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怎样快速背诵文言文

怎样快速背诵文言文

发布时间: 2020-11-30 08:20:22

㈠ 怎样能快速背下来文言文

背文言文不能像背现代文那样想着意思就背下来
毕竟文言文有许多生疏的字词
首先要熟读,找到朗朗上口的感觉,或是熟练到说绕口令的速度
然后慢慢脱离书本
自然而然就背出来了
试试吧,方法都是因人而宜的,不一定都管用

㈡ 怎样才可以快速背过文言文

一、抓住关键词语背诵 这里所说的关键词语,一是指句段的领头字,背诵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篇已能背诵的文言文,再次背诵时往往在某一段的开头卡住,这时,如有人提示一下领头字,就能很快地往下背。这说明领头字有诱发思维、帮助记忆的作用。二是指容易联想背诵内容支撑点的关键性动词。如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历数担当重任的人遭受艰难情状的句子,可以抓住“苦”、“劳”、“饿”、“空乏”、“拂乱”等词语。根据这个思路,不但有助于记忆,也有利于今后对材料的提取、运用。
二、结合句子特点背诵 在背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时,这几句同为“××非不××”,背诵下面的“域民不以封疆为界……战必胜矣”,可理清这几句先排比句、再骈句、后散句的句式特点,从而加强记忆。对某些具有“重章叠唱”的特点的课文,我们在背诵时可以求同存异,即在背诵第一节后,找出其余各节与第一节不同的字句并记熟它们就可以了。例如《君子于役》共两节,第二节只有一少部分文字与第一节不同,因此,背熟第一节后,第二节只要记住不同的文字就可以了。
三、省略部分文字背诵 这种背诵方法适用于那些记忆力比较差的人。具体作法是:把课文读几遍后,再把它抄在本子上,抄时只保留每句话的开头和结尾的一两个字,中间的文字省掉,背诵时再补齐省略的文字。如背诵《出师表》就可以这样:“先帝……崩殂,今……分,益州……,此……也,……”运用这种方法背诵,不但背得快,而且记得牢。
四、利用课文画面背诵 有些课文景物描写如诗如画,人物刻画栩栩如生,读了课文,文中的画面在头脑中就像电影镜头一样,自然而然地出现,从而产生联想记忆。如《醉翁亭记》一文的二、三两段,作者在这两段中分别描绘了两幅画面,一是风景画,即朝暮四季图;二是风俗画,即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若能将这些山水风光、游人活动、个人情感等画面印记于胸,就能快速成诵。又如对李白的《望天门山》一诗,也可按诗的意境勾画出一幅山、水、日、帆组合而成的简笔画。这样不仅有利于对诗文意思的理解,也有助于记忆。
五、按照写作顺序背诵 这是根据文章的写作顺序背诵的一种方法。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如《扁鹊见蔡桓公》可以按时间顺序背诵:扁鹊见蔡桓公-→居十日,扁鹊复见-→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居五日……桓侯遂死。对《核舟记》可以按空间顺序背诵:整船-→船中-→船头-→船尾-→船背;对《活板》则按逻辑顺序背诵:活字板的创造发明→用法→功效。
六、参照课文译文背诵 课文中,有些句子或段落绕口难读,更难记,如《愚公移山》一文第三段中的几个句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背诵时,错读、漏读、颠倒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时,可以采取参照译文的方法来加强记忆,即可避免错漏颠倒等现象。
七、根据课文线索背诵 文章的写作线索有写人线索、叙事线索、抒情线索等。《桃花源记》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展开记叙,从他逢桃林、入桃花源写起,以他出桃花源再寻未果而告终,按照这一线索就比较容易记忆。背诵《陋室铭》,可按题眼“陋”这一线索来记忆,文章先写居室环境和日常生活的“陋”,再用作者的陋室与古代名室相比,写得层次分明。
八、进入课文角色背诵 背诵《核舟记》中描述船头三人动作神态的文字,可以让三位同学分别扮演东坡、鲁直、佛印,通过表演“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竖其左膝”这些惟妙惟肖的动作,然后进行记忆,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背诵《曹刿论战》一文,可由三们同学分别模仿同乡人、曹刿和庄公的语气进行对话训练,然后再背诵,效果将会更好。
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特别强调培养能力,体现在背诵上就是既要能记忆又要能理解,在记忆的同时求得理解,要想写出诗文中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表达了某种思想感情的句子,或主旨句、名言警句等就必须在记忆的基础上正确地理解内容,按要求截取有关片断或句子。如果仅能机械记诵而不能透彻理解,就会答非所问。因此说,记忆只是手段,理解才是目的,是记忆的生命力之所在。

