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各文言文

各文言文

发布时间: 2020-11-25 06:58:01

① 属 的各个文言文意思

shu音
1)类
2)家属,亲属
3)管辖隶属
4)列入
5)系,是
zhu音
1)连接,跟随
2)撰写,缀辑
3)同“嘱”,嘱托

② 求各种文言文。

《离思》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青玉案》辛弃疾——内众里容寻他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苏麟——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草木易为春。
《锦瑟》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还有啊。。。,时间不够

③ 各个文言文常用词语的意思

被(遭受,覆,盖,通“披”) 兵(武器,军事) 除(建筑物台阶,任命官职)
床(一种坐具) 存(思念、爱抚) 党(古代居民组织,偏袒)
豆(古食器) 多(称赞) 伐(功业,自夸) 访(咨询) 坟(土堆,高大,古代名著) 讽(背诵,委婉劝告) 封(疆界,筑土为坛祭山神,分 封) 国(国都,城邑,封地,地方) 购(悬赏捉拿) 河 (专指黄河) 恨(遗憾) 集(栖止) 几(希望) 假(借 给,借助,宽容) 江(专指长江) 揭(高举) 就(靠近, 完成) 窃(表自谦) 穷(困窘,竭尽) 劝(勉励) 却 (退,推辞,回头) 去(离开,相距) 让(礼让,责备) 稍(渐渐) 少(稍微) 身(自身) 是(这) 适(前往) 树(种植,培养) 速(招来,邀请) 汤(热水,开水) 涕(眼泪) 偷(得过且过) 臭(气味) 厌(满足,吃饱) 再(两次,第二次) 造(到……去,成就) 贼(祸害,残害) 遮(拦住) 走(快行)
双音词
百姓(百官) 卑鄙(地位低微、见识鄙俗) 处分 (处置,安排) 从容(语言得体) 聪明(听力好与眼力好) 大块(自然界) 地方(土地的纵横) 独立(单独或孤独站立,超群不凡) 反复(改变以往局面,书信来往) 放心(散失了的志意) 非常(意外情况) 风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流风余韵) 逢迎(迎接) 感激(感动奋发) 光景(光阴) 故事(往昔的事,旧例) 横 行(纵横于四方而无所阻挡) 交通(勾结,彼此相通) 结束(整装,装束) 经济(治理国家) 舅姑(公公与婆婆) 具体(具备形体) 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可怜(可爱,可惜) 烈士(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 美人(妃嫔) 莫非(没有……不是) 南面(登上帝王之位) 便宜(因利乘便) 其实(它的果实,他[或它]的实际) 妻子(妻子和儿女) 亲戚(父母家人,族内外亲属) 秋天(秋季的天空) 青春(春天) 人民(百姓) 三尺 (指剑,指法律条文) 山东(崤山以东,太行山以东,华山以东) 身体(亲自实行) 首领(头和脖子) 书记 (主管文书的官员) 虽然(虽然这样,即使这样) 提纲 (抓住纲领) 同志(志向情趣相同) 突出(突然出现) 文法(法令或法令条文) 文章(法律条文,文彩) 无 赖(无所依恃,无聊) 无论(不要说) 无日(没多少日子)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家畜) 县官(指天子,指朝廷或官府) 消息(消失和生长) 行李(外交使者) 形容 (形体和容貌) 学者(学习的人) 颜色(容貌) 野人 (居住在郊野的种田人) 一贯(用同一原则、理论贯彻始终) 一再(一次和两次) 以为(把……看作,使……成为) 殷勤(诚挚而恳切) 因为(因此作……) 影响 (影子和声响) 鱼肉(残害与欺凌) 于是(在这……) 丈夫(成年男子,泛指男人) 丈人(对男性长者的尊 称) 爪牙(武臣,泛指辅佐之人) 政治(政事) 指示 (指出来让看) 智力(智慧和力量) 中国(泛指中原地区) 祖父(祖辈和父辈) 左右(侍从人员)
2.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这种语言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是存在的,但在文言文中表现得更为普遍,更为突出。理解文言文的词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在上下文中准确把握多义词的特定含义。课本编者列出的340个常用文言实词都是多义词,应是学习的重点。在这340个实词中,出现频率更高所含义项较多的又是下面100个实词。
拔、拜、暴、报、被、比、鄙、敝、兵、薄、策、察、乘、除、从、殆、当、度、恶、伐、访、放、封、覆、负、盖、固、顾、故、观、国、忽、华、会、或、几、羁、及、疾、济、假、兼、间、简、见、将、藉、就、咎、举、遽、觉、堪、克、旷、临、略、蒙、靡、莫、屏、窃、倾、穷、趋、却、再、身、审、实、适、属、数、徒、望、微、危、文、闻、向、相、谢、信、行、幸、许、恤、益、因、引、遇、援、责、直、至、致、质、著、卒、族。
3.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
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含古今字),既关系到对文言文的确切认读,又关系到对词句的正确理解。因为所用通假字在文中所表达的意义不是该字本身的意义,而是所通“本字”的意义。只有识别其通假的身分,明了其所通的本字,才能作出恰当的解释。通假字之于本字,大部分是同音字或音近字(这是就古代读音而言的),只有少数是形体或偏旁相近。通假字的读音,一般可按所表示的本字的现代读音来读。现将中学语文课本古代诗文中的常见通假字及其读音、意义分列于后。
[备用资料一]
通 假 字 读音 意 义 例 句
亡——无 WU 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
尔——耳 er 相当于“罢了” 无他,但手熟尔
见——现 xian 显露 风吹草低见牛羊
说——悦 yue 愉快 学而时习之,不变说乎!
汤——烫 tang 用热火焐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坐——座 zuo 坐位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直——值 价钱,代价 系向牛头充炭直
反——返 fan 回来 寒暑易节,始

