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育 » 教学名师简介

教学名师简介

发布时间: 2021-07-30 17:30:22

㈠ 王晓林的简介

1998、2001年被评为天津市优秀教师;2000年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2000年被评为天津财经学院首届“课堂教学优秀教师”;2001年被聘为天津财经学院首席教授;2003年被评为天津市首批“教学名师”。
爱好摄影、桥牌、养兰和旅游。“名片”为打油诗一首:“老六六,小教授。专不精,博不够。工农兵,涉未就。习下海,泳术谬。究真善,揣浅陋。屡碰壁,志依旧。”

㈡ 孙兆奇的简介

孙兆奇,男,1955年12月出生。贵州贵阳人。现为安徽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获安徽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自然科学类)。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03,第一获奖人) 安徽省教学名师奖(2007) 教育部-宝钢优秀教师奖(2008) 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0,第一获奖人)

㈢ 卢福财的教授简介

卢福财,男,中共党员,1963年11月生,江西资溪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兼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产业经济学学科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与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西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江西省国有资产监督与管理研究会副会长、江西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学会常务理事。是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江西省首届十佳青年教师、江西省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享受江西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
1983年毕业于洛阳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198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专业研究生班,200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产业经济学专业并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4年6月至11月赴美国华盛顿世界银行总部进行短期访问研究。2005年2月至7月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曾任江西财经学院工业经济系教研室主任、江西财经学院工商管理系副主任、科研处处长、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校长助理,2008年5月任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
主要从事企业管理、产业经济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近年来围绕新型产业组织形态、江西产业发展与政策和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等问题,在国内重要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0余项,并有多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2013年3月经江西省政府研究决定,任命为江西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

㈣ 李长萍的个人简介

李长萍,女,1961年2月生,山西榆次人,电大本科学历,博士学位,教育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76年12月参加工作。
2012年7月拟任晋中学院副院长 。
山西省教学名师。

㈤ 董常生的简介

董常生教授:1952年10月生,山西介休人,1988年内蒙古农牧学院硕士毕业。曾任山西农业大学校长,现任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山西省第十届人大代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学、组织学及胚胎学分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兽医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物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动物解剖学、组织学及胚胎学》课程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4年获“山西省教学名师”称号;2006年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主编教材5部,参编1部,其中《家畜解剖学》(第三版)获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奖。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首次从国外引进新的动物物种—羊驼,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丰富了我国的动物物种资源库,被誉为“中华羊驼第一人”。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重要论文70余篇,先后获省(部)级科研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在研项目8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2项。多次赴澳大利亚、德国进行科研合作,截止目前,董常生教授带领的团队同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科学家合作,在羊驼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2006年被中国畜牧兽医学会评为十大“感动中国畜牧兽医科技创新领军人物”,被山西日报评为2006年山西省十大新闻人物。

㈥ 沈长云的个人简介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学校教学委员会副主任,汇华学院法经学部主任。社会兼职有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顾问,中国史学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汉民族研究会理事,中国诗经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古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等。研究方向为中国先秦史、史学理论、中国古代文献等。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态、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形成、中国上古部族的源流及相互关系等问题上多有创获。主要著作有《崛起的士人》、《上古史探研》、《中国历史·先秦史》、《赵国史稿》、《战国史与战国文明》、《金文断代方法探微》、《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与形成研究》等,点校古籍《国语集解》。在包括《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光明日报》、《文史》、《文物》等权威刊物在内的学术报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一次、一等奖一次、二等奖四次、三等奖两次。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形成》。作为教师,多年来一直肩任繁重的教学任务,并获得河北省优秀人民教师、曾宪梓全国高师优秀教师、河北省高校首届教学名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于2004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㈦ 国家级教学名师奖的奖项简介

为了表彰既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又能长期从事基础课教学工作,注重教学改革与实版践,教学水平权高,教学效果好的教授,进而推动教授上讲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我部组织了第二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评选工作。经研究,决定对北京大学姜伯驹同志等100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奖教师予以表彰。希望获奖教师再接再厉,为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做出新成绩。高等学校广大教师要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来,为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㈧ 郭嗣琮的简介

