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文言文白屋

文言文白屋

发布时间: 2020-11-30 08:37:14

A. 37首古诗文

字太多,不行,只能删些了! 只删了劝学

过秦论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群贤毕至,少长(zhǎng)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yang四声)然自足,曾(zeng一声)[也可无曾字]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 dào),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滕王阁序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 都有哪些古文和古诗提到过长江

水调歌头
作者: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巫山高】郑世翼

巫山凌太清,岧峣类削成。霏霏暮雨合,霭霭朝云生。
危峰入鸟道,深谷泻猿声。别有幽栖客,淹留攀桂情。

【巫山高二首】沈佺期

巫山峰十二,环合隐昭回。俯眺琵琶峡,平看云雨台。
古槎天外倚,瀑水日边来。何忽啼猿夜,荆王枕席开。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裴回作行雨,婉娈逐荆王。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巫山高】卢照邻

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雰。莫辨啼猿树,徒看神女云。
惊涛乱水脉,骤雨暗峰文。沾裳即此地,况复远思君。

【巫山高】张循之

巫山高不极,沓沓状奇新。暗谷疑风雨,幽岩若鬼神。
月明三峡曙,潮满二江春。为问阳台夕,应知入梦人。

【巫山高】刘方平

楚国巫山秀,清猿日夜啼。万重春树合,十二碧峰齐。
峡出朝云下,江来暮雨西。阳台归路直,不畏向家迷。

【巫山高】皇甫冉

巫峡见巴东,迢迢半出空。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
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

【巫山高】李端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
猿声寒过水,树色暮连空。愁向高唐望,清秋见楚宫。

【巫山高】于濆

何山无朝云,彼云亦悠扬。何山无暮雨,彼雨亦苍茫。
宋玉恃才者,凭云构高唐。自重文赋名,荒淫归楚襄。
峨峨十二峰,永作妖鬼乡。

【巫山高二首】孟郊

巴山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荆王猎时逢暮雨,
夜卧高丘梦神女。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沾衣。

见尽数万里,不闻三声猿。但飞萧萧雨,中有亭亭魂。
千载楚襄恨,遗文宋玉言。至今青冥里,云结深闺门。

【巫山高】李贺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楚魂寻梦风飔然,
晓风飞雨生苔钱。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巫山高】齐己

巫山高,巫女妖,雨为暮兮云为朝,楚王憔悴魂欲销。
秋猿嗥嗥日将夕,红霞紫烟凝老壁。千岩万壑花皆坼,
但恐芳菲无正色。不知今古行人行,几人经此无秋情。
云深庙远不可觅,十二峰头插天碧。

【相和歌辞·楚妃叹】张籍

湘云初起江沉沉,君王遥在云梦林。江南雨多旌旗暗,
台下朝朝春水深。章华殿前朝万国,君心独自终无极。
楚兵满地能逐禽,谁用一身继筋力。西江若翻云梦中,
麋鹿死尽应还宫。

【相和歌辞·蜀国弦】李贺

枫香晚华静,锦水南山影。惊石坠猿哀,竹云愁半岭。
凉月生秋浦,玉沙鳞鳞光。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

【相和歌辞·铜雀妓】吴烛

秋色西陵满绿芜,繁弦急管强欢娱。
长舒罗袖不成舞,却向风前承泪珠。

【相和歌辞·铜雀妓】朱光弼

魏王铜雀妓,日暮管弦清。
一见西陵树,悲心舞不成。

【相和歌辞·铜雀妓】朱放

恨唱歌声咽,愁翻舞袖迟。
西陵日欲暮,是妾断肠时。

【前苦寒行二首】杜甫

汉时长安雪一丈,牛马毛寒缩如猬。楚江巫峡冰入怀,
虎豹哀号又堪记。秦城老翁荆扬客,惯习炎蒸岁絺绤。
玄冥祝融气或交,手持白羽未敢释。

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冻埋蛟龙南浦缩,
寒刮肌肤北风利。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
三足之乌足恐断,羲和送将安所归。