④ 文言文典型字的各个意思

走(跑的意思)吾(我的意思)一、理解词语和句式——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B级)
[知识要点]
对高中生来说,文言文阅读就是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所谓“浅易”文言文,大致可以用以下几个标准来衡量。
第一,从文章运用的词汇来看,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非常用词出现的机会极少。此外,名物典章制度等专门术语也很少运用。第二,从文章出现的语法结构来看,主要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以及一般性的词类活用。文言虚词的运用也以常见的典型的用法为主。第 三,从文章的体裁上看,主要是叙事、写景、抒情、一般说理等形式,而不是专门性较强的学术著作之类的作品(如《文心雕龙》)。第四,从文章内容涉及的范围来看,同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联系较为松散,少用典故。第五,从文章的整体风格来看,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如先秦两汉散文与唐宋八大家之类后世古文家(不是骈体文作家)的作品。不过由于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自身的要求,并非所有浅易文言文均可用作考试的材料。大致说来,文言文阅读的命题在选取文段时常有这样一些考虑:语言规范标准,却又不刻板雷同;内容深浅适中,但又含有较深的意蕴;文笔流畅多彩,决不晦涩单调;风格雅正典范,却又不千篇一律;设题之点较多,而又能分出深浅层面;总体难易适度,无过难或过易的地方。此外,选段还应和学生应该具备的文言知识有一定的联系。
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变化量大的是词汇。因此,在文言文学习中,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虚词非常重要。而实词与虚词相比较,更是阅读文言文关键的一环。要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必须做到能够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实词的词义。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又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
2.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
3.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宇;
4.理解和掌握实词活用的多种形式。
【知识点解说】
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
古今汉语的同形词语,只有一些基本词(“天”、“地”、“山”、“水”等)和一些专有名词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都有了变化。或词义扩大,或词义缩小,或词义转移,或感情色彩不同。有的变得完全不同,如“汤”、“烈士”、“爪牙”(古代指武臣,无贬义);大多数情况则是,一些多义词语,只是其中一两个义项古今相同,其他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比如“伐”古今都有“砍伐”、“讨伐”的意义,但古代还有“功业”、“自我夸耀”的意义。另外,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词,古代都是一个词组,意义自然也就相差很大。如“祖父”、“形容”等。阅读文言文,如果不注意古今意义的差别,以今度古,望文生义,就很易出错。下面将常见的古今异义词语,按单音和双音两类分列于后,括弧内注明古义或古代才有的意义。对古代是词组现代是双音词的不再加以说明。
单音词
被(遭受,覆,盖,通“披”) 兵(武器,军事) 除(建筑物台阶,任命官职)
床(一种坐具) 存(思念、爱抚) 党(古代居民组织,偏袒)
豆(古食器) 多(称赞) 伐(功业,自夸) 访(咨询) 坟(土堆,高大,古代名著) 讽(背诵,委婉劝告) 封(疆界,筑土为坛祭山神,分 封) 国(国都,城邑,封地,地方) 购(悬赏捉拿) 河 (专指黄河) 恨(遗憾) 集(栖止) 几(希望) 假(借 给,借助,宽容) 江(专指长江) 揭(高举) 就(靠近, 完成) 窃(表自谦) 穷(困窘,竭尽) 劝(勉励) 却 (退,推辞,回头) 去(离开,相距) 让(礼让,责备) 稍(渐渐) 少(稍微) 身(自身) 是(这) 适(前往) 树(种植,培养) 速(招来,邀请) 汤(热水,开水) 涕(眼泪) 偷(得过且过) 臭(气味) 厌(满足,吃饱) 再(两次,第二次) 造(到……去,成就) 贼(祸害,残害) 遮(拦住) 走(快行)
