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带克的文言文

带克的文言文

发布时间: 2020-11-30 07:24:48

1. 文言文中带有"克″字的句子及翻译

①<动>能;能够。《谏太宗十思疏》:“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版者盖寡。”
②<动>完成;成功。权《中山狼传》:“前虞跋胡,后恐疐尾,三纳之而未克。”
③<动>攻克;战胜。《肴之战》:“攻之不克,围之不继。”
④<动>克制;约束。《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2. 文言文中"克"是什么意思出自何处

1.战胜 《韩非子。初见秦》:秦战未尝不克。
2。能 《尚书》: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3。克制 《后汉书》:奉公克己~~
4。通“刻” 《史记》:更克面,平斗斛,度量,文章。
5。预定时间 《后汉书》:与克期具直,无或违者.

3. 在文言文中‘克’是什么意思请写明出处

1.战胜 《韩非子。初见秦》:秦战未尝不克。
2。能 《尚书》: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3。克制 《后汉书》:奉公克己~~
4。通“刻” 《史记》:更克面,平斗斛,度量,文章。
5。预定时间 《后汉书》:与克期具直,无或违者.

4. 关于克制的古文古诗词

存心忍耐歌
忍一句。祸根从处此无生。
饶一着。切莫与人争强弱。
耐一时。火坑变作白莲。
退一步。便是人间修行路。
任他嗔。任他怒。只管宽心大着肚。
终日被人欺。神明天地知。
若还存心忍。步步只得便宜。
世人欺我。害我打我骂我骗我。如何处之。
禅师答曰。只管任他凭他远他莫要理他。再过几年。你再看他。
身穿破衲袄。淡饭随时饱。
涕唾在脸上。不弃自干了。
有人来骂我。我也只说好。
有人来打我。我自先睡倒。
他也省气力。我也无烦恼。
这个波罗蜜。就是无价宝。
能依这忍字。一生过到老。
听听听。堂前父母须当敬。兄弟同胞要一心。枕边谗言休要听。
天天天。天意与人无两般。为人莫作亏心事。举头三尺有青天。
由由由。也有欢喜也有愁。世间苦乐不均事。万物从天不自由。
命命命。五行八字皆前定。切莫算计他人有。富贵贫穷都是命。
安安安。夜间一宿日三餐。非于己事休招惹。身得安时梦也安。
分分分。今生衣禄前生定。休将巧计害他人。儿孙自有儿孙份。
守守守。命里有时终须有。莫恨贫苦怨爷娘。儿孙兄弟常相守。
己己己。别人闲事不要理。休言长短笑他人。何不将心谅自己。

憨山大师醒世歌
红尘白浪两茫茫 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 终身安分度时光
休将自己心田昧 莫把他人过失扬
谨慎应酬无懊恼 耐烦作事好商量
从来硬弩弦先断 每见钢刀口易伤
惹祸只因闲口舌 招愆多为狠心肠
是非不必争人我 彼此何须论短长
世事由来多缺陷 幻躯焉得免无常
吃些亏处原无碍 退让三分也不妨
春日才看杨柳绿 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终是三更梦 富贵还同九月霜
老病死生谁替得 酸甜苦辣自承当
人从巧计夸伶俐 天自从容定主张
谗曲贪嗔堕地狱 公平正直即天堂
麝因香重身先死 蚕为丝多命早亡
一剂养神平胃散 两种和气二陈汤
生前枉费心千万 死后空留手一双
悲欢离合朝朝闹 寿夭穷通日日忙
休得争强来斗胜 百年浑是戏文场
顷刻一声锣鼓歇 不知何处是家乡

石天基忍耐歌
忍耐好,忍耐好,忍耐二字常奇宝。
一朝之忿不能忍,斗胜争强祸不小。
身家由此破,性命多难保。
休逞财势结怨仇,后来要了不得了。
让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无烦恼。

