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育 » 孙氏太极拳分解教学

孙氏太极拳分解教学

发布时间: 2021-07-30 14:31:14

『壹』 孙式太极拳教学视频下载地址

朋友:
拜托以后时候细心一点。提问必须报出邮箱,最好是网易和QQ都有,不然接收也会有困难。
我为大家服务是免费的,我每天要面对千百名太极拳爱好者,我只是一个人,我的精力也有限。

『贰』 孙氏太极拳的技击技巧

技击本无法,若使有法御以无法,则惟在气质、本能上下功夫。就习孙氏太极拳推手者而言,若未练出内劲或无不意而发之经验,则最好于技击一道驻步,否则将对习者之身心健康无益。即便习者已练出内劲,技击也仅是检验自身修为的一种必要手段,然不可恃艺凌人、好勇斗狠,否则难以进阶。
欲修孙氏太极拳之技击,需在套路练习和推手练习中熟习八法,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并能混而用之,既能一式出八法,又能数式皆一法。有此基础后,尚需知三机、体三能、混融八法为一,多经实战练习,由实战中检验不顺之处,再从盘架、推手中求之。如此循环往复,不计较一时之胜负,全在乎用心求理,则可渐精技击之术矣。
何为三机?变势之机,变动之机,发劲之机。当对搏时,在双方尚未接触的情况下,我能预知彼之运作变化,并使自身先于对方抱得有利态势,此谓变势之机先于彼。故双方未接触时为变势之机。当双方接触的瞬间,我若能先于对手发劲于彼之重心上,则谓发劲之机先于彼。故双方接触之瞬为发劲之机。当双方两劲接定后,此时我若能变劲彼先,使彼劲走空,则谓变劲之机先于彼。故双方接触中为变动之机。此上为三机之要。三能,是指对彼之作用的感应之能,对己之神、气、形的瞬间协同之能,对彼之作用的洽合之能。此三能均以神气相合为基础,神气不和三能则一能不能。所谓混融八法为一,是指出手即是太极,当用何种劲将因彼而变,是一个劲,还是几种劲混合而出,也将因势利导。
总之,技击之要不外乎“意在彼先”及不拘泥于成法,总以随机应变,感而遂通为至妙。

『叁』 孙式太极拳的详细招式及图例

图例自己找太极拳大全一书吧,
视频:
http://www.ku6.com/show/L16DrMqt0KBJLb2n.html
-----------------------------
作者:孙禄堂 转贴自:《太极拳学》

1、无极学 2、太极学 3、懒扎衣 4、开手
5、合手 6、单鞭 7、提手上式 8、白鹤亮翅
9、开手 10、合手 11、搂膝拗步 12、手挥琵琶
13、进步搬拦捶 14、如封似闭 15、抱虎推山 16、开手
17、合手 18、搂膝拗步 19、手挥琵琶 20、懒扎衣
21、开手 22、合手 23、单鞭 24、肘下看捶
25、倒牵猴左式 26、倒牵猴右式 27、手挥琵琶 28、手挥琵琶
29、开手 30、合手 31、搂膝拗步 32、手挥琵琶
33、三通背 34、开手 35、合手 36、单鞭
37、云手 38、高探马 39、右起脚 40、左起脚
41、转身踢脚 42、践步打捶 43、翻身二起 44、披身伏虎
45、左起脚 46、右蹬脚 47、上步搬拦捶 48、如封似闭
49、抱虎推山 50、右转开手 51、右转合手 52、搂膝拗步
53、手挥琵琶 54、懒扎衣 55、开手 56、合手
57、斜单鞭 58、野马分鬃 59、开手 60、合手
61、单鞭 62、右通背 63、玉女穿梭 64、手挥琵琶
65、懒扎衣 66、开手 67、合手 68、单鞭
69、云手 70、云手下式 71、金鸡独立 72、倒牵猴
73、手挥琵琶 74、白鹤亮翅 75、开手 76、合手
77、搂膝拗步 78、手挥琵琶 79、三通背 80、开手
81、合手 82、单鞭 83、云手 84、高探马
85、十字摆莲 86、进步指铛捶 87、退步懒扎衣 88、开手
89、合手 90、单鞭 91、单鞭下式 92、上步七星
93、下步跨虎 94、转角摆莲 95、弯弓射虎 96、双撞捶
97、阴阳混一 98、无极学
-----------------
孙氏太极拳是孙禄堂先生以自己数十年的化境武功为基础,参考了武式太极拳的理法,融会形意拳、八卦拳之精义,而创立的一门以完备人的良知良能为目的的太极拳学术体系。

