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育 » 生活教育论文

生活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 2021-07-31 01:13:01

Ⅰ 《生活既教育》写一篇论文 急

内容很普遍,比较容易写呢

Ⅱ <生活教育>是国家级期刊吗教师晋级论文能用吗

主办单位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南京晓庄学院
不是,就是一个普通的省级期刊
评初级和中级是可以用的,评副高就不能用了

Ⅲ 关于生活教育的作文资料

写此类作文最好有相关的
作文素材,或者有
相关范文参考,这样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为您推荐
顺溜作文网
http://www.zw666.com
10万条免费作文资源,不用注册即可浏览下载。您肯定能找到你所需要的作文
资源!!!

Ⅳ 生活教育论文

1、关于生活教育理论的认识。

“生活教育”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具体包括三方面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

生活教育理论集中反映了陶行知先生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努力。

2、关于科学课程的认识。

科学教育要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是世界各国科学课程改革的潮流。因此,新课标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

二、生活教育理论对科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基于上述几点的认识,本文将探讨生活教育理论对当前科学课程改革的几点启示。

(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其内涵十分丰富,强调的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联系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的教学应如陶行知主张的:人们应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的矛盾中和斗争中去选择和接受“向前向上”的“好生活”。科学教育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从便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出发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避免过去从知识体系出发的做法。

(二)“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陶行知先生认为: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已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就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各不相谋的的过程。同时,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教的方法根据学生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结合新课标的新观念,新思想,这对科学教育也具有有益的启示:

1、科学教育要求“在劳力上劳心”——让学生自主探究。

陶行知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科学教育中教师应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教材和学生心理特征,运用现代认知理论,创设情景。教学中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尽可能的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让其在观察、实验、调查、参观等实践活动中,主体参预自主探究。从而,获取新知识,养成独立思考、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严谨推理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为后续学习作准备。

(1)在探究活动中习得知识。

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提供更丰富的源于生活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验等探究活动,师生共同创设引导发现概念、定理、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以实验为主要手段,辅以查阅资料(阅读课本、查阅工具书等),参预探究问题的全过程,得出结论,用结论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不仅学到了适用于这些问题的新知识,而且还可以学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让其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2)在交流研讨中习得知识。

抓住问题争论点、认知关键点,在实践的基础上,师生交流研讨,这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又一突破点。通过互相交流、补充、启发,甚至形成争辩,使学生认识事物,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概念来,由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例如:教学《沉和浮》时,通过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铝块在空气中和水中时弹簧称读数不同,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教师适时质疑问难适度点拔,让学生从中悟出原因,明白浸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2、科学教育要求“有教先学”。

“有教先学”即“以教人者教已”,或者说教人者先教自己。这对当前新课程改革出具有现实意义。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面临的是全新的思想和内容,要贯彻落实好新课标教师得先做好学生,教人者要“为教而学”,即先明了所教对象为什么而学、要学什么、怎么学。教师首先要通过学习与比较,明白新课标对我们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这与过去我们一贯的做法本质区别是什么?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指导我们实践新课标,在行动中贯彻落实好新课标。

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非本文所能道尽。本文,根据笔者对生活教育理论和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肤浅认识作一番阐述,以求对推动新课程改革作些有益的探索。

Ⅳ 求大学选修课《生活教育》的论文

自己动脑筋写写吧。

Ⅵ 教育即生活3000字论文

  1. 如有需要帮下载“教育即生活”相关的论文,可以帮你下载的。免费哒

  2. 也可以根据你的要求帮你的。

Ⅶ 论文《生活教育与社会进步》

生活教育与社会进步
可以求助Y论文网
www.ylunwen.com
那里老师都很专业,服务不错信誉也高。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Ⅷ 大学生生活教育论文