双音词
百姓(百官) 卑鄙(地位低微、见识鄙俗) 处分 (处置,安排) 从容(语言得体) 聪明(听力好与眼力好) 大块(自然界) 地方(土地的纵横) 独立(单独或孤独站立,超群不凡) 反复(改变以往局面,书信来往) 放心(散失了的志意) 非常(意外情况) 风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流风余韵) 逢迎(迎接) 感激(感动奋发) 光景(光阴) 故事(往昔的事,旧例) 横 行(纵横于四方而无所阻挡) 交通(勾结,彼此相通) 结束(整装,装束) 经济(治理国家) 舅姑(公公与婆婆) 具体(具备形体) 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可怜(可爱,可惜) 烈士(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 美人(妃嫔) 莫非(没有……不是) 南面(登上帝王之位) 便宜(因利乘便) 其实(它的果实,他[或它]的实际) 妻子(妻子和儿女) 亲戚(父母家人,族内外亲属) 秋天(秋季的天空) 青春(春天) 人民(百姓) 三尺 (指剑,指法律条文) 山东(崤山以东,太行山以东,华山以东) 身体(亲自实行) 首领(头和脖子) 书记 (主管文书的官员) 虽然(虽然这样,即使这样) 提纲 (抓住纲领) 同志(志向情趣相同) 突出(突然出现) 文法(法令或法令条文) 文章(法律条文,文彩) 无 赖(无所依恃,无聊) 无论(不要说) 无日(没多少日子)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家畜) 县官(指天子,指朝廷或官府) 消息(消失和生长) 行李(外交使者) 形容 (形体和容貌) 学者(学习的人) 颜色(容貌) 野人 (居住在郊野的种田人) 一贯(用同一原则、理论贯彻始终) 一再(一次和两次) 以为(把……看作,使……成为) 殷勤(诚挚而恳切) 因为(因此作……) 影响 (影子和声响) 鱼肉(残害与欺凌) 于是(在这……) 丈夫(成年男子,泛指男人) 丈人(对男性长者的尊 称) 爪牙(武臣,泛指辅佐之人) 政治(政事) 指示 (指出来让看) 智力(智慧和力量) 中国(泛指中原地区) 祖父(祖辈和父辈) 左右(侍从人员)
2.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这种语言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是存在的,但在文言文中表现得更为普遍,更为突出。理解文言文的词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在上下文中准确把握多义词的特定含义。课本编者列出的340个常用文言实词都是多义词,应是学习的重点。在这340个实词中,出现频率更高所含义项较多的又是下面100个实词。
拔、拜、暴、报、被、比、鄙、敝、兵、薄、策、察、乘、除、从、殆、当、度、恶、伐、访、放、封、覆、负、盖、固、顾、故、观、国、忽、华、会、或、几、羁、及、疾、济、假、兼、间、简、见、将、藉、就、咎、举、遽、觉、堪、克、旷、临、略、蒙、靡、莫、屏、窃、倾、穷、趋、却、再、身、审、实、适、属、数、徒、望、微、危、文、闻、向、相、谢、信、行、幸、许、恤、益、因、引、遇、援、责、直、至、致、质、著、卒、族。
3.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
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含古今字),既关系到对文言文的确切认读,又关系到对词句的正确理解。因为所用通假字在文中所表达的意义不是该字本身的意义,而是所通“本字”的意义。只有识别其通假的身分,明了其所通的本字,才能作出恰当的解释。通假字之于本字,大部分是同音字或音近字(这是就古代读音而言的),只有少数是形体或偏旁相近。通假字的读音,一般可按所表示的本字的现代读音来读。现将中学语文课本古代诗文中的常见通假字及其读音、意义分列于后。
[备用资料一]
通 假 字 读音 意 义 例 句
亡——无 WU 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
尔——耳 er 相当于“罢了” 无他,但手熟尔
见——现 xian 显露 风吹草低见牛羊
说——悦 yue 愉快 学而时习之,不变说乎!
汤——烫 tang 用热火焐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坐——座 zuo 坐位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直——值 价钱,代价 系向牛头充炭直
反——返 fan 回来 寒暑易节,始