【相和歌辞·后苦寒行二首】杜甫

南纪巫庐瘴不绝,太古已来无尺雪。蛮夷长老怨苦寒,
昆仑天关冻应折。玄猿口噤不能啸,白鹄翅垂眼流血,
安得春泥补地裂。

晚来江门失大木,猛风中夜吹白屋。天兵断斩青海戎,
杀气南行动坤轴,不尔苦寒何太酷。巴东之峡生凌凘,
彼苍回轩人得知。

【琴曲歌辞·昭君怨】白居易

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只得当年备宫掖,
何曾专夜奉帏屏。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
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琴曲歌辞·三峡流泉歌】李季兰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水常自闻。玉琴弹出转寥夐,
直似当时梦中听。三峡流泉几千里,一时流入深闺里。
巨石奔崖指下生,飞波走浪弦中起。初疑喷涌含雷风,
又似呜咽流不通。回湍曲濑势将尽,时复滴沥平沙中。
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使仲容听不足。一弹既罢复一弹,
愿似流泉镇相续。

【杂曲歌辞·荆州乐】李白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荆州麦熟茧成蛾,
缫丝忆君头绪多。拨谷飞鸣奈妾何。

【杂曲歌辞·竹枝】顾况

帝子苍梧不复归,洞庭叶下荆云飞。
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

【杂曲歌辞·竹枝】白居易

瞿塘峡口冷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晴鸟一时啼。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蔟蔟,江蓠湿叶碧萋萋。
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杂曲歌辞·竹枝】李涉

荆门滩急水潺潺,两岸猿啼烟满山。
渡头年少应官去,月落西陵望不还。
巫峡云开神女祠,绿潭红树影参差。
下牢戍口初相问,无义滩头剩别离。
石壁千重树万重,白云斜掩碧芙蓉。
昭君溪上年年月,独自婵娟色最浓。
十二峰头月欲低,空蒙江上子规啼。
孤舟一夜东归客,泣向春风忆建溪。

【杂曲歌辞·竹枝】孙光宪

门前春水白苹花,岸上无人小艇斜。
商女经过江欲暮,散抛残食饲神鸦。
乱绳千结绊人深,越罗万丈表长寻。
杨柳在身垂意绪,藕花落尽见莲心。

【巫山高】陆敬

巫岫郁岧峣,高高入紫霄。白云抱危石,玄猿挂迥条。
悬崖激巨浪,脆叶陨惊飙。别有阳台处,风雨共飘飖。

【咏巫山】王绩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
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入蜀秋夜宿江渚】陈子良

我行逢日暮,弭棹独维舟。水雾一边起,风林两岸秋。
山阴黑断碛,月影素寒流。故乡千里外,何以慰羁愁。

【巫山高(一作阎复本诗)】阎立本

君不见巫山高高半天起,绝壁千寻尽相似。
君不见巫山磕匝翠屏开,湘江碧水绕山来。
绿树春娇明月峡,红花朝覆白云台。台上朝云无定所,
此中窕窈神仙女。仙女盈盈仙骨飞,清容出没有光辉。
欲暮高唐行雨送,今宵定入荆王梦。荆王梦里爱秾华,
枕席初开红帐遮。可怜欲晓啼猿处,说道巫山是妾家。

【巫山高】卢照邻

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氛。莫辨啼猿树,徒看神女云。
惊涛乱水脉,骤雨暗峰文。沾裳即此地,况复远思君。

【巫山高】张九龄

巫山与天近,烟景长青荧。此中楚王梦,梦得神女灵。
神女去已久,云雨空冥冥。唯有巴猿啸,哀音不可听。

【巫峡】杨炯

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西陵峡】杨炯

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
楚都昔全盛,高丘烜望祀。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
四维不复设,关塞良难恃。洞庭且忽焉,孟门终已矣。
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
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

【内题赋得巫山雨(一作沈佺期诗。题云巫山高)】宋之问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裴回作行雨,婉恋逐荆王。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王昭君(一作沈佺期诗)】宋之问

非君惜鸾殿,非妾妒娥眉。薄命由骄虏,无情是画师。
嫁来胡地日,不并汉宫时。辛苦无聊赖,何堪上马辞。

【巫山高(一作沈佺期诗)】宋之问

巫山峰十二,环合象昭回。俯听琵琶峡,平看云雨台。
古槎天外落,瀑水日边来。何忍猿啼夜,荆王枕席开。

【巫山(一作宋之问诗)】王无竞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裴回行作雨,婉娈逐荆王。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朝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巫山】张子容