㈢ 怎样才能快速的背下文言文

先把文章读两遍不看解释凭经验猜测到底写了个什么内容
然后把所有解释加上读一遍这样就熟悉整篇文章了
放下书自己默读文章大体层次
然后分段记忆这些层次
文言文很容易学了
前提是一字一词前置后置名词动词这些基本的东西你得熟练

㈣ 怎样快速背文言文

我最喜欢的科目就是语文

因为我认为语文最贴近生活

但自从进入了初中

我就对语文有一点不喜欢了

其原因就是文言文

一本初中的语文课本

有十篇文言文

而且每一篇文言文都要求

会背会默

这就更伤脑筋了

昨天我正为这事犯愁

我的一个同学就告诉我

你听MP3听音乐

歌词一下就记住了

何不把文言文下到MP3里

这样多听几遍

不就记住了

嘿!

你还别说

我觉得这招肯定行

我现在正在试用阶段

你们如果觉得不错也试一试

我想应该效果不错

㈤ 怎样快速背诵语文古文

翻译成现代文,找关键字比较好背先一句一句背,背到两三句连起来背。

㈥ 怎样快速高效的背诵文言文

逼迫自己强行背诵
一遍不行再来一遍
一直到会背了为止

㈦ 怎样才可以快速的背长篇文言文啊

能理解的就理解,理解不了的,尤其是那种特拗口的句子,就得读熟了再背.熟到把它回当成一个成语答,听到前两个字不假思索地能联想到后面的字,就差不多了,说得难听一点就是死记硬背,但死记硬背有死记硬背的好处,如果光靠理解背诵,隔一段时间不复习,再拣起来就像根本没背过一样,但是通过死记的词会在脑海里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再复习起来会比较容易

如何快速背文言文

第一步,借助注释和译文梳理文义。这一步是基础之基础,也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中的“基础”。不看注释,有些词永远不知道意思,再怎么“书读百遍”,“其义”也不会“自见”。

现实中,有些学生背书的方法让人很难理解,他们宁可花大量时间把文章一字不落地背下来,也不去看文章中每个字是啥意思。考试中往往只是填文中某一句话的空,这些死记硬背下来的人,常常需要把文章从头到尾背一遍,直至背到要填的那一句时,才能填上那个空。考场上分秒必夺的黄金时间,就在其背书时浪费掉了。

是不是理解了文章的大意就够了呢?显然不是。理解文章大意只是背书的前提,还没正式开始呢。如果此时就开始狂读狂背,依然没有摆脱线性记忆的局限。记忆力不强的话,背起来依然很艰难。

第二步,根据文义,梳理文章结构,化整为零,化线性记忆为树状记忆。这一步是快速背出一篇文章的关键之关键。我们根据对文章的理解,看看文章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可以分为几个小部分,然后画一个简单的文章结构图,在每个节点上标上相应的关键词。做到这一步,我们才算真正理解了文章。

其实在这两个环节中,我们已经有意无意地把文章读了几遍了,或多或少记住了文中的一些句子了,也许我们不知道自己是否记住了多少,但是有些句子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潜意识。我们可以趁热打铁,进入第三步。

第三步,逆向思维,将译文翻译为原文。这个环节是这套方法最有创见的环节,它能充分调动我们的脑力,对刚刚已经进入潜意识的词句进行高速运算和组织,把潜意识里的词句调出来。这个环节中,如果有句子想不起来或者不确定,就可以对照原文看一看,读一读。这个环节走下来,一篇文章至少能记住百分之五六十了。千万不要小看我们大脑的记忆潜能!

第四步,对照文章结构图,尝试背诵语关键词对应的文句。还是一样,如果能背下来,当然更好,如果背不下来或者不确定,再对照原文看看读读。如果这一步的目标实现了,也就是能顺利背出结构图中关键词的相应语句,基本上能应对考试默写的需要了。

