以及学生的真实状况,如果能列出具体的数据更好。教师非常认真、详细地了解学生的情况,这是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基础,反映了教师正在把新课程的理念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3.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能够积极地并且是自信地学习,是学生学习状态很重要的标志。谈起学习,很自然会联想起背许多公式,做大量繁杂的题,这既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也并未反映学习的本质,长期这样,会造成学生对学习的不良感受。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主张全面评价学生的教学过程、情感与态度。新的理念必然会带来新的学习方式的革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
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应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性、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想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求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与错误。教师“应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4. 教师在教学方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能够积极地并且是自信地学习,是学生学习状态很重要的标志。谈起学习,很自然会联想起背许多公式,做大量繁杂的题,这既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也并未反映学习的本质,长期这样,会造成学生对学习的不良感受。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主张全面评价学生的教学过程、情感与态度。新的理念必然会带来新的学习方式的革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
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应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性、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想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求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与错误。教师“应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5. 在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1.
要注意时刻观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
新参加工作的教师由于对课堂教学工作还比较陌生,在课堂上往往会“顾此失彼”。表现之一就是只想着要去完成自己在课前写的“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而顾不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所以有些学生没有听课、甚至在玩耍等都都没有发现。所以,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状况,当有学生的学习状况不佳时,一定要先注意做好组织教学工作。
2.
要注意对教材教学内容的学习、研究。
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陌生是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这样,所以出现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一个环节后忘记了下一个环节该上什么、教学内容的呈现混乱、教学时间分配不当等问题。因此,青年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一定要多花时间,认真研究、学习教学内容,吃透教材的“知识点”,由这一“知识点”出发,设计教学形式。这样,及时课堂上出现的临时性的“小状况”,也能够紧紧抓住“知识点”灵活改变教学方法。
3.
要注意在细节上给学生正确的示范。
小学生对老师有着一种天真的“信赖”,他们认为老师说的、做的都是正确的的,因此,“老师都这样说”就成了他们的一句挂在口头的一句话。面对学生的“信赖”,我们当老师的随时随地都要给学生一种正确的“示范”。然而,在前段时间的调研听课中,却经常性地发现新教师们学生面前做出了一些错误性的“示范”:如在板书上写出错别字、对学生的错误答案未加分析地给予肯定等。因此,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在细节上避免这种小错误的发生。
4.
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本课教学重点展开。
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说到底其实也不是很多,就是教学目标中所规定的那几点。然而,新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却经常把握不准,为了将学生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往往花了一节课中最为宝贵的5-10分钟,在中间的教学过程中,又觉得这也重要,那也重要,结果偏离了教学重点,造成知识点不巩固。在一堂课中,从课的导入、知识点的教学、练习的设计、课间操的编排到课的小结,每一个环节都要紧扣教学目标、抓住教学目标展开,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课“朴实有效”。
5.
要注意对学生学习缺陷的当堂反馈纠正。
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时,许多青年教师总是离不开讲台,然而在讲台上却又无所事事,浪费时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学生开始做课堂练习时,教师要及时离开讲台,在学生中进行巡视检查、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典型错误,在分析反馈阶段,应该用在学生中发现的典型错误进行分析,让学生们知道自己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并当堂纠正,而不是仅拿正确的答案让学生“对”一下,纠正错误。
6. 在教学中有哪些事项是应该注意的
1、讲课要有激情,如果抑扬不足,起码声音要大。普通话标准一点。讲话语速不要太快,如果拿捏不好,可以多多演练。这是关键!讲话要掷地有声,不要半推半就,在讲台上要有台风。语文教师要求更高,咬字清晰,语音悦耳,抑扬顿挫。
2、一定要着装合体,不要穿着太前卫,毕竟教师这个职位还是要讲究矜持的,但是一定要整洁得体端庄大方,给人感觉气质非凡。

3、要表现的大方,不要太拘谨,也不要太嚣张,给人留下稳重的印象。注意肢体语言,不要僵直地站在讲台上,运用好肢体语言。