1、拳理特征:以儒(以《易经》为主)、道(以《道德经》、《丹经》为主)、医(《黄帝内经》为主)三家学说为理论基础,构成中和内劲理论(形而上),动静合一理论(形而下),皮球动力模型理论(技术形态)。

2、技术特点:松、空、圆、活,精刚之至,以式达理,中和含蓄。是于松、空、圆、活之中含有精刚之至之意。以式达理是拳式与道理的统一。该式能合形意、八卦、太极三家并用,具有丢而不丢,顶而不顶之能,达劲力完备之效。孙氏太极拳每一拳式,都能一式含多式,吸收多种拳术技法,演化为多种打法。同时各式一理贯通,又能多式化一式。构成、特点提要如下:

(1)三维中枢轴:发现并修为主导人体动力的三维中枢轴。

(2)十字运动面:重心移动的水平面和劲力作用的垂直面。

(3)中和劲力球:由中枢轴、运动面的圆研中和状态,构成形圆意直的中和劲力球。

(4)连续动力源:开合功与鼓荡劲,一气贯串,神行不断。

(5)运作形态:身体形态一三体式。身步法要一形意拳、八卦拳之法。劲意状态一蓄神松空。

(6)结构特征:整体协同惯性力与瞬时拱效应的绝对统一,即鞭劲与架劲的绝对统一。

(7)作用机制:圆研之理一构成完备的适应机制:瞬时自动反馈调节机制,即植物神经与中枢神经的高度协同。

(8)作用效果:能丢而不丢,顶而不顶,三拳合一之效。

(9)主要基本功:无极式、三体式、活步左右互换车轮手。

(10)推手步骤与特点:①定步单推手,沾字诀:手接外门、听彼意、串重心。手随身动,以胯带肩。其意如山溪中之水草,而非水池中之浮萍,此为入门之法。②定步双推手,控字诀:即制其向、管其节、串其中轴、摧其根。手随身动、勿自曲伸,以神接意,得意控形。又云:形、意、神三心调运方法。③活步四正双推手:有顺步、合步两种方法。④活步四隅双推手:采捌肘靠走四角法。⑧大捋,粘控诀:罩其神、听其意、控其形,走切化弧。是自他共荣、主彼合一的走化方法。非以放人为能事。⑧散推:蓄以形意劲、施以八卦法、用以太极意的散手活步控人方法。以车轮手为其基础。

(11)散手训练特点:由观形、得意、罩神,而意在彼先,至神知。融合形意八卦太极三家之意并用,劲备法全。得神知,合三拳之意,则能神行机圆、动静合一。产生丢而不丢、顶而不顶、不打而打、打若未打之能。从而完备身心适应机制。不仅能以静制动,还能以动制静,更能以动制动。其所以然之理,在于孙氏太极拳之身步有修为动静合一之效。是为孙氏太极拳技击训练之要。

3、运作要诀:动中求静、抱圆守一,顺中用逆、逆中行顺,一气贯穿、连绵不断、纯以神行。

4、简述无极式与中枢轴:剑云老师曾对我说:“无极式、太极式、三体式三式,本是一个学问中的三个步骤,不是并列关系。无极式:遵易经说宇宙有天轴,人亦有先天之轴,即是先天之轴,非后天努力有意所为,故站无极式要无思无相,开始练习时,唯将百会、气海中心与足跟相关照而已。此种关照亦是有意与无意之间,非强为而成。日久三点自然连成一无形之轴,身上感觉确切,上下一气贯通,身体动止无不自然以此轴为枢。如此,则无极式已可称始入门径。