⑤ 文言文常见字各种解释

之。。。的,者。。。。的人,有时也做一种职业后缀,乎。。。叹词,也。。。语气词后缀

⑥ 各种文言文

包拯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管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县里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翻译
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人。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因为父母亲年纪都大了,包拯辞官不去赴任。得到监和州税的官职,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老人。几年之后,他的父母亲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过了很久,包拯才去接受调遣,担任了天长县的知县。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衙)告状。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不久又有一人来到(县衙)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这个盗贼感到很震惊,也很服气。

⑦ 文言文大全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一、.解释下列有下划线的字词
缘溪行 夹岸数百步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复前行 欲穷其林渔人甚异之 仿佛若有光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黄发垂髫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悉如外人 并怡然自乐 乃大惊 具答之 咸来问讯 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此中人语云 便扶向路 及郡下 诣太守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欣然规往 未果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二、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渔人甚异之。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三、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
①自然环境:
②社会环境:
③生活状况:
④精神状态:
2、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3、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
4、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王国,你的理想王国是怎样的?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
四、一词多义
【中】①晋太元中 ②中无杂树
【志】 ①寻向所志 ②处处志之
【为 】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寻 】 ①寻向所志 ②寻病终
【闻 】 ①村中闻有此人 ②具言所闻
【舍 】 ①便舍船 ②屋舍俨然
【作 】 ①其中往来种作 ②设酒杀鸡作食

五、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 古: 今:
2、豁然开朗 古: 今:
3、阡陌交通 古: 今:
六、通假字
找出下句的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
七、成语
从本文总结出几个成语,并解释。(至少四个)

陋室铭 刘禹锡
一、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孔子云:何陋之有?
二、解释下列下划线的字词
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三、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
2、文章的点题句:_______,______。
3、文章是从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
4、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_____,_____。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5、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____,引用孔子的话又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6、《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____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
爱莲说 周敦颐
一、解释下列下划线的字词。
可爱者甚蕃 独爱菊 世人盛爱牡丹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 陶后鲜有闻 宜乎众矣
二、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可爱者甚蕃。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濯清涟而不妖。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课文研读
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
2、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3、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
4、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核舟记 魏学洢
一、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词
为宫室 以至鸟兽 罔不因势象形 尝贻余核舟一 盖大苏泛赤壁云 八分有奇 高可二黍许 箬篷覆之 清风徐来 石青糁之 佛印居右 其两膝相比者 佛印绝类弥勒 矫首昂视 神情与苏、黄不属 诎右臂支船 左手倚一衡木 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 钩画了了 其色墨 其色丹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二、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4、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5、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6、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7、技亦灵怪矣哉。
三、课文研读
1、下面对句子理解错误的是
A、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船身长大约八分多一点。
C、盖大苏泛赤壁云:船的顶层刻着大苏游赤壁时的云彩。
D、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能用一寸来长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具、人物。
2、结合全文,指出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
A、《核舟记》一文选自清代人张超编辑的《虞初新志》。
B、文章说明了雕刻家构思的巧妙,赞美他的高超技艺。
C、文章描述了雕刻品“核舟”的艺术形象,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 术的卓越成就。
D、“尝贻余核舟一”,这里指的是王叔远把核舟赠送给苏轼。
3、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是
A、第一段概括介绍了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了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B、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C、”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是介绍核舟的体积的。
D、介绍王叔远能用体积很小的原材料表现很广的题材,目的是说明雕刻家有多方面的成就。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有错误的是
A、尝贻余核舟一(贻,赠)
B、能以径寸之木(径,直)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惊奇)
D、石青糁之(石青,一种青色颜料,名词作状语,译“用石青”
一词多义
【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特殊的,异乎寻常的)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名词。)
【可】高可二黍许(大约,副词)
珠可历历数也(可以,助动词)
【为】为宫室(做,雕刻,动词)
中轩敞者为舱(是,动词)
【端】东坡右手执卷端(一头,一方,名词)
其人视端容寂(正,端正,形容词)
古汉语句式
1、判断句
例子: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句意是:中间那戴高帽多胡须的是苏东坡。)2、盖大苏泛赤壁云。(“大苏泛赤壁”是主谓词组,在句中充当谓语,说核舟刻的是什么,主语承上一分句宾语:核舟。“盖”,发语词。判断句。句意是:刻的是苏东坡乘船游赤壁。)
2、倒装句
例子:1、其两膝相比者,可隐卷底衣褶中(“相比”是中心词“两膝”的后置定语。“者”用作后置定语的结尾,相当于“的”。句意是:他们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都隐没在书画卷下边的衣褶里。)
3、省略句
例子:1、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句首省略主语“佛印”。句意是:(他)平放着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2、各隐卷底衣褶中。(“隐”后省略介词“于”。句意是:都隐没在书画卷下边的衣褶里。)
大道之行也 《礼记·礼运》
一、解释下列下划线的字词
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男有分 女有归 是谓大同 货恶其弃于地也 衿寡孤独废疾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衿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5、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三、课文研读
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认为理想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
3、解释下面下划线的字,并写出含有这个字且意义、用法相同的成语。
①选贤与能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