第五步,把整篇文章读三到五遍,强化语感,注意句与句的连接词,以免默写的时候出错。

㈨ 怎样才能快速记忆古文

第一天:专攻背诵默写 文言文要求背诵默写的篇目较多,以H版为例,古文19篇(含《七步诗》和《古代诗歌三首》),古诗32首,同学们基本上能够背出,但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颠倒语序、不写错别字就没那么容易了,更不用提对一些语句的理解性记忆了。所以把默写功夫做到细致准确、一字不差、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才能达到中考要求。 第一步:大声诵读。诵读确实是背诵的好方法,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你不妨大声诵读古文古诗,每篇连续诵读五遍以上,一方面通过诵读可以强化你对文章的再熟悉,另一方面随着诵读遍数的增加会逐渐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即自己对文章的感悟、体会,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古人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另外,随着诵读的深入,你对每句话的意思也会更明白,有的同学读完一句古文,这句话的意思也会马上在他的眼前出现,这就是对古文相当熟悉的结果,这个步骤做得好,也为下面的句子翻译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出声背诵。在前面大声诵读的基础上,现在可以完全抛开书本,出声背诵,每篇连续背诵五遍以上,你会发现在第一、二遍时你有一些生硬,到三、四遍时你已相当流利了,到五、六遍时你已完全熟练地掌握了全文,而且不会发生漏字、添字和语序颠倒的情况了,这时候让你背错都难了。这两个步骤中,出声是关键,因为读出声音来是对人的记忆功能的再重复,能起到在心里默背的双重功效,而且出声也使得同学能随时发现、检查自己的错误。尤其对一些背诵准确度不高的同学而言,出声背诵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第三步:背熟文章之后,便是保证字的正确率。这时候,你可以再拿起书本,一行一行看下去,将容易写错的字多练几遍,保证不改字,不写错别字,这一步骤是收尾工作,如果做不好,前面的努力将前功尽弃,所以要认真对待。 第四步:勾画出每一篇古文、古诗的名言警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揭示主题、中心的关键性语句(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等)、描写山水环境的语句(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等)和表现作者心情的句子(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等)。将这些句子重点背诵,并理解它在文中的作用,以备理解性记忆之需。 第五步:做一些理解性背诵的题目,仔细咀嚼题干的要求,抓住关键字来思考该回答哪些内容,注意在回答题目时有可能要作一些细微变化。如“安陵君拒绝秦王易地要求的理由的句子”和“唐雎拒绝秦王易地要求的理由的句子”是不相同的,同学很容易混淆。这道题要抓住“理由”二字回答,答案应是“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和“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其它的话均不是理由,所以不应写。 第六步:对于某一篇古文、古诗的理解性背诵,理解起来还是较简单的;而对于在所有学的文章中搜索符合题干要求的语句,难度就大多了。这只能要求同学多积累,多贯通,如积累一些描写山水景色、战争残酷、爱好和平、悠闲自得的心境、自然环境、友情等方面的句子,给它们加以归类,有意识地逐渐扩大你收集的范围,在答题时可多想几个诗句,然后选择最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保证万无一失。另外养成良好的积累诗句的习惯也是形成你的厚实文化积淀的必做功课之一,同时这些诗句也可在写作中引用,增添文章的色彩。 第二天:文言实词的掌握 文言实词一向是文言文考试的较容易得分的部分,一些同学已掌握了大多数的实词解释,可是还会在准确度上打折扣,不妨自己动手一课一课地整理归纳一下。首先,整理一些特殊的实词:通假字、典型的古今异义、词性活用和一词多义现象,这样整理下来一是拓宽思路,提高迁移能力,二是掌握扎实,记忆深刻。其次,整理一些虽不特殊但却很重要的实词:在现代汉语中仍有生命力、仍在使用的实词和书下注释中的实词。 这一部分的整理很关键,因为实词的掌握不仅是读懂课内文言文所必需的,也是阅读课外文言文所必需的,只有扎扎实实地掌握每个实词的确切意义,了解它的一词多义,我们的文言语感才会逐渐形成,才能在阅读课外文言文时举一反三,为今后高中的进一步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整理实词解释时,要依据课本中的书下注释为准,绝不能模棱两可。 第三天:文言语句的翻译 文言语句的翻译实际上是在整篇文章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在第一天朗读文章的时候,就给句子翻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句子翻译又要特别注重句中关键实词的理解,所以第二天的实词整理又为它打下又一层基础,那么,句子翻译就显得轻松多了。在全面翻译课文的基础上,同学不妨再一课一课地重点整理这些文言语句:首先,整理课文当中的名言警句,体现中心主题的关键性句子。其次,整理课文中带有句式变换的句子,如倒装句、省略句。再次,整理句中含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的实词的句子。最后,整理文中有固定格式、常见格式的句子。 值得一提的是,句子翻译是以文言实词的掌握为基础的,句中的几个重点实词的意思理解了,这句话的翻译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基本功要掌握扎实。句子翻译还重在培养语感,只有课内具有了一定的基础,才能在课外文言阅读中以不变应万变。 