当代大学生信仰心态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生活与信仰心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针对380名
大学生的信仰认知、信仰情感、信仰意志的问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了调查和多重分析.结果表明:当
前大学生的信仰呈现多元化趋势,表现出了一些个性化的特点,特别是三年级学生、艺术生、城镇籍学生和专
科生的信仰心态值得关注和深思,因而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尤为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信仰认知;信仰情感;信仰意志;信仰心态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和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
下,多元化的社会生活现实和价值观念对当代大学
生思想的冲击,极易诱发大学生信仰危机和道德失
范.本研究从心理学的视角,立足于信仰的知、情、意
的心理构成,采取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
对不同层次的大学生的信仰心态进行研究,以期了
解在社会变革之中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心态及其特
点,为发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供心
理学的依据和参考.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所选取的对象是湖北工业大学本科生
(二本)和研究生、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本科
(三本)和专科生.实际发放问卷380份,有效回收问
卷321份,有效率85%.有关被试具体情况见表1.
1.2研究工具
本研究将大学生的信仰心态分为认知、情感和
意志等3个方面进行考察,编写了《大学生信仰问
卷》.除收集被试的人口统计学变量(性别、专业、年
级、居住地)信息外,问卷的第一部分是对大学生信
仰认知的测量,第二部分是对大学生信仰情感与信
仰意志的测量.第一部分有40个项目,包含3个一
级因素(超自然信仰、社会信仰、个人信仰)和8个二
级因子(宗教信仰、神灵信仰、民族主义、政治信仰、
国家主义、生命崇拜、家庭崇拜、金钱崇拜).第二部
分共20个项目,前10项测量的是大学生信仰情感
的投入性、专注性和排他性;后10项测量大学生信
仰意志的目的性、果断性和坚韧性.2套问卷均采用
7级评分.“1”表示完全不同意,“7”表示完全同意,
趋向中间的“4”表示中性的、两者状态兼而有之的反
应.问卷在施测过程中采用匿名操作.
2结果与分析
基于大学生的信仰心态是其认知、情感和意志
的统一,本研究对大学生信仰的知、情、意进行了多
维度的测量与分析,其结果如下.
2.1总体状况
表2显示:大学生信仰的认知、情感和意志之间
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信仰意志与信仰认知和
信仰情感之间,其中,信仰意志得分最高,情感次之,
认知最低.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信仰认知相对比较缺
乏,而一旦有了信仰,就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强大
的精神动力.
2.2性别差异
表3显示:大学生的信仰认知、情感、意志不存
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其表现有所不同.女生的信仰
情感与信仰意志强于男生,而男生在信仰认知上高
于女生;男生的信仰认知高于信仰情感,女生的信信仰情感高于信仰认知.说明男生的信仰理性而又内隐;
女生的信仰相对外倾和感性.
2.3年级差异
表4显示:大学生的信仰认知随年级的增长而
增强,但信仰情感和信仰意志随年级的增长呈下降
趋势,三年级得分最低,四年级又有所回升.经过多
重比较,一年级与三、四年级学生在信仰认知上有非
常显著差异;各年级不存在信仰情感上的明显差异;
一年级与三年级学生在信仰意志上有显著差异.说
明三年级学生的信仰心态是一个转折口.
2.4专业差异
表5显示:除在信仰认知上,理工、人文类大学
生与艺术类大学生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外,在信仰情
感、意志上不存在显著专业差异;但理工类学生对信
仰的投入要相对高于人文和艺术类学生,而在信仰
认知上理工学生最低,艺术学生最高.说明艺术类学
生比较注重于精神的信仰,而理工类学生相对要淡
化一些.
2.5居住地差异
表6显示:除农村籍大学生与来自乡镇和城市
的大学生在信仰认知上存在显著和非常显著的差异
外,不同居住地的大学生的信仰情感、意志没有显著
差异.但不同居住地的大学生的信仰意志均高于他
们的信仰情感和信仰认知,说明不同居住地的大学
生对自己的信仰选择都是充满信心的.

结果显示:三本与二本、研究生在信仰认知上存
在非常显著差异;专科生与三本、二本生在信仰意志
上存在显著和非常显著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情
感上无显著差异.其中,研究生在信仰的知、情、意上
得分均高于其他类学生,说明他们的信仰心态相对
较好;专科生虽然在信仰认知上高于本科生,但在
情、意上均分值是最低的.
3结论
从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总
体的信仰心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体现出了大学
生精神层面上的高需要、高要求,也展现出了当代大
学生的精神风貌.但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的信仰
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表现出了一些个性化的特点,值
得关注和深思.
1)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心态呈向上的态势,但存
在着混沌和无目标的状态.在信仰心态的知、情、意
上,大学生总体的均分值皆在4~5分之间,处于临
界向上的状态,表明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并没有完全
确立和真正认同,处在危险的边缘.
2)当代大学生的信仰认知不高,但信仰的情感
和意志表现得比较强烈.总体上,当代大学生的信仰
心态因子均分值呈现出认知—情感—意志的递增状
况.一方面,说明当代大学生对信仰的认识不足,这
可能与我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忽视有效的信仰教育
有关,也与当代社会信息的多元化影响不可分;另一
方面,说明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感很强,只要是自
己认定、认可的东西,都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并能
倾心投入其中,产生较强的动力.
3)不同大学生群体的信仰心态表现不一,但有
四类人群的信仰心态值得关注.从调查数据的统计
分析来看,男生、高年级学生、艺术生、来自城市的学
生、专科生对信仰有较强的需要;而女生、低年级学
生、理工科学生、农村籍学生、高学历学生对信仰表
现出强烈的情感和意志力;特别是三年级学生、艺术
生、城镇籍学生和专科生的信仰心态值得关注.一般
讲,信仰的情感和意志是建立在一定的信仰认知基
础之上的,对信仰有较高的认知才会产生较强的情
感和意志力,可这四类人群的信仰出现了高认知低
认同和低动力的现象,极易产生信仰的动摇.
4)不同大学生群体的信仰认知有较大的差异,
加强信仰教育迫在眉睫.从不同类型大学生的多重
比较结果来看,在信仰认知上,一年级与三、四年级
学生,艺术生与理工、人文学生,农村籍与乡镇、城市
籍学生,三本与二本、研究生,他们之间有非常显著
的差异,这与他们的认知发展和心理特点有关.低年
级和农村籍的学生,因为成长和受教育的条件所限,
对信仰问题接触比较少;艺术生通常喜欢关注比较
抽象的东西;三本生正处在自我认同比较矛盾的时
期.因此,关注和加强低年级学生、艺术生、农村籍学
生、三本生的信仰教育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李幼穗.信仰现状的心理学研究[J].心理科学,2002
(6):660-663.
[2]宋兴川.大学生精神信仰现状研究[J].心理科学,2004
(4):1 010-1 013.
[3]宋兴川.心理学视野中的信仰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43-47.

Ⅸ 生活教育英语论文

生活教育英语论文
你说下吧我看
下我帮你弄,

热点内容
末世化学家txt下载 发布:2025-10-20 05:02:05 浏览:397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20 04:03:06 浏览:298
推拿手法教学 发布:2025-10-20 01:15:51 浏览:398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 发布:2025-10-19 23:57:12 浏览:68
舞狮鼓教学 发布:2025-10-19 16:17:31 浏览:669
杭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10-19 09:21:50 浏览:285
中非历史关系 发布:2025-10-19 06:47:41 浏览:5
师德双八条 发布:2025-10-19 05:31:17 浏览:360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发布:2025-10-19 04:36:23 浏览:750
如何让网吧 发布:2025-10-19 01:49:35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