三峡 郦道元
一、解释下列下划线的字词。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 虽乘奔御风 则素湍绿潭 清荣峻茂 属引凄异 哀转久绝
二、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课文研读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2、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
3、“良多趣味”表现在何处?
4、“渔者歌”有什么作用?
5、分别概括三峡夏、春冬、秋三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
四、古汉语知识积累
1、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句意是: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
2、一词多义 ①沿溯阻绝(绝:断,断绝) ②绝巘多生怪柏(绝:极) ③哀转久绝(绝:停止;消失)

3、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飞奔的马,动词做名词。句意是: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②林寒涧肃(寒,清凉;肃,寂静。寒,肃,在句中充当谓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句意是:树林和山涧献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③空谷传响(空谷:在空荡的山谷里,名词作状语。句意是: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
④素湍绿潭(湍:急流的水)
⑤回清倒影(清:清波)
4、古今异义词
①或王命急宣(或,有时。今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句意是: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 ②至于夏水襄陵(至于,是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今常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句意是: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一、解释下列下划线的字词
古来共谈 五色交辉 四时具备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课文研读
1、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
2、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3、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下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一、解释下列下划线的字词。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课文研读
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了什么?表现景物什么特点?
2、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
3、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4、“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观潮 周密
一、解释下列下划线的字词。
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 吞天沃日 随波而逝 溯迎而上 皆披发文身
倏尔黄烟四起 人物略不相睹 方其远出海门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二、把课文“吴儿善泅者数百……以此夸能。”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课文研读
1、阅读“每岁京尹……随波而逝。”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段文字主要写的内容是什么?作者写这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
②写阵式变化多端的一句是: _______。
③写水军演练技艺高超的一句是:__________。
2、文章最后一段是从哪四 湖心亭看雪 张岱
一、解释下列下划线的字词
人鸟声俱绝 余拿一小舟 焉得更有此人 客此 莫说相公痴
二、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有两人铺毡对坐,以童子烧酒炉正沸。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三、课文研读
1、“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这一句是从什么角度写雪的?一个“绝”字传达了哪些信息?
3、文章结尾用舟子的话作结,有何意义?
个方面来写观潮的人之多?作者以此来表现什么?