郭嗣琮:1951年10月生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先后担任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导师,应用数学、控制理论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已指导毕业博士4名,硕士21名,在读博士2名,在读硕士13名。
在模糊数学理论研究中,独自提出模糊结构元方法,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从理论和技术上解决了模糊值函数分析学的解析表述问题,建立并完善了基于模糊结构元方法的模糊值函数分析学理论,该项工作为模糊分析学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应用开创了一个新的途径。在《Fuzzy System and Sets》、《Advances in Systems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自然科学进展》、《模糊系统与数学》、《工程数学学报》、《煤炭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出版《模糊预测》、《信息科学中的软计算方法》、《基于结构元理论的模糊分析数学原理》著作三部。主持完成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多项省、部科学基金的研究工作。
96年,主持研制的《MWK型模糊温控仪》获国家星火计划实施十周年成果博览会优秀项目奖;98年,完成的《矿井通风安全与采场自然发火防治决策支持系统应用研究》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并有四项成果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获阜新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1992年获阜新市政府“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被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授予“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1968年只读了初中一年级的郭嗣琮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一个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在一个十分贫穷的乡村被选中当了一年的民办教师,从此就与教书的行当结下了一生的缘分。1972年从农村上了大学,在阜新矿业学院读矿山机电专业。1975年毕业留校,终于实现了终身做一名教师的理想。1977年根据学校的需要到大连工学院进修数学,1979年分配在学校数学教研室担任数学教师。1986年国家正式恢复大学教师职称评定工作,他从助教破格晋为副教授,成为当时全省高级职称最年轻的教师之一。1992年再一次破格晋升教授。目前,郭嗣琮教授是我校数学学科的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在学术上主要从事模糊值函数分析学、 模糊运筹学理论与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在模糊数学理论研究中,独自提出模糊结构元方法,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从理论和技术上解决了模糊值函数分析学的解析表述问题,建立并完善了基于模糊结构元方法的模糊值函数分析学理论,该项工作为模糊分析学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应用开创了一个新的途径。在应用领域上提出了不规则介质空间模糊渗流理论,并在煤矿自然火灾预测技术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果。 在《Fuzzy System and Sets》、《Advances in Systems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自然科学进展》、《模糊系统与数学》、《工程数学学报》、《煤炭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出版《模糊预测》、《信息科学中的软计算方法》、《基于结构元理论的模糊分析数学原理》著作三部。主持完成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多项省、部科学基金的研究工作。1991年获阜新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1992年获阜新市政府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被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授予先进个人光荣称号;2006年获辽宁省教学名师奖;2007年获辽宁省优秀教师称号。曾任辽宁省六届青联委员,阜新市六、七届青联副主席,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基础科学部主任。现为理学院数学与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辽宁省政协委员,阜新市政协常委;中国民主同盟辽宁省委委员,民盟阜新市委副主委;国际一般系统学会中国分会模糊信息与模糊工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运筹学会模糊信息与模糊工程分会副理事长。
把前辈对他的支持与关爱回报给青年人和学生
在回顾自己成长的坎坷历程中,郭嗣琮教授始终不忘记前辈们对自己的扶持与关爱。1984年至85年他参加了由中国著名学者,模糊数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先驱汪培庄教授组织的模糊数学研讨班,汪先生尊重和大力扶持年轻学者的高尚品质深深地感动了他。他说,我在著名学者身上不仅仅学到了做学问的本领,更学到了做教师和做人的真谛。我深刻理解年轻人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是什么,我得到了前辈的扶持,我就更应该去扶持年轻人。
30年来,郭嗣琮教授一直坚守这个信念,他是学生们公认的教学认真、教学水平和效果极好的教授。无论是当系主任,还是从事名目繁多的社会活动,在教授不为本科生上课较盛行的风气下,他是一直坚持在本科生教学一线的教授,他从未间断为本科生讲课。在我校校园论坛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大学四年哪位老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中,许多学生写下郭嗣琮三个字,其中,一位大四毕业生这样写道:郭嗣琮老师在给我们开的教授课堂是多么精彩呀!他已经成为我留恋大学的理由。郭嗣琮教授无论讲授哪门课程,几乎都有一些旁听生,他们多是各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他们说,听郭老师的课不仅仅能学到新的知识,更能学到如何做学问,如何做一名好老师。