巫岭岧峣天际重,佳期宿昔愿相从。
朝云暮雨连天暗,神女知来第几峰。

【王昭君(一作昭君怨)】骆宾王

敛容辞豹尾,缄恨度龙鳞。金钿明汉月,玉箸染胡尘。
古镜菱花暗,愁眉柳叶颦。唯有清笳曲,时闻芳树春。

【巫山高】乔知之

巫山十二峰,参差互隐见。浔阳几千里,周览忽已遍。
想像神女姿,摘芳共珍荐。楚云何逶迤,红树日葱蒨。
楚云没湘源,红树断荆门。郢路不可见,况复夜闻猿。

【巫山怀古】刘希夷

巫山幽阴地,神女艳阳年。襄王伺容色,落日望悠然。
归来高唐夜,金釭焰青烟。颓想卧瑶席,梦魂何翩翩。
摇落殊未已,荣华倏徂迁。愁思潇湘浦,悲凉云梦田。
猿啼秋风夜,雁飞明月天。巴歌不可听,听此益潺湲。

【感遇诗】陈子昂

朝发宜都渚,浩然思故乡。故乡不可见,路隔巫山阳。
巫山彩云没,高丘正微茫。伫立望已久,涕落沾衣裳。
岂兹越乡感,忆昔楚襄王。朝云无处所,荆国亦沦亡。

【山水粉图】陈子昂

山图之白云兮,若巫山之高丘。纷群翠之鸿溶,
又似蓬瀛海水之周流。信夫人之好道,爱云山以幽求。

【彩树歌】陈子昂

嘉锦筵之珍树兮,错众彩之氛氲。状瑶台之微月,
点巫山之朝云。青春兮不可逢,况蕙色之增芬。
结芳意而谁赏,怨绝世之无闻。红荣碧艳坐看歇,
素华流年不待君。故吾思昆仑之琪树,厌桃李之缤纷。

【度荆门望楚】陈子昂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晚次乐乡县】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白帝城怀古】陈子昂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孤帆出雾中。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岘山怀古】陈子昂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宿空舲峡青树村浦】陈子昂

的的明月水,啾啾寒夜猿。客思浩方乱,洲浦寂无喧。
忆作千金子,宁知九逝魂。虚闻事朱阙,结绶骛华轩。
委别高堂爱,窥觎明主恩。今成转蓬去,叹息复何言。

【宿襄河驿浦】陈子昂

沿流辞北渚,结缆宿南洲。合岸昏初夕,回塘暗不流。
卧闻塞鸿断,坐听峡猿愁。沙浦明如月,汀葭晦若秋。
不及能鸣雁,徒思海上鸥。天河殊未晓,沧海信悠悠。

【峡中作】卢象

高唐几百里,树色接阳台。晚见江山霁,宵闻风雨来。
云从三峡起,天向数峰开。灵境信难见,轻舟那可回。

【过蜀道山】张说

我行春三月,山中百花开。披林入峭蒨,攀登陟崔嵬。
白云半峰起,清江出峡来。谁知高深意,缅邈心幽哉。

【蜀路二首】张说

云埃夜澄廓,山日晓晴鲜。叶落苍江岸,鸿飞白露天。
磷磷含水石,幂幂覆林烟。客心久无绪,秋风殊未然。
徭蜀时未改,别家乡念盈。忆昨出门日,春风发鲜荣。
及兹旋辕地,秋风满路生。昏晓思魏阙,梦寐还秦京。
秦京开朱第,魏阙垂紫缨。幽独玄虚阁,不闻人马声。
艺业为君重,名位为君轻。玉琴知调苦,宝镜对胆清。
鹰饥常啄腥,凤饥亦待琼。于君自有属,物外岂能轻。

【再使蜀道】张说

眇眇葭萌道,苍苍褒斜谷。烟壑争晦深,云山共重复。
古来风尘子,同眩望乡目。芸阁有儒生,轺车倦驰逐。
青春客岷岭,白露摇江服。岁月镇羁孤,山川俄反覆。
鱼游恋深水,鸟迁恋乔木。如何别亲爱,坐去文章国。
蟋蟀鸣户庭,蟏蛸网琴筑。

【过怀王墓】张说

咿嚘不可信,以此败怀王。客死峣关路,返葬岐江阳。
啼狖抱山月,饥狐猎野霜。一闻怀沙事,千载尽悲凉。

【对酒行巴陵作】张说

留侯封万户,园令寿千金。本为成王业,初由赋上林。
繁荣安足恃,霜露递相寻。鸟哭楚山外,猿啼湘水阴。
梦中城阙近,天畔海云深。空对忘忧酌,离忧不去心。

【晓行巴峡】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过蜀龙门】沈佺期

龙门非禹凿,诡怪乃天功。西南出巴峡,不与众山同。
长窦亘五里,宛转复嵌空。伏湍喣潜石,瀑水生轮风。
流水无昼夜,喷薄龙门中。潭河势不测,藻葩垂彩虹。
我行当季月,烟景共舂融。江关勤亦甚,巘崿意难穷。
势将息机事,炼药此山东。