⑧ 所有的文言文

三家分智氏之田。赵襄子漆智伯之头,以为饮器。智伯之臣豫让欲为之报仇,乃诈为刑人,挟匕首,入襄子宫中涂厕。襄子如厕心动,索之,获豫让。左右欲杀之,襄子曰:“智伯死无后,而此人欲为报仇,真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乃舍之。豫让又漆身为癞,吞炭为哑,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为之泣曰:“以子之才,臣事赵孟,必得近幸。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邪?何乃自苦如此!求以报仇,不亦难乎?”豫让曰:“不可!既已委质为臣,而又求杀之,是二心也。凡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者也。”襄子出,豫让伏于桥下。襄子至桥,马惊,索之,得豫让,遂杀之。襄子为伯鲁之不立也,有子五人,不肯置后。封伯鲁之子于代,曰代成君,早卒,立其子浣为赵氏后。襄子卒,弟桓子逐浣而自立,一年卒。赵氏之人曰:“桓子立,非襄主意。”乃共杀其子,复迎浣而立之,是为献子。献子生籍,是为烈侯。魏斯者,桓子之孙也,是为文侯。韩康子生武子,武子生虔,是为景侯。
(优因培注)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义项,在另一个句子里又是一个义项。一般说来,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均有一定的联系。
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比喻和假借而形成的,因此应该由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词的本义有两种理解:A.就词的来源说,即该词的最初意义。如“去”的最初意义是“离开”,“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B.就词的应用来说,把常用的那个意义算作词的本义,也叫基本意义。如“兵”的常用意义是“士兵”等。
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展而来的,同基本义有相似的、相对的或相关联的意义。如“刑”,本义是“刑法”,基本义还包含对犯人的处罚,后来这个意义发展出“惩罚”的意义(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有的比喻义是从词的本义、基本义产生的。如“窝”的本义、基本义都是“鸟兽昆虫居住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产生出的比喻义,即“坏人居住的地方”。

《伯牙琴》中的:越人遇狗
越人道上遇狗,狗下首摇尾人言曰:“我善猎,与若中分(对半分。)。”越人喜,引而俱归。食以粱肉,待之以人礼。
狗得盛礼,日益倨(读音ju四声。傲慢。),猎得兽,必尽啖乃已。或嗤越人曰:“尔饮食之,得兽,狗尽啖,将奚以狗为?”越人悟,因为分肉,多自与。狗怒,啮其首,断领足,走而去之。
夫以家人养狗,而与狗争食,几何不败也!

翻译:越地的人在鲁上遇到一只狗,(那)狗低头摇尾发出人的语言说道:“我善于捕猎,(捕到的猎物)和你平分。”(那)越人很高兴,带着狗一起回家。喂给它高粱和肉食,象对待人一样对待它。
(那)狗受到盛情的礼遇,日益傲慢起来,猎取的野兽,必定全部吃掉了事。有的人就讥笑那越人说:“你喂它饮食,捕猎到的野兽,狗全部吃了,那狗是干什么用的啊?”那越人醒悟,因此给狗分(野兽)的肉,多的给自己。狗恼怒,咬他的头,咬断了他的脖子和腿,(就)逃跑了。
把狗当成家人养,(然后)却(又)和狗争食,哪有不失败的呢!

寓意:讥讽那些巧言善骗、贪得无厌、凶狠残忍的邪恶小人

感悟:对于恶人和恶势力,不要姑息纵容。到自己无法忍受的时候,就难免自取其祸的。此所谓养虎为患是也。

《自护其短》
有个北方人,自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后来他到南方作官,(一次大家)坐在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有人提醒他说:“吃菱角要去壳。”他却想掩盖自己的短处,说:“我不是不知道要去壳,是想用来清热呀!”人家问他:“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哪块地上没有!”

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与陈伯之书(节选)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生平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自护其短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某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王充求学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无城徒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应有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庄公出猎
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

吴起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日:“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楚人学舟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 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世无良猫》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马价十倍》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日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日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林之栋画兰(《荒鹿偶谈》)
林之栋善画兰,好游,闻兰所在,则必大寻之。樵者或告:某山大壑中,常闻兰花气特多,茅棘虎豹,不可行。林乃募壮士执刀矢火攻,具裹粮,鸣金入深谷中,若当劲敌者。至则兰叶长丈许,花大如掌。自是,所画兰益奇变。