30年里他形成了一个习惯,什么事情都可以耽误,唯独给本科生上课不能耽误,不容有一丝的马虎。他先后为工科和数学系本科生主讲过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球面三角、微分几何、复变函数、常微分方程、数学物理方法以及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近代数学基础、多元统计分析、随机过程论、模糊数学、人工神经网络原理、遗传算法、分形几何与混沌理论、近代决策技术等二十多门课程。
熟悉郭嗣琮教授的学生都愿意找他问数学问题,他们说,郭老师对学生态度特别好,总是笑眯眯的,从来没有表示不耐烦和训斥学生。不论他的工作多么忙,或者在休息时间,经常有学生找他请教学术问题,他都会放弃休息或放下自己的手头工作与学生会面,极其热心地给予帮助,而且,这些学生中绝大多数他都是不认识的。一次有两名外系的学生找他问数学题,问题很多,时间进行很长,由于还有其他活动,此间不断有电话催促,他还是耐心地给学生讲解,最后还是学生劝老师不再答疑。当学生离开一段时间后,突然又接到郭老师的电话,在电话中郭老师告诉他们其中一个问题的正确解法。
不久,两个同学给郭老师发来一个短信郭老师,我们俩谢谢您,您的帮助让我们充满感激,特别是您刚才的举动更让我们感动得想哭…,我们会更加努力的。类似的事情很多,他的电子信箱经常有不相识的学生发来求教信件,他总是给与细心的回复,发给他们学习资料。他曾多次帮助过机械、地质、电气等外专业不相识的学生解决毕业设计问题,为他们讲解数学问题,给他们提供各种资料。尤其是我校各专业的研究生找他探讨学术问题的人相当多,以致于许多研究生发表论文都将他的名字列入,而他并不知道。有一次,一位外地不相识的人给他发来邮件,请教医学问题,并说在一个医学刊物上看到了他的论文,他才知道有人与他合作方式发表过医学文章,但是他一直不记得这位论文撰写者,更不记得在什么时候曾帮助过他。每到节日,他的手机短信爆满,许多人自称为他的学生向他祝贺节日,但是他说,绝大多数的人他都不记得。
他在学术上热心扶持青年教师的成长,无论工作多么繁忙,对于年轻人,从来不会拒绝。甚至许多素不相识的外校或科研院所的年轻人来信、发Emal或登门拜访,寻求学术上的帮助、索取资料、索要学术著作等,他都会尽全力帮助,为他们邮寄资料,将自己的研究笔记提供给他们,无偿的邮寄书籍,不使他们失望。他出版的学术著作不要稿费,只要求出版社给他同等价值的书籍,然后他将这些书无偿地送给向他索要书籍的青年人。在与青年教师合作发表学术论文中经常将自己的名字排在后面,其中有很多论文是他亲笔起草的。他利用自己的科研经费数万元资助青年教师跑项目、购置图书资料和发表学术论文。有许多其他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毕业论文撰写中得到他的帮助,有多名外专业的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是在他指导下完成的,但是,在毕业论文上没有署上自己的名字,成为他们的编外导师,但他从不计较。还有许多青年教师在首次申请科学研究基金过程中,得到郭嗣琮教授的帮助,有不少的申请书是由郭老师帮助起草的。
郭嗣琮教授说,我最幸运的是在人生最需要信任的时候,得到了前辈的扶持,我要永远学习他们为人师范的高尚品质,要把前辈对我的支持与关爱回报给青年人和学生。
从事教育教学改革,把学术研究的能力教给学生
数学是从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语言和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科学技术领域促使新的数学分支和数学方法不断出现,进而要求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知识结构也要不断更新。郭嗣琮教授在深入的学术研究基础上,结合工程科研实践,关心和思考本科生的数学知识结构更新问题。通过自己的知识更新,不断为学生开出新的数学课程。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00年以来,郭嗣琮教授开始致力于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改革试验性工作,并在他主讲的信息科学中的软计算方法课程中进行实践。在2003级(07届毕业生)的两个班级和2004级(在校生),课程结束后,有20多名同学撰写了近30篇科技论文发表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上。近几年来,有近百名研究生在他的课程学习后发表了学术论文。他说,是前辈教我学会了科学研究的能力,我也要把这个能力教给学生,这是对培养我的老师最好的回报。
忠诚教育事业,践行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太阳石精神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前身是阜新矿业学院,一直是具有较强的煤炭行业性质的高校。人们将煤炭誉称为太阳石。在国家组织的高校教学评估中,郭嗣琮教授负责撰写学校办学特色报告,他将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太阳石精神凝练为我校的办学特色,得到了评估专家的高度肯定和认同。郭嗣琮教授在自己的30年教学生涯中也一直在践行着这种精神。
阜新在我省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有许多中年教师在学业上取得一定成绩后就离开了阜新,调到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去工作。而郭嗣琮教授很早就具有竞争优势,但却一直坚持在学校工作,他认为能够坚持在艰苦地区工作是他们这一代人的美德。
郭嗣琮教授在教育工作中的勤勉敬业、无私奉献、甘作人梯的精神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敬佩。在任基础部主任的十年里,在严格要求自己方面一直是很严肃认真的。年度考核从来没有争过优秀;各单位评选3%涨工资,自己一次也未申报过。;学校评选各种先进、模范也从来没有申报过;学校评选关键岗位奖,基础部有8位教师获此殊荣,他亲自找到学校的负责人将自己的关键岗位奖让给了别的教师;他自己亲自跑课题,联系科研项目,每年几十万元,但为了工作的需要,从没有把自己的名字排在前面过;自己亲自联系出版社出版教材,自己从不挂名。他倡导和组织过许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组织过多项教学改革立项工作,但是,为了抚持青年教师的成长,他从来不挂名。虽然,他的教改工作获奖很少,但是,他表示看到年轻教师一步步成长起来,一批人已经成为跨世纪人才、成为各自专业领域的专家、成为学科和学术带头人,使他能尝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和自豪感。郭嗣琮教授身上闪耀着太阳石精神的光芒,他刻苦敬业、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关爱学生和青年人的师德师风受到教师和学生们的尊重

