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育 » 颜之推教育思想

颜之推教育思想

发布时间: 2021-07-30 20:43:56

⑴ 颜之推和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的异同,要详细点的

浅析颜子推、王阳明之儿童教育观
颜之推生于南北朝时期,山东琅琊临沂人,曾在北齐和周做官。他结合自己从小学的家庭教育和切身经历,写了一本《颜氏家训》,主要用于教导子孙,一共七卷二十篇,涉及的内容包括历史、文学、训诂、文字、音韵、民俗、社会、伦理、教育等,反应了颜之推的全部社会思想。
王阳明(1472—1528),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早年筑室于故乡阳明洞中自谓“阳明子”、“阳明山人”,世称“阳明先生”。。明代大思想家,也是中国思想史上重要的思想家.
颜之推有关对子女家庭教育的主张,是对当时家庭教育经验的总结。它虽然受时代条件的限制,提倡棍棒教育,但也以自己的真知灼见对家庭教育的子女问题作了总结和概括,丰富了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内容,对于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颜之推撰写的《颜氏家训》,实际上是把家庭教育放在最首要的地位,从狭隘的家庭利益出发,认为要使颜家在政治变动中不至衰改,需要依靠家庭教育。
他非常重视儿童教育,主张早教。他认为一个人的发展,幼儿时期是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人在小的时候,精神专一;长大以后,思想分散。因此,必须早些教育,不要失去机会。他引用了孔子的话:“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作为理论根据。
颜之推主张爱子与教子相结合,反对溺爱。他说父母对子女只知一味的溺爱而不注重教育,对子女在生活方面的要求,总是给予满足,完全放松而不加以限制;孩子做错了事本该训诫,反而给以奖励;说错了话应当责备,反而不了了之;长期如此教育,对于孩子并没有什么好处,到孩子长大成人后,终归要成为品德败坏的人。为此,他提出爱而有教,严而有慈。他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心。在对待多子女问题上,主张一视同仁而不能偏爱。他说我们有些做家长的重男轻女,往往出于极端的自私或愚蠢的偏见,这样做实际上已背离了父母之道。家长有意无意地偏爱乖巧伶俐者,这种情形,虽然难以避免,可也是不好的。不仅遭冷落的子女在心灵上势必受到伤害,而且受偏爱的子女也容易出现家长意想不到的伤害。这不只是教育的方法问题,而是心地问题、精神境界问题。如果做家长的不从思想认识上解决“爱子贵均”的问题,而只是在教育方法上试图一视同仁,与父母朝夕相处而又十分敏感的子女,还是很容易感受到父母的偏爱,从而受到心灵上的伤害。这对他们的成长是极不利
在子女教育上,他还注意到实践的重要性。在他看来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他以形象的比喻来说明知与行二者的关系:学习如同种树,春天欣赏它的花,秋天收获它的果实;讲论、写文章,相当于春天的花;磨练自己,修正行为,则相当于秋天的果实。环境对子女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少年,孩子们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很容易受社会的感染。他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因此,一定要时时注意与子女接触的人,以防误入歧途。
颜之推非常强调对子女进行自立教育,提倡自己养活自己。他说父兄不能长期依靠,家中的财产是不能永远保持下去的,一旦遇到不测之祸,不得不背井离乡,就没有人来庇护。因此,最有效的办法,便是自己靠自己立足于世。谚语说:“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而在技艺中容易学习和最有用途的,莫过于读书。
王守仁认为封建传统教育约束、压抑儿童身心发展,他批评当时的儿童教育存在三大弊端:重机械记忆,不重启发思维;重消极防范,不重积极诱导;普遍采用体罚,摧残儿童的身心。他认为这样只一味督责、鞭挞绳缚的教育方法,会使儿童“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同时还会导致儿童身心向着僵化、单一的方向发展。
首先,王守仁和谐的教育思想在对儿童教育的建议上,从快乐是人心之本的观点出发,主张教育儿童首先要从积极方面入手,要顺应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兴趣,培养其“乐学”的情绪。在教学方法上,要采取“诱”、“导”、“讽”的“栽培涵养之方”;在教学内容上,要发挥诗、书、礼等各门课多方面的教育作用;在教学安排上,要注意教学活动以多种形式搭配进行;在学习内容和次序的安排上,规定“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这样动静搭配,从而使儿童“乐习不倦”。
其次,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体现在他对师生关系的定位上,王守仁极力提倡学生“谏师”,他反对传统的师道尊严,尤其反对束缚学生个性的教育模式,主张师生之间应以朋友之谊相待,提倡学生对老师直言相谏,教师应欢迎学生的批评,这样可使师生双方都能得到提高。
再次,王守仁除鼓励学生“谏师”外,对学生也非常和善,毫无“道貌岸然”的道学家的样子。
最后,从王守仁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他将师生关系定位在一种平等、民主的位置上。此外,王守仁在具体的教学上也十分注重贯彻和谐教育的思想,
纵观两位教育大家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上,虽然采用的不是同一种的态度,不是同一种处理思维,但他们却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点就是十分地重视儿童早期的教育。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强调重视儿童早期的教育,提出了严与慈相结合的家庭教育原则,应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正确的语言;主张要接触实际生活,有起码的农业生产知识,具有“应世经务”的能力;主张知识学习要为道德教育服务;提出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
王阳明的最可贵之处在于主张教育儿童要从积极方面入手,要顺应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兴趣,培养其“乐学”的情绪。反对重机械记忆,重消极防范,普遍采用体罚等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倡导通过“诱之歌诗”、“导之习礼”、“讽之读书”,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感,发展儿童的智慧,增进儿童的身体发育,这样“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从而使儿童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均衡、健康地发展。这些观点,至今都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值得我们去研究与去吸取。