第四天:课内语段阅读的把握 语段阅读也是在整篇课文的理解基础上进行的,所以第一天的课文诵读已让同学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我们还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整理:首先,概括每篇课文的中心,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并概括段意。其次,找出文中重点段落(能反映中心或体现作者心情的段落),体会它带给人们的启示、蕴涵的深刻哲理。再次,找出文章中心句和重点段落中的关键句,并体会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最后,把握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语言的特点等。 这一部分中的中心句、关键句可以和理解性背诵的语句联系起来,它们是相通的。答题时只要把文章的大方向(中心、写作目的、思想感情)把握住了,其它的题也就不会难倒我们了。 第五天:课外语段阅读的把握 不要被课外语段部分所吓倒,其实有很多课外语段并不比课内所学的难,只要我们循序渐进,掌握一定量的文言文实词的含义,具有了一定的文言语感,相信同学会轻松度过这一关。 首先,同学需要有一定量的简单的课外语段的积累,以寓言故事、成语故事为主,如《东施效颦》、《守株待兔》、《画蛇添足》、《郑人买履》等,了解这些文章中的重点实词(以课内有的为主),会翻译文中能揭示哲理或含有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现象的句子,并理解故事的主旨、寓意或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积累一些故事,名言(如“业精于勤,荒于嬉”等),也可作为议论文的论据,何乐而不为? 其次,你还要找10篇未读过的文言短文,开始强化训练。拿来一篇从未阅读过的短文,先不要慌,先把文章浏览一遍,一边浏览一边将你知道的翻译出来,而不会翻译的词先抛到一边,一遍下来,文章大致写的内容应该理解得差不多了。然后第二遍再仔细阅读,这回要字斟句酌,仔细推敲,遇到熟悉的实词可以好好想一想在哪篇文章中学过,遇到一词多义的实词可以比较一下用哪一个意思在此处最恰当。读完后如还有看不明白的地方,那就要上下句联系,推测它的大致意思。读完第二遍后,就可以做习题了,最难的容易失分的习题莫过于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即挖掘短文的寓意或主旨,同学应注意要将文中的某个人的某种行为加以概括引申,进而扩展到“告诉人们做事要怎样,不要怎样。” 俗话说:“熟能生巧”。这样一篇一篇练下来,我想10篇以后,同学会驾轻就熟,难度会越来越小。许多时候不是短文将同学难倒,而是自己将自己难倒,没有信心、没有毅力,遇到一点难度就投降,只能永远止步不前。 如果这五天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循序渐进地将文言文基础知识整理归纳之后,相信你的文言阅读能力将飞跃一个层次。最主要的是,你的思路理顺了,对整个文言部分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能高瞻远瞩地跟随老师进行下一轮的深入复习,相信今后的学习会轻松得多。而且我们还需看到,这种自我归纳整理不仅让同学在中考前受益匪浅,更会将打好的坚实的文言基础带到高中的学习中去,让你终身受益。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文言文是中考必争之分。历届中考证明,凡是文言文分数高的考生,其中考语文分数都比较高。因为这些同学往往基础知识扎实,注重平时积累,学习态度认真,所以文言文28分是他们首先要掌握在手中的一块“诱人的蛋糕”,只有这一部分1分不丢,或只丢2、3分,你才能在后面的答题中充满信心,你也才能为你的语文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见,文言文部分对考生是至关重要的,应是每一个考生势在必得,完全收入囊中的。这就要求每一个考生在现阶段认真复习文言文,讲求方法效率,才有可能取得中考语文分数的第一步胜利。 同学们在复习文言文上往往有一个误区:因为老师已经不同程度地领着学生对文言文进行了复习,这使得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已经复习得差不多了,不需要再下什么功夫了。殊不知这正是“半瓶之水”,大多数同学只是在“面”上掌握了些许知识,而真正落实到“点”上,许多同学还是会因为知识掌握不准确、不细致而败下阵来。如果在中考中冒着这样大的危险去应战,谁也保证不了你会全胜而归,就算是你自己,也不会有这样大的“自信”,就带着这样的“半瓶之水”去应战吧。所以,该如何在已掌握的文言文基础之上再进行第二轮复习,就显得刻不容缓了。这里,我便就“如何进行第二轮复习”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学习是一种自主行为,平时老师讲得再多,可学生自己往脑中记忆的不多,也是没办法的,所以“第二轮复习”应是同学们自我“整理、归纳、记忆、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自学能力的体现,因此效果也最佳。而这一轮复习最好是在连续几天内不间断完成,每天抽出几小时,自己完成对文言知识的新一轮的整理归纳,相信完成这一轮复习后,你将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热点内容
临沂市教育局网站 发布:2025-07-12 01:04:56 浏览:246
教师节资料50字 发布:2025-07-12 00:58:21 浏览:345
老师面试班 发布:2025-07-11 23:57:06 浏览:802
如何铺地砖 发布:2025-07-11 22:46:37 浏览:232
田静老师 发布:2025-07-11 22:21:52 浏览:758
文科生物会考知识点 发布:2025-07-11 21:32:18 浏览:808
班主任工作案例小学 发布:2025-07-11 21:21:02 浏览:729
宝蓝色校园 发布:2025-07-11 20:31:21 浏览:714
幼儿教师演讲稿精选 发布:2025-07-11 14:51:14 浏览:105
燃料电池历史 发布:2025-07-11 13:49:58 浏览: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