【巫山高二首(一作宋之问诗)】沈佺期

巫山峰十二,合沓隐昭回。俯眺琵琶峡,平看云雨台。
古槎天外倚,瀑水日边来。何忍猿啼夜,荆王枕席开。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裴回作行雨,婉娈逐荆王。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巫山高】沈佺期

巫山高不极,合沓状奇新。暗谷疑风雨,阴崖若鬼神。
月明三峡曙,潮满九江春。为问阳台客,应知入梦人。

【入鬼门关】沈佺期
(搜狐视线注:鬼门关即夔门)

昔传瘴江路,今到鬼门关。土地无人老,流移几客还。
自从别京洛,颓鬓与衰颜。夕宿含沙里,晨行冈路间。
马危千仞谷,舟险万重湾。问我投何地,西南尽百蛮。

【道峡似巫山】朱使欣

江如晓天静,石似暮云张。征帆一流览,宛若巫山阳。
楚客思归路,秦人谪异乡。猿鸣孤月夜,再使泪沾裳。

【巫山高(一作沈佺期诗)】张循之

巫山高不极,合沓状奇新。暗谷疑风雨,阴崖若鬼神。
月明三峡晓,潮满九江春。为问阳台客,应知入梦人。

【巫山】张循之

流景一何速,年华不可追。
解佩安所赠,怨咽空自悲。

【巴南舟中夜市】岑参

渡口欲黄昏,归人争流喧。近钟清野寺,远火点江村。
见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孤舟万里外,秋月不堪论。

【送客游荆州】李嘉佑

草色随骢马,悠悠共出秦。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在四邻。青门一分首,难见杜陵人。

【巴陵送李十二】王昌龄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雨中过员稷巴陵山居赠别】刘长卿

怜君洞庭上,白发向人垂。积雨悲幽独,长江对别离。
牛羊归故道,猿鸟聚寒枝。明发遥相望,云山不可知。

【送人还荆州(一作李嘉佑诗)】皇甫曾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谒禹庙】徐浩

亩浍敷四海,川源涤九州。既膺九命锡,乃建洪范畴。
鼎革固天启,运兴匪人谋。肇开宅土业,永庇昏垫忧。
山足灵庙在,门前清镜流。象筵陈玉帛,容卫俨戈矛。
探穴图书朽,卑宫堂殿修。梅梁今不坏,松祏古仍留。
负责故乡近,朅来申俎羞。为鱼知造化,叹凤仰徽猷。
不复闻夏乐,唯馀奏楚幽。婆娑非舞羽,镗鞳异鸣球。
盛德吾无间,高功谁与俦。灾淫破凶慝,祚圣拥神休。
出谷莺初语,空山猿独愁。春晖生草树,柳色暖汀州。
恩贷题舆重,荣殊衣锦游。宦情同械系,生理任桴浮。
地极临沧海,天遥过斗牛。精诚如可谅,他日寄冥搜。

【入峡寄弟】孟浩然

吾昔与尔辈,读书常闭门。未尝冒湍险,岂顾垂堂言。
自此历江湖,辛勤难具论。往来行旅弊,开凿禹功存。
壁立千峰峻,潈流万壑奔。我来凡几宿,无夕不闻猿。
浦上摇归恋,舟中失梦魂。泪沾明月峡,心断鶺鴒原。
离阔星难聚,秋深露已繁。因君下南楚,书此示乡园。

【大觉高僧兰若(和尚去冬往湖南)】杜甫

巫山不见庐山远,松林兰若秋风晚。一老犹鸣日暮钟,
诸僧尚乞斋时饭。香炉峰色隐晴湖,种杏仙家近白榆。
飞锡去年啼邑子,献花何日许门徒。

【荆州歌】李白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荆州麦熟茧成蛾,
缲丝忆君头绪多。拨谷飞鸣奈妾何。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上寄巴东故人】李白

汉水波浪远,巫山云雨飞。东风吹客梦,西落此中时。
觉后思白帝,佳人与我违。瞿塘饶贾客,音信莫令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悲秋】杜甫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衮衮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禹庙(此忠州临江县禹祠也)】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生虚壁,江声走白沙。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杜甫