⑵ 简答颜之推关于早期教育作用的思想

有些孩子很聪明,可是由于上课不专心听讲,说悄悄话,做小动作,在家写作业时边做作业边玩,磨磨蹭蹭,做事情总是有始无终,注意力非常不集中从而影响了学习成绩。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呢,我们认为父母及教师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孩子对自己的控制能力是比较差的,所以要想使幼儿集中注意地学习,就要排除各种可能分散孩子注意的因素,事先做好各种准备,让孩子吃好、喝好、穿得适当。学习前也不要让孩子玩新颖的玩具或有趣的游戏,使孩子在平静愉快的心情中开始学习。创造一个安宁舒适的环境,是集中孩子注意的必要条件,孩子的学习环境力求单纯固定。有条件的最好能让孩子有一个固定的学习地方,没有条件的学习环境也要力求单纯。孩子在学习时,如果大人走来走去,说这讲那,甚至听广播、看电视,就会严重地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所以,孩子学习时,家长也最好坐下来,看点书读点报,或作一些不惹孩子注意的事情。2.适宜的教学内容是集中幼儿注意的条件人的需要、兴趣和经验,直接影响人的注意。如果让孩子学习的内容与他的需要无关,或是教的内容太深,超出他的经验范围,孩子不能理解,就不能吸引他的注意;如果内容太浅,也不能引起他的注意。只有那些“跳一跳能够到”的内容,才能引起孩子的注意。所以家长和老师要善于从纷杂的现实中,选择孩子尚未掌握、但经过努力能理解的内容教给他,其注意自然会集中。还有,孩子坐下来刚学习时,家长和老师可以让他们学习最感兴趣后较容易的东西,待集中精力后,再学习其他东西,这样效果会更好。3.安排好学习、休息、活动的时间家长和老师给孩子安排学习任务,时间不宜太长。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5~7岁的儿童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为15分钟。7~10岁儿童20分钟,所以学习一段时间后,应让孩子放松或休息一下。孩子疲劳了就让他们动一动,喝点水,吃点东西,切忌一天到晚强迫儿童坐着一动不动,越是这样,儿童就越不专心。4.明确目的能有效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如果在窗台上种一盆蒜,孩子不一定会注意它。但如果大人对他说:“这些蒜不久会长出绿色的长长的叶子,你要是看到它长出了绿芽,就赶紧来告诉我”这样孩子就会经常注意它。如果这任务是对两个以上孩子布置的,而且先发现者就是优胜者,或者还能得面小红旗,那幼儿就会更经常的来察看这盆蒜。为什么呢?因为注意是为任务服务的,任务越明确,对任务的理解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越迫切,注意就越能集中和持久。所以要想使幼儿的注意持久,就不能光要孩子做什么,甚至强迫他做什么。而要让他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讲明意义,激发他做好这件事的愿望。这样任务明确,愿望强烈,注意就能持久。如果孩子完成任务后还想再学,也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一点,但一定不能因为孩子情绪高,就无限增加,那会引起孩子厌倦、疲劳、失去学习的兴趣,注意不集中,记忆效果也不好。要在孩子兴趣正浓或刚开始降低时及时停止,使其留有余兴,下次还愿再学,这样注意就能持久不衰。5.游戏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好方式在幼儿园和家庭活动中,老师和家长要有意识的让孩子做些集中注意力的游戏,比如玩拼图,搭积木等,使孩子在浓厚的兴趣中,养成专注的习惯。此外,孩子在玩游戏时常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在其聚精会神时家长和老师切不可随意打扰,干涉,因为此时不断的干扰孩子,不仅会使孩子玩得不开心,而且不利于他养成做事专心致志的习惯。关爱宝宝健康,关注 ht 去tp ://do 掉 co 中 1.78文 访 ws .问 co 喔m/ 了解更多.)