能忍自安(百忍歌)
百忍歌、百忍歌,人生不忍将奈付?
我今与汝歌百忍,汝当拍手笑呵呵!
朝也忍、暮也忍、辱也忍、苦也忍、
痛也忍、饿也忍、寒也忍、欺也忍、
怒也忍、是也忍、非也忍,方寸之间当自省!
道人何处未归来?痴云隔断须弥顶。
脚尖踢出一字关,万里西风吹月影。
天风冷冷山月明,分明照破无为镜。
君不见,如来割身痛也忍,孔子绝粮饿也忍;
韩信胯下辱也忍,闵子单衣寒也忍;
师德唾面羞也忍,刘宽污衣怒也忍!
好也忍、歹也忍,都向心头白思忖,
囫囵吞下栗棘蓬,恁时方识真根本!

知难忍苦好处世
天下有两难:登天难,求人更难。
地上有两苦:黄连苦,无钱更苦。
世界有两险:江湖险,人心更险。
人间有两薄:春冰薄,人情更薄。

能容自宽(忍让歌)
不忍一时有祸,三思百岁无妨;
宽怀自解是良方,含怒伤心染恙。
凡事从容修省,何须急躁猖狂;
有涵有养寿延长,稳纳一生福量。
恣意发狂有失,存心忍耐无忧;
性情凶暴易遭囚,度量容人有后。
羹污能容人相,受辱胯下封侯;
张飞暴躁断咽喉,到底终遭毒手。
占尽便宜有报,吃些亏也无妨;
庞涓暴虐早身亡,孙子忍之无恙。
血气方刚壮士,不宜恃力凌人;
一言不合怒相争,烈火一般性情。
不忍一时忿气,却担百口忧心;
忠言逆耳莫相嗔,苦口药能医病。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名:“大雄”。故名:“大雄宝殿”。即佛也。

忍耐好,忍耐是奇宝。一朝之念不能忍,斗胜争强祸不小。忍气不下心病生,终生将你苦缠绕,让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无烦恼。

寒山问拾得:世人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jian我,我当如何处之?拾得曰:只要忍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气是无明火,忍是敌灾星,但留方寸地,把于子孙耕。

你能把“忍”功夫做到多大,你将来的事业就能成就多大。

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事不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智慧,办事以尽力为有功。

万事得成于忍,与其能辩,不如能忍。

5. 克什么意思文言文


本义:胜任。
1.能够:克勤克俭。
2.战胜,攻下:攻克。
3.克复(战胜敌人并收回失地)。
4.制伏:克服、克制、克己奉公。
5.以柔克刚。
克 #kè
【释义】①能够:克勤克俭|不克分身。②攻取;战胜:克复|克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③制服;抑制:克服|克制|克己|以柔克刚。④严格限定;约定:克日完成|克期。⑤消化:克化|克食。⑥相制约;相威胁:五行相克。⑦国际单位制的质量单位,1克等于1千克(公斤)的千分之一。
【克服】 #kèfú ①用坚强的意志和力量战胜(缺点、错误、坏现象、不利条件等):克服不良习气。②克制;忍受(困难):这儿的生活条件不太好,请诸位克服一下。
〖例句〗他们苦战三个月,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打通了隧道。
【克制】 #kèzhì 抑制(多指情感)。
摘自《网络》相关词条。

6. 古文中克字含义含义

克(能够)承父志 “克日”中“克”的意思需要放到具体句子中推断,笼统来说,有“战胜”和“严格限定、约定”两个意思。

7. 以柔克刚文言文

原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译文:
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祸灾,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