忠州三峡内,井邑聚云根。小市常争米,孤城早闭门。
空看过客泪,莫觅主人恩。淹泊仍愁虎,深居赖独园。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长江二首】杜甫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朝宗人共挹,盗贼尔谁尊。
孤石隐如马,高萝垂饮猿。归心异波浪,何事即飞翻。
浩浩终不息,乃知东极临。众流归海意,万国奉君心。
色借潇湘阔,声驱滟滪深。未辞添雾雨,接上遇衣襟。

【将晓二首】杜甫

石城除击柝,铁锁欲开关。鼓角悲荒塞,星河落曙山。
巴人常小梗,蜀使动无还。垂老孤帆色,飘飘犯百蛮。
军吏回官烛,舟人自楚歌。寒沙蒙薄雾,落月去清波。
壮惜身名晚,衰惭应接多。归朝日簪笏,筋力定如何。

【子规】杜甫

峡里云安县,江楼翼瓦齐。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眇眇春风见,萧萧夜色凄。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

【移居夔州郭】杜甫

伏枕云安县,迁居白帝城。春知催柳别,江与放船清。
农事闻人说,山光见鸟情。禹功饶断石,且就土微平。

【阁夜】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入宅三首(大历二年春,甫自西阁迁赤甲)】杜甫

奔峭背赤甲,断崖当白盐。客居愧迁次,春酒渐多添。
花亚欲移竹,鸟窥新卷帘。衰年不敢恨,胜概欲相兼。
乱后居难定,春归客未还。水生鱼复浦,云暖麝香山。
半顶梳头白,过眉拄杖斑。相看多使者,一一问函关。
宋玉归州宅,云通白帝城。吾人淹老病,旅食岂才名。

C. 文言文中常用来称一般平民的词语

见下文,很多

史书记载,四千多年前,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他们同东夷一起打败了从南方前来进犯的九黎民族,并俘获了大量的俘虏。这些俘虏便成了炎黄部落的奴隶,被称为“黎民”。如《诗经·云汉》:“周有黎民,靡有孑遗。”《齐桓晋文之事》:“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又称“黎氓”,《北齐书·颜之推传》:“何黎氓之匪昔,徙山川之犹曩。”
又称“黎苗”,《后汉书·邓皇后纪·毅上安帝书》“菲薄衣食,躬率群下,捐膳解骖,以瞻黎苗。”
又称“黎甿” :唐钱起《钱考功集 ·入送李评事题漳州使幕》:“幕下由来贵无事,伫闻谈笑静黎甿。”
还有称“黎烝” 《史记·司马相如· 封禅书》:“正阳显见,觉寤黎烝。”
又称“黎首”《千字文》:“爱育黎首,臣服戎羌。”
又称“黎庶”《韩诗外传》:“黎庶欢乐,衍盈方外。”
又称“黎元”《汉书·谷永传》:“使天下黎元咸安家乐业。”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哦五百字》:“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又称萌隶(氓隶),“氓”也是古代对百姓(多指失去土地,外来迁移的居民)的称呼。《诗·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又称“氓隶”。贾谊《过秦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
又称“庶”。《左传· 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于今为庶。”又称又称“庶民”,《诗 ·节南山》:“弗躬弗亲,庶民 弗信。”又称“庶人”,。《教战守策》:“庶人之在官者,教以 行阵之节。”
又称“民”,《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
又称“草民”“生民”,《孟子·公孙丑》:“自有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
又称“平民”“小民” 《教战守策》:“至于农夫小民,终岁勤劳而未尝有病。”
又称 “人民”,《周礼·地官》:“掌建邦之土地,与其人民之数。”
又称“民众”《公羊传》:“赵穿缘民众不悦,起弑灵王。”
又称“生灵”,《梁书·张缵传》:“拯生灵于宇内。”
又称“苍生”,《晋书·王衍传》:“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者。”
又称“平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你怎麽步步行凶,打死这无故平人。”
又称“平头百姓”,《范进中举》“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我国是农业大国,过去种田的多是穷人,百姓多指那些在田野里耕种的人。因此又称“野人”代指百姓。《孟子·滕文公》:“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
又称“小人”,《书· 无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
又以“丁口”称代百姓。《促织》:“里胥滑黠,假此科敛丁口。”百姓大多没有官职,因而又称“白身”。高适《送 桂阳孝廉》:“桂阳少年始入秦,数经甲科犹白身。”
又称“白士”《晋书·羊祜传》:“以白士而居重位,何能不以盛满受责乎?”
又称“白丁”,指没有功名的人,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古代平民的房子不涂彩绘,因名“白屋”,后也 代指平民。《汉书·萧望之传》:“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
又因其穿白色衣服,又以“白衣”代指百姓。《史史记·儒林列传》:“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
由于平民多穿布衣,因而又用“布衣”代指百姓,《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由于我国封建社会编制户籍以五家为“伍”,因又用“编伍”借代百姓。如张溥《五人墓碑记》:“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又因为古代老百姓戴黑色或青色的帻,黔即是黑色,因而用“黔首”代指百姓。贾谊《过秦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古代君王常常称自己的臣民叫“子女”,《左传·僖公 二十三年》:“子女玉帛,则君有之。”还有以“赤子”指代子民百姓,如《汉书·龚遂传》:“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还有称“匹夫”。张溥《五人墓碑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总之,古代对老百姓的称呼由于社会阶段、文化典制等各方面的原因,带有一定的等级观念。或因其被虏获而称为“黎”“隶”,或因其众多而称其为“庶”或因其衣食住行简陋而名之曰“白”“黔”“褐”,或因其劳役而称其为“野”“丁”等。名称虽多,但有的已消失了,有的仍在使用。