⑨ 中国古代各时代古文代表

收藏
意见反馈
《古文观止》
正在加载查看图集
《古文观止》是历代汉民族散文总集。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吴兴祚审定。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观止”一词表示“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除本书外,二吴还细著了《纲鉴易知录》。《古文观止》由清代吴兴祚审定并作序,序言中称“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当时为读书人的启蒙读物。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镌版印刷。书名“古文观止”意指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一种古代汉民族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基本信息
中文名:《古文观止》
作者:吴楚材、吴调侯
英文名:The Finest of Ancient Prose
语种:汉语
最早出版时间:清朝康熙
创作年代:清朝康熙
文学体裁: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
作品特点: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
印刷时间: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
相关搜索
古文观止全集
古文观止txt
古文观止下载
古文观止txt下载
内容介绍
正在加载古文观止中华书局1981年繁体字版本
《古文观止》300年来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在诸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评价《古文观止》时认为它和《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古文观止》的许多译注本,都是用中华书局本为底本。中华书局本实有两种:一是1959年本。这是由原古籍刊行社转来的本子,此本“据映雪堂本断句,并校正了个别显著的错字”。二是1987年本,即安平秋点校本。此本虽以1959年本为底本,但用映雪堂原刻本复核过,用文富堂本、怀泾堂本、鸿文堂本参校过,还用相关史书、总集、别集所收古文校勘过,而且补录了二吴之《序》和乘权所撰《例言》。因而后者是所能见到的最好的版本。
该书所选古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先秦选的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选得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照文体来看,该书选韵文十三篇,如《楚辞·卜居》,陶渊明《归去来辞》,杜牧《阿房宫赋》等,这些作品都是“极声貌而穷文”,工于描绘,描绘中虽用韵语,但与诗不同,往往韵散结合,来加强声情之美。散文则或记人或记事,有议论有寓言等等。该书选文丰富多彩,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便于诵读,其中不少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创作背景
正在加载古文观止上下册
《古文观止》的作者是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乘权、吴调侯叔侄俩。吴乘权,字楚材。他一生研习古文,好读经史。康熙十五年(1676年)就在福州辅助先生教伯父之子学习古文,后竟以授馆终其一生。除参与选编《古文观止》外,他还同周之炯、周之灿一起采用朱熹《通鉴纲目》体例,编过一个历史普及读本——《纲鉴易知录》。大职,字调侯,也是嗜“古学”而“才器过人”。他一生的主要经历,是在家乡同叔父一道教书。二吴编撰《古文观止》费时有年。起初,他们只是为给童子讲授古文编了一些讲义。后来逐年讲授,对古文的见解越来越深,讲义越编越精,以致“好事者手录”而去,“乡先生”读后有“观止”之叹,劝他们“付之剞劂以公之于世”。这样,他们才“辑平日之所课业者若干首”为一书。书稿编好后,即寄往归化(今呼和浩特市)请吴兴祚审阅。兴祚,字伯成,号留村,为乘权伯父。他官至两广总督,时任汉军副都统。他“披阅数过”,以为此书于初学古文者大为有益,便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端午节为书做序,且“亟命付诸梨枣”。这样就有了《古文观止》最早的刻本。
作品特点
正在加载古文观止
该书入选之文皆为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佳作。衡文标准基本上兼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当然所谓思想性是以不违背封建正统观念为基准的。选者以古文为正宗,也不排斥骈文收入4篇,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在文章中间或末尾,选者有一些夹批或尾批,对初学者理解文章有一定帮助;体例方面一改前人按文体分类的习惯,而是以时代为经,以作家为纬,值得肯定。
《古文观止》是一部纵横交美的好文选。言其纵,是因为编者按历史的流程将一位位最优秀的作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依次编录,读之如同漫步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的长廊,沿波讨源,因枝求叶,可以毫不费力地体会到其中的脉络;言其横,则是指《古文观止》几乎收存了我国古代文章的各种样式和各类内容。看到:先秦外交官的优雅而婉转的辞令如何完成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纵横家们又是如何唇枪舌剑捭阖天下释难解纷的;帝王求贤若渴,于是下诏,臣子满腹良策,于是上表;魏晋名士兰亭聚会了,王羲之把它记下来;徐敬业要讨伐武则天了,骆宾王大书檄文;关心政治的,诸论纷出,了解民情的,各传频作;朋友要走了,有赠序,从自然中归来,有

热点内容
住友化学中国 发布:2024-05-18 19:09:25 浏览:88
教育观幼儿 发布:2024-05-18 16:46:25 浏览:129
中国政法大学地理位置 发布:2024-05-18 14:45:01 浏览:903
2014暑期师德培训体会 发布:2024-05-18 13:36:20 浏览:961
包头市教育考试信息网 发布:2024-05-18 12:13:11 浏览:357
老师自我简介 发布:2024-05-18 12:08:27 浏览:893
漂移板刹车教学 发布:2024-05-18 11:13:46 浏览:29
股德老师 发布:2024-05-18 08:27:32 浏览:722
班主任谈丛 发布:2024-05-18 07:40:14 浏览:480
德森生物 发布:2024-05-18 04:29:02 浏览: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