⑶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与社会历史现实的关系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虽然他的教育思想都是围绕如何加强士大夫子弟的教育这个中心而展开的,而且其中还有诸如提倡棍棒教育等迂腐观点;但是,他的许多主张是他自己治学治家的经验的结晶,他所揭露的士大夫教育的腐朽也是她耳闻目见的产物,因此,她的教育思想仍有着相当的价值,知道我们研究和吸取.

⑷ 简述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浅谈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及现代启示

家庭教育的思想可谓源远流长,中国历史上相继出现过一些家规、家训,也有专门的学者对传统的家庭教育进行详细的论述。南北朝教育学家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最为典型,其中阐述的家庭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的发展仍具有借鉴意义。

一、颜之推及《颜氏家训》

颜之推(公元531—约595年),字介,原籍山东临沂人,生活于梁朝至隋朝之间,出生于一个士族官僚家庭。他历经四朝,身处社会动荡时期,饱受战乱之苦。在此期间,颜之推耳闻目睹了许多士大夫逐渐走向衰落的事实。因此,颜之推从自身的立场出发,为维持自己家族的长存和地位,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总结前人的教训,写出了一部体系完整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用以训诫子孙,使颜氏家族永葆兴盛不衰。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详实、体系规整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被誉为“中国家训之祖”,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也因此广为流传。同时,《颜氏家训》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典范教材,更是直接开启了家训的先河,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颜之推家庭教育的代表思想

1.坚持早教的思想

1/6页

⑸ 简述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及现代价值

《颜氏家训》认为,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在人的成长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原因
在于:幼童时期学习效果较好,得益较大。

⑹ 颜之推提出的家庭教育原则有哪些

颜之推曾著有《颜氏家训》,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他的家庭教育原则有:
一、固须早教
二、威严有慈
三、均爱勿偏
四、应世经务
五、重视风化陶染

⑺ 如何评价颜之推的教育思想对今天有个意义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虽然他的教育思想都是围绕如何加强士大夫子弟的教育这个中心而展开的,而且其中还有诸如提倡棍棒教育等迂腐观点;但是,他的许多主张是他自己治学治家的经验的结晶,他所揭露的士大夫教育的腐朽也是她耳闻目见的产物,因此,她的教育思想仍有着相当的价值,知道我们研究和吸取。

⑻ 颜之推的教育内容

为了培养“行道以利世”的实用人才,颜之推提倡“实学”的教育内容。他认为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德艺同厚”。所谓“德”,即恢复儒家的传统道德教育,加强孝悌仁义的教育。所谓“艺”,即恢复儒家的经学教育并兼及“百家之书”,以及社会实际生治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艺。
关于“艺”的教育,当然是以五经为主。他认为学习五经,主要是学习其中立身处世的道理,“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但读书不能止限于《五经》,还应博览群书,通“百家之言”。此外,他还重视学习“杂艺”。他认为在社会动荡的非常时期,学习“杂艺”可以使人在战乱“无人庇荫”的情况下“得以自资”,保全个体的生存和士族的政治、经济地位。颜之推倡导的“杂艺”内容相当广泛,主要包括文章、书法、弹琴、博弈、绘画、算术、卜筮、医学、习射、投壶等,这些技艺在生活中有实用意义,也有个人保健、娱乐的价值。但这些“杂艺”“可以兼明,不可以专业”。否则,不仅有劳身、智,而且易为更高一层的统治者所役使、所羞辱。颜之推的思想反应了当时士族地主阶级对技艺的歧视。
值得注意的是,颜之推强调士大夫子弟要“知稼穑之艰难”,学习一些农业生产知识。关于德育和艺教两者之间的关系,颜之推认为是相互联系的。