5、太极式之意:遵易经说,天地左旋右转,其内结构已具。故此式有气之升降,劲之圆研,虚实阴阳转换之理及其作用机理已由此式萌发。所谓起点之意即由上面两式萌发,至起式完成,是为起点之意。孙禄堂老先生指出:“拳术之道,首重中和,中和之外,无原妙也。”认为太极拳是“将其起点中和之意,逐渐推之,贯于周身,无微不至。”故孙氏太极拳是一套逻辑贯通、学理确切、结构开放、体用完备的学问体系,构成了以东方传统哲学思想为指导的、以完备人的良知良能为目的的修身实证体系。
------------------------------

『肆』 求孙氏73式太极拳步骤要领

73式从第59式至结束与97式的第83式至结束相同。

中间见下面对比:
1、起势
2、懒扎衣
3、开手
4、合手
5、单鞭
6、提手上势
7、白鹤亮翅
8、开手
9、合手
10、左搂膝拗步
11、手挥琵琶
12、进步搬拦捶
13、如封似闭
14、抱虎推山
15、开手
16、合手
17、右搂膝拗步
18、懒扎衣
19、开手
20、合手
21、单鞭
22、肘底看捶
23、左倒撵猴
24、右倒撵猴
25、手挥琵琶————
26、白鹤亮翅————
27、开手
28、合手
29、左搂膝拗步25、左搂膝拗步
30、手挥琵琶————
31、闪通背(三通背)————
32、懒扎衣 26、左懒扎衣
33、开手 27、开手
34、合手 28、合手
35、单鞭29、右单鞭
36、云手30、右云手
37、高探马31、高探马
38、右起脚32、左分脚
39、左起脚33、右分脚
40、转身踢脚————
41、践步打捶34、践步打捶
42、翻身二起35、翻身二起脚
43、披身伏虎36、披身伏虎
44、左踢脚37、左蹬脚
45、右蹬脚38、转身右蹬脚
46、上步搬拦捶39、进步搬拦捶
47、如封似闭40、如封似闭
48、抱虎推山41、抱虎推山
49、开手42、开手
50、合手43、合手
51、搂膝拗步44、搂膝拗步
52、懒扎衣45、懒扎衣
75、搂膝拗步——
76、手挥琵琶——
77、三通背——
78、懒扎衣——
79、开手——
80、合手——
81、单鞭——
82、云手——
83、高探马59、高探马
84、十字摆莲60、十字拍脚
85、进步指裆捶61、上步指裆捶
86、退步揽扎衣62、活步懒扎衣
87、开手63、开手
88、合手 64、合手
89、单鞭65、左单鞭
90、单鞭下势66、单鞭下势
91、上步七星67、上步七星
92、退步跨虎68、退步跨虎
93、转角摆莲69、转身摆莲
94、弯弓射虎70、弯弓射虎
95、双撞捶71、双撞捶
96、阴阳合一72、阴阳合一
97、收势73、收势

