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文言文查找

文言文查找

发布时间: 2020-11-30 13:58:47

1. 现在我们高中所用的语文文言文翻译工具书都是只能查找一个字的古意,有没有那种可以查词的意思的

2. 古文查找

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

基本解释:
见《韩非子·显学》。
参验:用事实加以验证。必:确定,肯定。据:作为依据。诬:欺骗。这几句大意是:听到某种说法,没有用事变进行验证就加以肯定的人,是愚蠢的人;不能够肯定的事情却引来作为依据,是欺世骗人。
这几句说明了尊重事实的重要性。在作者看来,只有蠢人才会随便听信那些未经证实的言论;只有欺世盗名者,才会道听途说,信口开河。作为一个严谨的学者,一个正直的政治家,一个有远见的领导人,必须克服主观、盲目、自信、不负责任等缺点,尊重事实,说话要有证据,这样才不会造成失误。这几句名言可供人们特别是领导者作为鉴戒。

3. 查找文言文情人分手的伤感词句

关于情人分手的古文有:《木兰词·拟古决绝词》。全文如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词人纳兰容若,也就是纳兰性德。虽然这首词看上去像是诗,不过从体例来说,分为上下阕,还是算词比较恰到。

赏析: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一句可以说是千古名句,让人无限怀念初见时候的喜悦和开心。而眼前现实,却是心上人变心了,再也没有初见那时候的温柔了。回忆过去,对比现在,于是心中的悲伤就更加浓郁,更加无法排遣。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也许情侣分手都是这样吧,明明是自己不喜欢对方了,还非要指责对方的毛病缺点来证明自己没有负心,是对方对不起自己。人啊,总是太容易替自己开脱,却总是让另一半沉浸在无法摆脱的痛苦中。

这首词的下阙用的是杨贵妃和唐玄宗七月七日长生殿的典故,说唐玄宗和杨贵妃曾经许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但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唐玄宗最终还是在马嵬坡牺牲了杨贵妃。

这个典故的运用,进一步衬托了女子被分手后,心中的那份悲痛。也因此,纳兰容若这首词也成为千古名篇,让人很有共鸣。

(3)文言文查找扩展阅读: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分分合合

卓文君,原名文后,西汉时期蜀郡临邛(今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人,汉代才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卓文君为蜀郡临邛的冶铁巨商卓王孙之女,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文名。十六岁时嫁人,几年后,丈夫过世,返回娘家住。

1、两人相识私奔

传说中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一个是被临邛县令奉为上宾的才子,一个是丧夫新寡的佳人。他们的故事,是从司马相如作客卓家,在卓家大堂上弹唱那首著名的《凤求凰》开始的:

“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

译文:“凤鸟啊凤鸟啊回到了家乡,行踪无定游览天下寻求心中凰鸟,有美丽娴静的女子在居室,居处虽近人却远而残虐我的心肠。如何能做恩爱的交颈鸳鸯,使我这凤鸟与你这凰鸟一同翔游!”

这种在今天看来也是直率、大胆、热烈的措辞,自然使得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并且在与司马相如会面之后一见倾心,双双约定私奔。

当夜,卓文君收拾细软走出家门,与早已等在门外的司马相如会合,从而完成了两人生命中最辉煌一事件。

卓文君也不愧是一个奇女子,与司马相如回成都之后,面对家徒四壁的境地(这对爱情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大大方方地回临邛老家开酒肆,自己当垆卖酒,终于使得要面子的父亲承认了他们的爱情。

2、司马相如移情别恋

后来,司马相如所写《子虚赋》得到汉武帝赏识,又以《上林赋》被封为郎(帝王的侍从官)。不久打算纳茂陵女子为妾,冷淡卓文君。于是卓文君写诗《白头吟》 给相如。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一心人 一作:一人心;白头 一作:白首)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译文:“爱情应该像山上的雪一般纯洁,像云间月亮一样光明。听说你怀有二心,所以来与你决裂。
今日犹如最后的聚会,明日便将分手沟头。我缓缓的移动脚步沿沟走去,过去的生活宛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当初我毅然离家随君远去,就不像一般女孩凄凄啼哭。

满以为嫁了一个情意专心的称心郎,可以相爱到老永远幸福了。男女情投意合就像钓竿那样轻细柔长,鱼儿那样活波可爱。男子应当以情意为重,失去了真诚的爱情是任何钱财珍宝都无法补偿的。”