8. 文言文中 克有几种意思

〈动〉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整个字形,象人肩物之形。本义:胜任)
2. 同本义 [be competent]
克,肩也。——《说文》。按,以肩任物曰克。物高于肩,故从高省,下象肩形。古文亦象肩形。
佛时仔肩。——《诗·周颂·敬之》。传:“仔肩,克也。”
子克家。——《易·蒙》
邾子克。——《左传·隐公元年》
周王子克。——《左传·桓公十八年》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诗·豳风·伐柯》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书·大禹谟》
3. 又如:克当(担当,承受);克堪(胜利);克家(能承担家事);克祚(能继承祖辈的福禄);克家子(克家儿。能继承祖业的子弟);克明(能察是非)
4. 能够 [can;be able to]
克,能也。——《尔雅》
匪斧不克。——《诗·齐风·南山》
二曰刚克,三曰柔克。——《书·洪范》。郑注:“能也。”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资治通鉴》
5. 又如:克化(能够消化);克尽(能够尽力);克协(能够符合;等同);克长(能教诲不倦);克果(能成功,能实现);克承(能够继承);克荷(能够承担);克臬(能奉法行事);克能(能够)
6. 攻下;战胜;打败 [defeat;overcome;capture]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左传·僖公四年》
郑伯克 段于 鄢。——《左传·隐公元年》
克,胜也。——《玉篇》
然操遂能克 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陈寿《隆中对》
饮酒温克。——《诗·小雅·小宛》
如云不克。——《诗·大雅·桑柔》
执轻如不克。——《礼记·曲礼下》
7. 又如:克伏(降伏,制伏);克伐(侵害);迭克名城;克平(制伏,平定);克胜(克敌制胜)
8. 克制 [restrain;forbear]
二曰刚克,三曰柔克。——《书·洪范》
克己奉公。——《后汉书·祭遵传》
9. 又如:克心(约束内心);克治(克制私欲邪念)
10. 迷信说法。认为人生下来有属相相克,有五行相克,命硬的又克父母;害,损伤 [damage]。如:克皮(伤残体肤);克贼(损伤)
11. 杀 [kill]。如:克奔(斩杀败降的敌人);克殄(歼灭);克翦(歼灭)
12. 克扣 [embezzle part of what should be issued]。如:克落(克扣);克除(非法扣除)
13. 通“克”。严格限定期限 [set a time limit]
公乃与克日会战。——《三国志·武帝操》
克期置酒。——《三国志·张嶷传》
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后汉书·钟离意传》
14. 又如:克期完工;克日(约定或限定时日)

〈名〉

1. 质量或重量的单位,等于千分之一公斤 [gram]。如:克分子;克当量 “克”
2. 另见 kēi

9. 文言文中“克”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中“克”的意思如下:

  1. 《韩非子。初见秦》:秦战未尝不克。

克:战胜。

2.《尚书》: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克:能 ,能够。

3.《后汉书》:奉公克己~~

克:克制;约束。

4.《史记》:更克面,平斗斛,度量,文章。

克:通“刻”。

5.《后汉书》:与克期具直,无或违者。

克:预定时间 。



10. 克在文言文中的《鸿门宴》意思

文言文《鸿门宴》中,没有“克”这个字。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xiǎng)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zōu)生说(shuì)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zhī)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shuò)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kuài)。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jǐ)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chēn)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zì)尽裂。项王按剑而跽(jì)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cān shèng)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zhì)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zǔ),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bēi)杓(sháo),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热点内容
临沂市教育局网站 发布:2025-07-12 01:04:56 浏览:246
教师节资料50字 发布:2025-07-12 00:58:21 浏览:345
老师面试班 发布:2025-07-11 23:57:06 浏览:802
如何铺地砖 发布:2025-07-11 22:46:37 浏览:232
田静老师 发布:2025-07-11 22:21:52 浏览:758
文科生物会考知识点 发布:2025-07-11 21:32:18 浏览:808
班主任工作案例小学 发布:2025-07-11 21:21:02 浏览:729
宝蓝色校园 发布:2025-07-11 20:31:21 浏览:714
幼儿教师演讲稿精选 发布:2025-07-11 14:51:14 浏览:105
燃料电池历史 发布:2025-07-11 13:49:58 浏览: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