『伍』 求视频:孙剑云的孙氏太极拳的教与学

先去学孙家三体式几年,打好基础

『陆』 孙式太极拳的详细套路口决

孙氏太极拳97式招式01、起式 02、懒扎衣 03、开手 04、合手 05、单鞭 06、提手上势 07、白鹤亮翅 08、开手 09、合手 10、左搂膝拗步(左式) 11、手挥琵琶(左式) 12、进步搬拦捶 13、如封似闭 14、抱虎推山 15、开手(右转) 16、合手 17、右搂膝拗步(右转) 18、懒扎衣 19、开手 20、合手 21、单鞭 22、肘底看捶 23、左倒撵猴 24、右倒撵猴 25、手挥琵琶(右式) 26、白鹤亮翅 27、开手 28、合手 29、左搂膝拗步(左式) 30、手挥琵琶(左式) 31、闪通背(三通背) 32、懒扎衣 33、开手 34、合手 35、单鞭 36、云手 37、高探马 38、右起脚 39、左起脚 40、转身踢脚 41、践步打捶 42、翻身右起脚 43、披身伏虎 44、左起脚 45、右蹬脚 46、上步搬拦捶 47、如封似闭 48、抱虎推山 49、开手(右转) 50、合手 51、搂膝拗步(右式) 52、懒扎衣 53、开手 54、合手 55、斜单鞭 56、野马分鬃 57、懒扎衣 58、开手 59、合手 60、单鞭 61、右通背掌 62、玉女穿梭 63、懒扎衣 64、开手 65、合手 66、单鞭 67、云手 68、云手下势 69、金鸡独立 70、倒撵猴 71、手挥琵琶(右式) 72、白鹤亮翅 73、开手 74、合手 75、搂膝拗步(左式) 76、手挥琵琶 77、三通背 78、懒扎衣 79、开手 80、合手 81、单鞭 82、云手 83、高探马 84、十字摆莲 85、进步指裆捶 86、退步懒扎衣 87、开手 88、合手 89、单鞭 90、单鞭下势 91、上步七星 92、退步跨虎 93、转角摆莲 94、弯弓射虎 95、双撞捶 96、阴阳混一 97、收式

孙式太极拳老架拳谱(97式1、2合并)
1、无极学 2、太极学 3、懒扎衣 4、开手5、合手 6、单鞭 7、提手上式 8、白鹤亮翅
9、开手 10、合手 11、搂膝拗步 12、手挥琵琶13、进步搬拦捶 14、如封似闭 15、抱虎推山 16、开手
17、合手 18、搂膝拗步 19、手挥琵琶 20、懒扎衣21、开手 22、合手 23、单鞭 24、肘下看捶
25、倒牵猴左式 26、倒牵猴右式 27、手挥琵琶 28、手挥琵琶29、开手 30、合手 31、搂膝拗步 32、手挥琵琶
33、三通背 34、开手 35、合手 36、单鞭37、云手 38、高探马 39、右起脚 40、左起脚
41、转身踢脚 42、践步打捶 43、翻身二起 44、披身伏虎
45、左起脚 46、右蹬脚 47、上步搬拦捶 48、如封似闭
49、抱虎推山 50、右转开手 51、右转合手 52、搂膝拗步
53、手挥琵琶 54、懒扎衣 55、开手 56、合手
57、斜单鞭 58、野马分鬃 59、开手 60、合手
61、单鞭 62、右通背 63、玉女穿梭 64、手挥琵琶
65、懒扎衣 66、开手 67、合手 68、单鞭
69、云手 70、云手下式 71、金鸡独立 72、倒牵猴
73、手挥琵琶 74、白鹤亮翅 75、开手 76、合手
77、搂膝拗步 78、手挥琵琶 79、三通背 80、开手
81、合手 82、单鞭 83、云手 84、高探马
85、十字摆莲 86、进步指铛捶 87、退步懒扎衣 88、开手
89、合手 90、单鞭 91、单鞭下式 92、上步七星
93、下步跨虎 94、转角摆莲 95、弯弓射虎 96、双撞捶
97、阴阳混一 98、无极学

孙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拳谱
第一段
1、起势2、揽扎衣3、开手4、合手5、单鞭6、提手上势7、白鹤亮翅
8、开手9、合手10、左搂膝拗步11、手挥琵琶12、进步搬拦捶13、如封似闭14、抱虎推山
15、开手16、合手17、右搂膝拗步18、揽扎衣19、开手20、合手21、左单鞭22、肘底看捶
第二段
23、左倒卷肱24、右倒卷肱25、左搂膝拗步26、左揽扎衣27、开手28、合手
29、右单鞭30、右云手31、高探马32、左分脚33、右分脚34、践步打捶
第三段
35、翻身二起脚36、披身伏虎37、左分脚38、转身右蹬脚39、进步搬拦捶40、如封似闭41、抱虎推山
第四段
42、开手43、合手44、左搂膝拗步45、揽扎衣46、开手47、合手48、斜单鞭49、野马分鬃
50、揽扎衣51、开手52、合手53、左单鞭
第五段
54、左云手55、云手下势56、金鸡独立57、闪通背
第六段
58、玉女穿梭59、高探马60、十字拍脚61、上步指裆捶62、活步揽扎衣63、开手64、合手65、左单鞭
66、单鞭下势67、上步七星68、退步跨虎69、转身摆莲70、弯弓射虎71、双撞捶72、阴阳合一73、收势