曾经患难与共,情深意笃的日子此刻早已忘却,哪里还记得千里之外还有一位日夜倍思丈夫的妻子。终于某日,司马相如给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聪明的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忆,岂不是夫君在暗示自己已没有以往过去的回忆了。

3、诀别诗

她,心凉如水,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怨郎诗》旁敲侧击诉衷肠。相传卓文君又附《诀别书》给相如。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道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尽,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红胜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愈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司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惊叹妻子之才华横溢。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羞愧万分,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两人白首偕老,安居林泉。

参考资料:网络-卓文君

4. 古文查找及其翻译

王冕,字元章,幼贫,父使牧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鞭打)之,已而复然: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夜坐佛膝上,映长明灯渎书。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称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注释:曷hé:怎么;韩性:人名;卒:死亡。) 王冕者,诸暨人也,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家依僧寺而居。夜潜出,坐佛膝下,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皆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成大儒。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会稽的韩性听说了他的事情,将他收为弟子,最后,王冕成为了有名的大学者。

5. 文言文!!!!查找~~!!

1,自以为是
成语出处 《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孟子·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2,杨布打狗(传在文件上的)
3,朝三暮四
成语出处 《庄子·齐物论》:“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从狙皆伏而喜。
4,破釜沉舟
成语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5,一鸣惊人
一鸣惊人”这则成语源于楚庄王励精图治、振兴楚国的故事。《韩非子·喻老》记载这件事说:“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有所暗指的话称‘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土山),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韩非子的记载是这则成语最早的典源。

《史记·滑稽列传》也载有楚庄王之后同类事:“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通“飞”)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6,三人越谷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
7,如火如茶
出处
《国语·吴语》
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阵,望之如荼。左军 亦如之,皆赤裳、赤旗、赤甲、朱羽之阵,望之如火。
8,螳螂捕蝉
成语典故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典出《战国·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蜋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刘向·说苑·第九卷·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槐西杂志十四》:“后数年,闻山东雷击一道士,或即此道士淫杀过度,又伏天诛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挟弹者,又在其后,此之谓矣。”
春秋时,吴王欲伐楚,曰:“敢有谏者,死!”。此时,其下有一年少者,自知人微言轻,谏必无用,徒遭横死。惟日怀弹弓,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吴王问之,对曰:“后园有树,上有蝉正饮露,不知螳螂在后欲捕之也!而螳螂作势欲扑,竟不知黄雀蹑其旁也!黄雀伸颈仅顾啄螳螂,而不知树下之弹弓也!彼皆欲得前利而不顾后患也!”吴王听后,甚觉有理,乃不出兵。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形容行事仅顾前而不顾后。 或喻目光短浅, 仅视眼前利益,而不知后患能随之而来,常用此语。
9,明知故犯
成语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问:‘一切含灵具有佛性,既有佛性,为甚么却撞入驴胎马腹?’师曰:‘知而故犯。’”
10,邪不干正
【出处】:宋.王谠《唐语林.方正》:“臣闻邪不干正,若使咒臣,必不能行。”
11,狐假虎威
成语出处: 《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2, 盲人瞎马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13,望洋兴叹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年,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之门,则殆矣,吾吾非至于子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4,水滴石穿
成语出处: 《汉书·枚乘传》:“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15,严母教读(这个也找不到)
16,子罕说宝
子罕说宝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①,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
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②也。”
子罕置诸其里③,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左传•襄公十五年》
17,虎怒决蹯
只知道出处是《战国策·赵策三》,就是找不到原文.
18,好书三病
好书之人三病:其一,浮慕时名,徒为架美观,牙签锦轴,装潢炫耀,骊牝之外,一切不知,谓之无书可也。其一,广收远扩,毕尽心力,但图多蓄,不事讨论,徒涴灰尘,半束高阁,谓之书肆可也。其一,博学多识,矻矻穷年,而慧根短浅,难以自运,记诵如流,寸觚莫展,视之肉食面墙诚有间矣,其于没世无闻,均也。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
19,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出处】典出(汉•司马迁《史记& #8226;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20,趾高气扬
趾高气扬来自于:《左传·桓公十三年》:“举趾高,心不固矣。”《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21,请君入瓮