4、要在试讲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把要讲的内容的相关背景等知识了解到位,并把课的内容和背景结合起来,让背景知识在吸引人的同时把人引导到课本的内容上来。
5、要注意跟台下的眼神配合,眼睛的视线不要一直停留在讲稿上,要使台下的每一个评委都以为你在看他们,注视着他们,眼神要互动交流。要面带微笑,不要太严肃。
7.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九大细节
1. 课堂提问要具有针对性;2.课堂提问要富有启发性;3.课堂提问要注意层次性;4.课堂提问要注重实效性;5.课堂提问要力求全面性。 下面根据我多年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就如何进行课堂提问,讲究课堂提问艺术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课堂提问要具有针对性。 首先,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课堂提问。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习兴趣在学习的动力系统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也有人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所以在新课导入时,可以精心设计一两个问题,目的不在于要学生立即回答,而在于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其次,针对能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和深刻性的问题,进行课堂提问。课堂提问要有利于学生思维逻辑性的培养,多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过程有条理地说出来,多问几个你是怎样想的。在较复杂的应用题教学中,我进行课堂提问时是针对具体问题具有启发性,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使学生能够深入钻研思考问题并抓住题目的本质和核心,从而掌握解题的规律。 例如“一瓶油,将它的1/4倒入一个重100克的玻璃杯里,再把杯放在天平的一个盘里,然后在天平的另一个盘中放入400克砝码,这时天平就平衡了。问瓶中油重多少克?”我在教学这道题时提问了以下几个问题: (1)天平平衡了,说明两个盘中的重量怎样?(相等)都是多少克?(400克) (2)天平左盘的玻璃杯中,装有多少克油?(400-100=300(克)) (3)玻璃杯中的300克油,占这瓶油的几分之几?(这是题目的核心) 这样设问,步步深入,引人入胜,帮助学生找到了解题的关键所在。 第三,针对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问题,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提问。在教学实际中,对于同一条件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问题,引导学生寻求多种答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逐步养成善于思考,善于探索,敢于标新立异的创新意识和学习习惯。
8. 教师在教学方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应注意哪些方面
1. 课堂提问要具有针对性;2.课堂提问要富有启发性;3.课堂提问要注意层次性;4.课堂提问要注重实效性;5.课堂提问要力求全面性。
下面根据我多年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就如何进行课堂提问,讲究课堂提问艺术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课堂提问要具有针对性。
首先,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课堂提问。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习兴趣在学习的动力系统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也有人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所以在新课导入时,可以精心设计一两个问题,目的不在于要学生立即回答,而在于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其次,针对能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和深刻性的问题,进行课堂提问。课堂提问要有利于学生思维逻辑性的培养,多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过程有条理地说出来,多问几个你是怎样想的。在较复杂的应用题教学中,我进行课堂提问时是针对具体问题具有启发性,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使学生能够深入钻研思考问题并抓住题目的本质和核心,从而掌握解题的规律。
例如“一瓶油,将它的1/4倒入一个重100克的玻璃杯里,再把杯放在天平的一个盘里,然后在天平的另一个盘中放入400克砝码,这时天平就平衡了。问瓶中油重多少克?”我在教学这道题时提问了以下几个问题:
(1)天平平衡了,说明两个盘中的重量怎样?(相等)都是多少克?(400克)
(2)天平左盘的玻璃杯中,装有多少克油?(400-100=300(克))
(3)玻璃杯中的300克油,占这瓶油的几分之几?(这是题目的核心)
这样设问,步步深入,引人入胜,帮助学生找到了解题的关键所在。
第三,针对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问题,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提问。在教学实际中,对于同一条件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问题,引导学生寻求多种答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逐步养成善于思考,善于探索,敢于标新立异的创新意识和学习习惯。
0 3
市晶滢钮巧
2019-04-03 TA获得超过2.9万个赞
关注
1、激发兴趣的原则
学生学习班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如果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这是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只有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提问,才能吸引学生去积极思考。
2、启发思维的原则
教师的提问应富有启发性,教师必须明确,提问不等于随意发问,也不能为提问而提问,教师的提问应具有现实的意义,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其思维能力。
3、难易适度的原则
问题太容易不易引起学生的重视,问题太难又启发不了学生思考,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掌握情况,有的放矢进行提问,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