㈨ 郑洲顺的人物简介

郑洲顺,男,1964年8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精品课程“科学计算与数学建模”负责人,2011年湖南省普通高校首届教学奉献奖,中南大学第六届教学名师,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湖南赛区组委会副主任,中国数学会会员,湖南省数学会理事,湖南省计算数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体视学学会材料分会理事,中国系统仿真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1987年云南师范大学基础数学硕士研究生毕业,2005年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粉末注射成形博士研究生毕业,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方向为粉末注射成形充模流动过程的计算机模拟。2004年9月至2005年11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英国牛津大学数学院应用分析组留学访问,师从国际数学家联会主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J.Ball教授。在英国利物浦大学、意大利威尼斯、葡萄牙里斯本、北京、上海等地参加过多次国际学术会议。
长期从事应用数学和计算数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负责组织中南大学本科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培训和指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计算流体力学、科学工程建模与数值模拟、微分方程模型及其应用;其他专业特长有动力学分析、微组织结构模拟,分形图形的计算机生成与分形模拟,数据挖掘等。已在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Theoretical Nanoscience、Powder Metallurgy、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金属学报、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国机械工程、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等学术刊物发表相关论文40多篇,30余篇EI检索,20余篇SCI检索,2篇被《中华数学文摘》摘录。

㈩ 陈恩林的个人简介

196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同年考入本校中国古代史专业研究生,后因“文革”辍学。1978年重新考为吉林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研究生,1981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5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导师为金景芳先生。
曾任职务
曾任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所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先秦史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史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周易学会会长。1993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7年被教育部聘为“中华文化奖学金”指导教授。2000年、2012年先后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聘为专家委员会委员、客座研究员。2006年被北京大学聘为《儒藏》精华编编纂委员会委员。2010年被东北师范大学聘为“东师学者教学名师”。2011年被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聘为“客座教授”。2012年被四川省聘为《巴蜀全书》专家委员会委员。

热点内容
末世化学家txt下载 发布:2025-10-20 05:02:05 浏览:397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20 04:03:06 浏览:298
推拿手法教学 发布:2025-10-20 01:15:51 浏览:398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 发布:2025-10-19 23:57:12 浏览:68
舞狮鼓教学 发布:2025-10-19 16:17:31 浏览:669
杭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10-19 09:21:50 浏览:285
中非历史关系 发布:2025-10-19 06:47:41 浏览:5
师德双八条 发布:2025-10-19 05:31:17 浏览:360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发布:2025-10-19 04:36:23 浏览:750
如何让网吧 发布:2025-10-19 01:49:35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