⑼ 颜之推的教师观是什么

颜之推的教师观:

颜之推是南北朝末隋初时代著名的文学家、家庭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早年受家传儒学的熏陶,奠定了他整个学术思想的基础,使他在本质上是一位儒家思想的代表。

1.《颜氏家训》:《颜氏家训》从世族地主的立场出发,为保持自己家族的传统与地位,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出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用以训诫其子孙。《颜氏家训》是汉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颜氏家训》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后世称此书为家教规范。《颜氏家训》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教育史上也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它比西方第一部家教著作《母育学校》还要早1000多年。

2.论士大夫教育

颜之推对南北朝时期世族地主教育的没落深为忧虑,如何改良已经衰弱的士大夫教育,是他整个教育思想的全部内涵。

(1)士大夫必须重视教育

南北朝时期士大夫阶级虽垄断教育,但又轻视教育,他们的子弟,庸碌无为,不学无术,只图享乐,倚仗门荫获得一官半职便自为满足,全忘修学,可见他们的教育程度和精神面貌十分糟糕,为此,颜之推要求整个士族阶层都应该注重教育。

首先,他继承了前辈从人性的角度来论述教育作用的传统,认为人性分为三品,性的品级与教育有直接的关系。他说:“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其次,他从接受教育与个人前途的利害关系出发,强调了士大夫受特殊知识教育的必要性,一个人有无知识,决定着他社会地位的高下。士大夫子弟要保持其原有的社会地位,只有重视教育,通过学习获得特殊知识,并依靠这些所占有的知识才能实现;

⑽ 颜之推的教育方法

颜之推宣扬性三品说,他把人性分为三等,即上智之人,下愚之人和中庸之人。他说:“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他认为上智之人是无须教育的,因为上智是天赋的英才,不学自知、不教自晓。其次,下愚之人“虽教无益”,尽管教他,都是无效果的,因为“下愚”是无法改变的。颜之推强调中庸之人必须受教育,因为不受教育就会无知识,陷于“不知”的愚昧状态。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教育中庸之人,使之完善德性,增长知识。
关于教育的目的,颜之推指出:“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已,修身以求进也。”行道的“道”自然是儒家之道,即儒家宣扬的那一套政治理想和道德修养的内容;“修身以求进”思想渊源于孔子的“修已以安人”,善于“为已”(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更有效地“利世也”(治国平天下)。从这一教育目的出发,颜之推批判当时士大夫教育的腐朽没落,严重脱离实际,培养出来的人庸碌无能,知识浅薄,缺乏任事的实际能力。他认为传统的儒学教育必须改革,培养的既不是难以应世经务的清谈家,也不是空疏无用的章句博士,而是于国家有实际效用的各方面的统治人才,它包括:朝廷之臣、文史之臣、军旅之臣、蓠屏之臣、使命之臣、兴造之臣。从政治家到各种专门人才,都应培养。这些人才应专精一职,具有“应世任务”的能力,是国家实际有用的人才。颜之推的这种观点,冲破了传统儒家的培养比较抽象的君子、圣人的教育目标,而以各种实用人才的培养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热点内容
末世化学家txt下载 发布:2025-10-20 05:02:05 浏览:397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20 04:03:06 浏览:298
推拿手法教学 发布:2025-10-20 01:15:51 浏览:398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 发布:2025-10-19 23:57:12 浏览:68
舞狮鼓教学 发布:2025-10-19 16:17:31 浏览:669
杭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10-19 09:21:50 浏览:285
中非历史关系 发布:2025-10-19 06:47:41 浏览:5
师德双八条 发布:2025-10-19 05:31:17 浏览:360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发布:2025-10-19 04:36:23 浏览:750
如何让网吧 发布:2025-10-19 01:49:35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