简化孙式太极拳拳谱
1、起势2、揽扎衣3、开合4、左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6、进步搬拦捶7、如封似闭18、抱虎推山9、开合
10、右搂膝拗步11、揽扎衣12、开合13、斜单鞭14、野马分鬃15、懒扎衣16、玉女穿梭17、下势18、金鸡独立
19、倒牵猴20、左搂膝拗步 21、手挥琵琶22、三通背 23、懒扎衣24、开合 25、单鞭 26、云手27、高探马
28、右起脚 29、转身左蹬脚30、践步打捶31、转身摆莲32、弯弓射虎 33、双撞捶34、阴阳混一 35、收势

孙式太极十三式拳谱
1、揽扎衣2、开合3、单鞭4、云手5、右通背6、玉女穿梭7、上步七星8、右起脚9、转身左蹬脚10、践步打捶
11、转身摆莲12、双撞捶13、阴阳混一

『柒』 求孙氏太极拳教学视屏

孙氏太极拳教学视频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CB%EF%CA%CF%CC%AB%BC%AB%C8%AD%BD%CC%D1%A7&fr=ala0

『捌』 孙氏三十六手与孙氏太极拳精简套路(37式)有什么不同

孙氏三十六手是否就是孙氏太极拳尚未得到普遍认同,据称这是由孙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教授给陈健侯的特别的孙氏太极拳,但从目前资料看,它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不完整,仅有手法基本功,理论虽有特点但明显不严密充分,比起孙禄堂本人著述的孙氏太极拳学理论有所欠缺,似乎在孙禄堂教授的手法基本功后自己另有发挥。
三十六手特别标榜“万字手”为孙禄堂的秘传功夫,也是三十六手向社会推广时的“金字招牌”,但孙禄堂作为清末民国时的最顶尖的宗师,他的武学思想是“拳与道合”,基本武学框架是“九要三害”“四正八柱”“三根三尖”“一气四象”,练习阶段有“明暗化三层”,孙禄堂提倡开明进步的修学精神,本质上是反对所谓秘传形式的教学理念,他的五部著作更是恳切开显武学的道理没有丝毫保留,从宗师的学风上看,所谓秘传之说并没有坚实的依据,多为利益相关人的自我包装。
万字手形态和动作符合太极和五行理论,要点在于用手法开启身法,这是它的优点,但缺乏体系化的武学框架是其硬伤,也至少暴露了三十六手太极拳这个项目操盘手的抱残守缺无法自圆其说。
其实万字手不仅孙氏有,杨氏太极拳一些流派也习惯用此手法锻炼和使用。

孙氏太极精简套路(37式)是国家体育管理部门创造的,与传统孙氏太极拳是形同质不同,它没有孙氏太极拳核心的锻炼内容,简单说是挂孙氏太极拳的牌子卖杨澄甫风格的杨氏太极拳的产品。
国家套路便于健身推广,但它本质上不是太极拳,是模仿太极拳形式的健身体操,孙氏太极拳的真伪优劣不是从形式套路上看,而是看是否遵循了孙禄堂《太极拳学》里的提出的锻炼要领。