D. 【急急急】求文言文翻译!!!

吾丘寿王,字子赣,是赵国人。少年时,因擅长玩一种叫做“格五”的博戏被征召为待韶。武帝下诏让他跟中大夫董仲舒学习《春秋》,吾丘寿王才能很高,通达聪明。后来,提升为侍中中郎,犯法免官。吾丘寿王上书认错,希望在黄门养马,皇上不同意。此后又请求去守边塞抵御盗寇侵犯,皇上又没有批准。过了很久,吾丘寿王上书希望去攻打匈奴,皇上下诏询问他对攻打匈奴的看法,吾丘寿王的回答很好,又被征召为郎官。
吾丘寿王的官职逐渐提升,碰上束郡发生抢劫偷盗案件,被任命为束郡都尉。武帝派吾丘寿
王做束郡都尉后,就没再给束郡派太守。这时,束郡军队多次出征,年成歉收,盗贼很多。武帝
给吾丘寿王的韶书说: “你在朕身边时,机智谋略层出不穷,被认为是天下无双,海内寡二。等
到负责十几座城的守卫,身兼都尉、太守重任,却职责政事一起荒废,致使盗贼横行,和在我身
边时相比很不相称,这是为什么?”吾丘寿王上书认错,顺便汇报了束郡的情况。
后来,武帝征召吾丘寿王入京任光禄大夫侍中。丞相公孙弘上奏说: “民众不能挟带弓箭。
十个贼人放箭。一百名官兵不敢上前,盗贼不即时伏法,逃脱的多,对盗贼来说,弓箭弊少而利
多,这就是盗贼之所以猖獗的原因啊。禁止民众挟带弓箭,那么盗贼就祇能拿短兵器;短兵器相
接,人多的就获胜。用众多官兵捕捉少数盗贼,势在必获。这样一来,盗贼有害无利,就不再犯
法,这是使刑罚停止的办法啊。臣愚昧地认为禁止民众挟带弓箭是便利的。”皇上把公孙弘的奏
章下发给公卿大臣们讨论。吾丘寿王议论说: 臣听说古时候制作兵器,不是用来互相侵害,而是用来禁止暴虐讨伐奸邪的。安居时,就用兵器制服猛兽以及防备突然发生的
变故;发生变乱时,就用它们设防守卫,施
用于行伍战阵之中。到了周朝王室衰微的时
候,上面没有圣明的君王,诸侯使用武力相
互征战,强大的侵害弱小的,人多的欺凌人
少的,海内耗损,人民凋敝,奸巧狡诈同时
产生。因此,聪明的人陷入愚昧,勇敢的人
变得怯懦,苟且致力于获得胜利,根本不顾
道义和天理。所以,机巧灵变的兵械增加,
用来互相残杀的武器多得数不胜数。于是秦
朝兼并天下,废除圣王的道义,倡立私人的
谋议,焚灭《诗》《书》而推崇法令,抛弃
仁慈恩德而使用刑罚杀戮,毁坏名城,诛杀
豪杰,销毁甲兵,挫折锋刃。在此之后,百
姓拿起缦、锄、棰、梃反抗官府统治,犯法
的人曰益众多,盗贼不能禁止,以至于身穿
红色囚服的罪犯塞满道路,群聚为盗的满山
遍野,秦朝终于因此而大乱国灭。所以圣明
的君主致力于推行教化而省减禁止和防范,
知道不能依仗禁止防范来维护天下安宁。
现在陛下显扬圣明的德行,建立太平,
举荐贤才,设立学官,三公等大臣有的出身
于穷街陋巷,有的兴起于茅屋寒舍,划地封
为王侯,宇内人民日益教化,境外之人向往
中原风俗,可是为什么还有盗贼呢?这是因
为郡守、国相失职,而不是百姓挟带弓箭的
过错啊。《礼经》上说,古时男子出生,以
桑木作弓,蓬草为矢,射天地四方,以此明
白地显示男子长大后有四方抵御之事。孔子
说:“我拿什么?拿弓箭吗?”为祭祀而举行
的射礼,从天子降及庶民,这是夏、商、周
三代的道。《诗经》说:“皮做的箭靶已经举
起来,张弓拉箭,众射手两人一组并肩齐
射,献上发矢中的者的功劳。”这是说尊崇
射箭中靶的技艺啊。愚昧的我听说圣明的君
王聚会众人射箭是用来显明教化,没听说挟
带弓箭受到禁止。况且之所以建议禁止挟带
弓箭,是因为盗贼用弓箭去攻杀掠夺。攻杀
掠夺的罪是死刑,可是仍然不能制止,这是
因为亡命之徒本来就不怕严刑重诛。臣恐怕
奸邪之徒挟带弓箭,而官吏却不能禁止;善
良的百姓用弓箭来自卫,却会触犯法禁,这
是助长盗贼的威风而夺取百姓自救的武器
啊。我私下认为不准百姓带弓箭无益于禁止
邪恶,却废除了先代圣王的常法,使学者不
能学习施行射礼,非常不便利。
上书奏呈以后,武帝用来诘难丞相公孙弘。
公孙弘承认自己理亏,服从吾丘寿王的见解。