请君入瓮
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二年》:“兴曰:‘此甚易尔!取大瓮,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22,每变益上(找不到)
23,盲人识日
原文 .盲人识日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
24,以教疼子
【原文】
石碏 ①谏卫庄公曰:“臣闻爱②子,教之以义方③,弗④纳于邪。骄奢淫逸⑤,所自邪也。四者之来⑥,宠禄过也。”自古知爱子不如教,使⑦至于危辱乱亡者,可胜数哉!夫爱之当教之成人。爱之而使陷于危辱乱亡,乌⑧在其能爱子也?人之爱其子者多曰:“儿幼,未有知耳,俟⑨其长而教之。”是犹养恶木之萌芽,曰俟其合抱而伐之,其用力顾⑩不多哉?又如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11)若勿纵勿解之为易也。
25,郑人买屡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_已得履 ,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26,指鹿为马
指鹿为马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6. 查找一下文言文的翻译

1.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发怒,就放逐了屈原。
2.将军您亲自披着战袍手持着武器。
3.兼有百花的优点,却又不包含它们各自的缺点。
4.我和苍梧太守吴巨有老交情,打算去投奔他。
5.您为我(将他)叫进来,我要像(对待)兄弟一样对待他。
6.在朝庭上接见了蔺相如,用完备的礼仪(对待蔺相如)送他回国了。
7.现在把钟磐放到水中,那不管有多大的风浪它也不会再响起来了。
8.曹操的军队刚刚把战船都连在一起,船头和船尾相连接,可以(用)火烧的(办法)使(曹操的军队)败走。
9.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
10.(原文应该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加强农业生产而又节约开支,那末天不可能使人贫穷。
11.先生的恩德,是把死人救活让骨头长肉啊。
12.安置相如住在广成宾馆。
13.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以国家利益为先以个人私仇为后。
14.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15.刘敬亭是扬州的泰州人,本姓曹。
16.和氏璧是天下人共同传说的的宝贝。
17.刘备是骁悍雄杰之人,有争夺天下的野心。
18.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19.现在是公子你为难之时,正是臣下的效力之时。
20.这就是岳阳楼宏伟壮观的景观。

7. 文言文中哪些字意为找,找到

文言文中的“岂”字与现代汉语的“找、找到”完全不搭界。
岂,在文言文中一般作副词,相当于“难道”,“怎么”。
现代汉语的“找”是动词,寻找的意思;而“找到”是补充式短语,表示找的结果。
文言文中,表述“找”可用:寻、觅、搜等。
表述“找到”可用:寻获、觅取、搜得等等。

8. 查找简单文言文

工人善琴

【原文】万历末,詹懋举者守颍州,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甚妙。詹大惊异,诘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往见一老人贸薪入城,担头常囊此,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贱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果良琴也。詹乃从竟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9. 查找一篇古文的意思

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古时候有胎教世子的说法,我版却没有时间考虑这事。但权最近自建立太子以来,遇到事物都要对他教诲晓谕。见他对着饭菜准备吃饭时,便问他:‘你知道饭是怎样来的?’回答说:‘不知道。’我说:‘凡是播种、收获的农事都很艰难辛苦,全靠农民努力务农,不去占用他们劳作的时间,才常有这样的饭吃。’看到他骑马,又问他:‘你知道马是怎样来的吗?’回答说:‘不知道。’我说:‘这是能够替人代劳的东西,要使他既劳作又得到休息,不耗尽气力,这样就可以常有马骑。’看到他乘船,又问他:‘你知道船是怎样运行的吗?’回答说:‘不知道。’我说:‘船好比君主,水好比是百姓,水能浮载船,也能推翻船,你不久将做君主了,怎能不畏惧!’看到他在弯曲的树下休息,又问他:‘你知道弯曲的树如何能正直吗?’回答说:‘不知道。’我说:‘这树虽然弯曲,打上墨线就可以正直成材。做君主的虽然有时做出一些荒唐的事,但是虚心接受谏诤就可以圣明,这是傅说讲的道理,可以对照自己作为鉴戒。’”

10. 查找简单文言文

文言文《一年之计》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着,人也。

热点内容
教师三年个人发展规划 发布:2025-05-15 08:59:20 浏览:116
校长师德师风情况总结 发布:2025-05-15 07:26:18 浏览:72
科高教育 发布:2025-05-15 04:51:38 浏览:764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试卷 发布:2025-05-15 03:39:22 浏览:833
叶开语文 发布:2025-05-15 03:38:08 浏览:879
北京假体隆鼻多少钱 发布:2025-05-15 02:49:41 浏览:117
年度师德师风自查报告 发布:2025-05-15 02:16:35 浏览:334
是在下输了是什么梗 发布:2025-05-15 01:59:54 浏览:289
教育课 发布:2025-05-15 00:39:16 浏览:887
笔画视频教学 发布:2025-05-15 00:06:14 浏览:99