『玖』 孙氏太极拳的身法要领

太极拳是我国特有的武术项目之一,是一种“内外兼修”的运动(内主静心养性,外主锻炼体魄);是以柔曲为体,以刚直为用。非柔曲不能化,非刚直不能用。体用则为以柔克刚,牵动四两拨千斤的技击方法。练此拳时应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内外相合,干万不可用拙力。应以意行力,意到力到。
关于太极拳的练法,郝为真先生谈练太极拳有三层意境:初练时,如身在水中,两足踏地,动作如有水之阻力。第二层则如身在水中,两足浮起,如泅者浮游水中,能自如运动。第三层则身体轻灵,两足如在水面上行走,临渊履冰,神气内敛,不敢有丝毫散乱,此则拳成矣。
孙式太极拳的姿势、动作,都有一定的要领,并各有其意义。兹摘要介绍如下:
头:头要上顶,但不可用力。下颏自然收敛,头项正直,精神贯注。全身松开,顶、蹬、伸、缩皆用意,而不用拙力,心自虚灵。即所谓虚灵顶劲。
口:口要虚合,舌顶上腭,用鼻呼吸。
胸:胸要含蓄,不可挺出。胸含则气沉丹田。胸挺则气涌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漂浮,为拳家所忌。胸含则气贴于背,力由脊发是为真力。以上即所谓含胸拔背。
肩:两肩务要松开,下垂。切忌耸肩,否则气涌于上。
肘:两肘要向下松垂,两臂自然弯曲。即所谓曲中求直,蓄而后发之意。
手:五指张开,塌腕,虎口略圆,手心略内含,如抓抱一圆球之状。
腰:腰必须塌住。因腰是全身动作之枢,力量之源。人之旋转、进退、虚实变化全靠腰劲贯串。
腿:两腿弯曲,务必分清虚实,即身体重心要放在一腿上。如身体重心移于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反之,左腿为实,右腿为虚。分清虚实为太极拳之要义,运动起来转动轻灵。否则迈步重滞,易为人所牵动。
呼吸:所谓气沉丹田(脐下三寸处),就是指深长之腹式呼吸。但切勿用力往下医气,一定要使呼吸纯任自然。
意与力:太极拳的特点之一是用意不用力。因太极拳要求用活力,全身要松开,不使分毫拙力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这样力量才能贯穿全身每个关节。要求极柔软而极坚刚,极沉重而极灵活。意到力到,运用自如。倘用拙力则迟滞不灵。力浮于外就不符合太极拳的要求了。何谓用意不用力,何以活力自生?盖因意之所至气即至,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经络,无时停滞。久练则真正内劲即可产生。
动与静:气功的静坐是静中求动,拳术是动中求静。练拳时心要静,精神集中,动作才能圆活。
以上分别论述了运动要领。但学拳者务必注意太极拳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所练在神。精神为主帅,身体为驱使;精神能提得起,举动自能轻灵。心意与形体动作协调一致,方能内外相合为一。练时须注意上下相随,身体各部完整一致。如有一处动作不整,就会使神气散乱。再者,练拳时要以意行力,相连不断,“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运劲如抽丝”即此意也。
为便于读者记忆,现把这些要点编成口诀如下:
太极拳本内家拳,不用拙力意当先。
虚灵顶劲神贯注,下颏收回即自然。
含胸自然能拔背,切莫形成“罗锅肩”。
练时沉肩又坠肘,肩耸肘悬不是拳。
塌腰能起全身力,腰不塌住灵活难。
两腿弯曲分虚实,太极要义在里边。
呼吸下沉丹田穴,纯任自然莫强牵。
上下相随成一体,动作绵绵永相连。
动中求静静中动,练时神气务周全。
切记要点莫遗忘,持久习练益自显。

『拾』 孙氏太极拳一共有多少式,哪个网站有教学视频

我是跟孙建云的亲传小弟子学的,97式,听说我这个老师之前还教人打简化的38式,不知道是谁首创修改的,到优酷搜孙氏太极拳就有孙建云亲自讲解的视频

热点内容
末世化学家txt下载 发布:2025-10-20 05:02:05 浏览:397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20 04:03:06 浏览:298
推拿手法教学 发布:2025-10-20 01:15:51 浏览:398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 发布:2025-10-19 23:57:12 浏览:68
舞狮鼓教学 发布:2025-10-19 16:17:31 浏览:669
杭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10-19 09:21:50 浏览:285
中非历史关系 发布:2025-10-19 06:47:41 浏览:5
师德双八条 发布:2025-10-19 05:31:17 浏览:360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发布:2025-10-19 04:36:23 浏览:750
如何让网吧 发布:2025-10-19 01:49:35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