E. 古文意思

徐孺子赏月
本文作者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古文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4释义编辑
①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②尝:曾经。
③瞳子:瞳孔。
④语:对……说。
⑤然:这样。
⑥戏:玩耍,嬉戏。
译文编辑

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让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非常明亮吧?”徐孺子慢慢地说:“不是这样的。比如人的眼睛里有瞳孔,如果没有瞳孔一定看不见。”
徐孺子编辑

徐孺子(公元97—168年),即徐稺(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今南昌市高新区北沥徐村)人。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高士贤人,经学家,世人称“南州高士”。
徐孺子一贯崇尚“恭俭义让,淡泊明志”,不愿为官而乐于助人,被人们尊称为“南州高士”和“布衣学者”,成为千秋传颂的“人杰地灵之典范”。他曾赴江夏(今湖北云梦)拜著名学者黄琼为师,后来黄当了大官,徐就与之断交,并多次拒绝黄邀请他去当官。黄琼死后,徐孺子身背干粮从南昌徒步数日赶到江夏哭祭,后人敬佩道:“邀官不肯出门,奔丧不远千里。”
相传豫章太守陈蕃极为敬重徐稚之人品而特为其专设一榻,去则悬之。于是在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中便有了“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这不朽的名句,并且千古传为佳话。陈蕃曾多次赠粮给徐孺子,徐认为“非自力而不食”,于是全部转送给贫苦人家。
徐孺子谢世后,葬于南昌市进贤门外东潭巷铁树坡旧城壕沟边,后人为纪念这位东汉著名的高士,曾于南昌市内的青山湖畔建徐孺子祠堂,北宋诗人黄庭坚游学南昌期间拜谒徐祠后写道:“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向谁论。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樽。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古人冷淡今人笑, 湖水年年到旧痕。”
今南昌市的孺子路、孺子公园、孺子亭、高(士)桥均是以徐稚的字号命名的。
根据据历代修撰的《南昌府志》、《南昌县志》及当代《南昌市地名志》记载证明徐孺子是豫章故郡北沥村人,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在其《豫章北沥徐氏族谱序》中也记载“今北沥徐,自西汉审言始,四传而至南州高士讳稚字孺子者”,以及范晔的《后汉书·徐稚传》、唐代张九龄的《全唐文》、北宋曾巩的《祭汉徐孺文》以及郦道元的《水经注》等史料都肯定了徐孺子出生于北沥村。关于徐孺子出生地,还有丰城市白土乡隐溪村、南昌市青云谱区徐家坊之说。
明嘉靖年间,陈蕃的嫡裔陈绍儒时隔1400年后,继陈蕃出任南昌知府,他到南昌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访了北沥徐村的同族。另外,在明代万历年间,江西提学副使朱廷益决定模仿山东曲阜“祭孔”之例,在江西创立公祀徐孺子的“祭徐”制度,后选定北沥徐家的徐廷臣、徐文华为首任世袭的奉祀人选,由此拉开了官方“祭徐”活动的序幕,并一直延续到清初。
徐孺子祠堂记
北宋 曾巩
汉元兴以后,政出宦者,小人挟其威福,相煽为恶,中材顾望,不知所为。汉既失其操柄,纪纲大坏。然在位公卿大夫,多豪杰特起之士,相与发愤同心,直道正言,分别是非白黑,不少屈其意,至于不容,而织罗钩党之狱起,其执弥坚,而其行弥励,志虽不就而忠有余。故及其既殁,而汉亦以亡。当是之时,天下闻其风、慕其义者,人人感慨奋激,至于解印绶,弃家族,骨肉相勉,趋死而不避。百余年间,擅强大,觊非望者相属,皆逡巡而不敢发。汉能以亡为存,盖其力也。
孺子于时,豫章太守陈蕃、太尉黄琼辟皆不就,举有道,拜太原太守,安车备礼,召皆不至。盖忘己以为人,与独善于隐约,其操虽殊,其志于仁一也。在位士大夫,抗其节于乱世,不以死生动其心,异于怀禄之臣远矣,然而不屑去者,义在于济物故也。孺子尝谓郭林宗曰:“大木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皇宁处?”此其意亦非自足于丘壑,遗世而不顾者也。孔子称颜回:“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孟子亦称孔子:可以进则进,可以止则止,乃所愿则学孔子。而《易》于君子小人消长进退,择所宜处,未尝不惟其时则见,其不可而止,此孺子之所以未能以此而易彼也。
孺子姓徐名稺,孺子其字也,豫章南昌人。按图记:“章水北径南昌城,西历白社,其西有孺子墓;又北历南塘,其东为东湖,湖南小洲上有孺子宅,号孺子台。吴嘉禾中,太守徐熙于孺子墓隧种松,太守谢景于墓侧立碑。晋永安中,太守夏侯嵩于碑旁立思贤亭,世世修治。至拓跋魏时,谓之聘君亭。”今亭尚存,而湖南小洲,世不知其尝为孺子宅,又尝为台也。予为太守之明年,始即其处,结茅为堂,图孺子像,祠以中牢,率州之宾属拜焉。汉至今且千岁,富贵堙灭者不可称数。孺子不出闾巷,独称思至今。则世之欲以智力取胜者,非惑欤?孺子墓失其地,而台幸可考而知。祠之,所以示邦人以尚德,故并采其出处之意为记焉。
《后汉书》 徐稺传
徐稺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
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稺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惟稺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
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上疏荐稺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拔,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伏见处士豫章徐稺、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桓帝乃以安车玄纁,备礼征之,并不至。帝因问蕃曰:“徐稺、袁闳、韦著谁为先后?”蕃对曰:“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稺者,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
稺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稺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稺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稺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
灵帝初,欲蒲轮聘稺,会卒,时年七十二。
子胤字季登,笃行孝悌,亦隐居不仕。太守华歆礼请相见,固病不诣。汉末寇贼从横,皆敬胤礼行,转相约敕,不犯其闾。建安中卒。

热点内容
英语代词表格 发布:2025-05-16 04:23:00 浏览:442
生物之最 发布:2025-05-16 01:24:17 浏览:701
生物医药峰会 发布:2025-05-16 01:03:54 浏览:210
科伦博泰生物 发布:2025-05-16 00:28:34 浏览:308
徐老师来巡山投稿 发布:2025-05-16 00:26:18 浏览:571
桑巴双人舞教学视频 发布:2025-05-15 22:29:39 浏览:479
月子餐老师 发布:2025-05-15 22:16:43 浏览:160
人们用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5-15 21:26:05 浏览:209
2017高考数学文 发布:2025-05-15 15:11:48 浏览:817
怎么喝水 发布:2025-05-15 14:52:53 浏览: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